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 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c8088c9a1c7aa00b42acb03.png)
《道路勘测课程》练习套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某转坡点处坡度角为ω,要求竖曲线外距为E,则竖曲线半径R= 8E/ω2 。
2.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 3 秒的时间来进行计算的。
3.关于土石方调配的复核检查公式有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借方=填方、横向调运方+纵向调运方+弃方=挖方、挖方+借方=填方+弃方。
4.定线就是在选线布局之后,具体标定出道路中线位置的作业过程。
5.实地定线的方式有穿线交点法、直接定交点法、坐标法、拨角法。
6.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指标主要有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7.选线的三个步骤是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具体定线。
8.纵断面图上俩条主要的线是地面线、设计线。
9.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式展线三种。
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汽车行驶时需要克服的阻力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平面线性要素的六种组合类型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
4.道路纵断面上的两条主要的线地面线,设计线。
5.行车视距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6.垭口的选择包括:垭口位置的选择,垭口标高的选择,垭口展线条件的选择,垭口地质条件的选择。
1、道路平面现行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所需克服的阻力有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3、路线平面设计的主要成果有图纸和表格。
4、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
5、路肩从构造上可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
6、分隔带上的路缘石主要起导向、连接和便于排水的作用。
7、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8、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
1:高速公路应符合的条件:必须有四条或四条以上车道,必须设置中间带,必须设置禁入栅栏,必须设置立体交叉。
2:横向力系数μ与行车速度V,平曲线半径R,横向超高坡度i h的关系:μ=V2/127R-i h。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915c1c2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ec.png)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1、路线平面: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2、路线纵断面; 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3、路线横断面; 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1、路线设计:指确定路线空间位臵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2、路线平面设计: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3、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4、路线横断面设计: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臵超高,而设臵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1、平曲线: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圆曲线: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臵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3、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臵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1.行车视距定义: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1)停车视距: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2)会车视距: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a30cf1b55270722192ef747.png)
一、填空1.现代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所组成。
2.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3.道路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4.公路等级的划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5个等级。
5.计算行车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形状的基本车速,是用于设计各等级公路受限制部分的主要依据。
6.交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断面处来往的实际汽车数。
7.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8.直线的最小长度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 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当计算行车速度h km /60≥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9.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10.平曲线长度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一般情况下应能够设置两段缓和曲线及一段圆曲线,平曲线一般最小长度按9s 行程长度控制,即缓和曲线与圆曲线长度均保证3s 的行程,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1:1:1,才能使其线形美观、顺畅。
)2)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07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
)11.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测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12.无中间带的公路a.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b.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以下三种过渡方式:1)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2)绕中线旋转;3)绕外边缘旋转。
13.有中间带的公路1)绕中心带的中心旋转;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c9983a602768e9950e7386c.png)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道路通行一般有(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三种。
2.公路采用回旋线作为缓和曲线是在(前轮转角小于5°)、(速度恒定)和(转向角速度恒定)三方面进行选择。
3.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技术标准)、(交通条件)、(自然条件)和(道路网)。
4.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四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
5.新建公路的标高设计一般有()和()两种,在弯道路段为()。
6.汽车行驶理论里的D 称为(动力因素),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
7.平面交叉存在交错点是影响交叉口行车速度、通行能力和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其中以(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车安全影响最大,其次是(合流点)再其次是(分流点)。
8.互通式立交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的交错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环形互通式立交)三种类型。
9.平面线形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三种线形要素组成。
10.越岭线垭口两侧的展线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三种。
11.汽车行驶理论的D 称为(动力因素),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车重的有效牵引力),它的表达式D= (T/G-&/G=(f+i)+ 8 /g a )12.汽车行驶阻力包括(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惯性阻力)。
13.直线最大长度包含两个方面,即(长直线最大长度)和(短直线最大长度)两种。
14.从线形的协调性看,基本型线形组合宜将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之长度比设计成(1:1~2:1)。
15.道路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16.公路根据(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性质)可分为五个等级。
17.《规范》规定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就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宜。
18.山岭区公路按路线所处的位置不同大体可分为(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三种线。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a2607682cc58bd63186bdf9.png)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资料1.一种有代表性的、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叫做设计车辆_2.道路阻力又包括包括滚动阻力,坡度阻力3.当同向曲线间直线距离较短时,易引起驾驶失误,这种曲线叫断背曲线。
4设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或能否设置缓和曲线的判别式)是α?2β。
5(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6(与容许速度 V对应的纵坡i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7(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8(计价土石方数量V计 = 挖方 +借方9(考虑越岭线过岭方式,当垭口宽而厚,山坡平缓时宜采用浅挖低填,当垭口比较瘦削时宜采用深挖垭口。
10(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依次是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逐段安排(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11(越岭线直接定线中修正导向线相当与纸上定线的二次修正导向线确定了横断面的合理位置。
12(设置回头曲线必须检查上下线间的最小横距。
13(环形交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车辆行驶变左转为右转。
14(适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大致有:山包或垭口、山脊平台、山沟或山坳、平缓山坡。
(回答任3个即可)。
15(某双车道道路路面宽7.0米,一弯道ZH:———————————————————————————————————————————————K5+240,HY:K5+270,在全缓和长度内线性加宽,全加宽值b=1.5m,则K5+250处路面宽为7.5m。
1(城市道路的总宽度,就是红线宽度。
2(汽车每一排档都存在各自的最大动力因素,与之对应的速度称临界速度。
3(《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6 s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4.《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A2?RL2S或A?rl。
5(在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6(路线如变坡点太多,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增重与减重变化频繁,为此需进行最短坡长限制。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2c6b66b84ae45c3b358c40.png)
1.一种有代表性的、作为公路设计依据的车辆叫做设计车辆_2.道路阻力又包括包括滚动阻力,坡度阻力3.当同向曲线间直线距离较短时,易引起驾驶失误,这种曲线叫 断背曲线 。
4设交点JD 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的几何条件(或能否设置缓和曲线的判别式)是α≥2β。
5.纵断面的设计线是由直线匀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6.与容许速度 V 对应的纵坡i 称为不限长度的最大纵坡 。
7.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 、路缘带组成。
8.计价土石方数量V 计 = 挖方 +借方9.考虑越岭线过岭方式,当垭口宽而厚,山坡平缓时宜采用浅挖低填,当垭口比较瘦削时宜采用 深挖垭口。
10.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依次是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逐段安排(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11.越岭线直接定线中修正导向线相当与纸上定线的二次修正导向线确定了横断面的合理位置。
12.设置回头曲线必须检查上下线间的最小横距。
13.环形交叉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车辆行驶变左转为右转。
14.适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大致有:山包或垭口、山脊平台、山沟或山坳、平缓山坡。
(回答任3个即可)。
15.某双车道道路路面宽7.0米,一弯道ZH :K5+240,HY :K5+270,在全缓和长度内线性加宽,全加宽值b=1.5m ,则K5+250处路面宽为7.5m 。
1.城市道路的总宽度,就是红线宽度。
2.汽车每一排档都存在各自的最大动力因素,与之对应的速度称临界速度。
3.《设计规范》按计算行车速度的6 s 行程规定了平曲线最小长度。
4.《技术标准》规定,缓和曲线采用_回旋线,其方程表达式为22S A RL A rl ==或。
5.在路线纵断面图上,有两条主要的线:一条是地面线;另一条是设计线 。
6.路线如变坡点太多,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增重与减重变化频繁,为此需进行 最短坡长限制。
7.弯道内爬坡车道其超高坡度的旋转轴为爬坡车道内侧边缘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78929650e2524de5187eb7.png)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知识点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1、设计车辆;2、设计车速;3、交通量;4、通行能力2、道路建筑界限(净空):1、净高(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竖向高度);2、净宽(道路在横断面范围内保证安全通行所必须的满足的横向宽度)。
3、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1、纵向倾覆;2、纵向滑移;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在发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现象。
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道路设计应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为条件。
)4、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1、汽车在曲线行驶所产生的横向力(u横向力系数,ih横向超高坡度)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汽车在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的危险。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为使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必须使横向力小于或等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的大小。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
)5、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汽车行驶在具有一定纵坡的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
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
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
6、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7、直线(tangent)的特点:(1)路线短捷、行车方向明确、视距良好、行车快速、驾驶操作简单。
(2)线形简单,容易测设。
(3)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所以双车道的公路间隔适当处要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
(4)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过长的直线,线形呆板,行车单调,易疲劳;也易发生超车和超速行驶,行车时司机难以估计车间距离;在直线上夜间对向行车易产生眩光。
道路勘测设计考点(完整版)
![道路勘测设计考点(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945422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5.png)
一、填空1、一个完整的交通运输体可分为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及管道运输等。
3、公路按其重要性和使用性质来划分政等级,可划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
4、公路按技术等级划分和划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6、城市道路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7、公路断面形状一般包括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三种路基形式。
8、汽车的行驶阻力分别为空气阻力、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
9、道路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10、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T≥R。
即必须有足够的牵引力 T 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R。
11、汽车的行驶的充分条件: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即:T≤φGk。
12、横向力系数是指单位车重力的横向力即:p =V²/127R-ih (R--平面曲线半径, ih--横向超高坡度, V--行车速度)14、车轮的制动力 P=Gφ(G--分配到制动轮上汽车重力,φ --路面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15、汽车制动性指标主要是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及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三个16、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7、同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设计时速为 60KM/ h 时,L≥6V18、反向曲线间直线的最小长度:设计时速为 60KM/ h 时,L≥2V19、直线的最大长度(了解):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
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用长直线时,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21、我国采用的缓和曲线的形式为回旋线。
24、平面线形的组合有:基本型、 S 型、卵型、凸型、复合型、 C 型。
25、纵断面的两条主要线:地面线和设计线。
27、高原地区海拔高度在 3000m 以上进行高原纵坡折减。
28、最小纵坡应设置不小于 0.3%的纵坡(一般情况下以采用不小于0.5%) 。
34、平原、微丘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注意保证最小填土高度和最小纵坡要求。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6ed360561252d380eb6e94.png)
简答题一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条件及汽车安全行驶的充要条件: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横向力X是汽车行驶的不稳定因素,竖向力是稳定因素,于是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μ=v2/127R-ih,μ值越大,汽车在曲线上的稳定性越差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汽车具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作用,可能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倾覆的危险,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或等于稳定力矩整理后保证R》=v2/127(b/2hg+ih)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为使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必须使横向力小于或等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的大小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
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滑移,为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但装载过高时可能发生倾覆、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形式阻力充分条件: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二纵断面设计步骤1拉坡前的准备工作。
内业设计人员在熟悉有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在纵断面上点绘出每个中桩的位置,平曲线示意图(起讫点位和半径等)写出每个中桩的地面标高并会出地面线2标注控制点位置。
所谓控制点是指影响线路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对于山区公路,还应根据路基填挖平衡要求来选择控制路中心处填挖的高程点,称之为经济点经济点通常可以用路基断面透明模板在会有地面线的横断面图上确定下来3试坡,试坡主要是在标出控制点和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标准选择意图结合地面起伏情况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之间进行穿插和裁弯取直,试定出若干坡度线。
4调整,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值为原则,以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期纵坡变化不大5校对,检查是否有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挡土墙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及时调整纵坡6顶坡,即逐段把坡度线的坡度值变坡点位置和高程确定下来三越岭线分布要求:越岭线指翻越山岭布设的路线。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9435087cd184254b35358c.png)
现代交通运输系统包括铁路、道路、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
交通运输系统,要符合我国国情:一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存在长中短途运输;二是东部经济发达,西部资源集中,形成北煤南运,西气东输,南梁北调,以及集中的暑运和春运等;三是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生活小康水平,余姚大量运费低廉,安全可靠,便捷的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的作用:1便捷的唯一既有直达功能的运输方式。
2衔接其他运输方式的纽带作用。
3深度光,覆盖面达。
4是实现个助攻运输方式高效快捷转运的重要手段,起主导作用。
5是各国发展速度最快和主要的运输方式。
道路的种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最早的道路——驰道,其次是直道。
我国道路存在的问题:一数量少。
二是质量差,标准低。
1993年正式发布实施《五纵七横规划》里程3.5万公里,投资9000多亿元,2004年发布《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8条东西横向线,简称“7918”网。
道路功能: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
公路按功能分类: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按行政区划分国道、县道、省道和乡道。
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_200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道路勘测设计相关的依据:《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_2007),道路勘测设计其他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鞍式列车适用于大型集装箱运输,可作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有大型集装箱运输的公路的设计依据。
其他公路必须保证小客车和载重汽车的安全顺利通行,绞式列车使用于城市道路控制之用。
小客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载重汽车和鞍式列车的12米。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14148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9e.png)
现代交通五种运输方式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所组成。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在气候良好、车辆行驶只受道路本身的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顺适驾驶车辆的速度。
交通量: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或某一断面的车辆数量或行人数量。
道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量。
道路建筑限界:又称净空,由净高和净宽两部分组成。
它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与安全,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最小长度1)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当计算行车速度≥60km/h 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 同向曲线是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2)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当计算行车速度h km /60≥时,同向曲线间直线最小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为宜;当计算行车速度≤40km/h 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 为什么要限制直线的最大长度?(1)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直线难以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
若长度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
(2)过长的直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倦和急躁,易超速行驶,对安全行车不利。
(3)所以在定线中直线的运用、长度的确定,应当慎重考虑,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指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圆曲线的最小半径包括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材料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93d3c9fc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d.png)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材料试卷结构:一.名词解释(2分×10=20分)二.选择(1分× 15=15分)三.填空(1分×10=10分)四.简答(6分×4=24分,8分×2=16分)五.计算(15分×1=15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篇道路路线第一章绪论第一、二节一、基本概念1.道路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及乡村道路等。
2. 公路:指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公路密度:指每百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所拥有的公路里程数。
二、基本理论1.道路运输的特点如下:优点:(1)机动灵活性大,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
货物装卸可以实现直达运输,在小于200km 短途运输中,可以做到经济可靠、迅速及时。
(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
能满足政治、经济、国防各方面的需要,出现灾情时能疏散居民及运送救援物资,平时则促进经济繁荣。
(3)速度快、造价低。
现代汽车的时速仅次于飞机。
每公里造价比铁路低,道路运输投资少、周转快、收益大。
(4)运量大。
虽然单车载客载货量较小,但车辆数量多,道路运输客货总运量和总周转量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美国客运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运量80%左右。
缺点:(1)单车载客载货量较小,加之世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及收费道路的快速增长,运输成本不断提高。
(2)成为社会问题:交通拥挤、道路堵塞、造成公民出行、上下班、货物运输的延误;大量的车辆尾气排放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及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大城市中由于大量的汽车停放,造成土地资源的匿乏,房价飞涨,车与人争地。
(4)安全系数低。
在我国,公路交通造事造成的经济损失已占到了第一位。
第三节一、道路的分类1.公路:指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材料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520913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5.png)
道路勘测设计考试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1.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道路运输的特点是什么?答:交通运输是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所组成。
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机动灵活,直达门户②运输速度快,适应性强③为其他运输方式集散、接运客货④道路运输的技术特性简单,车辆易于驾驶,投资回收快⑤道路运输在客运上有很大优势2. 高速公路与一般公路相比有哪些特点?它在公路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1)高速公路的特点高速公路是汽车专用、分隔行驶、全部立交、全部控制出入、设施完善及高标准的公路。
与一般公路相比有以下优点:①车速高②通行能力大③运输费用省,经济效益高④行车安全(2)高速公路的地位和作用①高速公路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a.促进全社会的生产和运输的合理化b.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c.加速物质生产和产品流通d.促进水运、铁路与高速公路的联运e.有利于城市人口的分散和卫星城镇的开发②高速公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的发展a.直接经济效益b.间接经济效益3. 什么是道路?它包括哪些主要种类?答:(1)道路的定义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等通行的工程设施。
按其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
4.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各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答:公路等级的划分:根据公路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线形标准、载重标准、净空标准城市道路等级的划分:城市道路就其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建筑物服务功能的不同,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10级,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行车速度、交通量5.公路勘测设计为什么要分阶段进行设计?针对不同情况如何选用设计阶段?分阶段设计的目的一是优化设计方案,二是便于进行项目的估算和概预算一阶段设计:对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可采用,即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
![《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b5c9d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c.png)
《道路勘测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篇公路勘测部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我国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与习惯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各级公路中所能习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_________交通量。
3.公路勘测设计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_____的车辆总数。
5.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6.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三种。
7.高速公路与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年预测;具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与二、三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应按________年预测;四级公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8.公路勘测设计根据项目的规模大小与技术的繁简程度不一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三种。
二、选择题1.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构成是( )。
A.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 c.混合交通行驶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习惯的交通量是指( )。
A.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
A.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根据是( )。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设计速度5.公路的设计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 )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同意的最大6.在设计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 )设计速度。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5eca11fad6195f312ba6b3.png)
公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之为超高。
2.平均纵坡: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3.横断面:道路中线任意点的法向剖切面。
4、设计车辆:道路几何设计所依据的车辆。
5、设计交通量:设计小时交通量是指作为道路设计依据的每小时交通量,一般采用设计目标年度内第30位高峰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6、设计时速: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要素,它是在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舒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7、汽车行驶稳定性: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至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8、最大纵坡:是指在纵坡设计时各级公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是公路断面设计的重要控制标准。
判断改错题: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缓和曲线)。
2.(√)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会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4. (√)5. (×)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低)线位。
6.路线转角的大小反应了路线的舒顺程度,转角越大越有利于行车。
(×)7.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所要求的行车视距要长,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
(×)8.路拱对排水有利,但对行车不利。
(√)9.对于半径大于250m的圆曲线,可以不设加宽。
(√)10.超高的过渡可在缓和曲线全长可某一区段内进行。
(√)11.在路基土石方调配中,所有挖方均应计价。
(√)12.在计算横断面图中填挖面积时,填与挖应分别计算,而不能抵消。
(√)13.为保持技术指标的连续性,一条公路只能采用同一公路等级。
(×)14.纵断面上的坡长是指该坡在水平面上投影的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资料1、现代交通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道路的种类按用途分为: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等。
3、“五纵七横”总里程约3.5万公里,总投资9千多亿元,该规划全部是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约占76%,连接了首都、各省会、直辖市、经济特区、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对外开放口岸,覆盖了全国所有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93%的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是具有全国性政治、经济、国防意义的重要干线公路。
4、公路按功能分类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三大类。
5、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分类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四类。
6、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级。
7、按照道路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的服务功能将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类。
8、道路几何设计必须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必须与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相适应,必须满足交通流特性要求,也必须符合道路网规划,这些都是控制道路设计的因素。
9、设计速度(又称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因素、路面、附属设施等)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10、运行速度:是指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实际道路状况和交通条件下所能保持的安全速度。
通常采用测定的第85百分位行驶速度作为运行速度。
11、设计小时交通量是以小时为计算的交通量,是确定道数、车道宽度和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12、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环境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某个断面上所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是特定条件下道路能承担车辆极限值,用辆/小时(Pcu/h)表示。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三类。
13、服务水平是车辆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
服务交通量愈小,驾驶自由度就愈大舒适性就愈好,运行性和安全性就愈好,运行质量就愈高。
反之,服务交通量大,则服务不平低。
14、城市道路网的基本形式有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四种。
15、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界控制线。
红线之间的宽度即道路用地范围,称为道路建筑红线宽度或路幅宽度。
16、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17、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可以采用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P2418、平面线形的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9、不同的公路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20、缓和曲线的作用有: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1、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主要考虑3秒行程时间P4122、路基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新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采用路基边缘高程;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高程视情具体情况采用行车道中线处的高程。
23、最大纵坡是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因素所限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确定纵坡时不仅考虑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还要考虑工程和运营的经济。
24、最小坡度限制:从汽车行驶平顺性要求,如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路段产生的增重与减重为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舒适;从路容美观、相邻竖曲线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应有一定最短长度。
25、最小纵坡、平均纵坡和合成纵坡P64-6526、竖曲线的线形可采用圆曲线或抛物线,在使用范围内二者差别不大,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方便,一般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
27、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受三个限制因素影响:缓和冲击、行驶时间不过短、满足视距的要求。
28、竖曲线高程计算P7129、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供慢速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30、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31、公路横断面类型分为单幅双车道、双幅多车道、单车道。
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类型分为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32、路肩的作用有:保护及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之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的舒适感;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道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33、道路一般应设右路肩;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当采用分离式断面时,行车道左侧应设左路肩;双幅路或四幅路中间带设有排水沟时,应设左侧路肩。
34、加宽过渡的设置根据道性质和等级可采用:比例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
35、超高:为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形式。
36、超高过渡的方式: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2)有中间带道路的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37、超高值:平曲线设超高后,道路中线和内、外侧边线与设计高程之差h。
38、视距的类型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
39、视距曲线也称视距包络线,是指驾驶员视点轨迹线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线相切的外边缘线。
40、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要求,其长度不小于停车视距的2倍;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级公路、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
41、经济运距:经济运距用以确定借土或调运的限界及距离,当调运距离小于经济运距时,采取纵向调运是经济的;反之,则可考虑就近借土。
42、平均运距:指土石方调配时从挖方体积重心到填方体积重心的距离。
43、在土石主调配中,所有挖方无论是弃或调都应计价,计价土石方数量为: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44、道路平面线型的设计主要有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C型、复合型和回头形曲线等。
45、相邻竖曲线的衔接:相邻两个同向凹形曲线或凸形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之间,如直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相邻反向竖曲线之间,为使增重与减重间和缓过渡,中间最好插入一段直坡段。
若两竖曲线半径接近极限值时,这段直坡段至少应为设计速度的3S行程,当半径比较大时,亦可直接连接。
46、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总要求:对设计速度v≧60km/h的道路,必须重视平、纵的合理组合,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对于设计速度v≦40km/h的道路,应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正确运用线形要素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力求做到各种线形要素的合理组合,并尽量避免和减轻不利的组合。
47、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1)在视觉上能自然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2)保持形技术指标在视觉和心理上的大小均衡;3)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48、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直线与直坡线、直线与凹形竖曲线、直线与凸形竖曲线、平曲线与直坡线是常用的组合形式;2)平曲线与竖曲线宜相互重合,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3)要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4)要选择适当的合成坡度。
49、选线一般按工作的内容分三步: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带选择;具体定线。
50、路线方案的比选:1)技术指标:包括路线长度、圆曲线最小半径及个数、最大纵坡及长度、交叉个数及回头曲线个数等;2)经济指标:包括土石方、排水及防护工程、路面、桥梁及隧道、涵洞、通道、征地及拆迁等工程数量和工程造价指标等;3)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51、平原区路线选线的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注意土壤水文条件;5、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52、沿河(溪)线的路线布局,主要解决河岸选择、高度选择和桥位选择三个问题。
53、沿河线按路线高度与设计洪水位的关系,有低线与高线两种。
低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不多,路基临水一侧边坡常受洪水威胁的路线;高线是指高出设计水位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胁的路线。
54、越岭线选线主要解决垭口选择、过岭高程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三个问题。
55、过岭的方式有:浅挖低填、深挖垭口、隧道穿越。
56、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式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螺旋展线。
57、山脊线布局主要解决控制垭口选择、侧坡选择和试坡布线三个问题。
58、定线的方法有:纸上定线、现场定线、航测定线。
59、纸上定线操作方法可分为直线形定线法和曲线形定线法。
60、分流:一股车流分为两股或多股车流的交通现象;合流:两股或多股车流合为一股车流的交通现象;冲突点:交叉口内各方向车流固定行驶轨迹的交汇点。
61、平面交叉的类型:根据相交道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用地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分为:十字形、T字形、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等;因相交道路的功能、交通量、交通管理和组织方式,将交叉口设计具成各交通特点的形式,可归纳为加铺转角式、分道转弯式、扩宽路口式及环形交叉四类。
62、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有:设置专用车道、组织渠化交通、实行信号管制、调整交通组织等。
63、渠化交通:在交叉口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岛等,引导车流和行人各行其道的措施。
64、交通岛的设计按其功能分为方向岛、分隔岛、中心岛、安全岛。
65、视距三角形绘制步骤:1)确定停车视距S T;2)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3)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S T;4)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
66、立体交叉主要组成部分有:跨线构造物、正线、匝道、匝道端部。
67、立体交叉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可分为上跨式和下穿式;按其交通功能可分为分离式立体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
68、互通式立体交叉根据交叉处车流轨迹线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的不同,又可分为部分互通式、完全互通式、环形立体交叉三种。
69、影响立体交叉形式选择因素可概括为道路、交通、环境及自然条件。
70、匝道是互通式立体交叉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
设计依据主要有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类型及主线的线形指标、匝道设计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通行能力。
71、匝道的设计速度是匝道线形受限路段所能保证的最大安全速度。
按匝道的功能及其与正线的关系分类:右转匝道、左转匝道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