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

合集下载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简单方法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简单方法

判断电压电流反馈简单方法
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怎么简单判断电压电流反馈呀。

咱先说说电压反馈哦。

要是反馈信号是取自输出电压,那这大概率就是电压反馈啦。

比如说在电路里,如果反馈网络直接和输出端的电压相连,就像小跟班似的跟着输出电压,那这就是电压反馈的一个小标志哦。

你可以想象输出电压是个小老大,反馈信号就从它那儿取能量,就像从大蛋糕上切一块走一样。

而且电压反馈有个特点呢,输出电压要是有个啥变化,反馈信号就会很快跟着有反应,因为它们联系得可紧密啦。

再说说电流反馈哈。

电流反馈呢,反馈信号是从输出电流这儿取的。

如果在电路里看到反馈网络是和输出电流相关的元件连在一起,那就可能是电流反馈喽。

就好像反馈信号在偷偷盯着输出电流的一举一动,输出电流一有风吹草动,反馈信号就知道了。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更多地是和输出电流的大小和变化挂钩,就像电流是个小明星,反馈信号是小粉丝,时刻关注着电流的动态呢。

还有个小窍门哦。

如果把输出端短路,要是反馈信号消失了,那这就是电压反馈;要是反馈信号还在呢,那就是电流反馈啦。

这个就像是给电路做个小测试,看看反馈信号到底是依赖输出电压还是输出电流。

宝子们呀,判断电压电流反馈其实没那么难啦。

就像认识新朋友一样,多去观察它们在电路里的表现,看看它们是跟着电压还是电流,再用用小窍门,很快就能搞清楚啦。

咱可不能被这些小知识难倒,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把这关过了,以后电路分析就更厉害啦。

加油哦,宝子们!。

判断电路串并联方法

判断电路串并联方法

三、判别电路串并联的方法电路的识别是解决初中电学问题的基础,只有准确识别电路的结构才能够更深入的分析和运算。

识别电路一定要判断电路元件是什么连接方式,串联还是并联,电流表测量的是哪个元件或哪段电路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个元件或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对于比较简单的电路来说,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来,但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例题来介绍几种分析电路的方法。

1、电流流向法根据电流的流向来识别电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的流向画出电流的路径。

若电流不分岔,依次通过每个用电器,最后回到电源的负极,即只有一个回路,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串联,如图(a)电路。

若电流在电路中某点分了岔如图(b)、(c)的A点,分成两条以上的支流通过用电器,然后在某点又汇合(如图(b)、(c)的B点)再一起流回电源的负极,那么这几个用电器就是并联的。

2、结点移动法所谓结点就是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叉点称为结点。

结点移动法是根据观察电路的需要,在不含负载的导线上任意调整结点的位置,达到能够以简单明了的形式体现电路结构的目的。

运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结点只能移过闭合的开关和电流表等不含电阻的电路元件;结点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含有电阻的电路元件,如灯泡、电阻器等时,则不能跳过。

例1、如图(a)所示电路,若电源电压是6V,电阻R两端的电压是2V,则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解析:本问题的电路结构并不复杂,但是对于学生会感到困惑,电压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呢?单单从原电路图上看电压表好像是跟电源和电阻所在的那一段电路并联,于是很多学生认为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和电阻的电压。

怎么计算呢?电源电压与电阻电压相加还是相减呢?如果相加,电压表示数为8V,大于电源电压,不可能;如果相减,电压表示数为4V,有可能,为什么相减?如果把原电路图利用结点移动法化简,如图(b),这时学生就会发现电压表其实测量的是灯泡的电压,所以也就很容易地计算出电压表的示数为4V了。

如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如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如何判断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

通常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

从概念上说,若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压,而是取样处的电压)成正比则为电压反馈;若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有时不一定是输出电流,而是取样处的电流)成正比则为电流反馈。

在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时,除了上述方法外,也可以采用负载短路法。

负载短路法实际上是一种反向推理法,假设将放大电路的负载电阻RL短路(此时,),若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即,则为电流反馈;若输入回路中已不存在反馈,即则为电压反馈。

判断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更直观的方法是根据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的连接方式来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

将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看作双端网络(在反馈放大电路中其中一端通常为公共接地端),若负载电阻与反馈网络并联,则反馈量对输出电压采样,为电压反馈。

否则,反馈量无法直接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则只能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即为电流反馈。

电压负反馈可以稳定输出电压;而电流负反馈则可以稳定输出电流。

区分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只有在负载电阻RL变动时才有意义。

如果RL固定不变,因输出电压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所以,在稳定输出电压的同时也必然稳定输出电流,反之亦然,二者效果相同。

但是当负载电阻RL改变时,二者的效果则完全不同,电压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压时,输出电流将更不稳定;而电流负反馈在稳定输出电流时,输出电压将更不稳定。

图6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的判断如图5(a),反馈电压,反馈量与输出电压成正比,故为电压反馈。

图6(a),反馈电压,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故为电流反馈。

图6 (b),反馈电流,反馈量与输出电流成正比,故为电流反馈。

也可用负载短路法来判断,如图5(a)中,将RL 短路时(此时,),如图7(a)所示。

由于输入回路中不存在反馈(),所以图5(a)电路为电压反馈。

将图6(a) 中RL短路时(此时,,如图7(b)所示,输入回路中仍然存在反馈量(),说明反馈对输出电流取样,所以图6(a)电路应为电流反馈。

专题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专题1串并联电路的识别方法

专题1: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方法串、并联电路是电路中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

初步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

那么,如何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的?下面介绍几种基本的识别方法:一、电流流向法(这种方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常用的方法)当闭合开关后,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用箭头标出),沿电路向前移动,电路无分叉,即电流只沿一条路径,通过所有元件或用电器到达电源负极,这些用电器即为串联;如果电路出现分支,即电流的路径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这几个用电器为并联,且可找到“分流点”和“合流点”。

例1 试判断图1、图2中灯的连接方式。

二、“节点法”(电路图中几条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在不计导线电阻的情况下,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元件,则导线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个点,然后结合电流流向法判断电路连接的方式。

例2 试判断图3中三只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先定节点。

把共线(线中没有用电器)的点用同一符号A、B表示,如图4所示。

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的电流在节点A分流到三个灯泡,在节点B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画出等效电路图,显然灯是并联在A、B两点之间。

如图5所示,故三只灯的连接方式为并联。

三、断路观察法(这种方法是识别较难电路常用的方法)在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把其中一个用电器断路(如去掉该用电器),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工作了(如电灯不发光了)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

如果其他用电器仍能工作,则这个电路是并联的。

该方法的依据是串联电路各元件间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并联电路各元件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方法引伸)例3 试判断图6中三只灯的连接方式。

解析:如图6所示电路,用“断路观察法”来判断,可以发现具有“断二通一”或“断一通二”的特点,即在中任意断开两个(或一个),其他一个(或两个)能构成通路,如图7所示。

故知为并联。

趁热打铁做练习:同学们不妨结合节点法、断路观察法、电流流向法对图8的电路连接方式进行判断。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四种方法串、并联是电路中最基本的连接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电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往往觉得无从下手。

下面就介绍4种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一. 电流法此方法是:顺着电流的方向看电流的路径是否有分支,如果有,则所分的几支电路之间为并联;如果独立的路径只有一支,则各元件之间为串联。

例1. 试判断图1、图2的两个灯泡L1、L2是串联还是并联。

图1 图2分析:在图1中,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出后没有分支,顺次流经L1和L2,回到电源负极,因此两灯为串联。

在图2中,S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到达a点分成向上和向左的两条支路,分别通过L1和L2,到b点后汇合流回电源负极,所以两灯为并联。

二. 开路法此方法是:使电路中某用电器与电路断开,再看其它用电器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若有电流通过,则为并联;若没有电流通过,则为串联。

例2. 指出图3中R1、R2、R3是采取何种方式连接的。

图3 图4图5 图6分析:当开关S闭合后,假设R1处开路,这时没有电流通过R1,如图4所示,但此时电流仍可以经导线AC到达C点,再从C点分成两条支路,分别经R2和R3流到D点,回到电源负极,也就是说R1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并不影响R2和R3的工作。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知,R2不影响R1和R3的工作,如图5所示;R3不影响R1和R2的工作,如图6所示。

所以R1、R2、R3是并联的。

三. 等效电路法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点。

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个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其简化的等效电路图,然后确定其连接形式。

例3. 试判断图7中各电阻的连接情况。

图7 图8分析:在图7中,A 、B 、F 、G 是同一点,C 、D 、E 、H 是同一点,也就是说,三个电阻连在共同的两点G 、H 之间,于是电路可简化成如图8所示的电路。

这样,R 1、R 2、R 3并联在电路中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了。

串并联电路特点及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串并联电路特点及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特例: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串联,总电阻为R总=nR0
特例: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0并联,总电阻为
分配
串联分压(流相等),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
并联分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公式变形: ,
在并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即:U=U1=U2
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即:
R=R1+R2
说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相当于电阻变长。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即:

说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相当于电阻横截面积变大。
串、并联电路知识点归纳
类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电路图
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
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
2、用电器之间相互不影响。
电流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上的电流之和,即:I=I1+I2
电压
在串联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1. 确定电流方向: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都是相等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分为不同的路径,并在每个路径中分流。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动,因此电流通过串联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时都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具有相同电位差,没有分支路径可供电流选择。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为不同的路径。

当电流进入并联电路后,它会根据欧姆定律分流到不同的并联分支中。

每个并联分支中的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是根据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大小来分流的。

2. 确定电压方向: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不同的路径上相等。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是根据每个元件的电阻大小来分配的。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电流乘以总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不同的路径上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并联分支的电压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每个分支都与电源直接相连,并且没有其他分支干扰。

3. 计算总电阻: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是所有电阻的和。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是根据每个分支的电阻来计算的。

详细描述:在串联电路中,电阻是沿着电路中的每一个元件相加的。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供选择,并且必须通过每一个元件。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所有电阻的和。

在并联电路中,电阻是根据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来计算的。

每个并联分支的电阻越小,总电阻就越小。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每个分支都提供了一个额外的路径,使电流可以选择通过其中之一。

4. 应用欧姆定律: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电压沿着电路的每一个元件都是相等的。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在每个并联分支中是相等的。

详细描述:欧姆定律是描述电阻和电流之间关系的基本物理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怎样区分串联、并联电路,掌握几种方法迅速解题

怎样区分串联、并联电路,掌握几种方法迅速解题

怎样区分串联、并联电路,掌握几种方法迅速解题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学的两种基本电路形式,解任何电学题首先要做的都是先区分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但是很多同学对串并联电路的区分存在疑问,下面我们来总结几种方法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1、利用定义。

串联电路: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首尾相连;并联电路:用电器首首相连,尾尾相连,并列连接。

2、利用特点。

串联电路: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互不影响。

3、利用电流路径。

串联电路:电流从正极出发,只有一条路径回负极,中间没有分支;并联电路:电流在回负极的过程中有多条路径,中间有分支。

4、拆除发。

此方法与串并联电路特点方法类似。

将电路中任何一个用电器拆除,如果其他用电器都不工作了,则此电路为串联电路;如果拆除其中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不受影响依然工作,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5、节点法。

在不规范电路中,无论导线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的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一个点,从而简化电路,或画出等效电路图。

例2、如图所示,电路中有两个小灯泡L1和L2,要使小灯泡L1
和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若使小灯泡组成并联电路则应开关()。

解析:若使小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则电流就要从正极出发依次流过各用电器回负极,只要顺着一条路走看回负极过程中需要闭合哪个开关就行,本题是需要闭合S2才能组成串联电路;若要组成并联电路,则电流回负极的过程中会分支,电流分别经过每个用电器回负极,并且用电器间互不影响,一个支路断开另一个支路不受影响,本题中电流从正极出发遇到节点分支,分别经过L1和L2,即闭合开关S1和S3,再会合回负极。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

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先用虚线将电流通过的所有路径在图中画出来,在图中可看出,电流的流向是: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

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灯泡。

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的电流流向。

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开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由“节点法”可知,导线的a端和c端看成一个点,导线的b端和d端看成一个点,这样L1、L2和L3的一端重合为一个点,另一端重合为另一个点,由此可知,该电路有三条支路,并由“电流流向法”可知,电流分三条叉,因此这个电路是三盏电灯的并联,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方法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方法

方法二: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同一个电极,则为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电流相加减的关系);反之,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放大元件)的两个电极则为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电压相加减的关系)。

经验一: 对于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放大电路来说,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输入三极管的基极或发射极,则为并联反馈;一个加在基极,另一个加在发射极则为串联反馈。

经验二:在集成运放电路中,如果输入信号接在运放的一个输入端,来自输出端的反馈信号接在运放的另一个输入端,通常为串联反馈。

反之为并联反馈 。

4.串联、并联反馈的判断
方法一:按照定义,若反馈信号是电压引入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电流引入为并联反馈。

16/99
17/99串联、并

反馈的判断练习
制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组。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核心提示: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

1.使用定义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

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示电路的连接方式,可以先用虚线将电流通过的所有路径在图中画出来,在图中可看出,电流的流向是: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

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灯泡。

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的电流流向。

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开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反馈的类型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反馈的类型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反馈的类型摘要:同一端点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一端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判断反馈类型。

通过对比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同一端点法、反馈系统、正反馈、负反馈、稳定性正文:I. 简介在反馈系统中,反馈回路将输出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的延迟,产生闭环控制。

为了分析反馈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需要确定反馈类型。

同一端点法是一种常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通过对反馈回路中同一端点的信号进行比较,判断反馈类型和系统的稳定性。

II. 同一端点法原理同一端点法的核心原理是基于反馈回路中同一端点的信号分析。

以负反馈为例,通常将输入信号V_in和输出信号V_out比较,根据同一端点两侧的电位差,得出反馈电压V_F的大小和符号。

根据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可以判断反馈类型,并计算系统的稳定裕度。

III. 应用分析1. 正反馈系统正反馈系统的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同相位,放大了输入信号,导致系统不稳定。

通过同一端点法,可以发现在正反馈系统中,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同相位。

例如,在振荡电路中,输出信号送回输入,产生持续的正反馈,导致震荡。

2. 负反馈系统负反馈系统的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反相位,减小了输入信号,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同一端点法,可以发现在负反馈系统中,反馈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位。

例如,在放大器中,输出信号送回输入,产生负反馈,由于反馈电压与输入信号反相位,所以减小了信号放大系数,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IV. 结论同一端点法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反馈系统分析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反馈系统工作原理和稳定性。

通过对比正反馈和负反馈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判断反馈类型,从而优化系统性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同一端点法可能无法判断反馈路径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性,因此在分析复杂系统时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方法。

关键词:反馈系统,同一端点法,正反馈,负反馈,稳定性,分析方法。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分析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分析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分析电路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现代科技中应用广泛。

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学习了两种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本文将对这两种电路的电压与电流进行分析。

一、串联电路的特点及电压电流分析串联电路是指将多个电器或元件连接在同一个回路中,电流依次经过每个元件。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不变的,而电压则会分配给每个元件。

1. 串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的主要特点如下:(1)电流依次经过每个元件,大小相等;(2)电压分配给每个元件,总电压等于元件电压之和;(3)总电阻等于每个元件电阻之和。

2. 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析在串联电路中,我们可以使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来分析电压和电流的关系。

(1)欧姆定律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之间的比值,即 I = U/R。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所以欧姆定律对每个元件都成立。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I1 = U1/R1I2 = U2/R2...In = Un/Rn(2)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两个方面: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电流守恒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电压守恒定律)。

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指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的总和等于电流经过每个元件的和,即 I = I1 + I2 + ... + In。

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所以可以简化为 I = nI1。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指出,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个元件电压之和,即 U = U1 + U2 + ... + Un。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以下关系:U = I1R1 + I2R2 + ... + InRn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压电流分析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器或元件的正极连接在一起,负极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回路,电流从正极分流到各个元件,再汇总为总电流返回负极。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而电流则分配给各个元件。

1. 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联电路的主要特点如下:(1)电压相同,等于总电压;(2)电流分配给各个元件,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3)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元件电阻倒数之和的倒数。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电流串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电路如图7.8所示,该电路的反馈极性和反馈组态的判断与上述方法一样,下面只介绍该类型电路的特点:①输出电流趋向于维持恒定。

1. 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按取样方式划分,反馈可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1)电压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取样,又称电压反馈。

(2)电流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取样,又称电流反馈。

(3)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

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判定方法一一—输出短路法。

判定方法二——按电落结构判定。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按比较方式划分,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1)串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反馈。

(2)并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

(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方法:对交变分量而言,若信号源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比较端接于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2.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3. 按反馈信号的频率分,可以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1)支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直流反馈。

直流反馈主要作用于静态工作点。

(2)交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交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交流反馈。

交流反馈主要用来改善放大期的性能;交流正反馈主要用来产生振荡。

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都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既可以产生直流反馈又可以产生交流反馈。

4. 负反馈和正反馈按反馈极性分,可分为负反馈和正反馈。

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弱,则为负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增强,则为正反馈。

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

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

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
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有以下几种:
1. 根据反馈的类型进行判别:正反馈和负反馈。

2. 根据反馈的方式进行判别: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3. 根据反馈的频率范围进行判别:低频反馈和高频反馈。

4. 根据反馈电路的结构进行判别: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

5. 根据反馈电路的作用进行判别:频率补偿、电压稳定、电流稳定、增益控制等。

以上是反馈电路的判别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判别。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
判断反馈是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并无先后顺序,二者也无什么因果关系,因为二者在分析时,着眼点不同,串联、并联反馈是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着手分析的,而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着手分析的。

(1)区分串联、并联反馈是看放大器输入端UI和反馈电路输出端Ufo的关系。

判断方法:反馈信号的输出端Ufo与放大器的输入端UI交于同一端为并联反馈;若不交于同一端为串联反馈。

下图中Rfl是V1级的反馈元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Ui不交于同一端点故Rfl引入的是Vl级的串联反馈,同样的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串联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串联反馈,Rf3引入的反馈信号Ufo与输入信号Ui都交于V1的基极(C1对Ui来说可视为短路),故Rf3引入的是级间并联反馈。

(2)区分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Uo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Ufi 的关系。

判断方法是:
若信号输出端Uo与反馈信号输入端Ufi交于同一端(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为电压反馈;反之,Uo与Ufi若不交于同一端为电流反馈。

Rf2经输出电容C2(这里兼作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交于V2集电极,Ufi 和Uo则视为均交于V2的集电极,故Rf2引入的是电压反馈。

Vl、V2均为集电极输出,故Rfl引入的是V1级的电流反馈,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电流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电压反馈,Rf3引入的是级间电流反馈。

共点法串并联反馈

共点法串并联反馈

共点法串并联反馈
共点法是电路分析中的一种方法,用于简化复杂电路的分析。

串联是指将电路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

并联是指将电路元件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起来,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通。

反馈是指将电路的一部分输出接到输入端,形成闭环电路,通过反馈可以调节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共点法串并联反馈是一种电路配置方法,对于复杂电路,可以通过使用串联和并联的组合以及合理的反馈方式来进行分析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串并联组合可以简化电路的分析,而反馈则可以改变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但是具体的应用和实际电路的设计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建议在进行电路设计时遵循相关的电路分析方法和法律政策。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李冲亮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1. 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

电流流向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1判定图1中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图1[解析]我们可以用手挡住任意一个电阻,观察去掉这个电阻后是否影响其他电阻的工作,注意利用拆除法可以拆除一个也可同时拆除几个用电器,本例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例2 判定图2中电路的连接方式图2[解析]A、B、C这根线和D、E、F这根线上都没有用电器,故可以把这两根线看作两个点处理,即缩成两个结点,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可知三个灯并联在A、F两个点之间。

图35. 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趁热打铁做练习判定如图4所示的电路的连接方式。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及判别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
(1)用瞬时极性法判别反馈极性:
(2)判别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因为F 的输入端与A 的输出端串联,所以为电流反馈。

(3)判别是并联反馈还是串联反馈:因为F 的输出端与A 的输入端并联,所以为并联反馈。

所以该电路反馈形式为电流并联负反馈。

(4)电流并联负反馈特点:①
反馈电流与输出电流成比例。

②输出电流趋向于维持恒定。

1.电压反馈与电流反馈按取样方式划分,反馈可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1)电压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器、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
样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取样,又称电压反馈。

(2)电流反馈:对交变信号而言,若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负载三者在取样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取样,又称电流反馈。

(3)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的判定:在确定有反馈的情况下,则不是电压反馈,就必定是电流反馈,所以只要判定是否是电压反馈或者判定是否是电流反馈即可。

通常判定电压反馈较容易。

判定方法一一—输出短路法。

判定方法二——按电落结构判定。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按比较方式划分,可分为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1)串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串联连接,则称为串联反馈。

(2)并联反馈:对交流信号而言,信号源、基本放大期、反馈网络三者在比较端是并联连接,则称为并联反馈。

(3)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方法:对交变分量而言,若信号源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比较端接于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同一端点法”判断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
判断反馈是串联、并联反馈和电压、电流反馈并无先后顺序,二者也无什么因果关系,因为二者在分析时,着眼点不同,串联、并联反馈是从放大器的输入端着手分析的,而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着手分析的。

(1)区分串联、并联反馈是看放大器输入端UI和反馈电路输出端Ufo的关系。

判断方法:反馈信号的输出端Ufo与放大器的输入端UI交于同一端为并联反馈;若不交于同一端为串联反馈。

下图中Rfl是V1级的反馈元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Ui不交于同一端点故Rfl引入的是Vl级的串联反馈,同样的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串联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串联反馈,Rf3引入的反馈信号Ufo与输入信号Ui都交于V1的基极(C1对Ui来说可视为短路),故Rf3引入的是级间并联反馈。

(2)区分电压、电流反馈是看放大器的输出端Uo与反馈电路的输入端Ufi 的关系。

判断方法是:
若信号输出端Uo与反馈信号输入端Ufi交于同一端(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为电压反馈;反之,Uo与Ufi若不交于同一端为电流反馈。

Rf2经输出电容C2(这里兼作隔直电容,视为短路),交于V2集电极,Ufi 和Uo则视为均交于V2的集电极,故Rf2引入的是电压反馈。

Vl、V2均为集电极输出,故Rfl引入的是V1级的电流反馈,Rf4和Rf5引入的是V2级的电流反馈,Rf2引入的是级间电压反馈,Rf3引入的是级间电流反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