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学案
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10章化学实验基础11突破全国卷专题讲座十四设计与评价型探究型综合实验
(2)制备反应会因盐酸浓度的下降而停止,为测定反应后残余液 中盐酸的浓度,某探究小组同学提出下列实验方案: 方案Ⅰ:与足量 AgNO3 溶液反应,称量生成的 AgCl 质量。 方案Ⅱ:采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 方案Ⅲ:与已知量 CaCO3(过量)反应,称量剩余的 CaCO3 质量。 ①某同学判定方案Ⅰ不可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进行方案Ⅱ实验:准确量取残余清液并稀释一定倍数 后作为试样。
⇩ (8)评价设计⇨评 设价 计某 新装 的置 实或 验某 方步 案骤 或的 步优 骤缺 验点 证物,质提的出性改质进等措施,
1.(2019·太原一模)Na2S2O3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在酸性条 件下 S2O23-迅速分解为 S 和 SO2,在医疗上运用其还原性和硫的 杀菌作用治疗疾病。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对 Cl2 与 Na2S2O3 的反应进行探究(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现象
ⅰ.A 中有黄绿色气体生成,C 中液面上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
方有雾,溶液中开始出现少量浑浊; 加一定量浓盐酸,加热
ⅱ.一段时间后,C 中产生大量黄色沉淀
操作
现象来自百度文库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C 中 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有
雾;C 中浊液过滤后,取少量滤液 白色沉淀生成
用盐酸酸化,滴加氯化钡溶液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第十四辑平衡的判定和平衡移动原理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
——平衡的判定与平衡移动原理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1)速率标志
①同一物质在同一时间内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
②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时的化学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2)物质的数量标志
①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质量、浓度、百分含量等保持不变。
②反应物消耗量达到最大值或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常用于图像分析中)。
③不同物质在相同时间内代表反应方向相反的量(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的变化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的标志
①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同的可逆反应来说,当体系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②有色体系的颜色保持不变。
(4)依Q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移动的判断方法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通过比较平衡破坏瞬时的正、逆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则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或向左)移动;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Q=K,平衡不移动;
③若Q<K,平衡正向移动。
3.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问题
(1)若外界条件改变后,无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或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都无法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则平衡不移动。
2020年高考化学真题-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习题版)
2020年高考真题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2020年浙江卷)
溶液与
溶液发生反应: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加入苯,振荡,平衡正向移动 B .经苯2次萃取分离后,在水溶液中加入,溶液呈血红色,表明该化学反应存在限
度 C .加入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2020年浙江卷)一定条件下:
。在测定的相对分子质
量时,下列条件中,测定结果误差最小的是( ) A .温度、压强 B .温度
、压强
C .温度
、压强
D .温度
、压强
3.(2020年江苏卷)CH 4与CO 2重整生成H 2和CO 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反应
1422CH (g)CO (g)2H (g)2CO(g)247.1kJ mol H -+=+∆=⋅ 1222H (g)CO (g)H O(g)CO(g)41.2kJ mol H -+=+∆=⋅
在恒压、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42CH :CO 1:1n
n =条件下,CH 4
和CO 2
的平衡转化率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均有利于提高CH 4的平衡转化率
B .曲线B 表示CH 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
C .相同条件下,改用高效催化剂能使曲线A 和曲线B 相重叠
D .恒压、800K 、n(CH 4):n(CO 2)=1:1条件下,反应至CH 4转化率达到X 点的值,改变除温度外的特定条件继续反应,CH 4转化率能达到Y 点的值
4.(2020年天津卷)已知()2+
26Co H O ⎡⎤⎣⎦呈粉红色,[]24CoCl -呈蓝色,[]2-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学案练习试卷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 “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
1.明确常见图象类型:
以可逆反应a A(g)+b B(g)c C(g) ΔH =Q kJ ·mol -1为例。
(1)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C%指某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曲线m 用催化剂,n 不用催化剂,或化学计量数a +b =c 时曲线m 的压强大于n 的压强)
(T 1<T 2,ΔH >0) (T 1<T 2,ΔH <0)
(p 1>p 2 a +b >c ) (p 1>p 2 a +b <c )
(2)恒压(温)线(如图所示):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生成物的平衡浓度(c )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 )或压强(p ),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若a +b >c ,则p 1>p 2> p 3 ΔH <0) (若T 1>T 2,则ΔH >0,a +b >c )
(3)几种特殊图象。
①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
p C(g)+q D(g),M 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 正>v 逆;M 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 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 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 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 <0。
②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 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最新)2020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热点题型十四 综合实验探究作业
热点题型十四综合实验探究
1.实验室用图示实验装置制备KClO溶液,再与KOH、Fe(NO3)3溶液反应制备高效净水剂K2FeO4。
[查阅资料]Ⅰ.Cl2与KOH溶液在20 ℃以下反应生成KClO,在较高温度下则生成KClO3;
Ⅱ.K2FeO4易溶于水,微溶于浓KOH溶液,在0 ℃~5 ℃的强碱性溶液中较稳定。
(1)仪器a的名称为;装置C中三颈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
是。
(2)装置B吸收的气体是,装置D的作用是。
(3)装置C中得到足量KClO后,将三颈烧瓶上的导管取下,依次加入KOH溶液、Fe(NO3)3溶液,水浴控制反应温度为25 ℃,搅拌1.5 h,溶液变为紫红色(含K2Fe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再加入饱和KOH溶液,析出紫黑色晶体,过滤,得到K2FeO4粗产品。
(4)K2FeO4粗产品中含有Fe(OH)3、KCl等杂质,其提纯步骤为:
①将一定量的K2FeO4粗产品溶于冷的3 mol/L KOH溶液中。
②过滤。
③。
④搅拌、静置、过滤,用乙醇洗涤2~3次。
⑤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
(5)称取提纯后的K2FeO4样品0.220 0 g于烧杯中,加入强碱性亚铬酸盐溶液,反应后再加稀硫酸调节溶液呈强酸性,配制成250 mL溶液,取出25.00 mL放入锥形瓶中,用0.010 0 mol/L的(NH4)2Fe(SO4)2溶液滴定至终点,重复操作2次,平均消耗(NH4)2Fe(SO4)2溶液的体积为30.00 mL。涉及的主要反应为:
Cr(OH+Fe Fe(OH)3↓+Cr+OH-
2Cr+2H+Cr2+H2O
2020-2021高考化学压轴题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3)(i)要证明 pH 10 的溶液中 O2 不能氧化 I ,烧杯 a 中的溶液应为 pH 10 的碱溶
液。
(ii)若有电流产生,则猜想不成立。
(iii)向 pH 10 的 KOH 溶液 ( 含淀粉 ) 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说明生成了 I2,后迅速褪
(5)图 2 中的②中通入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可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计算二氧
化硫的量;
(6)Ba(OH)2 溶液能吸收空气的 CO2,另外 BaSO3 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这些原因均能引起测 定误差。
【详解】
(1)由于称量黄铜矿样品 1.150g,精确度达到了千分之一,应该选用电子天平进行称量,把
无明显变 化
对于实验 ④ 的现象,小明同学提出猜想“ pH 10 时 O2 不能氧化 I ”,设计了下列装置进
行实验,验证猜想。
(i)烧杯 a 中的溶液为________。
(ii)实验结果表明,此猜想不成立。支持该结论的实验现象是通入 O2 后________。
(iii)小刚同学向 pH 10 的 KOH 溶液 ( 含淀粉 ) 中滴加碘水,溶液先变蓝后迅速褪色。经
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碱性条件下 KI 与 O2 能否反应,用上图中的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化学平衡中的数形结合问题
)
①
②
① ②
α(N2)
③
④ ⑤ ⑤ ④
③
P/kPa
T/K
变式
mM(s)+ nN(g)
的是
pQ(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一定
温度下平衡时N%与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A.A点时混合物的V正> V逆 B.A点比B点反应速率快
N%
C.n>p
D.m+n>p
A. .B
压强
变式
可逆反应2A+B 2C(g)(正反应放热),随温度变化气体平 )
速 率
在某段时间t0→t7中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曲线图,则下列
)
ν逆 ν正 ν正 ν逆 t0 t1
ν逆 ν正
升温
t2 t3 t4
降压
t5 t6 t7
时间
A. C.
t2 时刻升高了体系的温度 B. t2 时刻在恒容条件下充入了氨气 t4 时刻使用了适当的催化剂 D. t5 时刻在恒压条件下充入了氦气
变 一 变
均摩尔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可能都是固体
B.A和B一定都是气体
C.若B为固体,则A一定是气体 D.A和B不可能都是气体 E. A和B可能都是气体
平均摩尔质量
温度
典例精析
解读三
看 点:即看曲线的起点、拐点、终点等特征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答案 ②⑥⑨ ⑥⑦⑧⑨⑩ 解析 (1)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等的可逆反应,可从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 颜色、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等来判断。对于反应前 后气体分子总数相等的可逆反应,可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键断 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转化率、颜色、温度等来判断(此 时相对分子质量、压强、密度不能作为判断依据。若方程式中有 固体,液体参加,则应慎重考虑)。
6.反应 N2(g)+3H2(g)
2NH3(g) ΔH<0,若在恒压绝
热容器中发生,下列选项表明反应一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的温度不再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C.相同时间内,断开 H-H 键的数目和生成 N-H 键的数
目相等
D.容器内气体的浓度 c(N2)∶c(H2)∶c(NH3)=1∶3∶2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 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可逆反应 (1) 定 义: 在①________条件下 既可 以向 ②________方 向进 行,同时又可以向③________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系 中 各 成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2020版高考总复习:专题讲座7 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高考总复习/新课标版 化学
第4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高考总复习/新课标版 化学
(1)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 线表示的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2)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即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后(通 常可画一垂线),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答案】 D
第19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高考总复习/新课标版 化学
考点 4 特殊图像
1.对于化学反应 mA(g)+nB(g) pC(g)+qD(g),M 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
v(正)>v(逆);M 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 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高,A 的百分含量增加或 C 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 ΔH<0。
分析第 10、14 min 时改变的条件分别减少 CO 浓度、增大容器体积。
第7页
经典品质/超越梦想
高考总复习/新课标版 化学
2.速率—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 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规律,
反映了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已知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1,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速率的变化回答采取的措施。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专项突破卷14 化学基本理论
2020年高考化学精选考点
突破卷14 化学基本理论(以水溶液离子平衡为主)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有关工农业生产和实验中与盐的水解无关的是()
A.金属焊接时可用NH4Cl溶液作除锈剂
B.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
C.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后有气泡产生
解析NH4Cl水解溶液显酸性,能和铁锈反应从而除去铁锈,故和盐类水解有关,A不合题意;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FeSO4溶液时,加入一定量Fe粉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与盐类的水解无关,B符合题意;铵根离子水解显酸性,所以长期施用铵态氮肥会使土壤酸化,与盐类的水解有关,C不符合题意;FeCl3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故加入碳酸钙后有气泡产生,和盐类的水解有关,D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下列各离子都有10个电子,其中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有()
①R-②R+③R3+④RH+4⑤RH-(R表示不同的元素)
A.仅有①B.仅有②
C.②⑤D.②④
解析:B.仅有②为K+是强碱的阳离子,对水电离没有影响。
答案 B
3、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解析H2SO3能和NaHCO3反应放出CO2,说明酸性:H2SO3>H2CO3,而H2S不能和NaHCO3反应,说明酸性:H2S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整合】
1.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表达式: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常用单位:mol·L-1·s-1、mol·L-1·min-1。
(3)速率大小判断方法:对同一个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比较的方法是将其换算为同一种物质再进行比较,同时,还要注意其单位是否统一,若单位不统一,要先将单位统一,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
①对反应物来说,Δc=c(始)-c(终);对生成物来说,Δ
c=c(终)-c(始)。
②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明具体物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各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系数)之比。例如反
应:mA(g)+nB(g)pC(g),其速率比为v(A)∶v(B)∶v(C)=m∶n∶p。
③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
2.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一个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反之减小。
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温度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减慢。
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相同。
其他因素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照、放射线辐射、超声波等。
(1)当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程度不同,取决于反应的热效应和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
运用数形结合巧解化学题目
运用数形结合巧解化学题目
作者:林泽伟
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9期
摘要: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能够快速找出题目中的化学原理、解题条件和解题规律,从而达到高效解题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数形结合;解题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化学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高中生的化学解题能力不强,那么,就不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一些同学在解化学题目的过程中,总是不善于采取有效的策略,导致了化学解题的低效化现象。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解化学题目的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够达到高效解题的目的。
一、运用数形结合,找出化学原理
进入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已不单单是分析化学方程式,重点已转化为要求学生对方程式中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并通过简化数量关系和图形分析,来进行有关物质数量的求解。而从化学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化学原理可以利用题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进行理解。故而我们所需要的教师课堂指导就是带领我们对不同元素的化学意义进行分析,并理解图形中关键位置的含义,以便我们能更有效地挖掘出化学原理。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下,同学们就会经历化学思维的探究过程,从而在实践中已更直观地形式有效地理解抽象知識。
在求解化学问题中,数形结合的思想能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思维,在遇到一些配有辨识度高的图形的问题中,求解起来更加简便。针对这类题型,首要任务就是弄清题意,在明白其化学原理的基础上,找出求解思路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高考化学专题突破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答案)
2020届高考化学专题突破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含
答案)
1.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将4 mol A 气体和2 mol B 气体在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ƒ2C(g),若经2 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 mol·L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 -
1·s -
1 ②用物质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 -
1·s -1 ③2 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 ④2 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 mol·L -
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若①②中用A 、B 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分别为0.3 mol·L -
1·s -
1、0.6 mol·L -
1·s -
1,哪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更快?
(3)若物质A 的转化率经过计算为30%,那么,物质B 的转化率为多少?你能迅速得出答案吗? 【答案】(1)B
(2)B (3)30%,能迅速得出答案,因为通入和消耗的A 、B 的物质的
量之比均为2∶1,则A 、B 转化率相等。 【解析】
(1)本题是考查用不同反应物或产物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的方法和反应中转化率、物质浓度的计算等知识点,所以考查内容的知识量较大。
v (C)=0.6 mol·L -
12 s
=0.3 mol·L -1·s -
1
①v (A)=v (C)=0.3 mol·L -
1·s -
1
②v (B)=12v (C)=0.3 mol·L -1·s -1×12
高三化学一轮备考微专题――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策略教学设计(学案)
高三化学一轮备考微专题——化学工艺流程试题的突破策略
学案
27题,分值14-16分,常考察的知识点有: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沉淀溶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电化学等内容。而化工流程题经常考察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和电化学等,所以学生感觉难度较大。而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过程中化工流程专题的大概位置是在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此时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等已经复习过的内容比较熟悉,而对于沉淀溶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离子积、电化学等内容不熟悉,所以学生感觉难度较大。所以,一轮备考中的化工流程专题的定位是分析化工流程的思维构建和化工流程中常见问题的总结归纳;二轮备考复习时再探究更为全面的化工
(1)分析化工流程试题的思维构建;
(2)化工流程试题中常见问题的总结归纳及应对策略。
●15分钟限时训练
例:(2018·郑州模拟)已知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难溶于水,工业上从废镍催化剂(主要成分为Ni,含有一定量的Al
2
O
3
、FeO、SiO
2
、CaO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中数据:
金属离子Fe3+Fe2+Al3+Ni2+开始沉淀的pH 1.1 5.8 3.0 6.8
完全沉淀的pH 3.2 8.8 5.0 9.5
2
③当某物质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视为完全沉淀。
考点定位·精讲精练
学习目标·精讲精练
限时练评·精讲精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一种能提高“酸浸”速率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平衡状态
C )
A.a、c 两点的反应速率: a>c B.a、c 两点气体的颜色: a 深, c 浅 C.由状态 b 到状态 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a、c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专项例题
3.有一化学平衡 m A(g)+ nB(g) pC(g)+qD(g),
如图是 A 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 ( D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C.正反应是放热反应;m+n<p+q D.正反应是吸热反应;m+n>p+q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数形结合思想——化学平衡移动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增大反应 物的浓度 任一可逆反应 减小反应 物的浓度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考点二 化学平衡的移动
【数形结合思想——化学平衡移动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图像】
平衡体系 条件变化 平衡变化 速率变化曲线
考点一 化学平衡状态 3.化学反应限度 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A的转化率= A的转化量(mol) A的起始量(mol) ×100%
【计算:始转平三步法】
专项例题
题组一 化学平衡状态标志的判断
百度文库
1.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 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 Y 的质量分数不变 C. 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
2020考题考题高考化学 考题 化学平衡
专题26 化学平衡
1.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CO2,2 molH2进行吸热反应,下列情况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改变 B.生成1 mol H—H键的同时消耗1 mol CO2
C.容器内的气体总压强不再随时间改变D.容器内CO2与H2的浓度相等
2.如图所示,800 ℃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C(g)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min)
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
D.2 min时,A、B、C的浓度之比为2∶3∶1
3.在密闭容中加入2.0molSO2和1.0mol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反应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
4.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则下列说法或结论中,能够成立的是( )
A.其他条件不变仅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速率减小
B.保持体积不变,充入少量He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反应达平衡状态时:v(CO)正=v(H2O)逆
D.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s)的质量会使反应速率增大
5.汽车尾气系统中的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尾气中的CO、NO和NO2等向大气的排放。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发生的反应为2CO(g)+2NO(g)2CO 2(g)+N2(g)。一定条件下,下列说法能充分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热考微专题(14) “数形结合”突破化学平衡图象题
1.明确常见图象类型:
以可逆反应a A(g)+b B(g)c C(g) ΔH=Q kJ·mol-1为例。
(1)含量-时间-温度(或压强)图(C%指某产物的质量分数、B%指某反应物的质量分数)。
(曲线m用催化剂,n不用催化剂,或化学计量数a+b=c时曲线m的压强大于n的压强)
(T1<T2,ΔH>0) (T1 (p1>p2a+b>c) (p1>p2a+b (2)恒压(温)线(如图所示):该类图象的纵坐标为生成物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常见类型如下所示: (若a+b>c,则p1> p2> p3ΔH<0)(若T1>T2, 则ΔH>0,a+b>c) (3)几种特殊图象。 ①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 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如下图);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②对于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如下图)。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 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2.熟练两种解题技巧 以可逆反应a A(g)+b B(g)c C(g)为例说明。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者确定纵坐标所示的量后,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压强较大(如图B)。 图A 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 (2016·全国卷Ⅱ)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3H 6(g)+NH 3(g)+32 O 2(g)===C 3H 3N(g)+3H 2O(g) ΔH =-515 kJ·mol -1 ②C 3H 6(g)+O 2(g)===C 3H 4O(g)+H 2O(g) ΔH =-353 kJ·mol -1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的温度为460 ℃,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________(填“是”或“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双选,填标号)。 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 .平衡常数变大 C .副反应增多 D .反应活化能增大 解析:(1)因为生成的产物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所以它们均可自发进行且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生成丙烯腈的反应条件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2)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60 ℃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460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460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A 项,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B 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错误;C 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 正确;D项,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 答案:(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方法指导] 掌握化学平衡图象题解答步骤 第一步:看特点。即分析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观察物质的状态、气态物质分子数的变化(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还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热(正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等。 第二步:识图象。即识别图象类型,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线和点(平台、折线、拐点等)的关系。利用规律“先拐先平,数值大”判断,即曲线先出现拐点,先达到平衡,其温度、压强越大。 第三步:想原理。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特别是影响因素及使用前提条件等。 第四步:巧整合。图表与原理整合。逐项分析图表,重点看图表是否符合可逆反应的特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 1.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a A(g)+b B(g)c C(g)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混合气体中B的质量分数w(B)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T1>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解析:由(T1,p1)和(T1,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温度相同(T1),但压强为p2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p2>p1;②压强较大(即压强为p2)时对应的w(B)较大,说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a+b<c。由(T1,p2)和(T2、p2)两条曲线可以看出:①压强相同(p2),但温度为T1时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即反应速率大,所以T1>T2;②温度较高(即温度为T1)时对应的w(B)较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答案:B 2.有一化学平衡m A(g)+n B(g)p C(g)+q 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