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

【内容提要】知识管理存在着层次性。完整的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本身管理与知识资源管理两个层次,并且由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与知识资本管理3者共同构成,其中知识资本管理是由前两者派生出来的。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本身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资本管理/知识理论/知识资源/知识资本

当前理论界的“知识经济热”刚刚降温,“知识管理热”又开始急剧升温。知识管理在世纪之交再一次成为国内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国内图书情报与信息管理学界对于知识管理的介绍与探讨在1999与20XX年一度达到高潮。文献、、与对近年来,尤其是上述两年间在图书情报学界的正式专业刊物上所发表的众多有关知识管理研究的论文进行了综述,就知识管理的概念、定义、内容、思想来源、性质、目标、特点、功能以及实施、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和相关的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梳理了当前人们对于知识管理较为纷繁芜杂、模糊混乱的认识。然而遗憾的是,所有这些研究都淡化与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知识管理中存在的层次性问题。本文将基于以上的有关研究,以知识管理为对象,深入探讨知识管理的层次性问题,以期达到全面认识和把握知识管理的目的。笔者认为,知识管理具有微观层次与宏观层次之分,由以下3部分组成。

1 知识管理的微观层面:知识本身管理

知识本身管理也可以称作是纯知识管理,处在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主要是由经济界、管理理论界在进行研究,因此它带有强烈的工商管理色彩,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了情报学,它是指对中知识本身或者说“纯知识”的创造、吸收、获取、加工、存贮、检索、传播、共享、转移、创新与应用的管理。依据所管理的知识范围的大小,该层次知识管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说,该层次知识管理就是指对隐性知识(未编码知识)的管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知识局限在显性知识(编码知识)的范围内,把知识等同于显性知识,而忽略了隐含知识或意会知识这一面。知识管理可以说就是针对这一缺陷应运而生的。知识管理的提出尽管并没有抹杀对显性知识的管理,还有强调以显性知识管理形式存在的我们经常说的“知识处理”的这一面,但是相比较而言,它在当前的兴起是突出了对隐性知识管理的重视。因为在传统的西方管理理论中,从泰勒到西蒙所指的知识一般就是显性知识,如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就指出在将知识运用于工作中后,生

产力以每年到4个百分点的速率增长,泰勒在这里所指的以可以量化的数据形式存在的知识即是的显性知识,丝毫不涉及的隐性知识。而事实上,隐性知识却比显性知识重要得多。如果说显性知识是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尖端”的话,那么隐性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冰山的主体部分,虽然它们比冰尖部分——显性知识难以发觉,但却是社会财富的最主要源泉。知识管理概念与理论的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强调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能创造价值;对中蕴含的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将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对于狭义的理解,广义上的该层次知识管理既指向中的显性知识,也指向中的隐性知识,它强调的是对中整个知识本身的管理。说得更为具体些,它包括:①知识的社会化管理——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②知识的外化管理——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③知识的内化管理——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④知识的整合管理——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我们可用表1将这4种知识转化模式归纳如下。

表1 知识本身管理的4种知识转化模式

附图

上述4个方面的知识管理共同构成了中的知识创造、获取(知识生产)与知识流动(知识交流),其目的在于做到知识共享,而最终目的则是实现知识创新。

实施知识创新就是为了通过依托和利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来获得持续的创造力,从而使处在非线性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具有竞争优势。知识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的过程。如上所述,表现为社会化、外化、内化与整合这4种转化形式的知识本身——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的知识交流。而知识共享则是紧接着知识交流的本层次知识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它同时也是知识交流的直接目的所在。知识共享是指员工个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口头交谈、络等被组织中其他成员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知识财富。简言之,知识共享就是要实现知识从个人知识到组织知识财富的转变。这种转变要求知识共享不但是知识的积累,而且还是知识的加工,甚至是知识创新的初级孵化。知识的加工处理在整个知识共享中极为重要,而知识加工的核心内容又是知识组织与整序。构建知识库、知识仓库、绘制知识地图与知识历程图是进行知识组织与知识整序的4种极为重要的具体实施形式,也是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的有力工具。有时为了强调这一点,知识组织(知识整序)也被单独抽出与知识共享并列,而被视为本层次知识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这种将整个运作流程划分为知识交流、知识组织与整序、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4个并列阶段,并且在此基础上突出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重要性与目的性的做法,成为这一层次知识管理的一大显著特点。而有关知识共享的研究以及与它密切相关的知识吸收(知识的生产与获得)、知识转移等的研究也被视为现代经济

学和管理学关注的重要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领域——“知识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2 知识管理的宏观层面:知识资源管理

该层次知识管理研究有着浓郁的信息管理学的味道。有研究者认为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知识资源管理,而知识资源管理(KRM)是信息资源管理(IRM)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向前延伸、发展与升华。还有研究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个发展阶段,是信息管理学在当前的深化和最新的发展[7-8]。总之,在学术理论领域主要是图书情报界、信息管理界从这一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我们再回顾一下国际知名的信息管理学家、美国学者马夏德(D·A,Marchand)与霍顿(F·W,Horton)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提出的将信息管理划分为5个阶段的经典理论观点。即第一阶段:信息的物理控制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末),这一时期也可被称作文献管理时期;第二阶段:自动化技术管理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这一时期以MIS为代表的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信息专家的作用日益凸现为特征;第三阶段:信息资源管理(20世纪70年代中—80年代);第四阶段:商业竞争分析与智慧(20世纪80年代);第五阶段:知识管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在历史上很早就被视为信息管理的一个阶段,它是随着管理实践的发展和需要逐步从信息管理中孵化独立出来而形成的一个全新的管理领域。该角度的知识管理即这里将予以分析的处在知识资源管理这一层次的知识管理。

当前对信息资源的权威认识是:对信息资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即仅指信息内容本身。另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除信息内容本身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联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络等。按照这种思路,知识资源也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资源只是知识本身,广义的知识资源则不仅包括知识本身,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我们知道,有关知识本身的管理尽管也涉及到了情报学,如知识组织、知识存贮与检索,这些也与信息管理有着直接,但它更多地涉及到了工商管理,因此,它更应属于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的范畴,而且有关知识本身的管理还是处在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对此我们已经在前面做了论述。这里所说的知识资源管理则是指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对中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的管理,是涉及知识本身、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知识系统、知识络等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是从信息管理的角度对广义的知识资源的管理,它涉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相对知识本身管理而言、处在宏观层面上的管理。这里把它视为知识管理中不同于知识本身管理的又一个研究层面,对此国内图书情报、信息管理学界进行了深入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