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理论研究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269c0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db.png)
经济学中的市场均衡理论研究市场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描述了在竞争市场情况下,供求关系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水平。
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稳定状态,市场价格将趋于稳定,同时市场上所交易的数量也将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市场均衡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经济学体系。
斯密认为,市场上的个体行为以追求自我利益为基础,人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会导致资源在市场上的最优配置。
他在《国富论》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观点,亦即市场是一个自发的调节机制,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市场均衡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供需曲线来解释。
供给曲线表示卖方愿意出售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升高,供给量也会增加。
需求曲线则表示买方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会增加。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这一价格和数量水平被称为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理论还包括弹性的概念。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决定了价格对数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较大,那么价格的变动会对数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反,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弹性较小,价格的变动对数量的影响将较小。
弹性的概念在决定市场均衡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解释物品的价格和数量如何随着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而变化。
此外,市场均衡理论还涉及到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个体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可以制定与市场均衡价格不同的价格。
这种情况下,市场均衡价格可能被瓦解,而产生价格扭曲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市场均衡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竞争市场之外的市场行为和经济现象。
对市场均衡理论的研究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形成机制,揭示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的原因。
在政策制定上,市场均衡理论也被用来评估政府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通过研究市场均衡理论,我们可以预测市场的未来走势和价格变动,并为投资决策和经济预测提供基础。
理论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模型
![理论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ee90ef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f.png)
理论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模型引言理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系统运行规律和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的学科。
市场均衡模型是理论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的情况。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市场均衡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理论经济学的市场均衡模型。
一、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通常情况下,市场需求呈现出反映价格与数量的正相关关系的特点。
这是因为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力增加,愿意购买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受其他因素(如收入、个人喜好、替代品价格等)的影响下,市场需求曲线在坐标平面上呈现出向下倾斜的趋势。
市场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D=D(P)其中,D代表市场需求,P代表价格。
市场需求不仅受到商品价格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收入、个人喜好、替代品价格等。
对于某些商品而言,市场需求可能还与季节、人口结构等因素相关。
统计学方法常用于测量市场需求,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
二、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是指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通常呈现出价格与数量的正相关关系。
当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润,愿意提供的数量也随之增加。
同样,受到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替代品价格等)的影响下,市场供给曲线在坐标平面上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
市场供给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S=S(P)其中,S代表市场供给,P代表价格。
市场供给同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是决定市场供给的重要因素。
当生产成本上升、生产技术进步时,生产者的利润减少,可能导致市场供给减少。
此外,替代品的价格也会影响市场供给。
如果替代产品价格上涨,生产者可能会减少生产原商品的数量,导致市场供给减少。
三、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同时考虑供给和需求的条件下,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数量和价格会自动调整以达到供需平衡。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微观经济学-东南大学,苏莱曼)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微观经济学-东南大学,苏莱曼)](https://img.taocdn.com/s3/m/8e2cb2dc49649b6648d747b0.png)
– 原始性
– 永久性 – 不变性
16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2004. imfec.
均衡地租的决定
P P0 S P P0 S
D3
O Q0 D1 D2 Q O D1 Q0 Q
17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2004. imfec.
租金、准租金和经济租金
• 租金 – – 地租是当土地供给固定时的土地服务价格,因而地租只 与固定不变的土地有关。 但在很多情况下,不仅土地可以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而 且有许多其它资源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看成是固定不 变的,例如某些人的天赋才能,就很有些像土地一样, 其供给是自然固定的。这些固定不变的资源也有相应的 服务价格。这种服务价格显然与土地的地租非常类似。 与特殊的地租相区别,可以把这种供给同样固定不变的 一般资源的价格叫做“租金” 。地租是当所考虑的资 源为土地时的租金,而租金则是一般化的地租。
L3 L2 L1
L
10
劳动供给的特征及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 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 R R S R I R S R I I w w w wS I w 式中,右边第一项即 R 代表工资变化对闲暇的替 I w R 代效应,恒为负;第二项的第一因式即 是纯粹 I I 的收入效应,对正常品来讲应为正,第二因式即 w 是工资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应为正,因此,工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供给曲线有负的斜率
12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2004. imfec.
劳动供给的特征及均衡工资率的决定
W
S
W0
D 0 L0 L
13
© copyrights by 苏莱曼2004. imfec.
西方经济学要素市场均衡分析
![西方经济学要素市场均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12414442e3f5727a5e9621f.png)
要素市场均衡分析在劳动要素市场中,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也要遵循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利润最大化原则。
厂商增加购买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出按照市场价格卖出就获得了“边际收益”,这个“边际收益”的表达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边际产品价值和边际收益产品。
而厂商购买这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支出则是“边际成本”,这个“边际成本”也就是工资率。
那么,只要边际产品价值或者边际收益产品与工资率相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行为原则就得到了满足。
现在的问题是,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收益产品并不是在所有商品市场结构条件下都等值、可以相互替代的,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它们的值相同,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两者的值不相同,计算的时候必须注意加以区分。
一、完全竞争条件下的VMP与MRP相等从上文的介绍得知,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品MP×P,边际收益产品=MP×MR,在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中:单个厂商是按照总市场的均衡价格销售所有商品的,那么,新增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收益也就是价格,这样,价格线就与边际收益线重叠:D=P=AR=MR就是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即P=MR,又因为VMP=MP×PMRP=MP×MR则:MP×P = MP×MR即:VMP= MRP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VMP与MRP不相等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从下图看到,边际收益线低于价格线,即在均衡时P*>MR:那么,MP×P *>MP×MR所以,VMP>MRP三、应用在西方经济学形考手册的作业三有这么一个题目:一个厂商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完全竞争,而在产出市场上处于垄断。
已知它所面临的产品市场需求曲线P = 200-Q,当厂商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
若市场工资率为1200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多少?可以这么解:因为:P=200-Q厂商总收益曲线为:TR=P×Q=200Q-Q2通过总收益曲线求导,得到边际收益曲线为:MR=200-2Q由于劳动市场完全竞争,产出市场处于垄断,因此,厂商使用劳动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边际产品价值与边际成本相等,即:边际收益产量MRP= MR×MP=(200-2Q)MP厂商均衡时必须达到利润最大化原则:MRP= r,(r为工资率)(200-2Q) ×MP=1200又由于厂商在产量为60时获得最大利润,所以上式为:(200-2×60) ×MP=1200解得:MP=15即厂商获得最大利润时,最后一位工人的边际产量是15。
08.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08.要素市场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9d38913a76e58fafab0033d.png)
平均要素成本(Average Factor cost,AFC)
--平均每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成本。
ECONOMICS
八、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8.1 生产要素理论概述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这一基本原则在不同的产品市场和要素市
场的组合中表现有所不同。
ECONOMICS
ECONOMICS
八、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8.3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不完全竞争下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W B A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MRP=W
C
W0
S=MFC=W VMP
MRP 0
L1 L2 L
ECONOMICS
八、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8.3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要素的买方垄断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MRP=MPMR=MPPP=VMP 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MFC>AFC=W(PF)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MRP=MFC
VMP=MFC
ECONOMICS
八、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8.3
W
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买方垄断下的劳动市场均衡
MFC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
的原则: VMP=MFC
完全竞争条件下投入要素的最优选择 VMP=MFC 边际产量价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ECONOMICS
八、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8.2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要素需求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MRP=MPMR=MPPP=VMP
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MFC=AFC=W(PF) 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MRP=MFC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模型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497266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6.png)
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模型市场均衡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市场情况。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与供给完全匹配,不存在过剩或短缺的情况。
本文将介绍市场均衡的概念和模型,以及如何通过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来达到市场均衡。
一、市场均衡的概念市场均衡是指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下,买方愿意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而卖方也愿意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商品或服务。
市场均衡的核心概念在于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匹配,达到供需平衡的价格和数量称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市场均衡的模型市场均衡可以通过供给和需求的模型来解释。
供给和需求曲线交汇的地方即为市场达到均衡的点。
供给曲线表示卖方愿意以不同价格供应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呈正向斜率;需求曲线表示买方愿意以不同价格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呈负向斜率。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即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三、需求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需求的增加意味着买方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这将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需求的减少将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需求变化会影响市场均衡状态和价格水平。
四、供给变化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供给的增加意味着卖方愿意以更低的价格供应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这将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反之,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供给的变化也会对市场均衡状态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
五、市场均衡的调整过程市场均衡实际上是通过供求的调整过程达到的。
当市场存在供求失衡时,价格和数量会偏离均衡水平,从而引发调整机制。
如果市场存在供过于求,价格偏高,买方的需求会下降,同时卖方的供给会增加,这将导致市场价格下降,直到达到均衡价格。
反之,如果市场存在需求不足,价格偏低,买方的需求会增加,卖方的供给会减少,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上升,直到达到均衡价格。
六、市场均衡的意义市场均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学原理中的市场均衡理论
![经济学原理中的市场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8e18a4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0.png)
市场均衡理论:经济学原理中的重要视角市场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在给定市场条件和参与者的决策行为下,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市场运行、价格形成以及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市场均衡的定义、条件、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市场均衡的定义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价格水平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数量达到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的现象。
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买方的需求量和卖方的供给量相等,同时也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
市场均衡通常以市场价格来衡量,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市场运行。
二、市场均衡的条件市场均衡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于一点;二是交点处的价格水平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平衡。
在均衡点之前,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是平行的,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供给量增加而需求量减少。
当价格水平上升到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市场上出现均衡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均衡价格并不一定等于最低价格,它只反映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供需双方的力量平衡。
三、市场均衡的影响因素影响市场均衡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产品价格、成本、市场需求、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
其中,政策法规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尤为显著。
例如,政府对某一行业的管制政策可能会影响该行业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影响市场均衡。
此外,市场竞争程度也会影响市场均衡,竞争激烈的市场往往更容易形成均衡价格。
四、市场均衡理论的应用市场均衡理论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
通过分析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价格的形成机制和市场资源的配置方式。
其次,市场均衡理论可以用于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当某些因素影响市场均衡时,我们可以根据供需关系的变化来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
最后,市场均衡理论还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政府可以通过分析市场均衡来评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并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政策。
总之,市场均衡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供需关系达到平衡的状态。
11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11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6637c18bd63186bcebbca2.png)
引致需求( 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 Demand)
生产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称 之为引致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取收益。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取收益。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因为用它可以生产 各种可供消费的物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各种可供消费的物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就是说, 也就是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消 费物品的需求产生的 。
maxπ = Pf(L,K) − wL − rK
L,K
∂π ∂f(L,K) =P −w=0 ∂L ∂L ∂π ∂f(L,K) =P −r =0 ∂K ∂K
P·MPL(L*,K*)=w P·MPK(L*,K*)=r
利润极大化的条件
P·MPL(L*,K*)=w P·MPK(L*,K*)=r
MPL w = MPK r
max π = PQ − wL − r K
L, K
利润极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π ∂Q = P ⋅ − w = 0 ∂L ∂L
得到:MP·P=w
思考: 思考:厂商的产量决策原则与 要素使用原则一致吗? 要素使用原则一致吗?
在产品市场上: 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边际收益 = 产品的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 (MR = MC) ) 在要素市场上: 在要素市场上:要素的边际收益 = 要素的边际成本 边际要素成本) (边际收益产量 = 边际要素成本) (MRP=MFC )
要素的价格: 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市场上,支付某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 获得的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分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一般是指生产要素 的使用价格和数量,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出售价格 和数量。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称作服务价格,生 产要素的出售价格称作源泉价格。
微观经济学之要素市场的均衡
![微观经济学之要素市场的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23e7ad8f76c66137ee061991.png)
O
L
不完全竞争生产要素的要素供给
▪ 若要素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那么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应 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正斜率曲线。
w MFCL sL=W=AFCL
O
L
要素均衡价格与使用量的决定
▪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w
VMPL=MRPL=MFCL=w
E
w0
sL=w=MFCL
配的不平等程度问题。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
,美国统计学家Lorenz提出了著名的洛伦茨曲线。 而后意大
利人Gini利用洛伦茨曲线提出反映收入不平等的量化指标—
—Gini系数。
M 100%
L
▪ Lorenz curve
50%
A
B
0
H
50%
100%
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
- Lorenz curve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 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 - 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程度越平等
边际生产力
➢边际产品价值(VMP):指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增加一单 位某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VMP=MPP×P
➢完全竞争市场,VMP=MRP;不完全竞争市场,VMP>MRP
➢边际要素成本(MFC),即增加1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 支出。
➢MFC的变化也取决于产品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 MFC=要素价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在不完全竞争 市场中,MFC随着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MFC>要素价 格。
O
L0
MRPL=VMPL=dL L
要素均衡价格与使用量的决定
▪ 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
市场均衡理论
![市场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bf9033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fd.png)
市场均衡理论一、引言市场均衡理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它认为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供求关系会自动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即市场均衡。
市场均衡是市场价格和数量同时达到最优的状态,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对市场均衡理论进行深入论述,包括市场均衡的定义、实现过程、供求原理等方面,并通过公式和图表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市场均衡的定义市场均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同时达到最优的状态。
在市场均衡状态下,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价格水平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感到满意。
市场均衡是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机制,它保证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三、市场均衡的实现过程1.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其需求量会增加。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斜率,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2.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对商品供应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增加其供应量;价格下降,生产者减少其供应量。
供给曲线通常呈正斜率,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 市场均衡点市场均衡点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点,即供求相等的点。
在这个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水平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感到满意。
市场均衡点的坐标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得到。
市场均衡的实现过程主要通过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来完成。
供给是指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预期利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量,它受到收入水平、商品价格、个人喜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当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形成商品的盈余;当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需求量超过供给量,形成商品的短缺。
通过价格的变动和供求的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状态靠近。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0d3a0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9.png)
技术进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 本,从而影响要素市场的供求关系。
人口结构变化对要素市场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市场将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老年人口的养老需的问题,这将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并可能引发社会 问题。
劳动法对要素市场的影响
要点一
劳动法
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劳动者权益,规范 企业用工行为,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 康发展。
要点二
劳动法对要素市场的 影响
劳动法可以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劳 动力供给质量,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 平竞争。同时,劳动法也可能增加企 业用工成本,影响企业的生产方式和 雇佣规模。
要点三
劳动法的实施效果
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对要素市场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移民对劳动力市场的补充作用, 另一方面是移民对本地劳动力市场的冲击。
政策法规对要素市场的未来影响
劳动法改革
劳动法改革可能影响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 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从而可能影响企业的用工需求。
税收政策调整
税收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从而影响要素市场的供 求关系。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
•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概述 • 要素市场的供需关系 • 要素市场的竞争与垄断 • 要素市场的政策与法规 • 要素市场的全球化影响 • 要素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01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要素市场均衡理论是指通过市场机制 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使要素 价格达到均衡状态的理论。
03
要素市场的竞争与垄断
完全竞争市场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小规模生产者,每个生产者对市场价 格没有任何影响,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05a79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65.png)
经济学市场均衡理论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市场均衡理论是一个核心且基础的概念。
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中供需关系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决定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一、市场均衡的定义市场均衡简单来说,就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市场中,当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相等的状态。
此时,市场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既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在这种状态下,价格也相对稳定。
例如,假设市场上某种水果的供给量是 100 斤,而需求量也是 100 斤,价格为每斤 5 元,那么这就是一种市场均衡的状态。
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一般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这是因为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同样的商品花费更少,所以会更愿意购买更多。
需求曲线的斜率通常是负的,反映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反向关系。
但要注意,影响需求的因素不仅仅是价格,还包括消费者的收入、偏好、相关商品的价格、预期等。
比如,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降低,需求曲线则会向左移动。
三、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对应,供给曲线展示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通常情况下,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越多;价格越低,提供的数量越少。
供给曲线的斜率一般为正,因为高价格会激励生产者增加产量以获取更多利润。
但影响供给的因素同样不止价格,还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的预期、相关商品的价格等。
例如,技术进步可能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四、市场均衡的形成市场均衡是通过供需双方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出现过剩。
生产者为了卖出多余的商品,会降低价格,这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直到达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相反,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出现短缺。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e98d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a.png)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均衡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环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等因素。
因此,研究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均衡情况,对于掌握市场发展趋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生产要素的市场。
它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的供求通过价格调节来达到均衡。
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要素包括:供给方、需求方和价格。
其中,供给方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拥有者;需求方包括企业、家庭和政府等生产要素的使用者;价格是生产要素市场的核心,通过价格的波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实现市场供需均衡。
二、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
生产要素供给方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拥有者的决策和市场价格。
需求方的需求量和价格敏感程度,则取决于企业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情况。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的分析建立起来。
1、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方包括土地所有者、资本所有者和劳动力参与者等。
对于土地拥有者,其供给曲线通常是垂直的,表示其拥有土地的数量基本固定。
而对于资本拥有者和劳动力参与者,则其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倾斜的,代表着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供给量也相应增加。
生产要素市场供给曲线的斜率,反映了生产要素的弹性(资源转移的难易程度)。
2、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方主要是企业,其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代表着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提高,需求量相应减少。
需求方的需求曲线还受到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高度竞争的市场会降低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而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在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曲线的变化上。
三、生产要素市场的供需均衡生产要素市场供需关系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达到市场供需均衡。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与效率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与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d1f49f8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14.png)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与效率生产要素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技术等。
生产要素市场则是指这些要素在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与效率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这个主题进行探讨。
一、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不存在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劳动力市场中,如果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但是市场上劳动力供应不足,那么劳动力市场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反之,如果市场上劳动力供应过剩,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源不齐全,这时候劳动力市场就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同理,在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供求关系。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得到足够的生产要素来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
如果市场供求失衡,企业可能会因为缺少某些要素而无法正常地生产。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也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让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竞争。
但是,在实际生产要素市场中,要想达到完全供需平衡是十分困难的。
因为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是动态变化的,生产要素价格也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动。
生产要素市场的平衡是一个实现与失去的过程。
只有通过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才能使市场的供求关系达到平衡状态。
政府可以运用政策手段,引导市场向着供需平衡的方向发展,减轻市场因为供求关系不平衡而造成的社会成本。
二、生产要素市场的效率生产要素市场的效率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也关系到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生产要素市场中,效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二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确定。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生产要素市场效率的基础。
它意味着企业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所有生产要素,以达到最大程度的产出。
要实现这个目标,生产要素的管理、组织和协调都至关重要。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能够让企业在利用全部生产要素的同时,最大程度地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十一章要素市场均衡与收入分配共164页PPT资料
![第十一章要素市场均衡与收入分配共164页PPT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6e463f96529647d26285267.png)
§1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
消费者购买产品是因为产品能够直接给消费者带 来效用,是直接需求.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依赖于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一)短期要素需求
1.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假定厂商使用两种要素(L、K),短期 内 厂K商不的变收,益生和产成函本数都为与Q要=素f(投L,入K有0)关。: R=R(L,K0),C=C(L,K0) 厂商的利润为: ∏= R(L,K0)- C(L,K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应满足: dR/dL=dC/dL
(1)要素的边际收益
① 边际产量收益
假设厂商的生产函数和需求函数分别为: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P=P(Q)和Q=Q(L)
R(Q)=P[Q(L)]·Q(L)
MRP=dR/dL
=MPL×MR
② 竞争厂商的MRP
MRP=MP×P
MRP L
dR [ P (Q ).Q ( L )] dL
等利润线的斜率=w/p Q=f(L,K0)
L*
L
几何方法推导(2)
MPL×P=w
MRP
P w
MFC=w
MRPL=MPL×P MPL
O
L0
L
这些原则一致吗?
•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规则是MR=MC
• 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规则是MP×MR=MFC
调整得到:MR=MFC/MPL • 该式表明:增加1单位劳动带来了MP件产品,每
等产量-等成本线分析
K
K1 K2 K3
Q1
• 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含义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4a56c6072af90242a895e586.png)
图3‐4
单个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与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由上图可知,将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 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要素供给曲线, 它表示某种要素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 系。由于居民户对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价格正相 关,因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的要素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 上方倾斜的线,它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要素价格上升,市场供给量增加,要素价 格下降,则市场供给量减少。
第一节、要素的需求分析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或派生需 求。由于一般产品具有效用,能够满足消费者的 欲望,因此,人们愿意购买这些产品,从事产品 生产的厂商才有利可图。厂商要生产具有某种效 用的产品,必须投入相关的生产要素,例如厂商 要生产面包,必须雇佣劳动,租用厂房,购买面 粉、砂糖、烤箱等各类相关生产要素。这样看来, 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厂商就无法从 产品生产和销售中获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相关 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综上所述,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就是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线。由于生产要素的边 际生产力递减,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线向右 下方倾斜,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如 图3-1所示。
在图3-1中,横轴代表生产要素的数量,纵轴 代表价格。图(a)表示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时厂商 的要素需求曲线,图(b)表示产品市场不完全竞 争时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 件下,VMP=MRP,因此,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dd、 MRP曲线以及VMP曲线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 线,表明随着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要素的边际 收益产品及边际产品价值递减,厂商对其愿意支 付的价格也随之下降。要素投入量与其价格反方 向变动。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VMP>MRP, MRP曲线即要素的需求曲线dd位于VMP曲线的下方。
要素市场的均衡
![要素市场的均衡](https://img.taocdn.com/s3/m/9d5a2dcd50e2524de5187e59.png)
微观经济学—第11章
26
2017/1/17
微观经济学—第11章
25
微观经济学
二、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2.基尼系数:
• 通常认为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过于公平; 而0.4是社会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 应保持在0.2~0.4之间,低于0.2,社会动力不 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
• 国家统计局: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 0.469,低于2013年的0.473,反应国内居民贫 富差距有缩小趋势。
3.劳动的供给曲线
I0 I=w*(24-R) R
2017/1/17
微观经济学—第11章
16
微观经济学
3.劳动的供给曲线
(3)最优的劳动供给量
收 入
I=w*(24-R)+I0 R
2017/1/17
闲暇时间
微观经济学—第11章
17
微观经济学
(4)工资率的变化和劳动供给曲线
收 入
I=w*(24-R)+I0 R
13
微观经济学
3.劳动的供给曲线 (1)劳动者的无差异曲线
我们假设劳动者 追求的是最大效 用,收入I和休 闲R都是好的东 西,那么,一位 劳动者有正常形 状的无差异曲线 图。
2017/1/17
收 入
更大的效用
0
微观经济学—第11章
休闲R
14
微观经济学
3.劳动的供给曲线
(2)劳动者面临的约束
• 劳动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只有24小时,并且 工资率即每单位劳动时间的价格是由市场给定的, 记为w,那么, • 劳动收入=工资率w×劳动时数L=w×(24-R)
• 其中,R是休闲时数。如果这个人没有其他收入, 那么,他的选择机会由图中直线描述。要增加收 入,就必须减少休闲,每减少1小时休闲,收入增 加w。
经济学教案市场均衡理论分析
![经济学教案市场均衡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e79b3f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8.png)
经济学教案市场均衡理论分析经济学教案:市场均衡理论分析在经济学的广袤领域中,市场均衡理论宛如一座灯塔,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了关键的指引。
市场均衡理论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供需关系以及资源的配置效率。
市场均衡,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买卖双方的意愿得到充分满足,市场资源得到了最优配置。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理论,我们需要分别探讨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这两个关键要素。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商品自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于大多数正常商品来说,其需求会随之增加。
比如,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于汽车、旅游等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会逐渐上升。
反之,如果收入减少,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商品自身的价格对需求的影响最为直接。
一般来说,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多。
这是因为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权衡价格与自身的支付能力和获得的满足程度。
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相关商品分为替代品和互补品。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满足同一种需求的商品,比如苹果和香蕉。
当苹果的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更多地选择购买香蕉,从而导致香蕉的需求增加。
互补品则是指需要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商品,比如汽车和汽油。
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汽车的需求增加,同时汽油的需求也会因为汽车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消费者的偏好和对未来的预期同样会左右需求。
如果消费者突然对某种商品产生了强烈的偏好,那么其需求会迅速上升。
而如果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未来价格会上涨,可能会在当下增加购买,从而使当前的需求增加。
与市场需求相对应的是市场供给。
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存在 完全对偶关系:
w MC MPL
P=MC 与 VMP=w 两个规则是一致的。 P=w/MPL=MC
条件 市场
产量决策原则
要素使用原则
MRP=MFC
一般
MR(Q)=MC(Q) MR· MP=MC· MP
完全竞争
VMP=w P=MC(Q)
1.短期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假定厂商使用两种要素(L、K),短期内K不变,生产函 数为Q=f(L,K0)。厂商的收益和成本都与要素投入有关:
TR=R(L,K0),TC=C(L,K0)
厂商的利润为: π= TR(L,K0)- TC(L,K0)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应满足: dTR/dL=dTC/dL
使用多
少要素
要素的
需求 一 枚 硬 币 的 正 反 两 面
生产函数
生产多 少产量 产品的 供给
要素的价格:
生产要素市场上,支付某一生产要素的价格一般
获得的是生产要素的使用权。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分析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和数量一般是指生产要素 的使用价格和数量,而不是生产要素的出售价格 和数量。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称作服务价格,生
产要素的出售价格称作源泉价格。
要素市场的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厂商
完全竞争 厂商:
产品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
要素市场上的完全竞争厂商:
不完全竞争 在一个市场上完全竞争而在另一 个市场上不完全竞争;或者在两 厂商: 个市场上都不完全竞争。
产品市场完全竞争
产品买卖者众多 产品同质 产品买卖双方信息完备 产品市场不存在进入壁垒
O
d ,VMP
L
w
产品价格(P)提高,生产要
B A C d2 d L2 L d1
素需求曲线右移,表示对生产
要素的需求增加;产品价格 (P)降低,生产要素需求曲
w1 w0 w2
线左移,表示对生产要素的需
求减少。
0
L1
L0
二、竞争性厂商的长期要素需求
1.长期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原则
假定 两种投入(L,K),生产-种产品,产 品的市场价格为P,两种投入的价格w、 r 给定不变。 厂商的生产函数:Q=f(L,K) 成本方程: C=wL+rK
MPL w MPK r
w r P MC MPL MPK
比较:两种可变要素条件下生产要素的 使用原则与成本最小化条件。 成本最小化条件 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
MPL MPK w r
MP w L MP r K
两者是一致的。 可进一步变形为:
w r P MC (Q*) MPL MPK
1、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
Spending Goods & Services bought
Firms
Households
Inputs for production Wages, rent, and profit
Market f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Labor, land, and capital Income
2、长期内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劳动价格变动的效应: 替代效应、产量效应与要素需求曲线
K B
A K1 K2 K0
● E2 ●
E1
● E0
劳动价格上升引起劳动 需求量从L0减少到L2, 是替代效应(从L0到L1) 和产量效应(从L1到L2) 叠加的结果。
Q0
O
L2
L1
C2 L0
Q1
C0
L
C1
例: 劳动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
回忆:
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消费者的收入既定的;
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呢?
生产者行为理论中,要素价格既定
要素的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呢?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策原则——
MR(Q)=MC(Q)
产品市场
价格理论
要素市场
收入分配理论
山东经济学院精品课程:《微观经济学》
第十一章
要素市场的均衡
主要解决的问题: 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使用量 如何决定?由于对生产要素定 价的过程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 者取得收入的过程,因此,本 章也称为收入分配理论。
(1)要素的“边际收益”——MRP
假设厂商的需求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 边际收益产量 MRP P=P(Q)和Q=Q(L) (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MRP=dTR/dL TR(Q)=P[Q(L)]· Q(L) =MPL• MR dR[ P (Q ).Q(L) ] MRP 完全竞争厂商的 L dL MRP=MP • P dP dQ dQ Q P 边际产量价值 VMP dQ dL dL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dP dQ
(MRP=MFC )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选择规则是MR = MC 利润最大化的要素使用规则是MP L• M R = M F C
调整得到: M R = M F C / M P L
右式表明:增加1单位劳动带来了M P L件产品,每
个追加单位的劳动力要花费厂商M F C,因此,最
后1单位产品的成本,即边际成本M C。即:
即利润最大化的 产量选择原则
例题:假定生产函数Q=LaKb,产品价格P,要素
价格 w,r 给定,求厂商对这两种要素的需求函数。 解: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两个一阶条件为: P· L-w=0 MP 即 P· a-1Kb-w=0 aL P· K-r=0 MP P· aKb-1-r=0 bL 把第一个方程乘以L,第二个方程乘以K,我们得到: P· aKb-wL=0 aL P· aKb-rK=0 bL 利用Q=LaKb,可以将上式写为: PaQ=wL,PbQ=rK 得到: L=aPQ/w,K=bPQ/r
max Pf(L,K) wL rK
L,K
f(L,K) P w0 L L f(L,K) P r 0 K K
P · P L (L*,K*) = w M P · P K (L*,K*) = r M
利润极大化的条件
P· L(L*,K*)=w MP P· K(L*,K*)=r MP
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市场结构; 区别:两个市场的供求主体不同;需求的性质 不同;
共同决定的;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理性的,
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
生产要素市场上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称 之为引致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 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取收益。 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因为用它可以生产 各种可供消费的物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也就是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消 费物品的需求产生的 。
组织管理能力
地租
工资
利息
利润
生产要素的报酬
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联系
收益 商品市场 商品出售 商品购买
劳 动 、 资 本 、 土 地 、 企 业 家 才 能
支出
厂商
消费者
要素投入 工资、租金和利润
要素市场
要素供给 收入
生产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 联系与区别
联系:市场的均衡都是由需求、供给两个因素 最求最大效用原则;两个市场相互依存的;都
P· MP=w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VMP曲线
要素数 边际产量 产品价 边际产量价值 MP 量L 格P VMP=MP· P
MP,VMP VMP
1 2 3 4 5 6 7 8 9 10
10 9 8 7 6 5 4 3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
3、掌握不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的均衡
4、熟悉劳动、土地及资本市场的要素供给 及市场均衡 5、了解收入分配理论的其他内容
内容与结构
第一节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需求
第二节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均衡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2、由于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 定也就决定了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 本章也称为收入分配理论,回答经济学 的第三个基本问题——”为谁生产” 。
The Circular-Flow Diagram
Revenue Goods & Services sold
Market for Goods and Services
0
2
d
O
L1 L0 L2
L
VMP(边际产量价值)曲线即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 全 竞 争 厂 商 对 要 素 的 需 求 曲 线
重 合 VMP(边际产量价值)曲线
注意: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与边际 产量价值曲线重合,但含义不同。 1、包含变量的含义不同:作为边际 产量价值曲线,L表示要素使用量;作为 要素需求曲线,L表示最有要素使用量或 要素需求量。 2、反映的函数关系不同:边际产量 价值曲线表示边际产量价值是要素使用 量的函数;生产要素需求曲线表示要素 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
Q (
dQ
P)
dL
MR MP L
(2)要素的“边际成本”—— MFC
边际要素成本
(marginal cost of factor,MFC): 增加1单位投入要素 所增加的成本
假设劳动的市场供给函数为 w=f(L),厂商雇用L数量 劳动的总成本为w(L)· L,劳 动的边际要素成本为: MFC=d[w(L)•L]/dL =w+L· dw/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