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印象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印象(impression)是指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以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的关于人或事物的概念,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

(一)自然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关于人的自然特征,我们建立的比较系统的观念首先同人们的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并根据这三个方面将人进行分类。

(二)社会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人们的社会特征,先寻求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从社会角色角度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我们的意义和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三)心理特征的信息选择倾向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人的心理特征方面,我们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定向。

三、印象的形成法则

(一)加法模式

心理学家费希本(M. Fishbein,1964)认为,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

(二)平均模式

安德森(N.H.Anderson,1965)研究发现,人们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体印象。

(三)加权平均模式

人在形成对别人的总体印象时,不只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多少,以及特征自身的明显程度(亦即强度),而且还考虑每一个特征的重要性。因此,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致,然后再将权致与每一个持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四)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影响更大的品质称为中心品质,其他品质为边缘品质。热情——冷酷是影响人们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