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控制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测量设备不确定度进行估算,以使在高精度测量以及在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在加以修正,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检测数据。
2、适用范围
企业计量标准及关键检测工位测量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估。
3.1、由电仪部负责组织对企业企业精密、贵重的主要测量设备进行不确定度的评估。
3.2、计量室负责企业所建立计量标准器不确定度的估算和精度较高的长度类测量设备不确
定度的确定:计量室负责对已被识别的测量设备不确定度的全部有关数据和资料进行保存归档。
4、工作程序
计量室应分别对企业能有效开展检定的游标类、测微类、指示类及交直流电流、电压表计量标准装置不确定度的估算,不确定度的分析方法可采用A、B两类,即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和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4.1、标准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方法:
表征A类由一系列重复观察测值计算得到的,即为统计方差估计S2,此时标准不确定度U 为u2正平方根值,也即
1
u2=S2(Xi)∑(Xi-X)2
n -1
4.2、标准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方法
B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估计方差u2,是根据有关信息来评定的,表征B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信息来源与评定方法为:
a、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
1, u
1
=δ此项量值可由(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资料查出。
b、测量装置的不确定度u
2, u
2
为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此项误差右由检定规程查出。
c、计数时存在的人为偏移造成的视差u
3
为
U
3
=SZ/L
式中:S-刻线尺与指标线(或表盘指针)之间的距离(由规程查出)
Z-人眼离垂直位置的距离,此值小于30毫米
L-人眼到指标线之间的距离,一般按明视距离250毫米计算,
即U
3
≤30s/250=0.12s
d、对环境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造成的误差而引起的不确定度,由温度误差是由与标准温度
(20
e、℃)的偏差和温度不均匀及温度不稳定所产生的误差组成,由稳定偏差引起的误差可由
下列公式计算:
U
4= L〔〕a
1
(t
1
-20)-a
2
(t
2
-20)〕
式中:L-被测件长度
t 1 t
2
-被测件与标准器具的实际温度
a 1 a
2
-被测件与标准器具的线膨胀系数
在精密测量时,应对环境温度加以适当的控制,并在测量前将被测件与标准件进行一定时间等温过程,一般的等温时间为0.5小时至4小时左右,这样温度误差就能相应的减小,温度不均匀及温度不稳定误差即可消除。
f、测量力引起的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U
5
,该项误差是因为接触测量时,被测件和测量仪器或测量装置的测量头之间有一定的测量力,从而产生弹性变形所造成,其误差的大小与p 的大小,被测件和仪器测量头的形状、材料、表面光法度,弹性模数等因素有关,具体的计算公式和计量方法可由《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资料查出。
g、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将上述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用平方和方根进行综合即得出,其总不确定度用U表示
U=√u
12 +u
2
2 +…+ u
n
2
注:不确定度只有正值,故在求平方和方根时应取:“+”号
4.3、对各测量仪器或装置不确定的评定,应写出详细的技术报告。技术的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a、各单项误差来源及其生产的原因:
b、各单项误差的具体计算方法和结果:
c、各误差分量的综合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d、测量仪器或装置总不确定的验证。
4.4、计量室应根据有关资料确定企业精度较高的长度类在用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即量具的测量极限误差。长度类量具测量极限误差可由《通用量具手册》、《精密量具的使用和保养》等资料中查得。并将其明示在量传图上,必要时应在检定合格证上注明。
4.5、计量室应将所计算得知的测量设备的不确定度列表报电仪部工艺室,以便制定工艺时参考。
4.6、工艺上如有特殊要求,当本企业测量设备能力不能满足时,电仪部应通知质检
部选择配备符合设计要求的计量检测设备。
4.7、由质检部不定期对该程序的执行和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出检查记录。计量室负责该程序所列资料的收集、登记备案。
4.8、当不确定度累计的影响对测量能力产生重大影响时,应采取减少溯源链,提高检测设备的准确度等相应措施。
5、相关文件
5.1、《实用计量全书》
5.2、《测量设备检定规程》
5.3、术语及定义
本程序所采用的名词与术语来源与资料《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6、记录
6.1、《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明细表》
6.2、《测量设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