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d8a5fd9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5.png)
名词解释曹禺的四大戏剧曹禺,中国现代戏剧大师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既承继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优秀品质,又吸收了西方现代戏剧的先进理论和表现技巧。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无疑是他最重要的艺术遗产之一,堪称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雷雨》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以独特的手法呈现了激烈的家庭和社会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异化现象。
故事情节简单而真实,通过对于人性的深刻追问,以及对于传统禁锢与解放的思考,使得《雷雨》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日出》是曹禺创作的另一部杰作,它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和人道主义精神。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展现了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困境和奋斗。
通过对主人公宋天荫的塑造和命运的描绘,曹禺巧妙地传达了他对于正义与平等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原野》是曹禺在195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深度和厚重感的作品。
该剧以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中国抗战时期农村人民为了生存和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精细刻画以及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生活艰苦、苦难磨砺下的人性光辉与希望。
《北京人》是曹禺创作的最后一部剧作,也是他个人的“心灵自述”。
该剧以“北京人”为主题,通过对于北京市井生活的细致描绘,呈现了曹禺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化的深度思考。
尽管剧情简洁,但《北京人》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向观众们展示了曹禺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纽带的思考与呼吁。
曹禺的四大戏剧作品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具备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他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功地展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度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戏剧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禺用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艺术表达,将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戏剧文化注入了新的力量。
他的四大戏剧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仍然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和推崇。
曹禺的作品分析
![曹禺的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be4b9d5bbfd0a78567312.png)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曾说过一句话:“软弱,你的名字叫女人。
”但是,曹禺的女主角却常常相反。
她们虽然处于弱者的地位,却表现出惊人的傲岸、果决。
她们意志坚强,敢于同命运抗争,甚至在孤立无援的境地中也敢单枪匹马地走向社会黑暗势力挑战,具有同一般柔弱女性迥然不同的硬性性格。
她情感热烈,独立意志极强,她说:“人家说一句,我就要说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
”但命运却把她抛进一个黑牢般的家庭,几乎被窒息闷死,这时出现一个机会——周萍闯入她的生活,并与之相恋,然而周萍毕竟是他“父亲的儿子”。
加上四凤的出现,他怕了,也对蘩漪感到厌烦。
周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凤,抛弃了蘩漪。
蘩漪一次次地与周萍交锋,用尽各种手段要求他留下来,同时又迅速果断的采取行动,阻止周萍出走。
她解雇了四凤,又跟踪周萍到鲁家。
当她发现周萍和四凤偷情时,便刻毒地关死了窗户。
当周朴园问她干什么去了,她还快意地微笑着说:“在花园里赏雨。
”当她所做的这一切都被证明无效以后,面对周萍和四凤的出走,她已经不顾一切了,为了拆散周萍与四凤的关系,她把周冲和周朴园都拉了出来,森之不顾名誉不顾后果,竟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宣布了她和周萍的关系。
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毁灭了别人。
她的爱和恨结合得那么紧,变化得那么快,那么果决,很难不叫人想起一位作家的名句:我崇拜她的美,但我畏惧她的灵魂。
陈白露听说小东西打了金人,忍不住地说:“打得好!打得好!打得痛快!并马上决定冒险保护她,阿根对她别管闲事。
她却非常镇静地说:“出了事有我担待。
”黑三一伙进屋查找,潘月亭吓得躲了,她却自己迎了出去(忽然声色俱历地)说:“站住!都进来?谁叫你们都进来?你们吃什么饭长大的?你们要是横不讲理,这个码头横不讲理的祖宗在这儿呢!(笑)你们是授私货么?我这儿搜烟土有烟土,搜手枪有手枪(挺起胸)不含糊你们!”黑三一伙流氓蛮横无理,她却以硬抗硬,一下便镇住了对方。
和蘩漪不同,她不是同放任情感与固执相胶合,而是同理智的反省相关联,因而常常带有高人一等的见识和藐视众生的泛泛的嘲讽,她始终镇定,从容,果断,直到最后都是如此。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https://img.taocdn.com/s3/m/d018e6e9910ef12d2af9e7b7.png)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绪论:《雷雨》是由中国著名的剧作家曹禺所创作,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
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它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背景,描写了一个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
正文: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12月13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汉族,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父亲万德尊曾任镇守使,都统和黎元洪秘书。
曹禺生母早逝,继母酷爱戏剧,常携曹禺观看戏曲和文明戏。
他曾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曹禺1929年入读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曹禺是中国史上继往开来的剧作家,他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号称“中国的莎士比亚”。
《雷雨》这部剧作通过叙述周鲁两家人之间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勾勒出现实的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了当时历史真实的某些方面。
作者怀着被压抑的忿懑和对受侮辱受迫害的善良的人民的深切同情,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雷雨》主要讲述的是四凤是周家女佣, 周萍, 周乃同父异母兄弟, 同样爱上四凤. 周萍本与繁漪 (即周的母亲) 有染, 自与四凤偷偷相恋, 便不再理会繁漪, 繁漪伤心欲绝. 繁漪知周冲喜欢四凤, 邀请四凤的母亲鲁妈到访, 希望鲁妈立即带四凤离开. 鲁妈离开之际, 却遇上周老爷, 繁漪才知道三十年前, 鲁妈在周家打工, 与老爷怀了周萍和大海, 但终被抛弃, 鲁妈带着大海改嫁鲁贵, 生了四凤. 因而鲁妈对老爷恨之入骨. 鲁妈计划带四凤远离周家, 四凤却因已怀孕, 要求周萍带她走, 鲁妈几欲晕倒, 事到如今, 只有催促两人快走, 繁漪阻止周萍离去不成, 抖出各人错综复杂的关系, 周萍和四凤知铸成大错, 周萍吞枪自杀, 四凤触电自杀, 周冲为救四凤同样触电身亡。
曹禺生平及作品
![曹禺生平及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953d1de0aeaad1f346933ff9.png)
曹禺生平及作品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绰号。
“曹禺”是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笔名(姓氏“万”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摘自孙庆升:《曹禺论》),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
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其作品《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被人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996年12月13日,因长期疾病,曹禺在北京医院辞世,享年86岁。
个人经历1910年,曹禺出生于天津小白楼,三天后母亲薛氏因产褥热去世。
薛氏孪生妹妹薛咏南嫁给了曹禺的父亲承担起了抚养曹禺的重任。
1913年,由继母带领进入戏院听戏,得以观赏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唐山落子、文明戏等中国传统戏剧,这些戏曲为他将来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922年,秋考入南开中学为二年级插班生。
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戏剧活动,且加入南开新剧团。
1929年,父亲中风逝世。
同年九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在清华潜心钻研戏剧,广泛阅读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这为他后来的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1933年,夏秋之间作《雷雨》,秋入读清华研究院。
开始与郑秀恋爱,秋季应聘赴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员。
1935年3月,著名电影演员阮玲玉自杀。
曹禺甚表愤慨,于是创作《日出》。
1936年6月,与鲁迅、巴金等77人共同签署《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同年秋作《原野》。
1937年5月,《日出》获《大公报》“文艺奖”1938年,夏秋之间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易名《黑字八十二》,同年10月上演。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60473484693daef5ff73d6c.png)
曹禺先生作品及生平简介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
曹禺祖籍湖北潜江。
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
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
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曹禺,卓越的中国现代戏剧家。
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
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
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期间参加戏剧活动,曾担任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剧的主角。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广泛钻研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及契诃夫、易卜生、奥尼尔的剧作。
1933年大学即将毕业前夕,曹禺创作了四幕话剧《雷雨》,于次年公开发表,很快引起强烈反响,它不仅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1936年和1937年,曹禺分别出版了他的重要剧作《日出》和《原野》。
曹禺抗战期间的重要剧作是《北京人》。
新中国成立后,曹禺创作的剧本主要有《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在一天时间(从上午到半夜)、两个场景(周家和鲁家)里,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显示了作品严谨而精湛的戏剧结构技巧。
该剧反复写蝉鸣、蛙噪,写雷雨到来前后的闷热,其用意不仅是渲染苦夏的"郁热"氛围,而且还在于暗示人物的情绪、心理、性格。
更值得称道的是剧作的语言:首先,《雷雨》是以高度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从它的台词里,观众(读者)能听(看)得出各位角色的年龄、性别、地位、性格、心理;其次,《雷雨》的语言带有浓烈的抒情味--它的语言发自人物的肺腑,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某些场合的台词(如第三幕周冲对四凤畅谈未来理想的台词)本身就是没有分行的抒情诗。
曹禺经典作品简介
![曹禺经典作品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af4a6c3195f312b3169a5fb.png)
曹禺经典作品一、《雷雨》:创作于1933年,1934年公开发表。
剧本以20世纪20年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猛烈抨击了旧中国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展示出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雷雨》以集中的场景(周公馆客厅)和集中的时间(同一天上午至午夜),表现了周、鲁两家以爱情的、血缘的、阶级的复杂关系为内容的尖锐的戏剧冲突,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二、《日出》:1936年发表。
剧本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白露的住处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解剖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
在艺术创作上,作者采用横断面的描写,力求写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而《日出》具有纪实性特点,一切都像生活本身而不像“戏”。
三、《原野》:1937年发表。
是作者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剧本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该剧通过揭示仇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被扭曲的灵魂,来揭示农村阶级压迫的沉重和残酷,深刻地展现了仇虎从反抗、复仇到觉醒的心灵历程。
四、《北京人》:1941年发表。
剧本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没落的故事,表现出了对于旧制度的鄙弃与否定,和对新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它是一首动人的、抒情的、催促旧制度灭亡的葬歌,呼唤新社会诞生的序曲。
作者从一个家庭的震荡崩溃的图景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腐朽的走向衰亡,新生的奔向胜利。
五、曹禺的其他作品:有剧本《黑字二十八》(与宋之的合作)、《蜕变》、《正在想》、《家》(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明朗的天》、《胆剑篇》(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王昭君》等;理论著作《编剧术》、《论戏剧》、《曹禺论创作》;散文《迎春集》。
论曹禺的戏剧
![论曹禺的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7a29dc1f6bd97f192279e920.png)
论曹禺的戏剧《原野》、《日出》、《北京人》《日出》文中多次出现《日出》中这么一句:太阳出来了,黑暗就会过去的。
我们同那位诗人一样,相信一切是有希望的。
这部是以陈白露的一生贯穿整部戏剧,直至她生命的终结,戏剧也落幕了。
每个人的结局虽未直接点出,但我总认为曹禺已借由张乔治的诉梦之口表达的清楚了:“我梦见这一楼满是鬼,乱跳乱蹦,楼梯、饭厅、床、沙发底下、桌子上面,一个个啃着活人的脑袋,活人的大腿,又笑又闹,拿着人的脑袋壳丢过来,扔过去,嘎嘎地乱叫。
忽然轰地一声,地下起了一个雷,这个大楼塌了,你压在底下,我压在底下,许多许多人都压在底下······”潘月亭(四爷)的公债亏了,欠了成千成万的债。
顾八奶奶的钱都存在四爷的大丰银行。
没了,全没了,靠她而活的“面首”胡四也将失去所有。
陈白露,这位女主人公,她的命运同这些有钱人一样黑暗。
曾经她爱过一个诗人,一个在她或大部分人看来很傻的诗人。
离开那个诗人以后她就堕落了,纯真的“竹均”时代早已不存在,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
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方。
到处都有“金八爷”这样大大小小的魔鬼。
其实她的心并没有完全被黑暗吞噬,她救助“小东西”,她反抗着,她善良着。
可是她那点善心加上达生那份傻气改变不了现有的定局。
小东西也反抗着黑三,她甚至还英勇的打过“金八爷”,可最终呢,她还是被逼着接客。
连那么小的人儿都懂得挣扎,可是我们看到的结果呢,尽是失望,他们的力量太单薄了,留下了无尽的黑暗。
只有那打夯声坚持不断,日复一日,坚定不移。
那是纯朴善良人民的呼声。
大丰没了,楼应该不会再盖下去了吧,谁知道呢!但可以肯定,那群汉子,到了别处,依旧会哼着那响亮的号子。
因为,日出是属于他们的,希望属于他们。
曹禺的作品及分析分析
![曹禺的作品及分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26d0ec4693daef5ef73dae.png)
作品介绍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
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1946年赴美国讲学,翌年初回国,任上海文华影业公司编导,发表剧本《桥》,写了电影剧本《艳阳天》,由他导演摄成影片上映。
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1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禹选集》、《曹禹论创作》、《曹禹戏剧集》等。
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深刻解剖了30年代中国的都市生活,批判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罪恶社会,曾获《大公报》文艺奖。
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禹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1936年曹禹任教于南京戏剧专科学校,写了他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
抗日战争爆发后,曹禺随校迁至四川,编辑戏剧刊物,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和电影厂编剧等职。
著有《全民总动员》(合写)、《正在想》、《蜕变》、《镀金》等剧本,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曹禺 作品研究
![曹禺 作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16a1ee9b89680203d8259c.png)
一6《日出》 1937《原野》
• 特色:熟悉生活,但不写身边琐事;善于 构思,但不墨守陈规。
• 1、《雷雨》:以情节结构的曲折复杂取胜。 • 2、《日出》:以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现见长。
• 3、《原野》;以象征手法和传奇色彩取胜。
•
• • 第二阶段
《全民总动员》 《蜕变》 《桥》 《 北京人》
• 现实题材和文化批判的写作。
•
《明朗的天》
第三阶段 《王昭君》
缺少艺术个性
艺术特色
• 1、戏剧冲突尖锐:曹禺剧作多以非常性的紧急事 变提取戏剧冲突与中心动作,冲突紧张激烈。全 剧贯穿“激变”与“危机”,从中产生激荡人心 的戏剧性。 • 2、人物性格鲜明:曹禺笔下不论是诸如蘩漪、侍 萍、陈白露这类人心灵受到压抑的悲剧女性,还 是诸如周萍、觉新一类内心忧郁,矛盾的悲剧男 性,作者都积极探索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 与人物性格冲突的种种社会现实因素。使每个人 物都鲜明独特,具有个性化特征。
艺术特色
• 3、结构严谨:曹禺戏剧不管是对西方“三一律” “回溯式”结构的借鉴,还是作家选取几个片段, 几个人物来结构全篇,作品在舞台时间、地点、 基本事件、人物关系上都显得十分紧凑而有序, 以严谨的结构突出戏剧冲突。 • 4、语言个性化:语言具有动作性和抒情性,剧作 中人物、身份和戏剧冲突的特点,决定戏剧语言 在隐晦曲折中包含尖锐的内在动作性和抒情性。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80e20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0.png)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摘要】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代表之一,《北京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剧作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极为细腻,通过对主人公的深入描写,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剧中人物之间的人性冲突也被刻画得丰富多彩,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曹禺同时通过剧中人物的遭遇和行为,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现象,引起观众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还在剧作中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使得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表现力。
剧中的舞台呈现十分精致,通过布景和灯光的运用,增加了戏剧的视觉效果。
曹禺《北京人》的特色在于其出色的人物刻画和社会现实反映,对中国话剧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为当代戏剧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曹禺,《北京人》,人物形象,人性冲突,社会现实,现代主义手法,舞台呈现,独特之处,中国话剧发展,当代戏剧,曹禺。
1. 引言1.1 曹禺及其作品简介曹禺,原名蔡金熙,生于1910年,逝世于1996年。
作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曹禺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在戏剧创作中融合了西方现代戏剧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戏剧风格。
曹禺的作品以强烈的个人色彩和深刻的人性洞察力闻名,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曹禺的代表作品包括《雷雨》、《日出》和《北京人》等,其中《北京人》是他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
这部剧作以描绘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变革为背景,以北京的城市生活为舞台,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物之间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曹禺通过对人物的细致塑造和情感冲突的揭示,展现了他独特的表现力和洞察力,使《北京人》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1.2 《北京人》概况《北京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著名剧作家曹禺创作于1934年,被誉为中国话剧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这部剧作以中国北方城市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城市家庭的生活和命运。
故事中涵盖了家庭内部的矛盾、社会阶层的冲突、人性的复杂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人类世界。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8e370ec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4.png)
浅谈曹禺《北京人》剧作特色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北京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对民国时期北京下层社会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以下将从不同角度对《北京人》的剧作特色进行浅谈。
从文学艺术方面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真实性。
曹禺擅长用白话表达人物内心的感受和情感,使角色形象真实、鲜活。
在《北京人》中,他继续延续了这一风格,通过表现人物的口语和语言特色,刻画出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物形象。
二是人物形象的丰满。
曹禺能够通过对话和行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角色更加饱满和丰富。
在《北京人》中,每个人物都表现出十足的生活气息和个性魅力。
三是情节的饱满。
剧中情节跌宕起伏,既有悲剧性的冲突和矛盾,也有幽默生动的场面,整个剧情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四是意境的独特性。
曹禺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将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和人民的疾苦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文学艺术方面的突出特点。
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北京人》的剧作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现实的关照。
《北京人》刻画了一个特定时代下层社会的真实画面,揭示了社会不公、人性扭曲、命运悲剧的现实,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二是道德命题的提出。
剧中不乏对人性、道德、生存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引导观众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是历史记忆的铭刻。
《北京人》通过对历史时期的还原和再现,让人们深刻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存状态,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记忆。
四是人文关怀的流露。
曹禺在《北京人》中展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让人们对社会底层人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关注。
这些都是《北京人》剧作在社会意义方面的重要特色。
《北京人》作为曹禺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而且在社会意义和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巴金对曹禺经典的发现及评价
![巴金对曹禺经典的发现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753c43c83c4bb4cf6ecd109.png)
巴金对曹禺经典的发现及评价巴金与中国现代文学另一位大师曹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召下,以他们的作品向旧思想、旧道德、旧制度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堪称现代文坛双子星座。
从结识曹禺到曹禺去世,60多年来,巴金一直似兄长般十分关心爱护曹禺,他以艺术家的敏感和高度的艺术鉴赏力,先后发现了曹禺的《雷雨》《日出》《家》等多部经典并给予独特的崇高的评价,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戏剧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雷雨》备受争议却被巴金特别肯定一个年轻作者经过辛勤劳作,写出一部好作品,但无人发现、推荐、评价,这对作者是一个十分沉重的精神打击。
正如曹禺所说:“事实上最使一个作者(尤其是一个年轻的作者)痛心的还是自己的文章投在水里,任它浮游四海,没有人来理睬。
这事实最伤害一个作者的自尊心。
”〔1〕《雷雨》的发现就遭遇过一段曲折。
1933年8月,曹禺完成《雷雨》的初稿,将稿子交给正在筹备《文学季刊》的靳以,靳以是曹禺在南开中学的同学、交换过兰谱的结拜兄弟,他深知曹禺的才华,见曹禺写出一部大型话剧,自然十分高兴。
他首先向谁推荐呢?第一个便是郑振铎。
1932年,靳以从上海复旦大学商学院毕业后,经友人辗转介绍,答应为北平立达书局创办一个大型文学刊物《文学季刊》(《文学季刊》于1934年1月在北平创刊),书店委托他担当主编。
靳以自觉编这样的刊物,“资历和能力尚感不足,便去找已有名气,很有经验的郑振铎一起合编”。
〔2〕郑振铎一口答应,这样就有两个主编,第一主编是郑振铎。
靳以将《雷雨》首先推荐给第一主编,不料郑振铎一看,“认为剧本写得太乱而搁置下来”。
〔3〕但是,靳以并不甘心挚友辛辛苦苦写出来的厚达数百页的剧本原稿没有人来理睬,因此,过了不久,他又将剧本交给《文学季刊》分工负责审读剧本的编委李健吾看———《文学季刊》早期有一个编委会,“邀请了巴金、冰心、李健吾、李长之、杨丙辰等任编委,而具体工作多为靳以一人承担”。
〔2〕编委会成员有分工,有的负责审读评论,有的审读剧本,等等。
从生命视角透视曹禺戏剧作品
![从生命视角透视曹禺戏剧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05e66047be1e650e52ea99ee.png)
从生命视角透视曹禺戏剧作品摘要:《雷雨》、《日出》、《原野》被称为曹禺戏剧的“生命三部曲”。
从戏剧情节上看,主人公往往会卷入种种的纠葛,经受各类灵魂的考验,但最终这些鲜活的生命又会归于死亡。
对于生命,有人万般的敬畏,有人弃若草芥。
但对于曹禺先生来说,生命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活着。
本文以“生命三部曲”为例,试从生命视角透视曹禺戏剧作品中的生命情怀。
关键词:生命视角透视曹禺戏剧一、曹禺作品中的死亡情节(1)“雷雨”中的亡魂在《雷雨》这部命运的悲剧里,当一切尘埃落定归于平淡之时,死的死,亡的亡,疯的疯,走的走。
而悲剧的制造者周朴园,也只能在孤独和冷寂中苦度余生。
在死亡的人中,最无辜最让人痛心的是周冲。
曹禺本人认为周冲是“藏在思想的堡垒里,有许多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爱情”。
①作为一个只有十七岁的少年,周冲显得是那么的单纯幼稚,充满幻想而又富于正义感。
他没法明白父权笼罩下的这个家庭,更看不清楚周公馆内德乌烟瘴气。
他在懵懂中爱上了四凤,甚至还幻想着用他一半的教育经去支持四凤读书。
但他只是“烦燥多事夏日里的一个春梦”②,他生活在“美好的梦里”。
他没法理解自己的父亲,亦不能理解他爱着的四凤。
甚至当鲁家被辞退,他受母亲繁漪之托去给四凤送钱时候,还抒发了一大堆关于他们两个人乘船海上漂流的幻想,更使他的悲情人生催人泪下。
周冲这种梦幻似的理想注定要在现实面前撞击的粉碎。
周萍是堕落颓唐的一代。
在他的身上,既有着纨绔子弟的种种恶习,却也有着难得的人性闪光点。
他虽然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内心却是苍白空虚的。
繁漪舍弃了生命与他相爱,最后得到的结局也只能是“始乱终弃”,竭力摆脱繁漪对他的纠缠。
他对四凤的爱一开始不也不过是少爷对下人的玩弄。
但在他怯懦自私的性格中对四凤表现出了难得的热情和冲动,而且最后还能对繁漪说出要娶四凤的勇气,应该说是难能可贵的。
而对四凤来说,现实的残酷几乎使她走的是和母亲相同的惨剧。
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所承受的,比母亲侍萍更为沉重。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https://img.taocdn.com/s3/m/f12a592110661ed9ad51f319.png)
赏析曹禺四大经典话剧之《日出》故事——交际花陈白露受银行家潘月亭供养,整日与一群游手好闲的寄生虫相周旋,虽厌恶和鄙视周围的一切,但只能抱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昔日的恋人方达生希图拯救她,她亦无力自拔。
潘月亭投机股票失败,陈白露债台高筑,深感前途渺茫,最终服毒自杀《日出》是以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
《日出》的思想是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
剧本通过对半殖民地都是群丑的出色描绘暴露社会的黑暗糜烂。
有工于心计的银行家潘月亭、卑躬屈膝的李石清、俗不可耐的顾八奶奶、洋奴张乔治等。
这些都市群丑聚在陈白露的寓所里寻欢作乐,而又尔虞我诈,充分暴露了被金钱扭曲了的畸形人性。
二、描绘“不足”者的被受欺凌。
“小东西”被卖进妓院;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
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们善良、忠厚和倔强的品性。
剧本通过对都市群丑和下层被侮辱被剥夺者的描写,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半殖民地中国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图景,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
“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黑暗社会的主题。
人物——潘月亭:潘月亭是大丰银行的经理,他老奸巨滑、深谙世故、心狠手辣、藏而不露。
当潘月亭得知李石清用偷看文件的方式掌握他的底细之后,只表现出原始的愤怒:“你怎么敢——”随即又转变话锋:“石清,不不——这不算什么。
不算多事。
互相监督也是好的。
”他一改嫌李石清多事的骄横态度,与李石清成了“一条战线”的朋友,显得异常亲密。
他并非宽怒了李石清的多事之举,而是将怒不可遏深深地埋藏地心底,用缓兵之计让李石清有充分的“表演”的机会和时间,况且,“燃眉之急”的时刻,李石清还会派上用场,此等小人此时还得罪不得……潘月亭接受李石清想做襄理的暗示:(沉吟)“昌,襄理,——是啊,只要你不嫌地位小,那件件事总可以帮忙。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https://img.taocdn.com/s3/m/3ea72ee1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1.png)
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第一篇: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内容提要《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从戏剧艺术冲突、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讨论了剧作感人的艺术魅力。
《雷雨》的矛盾冲突杂而不乱,层次感极强,使得剧中千丝万缕的种种矛盾冲突环环紧扣,动人心魄。
《雷雨》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复杂,虽然全剧只有八个人物,但每一个都极具个性。
《雷雨》的结构严谨精巧:采取特殊的“回顾方法”,将过去的情节与现在的情节交织起来,以“过去的戏剧”推动“现在的戏剧”;出色地应用“发现”的手法,促进戏剧情节的激变和高潮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观众的参与,使观众的情绪与剧情的发展一起跳跃。
《雷雨》的语言极具特色:人物语言本质而又本能,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随处可见简练而有味的潜台词;人物语言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具有诗性的抒情。
《雷雨》的这些特点相互融为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曹禺《雷雨》戏剧艺术冲突人物结构语言浅论曹禺《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优秀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是杰出的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
它在一九三四年问世,以其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深刻的内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喜欢。
《雷雨》是一部很感人的戏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雷雨》一剧人物形象的刻画、戏剧性强的结构方式和精彩的戏剧语言被人们广为称道,它奠定了曹禺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雷雨》写了周、鲁两家之间的恩怨情仇和阶级对立,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
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
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
《雷雨》在戏剧艺术上臻于完美之境。
本文试图从戏剧矛盾冲突、人物形象、戏剧结构和语言特色四个角度谈谈自己对曹禺《雷雨》戏剧艺术的理解。
曹禺作品有哪些范文
![曹禺作品有哪些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b791ea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3.png)
曹禺作品有哪些范文1、《雷雨》《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发表于1934年7月《文学季刊》。
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
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伪善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
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
不论是家庭秘密还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发,在叙述家庭矛盾纠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同时,反映了更为深层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
2、《胆剑篇》《胆剑篇》的是曹禺、梅阡、于是之同志合著。
是历史剧创作的一部好的作品。
《胆剑篇》(与于是之、梅阡合作)取材于2400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故事。
3、《日出》《日出》是近代剧作家曹禺创作的戏剧,该剧1936年6月在《文学季刊》第一期开始连载,同年10月首次出版。
《日出》以抗战前的天津社会为背景,以交际花陈白露为中心人物,以陈白露住的大旅馆(惠中饭店)华丽的休息室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翠喜的房间)为活动地点,写了黎明、黄昏、午夜、日出四幕。
扩展阅读庄羽个人作品介绍1、《此去经年》青年作家庄羽的最新长篇小说《此去经年》日前由文汇出版社出版。
小说讲述了一个被自己的“优良品质”所累的女子李春天的遭遇。
昨天,庄羽接受采访时称,主人公李春天身上的确有她的影子,但在写作过程当中,她已将自己的影子淡化,希望读者看过这个故事后,能在李春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2、《半张脸》3、《遍地姻缘》《遍地姻缘》是庄羽的一部小说。
主要讲述了广告公司高级白领方童童为了忘却一段难以忘却的恋情,经常出入校园,苦苦寻找中意的男大学生,不是为了爱情,而是想制造一个孩子。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
![《雷雨》的艺术特色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a964ca8bd63186bcebbc7e.png)
内容摘要:曹禺的作品《雷雨》对我国的戏剧创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我国的戏剧创作引向了高潮。
曹禺一生中,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为其在中国的戏剧界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本文主要以曹禺的作品《雷雨》为案例,对曹禺的艺术世界进行剖析,从而对曹禺的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地解读。
关键词:曹禺雷雨艺术世界女性形象本文以爝莉为案例,浅析该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期走进曹禺的艺术世界一.《雷雨》作品简介《雷雨》是现代最杰出的、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这部作品通过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刻地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丑陋揭露出来,在中国的文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故事主要叙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初的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对下层的百姓和无产阶级工人进行了残酷地剥削和压榨。
周朴园的太太繁漪由于不能忍受周公馆内那种封建家长制度的残酷压迫和舒服,于是在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相遇之后爱上周萍,并且开始去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
但是不久之后,周萍就意识到这种不正常的乱伦关系,便开始想办法摆脱繁漪,在这过程中,周萍爱上了鲁侍萍的女儿四风。
当鲁侍萍来到周公馆后,遇到周朴园,又开始揭露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过往,也发现了鲁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
在这一个雷雨之夜,各种人物关系的真想相继浮出水面,周萍与四凤的兄妹关系使两人无法接受,两人相继自杀,周朴园的小儿子周冲在去解救四凤的同时也触电身亡。
一场雷雨,浇醒了一个制度,浇醒了一群人,或许在这个时候,对于当时来人将,死便是最好的归宿。
二.《雷雨》中体现出的艺术特色《雷雨》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对人物性格的塑造鲜明而又生动在《雷雨》中,曹禺对剧中每个人物的塑造都是别具用心的,每个人也是鲜明而又生动的。
周朴园的资本家的丑恶嘴脸,鲁侍萍的正直与善良,繁漪的对爱情的执着与反抗精神,周萍的胆小懦弱、鲁大海的工人阶级形象,四凤与周冲的单纯与清澈,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得活灵活现,而且每一个人物也都代表着当时封建社会的不同群体的人,从一个封建社会大家庭来折射出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丑陋与落后,让我们看到了曹禺心中对于旧社会的憎恶与对新社会的精神向往和艺术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曹禺及其经典作品《雷雨》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周围一片凄厉,荒凉,却有一样东西,也是在那么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那就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著作《雷雨》。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1996年12月13日逝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
他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
“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
孔庆生的《曹禺论》里曾说过:“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
”就一句话,却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众所皆知,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其后的《日出》、《北京人》、《蜕变》也都是杰出作品。
曹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的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
青少年时代的他对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他在谈到写作意图时曾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
”《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雷雨·序》里也曾写到“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在我看来,就是因为有了他这样的情感,所以才有了《雷雨》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在这样的时代下却是必然的。
我们都知道,《雷雨》是以两个家庭的之间的纠葛为主的。
通过表现这两个家庭的悲剧和罪恶,它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那个时代下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
而这场悲剧和罪恶的制造者正是那些威严体面、道貌岸然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
剧本虽然从性爱血缘关系的角度,写了一出家庭的悲剧,但客观上也反映出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某些侧面。
而充满不义和邪恶的旧家庭正是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的缩影。
从这个角度看来,这赤裸裸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譬如地位
不平等的人在命运上的不平等待遇,这也暗示了其最终必然的悲剧结局。
《雷雨》描写的是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三十年间复杂的纠葛。
资本家周朴园与侍女侍萍私通,生下二子周萍和鲁大海。
后来周抛弃侍萍与繁漪结婚,生一儿子名周冲。
而侍萍被逼抱着其刚出生3天的病重的次子大海,投河自尽,却幸而被救,后嫁于鲁贵,在鲁家又生一女名四凤。
17年后,侍萍在外做佣人,鲁贵在周朴园公馆做仆人,大海在周朴园经营的矿山做工,四凤又到周公馆做使女,并与周萍相恋,而周冲也单恋上四凤。
繁漪年轻,嫌周朴园年老,曾与周萍私通。
一日,大海作为罢工代表找周朴园要求增工资,在周家识破四凤与周萍的私情,告知其母鲁侍萍,赶来相阻。
是夜雷雨交加,周萍冒雨去四凤家约会,繁漪亦跟踪前来,事被鲁家发现,四凤逃出,众人齐聚周公馆,周朴园说破实情,四凤受不了打击出逃,却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她也触电身亡,最后周萍开枪自杀,大海出走。
在悲剧风格上,《雷雨》广泛地吸收了西方戏剧的优点,明显受到易卜生戏剧“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戏剧“性格悲剧”和古希腊戏剧“命运悲剧”等西方戏剧观念和创作方法的影响,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并通过描写两代人,两个家庭的爱恨纠缠,从亲情、爱情、社会阶级着手,成功地表现了20年代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中各种人物的生活、思想和性格,也表现了作者曹禺痛恨封建社会的情感,成为中国现代第一出真正的悲剧,从而使话剧这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完全中国化,成为我国新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
如果从人物性格上看,周朴园是一个贪婪成性,奸诈伪善,残忍自私的人,他的骨子里就已深深刻上了封建专制的思想,所以他即使曾爱过鲁侍萍,却不会为了她而放弃了自己的权利地位,而是娶了一个自己不爱却对自己有利的繁漪,再看他对工人的压榨剥削,可看出他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典型代表人物。
而周朴园的妻子繁漪是一个具有新思想,透着一股新气息的女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对爱情的渴望及追求,可是在封建专制主义的压迫下,却显得非常无助和怯懦,她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正是处在黑暗现实中的广大妇女命运的真实再现。
她所发出的悲愤的呐喊,也着实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的民主精神。
再看鲁侍萍,她正直善良,却尝遍了人情冷暖,三十年的悲惨遭遇、痛苦已经把她磨炼得更加坚强勇敢,对冷酷的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疼爱自己的孩子,对周
家充满了仇恨,但始终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她信命,却常常被命运捉弄,可以说,她的悲剧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必然产物。
再说周萍,他胆小怯懦,犹豫不定,为了脱离乱伦的深渊爱上了四凤,却又不敢违抗父亲的意愿。
他的个性最终也促进了悲剧的发生。
而四凤是个善良纯真,勤劳孝顺,对爱情有着向往和追求,可是她最终却成为了这个悲剧下的牺牲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周冲也是一个天真善良,阳光热情的少年,他和四凤一样都是这个悲剧下的牺牲品,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社会中无知却遭受迫害的那群人。
再论鲁大海,他是个有骨气、英勇、刚强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代表,他敢与资产阶级做斗争,有思想,有行动,代表着封建社会中的先进分子。
反观鲁大海的父亲鲁贵,他唯利是图,是个很典型的奴才形象,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可看出《雷雨》中的8个人物的性格迥异,在很多时候都可能发生矛盾冲突,我觉得这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而他们性格的形成又与时代背景有关,所以追溯源头,我觉得悲剧的原因其实还是时代背景。
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在发表的《〈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为什么《雷雨》会有那么高的评价呢?我觉得是因为《雷雨》反映的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正如曹禺自己说的“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为什么他会“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呢?那是因为那个时代在压迫他。
处于这个状态下的他,用自己的笔去写出自己的心,写出来的其实恰恰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所以他写的《雷雨》能成为经典之作,能引起人的共鸣,能引起时代的共鸣。
每个时代跟每个时代是不一样的,但创作却是一样的。
只有用了心的作品才是一个好的作品。
如果仅仅是依靠技巧,那么那个作品仅仅是个没有感情的空壳而已。
没有感情的东西又怎能打动人呢?所以我觉得无论在创作什么,都要随着自己的心。
同样的,我们品味一个作品的时候,也要用心去品味,将自己置于作者的那个时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那个作品,我们才能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就如《雷雨》一样,只有用心,我们才能看到一个时代的故事,而不是仅是两个家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