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高程实验一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高程测量实验报告一、引言高程测量是地理测量学中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不同点之间的高度差,为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勘探、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技巧。
二、实验装置与原理本次实验使用的主要装置是水准仪,它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的仪器。
水准仪的原理基于光学原理,通过观测视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计算出地面高程的差值。
三、实验步骤1. 设置测站:选择一处平坦的地面,将水准仪放置在其上,确保其稳定性和水平度。
2. 校准水准仪:使用调平螺丝调整水准仪的水平度,使其气泡在中央位置。
3. 观测目标:选择一个目标点,如远处的一个建筑物或地标,通过水准仪的望远镜进行观测。
4. 记录读数:在观测目标点时,记录下水准仪上的读数,包括水平刻度和垂直刻度。
5. 移动水准仪:将水准仪移动到下一个测站,重复步骤3和4,直至完成全部观测。
四、实验数据处理1. 数据整理:将观测得到的读数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测站编号、水平刻度、垂直刻度等。
2. 计算高程差:根据水准仪的原理,通过计算不同测站之间的高程差,得到各个点的高程数值。
3. 绘制高程图:根据计算结果,绘制高程图,直观地展示不同点之间的高程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到了一幅高程图,它清晰地展示了所测区域的高程分布情况。
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不同地点之间的高度差异,为地理学研究和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六、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首先,水准仪本身的精度和调整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观测者的视线准确度和读数准确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地面的不平坦度和大气条件的变化也可能引起误差。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了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技巧。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各种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讲义[1]
数字高程模型 实验讲义南阳师范学院环旅学院 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编2011年2月前 言Miller于1958年提出首次提出了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的概念。
经过40多年的发展,DEM的诸多基础理论问题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理论与方法体系正在形成,DEM在许多领域的工作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DEM已成为各类GIS数据库的核心数据之一。
国家测绘部门将DEM作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ational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NSDI)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
在理论研究方面,DEM的不确定性、DEM的尺度效应、DEM的地学分析、基于DEM的数据挖掘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在应用方面,也从一般的地形因子提取、支持三维漫游等简单应用向更多样的形式、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可以说,DEM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海拔的空间数据,更代表着一种地学处理的方法。
适应于学科发展和实践需要,各高等院校的有关专业,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测绘工程等专业都纷纷将数字高程模型作为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我学院办有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工程等专业,数字高程模型一直是此二专业的重要课程。
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本实验讲义,供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测绘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使用。
本实验讲义中,以验证、探索理论知识和传授技能作为基础目标,另外还注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如果说知识和技能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意识则决定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动机,能力则是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代地学人才不仅需要具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应该具备一系列意识和能力。
虽然,高校通常设置培养意识和能力的公共课程;但是,专业课教学也应该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这样以来,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有目的地培养特定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程所涉及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团队意识、创新能力和统合能力等。
数字地面模型第一次实习报告
数字高程模型实习一1、不规则三角网建模利用软件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在所有可能的三角网中, Delaunay三角网在地形拟合方面表现最为出色,因此常常被用于TIN的生成。
当不相交的断裂线等被作为预先定义的限制条件作用于TIN的生成当中时,则必须考虑带约束条件的D_三角网。
TIN是一典型的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节点、三角形边和三角形面间的关系显示或隐式表达地形散点的拓扑关系,要求高效的TIN存储与组织结构。
这里在加入特征线之后模型明显的比加入特征线之前更加合理了,它去掉了外面的角点,以及其中的有约束的区域的三角形,比未加入特征线前更加贴近实际。
(1)高程点/线三角化首先打开线文件,在处理电线菜单中选择“高程点/线三角化”,然后右键单击“显示三角剖分”来显示效果图。
地性线的三角形。
(2)快速生成三角剖分网打开数据快速生成的三角剖分(3)建立带约束条件的不规则三角网在山顶点处,由于存在平高三角形(即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构成的三角形)所以山顶看起来会是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人为的加入一个山顶点(一般这个点的高程与等高线的高程不能超过等高距)来构建新的三角网,这样才能够在山顶处显示出地形的起伏效果。
显示特征线文件效果图显示带约束的三角网2、选择区域进行局部修正在构建三角网的过程中,如果有特征线,构建的三角形不能跨越该特征线。
如果是平高三角形,则在该等高线外,根据LOP法则构建三角网。
在山顶点处,由于存在平高三角形(即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构成的三角形)所以山顶看起来会是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人为的加入一个山顶点来构建新的三角网,这样才能够在山顶处显示出地形的起伏效果。
第二个修订处在山脊线,由于山脊的存在,必然会使两边的山坡向山脊隆起,此时,有的三角形直接穿过了山脊构建三角形,这显然与实际的情形不符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沿着山脊画出一条线,以此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来重新构建三角形,这样才不会出现有三角形穿过山脊的情形。
数字高程
数字高程模型上机实验报告学号:1130900088姓名:王丽丽一、实验目的了解TIN、GRID、等高线的相互转换过程、算法。
二、实验内容1.生成TIN;2.生成GRID;3.生成等高线;4.TIN、GRID、等高线三者之间转换。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用矢量数据创建TIN;打开工具栏Arc 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Conversion →TIN Creation→Create TIN ,选择坐标系为:USA_Contiguous_Albers_Equal_Area_Conic ,点击OK,则创建一个空TIN。
②Arc 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Conversion →TIN Creation→Edit TIN ,点击OK,创建TIN完成;③结果如图所示:2.TIN转换成栅格GRID;①Arc 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Conversion →From TIN → TIN to Raster 。
取样距离默认为:OBSERVATIONS 250(观察250)②结果如图所示:3.栅格创建等高线;①选择Arc Toolbox →3D Analyst Tools →Raster Surface →Contour ,轮廓间隔设置为100,基础轮廓设置为0,点击OK。
②结果如图所示:四、结果分析与讨论①用矢量数据创建TIN如左图所示,矢量数据创建TIN,并以不规则三角形显示,我们可以看到,离散点是TIN中的主要输入要素,这些点决定了图像表面的总体形状。
离散点密集的地方,生成的表面比较光滑,离散点稀疏的地方,生成的表面有层次感。
②TIN转换成栅格,栅格创建等高线通过插值法将TIN转换成了栅格,为输出中每个像元指定高度,具体取决于像元中心是否落在TIN的插值区内。
对比TIN图像,我们可以看到,海拔低的地方,高程值也比较低,表面比较光滑,等高线比较稀疏。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结论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结论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高程测量,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并掌握高程测量的重要参数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高程测量。
首先,我们使用了水准仪进行直接测量,然后我们使用了三角测量法,最后我们使用了全站仪进行间接测量。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直接测量法的精度较高。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的水准仪精确到了0.1毫米,因此我们得到了非常准确的高程测量结果。
2. 三角测量法较为简便。
对于地形较为平坦和开阔的区域,三角测量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然而,在地形复杂和有遮挡物的区域,三角测量法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3. 全站仪适用范围广。
全站仪是一种集成了测角、测距和测高的仪器,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场景。
它不仅可以在平坦地面上进行高程测量,还可以在山地、建筑物等复杂地形环境中进行测量。
4. 进行高程测量时要注意误差来源。
在实际测量中,误差是难以避免的。
我们需要注意遮挡物、仪器误差、地面变形等因素,以减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高程测量的各种方法和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直接测量法的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三角测量法简便易行,但适用范围受限;全站仪适用范围广,但操作相对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测量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
此外,在进行高程测量时,我们要注意误差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误差。
例如,我们可以增加测量点数目,减小测量点之间的距离,以提高测量的精确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定期校准仪器,及时处理异常数据,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熟练掌握高程测量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测量的精确性和效率,为工程建设和地理调研提供可靠的高程数据支持。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测绘分析的最佳实践与案例分享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测绘分析的最佳实践与案例分享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高程模型成为测绘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其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形分析中的应用被广泛认可。
本文将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分享一些最佳实践和应用案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数字高程模型是什么。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用于描述地面表面高程的数字化数据模型,通过离散的点或像素表示地面高程值。
它可以通过激光雷达、航空摄影测量或卫星数据等方式进行采集。
在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中,最常见的就是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是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地形特征进行识别、描述和量化的过程。
通过地形分析,我们可以获取地形的坡度、坡向、高程、等高线、地形阴影等信息,从而对地理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进行测绘分析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
通常,数据的分辨率越高,所提供的地面细节和精度越精确。
可以选择从卫星或航空摄影测量中获取的DEM数据,也可以使用激光雷达技术获取的数值高程模型数据。
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是确保后续分析结果准确和可靠的重要一步。
除了数据的选择,为了得到准确的测绘结果,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填补漏洞和校正等步骤。
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地形分析,比如计算坡度和坡向、提取等高线、进行地形切割等。
最后,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于人们直观地理解和利用。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些数字高程模型在测绘分析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第一个应用案例是地形坡度分析。
通过使用数字高程模型,我们可以计算出地面的坡度,从而评估地表的陡峭程度和适宜的用地类型。
比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坡度分析来确定建筑物的合适位置,以确保建筑物在地形上的稳定性。
第二个应用案例是水文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模拟和预测水文过程,比如洪水、水流路径和水库蓄水容量等。
通过对DEM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流域边界、河流网络以及洼地等重要水文参数,为水资源管理和防洪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实践-引测高程步骤5则范文
实践-引测高程步骤5则范文第一篇:实践-引测高程步骤引测高程实习要求(1)按所给的假定条件和数据,先计算出放样元素的前视标尺读数。
(2)根据计算出的放样元素进行测设,要求设2 个点。
(3)计算完毕完毕后,都必须进行认真地校核。
实习测量方案假设步骤(1)在现场选定两点 A,假设其高程为HA=100.000m(2)需要放样点 P1 的设计高程 HP1=100.111 m,P2 的设计高程 HP2=99.811 mm。
(3)计算点P1和 P2 的放样数据。
点位测设记录测设数据的计算:b1=HA+a1-HP1=b2=HA+a2-HP2=测设后经检查,点 1与点 2 的高差 HP2-P1=_____。
与已知值相差____mm.实习问答(1)应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放样高程时,首先应将控制点以必要的精度引测到施工区域,建立水准点。
(2)在此次测设中,放样P1 的顺序是:先将水准仪安置在与放样点P1 之间,在已知点A 上竖立水准尺,照准水准尺,读取水准尺的中丝读数a1,并根据公式计算出竖立的水准尺读数(中丝读数)b1。
(3)将水准尺贴靠在P 点木桩的一侧,水准仪照准P点上的水准尺。
当气泡居中时,P 点上的水准尺上下移动,当十字丝中丝读数为b1时,此时水准尺的底部就是所需要放样的高程点。
注意事项1、按照你的实习步骤,假定一个A点,最好是墙角之类的不容易被破坏的位置。
假定此点的高程是:100米。
2、假定两个放样点,如果想简单就离你假定的A点近一些。
给这两个点分别起名为P1、P2,然后在这两个位置上分别订两个木桩3、将水准仪分别架到A与P1之间设后尺读数:a1 A与P2之间设后尺读数:a24、读取后尺读数,然后用b1=HA+a1-HP1,b2=HA+a2-HP2 这两个公式求得b1,b25、将后尺分别移动到两个木桩处,用水准仪读尺的读数,直到尺读数为b1 b2的时候在两个木桩上尺子底部处划上线就可以了,这样就完成了两个点的水准放样。
DEM实验一
成绩:数字高程模型
实
习
报
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实验一:用等高线、高程点生成DEM数据
实验目的:
1、通过此次实习初步了解数字高程模型的两种形式(TIN和GRID)的生成方
法和相关分析。
利用MapGIS的子系统MapGIS数字地面模型系统和电子沙盘对TIN和GRID的相关处理及所得图形的相关应用。
2、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通过教学实习、接触实际项目,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的目的。
TIN格式的生成过程:(包含高程点和等高线)
1.TIN的生成
更改目录及装入点文件
更改工作目录:
用处理点线中的高程点线形成三角网功能
生成的TIN模型如下图所示:
GRID格式生成过程如下所示:。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高程测量实验报告实验内容高程测量是地理测量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点的海拔高度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水准仪和三角测量法,对给定地点进行高程测量,并计算出相邻点之间的高差。
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在进行高程测量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水准仪的仪器精度和调整水平。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并在地面上标记出固定点和观测点。
2. 水准测量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核心内容。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自动水准仪进行测量。
首先,将水准仪放置在固定点上,并调整水平。
然后,通过观测望远镜中的水平线,找到目标点。
接下来,将水准仪移动到目标点上,并重新调整水平。
通过读取水准仪上的刻度,记录下目标点的高程。
3. 三角测量除了水准测量,三角测量也是高程测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经典的三角测量法。
首先,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作为起点。
然后,通过测量起点到目标点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可以计算出目标点的高程。
4. 数据处理在完成实验测量后,需要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首先,将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的结果进行比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然后,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相邻点之间的高差,并绘制高程差图。
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实验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相邻点之间的高差数据,并绘制了高程差图。
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测量的精度较高,误差范围在可接受范围内。
2. 高程差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符合地球表面的曲率特征。
3. 在相邻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变化,反映了地表地形的起伏。
4. 实验结果与地理地形图的高程数据相吻合,验证了实验测量的可靠性。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高程测量的方法,对给定地点进行了测量,并得到了相邻点之间的高差数据。
实验结果表明,高程测量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测量方法,可以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不同点的海拔高度差。
同时,实验还展示了水准测量和三角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导入高程测量实验报告
导入高程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和掌握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地实测和数据处理,掌握高程测量的操作流程和技巧。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1. 高程仪:用于测量地面点的高程数值。
2. 线测量仪器:如测距仪等,用于测量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3. 测绘工具:刷子、粉笔、卷尺等。
三、实验原理1. 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或电子仪器测量地面点的高程数值。
2. 高程测量的步骤包括:设置测站、观测控制点、观测未知点、数据处理等。
四、实验步骤1. 在实验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测站。
2. 设置高程仪,并进行基本仪器校准。
3. 测量和记录控制点的高程数值。
4. 根据测距仪测量地面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5. 根据高程仪测量未知点的高程数值。
6. 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出最终的高程测量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一组高程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各个测点之间的高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实验区域的地形特征以及地面点之间的高差分布情况。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高程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践操作让我更加熟悉了测量仪器的使用技巧,也锻炼了我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以后的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实地观测和仪器校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七、实验总结高程测量是测绘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建筑、交通、水利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高程测量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了解到了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通过实践操作,我提高了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为今后的测绘学习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参考文献[1] XX大学测绘工程系. 测量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2] XX大学土地测绘工程研究室. 测量学实习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以上就是本次导入高程测量实验报告的内容,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处理,得到了一组高程测量结果。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信息提取与应用实践
测绘技术中的数字高程模型与地形信息提取与应用实践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空间数据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以及地形信息的提取与应用成为了测绘技术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数字高程模型的原理介绍、地形信息提取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实践等方面,探讨测绘技术在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信息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一、数字高程模型的原理介绍数字高程模型是利用现代测绘技术获得地表特征、地形表达和地貌变化的数值模型。
其原理主要基于测绘仪器的测量数据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对地形点的高程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得出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的精确性和准确性是保证地理空间数据质量的关键。
常见的数字高程模型有两种类型: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简称DTM)和数字地表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简称DSM)。
DSM代表地表物体和施工物体的表面,而DTEM指地表未受任何物体影响的表面。
数字高程模型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灾害模拟等。
二、地形信息提取的方法地形信息的提取是数字高程模型应用的关键环节。
地形信息主要包括山地地形的特征、地貌的类型以及地势的变化等。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形信息提取方法:1. 三角网与插值法:在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中,三角网与插值方法被广泛应用。
三角网创建了三角形网格,通过得到每个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建立DEM。
插值法则通过计算已知点之间的数值,通过插值得出未知点的数值。
2. 遥感影像处理:遥感技术通过卫星图像获取地表数据,因此在数字高程模型中,遥感影像处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影像的处理,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地表信息,为地形信息提取提供了新的途径。
3. 光学测量:利用光学测量技术,可以在地表建立控制网,通过测量来获得各点的高程数据。
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及应用
实验四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和掌握DEM的基本知识;
2,掌握MapGIS中建立DEM的方法;
3,了解DEM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领域。
二,实验资料及预处理:
1,火地塘林场1:10000局部地形图;
2,完成上述地形图的等高线矢量化及编辑处理工作,注意,每条等高线必须赋予相应的高程值,然后保存在磁盘上备用。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进入MapGIS的DTM分析模块,见图:
DTM分析
2,进入“点线处理”菜单,对等高线进行检查(如漏填等距,等高线不连续等问题),然后进行“等高线点/线栅格化处理”或“等高线
点/线三角化处理”,并以Grid方式或Tin方式保存。
3,分别选择GRD模型或TIN模型进行地图因子的计算和制图。
一,电子沙盘
四,结论:
由于等高线的值有可能输入错误,电子沙盘可能有问题。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测绘的简易教程
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测绘的简易教程测绘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它常用于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
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则是测绘的一种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测绘,并给出一些实用的技巧。
1.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表示地表上不同点的高程。
它以栅格形式存储,每个栅格代表一个点的高程值。
数字高程模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如雷达测量、航空摄影等。
2.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数字高程模型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它可以用于地形分析、洪涝预测等;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用于建筑物遥感、地质勘探等;在环境保护中,可以用于植被研究、土壤侵蚀模拟等。
由于数字高程模型可以提供精确的高程信息,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3. 数字高程模型获取的方法获取数字高程模型有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航空摄影。
航空摄影通过飞机或无人机对地面进行拍摄,并获取大量的图像。
然后利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将这些图像转换为数字高程模型。
4. 数字高程模型的处理软件在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测绘之前,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处理软件。
常见的软件有ArcGIS、QGI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可以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处理、分析和编辑。
5. 数字高程模型测绘的步骤(1)导入数据:首先,将获取到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导入到处理软件中。
这一步可以通过选择“导入数据”功能实现。
(2)设置坐标系统:在导入数据后,需要设置坐标系统。
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与所在地区的地理坐标系统相匹配,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
(3)平滑处理:在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测绘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平滑处理可以去除数据中的噪声,使其更加平滑和准确。
(4)测绘边界:根据需要,确定数字高程模型的测绘边界。
这一步可以通过选择指定区域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绘制边界线的方式实现。
(5)高程插值:根据测绘边界,使用插值算法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插值。
数字高程模型实习报告
数字高程模型实习报告学院:测绘学院班级:地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刘祥磊黄明成绩:2013年12月30日1.概述(1)加深对DEM 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2)熟练掌握ARCMAP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3)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1 等高线编辑处理(1)裁剪等高线数据ContourLn_Merge3_Project.shp,使其范围与Area.shp一致;(2)等高线连接:将临近的具有相同等高线数值的等高线进行Merge处理;(3)删除多余等高线;(4)采用任意一种方法进行等高线错误检查。
2 TIN 生成(1)采用直接法分别采用线文件ContourLn_Merge3_Project.shp 和点文件ContourPt_Merge_Project.shp 生成TIN;(2)分别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IDW )、样条法插值(Spline )和克里金插值(Kriging 方法)等间接方法生成TIN;(3)对比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反距离加权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反距离加权法是一种常用而简单的空间插值方法,IDW是基于“地理第一定律”的基本假设:即两个物体相似性随他们见的距离增大而减少。
它以插值点与样本点间的距离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离插值点越近的样本赋予的权重越大,此种方法简单易行,直观并且效率高,在已知点分布均匀的情况下插值效果好,插值结果在用于插值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但缺点是易受极值的影响。
样条插值法(Spline)。
样条插值是使用一种数学函数,对一些限定的点值,通过控制估计方差,利用一些特征节点,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来产生平滑的插值曲线。
这种方法适用于逐渐变化的曲面,如温度、高程、地下水位高度或污染浓度等。
该方法优点是易操作,计算量不大,缺点是难以对误差进行估计,采样点稀少时效果不好。
样条插值法又分为张力样条插值法(Spline with tension)和规则样条插值法(regularized Spline)。
数字高程模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数字地形模型数据内插 (2)内容与步骤: (2)实验二使用GEOTIN生产DEM产品 (4)内容与步骤: (4)实验三利用立体影像进行DEM建模与编辑 (6)内容与步骤: (6)实验一数字地形模型数据内插目的:1、理解数字地形模型的数据源2、掌握格网数字地形模型的建立实习软件:Surfer、MapInfo内容与步骤:一、数据导出在MapInfo中打开等高线表文件(*.tab),导出外部交换文件(*.mif)。
Table->Export…二、数据转换与数字地形模型的生成由于SURFER软件在格网化时,只接受XYZ文件。
因此,需要用数据转换工具将*.mif 文件转换成XYZ格式的*.txt文件。
打开数据转换工具,选择源文件等高线*.mif,保存目标文件*.txt。
GOLDEN软件公司的SURFER是一个功能比较完善而且所占空间较小的图形分析软件包,非常适合处理量较小的数字地形模型分析。
因此,我们在形成TXT文件后直接进入SURFER中处理,采取一定的内插方法将离散数据格网化。
在SURFER中,内插方法多达九种。
用户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内插方法。
我们采用九种方法各内插一次。
三、数字地形模型的应用1、三维立体图的生成Grid->Data…,载入*.txt点文件,缺省保存为文件名.grd。
打开Base Map,选择*.mif,是数字化的等高线图。
打开Contour Map,选择*.grd,是离散点内插后生成的等高线图。
两张等高线图叠加,比较两者的符合情况。
Option中可以填充等高线之间的颜色以及使等高线光滑。
Level中可以加入等高线,并保存设置。
打开Wireframe Map,可生成三维立体图(基于格网的表面模型)。
2、坡度、坡向图的绘制在SURFER中,在GRID菜单中的Calculus命令下有一个专用的地形分析模块,可以计算坡度、坡向值。
在SURFER计算坡向中,0度表征北,90度表征东。
导入高程实验报告
导入高程实验报告导入高程实验报告一、引言高程实验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测量和确定地面上不同点的高度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本报告旨在对进行的高程实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为未来的实验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本次高程实验的目的是测量一条道路上不同位置的高程差,并绘制高程剖面图。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道路的起伏情况,为道路设计和改造提供依据。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的是水准仪法进行高程测量。
首先,我们选择了道路上的五个位置作为测量点,分别标记为A、B、C、D、E。
然后,我们利用水准仪测量了这五个位置的高程,并记录下来。
最后,我们将这些数据整理并绘制成高程剖面图。
四、实验过程1. 测量点的选择在选择测量点时,我们考虑了道路的起伏情况以及测量的方便性。
我们选择了A点作为起点,E点作为终点,B、C、D点均匀分布在两者之间。
2. 高程测量在进行高程测量时,我们首先将水准仪安放在A点,并调整水平。
然后,我们观察水准仪上的刻度,并记录下A点的高程。
接下来,我们将水准仪移动到B 点,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下B点的高程。
依此类推,我们完成了所有测量点的高程测量。
3. 数据整理与分析在完成高程测量后,我们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出各个位置的高程差。
然后,我们绘制了高程剖面图,直观地展示了道路的起伏情况。
五、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测量数据和高程剖面图,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道路的起伏情况较为平缓,没有明显的陡坡或陡坎。
2. 高程差的变化较为平稳,符合预期的设计要求。
3. 高程剖面图上的波动较小,说明道路的平整度较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高程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还了解了道路的起伏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水准仪的精度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未来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注意仪器的使用和校准。
2. 数据的记录和整理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环节。
高程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水准测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3. 学会计算高程和高差,并能够应用这些数据。
4.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11月10日三、实验地点XX大学工程测量实验室四、实验指导老师张老师五、实验器材1. 水准仪(DS3型)2. 水准尺3. 三脚架4. 皮尺5. 记录板6. 计算器六、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进行了以下内容:1. 水准仪的安置与整平。
2. 水准尺的读数与计算。
3. 高程和高差的测量与计算。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七、实验步骤1. 水准仪的安置与整平- 将水准仪安置在三脚架上,确保三脚架稳固。
- 调整水准仪的基座,使仪器大致水平。
- 使用脚螺旋调整水准仪的气泡,使气泡位于中央。
2. 水准尺的读数与计算- 将水准尺放置在待测点处,并确保尺子稳固。
- 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记录在记录板上。
- 重复以上步骤,读取不同位置的读数。
3. 高程和高差的测量与计算- 根据水准尺的读数和已知点的高程,计算待测点的高程。
- 计算相邻两点之间的高差。
4.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
- 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水准仪的安置与整平较为顺利,气泡调整至中央。
2. 水准尺的读数准确,计算结果符合预期。
3. 通过计算,得到了待测点的高程和相邻两点之间的高差。
4.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正确,操作规范。
九、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2. 熟悉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能够独立进行高程和高差的测量与计算。
3. 培养了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十、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水准测量时,要注意水准仪的安置与整平,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读取水准尺的读数时,要确保视线与水准尺垂直,避免读数误差。
3. 在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时,要仔细核对数据,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空间内插
--08地信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空间数据的内插过程和方法,会利用arcgis对采样点进行内插生成dem。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ArcGIS软件
三.实验要求
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讲解,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环节,注意理论知识在实验操作中的应用;掌握空间数据的内插过程和方法,会利用arcgis对采样点进行内插生成dem。
四.实验步骤
a、扫描图件
b、在Arccatalog中自己的文件夹中新建一个图层为Vpoint,并添加字段elv。
c、在Arcmap数据层中加载Vpoint数据层。
d、对地形图沿等高线进行点采样,并在Attributes中对每一条等高线上的采样点赋值高程。
e .对点图层进行空间内插:点击工具栏中的3D Analyst 中Interpolate to Raster 的子菜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 、Spline 、Kriging ,分别对点图层进行不同的空间内插。
五.实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