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细胞工程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 学时

学分:2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任务

《细胞工程》是通过对细胞及其组分的人工操作,研究生命活动规律;实现对动植物的遗传改造,用于农业、林业、园艺等生产实践;结合非生物材料等手段,生产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或缺陷的人工器官,组织, 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或用于深入研究的材料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新兴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该门学科形成与发展,理论与原理,技术与方法等基础知识,结合科研实际以及最新研究动态,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适应后基因组学时代在教学、科研和生产开发各方面对当代生命科学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二、课程基本要求

通过对细胞工程学的特性和内容,细胞工程的主要类型和技术操作,细胞工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等进行阐述,使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将细胞工程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

1.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2.课程考核方法:考试

1)平时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80%

2)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100分),包括学生课堂出勤情况(20分)、课堂发言及积极参与情况(20分)、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质量(60分)。此项成绩需由教师提供评分依据及记录。

3)期末成绩评分标准

以评分标准为依据,所得卷面成绩为准,以考试试卷形式考查,考试形式为笔试,满分100分,试题包括基本知识概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综合应用等能力等教学内容的考查。全面涵盖本课程知识重点和难点,渗透学科前沿及进展,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情况。

五、大纲正文

绪论(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

2. 了解生物工程学的组成内容

3. 了解细胞工程的应用。

4. 理解生物工程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

5. 理解细胞工程学与生物工程的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

6. 掌握细胞工程学的主要组成。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细胞工程与生物工程的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

2. 细胞工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生物工程学的组成内容及学科交叉。

2. 细胞工程与生物工程的其他技术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

1. 细胞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研究内容

2)研究任务

2. 细胞工程的发展历史

1)探索期

2)成熟期

3)迅速发展期

3. 细胞工程学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

1)医学

2)农牧渔业

3)化工

4. 环境保护

5. 能源

第一章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细胞的组成

2. 了解细胞凋亡和细胞溶解

3. 了解动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4. 掌握细胞的分裂的周期及分裂方式

5. 掌握动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的方式及受精卵发育的规律

6.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分裂的周期及分裂方式。

2. 受精卵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

1. 受精卵发育的规律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特征

1)细胞的基础知识

2)细胞的生长发育

2. 植物细胞工程理论基础

1)细胞分化与细胞全能性

2)器官发生

3)离体培养下的遗传与变异

3. 动物细胞工程理论基础

1)动物发育的一般规律

2)脊椎动物个体发育的模式动物

第二章植物组织器官培养(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

2.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基的种类

3. 了解植物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4. 了解毛状根培养技术

5.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6.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植物培养基的选择及配置方法

2. 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

1. 实验室及仪器设备

1) 实验室

2) 仪器设备

2. 基本操作

1) 清洗

2) 消毒灭菌

3) 无菌操作

3. 培养基及其配置

1) 植物培养基及其配置

2) 动物培养基及其配置

第三章人工种子及脱毒苗(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人工种子的发展历史

2. 了解脱毒植物的优势

3. 掌握人工种子的概念

4. 掌握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

5. 掌握脱毒植物的概念

6. 掌握植物脱毒的方法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

2. 植物脱毒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植物脱毒的方法

【教学内容】

1. 植物离体无性培养

1) 植物离体无性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2) 植物离体无性培养中的器官发生方式

2. 无病毒植物培养

1) 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及危害

2) 植物脱毒的方法

3. 人工种子

1) 人工种子发展历史

2) 人工种子制备方法

第四章植物细胞培养(2学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2.了解植物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

3.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4.掌握植物细胞培养与组织培养的区别

5.掌握植物细胞培养的方法

6.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植物单细胞的分离方法

2.植物细胞的固定化培养

【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培养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植物单细胞的分离

2. 植物细胞株的获得

3. 大规模的细胞悬浮培养

4. 植物细胞的固定化培养

5. 植物细胞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6. 影响植物细胞培养的因素

第五章原生质体培养及基因突变(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原生质体的基因变异及诱变方法

2. 掌握原生质体的概念

3. 掌握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4. 掌握原生质体的鉴定及活力分析方法

5.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原生质体的分离及纯化方法

2. 原生质体的鉴定及活力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

1. 原生质体的基因变异

2. 原生质体的鉴定

【教学内容】

1. 植物原生质体细胞和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及意义

1) 原生质体的培养概念和意义

2) 体细胞杂交的概念和意义

2.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1) 原生质体分离方法

2) 原生质体纯化

3) 原生质体活力测定

3.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

1) 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

2) 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第六章细胞融合及体细胞杂交(2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细胞融合的概念

2. 掌握细胞融合的生物、化学、物理学方法

3.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4. 掌握杂交细胞的筛选方法

5. 掌握杂交细胞的鉴定方法

6.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植物细胞融合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细胞融合的物理学方法

2. 杂交细胞的鉴定方法

【教学内容】

1. 细胞融合的概念

2. 细胞融合的生物、化学、物理学方法

3. 体细胞杂交的概念

4. 杂交细胞的筛选方法

5. 杂交细胞的鉴定方法

第七章单倍体植物和多倍体植物(2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染色体工程的概念

2. 掌握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3. 掌握培育多倍体植物的生物、化学、物理方法

4. 掌握单倍体植物的概念

5. 掌握单倍体植物的获得途径

6. 掌握纯合子单倍体的培育流程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培育多倍体植物的生物、化学、物理方法

2. 纯合子单倍体的培育流程

【教学难点】

1. 纯合子单倍体的培育流程

【教学内容】

1. 染色体工程的概念

2. 多倍体植物的概念

3. 多倍体植物的特点

4. 培育多倍体植物的生物、化学、物理方法

5. 单倍体植物的概念

6. 单倍体植物的获得途径

7. 纯合子单倍体的培育流程

第八章植物试管授粉(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植物试管授粉的概念

2. 了解植物试管授粉过程

3. 了解植物试管授粉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教学重点】

1. 植物试管授粉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植物试管授粉的过程

【教学内容】

1. 植物试管授粉的概念

2. 植物试管授粉的前期准备工作

3. 植物试管授粉的操作流程

4. 植物试管授粉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第九章植物转基因技术(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

2. 掌握转基因植物的概念

3. 掌握植物转基因的方法

4. 掌握植物转基因的流程

5. 掌握转基因植物的鉴定方式

6. 掌握基因修饰植物的概念

7. 掌握基因修饰植物目前的应用范围

8.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植物转基因的流程

2. 转基因植物鉴定技术

【教学难点】

1. 植物转基因的流程

【教学内容】

1. 转基因植物的概念。

2. 植物转基因的安全性。

3. 直接转基因。

4. 载体介导的植物转基因。

5. 植物转基因的流程。

6.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方法。

7. 基因修饰植物的概念。

8. 基因修饰植物目前的应用前景。

第十章动物细胞培养(2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2. 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3. 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及培养环境

4. 掌握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

5. 掌握动物细胞系的保存方法

6. 掌握小规模动物细胞培养

7. 掌握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

8. 掌握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9. 掌握影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的因素

10. 掌握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制备药用蛋白的技术

11.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

2. 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及培养环境

3. 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

4. 动物细胞系的保存方法

5. 小规模动物细胞培养

6.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制备药用蛋白的技术

【教学难点】

1. 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及培养环境

2. 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

3. 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

2. 动物细胞培养的方式及培养环境。

3. 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性。

4. 动物细胞系的保存方法。

5. 小规模动物细胞培养。

6. 动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概念。

7. 影响大规模动物细胞培养的因素。

8. 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制备药用蛋白的技术。

第十一章杂交瘤技术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杂交瘤技术的概念

2.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3.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4.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教学难点】

1.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教学内容】

1. 杂交瘤技术的概念。

2.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流程。

第十二章动物试管受精及克隆动物(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胚胎移植的概念

2. 掌握试管受精动物的概念

3. 了解试管婴儿的概念

4. 掌握动物核移植技术

5. 了解动物雌雄配子及胚胎的冷冻贮藏技术

6. 了解动物性别控制技术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动物核移植技术

【教学难点】

1. 动物核移植技术

【教学内容】

1. 胚胎移植的概念。

2. 试管受精动物的概念。

3. 试管婴儿的概念。

4. 动物核移植技术。

5. 动物雌雄配子及胚胎的冷冻贮藏技术。

6.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

第十三章多倍体动物与转基因动物(2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多倍体动物的概念

2. 掌握转基因动物的概念

3. 掌握多倍体动物的培育方式

4. 掌握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式

5. 了解多倍体动物的鉴定技术

6. 了解转基因动物的鉴定技术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多倍体动物的培育技术

2.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式

【教学难点】

1. 多倍体动物的培育技术

2.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式

【教学内容】

1. 多倍体动物的培育方式。

2. 转基因动物的概念。

3. 转基因动物的培育方式。

4. 多倍体动物的鉴定技术。

第十四章干细胞(2学时)

【目的要求】

1. 了解干细胞的特点

2. 掌握干细胞的概念

3. 了解胚胎干细胞的来源

4. 掌握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5. 了解试管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6. 了解成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诱导分化

7. 掌握成体干细胞的概念

8. 了解成体干细胞的类型

9.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干细胞的概念

2.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3. 成体干细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试管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教学内容】

1. 干细胞的概念。

2. 干细胞的特点。

3. 胚胎干细胞的概念。

4. 胚胎干细胞的来源。

5. 胚胎干细胞培养技术。

6. 成体干细胞的概念。

7. 成体干细胞的类型。

8. 成胚胎干细胞在体外的诱导分化。

第十五章动物组织工程(2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动物组织工程的概念

2. 掌握动物组织工程的组成部分

3. 掌握影响动物组织工程的因素

4. 掌握动物组织工程的技术路线

5. 了解动物组织工程反应器

6. 了解动物组织工程的产物

7. 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 动物组织工程的概念

2. 动物组织工程的组成

3. 动物组织工程的影响因素

4. 动物组织工程的技术路线

【教学难点】

1. 动物组织工程的技术路线

【教学内容】

1. 动物组织工程的概念。

2. 动物组织工程的组成部分。

3. 影响动物组织工程的因素。

4. 动物组织工程的技术路线。

5. 动物组织工程反应器。

6. 动物组织工程的产物。

5. 转基因动物的鉴定技术。六、参考文献

1.《细胞工程学》,王蒂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2.《细胞工程》,安利国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植物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周维燕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4.《细胞工程》,陈志南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

5.《细胞工程》,罗立新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

6.《细胞工程学》,李志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消费心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每学期学分: 3 学分 每学期学时:48 学时 适用对象:市场营销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 了解和掌握消费过程中的消费者心里现象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能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营销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心里规律组织营销。 二、教学要求 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消费者基础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注意、记忆、情感以及需要和动机等基础心理现象的规律;掌握消费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群体、文化、经济以及消费流行等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掌握产品的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包括产品的价格、包装、命名等因素。能从整体上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为营销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四、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消费行为学导论 内容提要: 了解和掌握消费行为分析与研究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科的发展和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消费行为分析的基本内容。 §1.1消费行为分析研究的内容 一、消费者的基础心理现象 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三、产品因素与消费行为 §1.2消费行为分析的发展 一、学科的发展 二、消费行为分析的意义 第二章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现象(一) 内容提要: 了解和掌握消费者的个体认知、注意与记忆的规律以及特点,能针对消费者的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知的特点和规律、记忆的规律和特点。 §2.1感觉与知觉(认知) 一、感觉与知觉 二、知觉的特点 三、影响个体认知的因素 四、知觉的研究 五、认知到的风险 §2.2 注意 一、注意与其分类 二、影响人注意的因素 §2.3记忆 一、记忆与记忆规律 二、影响人记忆的因素 三、强化与泛化 四、联想 第三章消费者的基本心理现象(二)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理工学科部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一五年七月

《水工程经济与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工程造价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 1、基本建设和分类。 2、基本建设程序。 3、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基本要求: 1、熟悉基本建设和分类。 2、了解基本建设程序。 3、了解基本建设项目划分。 4、掌握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重点:基本建设和分类、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本章难点:建设工程造价和文件。 第二章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 课程内容: 1、投资估算。 2、设计概算。 3、施工图预算。 4、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基本要求: 掌握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 本章重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本章难点: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价款结算与竣工决算。第三章工程定额 课程内容: 1、定额概述。 2、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 3、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 4、单位估价表。 5、工程预算定额。 基本要求: 1、熟悉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2、掌握单位估价表。 本章重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

本章难点: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概算定额与概算指标、工程预算定额。第四章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 课程内容: 1、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水工程计价程序。 3、水工程费用计算。 4、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工程量清单计价。 基本要求: 1、熟悉水工程费用与组成。 2、了解水工程计价程序。 3、掌握水工程费用计算。 4、了解水工程造价构成分析。 5、学会工程量清单计价。 本章重点:水工程费用与组成;水工程费用计算。 本章难点:水工程费用计算。 第五章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给水排水工程系统概述。 2、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实例。 5、给水排水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基本要求: 1、了解给水排水工程系统。 2、熟悉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掌握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本章重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本章难点: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第六章消防工程施工图概预算编制 课程内容: 1、消防工程系统概述。 2、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 3、工程量清单项目设置。 4、消防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编制实例。

犯罪社会学考试

单选: 1犯罪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人的生理特征与犯罪的相关性 2犯罪社会学的起源及核心思想(菲利的犯罪社会学) 个人犯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相关性 3家庭与犯罪的基本类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侵害,家庭 成员对外犯罪,家庭环境引发的犯罪)4畸形家庭的类型:(婚姻关系不完整,例子:单亲家庭 亲子关系不完整,例子:孤儿家庭,隔代家庭非正常家庭,例子:再婚家庭,罪犯家庭,重婚家庭)5社区青少年的形成:无家可归者,无学可上着,无业可干 着 6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文化中最牢固的精神要素, 是人们在历史传统中积淀下来的判 断事物的标准。 多选: (1)标签理论的特征: (2)去标签化的几种措施:非犯罪化,转向处理,非监禁 处罚(3)学校引发犯罪的四种可能: 作为犯罪的主体,作为犯罪的侵害对象,作为犯罪 的发案场所,作为单位从事犯罪活动

(4)学校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1学校对青少年 犯罪具有重要影响2亚文化:学 校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教育越成功,犯罪率越低 犯罪率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一定是教育出 了问题 (5)社会分层与犯罪: 1 分层造成一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使得不同的结构之 间形成一种张力2不同阶层都有可能犯罪 3不同阶层的犯罪类型有所不同 (6)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1主体特性比较明显:(青壮年为高危群体,血源性、地 域性结伙作案)2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犯罪类型集中于盗窃、抢劫等侵 财性案件 (7)亚文化群的主要特征:1群体共同拥有与主文化不同的 价值观和行为模式2群体对于亚文化有强烈 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8)冲突论的犯罪控制: 1普及强势利益群体的制度文化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口腔组织病理学大纲

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七、五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口腔组织病理学(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课程号:50300540(7年制)50301140(5年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4 学分:4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口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联系医学基础和口腔专业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它的内容包括了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胚胎发生和组织形成,包括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组织发生和临床病理表现。口腔组织病理学涉及面广、内容深刻,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一定的理解领会能力。针对口腔组织病理学的知识特点,和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规划。首先本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对牙齿的发生、组织特点以及颌面部组织的发生和组织特点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并且在每堂大课后均有同等学时的实验课程,通过大课多媒体系统和实验课显微图像互动教学系统相结合,促进和帮助学生掌握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论。长期以来,我们在大课讲授和实验课指导相辅中进行口腔组织病理学的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教学设备和方法的改进,这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通过教学实验与课堂讨论深化对基本理论的认识,并结合科研适当介绍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与学术前沿。学生通过听课、实验室实习、电教图像观摩、自学、教师辅导、实验课和笔试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口腔组织胚胎学 一牙釉质、牙骨质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釉质和牙骨质组织结构及理化特性 ②掌握釉质中有机物集中处的组织学现象 ③熟悉了解釉质的生活代谢及超微结构特征,了解牙骨质的生物学特性,釉牙骨质界和釉牙本质界 2讲课内容: ①釉质和牙骨质的理化性质 ②牙釉质和牙骨质的组织结构及有机物集中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釉质的增龄变化、临床应用;牙骨质生物学特性及釉牙骨质界、釉牙本质 界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二牙本质、牙髓 1目的要求: ①掌握牙本质和牙髓的组织结构及前者的理化特性 ②掌握牙本质中钙化程度差异的组织学现象及反应性变化 ③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及感觉、熟悉牙髓的增龄变化 2讲课内容: ①牙本质的理化特性 ②牙本质牙髓的组织结构、功能及反应性变化;牙本质钙化差异的组织学现象 ③牙本质的神经分布和感觉 3实验内容: ①牙齿纵磨片 ②牙齿横磨片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编撰日期: 一、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计划总时: 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 二、教学内容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五、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学大纲是本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经

过反复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并综合分析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对学生要求的熟练程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重难点说明如下: 第一章消费心理学入门 第二章教学内容: (1)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 (2)几个很重要概念 (3)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模式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5)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6)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消费者行为等几个重要概念,人类心理活动产生的基本规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2)理解:心理的表现形式及相互关系,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间的关系 (3)掌握:影响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因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教学重点: (1)心理的表现形式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3)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对象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1)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 (2)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关系 第二章消费者信息获得 教学内容: (1)消费者的注意 (2)消费者的感觉 (3)消费者的知觉 (4)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

犯罪社会学

谈在犯罪社会学中青少年犯罪 姓名:吴俊之班级:社会工作1341 学号:1320804109 正文 论文关键词:犯罪社会学青少年 概要: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

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有人类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任何一个国家既然以现代化为自己的社会目标,不管其社会个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幸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犯罪的严峻态势并不奇怪。我们对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除了前述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与青少年自身

《林业技术经济学》(新版)教学大纲

《林业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林学专业2007级 学时数:27 学分数:1.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门课程是林学专业的选修课。林业技术经济学是技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或称边缘科学。它是对为达到某种预定目的而可能被采用的各项不同的技术政策、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选择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最优方案的科学,即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林业技术经济学也是林业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一门新兴学科。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0.5学时) 要求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对象、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内容和任务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全面理解:技术经济的概念,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简单应用:简述林业技术经济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基本原理(1.5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如何处理林业生产中不同技术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全面理解:经济效果原理。 难点分析:经济效果原理和如何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第二章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和评价标准(2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可比条件。 全面理解:评价林业技术方案的客观标准。 难点掌握:资金的时间价值。 综合运用: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计算。 第三章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2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的作用和设置原则。 全面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 重点掌握: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难点分析: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第四章林业技术经济分析的一般方法(3学时) 一般了解:林业技术经济效果研究的一般步骤,以及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 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盈亏平衡分析。 难点分析:因素分析。 第五章技术经济预测和决策(4学时) 一般了解:技术经济预测概述。 全面理解:定性预测法、回归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以及其它方法,马尔科预测技术,技术经济决策和效用曲线。 难点分析:回归预测和效用曲线的应用。 第六章线性规划(1学时) 本章内容要做好自学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因为其中内容涉及到数学内容的较多,难于在有限时间内讲解清

犯罪学理论

西格尔的对现代犯罪社会学理论: (一)社会结构理论 把下层阶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不利的经济地位看成是犯罪的首要原因,认为下层阶级的社会环境中起作用的一些力量,推动他们中的一些人进行犯罪活动。社会结构理论把贫民区中存在的无人监督的青少年帮伙、高犯罪率和社会混乱看成是主要的社会问题。大多数社会结构理论集中研究青少年违法行为。 1.文化越轨理论(亦称文化传递理论或文化冲突理论) 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遵从下层阶级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一种表现。遵从贫民区中存在的非正式的行为准则,必然引起与传统社会中的法律的冲突。(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与米勒的下层阶级文化冲突理论。) 2.紧张理论 与文化越轨理论不同的是,紧张理论认为价值观和目标在各个经济阶层中都是相似的,不存在所谓的下层阶级文化。不过,由于下层阶级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利条件,下层阶级的成员不能通过传统的合法手段获得这些成功的标志,所以他们感到愤怒、挫折,对社会充满仇恨。犯罪学家把这种挫折感称为紧张(strain)。其中墨顿的失范理论是最著名的紧张理论。 3.亚文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下层阶级的青少年之所以进行少年犯罪,是因为与传统社会的疏远导致他们寻求其他生活方式或者亚文化。亚文化理论是紧张理论和文化越轨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4.社会生态理论 与早期的社会结构理论所不同的是,该理论并不以文化现象为重点,而是以分析宏观的聚集资料,以识别在城市环境中影响犯罪模式的结构性条件。社会生态学家相信,一些生态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必要导致犯罪的条件。(该理论包括相对剥夺理论和都市化理论。) (二)社会过程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历是犯罪行为的主要的决定因素。他们指出,一些研究表明,社会阶级与犯罪率之间缺乏明显的联系。除经济以外的因素对犯罪行为也有影响。因此社会过程理论家们把社会心理学、社会发展和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结合起来,发展起了自己的理论模式——社会过程理论。他们认为,犯罪时个人的社会化以及个人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制度和社会过程产生社会心理互动的结果。 1.社会学习理论 他们认为,人们从他们与犯罪的同辈朋友的密切交往中学习犯罪行为,犯罪行为是学习与犯罪有关的规范、价值观和行为的结果。 2.控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变成犯罪人,但是,大多数人由于受他们与社会的联系的控制,而没有变成犯罪人。犯罪是社会控制减弱或崩溃的结果。 3.标定理论 标定理论认为,当社会中的重要成员把个人标定为犯罪人,而个人也接受这种标定时,个人就会变成犯罪人。 4.整合理论 整合理论试图将社会化因素与文化因素结合起来,以便提高其解释力。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适应及变性的概念及形态学特点(光镜及电镜特点)。 2、掌握坏死的概念以及各种坏死类型的形态学特点。 3、了解和掌握细胞损伤和适应的原因及发生机制。 (二)教学内容 1.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 (1)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 (3)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 (4)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5)熟悉老化的概念,了解老化的机制。 2. 细胞、组织的损伤 (1)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 (2)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3. 细胞、组织的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变性 ①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 ②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③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熟悉其病理变化。 ④掌握纤维素样变性的概念,了解其病理变化。 ⑤掌握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熟悉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 ⑥掌握病理性钙化的概念,熟悉其类型。 (2)细胞死亡 ①掌握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 ②熟悉坏死的结局。

③掌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发生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掌握再生概念、类型、调控及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 2、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 3、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 (二)教学内容 1.再生 (1)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 (2)熟悉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3)熟悉修复的概念 2.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了解再生的调控及生长因子和生长抑素的概念和作用。 3. 纤维性修复 (1)掌握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3)了解瘢痕组织的形态,了解其对机体的作用。 4. 创伤愈合 (1)掌握骨折愈合的过程。 (2)熟悉皮肤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 (3)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的定义,它们的类型、病变特点、结 局及临床病理联系。 2、掌握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病理联系。 3、了解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及临床表现。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学的影响(小论文)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社会学的影响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探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等课题。犯罪社会学所研究的犯罪问题是社会学所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 社会冲突理论是犯罪社会学所应用的社会学理论之一,也是社会学的理论假设之一。冲突理论是西方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它对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各种影响。冲突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冲突论看来,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总是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占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总是要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维护其既得利益。犯罪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而在于它处于某种社会“冲突过程”之中,因而被人为地认定为犯罪者。 在此,笔者浅议社会冲突理论中的阶级冲突论、文化冲突论以及女权主义犯罪学。 1.阶级冲突论 阶级冲突论又叫“激进犯罪社会学”、“新犯罪社会学”或“批判犯罪社会学”。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帝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学生运动等。这是一种主张纷繁驳杂的犯罪社会学新思潮,其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一些激进的社会变革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激进犯罪社会学的基本框架才被提出。 阶级冲突论的基本理论假设是,社会冲突在本质上并不是多元化的群体冲突,而是统治阶级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目标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这个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分层社会的透视,他们认为,不管穷人是否比其他阶层成员更好地遵守法律,在分层社会中,他们都会毫无例外地受到频繁的逮捕等严厉的法律处置,他们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被认为是犯罪者,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未实施犯罪。他们也不断扩张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概念界限,把那些潜在地威胁其利益的人也纳入其中。同时,下层社会对剥夺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制度,自然要产生深刻的敌意。在阶级冲突论看来,犯罪是一个“合理”的行为。犯罪人的犯罪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因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 阶级冲突论竭力缩小解释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性,其理论核心就是把国家和法律描绘成统治阶级控制穷人行为的工具,犯罪则直接反映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是犯罪者用以适应或抵制剥削阶级社会中制度强加于下层社会的条件和手段,是挫折和生存竞争的结果。 2.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形成的犯罪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论理论。文化冲突论认为,产生犯罪的原因是文化的冲突,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和移民群体文化的产物。 塞林在其著作《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认为,社会存在着两种文化冲突。一种是原发性文化冲突,一般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固有的文化观念、价值尺度和行为习俗在规范意义上的剧烈冲突。这种冲突强烈地作用于持有相反文化特征的行为人,如东西方民族之间的文化,处于这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人,就有可能因此而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规范意识。另一种是继发性文化冲突,继发性文化冲突也可以称之为第二次文化冲突。它的表现体现在第二代移民身上,它既可以表现为第二代移民坚持固有文化与所在国文化再次发生冲突,也可以表现为被所在国文

《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重庆高级建筑技工学校《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课教研组编写教师:魏佳强 2013年2月23日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概述。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选修课。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知识较强。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27 适用对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成专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教学对象:2011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上学期的成专学生。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建筑工程专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及其在项目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并对建筑工程项目资金筹措、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和方法、不确定性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房地产开发项目经济评价、设备更新分析、价值工程、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等内容有一个系统的把握,具有一定的开展技术经济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初步的经济分析、科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本课程由浅入深地学习,激发学生对建筑及建筑行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技术强、能力过硬并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心的技术管理人才。 三、本课程与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由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专业课,用到的知识较为全面,既牵涉基础课,又涉及专业基础课,与其有密切联系的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法规》、《建筑材料》、《工程量计价》。本课程是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 四、教学方法 工程经济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在教学方法上,要在讲清楚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学会工程经济规范条文的应用,熟悉各种经济指标,能熟练地运用规范进行各种基本构件的经济效果评价。 作业对熟悉基本理论和计算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要有计划地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足够的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学生自我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规范的相关规定。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前言 病理学(Pathology)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病理学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包括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转归和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原理和本质,为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本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根据本校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学时,在2000年制定的教学大纲基础上修订而成。 教学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国内外病理学新进展,反映现代科学水平,通过理论讲授与实验课实习,使学生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需具备的病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实践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新进展及新技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以适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方便学生学习,本大纲将教材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即对教材内容必须要理解透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能理解清楚,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是要求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能记住内容的梗概。 理论教学部分 绪论 1.3. 目的要求: 了解病理学的概念、内容及基本任务。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常用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2.4. 教学内容: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内容及任务;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史。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目的要求: 掌握萎缩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肥大的概念,熟悉其类型,掌握增生的概念,熟悉其常见类型,掌握化生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机制。 掌握变性的概念;掌握细胞水肿的概念及病理变化;掌握脂肪变性的概念、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掌握玻璃样变的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掌握纤维素样坏死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熟悉病理性色素沉积的类别及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沉积的病理特点和形成过程,熟悉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及类型;了解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概念; 掌握坏死的概念、基本病变和类型及各类型的病理变化,熟悉坏死的结局,掌握凋亡的概念及其与坏死的区别,熟悉凋亡的形态特点,了解凋亡的机制及生物学意义 2.教学内容: (1)(3)细胞适应和细胞老化:萎缩、肥大、增生及化生。 (2)(4)细胞、组织的损伤:原因、机制、类型和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损伤的修复 1.目的要求: 熟悉修复的概念;掌握再生的概念、类别和各组织的再生能力及其包含的细胞种类;掌握上皮、毛细血管和外周神经的再生过程,了解其它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熟悉纤维性修复的概念,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特征、作用及结局;掌握瘢痕组织的形态,熟悉其对机体的作用。 掌握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骨折愈合的过程;了解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管理学部 执笔人:马南

《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马南编撰日期:2008、11、30 一、课程概述 课程类型B类 课程性质:职业基础课 计划总时:54 学分:3学分 实践课时比例(%):22% 是否专业核心课程:否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经济管理各专业 二、教学内容描述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市场营销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运用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评价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指导广告策划活动有一定实际能力方面的要求,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理性同能力同步发展的课程。 开设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根本目的与任务,是引导学生了解心理与脑的唯物关系以及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能动性,进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增强抵御机械唯物主义和各种各样的唯心主义对心理曲解的能力,了解有关消费者消费心理与行为领域的各种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规律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基本理论、原则、策略和方法。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是该学科的基础课。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重点难点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教学大纲是本专业“消费者心理与行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经过反复研究总结教学实践,并综合分析相关课程关系的基础上,制订本大纲。 本大纲将教学基本内容按照对学生要求的熟练程度依次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各章节具体内容、要求及教学重难点说明如下: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 2、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顺序不能改变) 3、调查法;观察法 4、格老秀斯;洛克;斯宾诺莎;霍布士;孟德斯鸠;卢梭;潘恩(任填三项) 5、芝加哥学派 6、严景耀 7、犯罪事实;犯罪情况 8、犯罪状态;犯罪规律 9、功利取向型犯罪;价值取向型犯罪;情感冲动型犯罪;传统习俗型犯罪 10、暴力犯罪;环境犯罪;高科技犯罪;公害犯罪 11、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 12、矛盾冲突论;综合动因论 13、唯一性;有限性 14、推动作用;暗示作用 15、过分溺爱;简单粗暴 16、制度层;意识层 17、累积性;融合性 18、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 19、时代性;民族性;群体性 20、松散式结构;集团式组织结构 21、盗码并机;电信欺骗犯罪 22、通讯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反政府的计算机犯罪;商业领域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虚拟犯罪 23、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结果多元化 24、主体系统;规范系统;手段系统 25、物质资源;关系资源 26、名誉惩罚;人身惩罚 27、罪刑对等原则;刑罚效力原则 28、及时性;彻底性 29、社会规范 30、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态度 二、名词解释 1、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刑法学: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根本,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注重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刑罚学的任务是提出准确的惩治犯罪的原则。 3、越轨行为:所谓越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做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等。

《化工技术经济》教学大纲

《化工技术经济》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总学时:(理论教案学时,实践教案学时) 学分: 基本面向:化学工程与工艺类本科生 所属单位(教研室、实验室):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性质及任务 本课程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工业的技术特点,紧密联系中国国情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运用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注重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的普遍原理与化工生产的紧密结合,研究化学工业和化工过程中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合,力求提高化工过程及设备、乃至整个工业的能源、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局部和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了解经济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工业的特点; .通过学习经济效益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经济效益指标、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效计算、投资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等,增强经济效益观念,提高效益分析能力; .理解和应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掌握工程项目评价的理论和方法;. 能对生产、科研、设计等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技术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属于化学工程的选修课程,可以为先学习化工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以增加了解本课程化工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优化设计。 四、本课程的教案内容 (一)绪论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教案内容和教案环节的安排; 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化工技术经济学的形成及作用; 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目的与要求: .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 了解化学工业的概念和特点; . 明确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 了解化工技术经济学的作用; . 明确工程技术人员应具备的经济观念。 (二)化工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评价原则; 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投资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 设备折旧的计算方法; 成本及费用的估算; 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 目的与要求: . 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评价原则和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了解投资的基本概念和项目资产的组成; . 掌握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估算方法; . 了解设备的折旧和折旧率; . 掌握设备折旧计算的基本方法; . 了解成本及费用的概念; . 掌握成本及费用的估算方法; . 理解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与税金之间的关系。(三)化工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 可比原则;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衡量; 利息与利率; 现金流量及现金流量图; 资金等效值的概念; 资金等效值的计算方法。 目的与要求: . 了解可比原则的概念和应用;

病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专业使用) 冃u m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化规律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通过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以及这些变化与临床表现的联系,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提供实践依据。因此,病理学被称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诊断又是诊断疾病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病理学也属于临床医学的一部分。许多疾病往往须借助病理学的研究、检查才能得出结论,如脱落细胞学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尸体解剖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本大纲内容力求体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原则,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病变,为学生的后期临床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要

体现当今病理学的最新进展,适当地介绍一些新的尤其是分子病理学方面的理论, 强调临床和病理的结合。加强了病理学总论的讲授和减少了各论中学生在后期临床 课程学习中将重点介绍的疾病。 目录 绪论 ........................................... ...... (-1-)- 第一章 血液循环障碍 ................................... (T)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 (1) 第三章炎症 ........................................ ::……(-2) 第四章肿瘤总论、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 (? 2)……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 : ............ (3) ....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3)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4)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 5)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 5) 第十章 神经系统疾病 ( 6) 第十二章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6)

消费心理学大纲

《消费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学习领域职业描述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根据课程相关章节的知识内容和现代市场营销的要求,了解和掌握消费者消费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研究消费群体、商品的命名、包装与开发、商品价格、商品广告、营销沟通、营销环境与消费心理之间的关系,能用消费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现代营销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消费者的行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心理规律组织和开展相应的市场营销活动。 二、课程定位 《消费心理学》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基础的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场所主要是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案例讨论、项目实战演练等。 该学习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通过该学习领域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营销活动过程中消费心理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工具,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形成优秀营销人员所必备的自信心、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引导学生在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提高营销专业综合应用技能。 《消费心理学》是市场营销以及汽车营销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学期为第三学期,前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有:《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构造》《会计学》《市场营销学》同期开设专业课程为《汽车经营管理学》《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等专业基础课程;后续主要课程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与配件营销》等。 三、学习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对《消费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 ⑴掌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 ⑵认识消费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⑶了解消费者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 ⑷掌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特征;

建设工程经济 教学大纲

《建设工程经济》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建设工程经济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考查) 学时:36 学分:4 适用对象: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 考核方式:该课程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成绩。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3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介于自然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科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核心内容是一套技术经济分析思想和方法,是人类提高技术实践活动效率的基本工具。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城市建设与工程管理方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具有理论面宽、实践性强、政策性要求高等特点。基本任务是研究土木工程业的基本经济规律及工程项目经济效果的分析原理和方法。 内容包括:建筑工程经济总论,资金时间价值及等值计算,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效果评价方法,经营预测与决策,价值工程,工程建设方案和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供建筑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高职高专作教材使用,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参考 第一章总论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后,要求学生能够 1、熟悉基本建设的概念,内容,作用,分类及其程序; 2、了解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建设与建筑业的关系; 3、理解经济效果的含义; 4、掌握建设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建设项目的投资及其来源,固定资产折旧; 5、熟悉建筑工程经济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本章首先从技术实践活动及其要素入手,介绍了技术经济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状况,主要论述了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简要介绍技术经济分析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犯罪社会学试题

犯罪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①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②犯罪饱和法则: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中提出的。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人的、地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当社会孕育的这些犯罪原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也就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既不多也不少。 ③越轨行为: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 ④功能性犯罪:相对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而言的,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即功能的角度延 伸出的对犯罪行为的界定。 ⑤准犯罪:指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由于行为主体的特殊性而被刑罚规定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或未被发定位犯罪的社会行为。 ⑥待“罪化”犯罪行为:指虽有严重社会危害,但刑法尚未将其定为犯罪而又有必要进严厉禁止的社会行为。国家运用刑罚手段将这些行为贴上犯罪的标签,严厉禁止,就完成了社会行为的“罪化”过程。 ⑦犯罪现象:一定时空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包括犯罪状态、特点和规律三个层次。 ⑧犯罪问题: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犯罪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相当多的成员,社会秩序就得不保障。当一个国家的犯罪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时,才能称为“犯罪社会问题”。 ⑨犯罪原因:指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素,对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有影响的因素被称为犯罪条件。 ⑩犯罪元原因结构:即犯罪原因的组合形式,指社会环境各种致罪因素中各要素相对稳 定的联系方式。 ⒒本能异化论:从人性角度探讨犯罪本源的一种理论,认为犯罪的本源取决于人 类依从本能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历史性冲突,即犯罪源于人的生物本能与社 会理性的冲突之中。 ⒓犯罪根源:指犯罪行为中具有普遍性,在犯罪历史上具有初始性、在犯罪原因中具有本源性的致罪因素。 ⒔个人生活环境:与个人生活直接联系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生活条件。 ⒕工作单位:人们工作的各种社会组织。 ⒖邻里:左邻右舍,因居住地彼此靠近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⒗政治腐败: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是国家政治体系在国家权力运用中所表 现出来的体制弊端和功能缺陷。 ⒘政治动乱: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政治秩序混乱,社会主流文化解体,控制机制失灵,生活秩序紊乱。 ⒙失业:能够并且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得不到工作的现象,是社会劳动力过剩的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