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能座舱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智能座舱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内容目录
1. 汽车座舱的技术升级路径如何? (5)
2. 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5)
2.1. 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超390亿美元 (5)
2.2. 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超560亿元 (6)
3. 智能座舱竞争格局如何演绎? (8)
3.1. 上游零部件竞争格局 (8)
3.2. 中游单个产品竞争格局 (15)
3.3. 下游智能座舱集成产品竞争格局 (23)
4. 谁能受益智能座舱行业红利? (27)
4.1. 德赛西威 (27)
4.2. 均胜电子 (28)
4.3. 四维图新 (28)
4.4. 中科创达 (29)
5. 风险提示 (29)
图表目录
图1:汽车座舱产品正处于智能时代初级阶段 (5)
图2:智能座舱全产业链图谱 (8)
图3:座舱域控制器芯片主要供应商 (9)
图4:预计2025年全球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达1300万套 (9)
图5:2017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11)
图6:专属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 (11)
图7:裸机型虚拟化 (12)
图8:宿主型虚拟化 (12)
图9:2015-2019年国内中间件市场CAGR为9.4% (13)
图10:2018年国内中间件竞争格局 (13)
图11:车用地图主要供应商 (13)
图12:12-18年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CAGR为28% (14)
图13:2017Q3中国前装车载导航地图出货量竞争格局 (14)
图14:2017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和模组竞争格局 (14)
图15:19-23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CAGR为4.7% (15)
图16:2019H1全球车载显示面板竞争格局 (15)
图17:2009-2018年全球车用PCB市场CAGR为8.6% (15)
图18:2017年全球车用PCB竞争格局 (15)
图19: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主要功能 (16)
图20:按车型指导价中控液晶屏渗透率情况 (17)
图21:按自主/合资车型分中控液晶屏渗透率情况 (17)
图22:2015年全球车载娱乐竞争格局 (17)
图23:2015年全球车载信息系统竞争格局 (17)
图24: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 (18)
图25:全液晶仪表的主要功能 (19)
图26:按车型指导价全液晶仪表的渗透率情况 (19)
图27:按自主/合资车型分全液晶仪表的渗透率情况 (19)
图28:国内外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主要供应商 (20)
图29:2015年全球驾驶信息显示系统竞争格局 (20)
图30:按车型指导价HUD的渗透率情况 (20)
图31:按自主/合资HUD的渗透率情况 (20)
图32:全球HUD市场主要供应商 (21)
图33:2015年全球HUD竞争格局 (21)
图34:流媒体后视镜视野范围更宽 (21)
图35:流媒体后视镜更清晰 (21)
图36:按车型指导价流媒体后视镜的渗透率情况 (22)
图37:按自主/合资流媒体后视镜的渗透率情况 (22)
图38:按车型指导价行车记录仪的渗透率情况 (22)
图39:按自主/合资行车记录仪的渗透率情况 (22)
图40:按车型指导价后排液晶显示的渗透率情况 (23)
图41:按自主/合资后排液晶显示的渗透率情况 (23)
图42:三股势力对成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集成商的博弈 (24)
图43:苹果的CarPlay (26)
图44:谷歌的Android Auto (26)
图45:百度推出的CarLife+ (26)
图46:阿里的YunOS for car (26)
图47:智能座舱较ADAS车规级标准要求更低 (27)
表1: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主要产品超460亿美元 (6)
表2:60款车型样本库 (6)
表3:智能座舱各产品前装市场渗透率 (7)
表4:智能座舱各产品市场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8)
表5:主流座舱域控制器芯片 (9)
表6:主流车载底层操作系统 (10)
表7:各大车企均基于底层操作系统定制开发专属操作系统 (11)
表8:国内主要智能座舱供应商前装市场配套情况(红色为已上市公司) (18)
表9:行车记录仪主要提供商 (23)
表10:车辆数据分类 (24)
1. 汽车座舱的技术升级路径如何?
从汽车座舱升级路径情况来看,座舱产品正处于智能时代初级阶段。

60-90年代为机械时代,座舱产品主要包括机械式仪表盘及简单的音频播放设备,功能结构单一,基本都是物理按键形式,可提供的信息仅有车速、发动机转速、水温、油耗等基本信息;2000-2015年为电子化时代,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座舱产品进入电子时代,装置仍以机械仪表为主,但少数小尺寸中控液晶显示开始使用,此外也增加了导航系统、影音等功能,为驾驶员提供较多信息,整体单车配套价值在2000元以内。

2015年进入智能时代初级阶段,以大尺寸中控液晶屏为代表率先替代传统中控,全液晶仪表开始逐步替代传统仪表,中控屏与仪表盘一体化设计的方案开始出现,少数车型新增HUD抬头显示、流媒体后视镜等,人机交互方式多样化,智能化程度明显提升,整体单车配套价值约为4500元。

但现阶段大部分座舱产品仍是分布式离散控制,即操作系统互相独立,核心技术体现为模块化、集成化设计。

未来,随着高级别自动驾驶逐步应用,芯片和算法等性能增加,座舱产品将进一步升级,一芯多屏、多屏互融、立体式虚拟呈现等技术普及,核心技术体现为进一步集成智能驾驶的能力,整体单车配套价值超过8000元。

图1:汽车座舱产品正处于智能时代初级阶段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2. 智能座舱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2.1. 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市场超390亿美元
2020年全球智能座舱主要产品达396亿美元,2018-2022年市场CAGR为8.8%。

根据伟世通数据,2018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中控显示屏、信息娱乐解决方案、仪表盘、HUD)全球市场规模约为329亿美元。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用户对安全和娱乐功能需求升级,产品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促使成本价格进一步下探,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为396亿美元,至2022年可达461亿美元,2018-2022年市场规模CAGR约为8.8%。

表1:预计2022年全球智能座舱主要产品超460亿美元
2018 2019E 2020E 2021E 2022E 2018-2022CAGR
仪表盘80 90 97 108 117 10.0%
中控显示屏44 53 67 76 86 18.2%
车载信息娱乐解决方案196 208 216 225 234 4.5%
HUD 9 13 16 20 24 27.8%
数据来源:伟世通,东吴证券研究所(注:2018年HUD为伟世通预测数据)
2.2. 2020年国内智能座舱市场超560亿元
我们测算智能座舱产品前装市场容量步骤如下。

第一步:乘用车市场容量预测。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9年我国乘用车汽车产量为2136万辆。

借鉴日韩发达国家发展经验,
国内乘用车千人保有量2019-2025年将逐步攀升至200辆,预计2019-2025年国内乘用
车产量复合增速3%。

第二步:各产品前装市场渗透率预测。

根据汽车之家披露的标配
情况,产品渗透率从自建样本库获取。

共有60个样本车型,均采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
产品搭载情况。

(备注:本测算均指前装市场。

六大座舱产品均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驾驶信息显示系统、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显示,且先后顺序不
变。


表2:60款车型样本库
自主SUV 合资SUV 自主轿车合资轿车
领克01 宝马X1 帝豪帕萨特
VV7 宝马X3 宝骏310 雅阁
VV5 奥迪Q3 远景迈腾
领克02 奥迪Q5 逸动朗逸
哈弗H6 凯迪拉克XT5 艾瑞泽5 轩逸
传祺GS4 奔驰GLC 荣威i6 卡罗拉
博越奔驰GLA 英朗
荣威RX5 汉兰达宝来
长安CS75 锐界桑塔纳
长安CS55 途观捷达
长安CS35 本田CR-V 雷凌
哈弗H2 奇骏福克斯
帝豪GS 昂科威科沃兹
MG ZS RA V4 福睿斯
远景SUV 翼虎奥迪A4
瑞虎8 XR-V 奔驰C
宝骏510 缤智宝马3系
宝骏730 IX35 凯迪拉克CT6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71.3% 78.7% 83.1% 90.2% 92.0% 94.0% 96.0% 97.0% 98.0%
驾驶信息显示系统 5.9% 6.4% 15.0% 27.2% 35.0% 43.0% 50.0% 55.0% 60.0% HUD 5.9% 6.4% 7.5% 8.7% 10.7% 13.7% 17.7% 23.7% 30.0%
流媒体后视镜 5.1% 0.7% 3.1% 7.6% 10.0% 14.0% 18.0% 22.0% 26.0%
行车记录仪 3.7% 11.3% 10.6% 13.0% 17.0% 23.0% 29.0% 36.0% 44.0%
后排液晶显示 1.5% 0.0% 0.6% 1.1% 2.0% 3.0% 4.0% 5.5% 7.0%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东吴证券研究所预测(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即中控液晶屏及相应软件系统,驾驶信息显
示系统即为全液晶仪表及相应软件系统)
第三步:各产品的单车价值预测。

六大座舱产品2019年单车价值分别为1800、2700、1400、770、260、1100元/套。

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行车记录仪由于产品成熟度较
高,因此单车配套价值将随着功能集成逐年缓慢提升,并趋于稳定。

其余产品上市时间
较晚,目前单车配套价值相对较高,随着技术逐渐成熟,渗透率提升后,成本进一步下
探,单车配套价值有望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

预计到2025年,座舱产品单车价值分
别为1910、2315、1318、725、276、1035元/套。

2025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达1030亿元,2019-2025年CAGR达15.2%。

经测算,2020年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规模达566.8亿元,同比增长28.5%。

随着5G
逐步落地,主机厂纷纷推出搭载智能座舱产品的新车型,智能座舱产品渗透率加速提升,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030亿元,其中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为最
大的两个市场,占智能座舱主要产品市场的比例分别为46.4%/34.4%。

2019-2025年复合
增速较快的细分市场为后排液晶显示、流媒体后视镜,均超过45%,但由于后排液晶显
示渗透率较低,流媒体后视镜单车配套价值量较小,因此贡献的增量均较小。

2019年全
液晶仪表盘已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至2025年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300.8 324.2 319.6 364.4 390.4 419.1 440.9 458.8 477.4 6.9%
驾驶信息显示系统43.8 42.8 86.5 153.3 193.3 232.3 278.3 315.3 354.3 26.5% HUD 21.9 21.8 22.4 26.2 32.6 42.1 56.1 77.3 100.8 28.5% 流媒体后视镜10.2 1.3 5.1 12.6 16.8 23.7 31.4 39.5 48.1 45.1% 行车记录仪 2.3 6.8 5.9 7.6 10.4 14.8 19.2 24.6 31.0 31.8% 后排液晶显示 4.2 0.0 1.5 2.6 4.8 7.2 10.0 14.1 18.5 52.5% 合计383.1 396.9 441.1 566.8 648.3 739.3 835.8 929.6 1030.0 15.2%
3. 智能座舱竞争格局如何演绎?
智能座舱全产业链分为三大环节:上游-中游-下游。

中游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指的是一级供应商,通过整合上游各类软硬件,组装成智能座舱产品,提供给下游集成厂商。

图2:智能座舱全产业链图谱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3.1. 上游零部件竞争格局
1)芯片层
一芯多屏技术是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座舱内部功能越来越丰富,而传统座舱,仪表、娱乐、中控等系统相互独立,主要由单一芯片驱动单个功能/系统,通信开销
大。

“一芯多屏”模式采用一颗芯片支持多个操作系统,不仅解决了系统之间高成本的
通信开销问题,同时缩短了通信时间。

座舱域控制器芯片形成传统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厂商两大阵营。

座舱域控制器芯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NXP、德州仪器、瑞萨电子等传统汽车芯片厂商,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此外手机领域的厂商如联发科、三星、高通等也加入市场竞争中,主要面向高端市场。

由于域控制器芯片市场仍处于行业萌芽期,目前国内搭载座舱域控制器芯片的车型绝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德州仪器的Jacinto6和NXP的i.mx6等上一代产品。

国内竞争者主要有华为、地平线等。

根据伟世通数据,2019年全球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约为40万套,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超过1300万套,2019-2025年均增长79%。

数据来源:亿欧,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伟世通,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表5:主流座舱域控制器芯片
联发科英特尔NXP 德州仪器瑞萨高通三星型号MT2712 A3950 i.mx8QM Jacinto7 R-CAR H3 SA8155P Exynos v920 制造工艺
28纳米(估
计)
14纳米28纳米
28纳米(估
计)
16纳米7纳米
5纳米
(估计)内核 6 4 6 2-4 8 8 8
内核与频

LFM/HF
M/Burst
2x,ARM;@
1.6GHz,
Cortex-A72
4xARM;Co
rtex-A53
1.2GHz
x86,800MHz/1.
6GHz/2.08GHz
2x,ARM;@1.6
GHz
Cortex-A72,4x
ARM;Cortex-A
53 1.26GHz
2/4x,ARM;@1
.6GHz
Cortex-A72
4x,ARM;@1.7
GHz,
Cortex-A57
4xARM;Cortex
-A53 1.2GHz
kyro435 3x
gold@2.1GHz 1x
Gold Prime
2.4GHz 4x siliver
@1.8GHz
/
CPU算力22k 42k 26k 12-24k 40k 80k(估计) 200k(估计)GPU
ARM
MALI-T88
0 MP4
INTEL HD 505 2*GC7000
G6230/6430(
估计)
GX6650 Adreno 640 /
GPU频率900MHZ 100/500/650M850MHZ / 600MHZ 700MHz 未知
HZ
GPU算力
/GFLOPS
133 187 128 70-140 288 1142 未知
车规级AEC-Q100 AEC-Q100
AEC-Q100
ASIL-B AEC-Q100
ASIL-B
AEC-Q100
ASIL-B
AEC-Q100
AEC-Q100
ASIL B
(目标)
典型应用大众
特斯拉、长城、
红旗等
福特新锐界/ 大众/ /
数据来源:佐思车研,东吴证券研究所
2)底层操作系统及虚拟层
汽车操作系统主要分为安全相关的车控操作系统和与用户体验相关的车载操作系统两大部分。

其中,车载操作系统应用于导航、信息娱乐、蓝牙语音等。

底层车载操作系统形成QNX、Linux、Android三大阵营,WinCE即将退出市场。

QNX、Linux是车载操作系统的鼻祖。

QNX具有安全性高等优点,主要应用于仪表,但
其并非开源,因此存在开发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与QNX相比,Linux为免费的开
源系统,具备定制开发灵活、成本较低等特点,主要应用于信息娱乐系统。

谷歌Android
是基于Linux系统内核开发而来,应用生态优于QNX、Linux,并逐渐成为新的一级。

国内企业也纷纷加入操作系统竞争市场,阿里基于Linux系统内核开发出AliOS,上汽
荣威所搭载的斑马智行系统即基于AliOS打造。

此外,鸿蒙系统(Harmony OS)同样
基于Linux系统内核开发。

WinCE由微软开发,但现阶段开发者和应用已经非常少,微
软计划2021年3月终止对它的技术服务。

表6:主流车载底层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简介优势劣势合作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
QNX 属于黑莓公司,是全球第
一款通过ISO26262 ASLL
Level D认证的车载操作
系统
安全性、稳定性极高、
符合车规级要求,主
要用于仪表
需要授权费用
通用、克莱斯勒、凯迪拉克、雪佛兰、
雷克萨斯、路虎、保时捷、奥迪、大
众、别克、丰田、捷豹、宝马、现代、
福特、日产、奔驰、哈曼、伟世通、
大陆、博世等
Linux 基于POSIX和Unix的多
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
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免费、灵活性、安全
性高
应用生态不完善、技
术支持差
丰田、日产、特斯拉等
Android 谷歌开发的基于Linux架
构的系统,属于类Linux
系统
开源,易于OEM自
研、移动终端生态完

安全性稳定较差,无
法适配仪表等安全性
较高的部件
奥迪、通用、蔚来、小鹏、吉利、比
亚迪、博泰、英伟达
WinCE 微软发布的32位的多任务
嵌入式操作系统、具有多
任务抢占、硬实时等特点
在当时实时性出色,
Windows应用开发便

现在开发者和应用已
经非常少,即将退出
历史舞台
福特Sync 1、Sync 2等
数据来源:亿欧,东吴证券研究所
各大车企均基于底层操作系统开发其专属操作系统。

大部分车企会在底层操作系统
基础之上进行定制化开发其专属的车载操作系统。

例如基于QNX 底层操作系统的车企有福特、奔驰、奥迪、宝马、大众、沃尔沃等,基于Linux 底层操作系统的车企有特斯拉、丰田、雪佛兰等。

根据盖世汽车数据,2017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以QNX 为主,其市占率约为49%,Linux (包含Android )、Win CE 分别列第二、第三位。

Android 凭借开源和广泛的应用生态,市场占有率将持续提升。

Win CE 由于开发者和使用者少,微软终止技术支持后,市占率将逐步降低。

国内能提供定制专属操作系统的上市企业包括:中科创达、东软集团、诚迈科技、四维图新以及德赛等车机系统Tier 1级供应商等。

表7:各大车企均基于底层操作系统定制开发专属操作系统
品牌 专属车载0S 底层车载OS
福特 SYNC 3 QNX
奔驰
COMAND/MBUX
QNX 奥迪 MMI QNX 宝马 iDrive QNX 特斯拉 Version Linux 大众 Composition Media
QNX 沃尔沃 Sensus QNX 丰田 G-Book Linux 雪佛兰 MyLink Linux 本田 Honda Android 荣威 斑马系统 AliOS 蔚来
NOMI
Android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东吴证券研究所
图5:2017年全球车载操作系统竞争格局
图6:专属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
数据来源:盖世汽车,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绘制
Hypervisor 允许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共享软件。

Hypervisor (又称虚拟机监视器)是一种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

由于智能座舱需要同步支持QNX 、Android 、Linux 等多操作系统,因此在物理硬件之上需要一个虚拟化平台
(Hypervisor )以支持各操作系统的运行。

Hypervisors 即可协调着硬件资源的访问,也可在各个虚拟机(VM )之间施加防护。

当服务器启动并执行Hypervisor 时,它会加载各虚拟机客户端的操作系统,同时会分配给各虚拟机适量的内存,CPU ,网络和磁盘等资源。

常见的车载Hypervisor 包括QNX Hypervisor 、ACRN 、COQOS 、PikeOS 和哈曼Device Virtualization 等。

Hypervisor 主要有两种类型:裸机型和宿主型。

裸机型Hypervisor 最为常见,直接安装在硬件计算资源之上,操作系统安装并运行在Hypervisor 之上。

典型的裸机型有IBM 的Power VM 、VMware 的ESX Server 、Citrix 的Xen Server 、Microsoft 的Hyper-V 以及开源的KVM 等虚拟化软件。

宿主型Hypervisor (又称基于操作系统虚拟化)将虚拟化层安装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虚拟化软件以应用程序进程形式运行在Windows 和Linux 等主机操作系统中。

典型的宿主型Hypervisor 有VMware Workstation 和VirtualBox 。

数据来源:简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简书,东吴证券研究所
3)中间件层
我国中间件市场主要由IBM 、Oracle 等外资软件巨头占据。

中间件层又称系统服务层,居于操作系统之上,应用之下。

中间件可提供一系列丰富的组件和接口,应用程序借助此层提供的接口,访问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具体包括文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和任务管理等。

根据CCW Research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间件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5-2019年国内中间件市场复合增速9.5%,2019年市场规模72.4亿元。

根据华为发布的《鲲鹏计算产业白皮书》预计,到2023年中国中间件市场规模为13.6亿美元(约95亿元),5年复合增速为15.7%;全球中间件市场规模为434亿美元,5年复合增速
10.3%。

若中间件有20%应用于汽车行业,2023年则中国车载中间件市场约19亿元,全球车载中间件市场规模约为86.8亿美元。

IBM 、Oracle 进入我国软件基础平台行业较早,凭借企业规模、品牌影响力、研发实力的优势,在中间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中间件企业包括普元信息、东方通、宝兰德、中创股份、金蝶天燕、中科创达、东软集团等。

数据来源:
CCW Research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4)应用程序层
应用程序种类繁多,主要由众多互联网公司及相应的细分行业厂商提供。

应用程序层位于软件层次结构的最顶层,负责系统功能和业务裸机的实现。

以地图导航市场为例,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2-2018年年均复合增速达28%,至2018年市场规模已达42亿元。

前装车载导航地图主要由四维图新、高德地图、凯立德供应,其中四维图新以38.3%的市场占比位居第一。

图11:车用地图主要供应商
数据来源:佐思车研,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易观,东吴证券研究所
5)功率半导体等传统电子类
传统电子类产品主要由传统汽车电子厂商提供。

以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和模块市场为例,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7全球分立器件和模组市场提供商主要为英飞
凌、安森美、意法半导体、三菱、东芝、瑞萨电子等传统汽车电子厂商。

国内提供商包
括闻泰科技、华虹半导体、捷捷微电、扬杰科技等。

图14:2017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和模组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6)显示面板/PCB等机械电子类
显示面板逐渐由LCD向OLED、大尺寸方向发展。

显示面板按可分为LCD和OLED 两大类,LCD即为液晶显示面板,主要依靠背光源发光,是目前多数座舱中控屏采用方
案;OLED是指可以主动发光的面板,由于其具有对比度强、色彩鲜艳,且形态可弯曲
等优点,越来越多智能座舱开始采用OLED方案。

参照IHS数据,2019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市场达79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了19亿美元,复合增速约9.6%。

随着未来车载显示逐渐向大尺寸,多屏化方向发展,车载
显示面板市场仍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达95亿美元,复合增速4.7%。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19H1 LG Display 在车载显示市场销售额为8.58亿美元,市占率达22.5%,位列第一。

日本JDI 、台湾AUO 、天马分别以15.9%、13.3%、11.3%的市占率位列二至四位。

国内显示面板供应商包括长信科技、京东方、莱宝高科、微星科技等。

数据来源:IHS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IHS ,东吴证券研究所
随着汽车新四化发展,车用PCB 市场快速增长。

一方面由于汽车对高频率和高速传输数据需求,使得高频高速PCB 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能源增加了电控领域对PCB 的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驱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参照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车用PCB 市场规模由2009年的28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8.6%。

汽车PCB 主要由美资、日资和台资企业主导。

2017年车用PCB 前五大供应商包括敬鹏(台资,9.1%)、TTM (美资,7.2%)、CMK (日资,6.5%)、MEIKO (日资6.3%)和建滔(港资,5.0%
)。

国内大陆提供商主要为沪电股份等。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东吴证券研究所
3.2. 中游单个产品竞争格局
1)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即中控屏+车载信息系统)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由传统中控台发展而来,最初车企在中控台仅加装音视频与导航一体化的车载主机。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信息、娱乐、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的提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逐渐成为了一个综合平台,集成了车载DVD、倒车影像、与智能收集互联的投影模式、多媒体、WIFI、蓝牙、辅助泊车等功能。

图19: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的主要功能
数据来源:中科创达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目前中控液晶屏整体渗透率已达高位,中低端车型渗透率未来仍将缓慢上升。

根据前文样本统计,2017年20万以上车型液晶中控屏渗透率已达84.1%,至2019年20万以上车型渗透率已达100%。

12万以下车型渗透率也从2017年的47.8%提升到2020年的73.1%。

未来中控液晶屏的渗透率仍将缓慢提升,并逐渐向大尺寸、多联屏方向发展。

按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车型来分,合资品牌渗透节奏略慢于自主品牌,截止目前渗透率均达90%左右。

据样本统计情况,2017年自主和合资渗透率分别为74.6%和68.8%,至2020年渗透率分别达89.7%和90.6%。

数据来源:汽车之家,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汽车之家,东吴证券研究所
全球车载娱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我们重点参考了伟世通分析数据。

2015年全球车载娱乐系统(中控屏为主)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为57%,分别是:伟世通(26%)、大
陆(15%)、博世(7%)、夏普(5%)和德赛西威(4%)。

2015年全球车载信息系统(软
件解决方案为主)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46%,分别是:哈曼(13%)、阿尔派(10%)、
博世(9%)、三菱(7%)、电装(7%)。

数据来源:伟世通,东吴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伟世通,东吴证券研究所
国内智能座舱基本以车载娱乐系统(中控屏为主),后期逐步转型增加车载信息系统(以软件解决方案为主)。

国内供应商已经上市有5家: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
/路畅科技/索菱股份,非上市主要有5家:航盛电子/好帮手/远特科技/博泰车联网/车联
天下。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产业调研:除了均胜电子通过海外收购形式直接切入海外供
应链,国内智能座舱配套自主品牌主机厂为主,合资品牌主机厂配套为辅。

德赛西威和
航盛电子是国内供应商体量较大的两家企业,均不同程度进入了德系/日系/美系全球供
应链,其他国内供应商基本以配套自主品牌为主,甚至部分还主要做后装市场。

根据前
文市场规模测算,2018年国内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市场规模约为324.2亿元。

2018年德
赛西威这两块营收合计约45亿元,市占率达13.9%。

表8:国内主要智能座舱供应商前装市场配套情况(红色为已上市公司)
供应商主要配套主机厂
德赛西威广汽,上汽,长安,长城,通用五菱,大众,马自达,丰田,通用
华阳集团长城,通用五菱
均胜电子收购德国普瑞,围绕大众,宝马,奔驰,福特,通用等配套
路畅科技吉利,广汽,北汽福田,汉腾汽车等
索菱股份众泰汽车等
东风日产-北京现代,日产全球体系,PSA-大众-本田全球供应链体系,
航盛电子
联合上汽集团/通用五菱进入海外市场
好帮手一汽、长安、奇瑞、吉利、江淮、长城
远特科技长安,吉利
博泰车联网吉利
车联天下吉利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产业调研,东吴证券研究所
2)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即仪表)
传统驾驶信息显示系统主要向驾驶者提供的信息包括车速、转速、水温等,随着汽车新四化进程加快,车辆电量电压、联网情况、导航信息、预警信息等也必须通过仪表
盘来告知驾驶员。

传统的机械式仪表已不能胜任这项任务,取而代之的是全液晶仪表。

全液晶仪表未来将显示更多的安全和娱乐信息,此外也会集成更多的主动安全功能、
ADAS信息,有望与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一体化融合。

图24:驾驶信息显示系统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
数据来源:伟世通,东吴证券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