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综合实验与探究
初一综合实践教案科学探究实验
初一综合实践教案科学探究实验初一综合实践教案- 科学探究实验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浮力与密度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探究。
实验器材:1. 尺子2. 直尺3. 平衡器4. 不同密度的物体(如塑料球、小石子、葡萄、橡皮、木块等)5. 水槽或容器6. 清水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而物体的密度可以用质量除以体积来计算,密度越大,物体下沉的越快。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质和密度的物体,并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
2. 将水槽或容器中加满水,保持水面平稳。
3. 将不同物体按顺序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力表现。
4. 观察并记录每个物体进入水中后所表现出的现象,包括上浮、下沉或悬浮状态。
5. 通过测量上浮、下沉和悬浮物体的比例,总结出物体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令不同密度的物体依次进入水槽中,观察其浮力表现。
经过多次实验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密度小的物体(如塑料球、橡皮)能够上浮在水面上,并且一部分物体会露出水面。
2. 密度适中的物体(如葡萄)则能够悬浮在水中的中层位置,既没有完全下沉也没有完全上浮。
3. 密度大的物体(如小石子、木块)会下沉到水槽的底部。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物体的密度越小,所受到的浮力越大。
这与阿基米德原理给出的推论是一致的。
实验扩展与应用:1. 探究物体形状对浮力的影响。
制作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形、长方体、圆柱体等),比较它们的浮力表现。
2.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气球漂浮在空中等。
3. 进一步研究浮力与物体形状、材质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制作一些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自制小船或玩具。
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浮力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
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通用1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实验报告1实验内容: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好!实验人:xxx实验人实验时间: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xxx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内容 6改变生态瓶实验地点实验室实验目的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实验器材生态瓶、小鱼、水草实验步骤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2、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实验现象1.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2.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实验结论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备注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31、太阳下影子变化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综合实践初中九年级第十五单元科学探究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初中九年级第十五单元科学探究案例分析综合实践是中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结合初中九年级第十五单元的科学探究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案例一:种植实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种植实验的相关知识。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学生们在班级里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种植实验。
通过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种子在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实验中,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作物进行种植,包括小麦、黄瓜和豌豆等。
他们将种子分别放在不同条件下,例如有光照无水分、有水分无光照等,并定期观察和测量每种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和生长情况。
通过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学生们发现了光照、水分和温度对种子发芽和生长的重要影响,这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通过这个科学探究案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种植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可以更好地应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研究。
案例二:物理实验综合实践课上,学生们还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物理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下落速度。
学生们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小球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高度和水深,观察小球下落的速度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探究了物体下落速度与高度、水深之间的关系。
他们发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小球下落的速度越来越快。
此外,他们还发现,在不同水深下,小球的下落速度也有所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图表的制作,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高度、水深之间的关系。
这个物理实验案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和实践,学生们不仅巩固了物理学习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总结:综合实践是初中九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学生们能够将课堂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
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综合实验与探究【教案】目标:通过实验与探究,培养小学四年级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实验道具:显微镜、试管、滤纸、气球、磁铁、温度计、容器等。
实验试剂:水、盐、糖、沙子、铁屑等。
教师准备:教学PPT、录像、实验指导书、教学实验布置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2. 实验准备(10分钟)教师将实验道具和试剂摆放在实验台上,并演示实验的准备过程。
同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常识。
3. 实验操作(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解释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完成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4. 结果分析(1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5. 实验总结(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以及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分析和探讨。
6.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实验应用,将实验中的科学原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实验与探究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验与探究,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在科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同时,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规律,了解金属活动性的高低。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是金属活动性的表现,活动性越高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
金属与强酸反应产生氢气和相应的盐。
实验材料:
1. 不同金属片:锌、铁、铝、铜等
2. 盛有盐酸的试管
3. 镊子
4. 燃烧性气体检测器
实验步骤:
1. 将每种金属片用镊子夹取一片分别放入各个试管中。
2. 将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观察金属片与酸的反应过程。
3. 若有气体产生,可使用燃烧性气体检测器测试气体是否为氢气。
4. 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1. 高活动性的金属如锌、铝在与酸反应时会迅速产生氢气,反应较为剧烈。
2. 中等活动性的金属如铁与酸反应会产生适量的氢气,反应速度较慢。
3. 低活动性的金属如铜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少,反应较不明显。
实验拓展:
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浓度的盐酸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浓度对金属与酸反应的影响。
2. 可以将金属片放入硫酸或盐酸溶液中进行实验,比较两种酸对金属的作用差异。
3. 可以探究金属活动性规律,了解金属在活动性系列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金属的反应性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安全眼镜和手套。
2. 实验过程要轻拿轻放,避免发生意外。
3. 实验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注意处理废弃物。
单元综合检测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6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实验器材中金属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下面实验探究活动中他无法完成的是(B)A.电阻是否与长度有关B.电阻是否与材料有关C.电阻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D.电阻是否与温度有关2.关于电压、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决定R=UIB.电荷移动就能形成电流C.电路中有电流时它两端一定有电压D.电压的作用是在电路中产生自由电荷3.图甲为某可调亮度台灯,图乙为其用于调光的电位器结构图,a、b、c是它的三个接线柱,a、c分别与弧形电阻丝的两端相连,b与金属滑片相连,转动旋钮,滑片在弧形电阻丝上同向滑动即可调节灯泡亮度。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电位器与灯泡并联B.电位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灯泡亮度的C.若只将a、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亮D.若只将b、c接入电路,顺时针转动旋钮时灯泡变暗4. (2023·安徽中考)如图所示为电阻R1和R2的I-U图像,由图可知(C)A.R1的阻值为5 ΩB.R1的阻值小于R2的阻值C.将R1、R2串联接入电路,通电后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D.将R1、R2并联接入电路,通电后通过R1的电流大于通过R2的电流5.(2023·福建三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用电非常重要。
下列各种做法,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B)A.用湿抹布擦拭亮着的台灯B.电器起火要先断电后灭火C.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没必要接地D.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把人拉开6. (2023·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阻值R1<R2。
开关S闭合后,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通过R1、R2的电流分别为I1、I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A.U1>U2B.U1<U2C.I1>I2D.I1=I27. (2023·龙东中考)如图所示,图甲是某款电子秤的外观图,图乙是它的原理图,表盘是由电压表改装而成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物体质量越大,电子秤示数越大,电路中电流不变B.物体质量越大,电子秤示数越小,电路中电流不变C.物体质量越大,电子秤示数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大D.物体质量越大,电子秤示数越小,电路中电流越大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闭合开关S1,电压表示数为U1;再闭合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U2,电阻R1、R2的阻值之比为(D)A.U1∶U2B.U2∶U IC.U2∶(U2-U1)D.U1∶(U2-U1)9.(2023·福建模拟)如图所示为某家庭电路的部分电路,电灯和电热器正在工作。
物质的检测综合实验探究---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新高考)
(3)实验开始时,先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过一会儿,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 目 的 是 _将__装__置__中__的__空__气__排__空__,__防__止__氧__气__与__C_u_反__应__,__影__响__实__验__结__果__ , 当 Cu 充 分 反 应 , 实验结束时,下列操作中应首先进行 的是__①____(填序号)。 ①停止滴加浓硝酸 ②熄灭酒精灯 ③从E装置中取出导气管
2.常见的离子检验方法 沉淀法(加入试剂产生沉淀)、气体法(加入试剂产生气体)、显色法(加入特征指示剂)、 转化法(转化成其他易检验的物质)等。 3.解答综合实验题的技巧 一道综合实验题往往是由几个相互独立又有相互关联的小实验组成的,解答此类试 题可按如下基本思路进行:
综合实验―分―析――、―拆――解→小实验―根――据―各――个―小 ――实―― 验―原―理 ―→确定基本操作及其先后顺序
(4)问题讨论: 若观察到f中溶液红色褪去,可采用最简单的补救措施是_添__加__N__a_O_H__溶__液___。否则 会使实验结果__偏__低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实验中除有HF气体 外,可能还有少量SiF4(易水解)气体生成。若有SiF4生成,实验结果将__不__受__影__响___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理由是_S_i_F_4_气__体__进__入__f中__进__行__水__解__,__重__新___ _生__成__H_F_,__被__溶__液__吸__收__,__氟__元__素__没__有__损__失___。
D
无水CuSO4粉末 白色固体逐渐变为蓝色 分解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E
④_N_a_O__H_溶__液__
—
—
装置B用于检验SO2,可以用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2;装置C中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以证明分解产物中含有SO3;装置E为尾气处理,应 填装的试剂为NaOH溶液。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5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15 实验与探究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某某师大附中一模)关于光学显微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通过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猫叫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结构变异B.借助光学显微镜可以粗略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是逆时针流动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可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错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可以粗略探究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液浓度,B正确;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也是顺时针流动,C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能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代替表皮细胞,因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D错误。
2.(2019·某某某某中学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D ) A.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中,可滴加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B.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蓝色C.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红黄色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解析: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肪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错误;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B错误;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且反应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D正确。
3.(2019·某某天一大联考)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D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和底物充分混合后再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B.探究底物浓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各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7左右C.可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和斐林试剂等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D.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应加入碘液以检测各组淀粉的剩余量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将酶和底物各自保温达到预设温度后再混合,A错误;探究底物浓度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故各实验组的pH应控制在1.5左右,B错误;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葡萄糖都是还原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用麦芽糖酶、麦芽糖、淀粉和斐林试剂等来验证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不同,加入碘液后的蓝色深浅不同,D正确。
初中综合实践实验知识点整理
初中综合实践实验知识点整理综合实践是初中生活技能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实验是综合实践课程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以下是初中综合实践实验的知识点整理:一、实验仪器和仪表的使用1.使用显微镜: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调整镜片,观察样本。
2.使用天平:正确使用天平称量物品,将物品置于天平盘中,并注意调整天平的位置。
3.使用温度计:将温度计放在测量物体中,并读取刻度值。
4.使用显色试剂:将显色试剂滴在试管或容器中,观察产生的颜色变化。
二、实验安全操作1.穿实验服和实验手套:在进行实验时,要穿上实验服和实验手套,保护身体和手部。
2.实验场地整洁:实验场地要保持整洁,防止杂物干扰或者造成意外。
3.实验室应急措施:了解实验室的应急措施,包括灭火器、急救箱等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设计和操作1.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步骤,按照步骤依次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3.实验技巧:掌握一些实验技巧,例如振荡法、吹气法、搅拌法等,以便更好地完成实验。
4.实验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和结论,探索实验的深层次意义。
四、常见实验项目1.植物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制作水培实验等。
2.动物实验:如观察小动物的行为,进行动物解剖实验等。
3.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实验、溶解实验、气体凝固实验等。
4.物理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质量、测量物体的密度等。
五、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1.实验技术:如吸滤、蒸馏、萃取等实验技术的使用方法。
2.实验方法:如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等实验方法的应用。
3.实验模型:通过实验模型的建立,模拟实际情况进行实验研究。
综合实践实验是初中生活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学科学实验第十四年级第十五章教学解析
小学科学实验第十四年级第十五章教学解析本文旨在对小学科学实验的第十四年级第十五章进行教学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实验目的本章的实验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电流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器材包括以下实验器材:导线、电池、电灯泡、电流表、开关等。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1. 首先,学生应对实验器材进行分类,了解其用途和特点。
2. 接着,学生需要按照老师的指示,正确地连接电路。
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导线的接触牢固、电池的正负极正确连接,并确保电灯泡与电流表也正确连接。
3. 在电路正常连接后,学生可慢慢打开开关,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并观察电流表是否有数值显示。
4.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电池数量、电灯泡的强度等条件,进一步观察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
5. 在实验操作完成后,学生应按照要求拆解电路,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第四部分:实验原理和解析1.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在闭合电路中,电荷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电流回路。
2. 当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时,灯泡不亮;当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灯泡会亮起。
这是因为电流通过灯泡的时候,灯丝产生高温并发光。
3.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会受到电阻的影响,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灯泡越暗。
4. 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灯泡的强度,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学生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来进行观察和比较。
第五部分: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指示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在操作实验器材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导线或电源端子。
3. 电池在使用时要正确连接正负极,避免短路或损坏电路。
4. 实验操作完成后,学生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并妥善处理实验器材。
第六部分:实验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以下问题:1. 在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什么?2.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3. 有什么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路的亮度?4. 除了灯泡,还可以使用什么器材来观察电流的变化?通过进行这些拓展实验,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电流的概念和在电路中的作用。
初中综合实践知识梳理与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初中综合实践知识梳理与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概述:初中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使用各类工具和设备,还需要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设计、观察、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结论等过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在初中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实践技能和知识,包括手工制作、计算机应用、实验设计等内容。
其中,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科学探究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1.主题选择:选择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的主题,比如“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光的反射与折射”等。
主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目的确定:明确实验的目的,即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如“探究光的反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3.假设提出:根据已有知识和理论,提出合理的假设,预测实验结果。
比如“光线入射角度越小,反射角度越小”。
4.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步骤、材料和装置,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比如使用直尺测量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
5.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6.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得出结论。
7.结论阐述: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说明实验的意义和启示。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初中综合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各种实践技能,更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北京第十五中学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第十五中学初二生物实验探究综合题测试卷附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下图是涡虫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填序号)(1)涡虫的身体呈_____对称。
(2)涡虫的三角形前端背面有两个[1]_____,其功能是_____。
其身体的_____面后端近三分之一处,长有[2]_____,其内有一个管状的[3]_____。
(3)涡虫吃进去的食物在[ ]_____内进行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从[__]排出。
2.图的国画名叫《他日相呼》,为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先生所画,齐白石老人发现小鸡得到蚯蚓时不会谦让和共享,而是互相争夺,但长大后,得到食物就会互相呼唤。
此画的寓意为:美德不是天生的,是教育历练的结果。
回答下列问题:(1)蚯蚓的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_______组成。
(2)鸡属于鸟类,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________。
(3)鸡蛔虫是鸡体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与人蛔虫相同,鸡蛔虫也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大多_________,呈圆柱形。
(4)鸡羽虱是鸡身上的另一类寄生虫,它属于节肢动物,因此,可以推测出鸡羽虱的体表有坚硬的__________,身体和_________ 都分节。
3.呼吸是生物的重要特征。
不同动物呼吸的结构和器官差异很大,但其功能都是最大限度地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原始的单细胞动物A用表膜呼吸,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时,要用吸管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A,原因是_____。
(2)观察B时,要经常往其体表滴水以保持湿润,原因是蚯蚓靠_____进行呼吸。
观察C 时,发现它已具有了呼吸器官____ ;观察D时,发现其体表具有与体内气管相连的_____ ,它是气体出入的门户。
(3)BTB是一种蓝色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短时间使用对鱼无毒害。
在图E鱼口的前方滴一滴BTB溶液,根据鱼在水中的呼吸特点,预测从鱼的鰓盖后缘流出的溶液呈_______色。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验
一、实验背景光在传播过程中,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放大镜、眼镜、水中的物体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我们开展了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实验器材1. 三棱镜2. 白纸3. 铅笔4. 激光笔5. 平板6. 透明玻璃板7. 水盆8. 小物体(如钥匙、硬币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三棱镜、白纸、铅笔、激光笔、平板、透明玻璃板、水盆和小物体准备好。
2. 将三棱镜放在白纸上,用铅笔在白纸上画出三棱镜的轮廓。
3. 将激光笔对准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使激光束从侧面射入三棱镜。
4. 观察激光束在进入三棱镜后的传播方向,记录下来。
5. 将三棱镜翻转过来,使另一个侧面朝向激光笔。
6. 重复步骤3和步骤4,观察激光束在进入三棱镜后的传播方向,记录下来。
7.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水盆中,使玻璃板的一部分露出水面。
8. 将小物体(如钥匙、硬币等)放在水盆中,观察小物体在水中的位置。
9. 将激光笔对准小物体,使激光束从空中射入水中。
10. 观察激光束在进入水中后的传播方向,记录下来。
11.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的折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激光束在进入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2. 当激光束从侧面射入三棱镜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激光束从另一个侧面射入三棱镜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 当激光束从空中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六、实验总结本次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光的折射现象,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
14-15七年级生物学探究实验报告
七年级
3.比较不同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不同果蔬中含量不同。维生素C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它的水溶液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维生素C溶液越浓,用量就越少。
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
150427
通过对废电池被丢弃销蚀后,内部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环境的途径的动画及水俣病、骨痛病图片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对废电池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150403
七年级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我们会用实验来证明食物里面有没有能量和含有多少能量。我们在
这个实验中会采用花生。在空易拉罐顶部的中央,剪一个比锥形瓶口略大的圆孔,圆孔周围以及罐底部四周剪若咁孔洞,以便通风
食物中是含有能量的。虽然花生很小,但是含有的能量也不算很小,在这次实验中虽然是说要燃烧花生的所有能量,但是呢,在把花生放进锥形瓶底部的过程中也会失去一点能量。如果我们有一个方法可以把花生的所有能量都吸收到,那么结果会比这次更加理想。
南塗中学___生物__科探究实验登记表
时间
年级
探究内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程准备
探究效果
签名
140916
七年级
1.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纸盒、湿土、鼠妇、盖板
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
140926
七年级
2.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干湿计、记录本、笔分早、中、晚三次,每次分草坪、裸地、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
141202
七年级
7.空气流动对蒸腾作用的影响
1实验材料:两棵同样大小的新鲜芹菜2个高度刻度的玻璃瓶清水电风扇
学案15综合实验探究.
学案15综合实验探究【最新考纲展示】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 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基础回扣1. 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F,收集装置为(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并收集较纯的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为(3) 实验室用氯化铵与熟石灰两种固体加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
推断: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为 _________ 。
用C 装置可以 快速制取氨气,所用试剂是 ______________ 。
(4) 实验室用浓盐酸与 MnO 2制氯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装置可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C 装置也可以制取 CI 2,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写出下列在生产、生活应用中气体的产生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 潜水艇和消毒呼吸面具中产生 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泡沫灭火器用于灭火时产生C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制备消毒气 CI 2,用KMn0 4代替Mn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证明酸性:CH 3C00H>H 2CO 3>H 2SiO 3。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向互动探究+典型易错必究+典型例题讲解)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教 师 备 用 习 题
No Image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审 题 答 题 示 例
No Image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审 题 答 题 示 例
No Image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场答案 审 题 答 题 示 例
请你改正
错误1: ___________ 错误2: 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第33讲
返回目录
网络导图
No Image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 向 ► 互 动 探 究
探究考向一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 知 识 梳 理 —— 1.基本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 操作方法等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 实验方法一致。 ②可行性: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 时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 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 足。 返回目录 ③简约性:要尽可能地采用简单的装
No Image
B、D
A、C、E、F、G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有毒
No Image
返回目录
易溶 可燃性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 向 互 动 探 究
No Image
返回目录
第33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
考 向【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互 动 No 探 究 Image
+
误;分液时为了防止上下两层液体重新混杂,应采用“下流上倒” 进行实验操作,C项错误;KSCN只能与Fe3+发生显色(血红色)反 应,加入氧化剂后方能显色的离子一定是Fe2+,D项正确。
综合实践初中七年级第十五单元实验设计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初中七年级第十五单元实验设计案例分析本文将对初中七年级第十五单元的实验设计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探讨实验设计的目的、流程和实施情况,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与改进。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实验设计案例:观察植物光合作用对温度的影响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观察、记录、总结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温度计、光照仪、植物标本、试管架、试管夹、滴管等。
2. 实验材料:小麦苗、水、二氧化碳。
三、实验步骤1.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将小麦苗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试验室中,分为常温组、低温组和高温组。
2. 将光照仪对准试验室,确保每个温度条件下的光照强度一致。
3. 给每个试验室提供适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以保持植物生长所需的湿度和气体供应。
4.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温度计定期监测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温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5. 在实验结束后,收集植物样本,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与实验结果总结。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实验结果:1. 在常温条件下(25°C),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况。
2. 在低温条件下(10°C),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生长速度较慢。
3. 在高温条件下(35°C),植物的光合作用严重受到影响,生长状况较差。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温度均会对光合作用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2. 在合适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高,有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
3. 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逐渐下降,表现出生长速度慢、叶片变黄等现象。
五、实验改进与展望基于本实验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方向:1. 增加实验样本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1第11章实验15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
实验十五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出实验储备•自主回顾1.实验目的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的关系2.实验原理(1)变压器是由原线圈、副线圈和铁芯组成的。
电流通过原线圈时在铁芯中产生磁场,由于电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断变化,铁芯中的磁场也不断变化,变化的磁场在副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副线圈就存在输出电压。
(2)本实验通过与副线圈相连接的多用电表,观察原线圈电压变化时,畐懺圈的输出电压的变化;通过改变原、畐U线圈匝数,探究原、畐懺圈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
(3)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3.实验器材可拆变压器(铁芯、两个已知匝数的线圈),多用电表,低压交流电源等。
4.实验步骤n2,研究(1)保持原线圈的匝数nι和电压U i不变,改变副线圈的匝数副线圈电压U2的影响表格一 U i = 5 V,nι= 400 匝①选择n i = 400匝,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②将选择开关调至使原线圈两端电压为 5V。
③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n2 = 2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 0④将n2、U2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一中。
⑤保持nι= 400匝,U i = 5 V不变,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 n2 = 8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U2。
⑥将n2、U2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一中。
⑦保持n i = 400匝,U i = 5 V不变。
将多用电表与副线圈 n2= 1 4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 U2。
⑧将n2、U2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一中。
(2)保持副线圈的匝数n2和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 i不变,研究原线圈的匝数对副线圈电压的影响。
表格二 U i = 5 V,n2= 400 匝①将(1)中的原线圈作为副线圈,副线圈作为原线圈。
②选择n2= 400匝,用导线将变压器原线圈接在学生电源的交流输出接线柱上。
③将选择开关拨至5 V挡。
④将多用电压与副线圈n i = 200匝的接线柱相连接,读出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考前90天突破——高考核心考点第15练综合实验与探究【金题热身】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解析:选项A,在试管中加热结晶水合物会导致受热不均匀出现事故,应在坩埚内加热结晶水合物,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选项B,集气瓶底部垫上细沙能防止因生成物温度过高而使集气瓶破裂,正确。
选项C,生成的氢氟酸要腐蚀烧瓶。
选项D,不能将玻璃管两端都堵住。
答案:B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实验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⑥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A.①②⑥B.③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解析:①需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来测定其pH;③分离MnO2、KCl混合物时需过滤,过滤用玻璃棒进行引流;⑤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答案:D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解析:A项中Ca(OH)2和NaHCO3溶液相互滴加产生的现象一样,故不能通过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B项中由于乙醇与水混溶,故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D项中氨水与Ag单质不反应,氨水不能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通常用硝酸来清洗。
答案:C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析出,D项正确。
答案:CD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
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解析:选项A,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H2SO4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浓H2SO4的体积减小,结果偏低。
选项B,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液体超过标线,结果偏低。
选项D,读数开始时平视,后来俯视,导致所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C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解析: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为防止其挥发,通常撒上硫粉。
答案:C7.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浓硝酸、新制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试纸均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现象B.乙醇的消去反应、皂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均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C.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均会产生白色沉淀D.点燃条件下,镁条、铁丝、氢气均可在O2或Cl2中燃烧解析:A项中浓硫酸不会使pH试纸褪色;B项中皂化反应不能用浓硫酸作催化剂;C 项中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会产生沉淀。
答案:D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B.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氢气解析:制乙酸乙酯时,要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A错;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酒精清洗,B错;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开始加热,目的是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D错。
答案:C9.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H4)2SO4、KCl、Al2(SO4)3和Fe2(SO4)34种溶液,这种试剂是()A.氢氧化钠溶液B.氨水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解析:4种溶液里的阳离子为:NH+4、K+、Al3+、Fe3+;阴离子为:SO2-4、Cl-。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溶液反应产生氨气,与硫酸铝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硫酸铁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A正确。
氨水不能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B错误。
硝酸银溶液与4种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不能鉴别,C错误。
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硫酸铵、硫酸铝、硫酸铁,D错误。
答案:A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解析:96 mL水的质量为96 g, 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得到4% NaOH溶液,A对;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溶液增多,使滴定结果偏高,B错;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时CH3COONa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C对;Cu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D对。
答案:B11.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NH4Cl和Ca(OH)2,而NH4Cl加热分解生成NH3和HCl,二者会重新化合生成NH4Cl,A错。
答案:A12.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解析:A实验中不反应;B实验中,溴水褪色的原因是其被SO2还原;D实验中因溶液呈酸性而无法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13.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沸水并加热煮沸B.除去SO2气体中混有的CO2:将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C.区别苯和乙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D.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解析:选项A,加热煮沸后得到Fe(OH)3悬浊液而不是Fe(OH)3胶体。
选项B,Na2CO3溶液也会吸收SO2。
选项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之,选项D,应加无水CuSO4。
答案:C14.下列实验肯定能达到目的的是()①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可以鉴别下列六瓶溶液:FeSO4,NaOH,H2SO4,BaCl2,H2O2,AlCl3②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下列五瓶无色溶液:NaI,NaOH,Na2CO3,H2S,AgNO3A.只有①能达到目的B.只有②能达到目的C.①②都达不到目的D.①②都能达到目的解析:①六瓶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故可鉴别;②用FeCl3溶液即可鉴别。
答案:D15.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
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解析: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则水蒸气进入Ⅲ装置,增加了H的质量,A项正确;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Ⅲ装置,增加了H的质量,B项正确;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加热后,导致氧的质量减小,C项正确;CuO没有全部被还原,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项不正确。
答案:DB.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C.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用稀H2SO4酸化,滴加KSCN 溶液D.乙醛的氧化: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解析:选项A,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H2O,左边电极OH-放电,产生大量H+,SO2-4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在左边电极附近产生H2SO4;右边电极H+放电,产生大量OH-,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在右边电极附近产生NaOH。
选项B,首先加入H2O使粗盐溶解,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Mg2+、SO2-4,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Ba2+,最后加入HCl调节溶液至中性即可。
选项C,由于Fe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NO-3氧化生成Fe3+,加入KSCN无法检验Fe(NO3)2是否变质。
选项D,CH3CHO在碱性环境中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
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2分)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AC B→(锌粒、稀硫酸)(浓硫酸)(CuO)DDE(无水CuSO4)(碱石灰)(加洗涤剂的水)①在A中发生反应时,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列举一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③点燃B处酒精灯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通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E中泡沫就可以达到目的。
用这种方法检验氢气纯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择A、C、D装置,制取少量SO2气体并探究其还原性。
①装置A中制备SO2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a.10%稀硫酸b.70%浓硫酸c.稀硝酸d.Na2SO3固体e.Na2SO3溶液②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可放入H2O2与BaCl2的混合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