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斑马鱼胚胎评价5种药物的发育毒性与模型验证

斑马鱼胚胎评价5种药物的发育毒性与模型验证

斑马鱼胚胎评价5种药物的发育毒性与模型验证许冰洁;张立将;李春启;宣尧仙【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16(0)1【摘要】目的:用斑马鱼胚胎探究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5种已知对人类胚胎致畸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

方法挑选4 hpf 发育正常的受精卵,采用水浴染毒法,将药物添加到人工海水中,每种药物分别设置5个浓度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观察给药120 hpf 后斑马鱼的死亡情况,统计各实验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数、畸形数,并求出120 hpf 时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EC50)、致畸指数(TI)。

并利用公式:TI = LC50/ EC50计算出阳性药物的致畸指数。

根据已经测得的 LC50,求出各药物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分别设置1/10 MNLC 、1/3 MNLC, MNLC 和LC104个浓度,以沙利度胺为阳性对照,维生素 C 为阴性对照,人工海水为空白对照,0.5% DMSO 为溶剂对照,28.5℃下作用至120 h,每天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统计胚胎死亡及畸形状态。

结果5种药物的 L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阿扎胞苷>盐酸四环素>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

EC50从大到小依次为:环磷酰胺>盐酸四环素>阿扎胞苷>乙酰水杨酸>乙酸地塞米松。

环磷酰胺、乙酰水杨酸、盐酸四环素、乙酸地塞米松、阿扎胞苷 TI 值分别为1.92,1.11,1.05,1.44,2.99。

结论斑马鱼胚胎模型可用于初步评价药物的发育毒性和安全性。

%Aim To explore the toxicity and safety of five kinds of known positive drugs, cyclophosphamide, acetyl salicylic acid,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dexa-methasone acetate and azacitidine, using zebrafish em-bryos. Methods Weselected normally developed 4 hpf zygote, and used water bath infecting method to add the drug to the artificial seawater. Each drug had five concentrating groups, a separate control group and solvent control group. We observed the dead zebrafish embryos after 120 hpf drugs, counted the number of deaths and deformities of zebrafish embryos, and cal-culated mortality abnormal rate, the 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 concentration for 50% of maximal effect (EC50 ), therapeutic index (TI) under 120 hpf condition. We also used the formula TI = LC50 / EC50 to calculate positive drug therapeutic index. Based on measured LC50 we calculated most nonlethal concentra-tion (MNLC) of each drug setting, namely 1 / 10 MN-LC, 1 / 3 MNLC, MNLC,LC10 four concentration, tha-lidomide as a positive control, vitamin C as a negative control, artificial seawater as control, 0. 5% DMSO as solvent control. Put in 28. 5 ℃ environment for 120 hours,embryo development was observed daily for de-velopmental state,mortality,deforming rate and abnor-mal condition. Results The result of five drugs LC50 in descending order: cyclophosphamide > azacitidine>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 acetylsalicylic acid >dexamethasone acetate. EC50 in descending order: cy-clophosphamide >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 azaciti-dine > acetylsalicylic acid > dexamethasone acetate. The TI values of cyclophosphamide, acetyl salicylic acid, 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dexamethasone ace-tate, azacitidine were 1. 92, 1. 11, 1. 05, 1. 44, 2. 9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Zebrafish embryo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drugs, and the study of early developmental toxicity and safety.【总页数】6页(P74-78,79)【作者】许冰洁;张立将;李春启;宣尧仙【作者单位】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3;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13;杭州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1231;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浙江杭州 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R321.3;R971.1;R979.1;R977.1;R978.14;R991【相关文献】1.利用胚胎干细胞试验模型评价矮壮素的发育毒性 [J], 孔丹;郝卫东;蒋建军;尚兰琴;魏雪涛;时福礼2.药物生殖和发育毒性评价试验的有关问题 [J], 胡渝华;漆波3.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模型评价方法的验证 [J], 常嘉;陆亮;常艳4.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镧的发育毒性 [J], 康陈萍;刘青云;肖倩倩;郝卫东5.利用全胚胎和微团培养模型评价硝酸铈的发育毒性 [J], 刘青云;康陈萍;肖倩倩;郝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种农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研究

4种农药对斑马鱼胚胎的毒理研究

Ab t a t s r c :Te c n z l . di i o a ol nd bu o a o e n c n z e a me ol c o t a hl r,a r zn a e t nd t a i e r wo ki s O{f ng cd a u ii e nd t nd r i i wo ki s ofhe b cde,r s e tv l . The e p s i i e a t be re dl o nv r nm e nd e p ciey s e tc d s m y no fi n y f r e io nt a e o y t m .I h s p p r,we t kez br fs sa m o lt t dy t nfue eoff urp s ii s o cs se n t i a e a e a i h a de o s u hei l nc o e tcde n de e op nt l oxiii s f z br fs e br o v l me a t c te o e a i h m y by m o p l g n s o og r ho o y a d hit l y. Th d v l p e a e e e o m nt l i fue e e r fs y mor ol ia v l me ,lv biiy a e c nt ge o a c n r n l nc s ofz b a ih b ph og c lde e op nt i a lt nd p r e a f h t hi g we e
a no m a iy a ntf e nta tv t e r fs mb y nd a s v i - a d d e de nd nt b r l nd a ie da c i iy on z b a ih e r o a l o ha e tme t n os — pe e e f c . The e ou p s i i e c n fe t s f r e tc d s a ma d a h nd b r a iy n e a i h mbr o, a d he ke e t a a no m lt o z br fs e y n t r s a c a o i e s m e n w c e ii a i o c t xio o y o e tcd . e e r h c n pr v d o e s intfc b ss f r e o o c l g f p s ii e

四种新型农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四种新型农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四种新型农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吴玉琼;陈莹;胡永乐;左正宏;王重刚【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7(033)006【摘要】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fourpesticides(fenbuconazole,pyraclostrobin,metoxazon,and pencycurone),either individually or jointly,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seven experiments(blank control,solvent control,individual of 4 pesticides,and jointly combined four pesticides)were designed to treat zebrafish embryos for 72 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vidual exposure to any of 4 pesticides at 50 ng/L led to the significant elevation on the rate of pericardial and yolk sac edema and the frequency of dorsal curvature in the larva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exposure to fenbuconazole,metoxazon,and combined four pesticides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heart rate an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ardiac arrhythmia in the zebrafish larvae. The activities of Na+/K+-ATPase and Ca2+-ATPase of the embryos were significantly induced by the individual exposure to 4 pesticides,while the both activities were remarkably inhibited by the combined exposure.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se pesticides at environmental relevant concentration presented the clear toxic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sh embryo.%为了研究4种农药(腈苯唑、吡唑醚菌酯、恶霜灵、戊菌隆)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设计7个实验组(空白组、溶剂组、4种农药单独暴露组及联合暴露组)对斑马鱼胚胎暴露72 h,结果显示,浓度50 ng/L的4种农药单独暴露导致心包囊和卵黄囊水肿比率、脊柱弯曲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腈苯唑、恶霜灵及联合暴露导致斑马鱼仔鱼心率显著下降,出现显著的心律不齐;斑马鱼胚胎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被显著诱导,而联合暴露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说明,环境浓度的农药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总页数】7页(P155-161)【作者】吴玉琼;陈莹;胡永乐;左正宏;王重刚【作者单位】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武夷山 354300;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武夷山 354300;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361005;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厦门 361005【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菲并咪唑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 [J], 陈坚平;余楚钦;郑康帝;杨怡;刘杰;邬凤娟2.重金属Cu2+、Cd2+、Hg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J], 陈玉翠;陈锦云3.急性镉暴露对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J], 杨瑞瑞;王兰;孙敏;申萍4.不同亚硝酸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效应 [J], 李琳;梁辉;陈俗汝;刘迎佳;王维香5.汞和铅的单一和复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 [J], 李倩;李鲁美;姜丝涛;崔龙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应用斑马鱼毒性和代谢同步进程分析中药毒性作用新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应用斑马鱼毒性和代谢同步进程分析中药毒性作用新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72575.1(22)申请日 2017.11.22(71)申请人 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地址 210028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路十字街100号(72)发明人 韦英杰 凌洁 陈颖 (51)Int.Cl.G01N 30/02(2006.01)G01N 30/72(2006.01)G01N 30/14(2006.01)G01N 30/0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应用斑马鱼毒性和代谢同步进程分析中药毒性作用新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模式生物斑马鱼毒性评价和斑马鱼代谢同步进程法分析中药毒性作用的应用新方法,即用斑马鱼评价中药成分、组分或提取物的毒性过程中,同步动态分析代谢产物,评价中药及中药配伍毒性作用的同时,分析毒性的产生与成分变化的相关性,可发现中药中毒及配伍减毒的相关物质或原因。

本发明克服现有斑马鱼毒性评价仅限于发现测试药对鱼形态、行为、死亡等毒性作用而未能同步分析测试药成分动态变化的缺陷,是一种操作方便、成本低、样品用量少、劳动强度低,且仅需在一般实验室就可进行的斑马鱼毒性和代谢同步进程分析方法,可简单高效评价中药毒性同时发现代谢成分变化,发现致毒相关物质,亦可揭示中药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6页CN 107941941 A 2018.04.20C N 107941941A1.一种应用斑马鱼毒性和代谢同步进程分析中药毒性作用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斑马鱼受精卵的收集:控制斑马鱼成鱼日夜节律,昼夜时间控制在14-12小时:10-12小时,收集受精卵,置于培养皿中,加入培养基,于26℃-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步骤二:给药方案:取受精后1天1dpf斑马鱼胚胎放入盛有胚胎培养基的培养板中,根据培养板孔的大小每孔加入培养基1-2mL,每个孔里放6-10条幼鱼,分为数组,溶媒阴性对照组和测试药物组,加药方法是吸净培养板孔里的培养基后迅速加入溶液,溶媒对照浓度与药物测试组的溶媒浓度相当,将培养板密封放入26℃-30℃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周期5-7天,必要时隔1-3天将每个孔里的溶液用移液枪吸出部分,再加入等体积新溶液,培养至斑马鱼胚胎受精后3-8天;步骤三:斑马鱼给药期间受精后1天到受精后8天,定时每天或隔天取药液和鱼体,药液吹干,鱼体匀浆后吹干,加溶剂溶解,高速离心或用微孔滤膜过滤后,取上清液或滤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或联用质谱技术分析代谢产物;步骤四:斑马鱼毒性评价:斑马鱼给药期间受精后1天到受精后8天,每天计数鱼死亡数量,用SPSS16.0软件计算各测试药给药后的动态斑马鱼半数致死浓度LC 50。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端正花;张斌田;朱琳【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科学》【年(卷),期】2008(028)003【摘要】为研究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敏感差异,以Ohpf、8hpf和8h终止3种暴露方式进行染毒,探讨斑马鱼胚胎在不同暴露时段对双酚A(BPA)毒性和生物蓄积特征.结果表明,Ohpf暴露时,斑马鱼胚胎内BPA含量与暴露浓度(0,5.00,10.00,15.00mg/L)及暴露时间(0,8,24,32,48,72h)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相同BPA浓度(15.00mg/L)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在Ohpf暴露下BPA富集量比8hpf的大,表现为致死与亚致死毒性都大.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受精后到原肠胚期)对BPA污染更为敏感;8h终止试验进一步证明原肠胚期前的斑马鱼胚胎对BPA的这种敏感特征.【总页数】4页(P260-263)【作者】端正花;张斌田;朱琳【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03.225【相关文献】1.双酚A及其类似物对斑马鱼胚胎及幼鱼的毒性效应 [J], 任文娟;汪贞;王蕾;杨先海;刘济宁2.五氯酚和双酚A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J], 端正花;郑敏;朱琳3.五氯酚和双酚A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J], 端正花;郑敏;朱琳4.菲并咪唑衍生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 [J], 陈坚平;余楚钦;郑康帝;杨怡;刘杰;邬凤娟5.双酚A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及机理 [J], 端正花;朱琳;王平;张斌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

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杨雨婷;何育霖;张雪;卢俊宇;李玉芝;何贝轩;彭成;曹治兴【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mparation of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 and its main monomer in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 from 0 to96h post fertilization (96h).Methods The embryos exposure ladder concentrations for the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Patchouli and Pogostone at 10h.It were cultured for 96h.LC50,relative survival rate,spontaneous movement of embryos heart beat rate and morphologic change were detected in 10h zebrafish embryos with incubation of the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 and its main monomer for 96h.Results Control group was established.With the extended time,the toxicity was more obviousely.24h,the LC50 value of the oil ofPogostemon cablin in the zebrafish embryos couldn't calculate during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s.The LC50 values of Patchouli and Pogostone were 50.3、12.9mg/L,respectively;24h,The LC50 values of the oil ofPogostemon cablin,Patchouli and Pogostone were 21.2、12.9、11.8mg/L,respectively.12 mg/L for the oil ofPogostemon cablin,Patchouli and Pogostone caused malformations in development of embryos,24h,the embryos was hypoplasia and during the somites;96h,zebrafish larva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tochord malformation,cardiac edema,yolk edema.The three drugs inhibited time -dependent,especially Pogos-tone;24h,Patchouli and Pogostone caused the reduction of spontaneous movement and heart rate,the oil ofPogostemon cablin had no effect on it.Conclusion The oil ofPogostemon cablin,Patchouli and Pogostone had toxicity on the development of zebrafish embryos, and the toxicity of zebrafish embryos :the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 >Patchouli >Pogostone.%目的:观察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

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刘亮锋;黄晓丹;蔡大可;刘玮锦;苏冀彦;赖平;苏子仁【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年(卷),期】2009(16)2【摘要】广藿香油又称百秋李油,是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用成分。

藿香油是从唇形科藿香属植物(土)藿香Agasrathe rugosa(Fisch.et Meyer)0.ktze 中提取的挥发油,是常见的天然香料。

两者来源不同,但目前在应用上有人不加以区分。

这一做法是否合理?两者是否可以混用?为此,笔者将从历史沿革、成分研究、药理研究和安全性研究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100-102)【作者】刘亮锋;黄晓丹;蔡大可;刘玮锦;苏冀彦;赖平;苏子仁【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450;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2.广藿香油-β-环糊精包合物胶囊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3.广藿香油治疗皮肤光老化大鼠的效果研究及对p38 MAPK/ERK通路蛋白的调控作用分析4.海南广藿香油水蒸气蒸馏最佳工艺筛选研究5.基于成分敲除/敲入研究广藿香油抗菌主要药效物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育生物学石油对斑马鱼的影响

发育生物学石油对斑马鱼的影响

石油因子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实验摘要:斑马鱼作为胚胎发育实验的模式生物,被用于化学混合物的急慢性毒性检测以及重金属的生物累积效应的研究等[1]。

至今已证明斑马鱼是适合用于饱和诱变的唯一的脊椎动物。

斑马鱼可与其他小型鱼混养,对食物不挑剔,各种动物性饲料、干饲料均可。

该鱼很少患病,极易饲养,且具有产卵较量大、胚胎发育速度快、胚体透明、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均可被直接观察等优点,因而成为许多研究领域中的最佳模型之一[2]。

而当前关于水域石油污染对斑马鱼的毒理实验缺乏研究。

本实验通过不同浓度石油烃对斑马鱼的影响作出了量化。

关键词:斑马鱼石油胚胎发育毒性实验1.前言:当前漏油事件已经成为危害水域生态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今年发生的两起漏油事件,5月5日的墨西哥湾原油泄露事件与7月16日的大连输油管爆炸事件再一次给世界敲响了警钟。

一般石油烃化物污染水域时,高挥发性组分在阳光和风浪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多环芳香烃和部分烃类溶解进入水体,不溶解的组分在风浪的作用下形成乳化油进入水体,也可以被浮颗粒吸附进入水体。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石油对水域生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此有必要对石油引起的污染进行量化。

石油类污染物主要是指原有以及以燃料油,润滑剂为主的工业油品[3],为有机的混合物,按其结构可以分为四类: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环芳香烃和不饱和烃,分别属于脂肪烃,至环烃,芳香烃和异环族.链环烃是石油的主要成分,多呈不饱和状态.造成水污染的主要是溶于水,和以乳化状态或吸附于悬浮颗粒上的石油烃化合物,能被石油醚二氯甲烷有机溶剂萃取.其中芳香烃易溶于水,构成了危害水生生物的主要部分.大分子不溶于水,短期毒性较小,但是毒性时间较长.水域的表面出现油漂浮是石油污染的主要标志,此时水体的石油听含量可达到0.2mg/l以上,一般污染水体的石油听在0.03-0.1mol/l之间,水体表面的石油烃含量为表面水体以下的5-20倍.石油烃对于不同生物的影响存在差异,石油类污染可导致水体交换不畅,容易导致水体缺氧,影响鱼类的呼吸和运动,导致鱼类的死亡,中毒鱼苗易造成弯体畸形.不溶的石油烃可以与水体形成水包油漂浮在水面,影响了光照的进入,使得初级生产力降低,干扰了水气交换,可以说对鱼类尤其是鱼卵的发育是致命的。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_端正花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_端正花

中国环境科学 2008,28(3):260~263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端正花,张斌田,朱琳*(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1)摘要:为研究胚胎在不同发育阶段对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敏感差异,以0hpf、8hpf和8h终止3种暴露方式进行染毒,探讨斑马鱼胚胎在不同暴露时段对双酚A(BPA)毒性和生物蓄积特征.结果表明,0hpf暴露时,斑马鱼胚胎内BPA含量与暴露浓度(0,5.00,10.00,15.00mg/L)及暴露时间(0,8,24,32,48,72h)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在相同BPA浓度(15.00mg/L)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在0hpf暴露下BPA富集量比8hpf的大,表现为致死与亚致死毒性都大,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受精后到原肠胚期)对BPA污染更为敏感;8h终止试验进一步证明原肠胚期前的斑马鱼胚胎对BPA的这种敏感特征.关键词:斑马鱼胚胎;双酚A;毒性;富集;暴露阶段中图分类号:X503.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08)03-0260-04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bisphenol A on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zebrafish embryo. DUAN Zheng-hua, ZHANG Bin-tian, ZHU Li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8,28(3):260~263Abstract:Xenobiotics can influence the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of aquatic organisms. Therefore, a experimentent with three exposure types (early cleavage exposure, 0hpf; gastrula exposure, 8hpf and 0hpf exposure but stop after 8 hours, 8h stop) were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toxicity and bioaccumulation of bisphenol A (BPA)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embryo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BPA in zebrafish embryo at 0 hpf exposure appeared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osure concentrations (0,5.00,10.00,15.00mg/L) and exposure time (0,8,24,32,48,72h). Compared with 8 hpf exposure, zebrafish embryo exposed at 0 hpf exposure exhibited higher levels on bioaccumulation and toxicity of BPA. The embryo of 8h after fertilization (before gastrulae stage) was more sensitive on BPA. This result could be further provided by 8h stop exposures test.Key words:zebrafish embryo;bisphenol A;toxicity;bioaccumulation;exposure stage斑马鱼早期胚胎试验(ELS)已广泛应用于化合物的致毒和致畸效应研究[1].但是,暴露时段的不同可能会造成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毒性差异,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少.胚胎发育的阶段不同,对于能量的利用、抗损伤能力和代谢能力也不同,从而造成对化学物质的敏感效应也不同[2].一般认为,器官形成早期(原肠胚期前,受精后0~8h)胚胎对致畸原最为敏感,如果这个阶段胚胎被暴露在化合物中,可能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对胚胎的发育造成影响.即使后期降低化合物的浓度,这种损伤也不可能被完全修复.因此,考察化合物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富集和毒性差异,对化合.双酚A(C15H16O2,简称BPA)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污水中[3-5].研究发现,BPA主要转化成对醌双酚A,BPA通过这种中间体与dGMP加合的方式实现自身与DNA的加合[6].胚胎发育异常可能是由于BPA作用于动物胚层卵黄囊(VYS)造成的[7].另外, Yasushi等[8]发现10~1000nmol/L的BPA能对各种细胞产生雌激素作用.作者前期试验发现,发育8h后开始染毒(8hpf)与受精后染毒(0hpf)相比, BPA对斑马鱼胚收稿日期:2007-06-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0319)* 责任作者, 教授,zhulin@3期端正花等: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 261胎的毒性有显著差异[9].因此,本试验以3种暴露方式:0hpf、8hpf和8h终止(0hpf染毒8h后将胚胎换到重组水中继续培养观察)进行染毒,研究斑马鱼胚胎体内BPA的富集规律,讨论斑马鱼胚胎对BPA的敏感时段,为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生物实验室自养成年斑马鱼(雌雄比1:2)饲养在水族箱中,(26±1)℃、光/暗周期为14/10,控制培养1个月开始收集鱼卵.饲养用水经生物过滤器过滤并充分曝气,pH值保持8.0左右,每日喂2次冷冻摇蚊幼虫(购自非污染水域,经检测,受试化合物低于检出限).1.2试剂BPA,2,2-双(4羟基苯基)丙烷,纯度>99.0%,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产品.称取一定量的BPA粉末,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助溶(实际染毒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不超过0.01%),再溶于重组水中[9],稀释到需要的浓度.BPA的浓度为0~25mg/L.正己烷、甲醇、乙腈和乙醚均为色谱纯,其余为分析纯.1.3染毒与测定试验分为2部分:探讨相同暴露方式下BPA在斑马鱼胚胎内的富集规律.将胚胎仅以0hpf方式暴露,测定0.00,5.00,10.00,15.00mg/L BPA染毒下,暴露0,24,32,48,72h后胚胎体内BPA含量,该部分有20个样品;将胚胎以0hpf、8hpf和8h终止3种方式暴露,测定15.00mg/L BPA染毒下,暴露0,24, 32,48,72h后胚胎体内BPA含量,该部分有15个样品.每个样品设3个平行.将500颗刚受精的正常鱼卵加入200mL玻璃烧杯中染毒(0hpf),达到暴露时间后吸取其中发育正常的300颗鱼卵,作为1个试验样品[干重为(19.20±1.65)mg].将该样品移入到5mL玻璃匀浆器中,加入甲醇和0.001mol/L NaAC(pH 4.5) (体积比为2:8)混合液充分匀浆.将匀浆液转入10mL玻璃离心管中,用2mL上述溶剂洗涤匀浆管,洗液并入离心管中.加4mL正己烷-乙醚(体积20min,心10min,取上清液.重复提取3次,合并上清液,分别编号,置入4℃冰箱备用.参照文献[10-11],用HPLC对斑马鱼胚胎中的BPA进行测定.HPLC色谱仪(Waters 1525)和荧光检测器(Waters 2475)的激发和吸收波长分别为227nm和213nm;色谱柱为C18柱(3.9× 150mm,5μm,Waters);流动相为乙腈和0.01 mol/L NaAC(pH 4.5)(体积比为75:25),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BPA标准液浓度为0.05,0.10,1.00,5.00, 10.00mg/L.利用未染毒胚胎进行加标回收分析,加标量为1.00mg/L,回收率为(80.06±2.6)%.1.4毒性试验参照文献[9],研究0hpf、8hpf和8h终止作用下BPA对斑马鱼胚胎24h致死和72h孵化影响的差异.1.5统计分析采用Origin7.5软件进行分析.由线性拟合法(Linear Fit)计算半致死浓度和半效应浓度;组内进行student-t检验,用标准误差(SD)表示;组间用one way-A VONA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2结果与讨论2.1化学分析2.1.1富集规律探讨HPLC测定表明,斑马鱼,摇蚊幼虫以及空白溶液中BPA本底含量均未检出.由图1可见,在相同暴露方式(0hpf)不同浓度BPA(5.00, 10.00, 15.00mg/L)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内BPA含量与暴露时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5.00,10.00mg/L BPA暴露下,斑马鱼胚胎内BPA浓度呈线性增加趋势(R25mg/L= 0.959; R210mg/L=0.9986).而在15.00mg/L BPA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内BPA浓度虽然也呈持续增加趋势(R215mg/L=0.8864),但是增加的速率在24h后有所降低,这是因为15.00mg/L已接近BPA对斑马鱼胚胎24h LC50值(16.64 mg/L)[9],暴露72h后胚胎全部死亡.同时,在相同暴露浓度下,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BPA胚胎内含量也增大.5.00,10.00, 15.00mg/L染毒下胚胎体内BPA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373.44±68.32)μg/g(72h), (684.38±70.55)μg/gμg/g(48h).图1 0hpf 暴露不同染毒浓度下BPA 在斑马鱼胚胎内的富集Fig.1 The bioaccumulation of BPA in zebrafish embryo under the exposure of 0hpf and seriesof BPA concentrations芳香族化合物在成鱼体内的蓄积过程通常是暴露后短时间内快速吸收,暴露2~3d 后达到最大值,然后快速下降到一个稳定的低含量状态[12].但是胚胎对BPA 的吸收与成鱼不同,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胚胎体内BPA 含量不断增大,直至死亡.可能由于胚胎和成鱼生命活动不一样造成的.成鱼具有代谢外来化合物的功能.而胚胎不能自主呼吸,没有代谢作用,因此,能够不断吸收BPA,直到浓度太高导致死亡.Philips 等[13]也发现非洲爪蛙(Xenopus laevis )在发育早期对TCDD 排出得很慢.2.1.2 不同暴露方式富集对比 试验发现在每个时间段,3种暴露方式下斑马鱼胚胎体内BPA浓度均有显著差异(图2,P <0.01).0hpf 和8hpf 暴露下,斑马鱼胚胎体内BPA 浓度在整个暴露时间段内都持续增加.但是,0hpf 暴露比8hpf 的富集量更大,在每个时间段,斑马鱼胚胎体内BPA 浓度在0hpf 暴露时都比8hpf 的高(P <0.01),这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更容易吸收BPA.而8h 终止暴露试验,换到重组水中后,前8h 斑马鱼胚胎内积累的BPA 持续降低.2.2 不暴露方式毒性对比0hpf 、8hpf 和8h 终止这3种暴露方式下,斑马鱼胚胎都对BPA 作用表现出相同的致死和亚图2 不同暴露方式下BPA 在斑马鱼胚胎内的富集 Fig.2 The bioaccumulation of BPA in zebrafish embryo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图3 不同暴露方式下斑马鱼胚胎对BPA 的毒性效应和在15mg/L BPA 染毒中相应的体内含量Fig.3 The toxicities of BPA in zebrafish embryo under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related concentrations in embryo while exposed to 15mg/L BPA 胚胎内BPA 含量LC 50 或72h EC 50 由图3可见,0hpf 、8hpf 和8h 终止暴露的24h LC 50值分别为(16.64±0.45),(22.32±0.85),(20.00± 0.56)mg/L BPA,而72h 抑制孵化的EC 50值分别为3期端正花等:双酚A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 2638hpf染毒的毒性与0hpf染毒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同时,胚胎在8h终止暴露中仅染毒了前8h,与0hpf暴露相比胚胎内BPA含量下降很多,但24h死亡和72h抑制孵化指标表现出来的毒性下降不明显(图3B).在24h死亡指标上,8h 终止比8hpf暴露表现出更高的毒性.证明胚胎发育早期对毒性暴露更为敏感,这与其他研究一致.章龙珍等[14]发现草鱼胚胎在原肠胚期前对低温和DMSO暴露更为敏感.李勇等[15]也发现大鼠体外培养细胞对甲基汞的最敏感时期约在发育1~12h这一期间.斑马鱼早期胚胎处于DNA、RNA、染色体和纺锤体蛋白质等的合成时期,与这些物质合成有关的酶的变化[14]的任一环节受到毒物的阻碍,细胞分裂就会停止.因此,原肠胚期前斑马鱼胚胎虽然在8h终止暴露后期体内BPA浓度大幅度降低,仍有很高的毒性表现.3结论3.1在相同暴露方式(0hpf)作用下,斑马鱼胚胎内BPA含量在72h内与暴露浓度和时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3.2斑马鱼胚胎在0hpf暴露下对BPA的富集量比8hpf暴露条件下更大,同时表现出来的致死和亚致死毒性都高,证明斑马鱼胚胎在发育早期阶段对BPA污染更为敏感.3.38h终止试验进一步证明原肠胚期前的斑马鱼胚胎对BPA的毒性更为敏感.参考文献:[1] Nagel R. The embryo test with the zebrafish Danio rerio-ageneral model in ecotoxicology and toxicology [J]. ALTEX, 2002,19(Suppl. 1):38-48.[2] Euling S Y, Kimmel C A. Developmental stage sensitivity andmode of action information for androgen angonists and anatagonists [J]. Sci. Total Environ., 2001,274(1):103-113.[3] Lindholst C, Wynne P M, Marriott P, et al. Metabolism ofbisphenol A in zebrafish (Danio rerio) and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 in relation to estrogenic response [J].Comp. Biochem. Physiol. C, 2003,135(2):169-177.[4] Hunt, P A, Koehler K E, Susiarjo M, et al. Bisphenol a exposurecauses meiotic aneuploidy in the female mouse [J]. Curr. Biol.,2003,13(7):546-553.[5] Sohoni P, Tyler C R, Hurd K, et al. Reproductive effects oflong-term exposure to bisphenol A in the fathead minnow (Pimephales Promplas) [J]. Environ. Sci. Technol., 2001,35(14):2917-2925.[6] Atkinson A, Roy D. In vitro conversion of environmentalestrogenic chemical bisphenol A to DNA binding metabolite(s)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1995,210(2):424-433.[7] 李勇,裴新荣,龙鼎新,等.双酚A对植入后大鼠、小鼠胚胎致畸性的体外实验研究[J].卫生研究, 2003,32(2):89-92.[8] Yasushi T, Osamu T, Yumiko I, et al. Estrogen receptor-mediatedeffects of a xenoestrogen, bisphenol A, on preimplantation mouseembryos [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00,270(3):918-921.[9] 端正花,郑敏,朱琳.五氯酚和双酚A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26(Suppl.):121-124. [10] 肖全伟,黎源倩,张浩,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4-壬基酚和双酚A [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35(2):271-273. [11] 肖全伟,黎源倩,吴德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组织中4-壬基酚和双酚A浓度 [J]. 色谱, 2004,22(6):579-582.[12] Sun Y Y, Yu H X, Zhang J F, et al. Bioaccumulation, depurationand oxidative stress in fish Carassius auratus under phenanthreneexposure [J]. Chemosphere, 2006,63(8):1319-1327.[13] Philips B H, Susman T C, Powell W H. Developmentaldifferences in elimination of 2,3,7,8–tetrachlorodibenzo-p- dioxin(TCDD) during Xenopus laevis development [J]. Mar. Environ.Res., 2006,62(Suppl):34-37.[14] 章龙珍,刘宪亭,鲁大椿,等.鱼类胚胎冷冻保存前几个因子对其成活率影响的研究 [J]. 淡水渔业,1992,22(1):20-24.[15] 李勇,孙棉龄,吴德生.甲基汞暴露不同时期对大鼠胚胎致畸作用的研究 [J]. 四川环境, 1996,15(2):25-28.作者简介:端正花(1981-),女,江苏镇江人,南开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毒理学.发表论文5篇.。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广藿香化学成分的研究摘要:广藿香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诸多疾病。

广藿香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而其药效的基础是由其中多种不同的化学成分共同作用所致。

因此对广藿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掌握其药效机理,为其在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对广藿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了解其主要成分、含量和性质,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其药理活性和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以期为广藿香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基础。

关键词:广藿香、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一、研究背景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大约有120种以上,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

广藿香自古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治疗领域,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女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同时,广藿香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广藿香中的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对于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痉挛、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功效作用。

因此,对广藿香化学成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利用广藿香在医学上的应用优势。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分别从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和性质、药理活性和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探讨。

(1)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本研究将采用现代分离液相色谱技术,结合质谱等分析技术手段,对广藿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了解广藿香中所含的醇酯化合物和挥发油的主要组成及其含量。

(2)广藿香的药理活性本研究将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广藿香对胃肠功能、痉挛缓解、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影响。

(3)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本研究将基于丰富的现代科学技术和药理学实验,综合分析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探讨其药效成分的质量评价标准,有助于提高广藿香的应用价值。

4种孕妇禁忌中成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4种孕妇禁忌中成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4种孕妇禁忌中成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陈洁烽;刘彤;黄丹萍;何启迪;陈缵光;姚美村【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7(014)004【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four pregnancy-contraindicate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Fule granule,Fuyanjing capsule,Shenrongbaifeng pill and Rupisanjie capsule) to zebrafish embryos.Methods Powders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were dissolved and conducted on serial dilutions with E3 medium,respectively.Zebrafish embryos were exposed to these solutions and scored for lethal or teratogenic effects using microscope at 24,48 and 72 h post fertilization.Results All of the medicines were found to be developmentally toxic.Especially,cardiac edema or tail edema were observed in zebrafish embryos exposed to Fule granule and Fuyanjing capsule,which were proved to be potentially teratogenic.The LC50 and EC50 values for Fule granule were 0.743 mg·mL-1 and 0.484 mg·mL-1,respectively;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Fuyanjing capsule were 5.23 mg·mL-1 and 3.77 mg·mL-1.Conclusion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4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was found.It is practicable to study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using zebrafish model.%目的研究4种孕妇禁忌中成药妇乐颗粒、妇炎净胶囊、参茸白凤丸、乳癖散结胶囊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方法将中成药粉碎成细粉,然后用培养液配制成系列溶液,对斑马鱼胚胎进行培养,分别在24、48、72 h进行显微观察并记录形态变化、死亡胚胎数目和畸形胚胎数目.结果4种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均具有明显的毒性,其中妇乐颗粒和妇炎净胶囊则显示出潜在致畸性,可导致斑马鱼胚胎的心脏或尾部水肿,LC50分别为0.743 mg· mL-1和5.23 mg· mL-1,EC50分别为0.484 mg· mL-1和3.77 mg· mL-1.结论 4种中成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斑马鱼模型可用于中成药对胚胎发育毒性影响的研究.【总页数】5页(P201-204,208)【作者】陈洁烽;刘彤;黄丹萍;何启迪;陈缵光;姚美村【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广州510000;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5.3【相关文献】1.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 [J], 邵潘柱;杨迟;林金杏;胡建华2.木香及藏木香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J], 杨雨婷;何贝轩;彭成;张雪;卢俊宇;熊亮;何育霖;曹治兴3.芦荟大黄素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及运动行为学的毒性研究 [J], 何秋霞;董贞兰;楚杰;孙桂金;韩利文;韩健;刘可春4.EE2与DBP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研究 [J], 陈朋宇;刘磊;李松;许楠;徐一峰;范重阳5.益母草挥发油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研究 [J], 周飞;何育霖;熊亮;郭力;刘菲;彭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广藿香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广藿香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广藿香化学及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广藿香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近年来,随着药物化学和中草药化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广藿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探索。

目前已经发现广藿香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酚酸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广藿香中的化学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从而为广藿香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证依据。

三、研究内容1.收集广藿香植物样本,进行干燥、粉碎和提取。

2.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使用各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3.对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包括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方面的实验。

4.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四、研究意义1.为深入了解广藿香的药物化学成分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为开发广藿香作为新型天然药物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3.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选择和治疗选项,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化合物和分析其生物活性的方法,主要的实验方法包括:1.广藿香样本的采集、制备和提取;2.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化合物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核磁共振法等;3.生物活性实验,如抗菌、抗炎、解痉、镇痛、抗嗜血性等实验。

4.数据统计和分析,包括生物活性评估和分子机制分析等。

六、预期结果1.分离鉴定出广藿香中的化学成分。

2.评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前景。

3.揭示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药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2002(33)3【摘要】目的对广藿香 Pogostemon cablin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以筛选天然抗菌新药。

方法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 ,用 GC- MS对其进行成分分析 ,并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进行体外抗菌实验。

结果鉴定出该精油成分中的 18个化合物 ,占精油总量的 94 .87%。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 (31.4 7% )、α-愈创木烯 (19.78% )、δ-愈创木烯 (17.4 7% )、α-广藿香烯(7.5 1% )、丁香烯 (3.4 1% )。

对 5种致病真菌、6种条件致病真菌和 5种细菌的体外抗菌实验表明该精油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 ,其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0 .2~1.0 m L / L。

结论广藿香精油具有一定的抑制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总页数】3页(P210-212)【关键词】唇形科;广藿香;精油;GC/MS;抗真菌;抗细菌【作者】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3;R284.1【相关文献】1.交东半岛艾蒿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J], 李芳;王全杰;刘桂林2.百里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J], 王梓贞;李琪3.百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 [J], 陈丽艳;王昶4.生姜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J], 鲁萌萌;李文茹;周少璐;孙廷丽;谢小保5.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 [J], 苏镜娱;张广文;李核;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毒性效应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制备塑料、树脂、橡胶、涂料等产品。

然而,这些化合物也存在毒性效应,而且大多数烷基酚类化合物能够在环境中积累,对水生生物造成潜在的危害。

斑马鱼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动物,其胚胎和幼虫期均处于发育阶段,对环境污染物质的影响非常敏感,因此成为研究环境毒理学的重要模式生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包括对甲酚、对硝基苯酚、对羟基苯酚和对甲苯酚)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为人们更深入认识这些化合物的危害性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烷基酚类化合物的选择和制备本研究选取了对甲酚、对硝基苯酚、对羟基苯酚和对甲苯酚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纯度均达到99%以上,将采用溶液稀释法制备五个不同浓度的测试溶液。

2. 斑马鱼的饲养和采样从实验动物中心购买健康的斑马鱼,根据其饲养要求进行培育,选取幼鱼阶段的斑马鱼进行实验。

在实验结束后,采样斑马鱼进行生化指标的检测。

3. 毒性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使用斑马鱼实验设计制定毒性实验,根据烷基酚类化合物五个不同浓度的测试溶液的浓度,设计出五个处理组和一个对照组,每组包含30条斑马鱼,进行14天的毒性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将评估四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包括生长、发育、免疫系统和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并探究不同浓度的化合物对斑马鱼的影响程度。

通过本研究,了解不同类型的烷基酚类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为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

广藿香精油的杀虫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分析曾庆钱;蔡岳文;严振;汪小根;王玉生【期刊名称】《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06(15)3【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研究了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全草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其活性成分.结果表明,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菜粉蝶(Pr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使用2.5~40.0 mg·mL-1广藿香精油和1~10 mg·mL-1广藿香酮分别对菜粉蝶和小菜蛾幼虫进行饲喂实验,均表现出较强烈的拒食作用;广藿香精油和广藿香酮对4龄菜粉蝶幼虫毒杀作用的LC50值分别为 104.28和32.20 μg·mL-1.活性跟踪实验确证广藿香酮为广藿香精油的有效杀虫成分.【总页数】5页(P21-25)【作者】曾庆钱;蔡岳文;严振;汪小根;王玉生【作者单位】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东,广州,510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92;S482.1【相关文献】1.两种广藿香精油的抗菌作用研究 [J], 莫小路;蔡岳文;袁亮;陈瑜珍;严振2.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杀虫活性及香青兰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J], 赵娜娜; 路伟; 古丽米热·艾买提; 傅文佳; 杜书亚3.8种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杀虫活性及香青兰精油的GC-MS成分分析 [J], 赵娜娜; 路伟; 古丽米热·艾买提; 傅文佳; 杜书亚4.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与抗菌活性研究(Ⅰ) [J], 苏镜娱;张广文;李核;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5.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 [J], 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曾陇梅;杨得坡;王发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比较研究作者:杨雨婷何育霖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5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方法:分别将发育10h的胚胎置于梯度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中培养,于24h、48h、72h、96h观察和统计各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畸形率、胚胎形态、摆尾次数和心率。

结果:随作用时间延长,三种药物毒性表现越明显;24h时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的LD50分别为503、129mg/L,广藿香油组无明显致死现象; 96h时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的LC50分别为2122、12863、1176mg/L。

对比12mg/L浓度下三种药物的毒性,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在24h时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止于体节期,96h时表现为导致幼鱼脊柱侧弯,心脏肿大,卵黄囊肿大、摆尾次数和心率明显下降等现象;广藿香油在各时间点主要表现为延缓黑色素的生成和轻微的心脏毒性;对比结果表明,广藿香酮毒性最明显。

结论: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均有胚胎发育毒性,毒性大小: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广藿香油。

【关键词】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广藿香酮;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中图分类号】R92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14-03斑马鱼为鲤科短担尼鱼属,原产于南亚,是一种常见的热带鱼。

斑马鱼为体外受精,胚胎发育透明,便于观察,且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对药物反应与人临床反应相似,是毒理学评价的重要模型。

同时,斑马鱼个体小,能大规模繁殖,便于大量获取实验所需样品,有着传统整体动物和细胞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三种主要模式脊椎动物之一。

广藿香是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性微温,归脾、肺、胃经,为湿浊中阻呕吐之要药,可单用或配伍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属气滞湿阻。

《本草图经》记载广藿香为“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挥发油是广藿香的主要有效物质,而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为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3,4]。

现代研究表明,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有抗菌作用;广藿香醇有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具有开发为抗菌药物和抗肿瘤药物的潜力,但安全性尚不清楚。

研究采用模式动物斑马鱼,旨在探讨和比较广藿香油及其主要成分的胚胎毒性。

1材料11实验药物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广藿香酮(批号:20150130,成都中医药大学药物研究所),均以二甲基亚砜(DMSO)配成200 g/L的浓缩液。

实验室用斑马鱼胚胎繁殖培养液(137mmol/L NaCl,054 mmol/L KCl,0025 mmol/L Na2HPO4,0044 mmol/L KH2PO4,13 mmol/L CaCl2,10 mmol/L MgSO4,042 mmol/L NaHCO3)稀释。

12实验动物健康AB品系野生型斑马鱼,培育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斑马鱼实验室。

13仪器Leica 型体视荧光显微镜(M165Flc);斑马鱼循环水养殖系统(北京爱生科技公司);微量移液器(德国Eppendorf公司);MGC-100光照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4试剂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等试剂均为分析纯;二甲基亚砜(DMSO,批号:SZBE0170V,SIGMA公司)。

2方法21胚胎收集依照斑马鱼及相关实验技术中所述方式,将斑马鱼养殖在控制光周期为14∶10(即光照14h,黑暗10h),水温控制在285±05℃的条件下,每日饲喂新出壳幼虾两次。

繁殖时,将斑马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繁育盒内,并用隔板分离。

次日,光照期开始时,抽去隔板完成交配,3h后吸去粪便等污物,用新鲜培养液冲洗两次,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温度275~285℃。

22给药将受试药物的浓缩液用鱼卵培养液按二倍梯度稀释为6个浓度,即100、50、25、12、6、3、15mg/L。

带斑马鱼发育至10h时,按15个/孔置于24孔板,将胚胎分为溶剂对照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各剂量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药液,其中溶剂对照组加入DMSO,并设置空白对照。

所有胚胎均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孵育。

23观察指标23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死亡率、存活率及LD50死亡率是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最直观的指标,从10h起连续培养在对应浓度的对照组和药液中,分别在24h、48h、72h、96h,于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和存活情况,并计算不同时间点的LD50。

死亡率=死亡数/胚胎总数×100%;成活率=成活数/胚胎总数×100%。

23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以上三种药物斑马鱼胚胎发育至48h时开始出现畸形,因斑马鱼胚胎发育至96h基本完成,统计48~96h期间斑马鱼胚胎发育的畸形率。

畸形率=胚胎畸形数/胚胎总数×100%。

233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摆尾次数斑马鱼最初的运动特征为24h的自主抽动,即摆尾次数,是由脊柱的运动神经支配肌肉系统发生的。

斑马鱼胚胎发育至24h时尾部开始抽动。

记录24h时每个浓度下1min内斑马鱼胚胎鱼尾的摆尾数。

234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心率48h斑马鱼心脏发育完全,对于心跳次数的统计可观测药物在胚胎心脏发育时期的作用的强弱。

斑马鱼胚胎发育至48h,其心脏发育基本完成。

记录30s 内斑马鱼胚胎心脏跳动次数。

24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建立数据库,采用Bliss法计算LD50;计量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3结果3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LD50于10h给予不同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在不同的暴露时间点以胚胎死亡为终点观察指标,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药物对斑马鱼的致死性越强。

24h时,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对斑马鱼胚胎的LD50分别为503、129mg/L,广藿香油在实验浓度内未表现出明显的致死性。

96h时,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的LD50分别为212、129、118mg/L,见下表1。

结果表明,三个药物均对斑马鱼均有胚胎发育毒性,其毒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广藿香油,且毒性与药物浓度和暴露时间密切相关。

32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的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至10h期时,分别给予12mg/L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比相同浓度下三种药物在24h、48h、72h和96h时对胚胎存活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相同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下,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广藿香酮> 广藿香醇>广藿香油(如图1)。

随着暴露时间延长,斑马鱼胚胎的蓄积毒性增强。

33对斑马鱼形态的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至10h期时,分别给予12mg/L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比相同浓度下三种药物在不同时间点对斑马鱼胚胎的致畸性。

结果显示,24h时,对照组正常发育。

广藿香油组形态发育正常,黑色素合成减少;广藿香醇组发育止于17-体节期;广藿香酮组发育止于20-体节期,头部及尾部开始出现混浊。

96h时,对照组形态和心脏发育正常, 12mg/L广藿香油组脊柱微弯,心脏略微肿大;广藿香醇组脊柱明显弯曲,心脏肿大,心房和心室发育畸形;广藿香酮组脊柱严重侧弯,卵黄囊肿大,尾部混浊(如图2)。

同时,三种药物对斑马鱼的致畸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以广藿香酮的致畸率最高,广藿香油的致畸率最低(如图3)。

结果表明,三个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均具有致畸性,其中广藿香酮毒性最明显。

34对斑马鱼摆尾次数的影响斑马鱼胚胎发育至24h,其尾部会表现出强烈的抽动,当将其暴露于上述药物时,由于发育异常而影响此摆尾活动。

斑马鱼胚胎10h给予不同浓度的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24h观察。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组斑马鱼胚胎的摆尾次数显著减少(P005)。

结果见表3。

35对斑马鱼心率的影响心脏的跳动是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调节。

通过心脏跳动的快慢,能够直接检测斑马药胚胎心脏发育情况,并间接推断斑马鱼胚胎神经发育的情况。

斑马鱼胚胎发育至10h时加药,于48h在显微镜下分别记录12mg/L浓度下广藿香油、广藿香醇或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30s内心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广藿香酮组和广藿香醇组斑马鱼胚胎心率均显著减慢,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见表5。

4讨论广藿香是临床上常用的芳香化湿药,主治湿阻中焦引起的恶心呕吐。

广藿香油是广藿香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并具有抗菌,抗肿瘤,神经保护等新功效。

《中国药典》建议广藿香药材的用量为2~6g,对其广藿香油的用量并无剂量要求。

目前,广藿香药材的传统用药剂量未见毒性报道,但由于新的功效剂量要求与传统用量存在差异,故对于其进行安全性评价意义重大。

国内学者[10-13]用小鼠建立急性毒性模型,研究广藿香醇口服、腹腔注射均属低毒药物。

然而由于模型的限制,仅能通过半数致死量一种指标作为判断药物毒性的依据,对于潜在的畸形未能做出统计。

据国内文献报道[11-13],斑马鱼作为新兴的动物模型,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药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斑马鱼胚胎发育整个过程透明可见,且孵化周期短,能在显微镜下实时观察药物对斑马鱼胚胎作用的致畸和致死变化。

通过畸形率、存活率、心率、死亡率等指标推断斑马鱼毒性蓄积部位及蓄积过程,有助于填补其它动物模型在胚胎发育毒性评价中的空白。

故本实验采用斑马鱼为模型,探讨广藿香油、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斑马鱼胚胎的整个孵化期,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的毒性大于广藿香油,而广藿香酮的毒性最大。

三种药物随时间的增加,其毒性在斑马鱼体内均有蓄积效应,毒性及蓄积效应以广藿香酮最强,广藿香醇次之。

综上,广藿香油及其广藿香醇、广藿香酮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致畸毒性和心脏毒性,提示在今后研究中有必要进一步采用其他动物实验以明确其是否具有胚胎发育毒性和心脏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1] Westerfield M. The Zebrafish Book [M].Eugene:University of Oregon Press,1993.[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3] 王吉春.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指南,2010,8(11):43-45.[4] Zhang Q,Li Z W,Zhu J Y.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 Benth [J].West China J Pharm Sci,1996,11(4):249-250.[5] 赵书策,贾强,廖富林.广藿香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药理研究[J].中成药,2007,29(2):285-287.[6] Yu Cui Li,Yan Fang Xian,Zi Ren Su,et al.Pogostone suppresses proinlfammatory mediator production and protects against endotoxic shock in mice [J].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4(157): 212-221.[7] 黄晓舞,白林,徐风华,等.广藿香醇对(-淀粉样蛋白神经毒性的抑制作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338-340.[8] Jin-LongYu,Xiao-Shi Zhang,Xia Xue,et al.Patchouli alcohol,an enssential oil of Pogostemon cablin,exhibits anti-tumorigenic activity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 cells[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3(16): 184-190.[9] 董武.斑马鱼及相关实验技术[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6-8.[10] 何景进,彭紹忠,谢庆凤,等.广藿香醇的急性毒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274-275.[11] 陈怡君,蒲韵竹,颜惠,等.冰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房,2014(25):1733-1737.[12] 梁爱华.斑马鱼——一种可用于中药药效和毒性筛选的鱼类模型[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839-2842.[13] 蒙怡,刘华钢,梁瑜,等.氯化两面针碱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研究[J].毒理学杂志,2012(26):368-370.(收稿日期:201507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