登高_说课稿

合集下载

《登高》说课稿8篇

《登高》说课稿8篇

《登高》说课稿《登高》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说课稿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最后一首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之前诗歌鉴赏的延伸和提高,对后边的宋词鉴赏起示范作用。

《登高》是一首达到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高度统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胡应麟推崇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人身世遭际和写作背景的前提下,品味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掌握古诗鉴赏方法,为提高高考古诗鉴赏作好铺垫。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在初中学过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有一定的古诗鉴赏基础,但对诗的了解较浮浅,除背诵、记忆外,并不专注于诗歌本身的意象、意境与情感。

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使其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其受到熏陶而有所感悟。

三、基于以上原因,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知人论诗,把握全诗脉络。

2.反复诵读,学习其寓情于景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深层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怀走进诗人情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郁情。

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步骤:解题、释句、入境、会意。

2.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并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诗人悲凉的内心世界,领略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境导入法。

多媒体展示萧萧深秋,重阳佳节日作者独登高台,忧国、忧民、忧身,无尽悲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

2.诵读感知法。

反复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感,激发想象力,进入诗歌意境。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程中的文学作品为唐代杜甫的《登高》。

该作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

在课程中,将通过解读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探究作品所蕴含的哲理思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熟悉唐代文学中的“山水田园诗”;•掌握五言绝句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理解《登高》这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探究作品所蕴藏的哲理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启发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生命感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登高》这首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唐代文学的古文语言和句式结构可能较为陌生,需要耐心引导和解释;•一些哲理思想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策略1.导入策略通过放映相关图片和短片,让学生感受到登高的美景,从而引发他们对作品的浓厚兴趣。

2.讲解策略采用逐字解读、词句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逐渐了解作品的语言、形式和情感内涵,同时通过阅读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提高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3.拓展策略通过学生课外阅读、现代诗歌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增强对文学艺术的感受。

4.创新策略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学习《登高》的创作技巧和表达语言,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文学创作兴趣。

五、教学评价1. 测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对于唐代文学特点和发展的理解能力;•对于《登高》这首诗歌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对于诗歌创作的运用能力。

2. 测评方法通过学生课后阅读报告、课堂答辩、诗歌创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同时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理解和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七言律诗。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为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典诗歌,对诗歌的基本常识和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律诗的格律要求和深层的情感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此外,高一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浅,对于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可能难以产生深刻的共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掌握律诗的格律特点和对仗手法。

品味诗歌的语言,赏析诗歌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之美。

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和情感。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领悟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胸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赏析诗歌的对仗和写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这种情感在诗歌中的体现。

2、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课程背景《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歌,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课程为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篇课外阅读文章,在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文学鉴赏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诗歌的主题、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该诗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2.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技巧,如语音语调,韵律节奏,情感表达等。

3.探讨该诗的主旨和情感表达,理解“居安思危”、“求卓竞优”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在文学鉴赏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其生平经历了唐代衰落的历史背景,创作了大量的反映现实和人民命运的诗歌,成为后世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

2. 诵读诗歌本节课的诗歌是《登高》,请大家先听一段诗歌朗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诗歌的解读3.1 诗歌情感表达《登高》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是何?请同学们仔细品味,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

3.2 诗歌的主题《登高》这首诗歌的主题是何?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并说明理由。

3.3 诗歌的文学价值《登高》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文学价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3.4 诗歌的意义《登高》这首诗歌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何样的意义?请同学们探讨一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解、互动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获得思考和创造的机会,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课前引导思考、课堂板书、分组讨论、个人思考以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究中,全面理解和掌握《登高》这首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登高》说课稿5篇(登高统编版说课),以供参阅。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5篇

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高中语文说课稿:《登高》精选5篇(一)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时期,诗人借登山之喻,娓娓道出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痛苦与忧虑,同时展现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诗的结构和意境。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二、四节分别描写了作者在登高途中所见所感,第三节是诗人的自述和自我反省。

整体结构排列严密,白描一股登山的过程,既具有逻辑性又有层次感。

在第一节中,诗人用亲近的词语描绘了登山的过程,达到了吸引读者的效果。

通过描写眼前美景的方式,诗人在给读者展示这个诗中的登高活动,这是与社会的现状和理想有关的。

第二节则描绘了山中景色的迷人之处,景物的描写与诗人能够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相对应,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

在第三节中,诗人表达了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省,也让读者对诗人的心路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一节是诗人对当下和未来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痛苦和对理想追求的坚定。

诗中的意境主要通过描写山水的方式进行构建,以唤起读者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通过描绘登高过程中的风景和感受,使读者产生了被大自然环抱的感觉。

这种感受与诗人对社会的观察和对理想的追求相比较,使诗中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入。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诗中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用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法。

诗中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场景来抒发内心的苦闷与追求,使得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另外,在诗中也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篇通顺流畅。

诗人在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山上群芳,山下人烟的对比,突显了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另外,在诗的结尾,也形成了呼应,前面景物的描写和治国理念的陈述相互呼应,给人以思考与警醒。

最后,我们来评价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成就。

《登高》以登山活动为载体,展示了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通过山水描写和反思自我等手法,既表达了对国家社会的忧虑和痛苦,又展现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

《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共3篇《登高》说课稿 (人教版高二必修二)1《登高》是唐代杜甫的一首诗,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二中担任选修课的角色。

这首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是一首极富思考性的诗歌。

本篇文章将通过对《登高》的解读,来为大家详细介绍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简要内容。

《登高》的写作背景是杜甫在游历西南地区时写的。

这首诗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述作者登高的景象,后半部分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首先,杜甫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里,杜甫用诗人的笔触描绘了天际的高原上猿猴的啸声和鸟儿的飞行画面,形象生动。

在这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那就是“高”。

在诗歌中,高山被赋予了很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人们想要追求的、向上的精神高度,也象征着成功和雄心壮志。

接着,杜甫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大江奔流的壮阔,还通过“千古风流人物”这个意象表达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杜甫钟情于自然和历史这两个宏大的主题。

紧接着,杜甫进入了他情感的抒发:“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里,杜甫以故垒为依托,在心中憧憬着一个更加宏伟、更加美好的未来。

他希望通过向高处努力,来实现他内心的所得所愿。

并且,在这句诗中,杜甫使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方式,那就是“青天外”。

这里“外”字表达了杜甫心中隐藏着若干无法道尽的情感和渴望。

在杜甫的诗歌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其他的趣味。

比如说,一些特定的名词出现的频率,以及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和节奏。

在《登高》中,“青天”和“白鹭”等词语频繁地出现,被反复引用;此外,句子的几个部分以“半落”和“二水中分”为划分标志,非常规矩。

总之,这些细节如同彩色画笔一般,为全篇诗歌增添了更加精致的层次。

那么,我们如何理解通过《登高》这首诗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读者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登高》教案(最新3篇)

《登高》教案(最新3篇)

《登高》教案(最新3篇)杜甫《登高》优质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和杜诗沉郁顿挫的诗歌特色。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1.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包含的情感。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规范、生动地解读诗歌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突破】抓住意象,通过知人论世、品字、对比、探究等多种方式进行突破。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与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4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又叫“重九”。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常在此日进行祭祖和敬老活动,所以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

与三月初三“踏春”相对应,重阳还被称“踏秋”,这一天全家都要一起登高“避灾”以求长寿,还会插茱萸、喝酒赏菊,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小学时我们学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其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描述的正是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这一天,四川省夔州的长江边上,一位衣衫褴褛、疾病缠身、年过半百的老人,孤身一人、步履蹒跚地朝山上登高而来。

在这个满目衰败的残秋里,面对水急风大的万里江天,面对疲倦而孤独的飞鸟,面对了无生气的枯树,这位一生坎坷、穷愁潦倒的老人,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晚秋,老人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二、《登高》的写作背景(2分钟)《登高》向来被誉传为名作,被明代的胡应麟称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这首诗是杜甫767年在四川夔州所作,当时虽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趁机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同时,唐与吐蕃等外族战争不断。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诗人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各种苦闷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

《登高》说课稿10篇

《登高》说课稿10篇

《登高》说课稿10篇《登高》说课稿1《登高》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深邃的人生感悟。

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感怀之作,饱含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身世的感慨。

学习__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体会作者沉郁顿挫的词风。

本课计划用时1课时。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古诗文知识,但鉴赏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品读语言,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词作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重点:赏析语言,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鉴赏词作。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上是一种感悟文化,因此,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法、问题探究法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微课视频。

本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拟定以下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古人云:“未见兴趣,必不乐学。

”多媒体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展现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象,马致远的《秋思》描绘了古道西风瘦马的萧条,那么,杜甫笔下的秋日又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2步展开1.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我将对易读错、易写错和难理解的字词进行讲解。

2.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将播放一段名家范读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思考: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师生讨论,共同明确,本诗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长寿的重阳节登高远眺,国势艰危,身世飘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这位曾高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人,不禁生发无限感慨,极为沉郁。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2步展开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

《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

《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高》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登高》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诗如浩瀚之海,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自己在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1、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

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

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学生观决定教育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

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

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绘的登高所见之景。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111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解读诗人情感的表达。

难点
理解诗人复杂情感的深层内涵。

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

112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法:对诗歌的词句、意象进行深入分析。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12 教学过程
导入
介绍杜甫的生平及诗歌成就。

提问学生对登高这一主题的初步理解。

初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强调重点词句的读音和停顿。

诗歌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风”“天”“猿”等,描绘出的画面。

探讨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意境和氛围。

情感探究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结合诗人的经历和时代背景,深入理解其情感的根源。

艺术手法分析
探讨诗歌的对仗、用典等手法。

分析这些手法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

课堂总结
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

强调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布置作业
背诵诗歌。

写一篇关于本诗的读后感。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语文《登高》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登高》教案篇一一、课前故事引入(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棗这时,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

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

老人步履蹒跚,跌跌撞撞。

他已经满身疾病,有肺病、疟疾、风痹。

而且已经“右臂偏枯耳半聋”。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课文分析引导1、放音乐《二泉映月》2、老师在乐声中满怀深情地朗诵《登高》全诗。

营造凝重的课堂气氛。

3、师再朗诵,学生跟读4、讲解:要想读好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你就把你自己当成作者,化身为其人,就当这首诗或这篇文章就是你自己写的。

老师在读这首诗时就真是这样想的,我想我就是杜甫,就是那个老病孤独的杜甫。

我就站在长江边上,衣衫褴楼,蓬头垢面,登高望远,怀想家乡,思念亲人,牵挂祖国,同时更凄凉地想自我人生,想自己这一辈子。

所以,读好一首诗,理解——这是首先要做到的。

注意,所谓理解,就是理性地把握。

(板书:理性地把握)这应是诵读好的一个前提。

可是,同学们,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并没有跟我一样非常理性地。

深入地理解这首诗呀,你们为什么也读得这么好呢?3、启发式教学:(1)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2)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3)十四字写六种景,什么特点?(4)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设身处地想想。

身体的,还是心灵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飞鸟,你们想像一下,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同学们敢于展开想像,用自己的想像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均为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杰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登高所见的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对于杜甫诗歌中深沉的忧思和复杂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掌握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探究学习法: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秋天的视频,展示秋天的景色,如秋风萧瑟、落叶纷飞等,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

《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心得体会、工作计划、演讲稿、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合同范文、活动方案、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insights, work plans, speeches, lesson plans, essays, contract samples, activity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汇编3篇导语设计导语:导语是每节课的窗户和眼睛,精彩的导语能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具体到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秋不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设计了如上的导语。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

2023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优秀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高》名师教学说课稿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创作背景(代导语)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

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

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

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1、诵读课文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渚(zhǔ)清作(zuò)客霜鬓(bìn)浊(zhuó)酒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

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渚清沙白鸟飞回。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一、教学设计的凭据一)教材:登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主要涉及唐代诗歌。

其中第三篇《登高》是XXX的代表作之一,广为流传。

诗歌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悲,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写进诗歌中,使得自己的情感和历史的盛衰紧密结合,具有很深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

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研究诗歌情感的抒发方法以及诗人情感的体验对他们有很好的益处。

二)学情:本课教学所面对的学生已步入高中学段第三个学期,学生懂得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但是对于XXX的诗歌语言凝练丰富、意蕴深远、诗人沉郁苦痛的感情,并且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探究和分析,来感知XXX上述的这些特点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补充教导,引导学生进行辨证思考和分析。

三)教学理念: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感悟诗歌情感,体味人生百态。

二、教学设计及其理由一)总体目标及其理由根据以上分析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意境,掌握XXX诗歌情景交融、气势宏伟的特点。

B、过程和方法目标:采用循序渐进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使用(1)诵读指导法:熟读成诵,背诵全诗;(2)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课件的介入将诗意形象化;(3)引导探究法:抓住诗文中的亮点、关键字句等,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借以教给学生一些鉴赏诗歌的方法。

C、情感价值观目标: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A、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象为本诗奠定了沉郁悲凉的基调。

B、教学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感受XXX语言凝练丰富、意蕴深远的特点,体会作者沉郁苦痛的感情。

3、教学方法:教法1)《新课标》要求,诗歌教学要以朗读指导为基础,注重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登高》 说课稿

《登高》 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邵欣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XX号选手邵欣。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教学资源的开发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共五册。

《登高》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第六课《唐诗三首》的第二首。

本册书共设置四个单元,依次是“人生的五彩梦”“爱的生命的乐章”“深邃的人生感悟”“以天下为己任”。

希望学生通过本册书的学习努力成为一个有追求、有爱心、会思考、勇担当的栋梁之才。

第三单元“深邃的人生感悟”包括《逍遥游》《唐诗三首》(《蜀道难》《登高》《锦瑟》)四篇文章和自读文本《读<伊索寓言>》。

学习这一单元侧重要求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鉴赏时,要注意知人论世。

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进行解读;同时要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登高》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之作,诗歌通过写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再现了一位忧国忧民、伤心伤己的诗人形象。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我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诗歌语句,学会运用意象—意境—情感分析法。

(2)通过练习,学会运用术语,规范答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体味诗歌意蕴深远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探究诗歌中的的情感,体会诗人由悲自然之秋、人生之秋到悲国家之秋的深沉感情。

(2)通过课后作业,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精神养料。

二、学情分析(一)已有知识:学生在必修三:《氓》《行行重行行》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雨巷》《错误》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解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说课稿
《登高》选自高一语文教学第三册的一首近体诗,下面我就将从六个方面对这篇文章进行说课。

第一:说教材我将从教材地位、教学目标、本课重点难点三方面进行说明
(一)《登高》这首诗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高一语文课本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二)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能力目标①了解诗人杜甫及其重要作品②挖掘和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
(2)方法与过程目标①掌握品析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②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

(三)对于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由于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必须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

基于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诗歌景、境、情的关系即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难点:根据新课标和大纲中“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悲国之秋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第二说学情
这堂课我将授课的对象属于城市中学中的高一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知识面、视野较为宽阔,思维也较为活跃。

第三:说教法
1、演示法。

在这堂课中我将采用《唐之韵》中《一代诗圣》上下集作为新课切入的窗口,并且在我将采用配乐诗朗诵帮助学生获得诗歌节奏、格律上的整体感知。

2、提问法和点拨法。

对于《登高》这首诗。

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将设置梯度性的问题以及进行简要的点拨突破这一难点。

3、讨论法。

语文教学很大一部分在于兴趣教学,这堂课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第四:说学法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

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潜心把玩,发挥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

由于《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应通过粗读与仔细揣摩、深
入探究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

第五:说教学过程
一、关于新课导入
为了知人论世,丰富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在上课之前先让
学生观看《唐之韵》中的《一代诗圣》上下集。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秋,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给我们呈现的是深秋一位沦
落天涯的游子在黄昏的孤独身影;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同样是在深秋,呈现的却是
一幅绚烂多彩,生气盎然的湘江秋景图,可见,不同的诗人面对同样的秋天却有不同的情感
体验,那么伟大诗人杜甫笔下的深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一起去
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

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
言律诗——《登高》。

导语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堂课充满兴趣,具体到本节课,设置这样
的导语,一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是在特
定的时空完成的,面对秋不同的诗人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关于新课传授过程
新课的传授是一堂课的精彩所在,针对这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
步骤,我将从五方面进行授课。

1,知诗人知诗人的目的即为知人论世,通过对杜甫生平的了解,让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
对诗人、诗歌、诗风有大致的印象。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多媒体PPT的形式直观的将杜甫的
生平、代表作品以及《登高》这首诗写作背景呈现给学生,并且着重强调诗人的字、号、
代表作品及诗风等基础知识的识记。

2.解诗题诗题作为诗歌的一部分承载了一定信息量。

对诗题的解答能对诗歌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迁移过渡法,以学生熟悉的苏东坡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过渡,通过重阳节登高这一风俗所具备的特殊文化内涵让学生领悟出诗人此刻登高望远的孤独、悲凉之情。

3.诗歌整体把握
为实现大纲目的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这一部分我将采用三读诗歌的方式让学
生整体把握诗歌。

1.录音朗读,学生跟读。

此为情读。

主要是通过录音生情并茂的诵背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让学生对《登高》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

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此为音读。

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
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从而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3.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

此为意读。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思考、
领悟诗歌的大意。

4. 找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字或词,诗眼是诗歌的眼睛,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找诗眼能对诗歌整体情境有进一步的把握。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问答法让学生明确本诗的诗眼即为“悲”。

5.析意象,品意境,抓主旨(重点、难点突破)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我将针对诗眼“悲”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⑴诗人悲什么,⑵诗人怎样写悲。

解决第一个问题诗人悲什么?
针对这个问题我将使用课堂讨论法,将全班的同学以两排为一组,共四组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

期间我将在学生讨论结果即诗歌的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基础上继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这两联。

①针对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以南宋诗人罗大经就这一联分析出的八层意思为切入点,让学生也来说说他们自己的理解。

这一部分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自由时间。

最后在学生讨论及老师点拨的基础上明确“悲”的八重含义:
秋日肃杀、羁旅异乡、孤单一人、晚年多病、国难家愁、重阳断酒、壮志未酬。

②针对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则赏析“艰难”“苦”“新停”三个词,重点赏析“艰难”二字,引导学生在分析出“艰难”在指个人艰难的基础上还有国家艰难。

从而让学生体会诗人在国事衰微、个人潦倒的生活际遇中任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

进而引申至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熏陶。

这也是这首诗的主旨揭示。

解决第二个问题:诗人又是如何写悲的?(赏析首联、颔联)
重点赏析:落木萧萧不尽长江猿啸哀鸟飞回四个意象
针对“落木萧萧”“不尽长江”两个意象,主要是让学生领悟诗人在面对落叶飘零,大江东去时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针对“猿啸哀”“鸟飞回”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诗歌留下的空白。

最后通过小结引导学生描述诗人此刻登高望的图景,说说诗歌主旨,概括出诗歌的意境。

——沉郁悲壮。

6.小结
通过以上五个诗歌鉴赏的步骤,知诗人、解诗题、抓诗眼、析意象、品意境、抓主旨。

我们能将这个步骤用到以后的诗歌鉴赏中。

7.关于作业,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此设计有利于实现教学大纲中要加强学生的积累,养成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第六:关于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