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诗词赏析:望江南 苏轼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与鉴赏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与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诗意: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鉴赏: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苏轼《望江南》原文翻译与赏析
精心整理“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苏轼《望江南》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赏析一】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
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即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
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
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望江南》以登台游春起笔,勾画了一幅细风斜柳、春水鲜花、万千人家的祥和画图。
登上超然台四处眺望,护城河里春水漾漾,密州城内满目鲜花,蒙蒙细雨沐浴着万千人家,令人心境平和,空明澄静。
作者笔锋一转,由眼前之景唤起思乡之念,寒食节畅饮之后,如今酒醒,故乡何在?内心不由得发出一声嗟叹。
然而,面对同游的老朋友,还是不要去怀想故乡吧,来呀,让我们重新生起火来,品尝品尝刚焙制的春茶,吟诗饮酒,可要趁着尚未衰老的大好年华!作者以一种乐观而豁达的人生态度对待心中的郁闷,以一种高雅而超脱的人生追求平息了内心的矛盾,洒脱地超越了不如人意的现实。
这首词颇能代表苏轼此一时期的思想特点,在他看来,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如果能摒弃对物欲的孜孜追求,游于物之外,便能超越尘世的扰攘,做到无所往而不乐了。
【赏析四】首句春未老,风细柳斜斜便明确地道出了作者作此词的时节。
《望江南超然台作》全词翻译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全词翻译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全词翻译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苏轼。
其全文如下: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前言】《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翻译】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乘年华尚在啊。
【鉴赏】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苏轼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苏轼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苏轼诗词《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和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阙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诗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望江南·超然台作》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意思-赏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意思|赏析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上千艘船过去了,所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
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蘋洲上。
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独字,既无色泽,又无音响,却意味深长。
这不是恋人昵昵情语的互倚,也不是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共倚,透过这无语独倚的画面,反映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
把人、景、情联系起来,画面上就有了盛妆女子和美丽江景调和在一起的斑斓色彩,有了人物感情变化和江水流动的交融。
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全词感情上的大转折。
《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③白?(pín)洲:开满白色苹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代诗词中长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白苹,一种水中浮草。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苹”简体:上“艹” 下“频” 读pín。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2024年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望江南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 1.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人的生活内容。
2.独:独自,单一。
望江楼:楼名,因临江而得名。
3.千帆:上千只帆船;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4.皆:副词,都。
不是:不是(自家夫君归来之船)。
5.斜晖:日落前的日光;晖:阳光。
脉脉:默默含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是拟人手法。
6.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白O;一种开白花的水草,蕨类植物。
7.洲:水边陆地。
: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O洲。
: 《望江南》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词,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 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
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
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
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苏轼《望江南》全词翻译赏析苏轼《望江南》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望江南又名《忆江南》、《梦江南》、《江南好》。
《金奁集》入南吕宫。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斜斜:无风时柳枝垂直,风吹动柳枝更倾斜了。
望:一作看。
壕:指护城河。
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于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
寒食与清明相连,是旧俗扫墓之时。
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极易牵动思乡之情,故下文云"咨嗟","思故国"。
咨嗟:嗟叹声。
故国:指故乡,亦可理解为故都。
新火:寒食禁火,节后再举火称新火。
新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六引《学林新编》云"茶之佳品,造在社前;其次则火前,谓寒食节前也;其下则雨前,谓谷雨前也。
"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
译文1: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徐徐,吹起柳丝千条细,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寒食之后,春意是该减了,酒醒后,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
译文2:春未暮,风中的细柳依然摇摆生姿。
登临超然台远眺,看见满池春水,满城鲜花,千家万户被蒙蒙烟雨笼罩。
寒食已过,想起家乡,酒后心情忧郁。
为了摆脱这浓浓的思乡之情,且生火煮茶。
品尝着春天新采的茶叶,作诗自娱,不要辜负了这春天的好时光。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诗意与解释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诗意与解释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诗意: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苏轼经典古诗赏析《望江南》
苏轼经典古诗赏析《望江南》苏轼经典古诗赏析《望江南》岁月是一条长廊,只需回转身,往岁月深处走去,经过一段梦一般的路径,就会抵达任何一个你想要抵达的时空。
如果可以,我想去宋代,去邂逅苏轼这位宋代文化孕育出的旷世奇才。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经典古诗赏析《望江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江南诗人苏轼: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1]上看,半壕[2]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3]后,酒醒却咨嗟[4]。
休对故人思故国[5],且将新火[6]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1]超然台:苏轼被贬密州时整修旧台,常登临其上休憩游玩,苏轼的弟弟苏辙听见这件事,就为这座台取名为“超然”,来称赞兄长超乎凡俗之外的达观态度。
[2]壕:护城河。
[3]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时间大致在清明前几天。
[4]咨嗟:感叹。
[5]故国:这里指故乡。
[6]新火:古代习俗,寒食节禁火。
吃冻食,节后重新把灶火点燃,称为薪火。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本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
苏轼为官后一直坚持着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是因为政见问题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然而即使被贬到地方,他也一直坚持多做实事,政绩卓著。
苏轼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在苏轼之前,人们多认为词的`地位不如诗,但是苏轼努力打破这个观点,将诗词相提并论,并且努力丰富词的内容,开拓词的境界。
例如:他将以前词人不曾关注过的乡村情景融入词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意味。
【赏析】这首词是诗人苏轼在重修超然台后登台游览时所作。
春未老,就是还没到春末,青春正好,但诗人苏轼用“未老”两字,便透出诗人苏轼对生命和时光的积极乐观态度。
微风习习,杨柳枝在清风吹拂下斜飞。
在这样的美好春日,诗人苏轼登上超然台远望。
说“试”上,更体现了诗人苏轼的跃跃欲试,如顽童一般可爱。
下句写远望之景,半壕春水,一城春花,还有烟雨暗沉中安然的千家万户,尽收眼底,可见诗人苏轼心境开阔而愉悦。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古诗词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古诗词原文、译文及创作背景《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这首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清新自然,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及注释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
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1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⑴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鉴赏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诗人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阙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
诗人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望江南注释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梳洗罢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①脉脉②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③。
注释: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③白蘋(pín)洲:开满白色苹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代词中长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
白苹,一种水中浮草。
“苹”简体:上“艹” 下“频” 读pín。
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赏析:此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
这是一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一句一字闲不得”(《白香词谱笺》)。
起句“梳洗罢”,看似平平,“语不惊人”。
但这三个字内容丰富,给读者留了许多想像的余地。
这不是一般人早晨起来的洗脸梳头,而是特定的人物(思夫),在特定条件(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下,一种特定情绪(喜悦和激动)的反映。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以“炉薰阖不用,镜匣上尘生。
绮罗失常色,金翠暗无精”之类的描写来表现思妇孤寂痛苦的生活和心情。
本篇用法有所不同,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孤独的日子似乎就要过去,或者说她希望中的美好日子似乎就要来到,于是,临镜梳妆,顾影自怜,着意修饰一番。
结果是热烈的希望之火遇到冰冷的现实,带来了深一层的失望和更大的精神痛苦,重新又要回到“明镜不治”“首如飞蓬”的苦境中去。
这三个字,把这个女子独居的环境,深藏内心的感情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是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吗?接着,出现了一幅广阔、多彩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
”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
这时的女子,感情是复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是变化的。
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还有对往日的深沉追怀……这里,一个“独”字用得很传神。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诗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关怀到大家!《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实。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伴侣面前思念家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望江南超然台作》解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家乡、故园。
新火:唐宋风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感情、神态的冗杂转变,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看法。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原文】版本一望江南⑴·超然台作⑵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⑶。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⑷,酒醒却咨嗟⑸。
休对故人思故国⑹,且将新火试新茶⑺。
诗酒趁年华。
[1]版本二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⑴望江南:又名“梦江南”“忆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段安节《乐府杂录》:“《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亡妓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金奁集》入“南吕宫”。
小令,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⑵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⑶壕:护城河。
⑷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⑸咨嗟:叹息、慨叹。
⑹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白话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
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纪年录:“乙卯,于超然台作望江南。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苏轼《望江南》赏析
苏轼《望江南》赏析苏轼《望江南》赏析这首词与名作《望江南超然台作》不仅词调相同,起句也极为相似,只是以未、已一字之差显示了创作时间的某种差异性。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苏轼《望江南》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江南苏轼春已老,春服几时成。
曲水浪低蕉叶①稳,舞雩风软纻罗轻。
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
百舌②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呜。
春色属芜菁。
【注】①蕉叶,指形如蕉叶的酒杯。
②百舌,一种只在春天呜叫的鸟。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曲水浪低蕉叶稳这一句形象化用曲水流觞的典故。
B.舞雩风软纻罗轻很细腻地描写了季节给人的感受。
C.柘林深处鹁鸪鸣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春去的萧条。
D.全词捕捉了许多生活细节和自然意象,画面清新优美。
2.面对暮春,词人表现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
(4分)答案:1.C(春去的萧条有误)2.本词上片写自己的酣咏场面,赞美升平景象;下片写自然美景和春耕,补充升平的内涵;词尾词人发现,虽已暮春,春光犹在。
(2分)表现了词人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寄情山水田园、善于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怀。
(2分)(答表现词人儒家的礼乐教化思想,可酌情给分)赏析不过,两篇写景的艺术视角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如果把作者比作一位高明的摄影师,那么前篇是登高览景,作者在进行定点拍摄,本篇则写晚春游兴,作者兴之所至,移步换景,因而不断变换拍摄的方位、角度和距离。
上阕以城中曲水、亭台两个景点为中心,展开叙写。
起笔点明题意,并借用《论语》中的典故,写出了初试春服的心理,很像是现代影视中的画外音。
接着用对仗分别写两个景点:在一弯曲水上,波浪微微涌动,流杯在水面上平稳地行进,这里再现了曲水流觞的动态景物,像是在高处拍摄的鸟瞰式的`镜头;在春游的亭台上,春风柔和,将人们轻便的春服轻轻飘起,这是一个近镜头,同时伴随着人们的触觉感受(软)。
出现在作者笔下的这两处景物,都扣住暮春的季节特点,并从侧面表现了作者春游的乐趣。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及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诗中“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望江南·超然台作》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宋代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译文: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háo)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后,酒醒却咨(zī)嗟(jiē)。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赏析: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
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与鉴赏
《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与鉴赏《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寄寓了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同时表达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全词含蓄深沉,短小玲珑,以诗为词,独树一帜,连珠妙语似随意而出,清新自然,显示出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望江南·超然台作》的译文,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此词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
苏轼《超然台记》谓:“移守胶西,处之期年。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原文:《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看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
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诗意: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
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鉴赏: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古诗词赏析:望江南苏轼
导读:经典古诗词赏析:望江南苏轼
望江南
作者: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1]上看,半壕[2]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3]后,酒醒却咨嗟[4]。
休对故人思故国[5],且将新火[6]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注释】
[1]超然台:苏轼被贬密州时整修旧台,常登临其上休憩游玩,苏轼的弟弟苏辙听见这件事,就为这座台取名为“超然”,来称赞兄长超乎凡俗之外的达观态度。
[2]壕:护城河。
[3]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时间大致在清明前几天。
[4]咨嗟:感叹。
[5]故国:这里指故乡。
[6]新火:古代习俗,寒食节禁火。
吃冻食,节后重新把灶火点燃,称为薪火。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本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
苏轼为官后一直坚持着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是因为政见问题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然而即使被贬到地方,
他也一直坚持多做实事,政绩卓著。
苏轼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在苏轼之前,人们多认为词的地位不如诗,但是苏轼努力打破这个观点,将诗词相提并论,并且努力丰富词的内容,开拓词的境界。
例如:他将以前词人不曾关注过的乡村情景融入词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意味。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重修超然台后登台游览时所作。
春未老,就是还没到春末,青春正好,但作者用“未老”两字,便透出作者对生命和时光的积极乐观态度。
微风习习,杨柳枝在清风吹拂下斜飞。
在这样的美好春日,作者登上超然台远望。
说“试”上,更体现了作者的跃跃欲试,如顽童一般可爱。
下句写远望之景,半壕春水,一城春花,还有烟雨暗沉中安然的千家万户,尽收眼底,可见作者心境开阔而愉悦。
下片点出正是寒食的时候,作者在酒醒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要面对旧人思念故乡了,还是赶紧趁着寒食后开新火试试今春新出的茶叶吧。
写好诗,喝好酒,都要赶在正好的青春年华。
这样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劝说,却是作者在逆境中发出的,其超然豁达的心胸令人叹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