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旨在在国家课程框架内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同时也允许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我们学校致力于根据学生基础和差异,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使其更符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我们学校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同时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于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从而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为了准确定位校本课程建设,我们需要厘清国家课程改革的内涵。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我们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
化实施”的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同时,
“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
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我们实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活动组成,主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研究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
新课程背景下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点
义务教育新课程倡导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应该是以下这几个关键的点:
一.结合学校特色育人目标的课程目标的校本化解读,把〃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和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具有学校特质的、适宜学生实际的行为要求。特别是要把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具体化为学科课程的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一转化需要根据学生学情实际,基于学业质量的要求进行具体的设定。
二.结合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状况,实现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资源的“在地化〃组织。要尽可能地选用适合的来自于学生生活、经验的资源取代〃普适性〃的资源内容,以激活学生的经验。在课程实施中联结经验、联结生活、联结问题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点。
三.对于新课程方案强调的''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要依据〃在地化原则〃进行学校层面的内容规划.资源开发,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情实际,在备课组层面进行实施计划的制定;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把学科实践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纳入到教学设计中去,落实到课堂学习中去。
四.要特别重视评价的校本化方式的创新落实。应当根据新课程对〃表现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倡导,结合方案对〃伴随教学过程展开评价〃要求的强调,在课堂教学层面落实学生学业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用伴随式评价引导学习、促进学习。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根本点是〃校本〃,就是要在目标、
资源、实施、评价方面为重点进行〃在地〃和〃校本〃的重构和改造。而学校建设自己的校本课程应当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拓展〃。它也应当是〃校本化实施〃的应有之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1
一、校本课题立项工作的背景及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体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本学期我们组建了学校中心课题组,并出台了《学校中心课题组校本科研工作实施方案》,将我校承担的晋中市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小组学习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区级课题《关于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和小组学习策略的研究》等3项课题分解为若干项与老师们关系密切且比较容易入手的小课题,在校内开展子课题立项工作。
所谓“校内子课题”是针对我校提出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校级总课题而言的。我校决定从今年起,将校内子课题立项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同时将市级课题、区级课题和校内子课题一并纳入学校常规课题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的管理程序,重视过程管理,并于每个学期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
二、学校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
为更好地促进学校课题管理的规范化和提升学校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在学校中心课题组的基础上成立课题管理小组暨科研骨干团队。负责各教研组常规课题的指导、督查和校内优秀论文成果的评选工作。课题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教研组推荐产生,要求能够积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管理思想,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有一定的课题指导能力。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指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全国统一课程标准与各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和需求的课程方案。校本化的核心理念是教育服务地方、服务学生,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二、实施目标
1. 确保全面、均衡、适度发展:校本化方案要根据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确保每
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度的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学校整体实施能力:校本化方案要引导学校从课程的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整体实施能力。
3.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校本化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多元文化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宽容与理解,从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工作计划:学校教育部门应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制定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工作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2. 收集信息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和教
师对课程的需求和意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
数据。
3. 制定校本化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学校教育部门与各学科教师团队合作,制定适合本校的校本化课程方案。
4. 审核和修订方案:制定好的方案需要由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育局进行审核,并根据意见进行适当的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培训教师:校本化方案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学校应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
6. 实施和监督:根据修订后的方案,学校教育部门和各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实施,并进行阶段性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
参考内容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家课程是教育 的基础,但每个学校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根 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国家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实施。
Baidu Nhomakorabea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意 义
首先,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能够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每个学校和地 区都有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需求,如果所有的学校都按照同一个国家课程进行 教育,就可能忽视了一些地区的特殊需求,导致教育的不公平。因此,通过校 本化实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需求进行教育,提 高教育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总结:
总的来说,“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种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实施策略。它强调 的是在执行国家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 性化的改造和设计。这种实践模式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 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四、结论与建议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三种基本范式各有其特点与适用范围。从我国当前实践 来看,“规划性范式”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 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经济发 展相对滞后,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地域分布极不均衡。因此我国在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采取了“分区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
设建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
设建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方案
语文体育音乐美术
一班级
二班级故事天地乒乓球集体舞纸艺
三班级读报纸说新闻乒乓球集体舞纸艺
四班级演讲与辩论武术合唱编织
五班级儿童哲学武术合唱编织
六班级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理念
1.序列。选择合适学校特点的课程,形成课程序列,使同学接触更多的校本课程;
2.普惠。淡化竞争与竞赛,赐予每个同学以锤炼时机;要平均赐予每个同学锤炼的时机,以轮番展现为佳;
3.自主。突出同学自主,课堂上要由同学唱主角;老师的主导,以课程进度设计、课堂动态调控为主,不能以老师讲代替同学训练;
4.关注力量与情商。淡化学问,强化实践锤炼,赐予孩子力量与情商发展的时机;
5.整合。校本课程实施的时间在原有学科教学时间中整合,技能展现与学校六大节活动整合。
三、校本课程实施的要求
1.兼课老师。由各班相应学科老师兼任该校本课程指导师;
2.课时保障。在原有学科课时中整合,可每周一节,可隔周一节,也可每节课抽一点时间;
3.教材。一些课程并不需要教材,一些课程需要研修特色教材,这些都由相关教研组研讨确定。需要教材的课程,要积累素材,通过几年努力,编写配套校本教材;
4.评价。以尊重差异的理念,结合星卡特色评价,淡化力量取向评价,强化努力取向评价,赐予每个同学以激励;
5.科研跟进。激励老师在国家课程校本化上进行研讨,包括课程纲要制订、教材编写、课程组织形式创新、课程评价等方面,通过科研小课题的`形式,提供课程实施的建议和看法。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与领导
1.国家课程校本化是我校创立学校课程品牌的重要措施,依靠老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特色。相关教研组老师是对应校本课程的实施者与研讨者,相关教研组长是责任人;
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开发与实施
1 . “ 分层 、 多元 ” 的课 程构建模式 我校不仅要进…步提 高校本课程选择度 , 提 升学 校课程 的丰 富性、 多样 性, 国家课程 也要为不 同学 生 提 供不 同科 口与层 次的选择 。借鉴 国际课程 分级 的 经验 , 依 据校情 与学情 , 我校 采取课程 分层 与教 学分
化 实施路 径 。其 次足在方 案 的指 导一 卜 , 系统、 持续 地 探索 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创建学 生按需选
基于学生九大核心能力和上海中小学生学业质量 “ 绿色指标” , 我校开发 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的 “ 三性课 程” , 即构 建 由培养全体学生基础学力的 “ 共性课程 ” 、 满足某一类学生学习需求的 “ 群性课程 ” 、 满足 学生个 体学习需求的 “ 个性课程” 所组成的学校课程体系。 在长期 的探索 实践中 , 我校形成 了三种 分层 课程 建构 模 式:第 一种 是 国家课 程 ( 共 性 的必 修课 程) + 校本课程 1( 群性 的 自主选修课程 ) + 校本课程 2( 个 性 的 自主选 修课程 )( 在 语文、 英语 、 数学 、 物 理、 化学 学科进 行) ; 第 二种是 国家课程 ( 共 性 的必修课程) + 校本课程 ( 群性 的 自主选修课程 ) +社团课程 ( 群性 的
2 0 1 4 / 7 A B舍刊 兄 一 c 基学
致性 ; 课程 评价 、 教学 评价 、 学 习评价 内在 价值 与办
大槐树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含总方案和写字课程、高效阅读、经典诵读、课外阅读5份具体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大槐树小学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我校课程建设和国家课程实施水平,根据《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教学现状,特制定《鲁西县第三实验小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面提高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丰富的课程营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和个性发展。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度,形成专业化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
二、我校课程体系
我校课程建设从两方面来实施,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二是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我校课程体系中,将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必修课程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等学习领域实践活动;选修课程又分为限定选修课程(主要指学科拓展类校本课程)与自主选修课程(主要指社团活动类课程)。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原因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
的课程。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教师、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文化脱节;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素养脱节,容易与教学资源、学科发展脱节;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面向中等学生)要求,容易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脱节。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国家课程 校本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是教育部门根据国家发展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制定的具有国家特色
和地方特色的一套教育课程。国家课程的实施对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各个学校需要制定校本实施方案,以确保国家课程能够在学校中得到有效实施。
首先,学校需要根据国家课程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校特
色和学生需求的课程设置。在制定校本实施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各个学科的课程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需要确定国家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制定校本实施方案时,需要明确国家课程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习要求。同时,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另外,学校需要制定国家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制定校本实施方案时,需要结合国家课程的教学要求,确定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还需要确定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校还需要制定国家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制定校本实施方案时,需要确定学校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确保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同时,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氛围。
最后,学校需要制定国家课程的教学管理和教师培训。在制定校本实施方案时,需要确定教学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学生学习情况的跟踪评估、教师的教学指导等,确保国家课程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同时,还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实施国家课程。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具体实验目标:
1、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2、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能力,获取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探索与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特别是要引导教师自觉实践“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
3、探索新课程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教师提高,推动新课程的发展。探索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科学评价体系,尝试
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评价。
4、注重学科整合,改变以往学科缺乏整合的现状,形成新型的新课程体系。
5、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促进教科研人员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管理、研究、指导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一批骨干教师队伍。
6、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家庭、学校、社会各种课程资源。开发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立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体现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优势的校本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如果从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算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2年的时间。应该说,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价值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人们更加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在课程管理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在课程自主权方面,人们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但是,围绕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课程改革的本质:
我们知道,国外许多学校教师上课有课程大纲,却没有统一的教材,至于用什么教材教,则属于教师的自主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格局。这里的“纲”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这里的“本”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要依“纲”扣“本”,可以说教师没有任何课程自主权。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至于选用什么教材,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组织教师选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句标志性口号。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标多本”;从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到现在的“用教材教”,改革背后的深意就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国家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具有“普遍共性”,由于对国家课程功能认识的偏差,导致实施中有窄化课程功能的倾向;片面或肤浅理解课程实施的特色化,没有体现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忽略了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的创生。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满足学校、学生的需要,就必须根据不同学校的学生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差异对国家课程的进行“二次开发”。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课程实施的应有之意,同时也逐渐成为建构“三级课程体系”以来实践者的共识,其本质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提高国家课程的适切性,让课程实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促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
一、组织机构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沈俊涛
副组长:刘四红、孙力银
成员:王恒、储成冬、薛宣华、田志成、各学科组长、各备课组长
二、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依据
1.基于教情。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即教育教学素养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风格的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对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每位教师对国家课程及其载体——教材的处理必然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
2.基于学情。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任教、执教不同的班级,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些不同的学生带进课堂的“经验”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经验与国家课程实施载体——教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基于学生经验的不同而带来的以上方式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师国家课程实施方式的具体差异。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程的多元化,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课
程结构,也允许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外,开发校本课程。所以我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就是根据学生基础与差异,创造性地、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
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坚持以实现国家课程的教育目的为前提,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
发展的个性要求,着眼本校教师群体对国家课程的修正与整合,实现校本课程的特色化。
一、厘清国家课程改革内涵,为校本课程建设准确定位
课程改革包括国家地方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面对新时代对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选准突破口,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将课程方案进行校本化的实施,使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在学校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首先,由于“国家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
途径、构建“学校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其次,“统一的课程标准”与不同群体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又决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重要性;最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颁布的“课程标准”本身所具有的“刚性与弹性的结合”,又给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留下了可能性。重要性、必要性与可能性“三性”合一,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我校的校本课程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和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实
行学分制管理,走班式运作,自主性选修课程与限定性选修课程组合。自主性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开展需要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与举动组成,首要包括人文素养类课程、艺术类课程、身心安康类课程、研究生活技能类课程、报告讲座类课程及社会实践类课程等等。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精选13篇)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精选13篇)
2023年学校校本课程国学实施方案篇1
一、需求评估
1、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中的智慧精髓需要传承。
2、明德学校致力弘扬传统古典诗词,形成“明德”的办学特色。
3、寄宿制学校教育更多地要从学生生活领域开发教育,弟子规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为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4、我们开设《弟子规》校本课程,以传授《弟子规》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心灵塑造为宗旨,从习惯抓起,促进学生养成教育的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诵读、感受《弟子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理解,陶冶思想情操,积累文化底蕴,形成健全人格,学会做人,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课程教学理念
1、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资源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3、课堂开放,学科融合:教学中要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用绘画、文字表达理解,用音乐配合诵吟,用表演再现情景等。
4、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辨证吸收。
四、实施建议
根据《弟子规》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
2、情境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音乐可选择《渔舟唱晚》、《阳关三叠》《春江花月夜》等中国古典名曲,配乐诵读。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与研究
202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
践与研究
CATALOGUE
目录
•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理论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个案分析•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0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意义
1背景与现状
23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国家课程难以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需求,需要进行校本化实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研究目的
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
法。
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论基础
和实践模式。
总结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成果和
经验,形成可推广的案例。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教育目标。
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品牌,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02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理论
概念界定
国家课程校本化
指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和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基于学校特定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国家课程进行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创生,使之更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教育实际的过程。
国家课程
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标准化的课程,也称必修课程或国家课程。
理论基础
课程论
关注课程本质、目的、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是指导学校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基础理论。
要点一
要点二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
学生创编
❖ 在体育课堂上学生也参与进来,按照自己队 的情况利用国际田联器材进行布置与改进, 创编出更有利的形式来进行学习和比赛。学 生们兴趣盎然地进行游戏、活动。让体育课 真正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 犹存”的效果。
【3】、纯粹理智的兴趣
❖ A解释:开始对结果感兴趣,随着兴趣与富于思考的努力紧密结合, 对结果的兴趣逐渐转移到对方法的或者是原因的兴趣上,产生了 探究发现的行为,当个体对问题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发生 兴趣是,兴趣就具有理智的特点。
研究内容有:
1、基本身体活动---趣味田径 2、体操类活动---韵律活动与舞蹈—排舞 3、球类活动---柔力球 4、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空竹 5、体育游戏—拓展训练项目 6、选用教材—定向越野 7、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自护自救
四、预期效果
❖ (一)学生方面 ❖ 学生将在体能方面、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
❖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研究背景:
❖ 国家于2011年修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由于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文化、经济等差别较大,《体育 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内容很难全部标准化实施。所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确立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 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特别鼓 励学校和地方从自己的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 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开发 课程资源,确保课程的正常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如果从2001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算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走过了12年的时间。应该说,课程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果,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课程价值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在教学方式方面,人们更加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在课程管理方面,人们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在课程自主权方面,人们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但是,围绕人们对课程改革本质的认识,仍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于课程改革的本质:
我们知道,国外许多学校教师上课有课程大纲,却没有统一的教材,至于用什么教材教,则属于教师的自主权。我国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格局。这里的“纲”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这里的“本”就是国家规定的统一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要依“纲”扣“本”,可以说教师没有任何课程自主权。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成为指导教师教学的最重要的依据。至于选用什么教材,则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
组织教师选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句标志性口号。从过去的“一纲一本”到现在的“一标多本”;从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到现在的“用教材教”,改革背后的深意就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
关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之所以要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其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教情。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独特性,即教育教学素养的个体差异、教育教学风格的个体差异、对教育教学价值的个体偏好、对教育教学文本材料的个体理解等。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同,每位教师对国家课程及其载体——教材的处理必然打上自己的独特烙印。
二是基于学情。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校任教、执教不同的班级,面对的学生都是不同的、存在巨大差异的。这些不同的学生带进课堂的“经验”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经验与国家课程实施载体——教材的联结方式、理解方式、体验方式与内化方式都是不同的。而这些基于学生经验的不同而带来的以上方式的不同,则决定了教师国家课程实施方式的具体差异。
三是基于校情。同样,不同的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教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不同,而这些不同也必然会体现在教师对国家课程实施的不同处理上。
关于校本课程的开设
近年来,不少校长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一是校本课程不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不少校长谈到课程改革时,其核心似乎都指向了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俨然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说到底,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一种有效实施方式,或者说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体现。二是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要清晰。开设校本课程必须有清晰的教育价值定位。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包括:突出国家课程价值;突出国家课程价值指导下的学校课程价值;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发展,等等。
三是开设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有不少校长认为,学校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学校特色。这是学校课程建设观的一种扭曲。学校课程建设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的个性的自主的健康的发展。舍此,学校不应该有任何自身的功利目的。
关于学校课程体系:
不少校长在谈到课程改革时,常常说我们开设了多少国家课程、多少地方课程、多少校本课程。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曾经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
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显然,这里讲的是三级课程管理,而不是所谓的三级课程。
任何课程,不论是国家课程,还是地方课程,都必须回到学校这个具体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才有意义。因此,从课程的现实化角度而言,只存在具体化了的学校课程,而不存在什么抽象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这里,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其逻辑框架必须回到国家课程领域中去。任何一个国家课程领域,都存在三种课程形态,即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地方课程、体现学校独特育人价值的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夷陵之路
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习者个体的中介。它本身就是文本化的文化,所以,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旧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这种单一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过去有360行的说法,目前据中华英才网2006年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仅叫得出名字的职业就有1838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有些职业还没有被定义,也许就在
每一分钟,每一钞钟都会有一种职业在消失或者在生成。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这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