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传染病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布氏杆菌病 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8ad495915f804d2a16c103.png)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热/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 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 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 病畜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特征(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 和慢性化为特征
21
四、局部感染
• 布氏杆菌局限于某一器官/部位而有相应 的症状和体征 腰椎受累,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 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 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 髂窝脓肿包块;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 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截瘫
22
五、复发
• 由于布氏杆菌在细胞内寄生、逃避 免疫,10%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数月~ 数年可复发。
病情轻重不一,羊型常较重,猪型次之, 牛型最轻,有时无症状。
18
一、亚临床感染
高危人群中,30%可测到抗布氏杆菌抗 体,但无明确病史。
19
二、急性/亚急性临床感染:
1. 发热 典型热型为间歇热(波浪热,95%),可见
不规则热,相对缓脉,热退症状不缓解为特点 2. 多汗: 夜间/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汗味酸臭 3. 关节疼痛: 感染性/反应性-游走性大关节炎70% 4. 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痛多见(坐骨N、腰N、三叉
中国: 地区分布: -常见于牧区,20~60年代,6000人次/年 -近年增多,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
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
主要流行类型: -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
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体
5
病原学(Etiology)
6
布氏杆菌-- G-阴性多形性球杆状细菌,无鞭 毛,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
(brucellos热/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 由布氏杆菌(brucella)引起的 人畜共患性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 病畜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 临床特征(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 和慢性化为特征
21
四、局部感染
• 布氏杆菌局限于某一器官/部位而有相应 的症状和体征 腰椎受累,出现持续性腰背痛,伴肌 肉痉挛,活动受限后,影响行走。常可 产生坐骨神经痛。局部有压痛及叩痛; 髂窝脓肿包块;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 及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截瘫
22
五、复发
• 由于布氏杆菌在细胞内寄生、逃避 免疫,10%患者经系统治疗后数月~ 数年可复发。
病情轻重不一,羊型常较重,猪型次之, 牛型最轻,有时无症状。
18
一、亚临床感染
高危人群中,30%可测到抗布氏杆菌抗 体,但无明确病史。
19
二、急性/亚急性临床感染:
1. 发热 典型热型为间歇热(波浪热,95%),可见
不规则热,相对缓脉,热退症状不缓解为特点 2. 多汗: 夜间/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汗味酸臭 3. 关节疼痛: 感染性/反应性-游走性大关节炎70% 4. 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痛多见(坐骨N、腰N、三叉
中国: 地区分布: -常见于牧区,20~60年代,6000人次/年 -近年增多,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
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
主要流行类型: -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
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体
5
病原学(Etiology)
6
布氏杆菌-- G-阴性多形性球杆状细菌,无鞭 毛,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
布氏杆菌病 最新课件
![布氏杆菌病 最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84ce2da417866fb94a8e07.png)
学习交流PPT
22
临床表现
•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
膜炎 特异性乳腺炎: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肾炎、膀胱炎
学习交流PPT
23
临床表现
• 6、乏力:全部病人都有,慢性期为甚,自觉疲乏无力 • 能吃不爱动,有人将称为“懒汉病” 、“爬床病”
学习交流PPT
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 体温下降时症状加重 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疾病不同 有一定诊断意义
学习交流PPT
长期发热当心布 氏杆菌病!!
19
临床表现
• 2、多汗:
• 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 • 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 晚上出汗明显增多 •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 • 出汗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 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 • 紧张、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2012年我国卫生部布鲁氏菌病诊 疗指南(试行)
学习交流PPT
3
概述
1887年英国医生布鲁氏首先从死于“马尔他热”的英国士 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Brucella)而得名
我国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 2例布鲁氏菌病例
学习交流PPT
4
概述
• 布氏杆菌病 (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布鲁菌病,布病 • 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
学习交流PPT
20
临床表现
• 3、关节疼痛:关节炎,发病之初或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
• 大关节:膝、腰、肩、髋
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一类为反
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
以后疼痛固定在某些大关节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40de0151e79b89680226cb.png)
波及全国 30省市区的布病疫 情 报告发病人数 40994例 发病率3.01/10万
12
近年全国分离布鲁氏菌情况
▪ 自2005年以来,分离收集到约2000株布氏菌 ▪ 除西藏以外均分离到菌株 ▪ 北京有羊种、犬种布鲁氏菌 ▪ 内蒙古 有牛、羊、猪种布鲁氏菌 ▪ 浙江 新疆有牛、羊种布鲁氏菌 ▪ 广东 有羊、猪种布鲁氏菌 ▪ 海南 有猪种布鲁氏菌 ▪ 全国感染人主要为羊种布氏菌,分离到菌株较多的有内
➢ 1904-1907,英国专门委员会发现马耳他岛山羊患 病,羊奶→猴子患病,人畜共患病。
4
➢ 1897年Wright从而建立了血清学诊断方法。 ➢ 1897年丹麦Bang和1912年美国学者Traum分别从流产母
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分离到牛种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 菌(B.suis)。 ➢ 1920年由Meyer将牛、羊和猪三种菌同归布鲁氏菌属。 ➢ 1921年南非的Bevan和1924年Keefer,以及Viviani在意 大利,Evans在北美从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鲁 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 鲁氏菌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总计
2013 0 2 6 4 0 6 0 0 11 4 12 10 2 16 3 9 85
病例数
2014
2015
2
7
3
3
5
12
3
13
2
3
68Biblioteka 02517
10
31
16
19
7
23
14
21
5
11
38
71
6
16
22
24
144
281
3.5 3
2.5 2
布氏杆菌ppt课件
![布氏杆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938e74e45c3b3566ec8b3f.png)
•骨关节肌肉等疼痛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 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 疼痛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骼、 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 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 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 骨神经
•乏力
病原学
布鲁氏菌属(Brucella) 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即: 羊种布氏菌(Br melitensis) 1、2、3型 牛种布氏菌(Br abortus) 1、2、3、4、5、6、7、9型 猪种布氏菌(Br suis) 1、2、3、4、5型 沙漠森林野鼠种布氏菌(Br neotomae) 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 ovis) 犬种布氏菌(Br canis)
动物在感染布氏杆菌7~15d可出现抗体, 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是布氏杆菌病诊断和 检疫的主要手段。方法多,各有所长, 目前还没有一种完美的方法。因此在实 际工作中,最好用一种以上的方法相互 配合。
检疫后处理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和体征
潜伏期:1~3周,平均为2周。 发病和前驱期症状:多数病例发病缓慢,
2·血清学检查
有多种检查方法,归纳起来不外乎血清中 布氏杆菌抗体检查和病料中布氏杆菌检查 两类方法。
用已知抗体可检查病料中是否存在布氏杆 菌,或分离培养物是否为布氏杆菌,比细 菌学检查法简便快速,因而具有较大实用 价值。常用方法有 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技 术、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间接炭凝集试验 以及免疫酶组化法染色等。
5、抵抗力强
本菌抵抗力较强。在土壤、皮毛、 肉和乳制品及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 但在湿热60℃10min死亡;直射日光下 10-20min死亡;3%来苏儿中数分钟死 亡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
![《布鲁氏菌病》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7d3523b433687e21ae45a96b.png)
培养物等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 居民等。 •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 或伴有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14
诊断
•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 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 项中的一项及
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
2
传染源
•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3
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 • 检查病畜 • 饲养病畜、挤奶 • 接触病畜排泄物 • 屠宰病畜 • 皮毛加工
4
传播途径
• 经消化道感染 – 喝生奶、 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 – 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750mg/次,2 次/天,6 周。
21
急性期抗菌素治疗
难治性病例 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22
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 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 个疗程的治疗
23
并发症治疗
•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
对症治疗。 •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
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24
特殊人群
1.8岁以下儿童 利福平 10-20mg/kg/d,1 次/天,6 周 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 6周 6 周-5 个月120mg, 2次/天 6个月-5 岁240 mg, 2次/天 6-8 岁480mg ,2次/天
14
诊断
•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1 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2、3、4 项中的一项及
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
2
传染源
•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3
传播途径
经皮肤粘膜感染:
• 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 • 检查病畜 • 饲养病畜、挤奶 • 接触病畜排泄物 • 屠宰病畜 • 皮毛加工
4
传播途径
• 经消化道感染 – 喝生奶、 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 – 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
750mg/次,2 次/天,6 周。
21
急性期抗菌素治疗
难治性病例 一线药物+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
22
慢性期治疗
抗菌治疗:慢性期急性发作病例治疗多采用四环素类、利福霉素类药物,用法 同急性期,部分病例需要2-3 个疗程的治疗
23
并发症治疗
• 合并睾丸炎病例抗菌治疗同上,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 合并脑膜炎病例在上述抗菌治疗基础上加用三代头孢类药物,并给予脱水等
对症治疗。 • 合并心内膜炎、血管炎、脊椎炎、其他器官或组织脓肿病例,在上述抗菌药
物应用的同时加用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必要时给予外科治疗。
24
特殊人群
1.8岁以下儿童 利福平 10-20mg/kg/d,1 次/天,6 周 复方新诺明儿科悬液 6周 6 周-5 个月120mg, 2次/天 6个月-5 岁240 mg, 2次/天 6-8 岁480mg ,2次/天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703a0f58fb770bf78a556f.png)
2019
-
9
抵抗力
与其他不能产生芽胞的细菌相似。例如,巴氏灭菌法 10-15min杀死;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 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而直射日光需要0.5-4h。 在布片上室温干燥土壤内 37d死亡,在冷暗处,在胎儿体 内可活6个月。
2019
-
10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牛、羊、猪,其次马、鹿、骆驼。人亦 易感,家禽较少感染。 成年动物易感性比幼年动物高,易发病,母畜比公 畜高,人可感染牛、猪、羊、犬四型布鲁氏菌,其中以 羊型菌对人的毒力最强,有全身性病变,可发生波浪热。 传染来源:除发病动物,野生偶蹄兽、啮齿类可成 为本病的传染来源。
断
临诊症状、病变,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有很多病原
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母猪发生流产。
2019 12
2019
-
13
症
状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 ~ 4月, 猪怀孕后1 ~ 3月,流产前2 ~ 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 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产期流产 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 ~ 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 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 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牛种菌产次之,
猪种菌较大; • 布鲁氏菌没有鞭毛, 不形成芽胞和夹膜。
2019
-
6
染 色
• 涂片染色检查多为单个排列,少见成对短链排列。
• 布鲁氏菌可被碱性染料着色; • 革兰染色阴性; • 柯兹罗夫斯基提出用0.5%沙黄水溶液染色,加热出现 气泡,水洗后用 0.5% 孔雀绿或 1% 美兰复染,布鲁氏 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呈绿色和兰色。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3ba996c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a.png)
*
ppt课件
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在疫区居住,有牛羊接触史,皮毛肉奶加工工人,牧民等易感染,近年来,农区发病率较高。 典型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 波状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痛,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检查为确诊依据: 血、骨髓、浓液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标法血清测定以及布氏杆菌PCR法检测等,均有助于诊断。
病原治疗:与急性和亚急性期相同。必要时重复治疗几个疗程。 菌苗疗法:疗效差已不用。 其他:水解素及溶菌素,疗效不佳。封闭疗法适用于固定性关节痛及神经痛。理疗或药浴等。
诊断标准
*
ppt课件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
*
ppt课件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
ppt课件
睾丸炎 20~40%,单侧 鞘膜积液 个别 卵巢炎 输卵管炎 子宫内膜炎 流产
*
ppt课件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等。
ppt课件
流行病学资料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在疫区居住,有牛羊接触史,皮毛肉奶加工工人,牧民等易感染,近年来,农区发病率较高。 典型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 波状热,多汗,游走性关节痛,腰骶神经根炎,坐骨神经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实验检查为确诊依据: 血、骨髓、浓液细菌培养,血清凝集试验、酶标法血清测定以及布氏杆菌PCR法检测等,均有助于诊断。
病原治疗:与急性和亚急性期相同。必要时重复治疗几个疗程。 菌苗疗法:疗效差已不用。 其他:水解素及溶菌素,疗效不佳。封闭疗法适用于固定性关节痛及神经痛。理疗或药浴等。
诊断标准
*
ppt课件
急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风湿热、伤寒与副伤寒、肺与淋巴结核、败血症、疟疾。 慢性期应与下列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病、睾丸与附睾结核、老年性关节炎、神经官能症。
*
ppt课件
急性期、亚急性期: (一)抗生素治疗 首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联合利福平 600-900mg 口服 1/日,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链霉素 15mg/Kg肌注1/日 2-3周 次选方案: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复方新诺明 2片 口服 2/日 6周 多西环素100mg 口服 2/日 6周联合妥布霉素 1-1.5mg/kg 1/8h 1-2周
*
ppt课件
睾丸炎 20~40%,单侧 鞘膜积液 个别 卵巢炎 输卵管炎 子宫内膜炎 流产
*
ppt课件
急慢性布病患者都可以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疼痛。 急性期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剧烈。 慢性期局限于某一部位,以骶、髂、膝、肩、肘、踝等处常见,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三叉神经等。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d297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e.png)
病原学(Etiology)
布氏杆菌-- G-阴性多形性球杆状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不运动 根据储存宿主菌种的不同分6个种: 羊布氏杆菌 (马尔他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强 牛布氏杆菌 (流产布氏杆菌) 致病力最弱 猪布氏杆菌 致病力次强 犬布氏杆菌 隐匿发病,复发/慢性化 绵羊附睾布氏杆菌 沙林鼠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 病畜,以羊为主,包括绵羊、山羊、其次为牛(黄牛、水牛、奶牛)及猪。我国主要为羊布氏杆菌病 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 主要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播,亦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易感人群(susceptible population): 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再次感染发病率2%-7%。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和变态反应均参与 累及范围广,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最常见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清除病菌而痊愈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逸免疫,被吞噬细胞带入新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多发性病灶阶段。感染灶的细菌再次入血导致复发。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 WHO统计:>50万人/年 中国: 地区分布: -常见于牧区,20~60年代,6000人次/年 -近年增多,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 主要流行类型: -羊型,其次为牛型,少数为猪型。 流产布氏杆菌、马尔他布氏杆菌为主要病原体
地区性: 牧区最多,半农半牧区次之, 农业区又次之,城市最低 职业性: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 季节性:春末夏初,家畜流产高峰后 1-2个月最多。
流行特点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布病布鲁氏杆菌病》ppt课件
![《布病布鲁氏杆菌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e808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19.png)
流行病学特点
01
传染源
主要是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如病畜的乳汁、尿液、生殖道分泌物、胎
盘及胎儿等。
02 03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分泌物,或食用未经 充分消毒的病畜肉、乳制品等。此外,也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布鲁氏 菌的气溶胶而感染。
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 感染风险更高。
ERA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布鲁氏杆菌病可引发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处理 原则包括早期识别、及时抗炎治疗,同时针对心 血管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炎等,处理原则为立即抗感染治疗 ,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形成,同时进行神经营 养和康复治疗。
骨关节系统并发症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布病布鲁氏杆菌病》ppt
课件
• 布鲁氏杆菌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策略 • 并发症与风险评估 • 科研进展与未来展望 • 总结回顾与课堂互动环节
目录
CONTENTS
01
布鲁氏杆菌病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 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 断。
诊断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 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 初步诊断。
实验室检测方法
01
02
03
细菌学检测
采集血液、骨髓等标本进 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形 态、生长特性及生化反应 等进行鉴定。
布氏杆菌病讲课PPT课件
![布氏杆菌病讲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8c454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d.png)
肌肉疼痛:四肢、背 部、颈部等部位疼痛
关节疼痛:关节肿胀、 疼痛,活动受限
皮肤病变:皮肤出现 红斑、丘疹、水疱等
肝脾肿大:肝脏、脾 脏肿大,触诊可触及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 头晕、意识模糊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症状:发热、乏力、关节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
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食品卫生、环 境卫生等
健康教育方式:包括讲座、宣传册、网络 宣传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包括问卷调查、访谈 等
健康教育的实施和评价
健康教育目标:提高公众对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教育内容:包括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措施等
教育方式:通过讲座、宣传册、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 教育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布氏杆菌病的认知 程度和预防措施的掌握情况
处理
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避免
接触病畜
加强环境消毒: 对病畜接触过 的环境进行消 毒,防止病菌
传播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布 氏杆菌病的认 识,增强预防
意识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 避免接触病畜,避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 加强食品卫生,确保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卫生安全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畜舍、屠宰场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避 免接触感染源,定期体检等
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运动等 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动物、食物等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 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PART 4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_OK
![《布氏杆菌病》PPT课件_OK](https://img.taocdn.com/s3/m/145191329ec3d5bbfc0a744d.png)
及不育等。 • ③实验室诊断 • 细菌学检查:用流产胎儿、胎衣及生殖道
分泌物染色。 • 血清凝集试验 • 羊用变态反应试验
6
• 平板凝集试验
• ①取洁净玻璃板一块,根据被检血清份数的多少,用玻璃铅笔划成约4cm2的 小格若干个。
• ②用0.2mL吸管或可调移液器将每份血清分别以0.08、0.04、0.02、0.01mL放入 小格,血清对照格内滴加0.02mL相应样品的血清;抗原对照格内不加血清。 另取吸管或吸嘴,分别向每一个小格内加入布鲁氏杆菌凝集抗原0.03mL;但
物。 • ④胃肠和膀胱浆膜下可能有点状或线状出血。 • ⑤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 ⑥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
散有炎性坏死灶。 • ⑦胎儿和新生犊可见有肺炎病灶。 • ⑧公牛精囊内有出血点和坏死灶。 • ⑨睾丸和附睾发生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5
• 诊断 • ①流行病学。 • ②流产、胎儿胎衣病理变化、胎衣滞留以
• ++:50%菌体凝集,有可见凝集块或颗粒,液体不甚透明。
• +:25%菌体被凝集,可见少量颗粒,液体不透明。
• -:完全不凝集,液体不透明,均匀混浊。
• 牛血清0.02mL处呈++或以上时,判为阳性;0.04mL处呈++,判为可疑。羊血 清0.04mL处呈++或以上时,判为阳性;0.08mL处呈++,判为可疑。
• ②定期检疫,每年春秋两次检疫,阳性牛朴杀、深埋或火 化。
• ③犊牛于6月龄进行检疫,阴性牛免疫接种,并于1个月后 检查凝集价,阴性牛或可疑牛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直到 呈阳性为止。
• ④经多次检疫和隔离慢性病牛后,对病牛污染的环境、分 泌物、粪尿、厩舍、用具等用10%~20%石灰乳、3%苛性 钠、3%来苏儿等消毒。
分泌物染色。 • 血清凝集试验 • 羊用变态反应试验
6
• 平板凝集试验
• ①取洁净玻璃板一块,根据被检血清份数的多少,用玻璃铅笔划成约4cm2的 小格若干个。
• ②用0.2mL吸管或可调移液器将每份血清分别以0.08、0.04、0.02、0.01mL放入 小格,血清对照格内滴加0.02mL相应样品的血清;抗原对照格内不加血清。 另取吸管或吸嘴,分别向每一个小格内加入布鲁氏杆菌凝集抗原0.03mL;但
物。 • ④胃肠和膀胱浆膜下可能有点状或线状出血。 • ⑤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 • ⑥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有的
散有炎性坏死灶。 • ⑦胎儿和新生犊可见有肺炎病灶。 • ⑧公牛精囊内有出血点和坏死灶。 • ⑨睾丸和附睾发生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
5
• 诊断 • ①流行病学。 • ②流产、胎儿胎衣病理变化、胎衣滞留以
• ++:50%菌体凝集,有可见凝集块或颗粒,液体不甚透明。
• +:25%菌体被凝集,可见少量颗粒,液体不透明。
• -:完全不凝集,液体不透明,均匀混浊。
• 牛血清0.02mL处呈++或以上时,判为阳性;0.04mL处呈++,判为可疑。羊血 清0.04mL处呈++或以上时,判为阳性;0.08mL处呈++,判为可疑。
• ②定期检疫,每年春秋两次检疫,阳性牛朴杀、深埋或火 化。
• ③犊牛于6月龄进行检疫,阴性牛免疫接种,并于1个月后 检查凝集价,阴性牛或可疑牛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直到 呈阳性为止。
• ④经多次检疫和隔离慢性病牛后,对病牛污染的环境、分 泌物、粪尿、厩舍、用具等用10%~20%石灰乳、3%苛性 钠、3%来苏儿等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流行病学
ppt课件
19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0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1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2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3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4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5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6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7
ppt课件
5
历史
➢ 1897年Hughes(休斯)根据本病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
后来为纪念Bruce(布鲁氏)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
氏菌病”
➢ 1897年Wright(莱特)与其同事发现患者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
养物可发生凝集现象,遂之称为Wright(莱特氏)凝集反应,
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历史
很久以前,在地中海沿岸各族人民中久已存在一种常见的,以长 期高热为特征的消耗性疾病。由于临床症状与许多发热病类似且 病因不明,当时医生认为是肠伤寒或疟疾。由于这种疾病不伴有 急性肠道损害,且又具有独特的周期性的弛张热和波浪热,1861 年Burnet(伯内特)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 别。 1886年英国军医布鲁氏(Bruce)在马尔他岛从马尔他岛的士 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
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ppt课件
43
实验室检查
(三)病原学检查 ➢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可培养分 离到布鲁氏菌。 ➢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性率较低。
ppt课件
4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1.疑似病例 符合下列标准者为疑似病例: 1.1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家畜或畜产品、布鲁氏菌培养物等 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布病流行区的居民等。 1.2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或伴有 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表现。
ppt课件
45
诊断与鉴别诊断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免疫学检查第 1 项(初筛试验)阳性者。 3.确诊病例 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出现免疫学检查第 2、3、4 项中的一项及 以上阳性和(或)分离到布鲁氏菌者。 4.隐性感染病例 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确诊病例免疫学和病原学检查标准,但无 临床表现。
ppt课件
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 ➢ 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型菌,次为牛型菌,猪型
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 ➢ 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引入,
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ppt课件
14
流行病学
ppt课件
15
流行病学
ppt课件
16
流行病学
ppt课件
17
流行病学
ppt课件
➢ 疗效判定
➢ 预防
ppt课件
7
病原学
布氏杆菌是一组球杆状的革兰阴性菌,没有鞭毛,不形成芽胞 或荚膜。
ppt课件
8
病原学
ppt课件
9
病原学
ppt课件
10
病原学
ppt课件
11
病原学
ppt课件
12
病原学
ppt课件
13
流行病学
➢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 ➢ 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 西藏等
ppt课件
41
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有 时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少数病例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2.血沉:急性期可出现血沉加快,慢性期多正常。
ppt课件
42
实验室检查
(二)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RBPT)或平板凝集试验(PAT)结果 为阳性,用于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 1:l00 ++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滴 度1:50 ++及以上;或半年内有布鲁氏菌疫苗接种史,滴度达 1:100 ++及以上者。 3.补体结合试验(CFT):滴度 1:10 ++及以上。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 l:400 ++及以上。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1
概述
➢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浪热,是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以长期发热、 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为特征的传染-变态反应 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布病列为二类疫病 ➢ 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 ➢ 布鲁氏菌还被国外列为生物战剂之一 ➢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85%)存在人畜布
➢ 皮疹:充血性皮疹,出血性紫斑 ➢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化脓 ➢ 骨关节变化:关节肿大,关节粘连,脓肿 ➢ 肝脾肿大,黄疸 ➢ 软组织肿胀:筋膜、健膜、关节囊、关节周围组织
及肌肉肿胀。
ppt课件
37
临床表现
ppt课件
3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临床表现
ppt课件
39
临床表现-各系统改变
ppt课件
40
临床表现-各系统改变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各系统病理变化
ppt课件
28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ppt课件
29
临床表现
ppt课件
30
临床表现
ppt课件
31
临床表现-症状 发热
ppt课件
32
临床表现-症状
ppt课件
33
临床表现-症状
ppt课件
34
临床表现-症状
ppt课件
35
临床表现-症状
ppt课件
36
临床表现-体征
46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伤寒、副伤寒 伤寒、副伤寒患者以持续高热、表情淡漠、相对脉缓、皮肤玫 瑰疹、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而无肌肉、关节疼痛、多汗等布 病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肥达反应阳性,伤寒杆菌培养阳性, 布病特异性检查阴性。
➢ 我国古代医籍中对本病也有描述。但直到1905年Boone(布恩 )
重新对本病作正式报道,人们对于本病本菌以及从感染动物传
给人的危害性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后相继发现了许多新的
宿主
ppt课件
6
目录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