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二、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三、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地位第二节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和主要阶段一、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趋势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感知过程趋向组合和协调感知过程概括化和系统化感知过程的主动性不断加强感知过程的效率不断提高二、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原始的感知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第三节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视觉是儿童获得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视觉敏度和颜色视觉两个方面。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
即一般所谓视力。
整个学前期,儿童的视力不断增长。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颜色视觉的出现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
据研究,最初的颜色视觉在出生后头几个月即已出现。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幼儿期,儿童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继续发展。
幼儿颜色视觉的发展,更主要在于颜色视觉与掌握颜色名称的联系。
实际上,颜色视觉与有关颜色概念的掌握已不可分。
第四节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一、儿童听觉的发生胎儿的听觉反应新生儿听觉的发生听觉发生的指标近年来人们不但通过儿童的大动作反应来判断其听觉表现,还通过他的机体内部变化,如心律、呼吸等的变化,以及眨眼、面部肌肉活动等来判断。
有的人如爱玛斯(Eimas1971)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来判断。
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最早发现感觉协调现象的是魏泰默(Wertheimer1961)。
许多人认为,感知协调现象是后天获得的。
事实证明,儿童从很小开始,已出现视听协调现象。
一些实验说明,听觉影响视觉的活动。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第五节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第四章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1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一)求同教育
1.求同教育的概念 求同教育是指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并挑
出具有某种属性的物体的活动过程。例如,引导小班幼 儿在多种玩具中挑出黄色汽车并放到一起。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2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23
3.2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概念的教育内容
3.求同教育
的方法
(1)按标记求同
按标记求同是指让幼儿以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属
性为标准,找出与该物体全等或与该物体具有相同属 .
性的事物。例如,教师提供一些形状不一的图卡和一
个标有蓝色雪花片的小筐,让幼儿找出与雪花标记一
样的图卡并放入小筐中。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30
案例4-1
2.引导幼儿操作求同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请看看自己拿的是什么颜色的积木,并想一想应该把它送
到有什么标记的家中,然后把它送回家。(留时间让幼儿观察和思考)送积木回家 时,对积木说‘红色积木,我送你回有红色标记的家’或者‘蓝色积木,我送你回 有蓝色标记的家’。”
04 学前儿童集合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29
案例4-1
教师:“现在每人拿一块积木,然后把它送回家。(教师出示两个小筐)这就 是积木的家。(教师指向颜色标记)请你们看看积木的家上面有什么?”
幼儿:“有卡片。” 教师:“卡片是什么颜色?” 幼儿:“红色和蓝色。” 教师指着红色卡片:“红色的卡片叫红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红色积木。” 教师指着蓝色卡片:“蓝色的卡片叫蓝色标记,这儿住什么积木?” 幼儿:“这儿住蓝色积木。”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讲义 第四章
第四章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感知觉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心理过程,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意志都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感知觉与运动能力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一种感觉或知觉的缺失都会对人的运动能力产生影响。
因此,本章将着重探讨特殊儿童在感知觉运动领域的早期干预的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知觉运动能力的发展感知觉是人类认识过程的最初级阶段,是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产生最直接联系的途径,离开这一过程,一切高级的心理机能都不可能发生。
学前阶段儿童探索外部环境,了解主客观世界的活动都依赖于动作的发展。
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全新的方式改变着儿童身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儿童运动能力的每一次提高都使他获得了控制和探究环境的新手段,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新天地,因比,许多发展心理学家甚至把运动能力的发展看做是认知发展的基础。
由此可见,无论是感知觉的发展,或是运动能力的发展,还是感知觉和运动能力的相互作用,都为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个体后续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感觉是人类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主要依赖于分析器的正常运作。
当儿童的分析器发育成熟并能够接触到刺激物时便产生了相应的感受。
一、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1.视觉:会清楚物体的特征及其在空间中的组织关系。
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幼儿的听觉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幼儿期儿童的纯音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且增长速度较快。
但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同时教育在其中起着较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对声音细微差异的分辨能力方面。
第二,幼儿的言语听觉能力也在逐渐提高,但是不同年龄之间纯音听觉的敏锐度和言语听觉的球锐度差别程度较大。
小、中、大班的幼儿分辨语音中的细微差别的能力是不同的,小班幼儿还不会分辨,中班幼儿开始会分辨,大班幼儿已能基本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言,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在12岁以前一直是增长的,成年时会稳定一段时间,以后逐年下降。
人的衰老常常是从听力开始的。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感觉是我们从外界接收信息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理解和解释的能力。
在学前阶段,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会逐渐成熟,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首先,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
他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的刺激。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他们的感觉器官会逐渐发展和成熟,从而更加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例如,他们学会了注视和追踪移动的物体,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触摸的强度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感觉发展也进一步提高。
他们开始对复杂的刺激作出反应,并具备差异判断的能力。
例如,他们能够在一堆玩具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特定物品。
此外,他们还能够区分颜色、形状、大小和纹理等特征,并将这些感觉信息与其他认知能力结合起来。
与感觉发展相对应的是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对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
通过不同感觉的整合,学前儿童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理解。
例如,当他们触摸一个物体时,他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质地和温度,还能够将其与以前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这个物体的认知。
此外,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还表现在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上。
他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他们也能够发展出对时间的概念,如日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等。
总结起来,学前儿童的感觉和知觉发展是他们认识和理解世界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感觉器官不断发展和成熟,从而能够更敏感地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
通过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他们能够从环境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并形成对物体、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理解。
这些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也为他们的认知和语言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教育学前儿童时,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感觉和知觉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和探索环境的机会,以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 (三)听觉发生的指标
• 大动作反应、机体内部变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 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 • 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 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一、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 (或综合)的反映。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体(事物全貌)
的反映。
联系:
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3、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成为知觉 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
案例分析
• 毛毛1岁半了,正在学走路。你瞧,他正踉踉跄跄 地走着。一个不小心,摔倒在地。奶奶赶紧跑过来 ,抱起毛毛,连着说:“宝宝肯定摔疼了,那么响 地摔到地上,头上都要肿了。”摔到地上的毛毛刚 刚还没哭,听奶奶这么一说,“哇哇哇”大哭起来。 • 问题:毛毛真得摔疼了吗?
• 四、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 •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儿童痛觉和情绪状态有密切 的关系。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 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 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 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 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 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 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 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 后6个月以后消失。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四章器械(具)操控能力心得体会
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第四章器械(具)操控能力心得体会
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该书分为了七章绪论、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身体移动能力、器械(具)操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安全自我保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本次阅读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改善学前儿童生存状况,有助提高我国人均期望寿命”。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由的觉得其实幼儿教师真的太伟大了,不仅要教会幼儿生活上的习惯以及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孩子的健康与我们的教育息息相关。
然而健康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从心理、运动、生活这三个点去维护和开展教育。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与教育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又称立体知觉,是对同 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两个物体上下近 远程度的知觉。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 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设的视崖装置。
视崖实验发现,儿童深度知觉发 展较早,6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感觉到视 觉悬崖的存在。
学前儿童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发展,因 此要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教师就要分解观察的任务,并把它 具体化、可操作化,进而引导儿童从表面现象中探究事物的 本质。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示范,尤其是观察方法和观察 顺序的示范。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观察对象,教给儿童不同 观察方法的要领。在教观察方法时,教师要分阶段、分层次、 有重点地对各种观察法进行示范和引导。
无论是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婴儿一出生就表现出明确的味觉偏好,与苦、酸、 咸或者中性的液体(水)相比,他们更喜欢甜的味道。不同的味道会引发新生儿 不同的面部表情。
温觉 新生儿对温暖、寒冷以及温度的感觉非常敏感。 触觉 触觉是婴儿对外界环境的肢体反应方式。养育者经常抚摸婴儿或与婴儿进行亲密接触, 不仅能够刺激婴儿的神经活动,有利于婴儿触觉的发展,而且能够缓解婴儿的焦虑, 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另外,来自养育者的抚触也能增加婴儿与养育者的良好互动。 痛觉 痛觉方面,婴儿一出生就能感受疼痛。由于不会说话,婴儿只能通过啼哭、面部表情、 身体移动和体态改变来表达疼痛,需要养育者进行仔细观察。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体现在能够辨别不同的形状,并产生对一些形状的偏爱上。 喜欢轮廓清楚的图形。 喜欢带有环形和条形的图形。 喜欢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 喜欢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 喜欢人脸多于其他图形。 喜欢正常的人脸,而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的人脸。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掌握课程的结构和教学方法。
1.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概述解释儿童感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讨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第二章:感觉和知觉的基本理论2.1 感觉的基本理论介绍感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解释感觉机制和感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2.2 知觉的基本理论介绍知觉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空间知觉、形状知觉、颜色知觉和运动知觉。
解释知觉机制和知觉处理的基本过程。
第三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因素3.1 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遗传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3.2 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环境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交环境。
3.3 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影响探讨教育因素对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第四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和干预4.1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评估方法介绍常用的儿童感知觉评估方法,包括观察法、测试法和问卷调查法。
4.2 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干预策略探讨针对儿童感知觉发展问题的干预策略,包括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
第五章: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5.1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确定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5.2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介绍适合儿童感知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包括游戏、故事、手工和音乐。
5.3 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提供一些感知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
第六章:视觉发展6.1 视觉发展的基本理论探讨视觉发展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视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6.2 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阐述儿童视觉发展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期。
分析各个阶段视觉发展的特点和变化。
6.3 促进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儿童视觉发展。
介绍适合儿童视觉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活动。
学前心理学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2、知觉的种类 根据知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可以把 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等。 根据知觉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关系的知觉和 自我知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知觉现象即错觉。 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不正确的知觉。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第一节幼儿感知觉概述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趋势一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外部刺激自主选择二从冲动性向思考性发展图形配对测验三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四从整体与部分的分离向两者统一的方向发展第二节幼儿感觉的发展在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感知觉是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1、婴儿早期的无条件反射 2、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 手段。 在语言、思维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赖于 感知觉获得各种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 (三)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 中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
back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抓握反射(grasping
reflex)又叫达尔文 反射 物体接触手掌时 就握住不放,甚至 可以悬挂起来。大 约到第二个月时, 这个反射就消失了。
第二节 幼儿感觉的发展——视觉
3、颜色视觉 颜色视觉指视觉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 色力。 颜色视觉的发展 3个月时已能分辨出彩色和非彩色,并表现出对某 种颜色的偏爱。(颜色偏爱法) 4个月儿童开始对颜色有分化反应,暖色更能引发 儿童兴奋。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7篇)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儿童游戏读后感1《学前儿童游戏》是我阅读率最高的一本书,今天和大家共读,我是带着一种分享珍爱之物的心情开始的。
在我们幼儿园里,民间游戏和角色游戏是分别位于孩子们第一和第二喜欢的游戏类型。
我们认真研究了邱学青的《学前儿童游戏》,依次对小、中、大班幼儿游戏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民间游戏的种类、组织的方式、方法等,为我们实践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同时,我们还以此书作为理论指导我园特色“民间游戏”园本课程的研究,这本书提到了游戏分类为“规则游戏”和“创造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解与实现也带给本人不一样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我们才会在“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和游戏主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研究。
比如,我们把游戏拓展到时了户外,包括操场、草地和跑道,同时优化了户外运动场地设施。
在游戏活动中,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及废旧物,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有目的性地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把农村资源有效地运用于户外体育锻炼和早操中。
民间体育区域将传统的民间游戏纳入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幼儿一起玩耍,让幼儿自主制定游戏规则,尝试创新玩法,使传统民间游戏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人边阅读边思考,结合自班的事例向大家分享感悟最深的几个观点:首先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其次注重游戏材料的使用细节;然后挖掘游戏材料的多种功能;最后梳理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
第七章中,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老先生,他指出玩具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不管是贫瘠的山区还是繁华的城市巷道中,总能看到孩子们手中把玩着各种玩具。
正因为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才使得不论在何处,都会将那些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幼儿玩具罗列出来,无时不吸引幼儿的眼球,游戏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章_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第一节 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动 觉和平衡觉
感觉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当刺激物作用 于感觉器官时,能立即觉察并分辨出刺激物 的个别属性。
一、感觉、知觉的概念
爱听人的声音,最爱母亲的声音;爱 听柔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二、婴幼儿听觉的发展
6个月的婴儿能够敏感地识别母亲的声音; 7个月以后,婴儿听觉的发展主要与语言
的发展相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学习语言、接
触音乐环境和接受听觉训练的过程中,婴 幼儿的听觉迅速发展起来。
三、学前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
4岁以后,幼儿用语言说出图形有大小。
“这个第一大,这个第二大,这个第三大···”
三、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即对方向的定位能力,出生后 已有所表现。
婴儿出生以后,已经能够对来自左边的声 音向左侧看或者转头,对来自右侧的声音 则有向右侧转的表现。
6个月以前的婴儿,在黑暗中能够依靠听觉指 导去抓物体;
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往往和概念联系起 来
能够知道“上午”“下午”
已经具有了时间概念
与此同时,幼儿的知觉活动已经发展到能 够观察了,也即有目的、有意识地去知觉。
4~5岁以后,能够掌握观察方法了。
以上所讲,都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及总括性 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视觉、听觉、触摸 觉等方面去讲述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同时也可以从这些内容中看到以上所讲述 的感知发展各阶段的具体表现。
由易到难的顺序为: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角形-五边 形-梯形-菱形
《保教知识与能力》 第4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2)听觉的发展
①听觉感受性。 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 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儿童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 它会在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和完善。
②言语听觉。 儿童辨别语音的能力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增强的。幼儿中期,儿童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 差别,到幼儿晚期,儿童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别本民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
6.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
注意 分散
(1)注意分散的概念。注意分散主要是与注 意的稳定相反的一种状态,是指儿童的注意离开了应 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无关的刺激物所吸引的现象。
(2)注意分散的原因。 ①过多的无关刺激。②疲劳。③缺乏兴趣。④ 目标要求不明确。⑤注意不善于转移。⑥不能很好地 进行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转换。 (3)注意分散的防止。①避免无关刺激的干 扰。②制订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③根据儿童的兴趣 和需要组织活动。④教师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⑤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并用。⑥合理地组织教育 活动。
头部
躯干
四肢
(5)痛觉的发展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为痛觉感受性越来越
高。
5. 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
(1)空间知觉
①形状知觉。分为婴儿的 形状知觉和幼儿的形状知 觉。
③方位知觉。儿童方位 知觉的发展主要和词语 所代表的方位概念相结 合。
②大小知觉。儿童方位知觉的 发展主要和词语所代表的方位 概念相结合。
模块一 学前儿童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目录
一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二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三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四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五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六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知主题活动
学前儿童感知主题活动学前阶段是孩子们认知和感知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主题活动是帮助他们在探索世界的同时建立自信心和提升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感知主题活动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具体的活动内容供家长和教育者参考。
一、引言及背景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孩子们,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展,尤其是感知和认知能力方面。
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活动来帮助他们感知并理解不同的主题。
二、学前儿童感知活动的重要性1. 提升注意力和观察能力:通过感知主题活动,孩子们将学会更加关注和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例如,在动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学习它们的特征。
2. 发展语言和沟通能力:感知主题活动还可以帮助孩子们扩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与其他孩子或成人进行交流,他们将学会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例如,在植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学习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并与同伴分享他们的发现。
3.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感知主题活动可以在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提供锻炼。
他们将学会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找到答案的方法。
例如,在水生生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观察和探索不同的水生生物,并回答类似“为什么鱼可以在水里呼吸?”这样的问题。
三、学前儿童感知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1. 水果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种类的水果、它们的颜色、形状和味道。
他们可以观察水果的外观,并自由地选择并尝试各种水果,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味觉感知能力。
2. 季节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季节的变化来感知并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他们可以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例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雪等。
3. 动物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它们的特征、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互动来学习动物的行为和相互关系,并绘制他们所喜欢的动物。
学前儿童的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教学目标:1.掌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2.把握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3.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促进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策略。
教学重点:幼儿感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教学难点:感知觉规律的运用教学准备:1.学生的准备:观察小、中、大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感知觉活动的表现2.教师的准备:案例若干;幼儿活动录像片段教学方法:自我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实践练习法;理论讲解法教学课时: 6 课时第一节感知觉概述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一)感觉的概念【自我分析】教师出示红色的粉笔让学生观察。
提问:请你描述一下粉笔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是怎样进行的?1.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粉笔)的反映。
1.是客观事物(粉笔)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眼睛)时的反映过程。
3.是对客观事物(粉笔)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温度、硬度、光滑程度)的反映。
因此,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也反映我们机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及机体内部的非常状态。
如感觉到身体的姿势,四肢的运动,以及身体的舒适与否等等。
(二)知觉的概念【问题讨论】教师再次出示粉笔后提问,当你看到粉笔时首先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是一支粉笔)在实际生活中,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时,人们头脑中反映的不仅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同时反映事物的整体。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1.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过程【资料分析】刚果的俾格米人居住在枝叶茂密的热带森林中。
人类学家科林.特恩布尔曾描述过其生活方式。
有些俾格米人从来没有离开过森林,没有见过开阔的视野。
当科恩布尔带着一位名叫肯克的俾格米人第一次离开居住地大森林来到一片高原时,他看见远处的一群水牛时惊奇地问:“那些是什么虫子?”当告诉他是水牛时,他哈哈大笑,说不要说傻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一)视觉的发展 1 视觉敏度的发展 一天的新生儿:20/200-20/600 即新生儿在20尺处才能看得见具有正 常视力的成人在200尺至600尺处看见 的东西.
初生
4周
8周
3个月
6个月
3个月:能对物体聚焦 6个岁:20/100 2岁:接近成人水平 4-5岁:较稳定,不断提高 6个月以下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 这时期如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 失.
2 口腔的触觉
口腔的触觉最初开始于先天的无条件 反射 婴儿的口腔触觉探索 活动 在手的触觉探索活动发展起来以后, 相当一段时间内,儿童仍然以口的探 索做为手的探索的补充。
3 手的触觉探索 儿童出生后即有本能性触觉反应 视触协调:大约在5个月左右形成
标志:伸手能抓到东西 5个月以前的婴儿 6个月以后的婴儿
(二)大小知觉的发展
6周的婴儿已显示了大小知觉的恒常性。 *鲍厄的研究
条件 刺激
刺激 大小 恒定
视网 膜大 小恒 定
距离 恒定
实际积木 的大小
距离 视网膜映 像的大小 反应率
1米
3米
3米
1米
用语言概括大小: 2-3岁已能完成,3岁以后判断大小的精 确度有所提高。4岁能说出“第一大、 第二大、第三大等”以及“一样大” 比较不同大小的积木: 4-5岁需要用手去摸积木的边沿,6-7 岁则大多数能用视觉从一队积木中指 出大小相同的。
2 颜色视觉的发展
一般认为,儿童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 色与非彩色。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4-8个月的 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温暖色 ,不喜欢波长 较短的冷色 ;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 的颜色
儿童掌握颜色的顺序为黄——红—— 绿——蓝——紫——橙 即: 幼儿能够正确辨认颜色,主要在于是 否掌握了颜色的名称
(四)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的发展
婴儿很早就有深度知觉 * 吉布森等的“视觉悬崖”实验
经验对距离知觉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儿童开始学爬行的年龄,影响深度 知觉的发展 幼儿常分不清重叠在一起的两个物 体的远近
(五)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或事件连 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由于时间没有 直观形象,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仪 器,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来感 知。成人与幼儿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 。成人用表、日历,而幼儿掌握这些 工具需要一些时间。
2 观察的持续性: 小班:观察的时间比较短,很容易转移注意的对 象。观察平均时间为6分8秒 中班:7分6秒 大班:12分3秒 3 观察的细致性: 小班幼儿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 面积较大的部分,不容易注意事物较隐蔽的、细 微的特征; 只注意事物的轮廓,不太注意事物各部分之间的 关系
4 观察的概括性: *丁祖荫的研究——儿童对图画的认识 (1)认识“个别对象” (2)认识“空间联系” (3)认识“因果关系” (4)认识“对象总体” 学前儿童大部分属于第一、第二阶段
积极主动的触觉探索
7个月的婴儿
8个月以后,触觉在探索中已起明显 的作用
四 学前儿童对物体的知觉
(一)形状知觉的发展 很小的婴儿,已经能够辨别不同的形 状 *范茨的研究——婴儿的视觉偏爱
3岁儿童已能正确地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 幼儿辨别几何图形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 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幼儿期,形状知觉和图形辨别,逐渐与掌 握图形的名称相结合 五岁半开始,幼儿正确认知各种图形的人 数超过半数以上。
1 关于3岁儿童方位知觉描述正确的是 ( )。 A 能辨别以别人为基础的左右 B 能辨 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C 能辨别前后 D 能辨别上下 2.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中,有跃进倾 向的年龄是( )。 A 4岁 B 5岁 C 6岁 D 7岁
2 幼儿听觉的发展 辨别声音细微差别:大班幼儿比小班幼儿 强得多。 听觉感受性:12-13岁以前,儿童的听觉感 受性一直在增长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三)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触觉在学前儿童人际关系的形成中, 也起重要作用。 触觉与视觉、运动觉的联合,是形成 物体知觉的必要条件。
(二)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1 儿童听觉的发生 (1)胎儿 很多胎儿通过运动对大的声响和汽车 喇叭声发生反应 6个月以上的胎儿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 对不同的乐声甚至有不同反应。 有学者利用听觉使16名胎儿建立了对 振动的踢腿条件反射。
(2)新生儿 许多实验证实: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 觉能力 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 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 时间。 新生儿对人说话的声音能发生反应。
五 幼儿观察的发展
幼儿期知觉的最重要变化,是知觉逐渐 发展为独立的,有相对稳定的目的方向的过 程,也就是开始形成有意的、自觉意识到的 观察。 1 观察的目的性: 小班:还不能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观察,知 觉和观察常易受无关事物或细节的干扰,导 致原来的任务不能完成。 中班、大班,开始能按成人的要求进行观察
(三)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 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 1.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就能根据 声音的方向转头,说明婴儿几个月大就有了声音定位能力了。 盲儿也能依靠声音对物体定位。正常婴儿主要依靠视觉定位。 2 幼儿掌握方向定位的顺序: 3岁仅能辨别上下方位 4岁开始能辨别前后方位 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 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但还 不能辨别以 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7岁开始能够辨别以别人的身体为基准的左右方位,以及两个 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两岁前依靠感知认识世界 感知觉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地位
二 评定婴幼儿感知觉的几种方法 1 评定有没有感知觉 反射行为 定向反射习惯化 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 眼睛注视的时间
2 评定婴幼儿感知觉的水平 觉察刺激的敏感度(绝对感受性) 区别观察对象的物质特性达到的 程度(差别感受性)
5 观察方法的发展 幼儿的观察最初是依赖外部动作进行的, 以后逐渐内化为以视觉为主的知觉活动 在知觉还未内化之前,幼儿的观察是无秩 序的,往往以尝试错误的方式进行。 幼儿期,观察方法正在形成中,特别需要 成人的指导。
1 学前儿童的认识过程以( )为主 A感知觉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2 幼儿园的孩子 吃过早饭不久,又送上饭菜,孩子们会 吃惊地问;老师:“都到中午了?”这说明幼儿已有了 (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口腔触觉 D方位知 觉 3 教师往往对小班幼儿说:“站到靠墙的一边”,而不是 说:“站到右边”,是因为( ) A.幼儿的方位知觉发展落后于方位词的理解B.幼儿方位知 觉的发展还未达到“恒常”水平 C.幼儿的方位辨别能力比较弱 D.幼儿的方位知觉发 展早于方位词的掌握 4 幼儿在认识b和d、土和士、方和万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 淆,这说明( ) A.幼儿方位知觉不够精确 B.幼儿观察的概括性不足 C.幼儿观察的细致性不够 D.幼儿感觉的适应能力不 强
1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生活制度在幼儿对时间的定向上起决定作用 3-4岁幼儿63%完全缺乏时间定向,37%以 作息制度作为时间知觉的标尺。4-5岁幼儿 完全缺乏时间定向的,已减少到38% 根据天气变化进行时间定向的能力,出现在 中班以后。
2 对时间间隔的估计 5岁儿童时间知觉极端不准确,根本不 会 用标尺。6岁对短时距知觉的准确 度和稳定程度略有提高。7岁儿童在外 界影响下,多半能利用时间标尺,对 长时距知觉的准确度有一定提高。 小班儿童还不能对短暂时间作出估计, 大班儿童通过活动,能够学会估计时 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