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奥数讲义完整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全册奥数精品讲义1-20讲(全册奥数)

四年级全册奥数精品讲义1-20讲(全册奥数)

目录◆第一讲找规律(一) (2)◆第二讲找规律(二) (5)◆第三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一) (8)◆第四讲长方形和正方形(二) (11)◆第五讲算式谜(一) (14)◆第六讲算式谜(二) (17)◆第七讲植树问题(一) (19)◆第八讲植树问题(二) (22)◆能力测试(一) (25)◆第九讲和差问题(一) (28)◆第十讲和倍问题(一) (31)◆第十一讲和倍问题(二) (33)◆第十二讲差倍问题 (35)◆第十三讲年龄问题(一) (38)◆第十四讲年龄问题(二) (41)◆第十五讲还原问题(一) (43)◆第十六讲还原问题(二) (45)◆能力测试(二) (48)◆第17讲周期问题(一) (2)◆第18讲周期问题(二) (7)◆第19讲假设问题(一) (12)◆第20讲假设问题(二) (16)◆第21讲计数问题(一) (17)◆第22讲计数问题(二) (19)◆第23讲容斥问题(一) (23)◆第24讲容斥问题(二) (26)◆能力测试(一) (26)◆第25讲行程问题(一) (28)◆第26讲行程问题(二) (31)◆第27讲平均数问题 (35)◆第28讲推理问题(一) (37)◆第29讲推理问题(二) (39)◆第30讲巧算(一) (40)◆第31讲巧算(二) (45)◆第32讲巧算(二) (45)◆第33讲巧算(三) (45)◆第34讲等量代换 (45)◆第35讲拼拼算算 (45)◆能力测试(二) (63)第一讲 找规律(一)事物的发展中有规律的,只有认为观察事物,找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在数学竞赛中,常常出现按规律填数的题目,找规律的方法是根据已知数的前后(可上下)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

例题与方法例1. 请找出下列各组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5,9,13,( ),21,25。

(2)3,6,12,24,( ),96,192。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1-34讲全

小学三年级奥数精品讲义目录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一)第二讲加减法的巧算(二)第三讲乘法的巧算第四讲配对求和第五讲找简单的数列规律第六讲图形的排列规律第七讲数图形第八讲分类枚举第九讲填符号组算式第十讲填数游戏第十一讲算式谜(一)第十二讲算式谜(二)第十三讲火柴棒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棒游戏(二)第十五讲从数量的变化中找规律第十六讲数阵中的规律第十七讲时间与日期第十八讲推理第十九讲循环第二十讲最大和最小第二十一讲最短路线第二十二讲图形的分与合第二十三讲格点与面积第二十四讲一笔画第二十五讲移多补少与求平均数第二十六讲上楼梯与植树第二十七讲简单的倍数问题第二十八讲年龄问题第二十九讲鸡兔同笼问题第三十讲盈亏问题第三十一讲还原问题第三十二讲周长的计算第三十三讲等量代换第三十四讲一题多解第三十五讲总复习第一讲加减法的巧算森林王国的歌舞比赛进行得既紧张又激烈。

选手们为争夺冠军,都在舞台上发挥着自己的最好水平。

台下的工作人员小熊和小白兔正在统计着最后的得分。

由于他们对每个选手分数的及时通报,台下的观众频频为选手取得的好成绩而热烈鼓掌,同时,观众也带着更浓厚的兴趣边看边猜测谁能拿到冠军。

观众的情绪也影响着两位分数统计者。

只见分数一到小白兔手中,就像变魔术般地得出了答案。

等小熊满头大汗地算出来时,小白兔已欣赏了一阵比赛,结果每次小熊算得结果和小白兔是一样的。

小熊不禁问:“白兔弟弟,你这么快就算出了答案,有什么决窍吗?”小白兔说:“比如2号选手是93、95、98、96、88、89、87、91、93、91,去掉最高分98,去掉最低分87,剩下的都接近90为基准数,超过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不足90的表示成90-‘零头数’。

于是(93+95+96+88+89+91+93+91)÷8=90+(3+5+6―2―1+1+3+1)÷8=90+2=92。

你可以试一试。

”小熊照着小白兔说的去做,果然既快又对。

小学四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6.如下图,一个三角形分成 36 个小三角形.把每个小三角形涂上红色或蓝色, 两个有公共边的小三角形要涂上不同的颜色,已知涂成红色的三角形比涂成蓝色 的三角形多,那么多_____个.
7.把一条长 15cm 的线段截为三段,使每条线段的长度是整数,用这三条线 段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当且仅当两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对应相等 时,我们称这两个三角形是相同的.)
如果 M 位上放置标有数码“3”的纸片,一共有_____种不同的放置方法.
M
4.如下图,在 2×2 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3 个方格,在 3×3 方格中, 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5 个方格.那么 10×10 方格中,画一条直线最多可穿过 _____个方格.
5. 有一批长度分别为 1,2,3,4,5,6,7,8,9,10 和 11 厘米的细木条,它们的 数量都足够多,从中适当选取 3 根木条作为三条边.可围成一个三角形,如果规定 底边是 11 厘米长,你能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第一讲 加乘原理
加法原理:完成一件工作共有 N 类方法。在第一类方法中有 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 类方法中有 m2种不同的方法,……,在第 N 类方法中有 mn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工 作共有 N=m1+m2+m3+…+mn 种不同方法。
运用加法原理计数,关键在于合理分类,不重不漏。要求每一类中的每一种方法都可以 独立地完成此任务;两类不同办法中的具体方法,互不相同(即分类不重);完成此任务的任 何一种方法,都属于某一类(即分类不漏)。合理分类也是运用加法原理解决问题的难点,不 同的问题,分类的标准往往不同,需要积累一定的解题经验。
这两个基本原理是排列和组合的基础,教学时要先通过生活中浅显的实例,如购物问题、 行程问题、搭配问题等,帮助孩子理解两个原理,再让孩子学习运用原理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全)

小学数学奥数方法讲义40讲(全)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例6 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1966+1976+1986+1996+2006=1966×5+10×(1+2+3+4)=9830+100=99301966+1976+1986+1996+2006=1986×5=9930例7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例8把1~1000的数字如图1-11那样排列,再如图中那样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六个数,这六个数的和是87。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横着三个数,竖着两个数)框出的六个数的和是837,这六个数都是多少?(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1,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一个数大7,第五个数比第一个数大8,第六个数比第一个数大9。

因为用同样的方法框出的六个数之和是837,这六个数之中后面的五个数也一定分别比第一个数大1、2、7、8、9,所以,这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135二136三137四142五143六144(2)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①上、下两数之差都是7;②方框中间坚行的11和18,分别是上横行与下横行三个数的中间数。

*例9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几个顶点?(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锯去一个顶点(图1-12),因为正方体原来有8个顶点,锯去一个顶点后,增加了三个顶点,所以,8-1+3=10 即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10个顶点。

五年级同步奥数讲义(全册)

五年级同步奥数讲义(全册)

第一讲最不利原则例1.盒子里有5支红笔,3支蓝笔,10支黑笔。

现在随意抓一把笔要确保其中至少有1支红笔,则一把必须不少于几支?分析:抓得巧,只要抓1支即可。

然而并不能保证实现这种情况。

最不利的情况是抓了13支,都是不想要的黑笔与蓝笔。

不过,只要再多抓1支就必定包含红的了。

解:10+3+1=14(支)例2.一列2个小方格,每个方格中随意涂红黑两种颜色中的一种,当涂毕第几列时,至少有2列是相同的?(有一列与另一列重复)。

分析:不妨这样想:要实现两列所用颜色一样,涂的顺序也相同。

然而,由于是任意选的,据最不利原则总是先考虑已涂各列没有重复的。

如:红红黑黑……红黑黑红……实际上各不相同的列数总共只有4列。

到第5列就必定重复前面涂过的4种中的某一种。

如果并非遇到最不利情况,那么在前5列中重复的列数就不止2列。

这与“至少2列”并不矛盾。

解:4+1=5(列)练习一1.盒子里有3支红笔,6支蓝笔,10支黑笔。

现在随意抓一把笔要确保其中至少有1支红笔,则一把必须不少于几支?2.鱼池中有30条白鳞鱼,50条黑鳞鱼,50条金鳞鱼。

至少在多少名钓鱼者中才可保证他们一次钓出的鱼中,必有金鳞鱼?3.在一个口袋中有10个黑球、 6个白球、 4个红球。

问:至少从中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4.口袋中有三种颜色的筷子各10根,问:至少取多少根才能保证三种颜色都取到?5.在三个口袋中各有10个黑球、10个白球、10个红球。

问:至少从中取出多少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白球?第二讲抽屉原理专题简析:如果给你5盒饼干,让你把它们放到4个抽屉里,那么可以肯定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盒饼干。

如果把4封信投到3个邮箱中,那么可以肯定有一个邮箱中至少有2封信。

如果把3本联练习册分给两位同学,那么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位同学至少分到2本练习册。

这些简单内的例子就是数学中的“抽屉原理”。

基本的抽屉原理有两条:(1)如果把x+k(k≥1)个元素放到x 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2个或2个以上的元素。

数学讲义(五年级奥数)

数学讲义(五年级奥数)

2 因数和倍数(2) 【题型概述】 今天, 我们学习因数的运用, 解决这种问题主要是根据问题的要求, 寻找因数的个数。 【典型例题】 29÷( )=( )· · · · · ·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共有多少种 不同的填法? 思路点拨 根据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知道除数与商的积是 29-5=24. 两个自然数相乘的积是 24 的有四种情况:1×24,2×12,3×8,4×6,再根据“除 数比余数大”可以知道除数只能是 24,12,8,6. 所以,共有 4 种不同的填法。 【举一反三】 1.37÷( )=( ) · · · · · ·5,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共有多少 种不同的填法?
6. 有 50 张卡片,分别写着 1~50 这 50 个数,正反两面写的数字相同,卡片一面是 红,一面是蓝,某班有 50 名学生,老师把 50 张卡片中蓝色的一面都朝上摆在桌 子上,对同学说: “请你们按学号顺序逐个到前面来翻卡片,规则是:凡是卡片上 的数是自己学号的倍数,就把它翻过来,蓝翻成红,红翻成蓝。 ”那么当每个学生 都翻完以后,红色朝上的卡片有几张?
4. 五个连续奇数的和是 35,这 5 个奇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
5. 有三个不同的自然数组成一个等式: ■+△+○=■×△-○ 这三个数中最多有多少个奇数?
4,奇数和偶数(2) 【题型概述】 奇数和偶数有一些有趣而常用的性质: 1. 奇数≠偶数,连续自然数中的奇数和偶数时相间排列的。 2. 偶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任意个偶数相加的 和是偶数。 3.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4. 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运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典型例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程讲义

小学三年级奥数教程讲义

导语:一、集合与运算1.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确定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用大括号{}表示。

2.交集和并集:交集是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并集是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3.集合的运算规则: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二、逻辑推理1.逻辑运算:与、或、非。

与运算表示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用符号∧表示;或运算表示两个条件中至少一个满足,用符号∨表示;非运算表示否定一个条件,用符号¬表示。

2.推理方法: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是通过观察现象归纳出一般规律;演绎法是通过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

三、数形关系1.数形结合:通过图形找规律、通过规律解题。

2.填数表:根据规律填写表格。

四、排列组合1.排列: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个不同的元素进行排列,共有多少种可能性。

2.组合:从一组元素中取出若干个不同的元素进行组合,共有多少种可能性。

3.排列组合应用:根据具体情况应用排列组合的原理进行解题。

五、数论与整数运算1.质数与合数: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自然数,例如2、3、5等;合数是除了1和自身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自然数,例如4、6、8等。

2.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两个数都能整除的最大自然数;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都能被整除的最小自然数。

3.因数与倍数:一个数能被整除的因数称为因数;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的称为倍数。

4.逢完数: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相加等于这个数本身。

5.奇数与偶数:一个数能被2整除的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称为奇数。

六、巧用计算1.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分数与小数互相转换及运算。

2.百分数:将小数转换为百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运算。

3.运算顺序:根据运算法则确定计算的顺序。

尾声:通过学习本教程,相信大家对小学三年级奥数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已有初步了解。

在学习过程中,勤动手、多实践、灵活思维是很重要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善于总结经验,多积累解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奥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需要牢背的基本概念1、加法中的巧算:加法交换律: a+b =b+a 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巧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相反,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即a-b—c=a-(b+c) a—(b+c) =a-b-c(2)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可以带着运算符号“搬家”。

如:a—b+c=a+c—b(3)加、减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或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变“+”,“+”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括号里的符号不变。

如a-(b-c)=a-b+c,a+(b—c)=a+b-c如果两个数的和恰好可以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互补数”。

2、乘法中的巧算: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3、除法中的巧算:(1)除法交换律:a÷b÷c=a÷c÷b(2)根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巧算。

公式:如果a÷b=c 则 (a×n)÷(b×n)=c (a÷n)÷(b÷n)=cn≠0(3)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积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因数”的规律,进行巧算.公式:a÷(b×c)= a÷b÷c(4)根据“一个数除以两个因数的商等于一个数除以第一个因数乘以第二个因数"公式:a÷(b÷c)= a÷b×c(5)除法分配律:(a + b)÷c = a÷c + b÷c a÷c + b÷c=(a + b)÷c4、你知道巧算中有几对好朋友吗?请写出来: 2×5=10 4×25=100 8×125=100016×625=10000 3×37=111 7×11×13=1001 37037×3=10101 5、“头同尾合十”:头×(头+1)×100+尾×尾“尾同头合十":(头×头+尾)×100+尾×尾6、平方差公式: a2-b2=(a+b)×(a—b)7、配对求和,也就是等差数列求和。

最新小学五年级奥数全册讲义(1-30讲)(含详解)【值得拥有】

最新小学五年级奥数全册讲义(1-30讲)(含详解)【值得拥有】

小学五年级奥数全册讲义第1讲数字迷(一)第2讲数字谜(二)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第7讲奇偶性(一)第8讲奇偶性(二)第9讲奇偶性(三)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第14讲余数问题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16讲巧算24第17讲位置原则第18讲最大最小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第24讲行程问题(一)第25讲行程问题(二)第26讲行程问题(三)第27讲逻辑问题(一)第28讲逻辑问题(二)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第1讲数字谜(一)数字谜的内容在三年级和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

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

数字谜涉及的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的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的代数解法及小数的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的○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的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是13的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

(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的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的□中,使等式成立:□□□×□□=□□×□□=5568。

五年级基础奥数辅导讲义(1-18)

五年级基础奥数辅导讲义(1-18)

目录第一课时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平均数问题(一)第三课时消去问题第四课时流水行船问题第五课时盈亏问题(一)第六课时盈亏问题(二)第七课时平均数问题(二)第八课时平均数问题(三)第九课时一般应用题(一)第十课时一般应用题(二)第十一课时一般应用题(三)第十二课时一般应用题(四)第十三课时周期问题第十四课时倍数问题(一)第十五课时倍数问题(二)第十六课时假设法解题第十七课时行程问题第十八课时鸡兔同笼问题第一课时整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例:在下面5个0.5之间,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0.5 0.5 0.5 0.5 0.5 =2【思路导航】: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用硬凑的方法来做,不过这样做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而且难以找到解题的规律。

此题可以采用倒过来想的方法予以解答。

解:(0.5 + 0.5)÷0.5-0.5+ 0.5 =2(0.5+0.5)÷ 0.5+0.5﹣0.5 =2(0.5+0.5+0.5-0.5)÷0.5 =2(0.5+0.5)÷(0.5×0.5)×0.5 =2说明:上题中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算式的最后一个数字开始逐步向前推想的,这种方法叫做倒推法。

将问题倒过来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法,特别是从条件很难入手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问题的突破口。

试试看:在下面的式子里添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⑴0.5 0.5 0.5 0.5 0.5 =0⑵0.5 0.5 0.5 0.5 0.5 =1⑶0.5 0.5 0.5 0.5 0.5 =3⑷0.5 0.5 0.5 0.5 0.5 =4⑸0.5 0.5 0.5 0.5 0.5 =5第二课时平均数问题(一)解决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确定“总数”和“份数”。

它们之间具有下列数量关系:平均数=总数÷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份数=总数÷平均数例1:某商店将4千克水果糖和6千克奶糖混合成什锦糖,已知水果糖每千克4.2元,奶糖每千克5.6元,那么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解(4.2×4+5.6×6)÷(4+6)=50.4÷10=5.04(元)答什锦糖每千克5.04元。

学奥数讲义(小学一年级)

学奥数讲义(小学一年级)

1、数长方形个数如下图共有多少个长方形?第一种计算方法:含有第1条边的长方形有5个:1~2、1~3、1~4、1~5、1~6;含有第2、第3、第4、第5、第6条边的长方形也都有5个;但每个长方形都数了2次,所以总共有:5×6÷2=5×3=5+5+5=15个有15个长方形。

共有多少个长方形?第二种计算方法:单个长方形有5个:1、2、3、4、5由相邻2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4个:12、23、34、45 由相邻3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3个:123、234、345 由相邻4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2个:1234、2345 由相邻5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有1个:12345总共:5+4+3+2+1=15个作业:如图,共有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解:1-2、2-3、3-4、4-5、5-6等5个; 1-3、2-4、3-5、4-6等4个; 1-4、2-5、3-6等3个;1-5、2-6等2个;1-6只有1个。

总数:5+4+3+2+1=15个 数长方形个数如下图共有多少个长方形?65 4 3 2 112 3 54 1 23 4 5 665 4 3 2 145先数以含有每一条竖线的长方形个数,为了不重复,只向前数,不要往后数.如图以第1条竖线(红线)为一条边的长方形有5个:1~2、1~3、1~4、1~5、1~6;以第2条竖线(绿线)为一条边的长方形有4个: 2~3、2~4、2~5、2~6; 以第3、第4、第5、第6竖线为一条边的长方形依次为3个、2个、1个、0个所以总共有:5+4+3+2+1=15个如下图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初看起来,长方形个数是上例的2倍,即30个。

细推敲就知道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原图可以分解成三个图形:依照上例的方法,每一个图形都有15个长方形,所以原图形的长方形个数是:15×3=45个6 54321 654321BDFCEA A AB B DC CDE FE F8.数积木 1 3 6 8(18)块第一层 (1)块 第一层 (1)根 第二层 (3)块 第二层 (2)根 第三层 (6)块 第三层 (3)根 第四层 (8)块 第四层 (4)根 共 (18)块 第五层 (5)根 第六层 (6)根1+2+3+4+5+6= 7×3=21 共 (21)根9.数交点每1个圆与其他三个圆有6个交点, 4个圆共有6×4个交点,但这种算 法中每个交点都计算了2次,所以实际 交点应该是6×4/2=12个交点。

小学奥数讲义精选教学PPT课件

小学奥数讲义精选教学PPT课件


五、秒回的人应该很温柔吧,因为一直 在等喜 欢的人 ,也舍 不得让 喜欢的 人等。

六、多想和你有一个长久的未来,陪你 走完这 一生。 让所有 人祝福 我们, 彼此温 暖,互 不辜负 。

七、最让人羡慕的,不是被很多人追, 而是遇 见一个 不管怎 样,都 不会放 弃你的 人;纵 然知道 活不会 这么轻 易,但 我希望 你在我 的未来 里,余 生都是 你。
虽然每天按时上下班,和同事做着相 似的工 作,但 只有潮 水退去 的时候 ,才能 知道谁 在裸泳 。
不过五年时间,行业环境影响下,公 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
彼时才发现,面临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自己 的体力 和脑力 都已经 拼不过 ,几年 来累积 下来的 阅历和 经验没 有转化 成核心 竞争力 。
七、立体平面展开(二)
七、做立体模型(一)
七、做立体模型(一)
七、做立体模型(一)
七、做立体模型(二)
一、找规律巧填空
找规律填一填。 串珠子,想一想方格里应串上:
(1)( )个黑珠; (2)( )个白珠。
解答:
【详解】:白珠和黑珠的排列规律是: 1个黑珠1个白珠,1个黑珠2个白珠,1个 黑珠3个白珠,……(黑珠始终是1个,白珠 是以1、2、3、4……的规律递增)。所以方 格里应该接着是5个白珠,1个黑珠,6个 白珠,一共1个黑珠,11个白珠。
毕业八年的她被迫重返人才市场,但 彼时的 她与毕 业时相 比毫无 长进, 面试屡 屡碰壁 。
李尚龙曾说:环境影响下,公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环 境影响 下,公 司面临 改革, 需要裁 员,高 学历出 身的她 赫然在 列。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义第一部分:数学基础知识1.1 自然数和整数- 自然数是指从1开始的正整数,用符号$N$表示。

- 整数是自然数和其相反数的集合,用符号$Z$表示。

1.2 加法和减法- 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数。

- 例如:$2 + 3 = 5$。

- 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它们的差。

- 例如:$5 - 2 = 3$。

1.3 乘法和除法- 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得到它们的积。

- 例如:$2 × 3 = 6$。

- 除法是将一个数分割成若干等份,得到它们的商。

- 例如:$6 ÷ 3 = 2$。

第二部分:奥数技巧和练2.1 快速计算- 利用9的乘法法则,可以快速计算一个数乘以9的结果。

- 例如:$4 × 9 = 36$。

- 利用倍数关系,可以快速计算一个数的倍数。

- 例如:$3 × 4 = 12$。

2.2 算式变换- 利用算式的性质,可以将复杂的算式转化为简单的算式。

- 例如:$(3 + 4) × 5 = 7 × 5 = 35$。

- 利用分配律,可以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

- 例如:$8 × 7 = (5 + 3) × 7 = 5 × 7 + 3 × 7 = 35 + 21 = 56$。

2.3 枚举法和猜想法- 枚举法是一种通过列举所有可能情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 例如: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公约数,然后找出其中最大的一个。

- 猜想法是一种根据已有规律猜测答案的方法,然后通过严谨的推理来证明猜想是否正确。

- 例如:猜测一个数是偶数时,它一定能被2整除,然后通过证明偶数定义来证明猜想的正确性。

第三部分:练题1. 计算:$2 + 3 × 4 - 5 = ?$2. 计算:$7 - (4 × 2 + 1) = ?$3. 快速计算:$6 × 9 = ?$4. 快速计算:$5 × 7 = ?$5. 利用枚举法找出10以内的所有偶数。

小学六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小学六年级奥数全册精品讲义

第一讲分小四则混合运算一、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分数:2.分数化成小数:3.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的条件:4.小数化成百分数:5.百分数化成小数:6.分数化成百分数:7.百分数化成小数:二、数的整除1.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

2.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3.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4.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三、约分和通分1.约分的方法:2.通分的方法:四、性质和规律1.商不变的规律2.小数的性质3.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分数的基本性质5.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五、运算的意义1.整数四则运算2.小数四则运算3.分数四则运算4.运算定律5.运算法则6.运算顺序例1:计算:例2:计算:例3:计算:例4:解关于x的方程:例5. 已知,那么□=________。

例6. 计算例7. 计算:183706581327185131713⨯+⨯-⨯+÷.1997199719981997÷1997199719971998÷111151 2.4538322x x ⎛⎫+⨯-=⨯+ ⎪⎝⎭16241770012781.[()].⨯-⨯÷=□19931219921319911219901311213-+-++- 96891993110324251993.⨯+⨯⨯A1.2. 3.4. 5. 2005×97.75+4010×1.1256. 37×1111+7777×9B 7. 199×208-198×2098. 35×67-34×689. 10. 11. 12×3434-34×121212. 20182018×1998-19981998×201813. 14. C15. 16.585757⨯411412001÷199819971997⨯51151601÷35225533951⨯+⨯+⨯361911361117⨯+⨯124123123123÷157511574157315731573+÷104103105535353353535159⨯-⨯200320022004131313111111169⨯+⨯17. 18. 19. 20. 1. 计算: 2. 计算:3. 计算:4.计算:5. 计算:6. 计算: 10310011071741⨯+⋅⋅⋅⋅⋅⋅+⨯+⨯101992972752532⨯+⋅⋅⋅⋅⋅⋅+⨯+⨯+⨯90197217561542133011209127651+-+-+-+-413121()514131211(4131211(51413121(++⨯++++-+++⨯+++9999100999999⨯+.[(.](.)65233121815719510-÷-⨯+=□()6117665811121995131133131741221+÷++144855183661533555412⨯÷-+⨯+-(...)(.(()()()(112113114115111998-⨯+⨯-⨯+⨯⨯- 1110210545554021415⨯⨯⨯⨯⨯...1. 31×43-31+58×312. 3. 4. 56×78+13×83+27×78+83×95. 6. 7. 199 + 99×998. 7.63×9.9+0.7639. 3.74×5.8+62.6×0.5810. 3.43×14+1.4×75.7-1411.12. 536375.04.383⨯+⨯201128.245.7542⨯+⨯09.125.15491.0⨯+÷537632124⨯+÷%5.37625.1583834375.0⨯+-⨯1012694.8437⨯+⨯第二讲数列与数表1.等差数列:2.斐波那契数列:3.周期数列与周期:4.寻找数列的规律,通常有以下几种办法:1.逐步了解首项、末项、项数、公差与和之间的关系。

(完整版)小学奥数教程(最完美)

(完整版)小学奥数教程(最完美)

(完整版)小学奥数教程(最完美)小学奥数教程(最完美)一、引言小学奥数作为一门全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最完美的方式,为小学生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奥数学习指南。

二、数的认识与整数1. 数的概念: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认识数孩子身边充满了数字,从年龄、身高到水果个数,我们与数字紧密相连。

通过观察身边的数字,孩子可以初步认识数的概念,并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整数的概念与运算介绍整数的概念,并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孩子理解整数的运算规则。

结合游戏和趣味练习,激发孩子对整数的兴趣。

三、算术与代数1. 四则运算详细介绍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数学公式的运用和计算规则。

通过实例演练、实际应用,提高孩子的算术水平。

2. 字母代数引导孩子认识字母代数,理解字母与数的关系。

通过练习和实际问题分析,锻炼孩子解决代数方程的能力。

四、几何与图形1. 几何基本概念介绍几何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

通过实物样本和实景教学,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几何概念。

2. 常见几何图形学习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直线、圆形、三角形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通过观察图形、验证性质,培养孩子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五、数据与统计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导孩子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包括使用表格和图表的方法,培养孩子整理信息的能力。

2.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引导孩子学习数据分析和应用统计学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孩子的统计学思维能力。

六、综合练习与应用提供综合练习题,涵盖前面所学知识点,并引导孩子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孩子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文的学习,小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奥数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并在实践中提高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教程能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八、附录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习题答案,供读者查阅和练习。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完整版)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第2讲巧求分数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第5讲工程问题(一)第6讲工程问题(二)第7讲巧用单位“1”第8讲比和比例第9讲百分数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第12讲圆柱与圆锥第13讲立体图形(一)第14讲立体图形(二)第15讲棋盘的覆盖第16讲找规律第17讲操作问题第18讲取整计算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第20讲数值代入法第21讲枚举法第22讲列表法第23讲图解法第24讲时钟问题第25讲时间问题第26讲牛吃草问题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第30讲趣题巧解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

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

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

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系统复习讲义(完整版)小学奥数大约80个知识点,可分成5大类,数论和行程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一部分计算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计算能力任何时候都是学好数学的根基,必须高度重视! 基本公式1 .运算顺序第一级:括号:()T T{ }第二级:X+: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第三级:+ —: 同一级别可以交换运算次序2. 去括号①a+(b+ c)=a + b + c a+ (b —c)=a + b— c②a—(b+ c)=a — b — c a— (b —c)=a—b+ c③a>(b疋)=a花比a>(b -c)=a以弋④a—b >0)=a —a—b 弋)=a —xc3 .分配律/结合律乘法:a (b + c) = a b+ a>ca>b+ a>c = a (b + c)除法:(a+ b) —= a —+ b—ca—:+ b—c = (a + b)—4 .两个必须掌握的性质两个数的和一定,则两数越相近,积越大5 .几个计算公式__ 2 2 2完全平方和(差)公式:( a±b) = a ±ab+b2 2平方差公式: a -b = (a+b)(a-b)求和公式一:1+2+3+ ....... +n =两个数的积一定,则两数越分散,和越大求和公式二:1 +1 22 +3 2+……n =3 3 3 3求和公式三:1 +2 +3 +……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速算巧算基本方法凑整法、改变运算次序法、连续数求和、基准法、分组法、拆分法7.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拆分与裂项】,【换元法】,【错位相消法】,【构造法】等较难的计算方法。

拆分裂项公式:等差数列公式:简单等比公式:例题分析1. 393+404+397+398+405+401+400+399+391+4022. 比较下面A,B 两数的大小:A=2009X 2009,B=2008X 20103. 99讣9创x 99 —99 4 199—99结果末尾有多少个零?訐胆,.p “站-1 ?4. 100 + 99+ 98 —97 —96 —95+ ……+ 10+ 9 + 8—7 —6—5+ 4 + 3+ 2 —1巩固练习5. 376 + 385 + 391 + 380 + 377 + 389 + 383 + 374 + 366 + 3786. 1 —50+2 —50+3 —50+50 - 50 2010二二呦10第二部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点列表7. 9999999 >2009 7777 >333 出1118. 99*.**.+ 9 乂gg.*・*.*9 + -99*—..* 9 =99Ti9. 比较下面A,B两数的大小:归一问题A =987654321 >23456789;B =987654322 >2345678810. 1996 + 1994 —1992 —1990 + 1988 + 1986 —1984 —1982 + 1980 + 1978—1976 —1974 + 1972 + 1970…… + 4 + 2【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岀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岀所要求的数量。

小学奥数学习资料[完整讲义]

小学奥数学习资料[完整讲义]

第一讲观察法————————————————姚老师数学乐园广安岳池姚文国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

小学奥数系统讲义完整版Ø归一问题【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题】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列成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11.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2.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Ø归总问题【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

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题】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

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 3.2×791=2531.2(米)(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列成综合算式 3.2×791÷2.8=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13.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

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14.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观察法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

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

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

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

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

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

(适于二年级程度)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

(适于三年级程度)解:仔细观察图中不等号及方框的排列规律可发现:只有中心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小于周围的四个数,看来在中心的方框中应填入最小的数1。

再看它周围的方框和不等号,只有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的数大于相邻的两个方框中的数,其它方框中的数都是一个比一个大,而且方框中的数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越来越小。

所以,在左下角的那个方框中应填9,在它右邻的方框中应填2,在2右面的方框中填3,在3上面的方框中填4,以后依次填5、6、7、8。

图1-7是填完数字的图形。

例4从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角后,它还剩下几个角?(适于三年级程度)解:此题不少学生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长方形有四个角,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

”我们认真观察一下,从一个长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角,都怎么剪?都是什么情况?(1)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角的顶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三个角(图1-8)。

(2)从一个角的顶点向对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四个角(图1-9)。

(3)从一个边上任意一点向邻边上任意一点剪去一个角,剩下五个角(图1-10)。

例5甲、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两个人中间放着一个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的每个数字都相同,并且两人中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比另一个人看到的这个数大一半,这个数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首先要确定这个三位数一定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不然就没法考虑了。

甲看到的数与乙看到的数不同,这就是说,这个三位数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在阿拉伯数字中,只有0、1、6、8、9这五个数字正看、倒看都表示数。

这个三位数在正看、倒看时,表示的数值不同,显然这个三位数不能是000,也不能是111和888,只可能是666或999。

如果这个数是666,当其中一个人看到的是666时,另一个人看到的一定是999,999-666=333,333正好是666的一半。

所以这个数是666,也可以是999。

*例61966、1976、1986、1996、2006这五个数的总和是多少?(适于三年级程度)解:这道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把五个数直接相加,虽然可以求出正确答案,但因数字大,计算起来容易出错。

如果仔细观察这五个数可发现,第一个数是1966,第二个数比它大10,第三个数比它大20,第四个数比它大30,第五个数比它大40。

因此,这道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1966×5+10×(1+2+3+4)=9830+100=9930这五个数还有另一个特点:中间的数是1986,第一个数1966比中间的数1986小20,最后一个数2006比中间的数1986大20,1966和2006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986。

1976和1996的平均数也是1986。

这样,中间的数1986是这五个数的平均数。

所以,这道题还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计算:1966+1976+1986+1996+2006=1986×5=9930例7你能从400÷25=(400×4)÷(25×4)=400×4÷100=16中得到启发,很快算出(1)600÷25(2)900÷25(3)1400÷25(4)1800÷25(5)7250÷25的得数吗?(适于四年级程度)解: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算式:400÷25=(400×4)÷(25×4)=400×4÷100=16不难看出,原来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4,目的是将除数变成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

这样做的根据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进行这种变化的好处就是当除数变成了1后面带有0的整百数以后,就可以很快求出商。

按照这个规律,可迅速算出下列除法的商。

(1)600÷25(2)900÷25=(600×4)÷(25×4) =(900×4)÷(25×4)=600×4÷100=900×4÷100=24 =36(3)1400÷25(4)1800÷25=(1400×4)÷(25×4) =(1800×4)÷(25×4)=1400×4÷100=1800×4÷100=56 =72(5)7250÷25=(7250×4)÷(25×4)=29000÷100=290*例8把1~1000的数字如图1-11那样排列,再如图中那样用一个长方形框框出六个数,这六个数的和是87。

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横着三个数,竖着两个数)框出的六个数的和是837,这六个数都是多少?(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第二个数比第一个数大1,第三个数比第一个数大2,第四个数比第一个数大7,第五个数比第一个数大8,第六个数比第一个数大9。

假定不知道这几个数,而知道上面观察的结果,以及框内六个数的和是87,要求出这几个数,就要先求出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87-1-2-7-8-9)÷6=60÷6=10求出第一个数是10,往下的各数也就不难求了。

因为用同样的方法框出的六个数之和是837,这六个数之中后面的五个数也一定分别比第一个数大1、2、7、8、9,所以,这六个数中的第一个数是:(837-1-2-7-8-9)÷6=810÷6=135第二个数是:135+1=136第三个数是:135+2=137第四个数是:135+7=142第五个数是:135+8=143第六个数是:135+9=144答略。

(2)观察框内的六个数可知:①上、下两数之差都是7;②方框中间坚行的11和18,分别是上横行与下横行三个数的中间数。

11=(10+11+12)÷318=(17+18+19)÷3所以上横行与下横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87÷3=29由此可得,和是837的六个数中,横向排列的上、下两行两个中间数的和是:837÷3=279因为上、下两个数之差是7,所以假定上面的数是x,则下面的数是x+7。

x+(x+7)=2792x+7=2792x=279-7=272x=272÷2=136x+7=136+7=143因为上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36,所以,第一个数是:136-1=135第三个数是:135+2=137因为下一横行中间的数是143,所以,第四个数是:143-1=142第六个数是:142+2=144答略。

*例9有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几个顶点?(适于五年级程度)解:(1)锯去一个顶点(图1-12),因为正方体原来有8个顶点,锯去一个顶点后,增加了三个顶点,所以,8-1+3=10即锯去一个顶点后还有10个顶点。

(2)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2=9(个)(图1-13)。

(3)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两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1=8(个)(图1-14)。

(4)如果锯开的截面通过长方体的三个顶点,则剩下的顶点是8-1=7(个)(图1-15)。

例10将高都是1米,底面半径分别是1.5米、1米和0.5米的三个圆柱组成一个物体(图1-16),求这个物体的表面积S。

(适于六年级程度)解:我们知道,底面半径为γ,高为h的圆柱体的表面积是2πγ2+2πγh。

本题的物体由三个圆柱组成。

如果分别求出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再把三个圆柱的表面积加在一起,然后减去重叠部分的面积,才能得到这个物体的表面积,这种计算方法很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