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比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线粒体DNA1555A〉G异质性突变大家系的临床与实验分析
水平介 于 1 1 . 9 %一 9 7 . 9 %之 间, 并且在 酶切和测序 结果显示 为野生型或 同质性突变 的样品 中又发 现 了4 个异质性 突 变 。结 论 异质 性水平 与耳 聋程度/ 氨基糖 甙类药物 敏感度之 间有很强 的关联性 r = 0 . 7 5 8 , P < 0 . 0 0 1 ) 。此外 , 母亲 的 异质性水平控制或影 响着子代 的异 质性 , 提示线粒体 D N A异质性代代传 递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规律 。
5 1 8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 暨南大学第二 临床 医学院 ( 深圳 市人民医院 ) ( 深圳
【 摘要 】 目的 研究线粒体 D N A 1 5 5 5 A > G 异质性 突变大家系 , 异质性水平及其与耳聋 临床 表型的关系 , 以及 异质 性 的代 代传递情况 。方法 运用 聚合 酶链反应 一 限制性片段长度 多态性技术 、 直接测序 法及 变性高效液相 色谱 技术 ( D e n a t u r i n g H i g h P e r f o r ma n c e L i q u i d 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 D H P L C ) 检测家 系成员 的 1 5 5 5 A> G突变异 质性并定量 , 结合 其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 Re s u l t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p h e n o t y p e v a ie r d f r o m n o m a r l t o s e v e r e o r p r o f o u n d d e a f n e s s . S i x h e t e r o p l a s mi c s u b —
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基因型与表型关系
D F N B ) , 1 %为 x 耳聋( x— l i n k e d d e a f n e s s , DF N) , 而 这些 突 变 热点 存 在 明显 的种 族 差异 。在地 中海 国家 线粒体陛聋不足 1 %t “ 。迄今为止, 已报道的非综合征型 如 以色 列 和美 国遗传 性 非综 合 征 型聋 患者 中 3 5 d e l G 耳 聋 基 因位 点 已达 到 1 3 0 个, 5 3 个D F N A位 点 , 7 1 个 突变 位 点 占总 突 变 的 6 0 % ~8 5 % ; 中 国和 日本最 常 D F N B 位点 , 5 个D F N X ( X 一 连 锁耳聋 ) 位点 , 1 个D F N Y 见 的突 变热 点为 2 3 5 d e l C, 分别 占9 3 %、 7 3 %t 】 。
中华 耳科学杂志 2 0 1 3 年第 1 1 卷第 1 期
・ 1 5 1 ・
非综合征 型耳聋 的基 因型与表型关 系
代 志瑶 。 戴朴
1 解放 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 院耳鼻 咽喉科 ( 北京 1 0 0 0 7 6 ) 2 解放军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解放军总 医院耳鼻 咽喉科 研究 所 解放军 总医院聋病分 子诊断 中心 ( 北京 1 0 0 8 5 3 ) 【 中图分类号] R 7 6 4 .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9 2 2 ( 2 0 1 3 ) 0 1 — 0 1 5 1 — 0 5
坡 型和 平 坦 型 , 极 少 为 u型 , 但没 有 以低 频 下 降为 主 1 常染 色体 隐性 非 综合 征 型聋 ( a u t o s o ma l r e c e s —
s i v e n o n s y n d r o mi c h e a r i n g l o s s , A R N S H L)
线粒体耳聋基因(mtDNA) 突变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线粒体耳聋基因(mtDNA) 突变检测标准操作程序1 检验目的保证受检者线粒体(mtDNA)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的准确、可靠。
2 检验原理采用 PCR 扩增和基因测序方法检测 mtDNA A1555G、C1494T 两个位点基因突变情况。
3 性能参数3.1 敏感性:PCR 测序所需模板的量较少,一般 PCR 产物需 30~90ng,单链 DNA 需 50~100ng,双链 DNA 需 200~500ng;3.2 特异性:采用 BigDye 荧光标记终止底物循环测序试剂盒,一般可测 DNA 长度为 650bp 左右;3.3 精确度:DNA 测序精确度为(98.5±0.5) %;3.4 简便安全:采用 ABI3130 自动化测序仪,能自动灌胶、自动进样、自动数据收集分析等。
3.5 快速:每组基因测序可在 40min 完成。
4 原始样品系统外周血。
5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EDTA 抗凝管(血常规管)。
6 所需设备和试剂6.1 仪器设备ABI9700 PCR 仪,ABI3130 测序仪,凝胶成像系统。
6.2 试剂盒6.2.1 提取外周血DNA:采用上海赛百盛试剂盒快速提取外周血 DNA;6.2.2 Axygen 公司提供的胶回收试剂盒;6.2.3 ABI 公司提供的 BigDye 测序反应试剂盒:主要试剂是BigDye Mix,内含 PE 专利四色荧光标记的 ddNTP 和普通 dNTP ,AmpliTaq DNA polymerase FS,反应缓冲液等;6.2.4 测序反应产物纯化:醋酸钠/乙醇法纯化 PCR 产物。
7 校准程序厂家工程师完成。
8 程序步骤8.1 全血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 DNA8.1.1 GN 结合液预热澄清后使用;8.1.2 将 0.3-0.5ml 全血加入到 1ml 纯化树脂中,颠倒混匀 5-6 次。
室温下温育 3min,期间颠倒混匀一次, 5000rpm 离心 3sec,收集沉淀;8.1.3 用 1ml GN 结合液将纯化树脂悬浮,颠倒混匀, 5000rpm 离心 3sec,收集沉淀;8.1.4 用 0.5ml 漂洗液漂洗纯化树脂两次,颠倒混匀, 5000rpm 离心 3sec,收集沉淀;8.1.5 用 0.8ml 无水乙醇悬浮,装入离心纯化柱, 12000rpm 离心 1min ,倒掉废液收集管中的乙醇,再次离心 1min,尽量除尽乙醇;8.1.6 将离心纯化柱套入一个干净的 1.5ml 离心管中,加入 100μl 超纯水于纯化树脂中,室温下放置 3min ,12000rpm 离心 2min ,-20C备用。
非综合征型耳聋诊疗指南(2019年版)
非综合征型耳聋诊疗指南(2019年版)非综合征型耳聋概述非综合征型耳聋属于遗传性耳聋的常见类型。
是由于基因组一种或多种异常导致听觉通路(尤其内耳)发生病变从而引起听功能障碍,同时不伴有其他系统异常的耳聋。
病因和流行病学非综合征性耳聋按遗传方式划分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主要为GJB2,SLC26A4),常染色体显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主要为GJB3)和线粒体遗传性耳聋。
GJB2基因编码的Cx26缝隙连接蛋白是完成电解质、第二信使和代谢产物细胞间转换的重要通道,是内耳毛细胞维持生存和功能的必要因素;SLC26A4基因突变可导致内耳发育最为常见畸形——前庭水管扩大,从而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损失造成耳聋;GJB3基因是由我国夏家辉院士克隆,编码的Cx31缝隙连接蛋白也是维持内耳正常听觉的关键因素;线粒体基因突变属于母系遗传,与氨基糖甙类药物致聋密切相关。
耳聋是最为常见的感觉障碍疾病,世界范围内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86‰,目前公认60%以上耳聋由遗传因素所致,其中约70%为非综合征性耳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听力损失。
常见的类型如下:1.GJB2相关性耳聋以往学者多认为GJB2所致耳聋为听力筛查即可明确的先天性,初生即外显,多累及双侧,对称的重度语前聋。
近年来逐渐发现个别病例可表现为不对称或单侧听力受损,听力损失程度变异较大,不同病人的表现可从轻度至极重度不等;GJB2导致渐进性、出生后才发生的耳聋也并不少见。
但目前共识为基因突变类型与临床表现相关,纯合的截断突变比一种截断突变合并一种非截断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症状更为严重。
2.SLC26A4(PDS基因)相关性耳聋与内耳结构前庭水管扩大密切相关。
在不同种族突变热点不同;在我国最为常见的2个热点突变为SLC26A4 IVS 7-2 A >G突变和SLC26A4 c.2168 A>G突变。
前庭水管扩大的患儿临床表型往往为迟发型波动性、渐进性听力损失,初生时听力可为正常或减退,在内耳压力改变的情况下,如坠床、头部磕碰、撞击类运动、反复感冒高热等出现明显听力下降,多影响言语发育。
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分析
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分析潘虹;柯肖枚;戚豫;顾之平;吴希如
【期刊名称】《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年(卷),期】1999(14)2
【摘要】分析我国的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是否存在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
方法以PCR-RFLP的方法对3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进行线粒体DNA1555A→G
点突变筛查。
结果一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中5人中4人产生该突变。
结论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是部分非综合征耳聋的致病原因之一。
【总页数】2页(P67-68)
【关键词】耳聋;家族性;非综合征耳聋;线粒体DNA;点突变
【作者】潘虹;柯肖枚;戚豫;顾之平;吴希如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430.2
【相关文献】
1.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线粒体DNA 12SrRNA1555位点突变基因筛查 [J], 陈金霞;张桂茹
2.非综合征家族性耳聋线粒体DNA1555A→G点突变分析 [J], 潘虹;戚豫;吴希如;柯肖枚;顾之平
3.线粒体DNA1555位点突变、非综合征性聋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关系研究 [J],
王宇澄;王正敏;沈雁
4.线粒体DNA1555位点突变、非综合征性聋与氨基甙类抗生素研究 [J], 王宇澄;王正敏;沈雁
5.昆明地区青少年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患者耳聋基因热点突变的筛查 [J], 满宝华;况雪梅;谭红丽;田浩;李亚山;吴旭;杨海清;洪颖;孙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粒体耳聋及其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诊断
线粒体耳聋及其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诊断欧启水;陈添彬【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2(30)10【摘要】线粒体耳聋(MD)是母系遗传的线粒体病,由线粒体基因突变引起.MD可分为不伴有其他任何临床症状的非综合征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loss,NSHL)和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聋(AAID)是一种常见的线粒体非综合征耳聋,与线粒体A1555G突变相关.线粒体糖尿病合并耳聋是常见的一种综合征耳聋,与线粒体A3243G突变相关.线粒体阈值效应、线粒体单倍体型及核修饰基因等多种影响因素,使MD具有临床表型多样性.MD主要由线粒体基因组重排、缺失及点突变引起.southern blot杂交多用于线粒体重排和缺失的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扩增阻碍突变系统PCR(ARMS-PCR)等多用于线粒体点突变的检测.近年来,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基因芯片,焦磷酸测序等多种诊断技术也被用于线粒体突变的检测.【总页数】6页(P787-792)【作者】欧启水;陈添彬【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福州350005;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35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相关文献】1.Omenn综合征临床表型及分子诊断 [J], 袁建涛;雷婷2.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检测试剂盒在药物性耳聋分子诊断中的应用 [J], 戴朴;袁慧军;曹菊阳;康东阳;张昕;李为民;王国鹏;孙悍军;杨伟炎;韩东一3.核基因参与人类线粒体12S rRNA突变相关非综合征耳聋的临床表型 [J], 赵苏瑛;张海军;徐春宏;单云峰;单祥年4.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及JB2基因c.109G>A(p.V37I)位点纯合突变与耳聋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J], 巫朝霞;梁丽笙;袁贵龙;覃桂锋;毛中英;吕丽吟;戴其强5.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及JB2基因c.109G>A(p.V37I)位点纯合突变与耳聋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J], 巫朝霞;梁丽笙;袁贵龙;覃桂锋;毛中英;吕丽吟;戴其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分析
中华耳科学杂志 2 0 1 3 年第 1 1 卷第 1 期
非综合征 型聋 患者 常见耳聋 基 因突变分析
胡 煜 孙 敬 武 孙 家强 侯 晓燕 罗静 罗彬
1 安徽 医科 大学 附属六安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 ( 六安 2 3 7 0 0 5 ) 2 安徽 医科 大学 附属省立医院耳鼻 咽喉头颈外科 ( 合肥 2 3 0 0 0 1 )
在线粒 体 1 2 S r R N A基 因突变 , 其 中2 例1 5 5 5A>G位点 均质突变 , 1 例1 4 9 4C>T 位点均质 突变 ; ④ 无G J B 3 基 因突 变 。在基 因水 平 , 明确 诊 断遗 传 性 聋者 4 8 例, 占2 6 . 8 0 %, 遗 传性 耳 聋 基 因突 变 携带 者 3 1 例, 占1 7 . 3 2 %。结 论
J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H e a da n dN e c k S u r g e r y , T h e A il f i a t e dL u a n Ho s p i t a l f o
An h u i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 L u a n 2 3 7 0 0 5 ,
非综合征型聋患者GJB2 235delC及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线粒 体 D A 2rN 15 G基因突变的检测 。结果 N 1SR AA 5 5
在 18例感 音神经性聋患者 中, ( .6 存在线粒体 D . 5 5例 3 1%) N
A 2rN 15 G点突变 , 中 2例有明确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药史 ; 1SR AA 55 其 2 (5 1% ) 4例 1 .8 存在 GB 5 e J22 dl 3 C纯合性 突 变 ;2 ( .9 存在 G B 3dl 1 例 75 %) J225 e c杂合性 突变。在基因水平明确诊断或强烈提示遗传性 聋者 占2 9 %。结论 5.3
H s i l e i ,0 8 3 C i ) o p a,B i g 10 5 , hn t j n a
【 1t t o jc A0 mc】 b t s e ̄ T e riet mv ec f J225dl n icodi N mD A 15 Gm t odt mn ep M neo G B 3 e admt hnr l A( tN )A 55 u — e h C o aD a
T sig K t o t h n r l NA A1 5 G tt n> w su e e ̄td mt A A1 5 G tt n Re ut A n 5 a e tl i frMi c o d i I o a D 5 5 Muai o a s d t d t e DN 5 5 mua o . s l o i s mo 1 8 p - g
维普资讯
14 1
Jun l fA doo ya dS ec ahlg O 7. o 5. o. ora u ilg n pe hP tooy2 O V l1 N 2 o
. 、 糖藩 f 究
非 综 合征 型 聋 患者 G B 3 d l 线 粒体 J 22 5 eC及 D A A15 变 分 析 * N 5 G突 5
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可能影响A1555G突变的表型表达
1. 温州医学院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 温州 325035; 2.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 325000; 3. Division of Human Genetics and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ness Research, 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 Cin-
1.2.2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取得该家系成员的书面同意后, 抽取该家系 8 名成员外周血每人 5 mL, 其中患者 7 人, 按照
图 1 部分家系成员听力图
×: 左耳; O : 右耳。
Fig. 1 Air conduction audiogram of three members in the family
1 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先证者(Ⅲ-1), 男, 12 岁, 3 岁时因发高烧用过 3 天的庆大霉素(3~5 mg/kg/每天 4 次), 用药 2 周后 出现双侧听力下降。纯音测听、声阻抗、ABR 表明 其听力损失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左耳听阈 60 dB, 右耳听阈 102 dB), 其听力曲线为斜坡型(图 1)。对
cinnati, Ohio 45229, USA
摘要: 线粒体 12S rRNA 和 tRNASer(UCN) 基因是导致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的两个突变热点区域。作者收集了 1 个母系遗传感音神经性聋家系, 该家系同时携带线粒体 DNA (mtDNA) A1555G 和 G7444A 突变。临床资料分析 表明, 该家系包括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所有耳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 58%, 而非药物致聋的耳聋外显率 (非药物性聋患者/所有母系成员)为 25%, 明显高于其他携带 A1555G 突变的耳聋家系。先证者的线粒体全序列 分析表明, 该线粒体基因组共有 28 个多态位点, 属于东亚人群 B4c1 单体型。在这些多态位点中, 除 A1555G 和 G7444A 突变外, 未发现其他有功能意义的突变。这表明 mtDNA G7444A 突变可能加重由 A1555G 突变造成 的线粒体功能缺失, 从而增加耳聋的外显率。
青海省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和GJB2基因突变检测分析
( . e at e t f t a n o g , h 3 opt f hn s epe iea o r y 1 D pr n o o r gl y T e5 6h si l i eP o l ̄Lb rt nA m ; m O ly o aoC e i 2 h e at e t f tl yglg , eo d r rl r G n rl opt f hns epe ieai r y .T eD pr n oa n o y S cn ayA t ey e ea H si o ieeP o l ̄Lb rt nA m ) m oO r o i l l a C o
GB J2突 变流行 病 学特征 , 为耳 聋基 因诊 断方 法和 筛查 策略提 供数 据基 础 。 方法
应对青海省 2 1 6 例耳聋患者的线粒体 1SR A基 因和 G B 2 rN J2第 2外显子基 因编码 区进行扩增 ; 限
制性 内切 酶 Aw 6 检 测 线粒 体 D A A 5 5 l2 I N 1 5 G突 变。对 酶 切提 示 A15 G 突 变的病 例 和全 部 G B 55 J2
A s at Obet e T ee n n ye tec aat i c f J 2 a d m t hn r lD A A 5 5 b t c r jc v orva a d a a z h rce s so B n i c o di N 1 5 G i l l h rt i G o a
遗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与表型变异关系解析
遗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与表型变异关系解析遗传疾病是由基因变异引起的疾病,可以显示出丰富的表型(即个体的可观测特征)。
然而,不同个体在遗传疾病的发生和表现上存在着差异,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是遗传异质性和环境因素。
本文将讨论遗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变异之间的关系。
一、遗传异质性对表型变异的影响遗传异质性是指同一遗传疾病的不同基因型在表型上产生的变异。
遗传疾病的遗传异质性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 点突变:遗传疾病的基因突变通常以点突变为主,比如碱基替代、插入、缺失等。
这些点突变会导致基因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表型。
2. 编码区域突变:遗传疾病的编码区域突变是指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
不同的编码区域突变会导致不同的表型。
3. 调控区域突变:遗传疾病的调控区域突变是指突变发生在基因的调控序列中,影响基因的转录或翻译过程。
这些突变会导致基因的表达量或表达时间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表型。
由于遗传疾病基因的遗传异质性,同一遗传疾病患者的表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有些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症状或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另一些患者可能会有较严重的症状。
这种遗传异质性是由基因突变的性质、突变位点以及突变等位基因的组合效应决定的。
二、环境因素对表型变异的影响除了遗传异质性之外,环境因素也对遗传疾病的表型变异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可以包括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使用、感染等各种外界条件。
1.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对某些遗传疾病的表型变异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某些遗传性肥胖症患者中,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减轻症状,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加重症状。
2. 饮食习惯:饮食习惯对许多遗传疾病的表型变异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缺乏乳糖酶引起的,但只有在摄入乳糖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相关症状。
3.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可以显著影响遗传疾病的表型变异。
例如,对于一些遗传性心脏病患者来说,合适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
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
·综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 2010年第2卷第3期非综合征型耳聋相关分子生物学进展要跟东 李守霞 赵运果 陈丁莉(邯郸市中心医院,河北邯郸 056001)【摘要】 耳聋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占有重要位置。
大约80%遗传性聋为非综合征型耳聋。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发展,众多耳聋相关基因的发现更有利于我们对耳聋的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非综合征型耳聋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借以了解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特点,便于人们获得准确的耳聋预防、早期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服务。
【关键词】 耳聋;基因;分子生物学前言耳聋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病因复杂,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
大约80%遗传性聋为非综合征型[1]。
2006年底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者共有2670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9.3%。
1~7岁听力障碍儿童为80万,每年新生聋儿超过3万。
遗传性耳聋可分为2种:一种为综合征型耳聋(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SHI);另一种为非综合征型耳聋(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即不伴有其他症状的耳聋。
遗传性耳聋按遗传方式可分为4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deafness,DFN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deafness,DFNA)、X连锁遗传(x linkeddeafness,DFN)和线粒体基因遗传(mitochondrialdeafmess,DFNM),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聋(autosomalrecessivenonsyndromichearingloss,ARNSHL)占NSHL的80%,其特点是除了听力下降外没有其他疾病特征[2]。
许多耳聋患者由于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
广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分析
广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分析贾蓓;李琦;宋兰林;刘思平;钟梅【摘要】To identify the deafness-related gene m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onsydromic hearing loss (NSHL) in Guangzhou, an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pathogenic mechanism. Methods Genomic DNA samples of 52 deafness patients in Guangzhou were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Nine mutations of four genes (GJB2 , SLC26A4 , mitochondrial 12S rRNA,and GJB3) were detected by gene chip technique. Results Among 52 patients with 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18 cases were found out to carry at least one pathogenic gene mutation. The positive detection rate was 34. 6%. In these patients, 9 cases have GJB2 mutations (235delC homozygous mutation in 6 cases, 235delC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2 cases, and299delAT homozygous mutation in 1 case) ,5 cases have SLC26A4 gene mutations (IVS7-2A>G homozygous mutation in 4 cases and IVS7-2A>G heterozygous mutation in 1 case) ,and 4 cases have mitochondrial 12S rRNA A1555G mutations. Conclusion Incidence of GJB2 and SLC26A4 gene mutations in NSHL population in Guangzhou is below the average of the overall Chinese deaf population. The incidence of mtDNA A1555G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of the overall Chinese deaf population.%目的分析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相关耳聋基因突变,初步了解广州地区耳聋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和临床检查后,收集广州地区52例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4个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 rRNA及GJB3基因)的9个位点进行检测.结果 52例耳聋患者中共检出18例带有耳聋基因突变,检出阳性率为34.6%,其中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2例,299delAT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例;线粒体12S rRNA A1555G均质突变4例.结论广州地区非综合性耳聋患者的耳聋相关基因检出阳性率、GJB2基因及SLC26A4基因的携带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线粒体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2(041)012【总页数】3页(P1186-1188)【关键词】非综合征性耳聋;基因;突变;芯片【作者】贾蓓;李琦;宋兰林;刘思平;钟梅【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喉科,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产前诊断与遗传病诊断技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耳聋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1‰~3‰ [1]。
线粒体病及其分子诊断
➢ 不同组织细胞所 含的线粒体的数量不同,在能量需 求高的组织,如脑、骨骼肌、心脏 和肾脏等的细胞内有成千上万个线 粒体;而在能量需求较低的细胞内 仅有10~100个线粒体。
组成氧化磷酸化(OXPHOS)的蛋白质有: 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TC); ATP合成酶; 腺嘌呤核苷酸转换酶 (adenine nucleotide
➢ 尽管核基因组和环境因素可能影响线粒体耳聋 的表型,但线粒体本身始终被认为是决定线粒 体耳聋临床表型的第一重要因素。
线粒体耳聋及其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 遗传学机制
➢ mtDNA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多态性和拷贝数被认为与线粒体的功能和生物学性状 密切相关,与细胞的功能有关,提示mtDNA多态性和 拷贝数是线粒体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和 遗传学基础。
translocator,ANT)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示意图
线粒体DNA
➢ 半自主复制的细胞器,有独立的遗传装置。 ➢ 2~10个拷贝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线
粒体。 ➢ mtDNA约占细胞总DNA的1%,环状,轻重两条链互
补。 ➢ 含16569个碱基,编码2个rRNA,
procaspases聚集活化,其中一条信号传递通路 是由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开始的。 ➢ 释放到胞质的细胞色素c可与链接蛋白Apaf-1结 合,从而启动和放大Caspase激活过程,进而启 动细胞凋亡。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关系示意图
四.原发性线粒体病的临床分类
➢ 目前已经报道了50多种线粒体基因的点突变与疾 病有关,这些疾病包括肌病、心肌病、痴呆、肌 阵挛、耳聋、失眠、贫血、糖尿病和脑中风等。
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线粒体DNA 12SrRNA1555位点突变基因筛查
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线粒体DNA 12SrRNA1555位点突变基因筛查陈金霞;张桂茹【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07(011)006【摘要】目的探讨吉林省耳聋人群的病因学特征,考察本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线粒体基因(mtDNA)12SrRNA A1555G突变频率.方法收集长春市聋哑学校129例NSHI学生外周静脉血,提取mtDNA,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限制性内切酶(Alw26I)酶切分析,检测mtDNA A555G突变.结果被检测的129例NSHI学生(XmAn耳毒性致聋者37例),mtDNA A1555G突变阳性者3例,其中2例为初步确定为AmAn耳毒性致聋者,推测本地区NSm耳聋mtDNA A1555G的突变频率为2.33%,由AmAn耳毒性致NSHl人群中mtDNA A1555G的突变频率为5.41%.结论 AmAn耳毒性致聋是吉林省非综合征型耳聋的重要致病原因.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mtDNA A1555G突变基因的筛查,并对阳性个体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发病率.【总页数】4页(P782-785)【作者】陈金霞;张桂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相关文献】1.山东省滨州市特教学校耳聋学生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235delC突变、线粒体DNA12S Rrna A1555G突变和SLC26A4ⅣS7-2A>G突变筛查报告 [J], 贾婧杰;王洪田;袁永一;戴朴;王国建;苟洪良;许建峰;陈雪松;康东洋;张昕2.贵阳市盲聋哑学校非综合征性耳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J], 王幼勤;李梅;薛丹丹;韩冰;戴朴;张昕;叶清;王国建;李琦;陈静;金政策3.河北涿州、高碑店市特教学校非综合征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 突变、SLC26A4 IVS7-2A>G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J], 宋任东;袁永一;戴朴;林拥军;于飞;刘新;刘丽贤;李梅;袁慧军4.赤峰市特教学校重度感音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J], 朱秀辉;刘新;戴朴;于飞;孙勍;孙捍军;袁永一;朱庆文;李梅5.运城市聋哑学校重度感音性聋分子病因学分析--GJB2 235delC突变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突变筛查报告 [J], 张锐宁;刘新;戴朴;袁慧军;杨淑芝;于飞;曹菊阳;刘丽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研究
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研究乔艳【期刊名称】《中国处方药》【年(卷),期】2016(14)2【摘要】目的:探讨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GJB2、GJB3、mtDNA12s rRNA及SLC26A4四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致聋突变位点,分析相关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120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8.3%(46/120),其中GJB2基因突变阳性率为24.2%(29/120),GJB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0.8%(1/120),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阳性率为1.7%(2/120),SLC26A4基因突变阳性率为11.7%(14/120)。
结论GJB2基因235 de1C突变及SLC26A4基因IVS7-2 A>G突变是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的常见突变方式。
【总页数】1页(P110-110)【作者】乔艳【作者单位】邯郸市磁县人民医院,河北邯郸0565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沧州市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分析 [J], 米美玲;邸文治;毕青;徐要选;陈艳华;郭连皓;程鸿瑜;宁爽2.广州地区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耳聋相关基因突变分析 [J], 贾蓓;李琦;宋兰林;刘思平;钟梅3.扬州市278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析 [J], 彭新;关兵;徐英;徐丽;李霞;张俊中;于爱民4.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连接蛋白26基因突变的研究 [J], 肖自安;冯永;潘乾5.基因芯片法检测72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J], 戴林桐;卿丽华;孙丹洋;闫波;张雄;邹森;涂小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测
一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检测赵芳;张芩娜【期刊名称】《中华耳科学杂志》【年(卷),期】2010(008)001【摘要】目的应用耳聋基因芯片对一母系遗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和散发的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研究.方法采集一母系遗传耳聋家系2代共12人和散发非综合征耳聋患者68人的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常见的药物性耳聋相关基因--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结果家系中有7份样品存在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位点A→G的突变.其余样品为A1555G点突变阴性;而散发的耳聋患者中未检测出一例携带此突变.结论线粒体DNA A1555G点突变是导致该家系致聋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母系遗传耳聋特点.【总页数】6页(P40-45)【作者】赵芳;张芩娜【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西,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4.433;R342.4【相关文献】1.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J], 曹菊阳;张忻;康东洋;戴朴;袁慧军;韩东一;杨伟炎2.母系遗传性聋大家系听力学调查及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J], 邢光前;卜行宽;严明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12S和16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J], 袁慧军;曹菊阳;郭维维;杨卫平;韩东一;杨伟炎;姜泗长4.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突变研究 [J], 王为未;张丽珊;黄鹰;周晓雷;洪泽辉;龚嫦虹;黄志纯5.聋病患者线粒体DNA突变检测在指导家系成员氨基糖苷类药物个体化使用中的应用 [J], 林文津;郭舜民;张亚敏;徐榕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6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线粒体DNA1555位突变检测
66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线粒体DNA1555位突变检测陈观明;傅四清;滕云;葛新;王晓珊;胡晓峰;崔永华【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0(029)002【摘要】目前认为mtDNAA1555G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AAID)有关.通过调查采集了66例AAID病例,采外周血作PCR-RFLP分析,对照组为30例正常人,分析mtDNAA1555G突变在AAID中的作用.研究发现:66例AAID患者中,14 例具有A1555G突变,而其余的52例和对照组均无此突变.这表明mtDNAA1555G 突变是人体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之一,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在AAI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总页数】3页(P149-150,153)【作者】陈观明;傅四清;滕云;葛新;王晓珊;胡晓峰;崔永华【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研究室,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研究室,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医学遗传研究室,武汉,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1;R329.2;R394【相关文献】1.线粒体DNA突变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研究进展 [J], 杨烨;殷泽登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12S和16S rRNA基因突变分析 [J], 袁慧军;曹菊阳;郭维维;杨卫平;韩东一;杨伟炎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家系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分析 [J], 曹菊阳;张忻;康东洋;戴朴;袁慧军;韩东一;杨伟炎4.三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线粒体DNA测序分析 [J], 张丽珊5.湖北土家族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的mtDNA1555位突变检测 [J], 傅四清;陈观明;胡晓峰;吴承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C D A A 1555G � � � � � � �
� � � � � � � � � � � C H EN G , ANG B , J IA N G L , OU Q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 � � � � � � � � � � L � � � � � M ,� � � � F A H ,F M U ,F 3 50005, C � � � � � � � � � � � � � � � � � � � � C :OU Q , E: @16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T � � D NA D N A A 1 55 5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 PC R (R T -A R M S (1 55 5( ) D N A .T � � � � � � � � � � � � � � � � � � � � PC � R � � ) � � � � � � � � � � � � � � � � � D NA 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N � A � � � � � � � � � � � � � � � � A � 1� 55 � � 5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 N � A� � � ( D NA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NA A 1 5 55 G ( = � � � � � � � � � � 0� . � 77 1 , � P � � =� 0� � . 0� � 0�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850 , P = 0 . 01 5 ) , .C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NA A 1 5 55 G . � � � � � � � � � � � � � � � � � K � � � � � � � � �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D NA; M ; R � � � � � � � � � � � � PC R ; G ; P
中华耳科学杂志 2 0 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年第 6 卷第 4 期
� � ���
� 遗 传 性 耳 聋 专 辑�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
D N A A 1 555G 异 质 性 突 变
杨滨 江凌 欧 启水
35 0 0 0 5 )
比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程 祖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福建医科大学基因诊断研究室 福建医科大学检验系 (福州
� � � � � � � � � � � � � 摘要 � � 目的 � � 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 D N A ( D NA, D N A ) 1 5 55 突变型 /野生型 的拷贝数 , 探讨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 系 . 方法 建立实 时定量 P C R 技术和扩增阻滞 突变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 R � PC R 和 A , R T -A R M S- P C R 系统) 对含突变型和野生型 D N A 1 5 55 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比例 . 共检测散发组 1 2 例 , 家系组 7 例异质性突变患者 , 结合耳 聋患者的临床资料 , 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 . 结果 散发组 D N A A 1 55 5G 异质性突 � � � 变的患者中 , � 突变型 D N A 所占的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 � � ( = 0. 7 71 , P = 0 . 0 0 3 ) 家系组患者中 , 突变型 D � N A 所占 的比例亦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 � � � � ( = 0. 850 , P = 0 . 0 1 5 ) . 结论 突变 型 D N A 占所有 D N A 的比例与耳 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是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 � � � 关 键词 非 综合征 型耳 聋 线粒 体 D N A 突变 PC R ) 系统 拷贝数 临床表型 76 4. 4 , 3 94 . 1 12, 596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 7 2 -2922 �200 � �0�-0381-04 � 中图分类号 � 实 时定 量 P C R 技术 和扩 增阻 滞突 变 (R T -A R M S-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耳聋线粒体突变实时定量pc系统拷贝数临床表型94112596文章编号16chenjiangnaa1555g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naa1555g是导致nsh常见的突变形式其突变性质有同质性和异质性两种naa1555g突变的耳聋患者其耳聋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听力完全正常而有的却表现出轻度到重度程度不等的听力下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dna的拷贝数被认为与线粒体的功能和生物学性状密切相关与细胞的功能和氧化磷酸化活性有关提示dna的质和量的改变可能是线粒体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基础dna的比例与nshl患者耳聋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pcrrt技术建立rtarmpcr系统定量检测突变型和野生型dna的比例并结合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散发组为福建省某聋哑学校学生及本院门诊患均无亲缘关系其中男性148女性197遗传性耳聋家系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采集病包括耳聋的发病年龄诱因进展情况用药史及家属史等经本院测听室纯音听阈测试障碍残疾和残废的国际分类1980的听力损失分级标准判定耳聋程度根据文献的方法筛选出散发组12例家系组7例异质性突变患者部分患者的酶切图和测序图见图dna提取取待检者静脉血edta乙二胺四乙酸提取dna按使用说明操作引物根据arm的基本原理结合荧光定量pcr的特点应用e条为共同引物p11另2条分别为对应野生型和突变型的引物p22p23为了增加反应的特异性在p22和p23的引物3端增加2个错配碱基加下划线序列如下p11标准品的制备pcr扩增含野生型和突变型的片段扩增产物与gem体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dh5碱裂解法大量制备质粒dna在分光光度计上进行dna精确定量对质粒dna进行10dna的实时定量pcrpcr反应体系和条件20ixudg公司10样品dna06l引物p11p22p23在abi7000荧光定量pcr616040个循环并按仪器设置从60开始进行融解曲线分析突变型模板dna的百分比依据野生型和突变型模板dna的量计算突变型模板的百分比统计学分析结合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贝数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的spcr产物的限制性内切酶异质性突变pcr产物片段测序的结果图中箭头所示和野生型a两个峰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