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东省高三备考地理温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阅读材料、读图析图能力不够,不能 从题干、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 • 例如:第26题得第(2)小题,不仅要从图 中提取A、B、C三点的海拔和坡向,还应 提取该地区的盛行风向,进而分析三地降 水的差异及原因。 • 第29题第(1)小题,从枪炮厂分析市场、 从沿江位置分析水运条件、从煤炭分布分 析资源条件、从省城武昌考虑技术条件等 ,而诸多信息均可以在材料或图中提取。
• (4)答题思路不正确。
• 例如第26题第(3)小题,考生思路不清 晰,wk.baidu.com从水循环的类型——陆上内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蒸发、降水和径流等特 点解释大盐湖盐分逐渐积累的过程。
• (5)表述不准确、不全面。 • ①表述不准确。不注意专业术语的使用,语言 组织太随意。例如第26题得第(1)小题, “R地的气温年较差大”,答成“气温年温差 大、气温季节变化大、气温年内变化大”等; 第26题第(1)小题和第31题第(1)小题均 考查影响因素,多数考生详细解释了原因。第 31题,寒潮发展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之一为“ 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考生表述 为“中间多,四周少”、“中间多,两边少” ,均为错误答案。 • ②表述不全面。例如第26题第(4)小题影响
2012年山东省高考
地理备考复习
齐昌禹 2011.2
一、山东卷与全国卷 二、学生问题分析及对策
三、2012二轮备考策略
从命题的角度
• 1、从命题的情境来看:创设新情境,注重新 材料。 • 2、从命题的立意看:基础性是永恒的底蕴, 应用性是发展的主题。试题中所设计的每一个 题目,从知识的基础性承起,然后突出能力的 考查,重视知识的运用。 • 3、从命题的形式来看:“稳”字当头 • 4、从命题的手法 来看:“指东打西、指南打 北”
• (2)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主 干知识记忆模糊。 • 例如第26题第(1)小题,R地的气温特点 之一为“气温年较差大”,是指最热月与最 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异,考生答成“气温的年 际变化大”,两个概念分不清楚。 • 第26题第(2)小题,A、B降水差异主要 从海拔不同分析,有的考生答成坡度大小, 基本原理不清晰。
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概括来说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的主要问题
(1)审题不清,信息获取能力。
例如第26题第(1)小题,“与旧金山相比,R地 的气温有何特点”,考生既答气温,又答降水;还有 考生只答出R地的特点,缺乏对比。第(2)小题,考 生没有审好“分别”两个字的含义。第26题第(4) 小题,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考生的答案中出现 社会经济条件。
• ⑶体现区域性和综合性 。 • 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自然 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最好结合点,也是引导考 生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重大问题、展 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是考查 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 分析、评价、阐释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能力 的最好载体。如学科内综合题第 26 题的( 1 )、( 2 )、( 3 )小题,考查的是美国西 部地区地理位置、气候、地形与水文等地理 要素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着力体现对区 域自然地理事物综合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 性及区域地理分异规律的考查;第( 4 )小
(二)针对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1.重视书写速度、书写规范。
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第一眼时,产生的第一印象 至关重要。阅卷老师在迅速确立对一份答卷的印象时 ,一般会将考生的答卷分成好、较好、较差三个层次 ,并马上按相应的层次给出大致分数,在具体阅卷时 略作调整。
2.规范要点,减少失分 要点简明扼要,每个要点字尽量不要太多;要点尽 可能多一些;要把最关键的词句放在每个要点的第一行 ,每一行的最前面,让阅卷老师容易看到;要点要使用 学科术语,抓好关键词,家常话是不得分的; 文综试题的答案综合性比较强,要注意教材要点、 材料和设问本身衍生的要点相结合,注重要点的完整性 。评卷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卷速度也是一个 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评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中往往 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 无则丢分。因此,答案的要点化、序号化、形成中心句 、放在段首,这些非智力的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
• ⑸倡导探究性。 这是新课标的主题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主 要学习方式。为了体现中学地理新课程中“重 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和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试题设计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向实践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转变 。例如在第26题命题上进行大胆创新,导向性 很明显。该试题以地理野外考察实习的形式和 内容为线索,通过实习线路将沿途区域自然地 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贯穿起来,“野外考察”阶 段多设问较直观的问题,“室内分析”阶段则 转化为抽象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 整道试题, 从点到面 、从部分到整体、从地
⑴突出基础性。 整体试卷从开始到收尾,贯穿了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等基本思想。 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 主要涉及的内容均属于学科主干知识,不偏不怪,没 有出现超纲现象,且知识覆盖面较广。
• ⑵反映时代性。 试题中所考查知识的背景创设,大多跟踪 了国家的大政方针,集中了社会焦点问题。 • 地理试题的文字、图表等背景材料大多反映 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问题。例如:选 择题第 1~2 题组考查亚洲粮食生产,关注世 界粮食安全问题;选择题第 3 题围绕北方山 区国土整治的基本措施,关注我国北方山地 丘陵区的生态环境建设问题;选择题第 5~6 题组考查南非周边地区的地理事物,关注的 是南非这一新的“金砖国家”;选择题第 7 ~8 题组考查我国两个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
• (6)答题不规范。 • 例如,第26题(2)小题,规范答题方式应 该是: • B的年降水量比A……,理由……。 • B的年降水量比C……,理由……。 • 很多考生先回答理由,最后得出结论,不 符合该问题答题顺序。 • 第26题第(4)小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 可分为有利和不利或按要素答题,清晰明 了,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