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bb68e39b89680203d82523.png)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与思考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往往处于难以兼得的冲突状态。
教育发展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但与社会、经济领域不同的是,教育领域的这一矛盾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在教育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享受平等的教育。
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虽然现今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教育公平具有的相对性和情境性的视角出发,中国的教育公平现状并不乐观,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产生了许多备受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
具体表现在:(1)社会大量学龄人员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2)教育差距尤其是教育支出在人均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偏高。
(3)教育经费投入存在地域差异,尤其是城乡差异。
(4)义务的均衡发展问题中,涉及“择校”和“就近入学”原则的冲突,重点校(班)和薄弱校(班)的冲突。
(5)高考制度与方式问题,包括高考中的作弊问题、录取的地区差异问题、高考方式问题等。
(6)教育特权、教育腐败和教育乱收费问题。
(7)高等教育问题,包括高等教育收费、学生就业问题。
(8)贫困学生与弱势群体问题。
(9)女性教育不公平问题,包括受教育权被剥夺、就业受歧视、就业难等问题。
(10)少数民族教育问题。
上述教育不公平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
二、我国教育不公平产生的原因(一)地区公平缺失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有着天壤之别。
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多,而且办学规模大,办学质量相对也高,高等教育的结果趋于合理。
而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高校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人才流失严重,办学条件差。
这些都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
(二)城乡公平缺失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了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
在很多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没能力和机会入学,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得不到保证,学生们坐在危房中读书很常见,学校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教师,只能上最基础的几门课。
2024年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3篇)
![2024年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bc0a54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b.png)
2024年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石,也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
作为一个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我深切认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并从自身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公平要从教育机会的均等入手。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进入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论是贫富差距、地域差距还是性别差距都不应该成为制约某些人受教育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确保学生们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比如,政府可以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克服经济困难;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到农村和偏远地区,拉平城乡教育差距;鼓励女孩子接受教育,消除性别二元论对女性教育的限制等等。
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个人。
其次,教育公平也要关注教育质量的公平。
一方面,教育质量要保持高水平,不论是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师资还是教学方法。
另一方面,教育质量要均等地向所有学生开放,不能因为种种原因限制或偏离某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这就需要教育界不断创新和改进,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再次,教育公平还要体现在教育机会的公平。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他们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选择自己热爱的领域和发展方向。
我们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课程和活动,包括艺术、体育、科技、职业教育等等,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和发展路径。
此外,学校和社会应该给予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平等的机会去参与学术竞赛、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育公平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家庭是孩子们最早的教育环境,应该给予孩子们平等的关爱和教育机会,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社会也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支持,推动教育机构、企业和社区的合作,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论高等教育公平——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论高等教育公平——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3c8300bb68a98271feface.png)
On t eF in s fHih rEd c to h a r e so g e u a in
-
Th u h f h i esi g e u aino rC u ty o g to eFar s Hih rEd c t f t n n o Ou o n r
J n 0 6 u e2 0
论高等教育公平
一
对我 国高等教育公平 问题 的认识和 思考
李远贵
( 成都纺 织高等专科 学校 高教研究室学报编辑部 四川成都 6 0 2 ) 10 3
摘要 : 高等教育公平是我 国高等教 育改革和发展 的基本价值取 向。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 大众化进程 的加 快 , 追求
LIYu n g i a — u
.
( p rm n col ora , hnd eteC lg ,C eg u,Scu n, 10 3 Deat e tfShoJ unl C eg uT xi ol e hnd o l e i a 602 ) h
Ab ta tP run h i esi ih re u ain h sb cmet eb scv leo eo mi n eeo i h ih u t n sr c . us ig tef rs hg e d ct a e o h a i au frfr n a dd v lpn t ehg e e c i an n o g g rd a o o l"tt .Asaclrt h o uai t n o h ih u t ni l" o nr f 1 sae O1 ceeai t ep p lrz i ft ehg e e c i O1 cu ty,t epo l ffi esi a e )_ r g n ao rd a o n 1 h rbe o ar s i h sb tlemo e m n nt xD n lr rmie t ntr fh w h o cp i fe c i ar s o si ob iga sn tr ,t i a e n lzs x a dioep o n n .I emso o tec n e t no u t nfi escme t en di at e hsp pra ay e ,e — f o d a o n n n t l
结合当下教育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结合当下教育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05542a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e.png)
结合当下教育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在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我个人的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教育公平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城乡教育差距的存在。
城市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先进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地区的学校则相对贫乏。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导致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巨大差距,使得他们在升学和就业上面临着不公平的竞争。
通过这一问题的触动,我明白了教育公平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无论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或社会背景如何。
因此,我开始关注教育公平的改善,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志愿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
其次,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过去,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学科成绩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仅仅拥有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这让我意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开始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我发现,通过实践和探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结起来,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是当下教育热点问题中最关键的两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公平和素质教育对于每个学生的意义。
我相信,只有通过改善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b4875e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6a.png)
学习教育公平心得体会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公平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教育公平的实践中。
通过这些年的工作经历,我对教育公平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为教育公平出谋划策,提供支持和帮助。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教育公平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其次,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机会公平。
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论他们的背景如何。
所以,我们要努力打破各种因素对教育机会的限制。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政府可以提供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可以建设优质的学校和教学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对于残疾儿童和少数民族学生,要提供适应他们特殊需求的教育资源。
只有给予每个孩子平等的教育机会,才能实现教育公平。
再次,教育公平需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的能力和潜力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他们。
教育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方案。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追求分数的高低。
只有真正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需求,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双赢。
最后,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未来发展。
父母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学校要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
家校合作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家长和教师要积极沟通,互相支持,共同为孩子的教育事业努力。
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肩负起教育责任,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教育。
总之,教育公平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9ed89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7.png)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以期为改善教育公平状况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不论其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地域差异或其他个人条件。
教育公平的实现,既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也能够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1.地域差异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分配,地域间的教育公平问题凸显。
2.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对教育公平也有重要影响。
富裕家庭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而贫困家庭往往无法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容易造成不公平现象。
3.学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方面。
部分优质学校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则面临师资不足、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4.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差异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一些重点学校注重学术能力培养,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上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1.加强政府的引导和干预政府在教育公平问题上起到关键作用。
应加强政府对教育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完善教育体制和机制。
加强农村地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学校设施。
同时,要推动教育内容、方式和评价方法的改革,鼓励多元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贫困家庭提供基本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4.推进教育公平的舆论引导舆论引导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
媒体和社会应加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宣传和倡导,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合力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d6b981d5f0e7cd184253680.png)
为核心 内容 。
高 等教 育公平 主要 体现 在接 受高 等教 育 的机会 公平 、 教 育权利 即公 民的受教 育权利 ,教育 过 程公平 、结果公平 。它是我 国高等教育发 展综合 目标的 重要 内涵 ,体现 了高等教 育在 现实条件下的公平价值取 向。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高 等教 育公平 的整体水平 有 了很 大提 高 ,每 一个公 民都有依法接 受高等教 育的权利 ,高等教 育 进入 了大众 化阶段 。但 与此同时 ,我国高 等教 育不公 平问
( 关键 词 ] 高等 教 育 教 育公 平
^
追求教 育公平是 当今社会 教育发展 的根本趋势 ,是世 界各国教育改革 和发展 的基本 出发点和共 同 目标 。进入 2 0 世 纪 以来 ,随着世 界民 主化进程 的加快 ,各 国都 在改革 、 发展本 国的教 育 ,促使教 育的 民主化 、平等化 。在 我 国当 今的社会转 型期 ,随着经 济的加速 发展 ,各地 区 、各 阶层
源及 罗尔斯 的公平 三原 则 ,我们认 为 教育公平 是相 对 的, 在不 同的历 史阶段 、不 同的地 区,具有 不同的 内涵 ,是一
个 动 态 的 ,历 史 的 、 区域 的 概 念 。教 育 公 平 不 等 于绝 对 的
自由” ,并通 过政治 革命 建立起 保 障资产 阶级 的 “ 自由” 、
的 社 会 发展 和 群 众 收 入 的 差 距 逐 渐 拉 大 ,教 育 公 平 问题 更
基础 。随着政治 民主化的加快 和商品经济 的发展 ,教育 机 会均 等成为各 阶层 的迫切需要 ,以公共教育制 度建立 为标 志的现代教育凸现 了教育公平这一理念 。 所谓 的教 育公平体现 一种价值取 向 ,是相 对的 。美 国
谈一谈您对教育公平的看法
![谈一谈您对教育公平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c01a140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e.png)
谈一谈您对教育公平的看法教育公平:重塑社会分配规则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帮助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地位日益重要,它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紧密相关。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存在。
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到平等的机会,但是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公平并不普遍存在,贫富差距、户籍歧视等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和稳定。
首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当人们的教育机会被剥夺,他们就不能够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最终导致社会分化,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其次,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改变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贫乏现象,保障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权益。
学校需要加强师资建设,加强教师的职业培训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家长应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掌握自主学习技巧,让他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再次,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
教育公平并不是简单的学费优惠或者助贫生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唯分数论”的教育观念。
应该在公共教育资源的总量和公平分配的保障下,实现个性化教育、多元评价、志愿教育、素质评价、全员教育与民主教育。
最后,教育公平是重塑社会分配规则的必要条件。
改变教育现状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现实,弱化利益影响,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为社会分配规则的重塑提供条件和动力,推进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教育公平,不光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社会和民族的现实问题。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所有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28f670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e.png)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教育生涯中的重要起点,在这里,幼儿园教师扮演着引导和培养孩子们学习能力、品德和社会技能的关键角色。
然而,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教育公平的理念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从其深度和广度的标准出发,揭示教育公平对于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观点。
第一部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的深入理解教育公平理念的定义教育公平是指所有儿童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取高质量的教育和发展自己的潜能。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公平理念表明他们认识到每个孩子独特的需求和能力,并秉持着说一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就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教育公平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至关重要。
首先,教育公平能够满足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其次,教育公平可以减少教育差距,确保孩子们享有相似的学习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或其他因素。
最重要的是,教育公平能够培养包容性和平等意识,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第二部分:幼儿园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策略和实践个体化教学个体化教学是幼儿园教师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学习风格、兴趣和发展水平,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帮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下发展。
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幼儿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学习。
教师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书籍、工具和教育游戏,将多样性和包容性融入到课堂环境中。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的孩子们,确保他们都能够充分参与学习。
建立积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幼儿园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包容和受欢迎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尊重不同的意见,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参与活动。
通过建立这样的环境,教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并树立公平和平等的价值观念。
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3篇)
![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40646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3.png)
第1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每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教育公平一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努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教育公平。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公平首先源于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树立平等、尊重、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学生的家庭背景、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等因素对学生进行歧视或偏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2.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资源配置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以下是一些优化资源配置的措施:1. 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的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2. 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教学工作。
3. 创新教育模式:推广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三、关注弱势群体在教学实践中,要关注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1. 关注留守儿童:针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 关注残疾儿童:为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价值。
3. 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对家庭困难学生给予经济、心理等方面的支持,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是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措施:1. 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在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dd0d2e3f9b89680202d82569.png)
对教育公平的认识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这样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除了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夕卜,教育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实际国情,我国的教育公平虽然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仍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和一些突出的问题。
在教育进入新的大发展阶段之时,教育公平问题已经凸显。
这主要表现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区差别;由于城市和农村巨大的发展差异造成的城乡差别;由于贫富差距和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阶层差异;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造成的男女性之间在教育上的性别差别;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存在的民族差别等等。
一、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1 •地区差别:教育差距加大中国是世界上地区差异特征最显著的国家之一。
据胡鞍钢等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地区差异比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大值还要大。
而且,“八五”期间出现了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同时呈扩大的趋势:各地人均GDP相对差距呈扩大趋势,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相对差距出现扩大趋势,各地区人均GDP色对差距进一步扩大,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GDP色对差距进一步扩大。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1988年为2.2 : 1,1997年为2.5 :1。
以地区差距论,199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以中部1,则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45 : I : 1.04 ;以农村居民收入论,以东部为1,贝U东部、中部、西部的比例为1 : 0.75 : 0.63。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在这一背景下,各地的教育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且最发达地区和最贫困地区之间的差距仍在加大。
以1998年我国“普九”的人口覆盖率为例,一片地区(东部)达到96.7%;二片地区(中部)达到81.87%,三片地区(西部)仅达到42.26%。
幼儿园中班认识教育公平教案 幼儿园教育公平
![幼儿园中班认识教育公平教案 幼儿园教育公平](https://img.taocdn.com/s3/m/b9bc01a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1.png)
一、引言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幼儿园教师在此阶段应该以教育公平为核心,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幼儿园中班认识教育公平的教案,探讨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落实教育公平的理念。
二、教育公平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平与公正教育公平的实施可以帮助每个孩子在教育领域获得公平和平等的机会,有助于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培养人才、促进国家发展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才华,教育公平可以帮助这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幼儿园中班认识教育公平教案1. 目标该教案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了解教育公平的重要性,树立平等的教育观念。
2. 内容与步骤(1)引入教育公平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教育公平的概念,告诉他们每个孩子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2)举例说明教育公平教师可以通过幼儿园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们了解教育公平的实际意义,比如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怀等。
(3)讨论教育公平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围绕教育公平展开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教育公平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展开相关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手工等形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教育公平的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平等意识。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唱歌、演讲、游戏等多种形式,使教育更加生动活泼,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
四、教育公平的落实策略1. 制定公平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以公平的标准对待每个孩子,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公正评价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成绩,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机会。
2. 创设公平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营造一个平等竞争的学习氛围。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0a7dc0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1.png)
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教育是一切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讨论。
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机会,无论其出身、财富或地域。
然而,现实情况却显示我国的教育公平还存在着许多挑战和不平等。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机会均等与质量问题、城乡差距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认识和思考。
首先,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带来了教育公平的问题。
在我国,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使得一些家庭无法负担起私立学校的学费,也无法获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不仅如此,城乡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也是教育公平的障碍。
市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而农村的学校则因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
其次,教育机会的不均等与质量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一大关切。
尽管我国有着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许多农村学生无法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他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远远不及城市学生。
而在城市里,由于更多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城市学生又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使得贫富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
另外,与教育公平密切相关的是家庭背景问题。
在当今社会,个人的成就往往受其家庭背景的影响较大。
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背景和教育程度都会对子女的教育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不公平问题往往存在于社会阶层之间。
富裕家庭的子女更容易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往往面临着诸多障碍和挑战。
针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寻找解决办法。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
其次,要改革教育体系,推动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农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教育公正的类型及其实现的认识和思考
![教育公正的类型及其实现的认识和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48fa11ef18583d0496459c2.png)
教育公正的类型及其实现的认识和思考教育公正是现代社会中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机会、权利、利益、条件等)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应坚持的“应得”原则和所应实现的“相称”关系,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教育资源的平等、均衡、合理安排与有效利用,以保障和促进不同的个体或社会群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其所应得。
教育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重要途径,被视为是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
.一、教育公正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育公正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根据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坚持的“应得”标准和意图实现的“相称”关系的不同来划分,可以划分为权利公正、能力公正、需求公正三种类型。
1.权利公正权力公正把政府法律所赋予公民平等权利的实现看成是衡量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是否实现了公正的核心标准。
权力公正在教育方面表现为受教育权利的公正,这种公正的缺失在国内表现非常突出。
例如将学生按照测验成绩排名分为快慢班,给予不同水平的教学配置。
同样的卷子,北京户口的学生上北京重点大学只需五百分,而河北户口的学生却需要六百多分等等。
实现权力公正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歧视和地方保护主义政策,给予所有学生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
2. 能力公正基于能力标准的教育公正把个人能力大小作为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优质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标准。
能力公正的缺失在中国也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条件,可以坐在更前排的位置,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能坐在最后排,老师也不予关注,这样导致差生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处于被遗忘的边缘。
要想实现能力公正就要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优劣来左右对待每一个鲜活个体的态度。
3. 需求公正基于需求标准的教育公正,把个人多样教育需要的满足作为评价公共教育政策是否公正的指标。
需求公正在中国正越来越好的得到实现。
基本上县级以上各地区都建立了特殊儿童学校,保证了具有不同需求的教育的实现。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774a59c1eb91a37f0115c23.png)
浅谈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教育学院小教09语文王银微27号摘要:,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他提出了“教育机会均等”的主张,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的美好理想。
研究和借鉴陶行知的教育公平的思想,对于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实现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现实意义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
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自古就有的理念.作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浪潮中,教育公平是是人民大众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提倡各种教育运动,将教育公平摆在极为重要的位子上.陶行知平民教育的精髓是“让全中国的人受到教育”。
一、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形成的过程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教育平等”是陶行知教育公平思想的基本特征。
陶行知的教育公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1、萌芽和提出阶段(1914—1919)陶行知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
1914年,陶行知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面对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名存实亡的现实,他明确地提出,应该“视人民为社会之主体”,并将追求自由平等、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当做了己任。
毕业回国后,他着手为人民大众办教育,这是他将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的开始。
2、形成和发展阶段(1920—1945)从1920年夏开始,陶行知开始创办暑期学校,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等,从此,投身平民教育成为他为大众而奋斗的重要起点。
他认为,中国最广大的民众在乡间,所以“平民教育是到乡间去的运动”.1931年,他又发起了普及教育的运动,把教育的对象由农民变为“农工劳苦阶级”。
在陶行知的心中,普及教育就是义务教育。
后来他又提出了“人民第一"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这可说是他终生献身于大众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其志向之坚定,其用心之良苦,跃然其间. 此后他又连续发表了《民主》、《民主教育》、《民主教育之普及》等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关于民主教育、公平教育的思想。
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与认识
![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与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93b310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5.png)
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与认识教育公平,这是一个像阳光一样温暖又至关重要的话题。
教育公平就像一场盛大的宴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座位。
不管是城里的孩子,还是乡下的孩子;不管是富裕家庭的孩子,还是贫困家庭的孩子,他们都有权利品尝知识的美味佳肴。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如果有的孩子被拒之门外,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大快朵颐,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就好比大家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种庄稼,有的种子能得到充足的阳光、雨露和肥沃的土壤,茁壮成长;而有的种子却被扔在角落里,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没有,那怎么能指望它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呢?我记得小时候,班上有个同学。
他家境不好,穿的衣服总是破破旧旧的,有时候连文具都不齐全。
可是他特别聪明,也特别渴望学习。
可学校里一些机会总是轮不到他,像是参加一些课外的学习活动,或者是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
这就像一群鸟在抢食,那些强壮的鸟总是能抢到更多,而瘦弱的鸟只能在旁边干着急。
这公平吗?教育本应是那片广阔的天空,每只鸟都能自由飞翔,都能找到自己的食物,而不是让一部分鸟占据了所有资源,让其他鸟饿肚子。
教育公平还像一条平坦的大道,每个孩子都能在这条路上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没有坑洼,没有陷阱,也没有人为设置的障碍。
可现实中呢?有些地方的学校破旧不堪,老师数量不足,教学设备也落后得可怜。
这就好比让一群孩子参加赛跑,有的孩子穿着专业的跑鞋,在塑胶跑道上奔跑;而有的孩子却光着脚,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艰难前行。
这怎么比呢?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就像是在这条大道上设置了一道道无形的墙,挡住了一部分孩子前进的脚步。
再看看不同地区的高考。
有些发达地区的孩子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甚至在高考的时候,录取分数线可能相对更有利。
这就像一场比赛,有的人起跑线就比别人靠前了许多。
这难道就是公平吗?教育应该是一场公平的竞技,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用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去争取胜利,而不是因为地域、家庭等因素就被区别对待。
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
![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https://img.taocdn.com/s3/m/4d4c2b00f705cc1754270999.png)
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理念现今社会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将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学生。
那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呢?本文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属性、基本要求、补偿差距四个角度进行认识,以期更好地理解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学生的发展。
标签:教育教育公平学生个性现今社会如何理解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将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学生。
那应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呢?本文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属性、基本要求、补偿差距四个角度进行认识,以期更好地理解教育公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学生的发展。
一、教育公平概念教育公平理念源远流长1,不同年代的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理解。
本文认为教育公平是指政府根据当前社会对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合理组织学校,学校应在社会和政府的协调下合理分配利用教育资源从而保障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
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保障每个孩子在学校都能获得有质量的教育,即所有的孩子都共同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可认为这是教育公平的共同性;其次每个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其个体的特殊性应该得到尊重和发展可理解为教育公平的个体性。
所以教育公平也是每个孩子在教育过程中共同性和个体性得以实现的一种保障。
这就要求政府应保障所有孩子入校接受教育,学校应为各个孩子提供适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2。
通过概念可以看出政府社会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他们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政策法规资金及其所需条件的保障。
二、教育公平的属性(一)阶级性和阶层性。
阶级性是指不同阶级的人对教育公平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也许认为满足孩子入学接受教育获得基本知识就是教育公平,而资产阶级对教育公平不仅仅满足于此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阶层性是指教育公平是分层次的,如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教育公平层次是不同的。
(二)历史性和相对性。
历史性即时间性[1],如當我国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认为教育公平就是教育机会公平,当教育机会公平实现后更加追求教育的结果公平从而强调教育内涵的发展。
教育公平的探讨演讲稿
![教育公平的探讨演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e6a200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3.png)
教育公平的探讨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教育公平这一重要话题。
教育公平,是
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教育资源的分配并不公平,一些人因为家庭背景、地域差异或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受到不公平对待。
因此,我们有责任去思考和努力改变这种现状,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育公平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让每个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如果教育资源不公平分配,那么就会导致一部分人才的浪费,同时也会加大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最终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意识到教育公平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
去接受教育,无论是贫穷的农村孩子还是富裕的城市孩子,都应该有同样的权利去接受优质的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让每个人都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
保每个地区都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教育公平的关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共同努力去改变现状。
总之,教育公平是每个人的权利,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去实
现教育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
谢谢大家!。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https://img.taocdn.com/s3/m/8062d81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b.png)
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地方,应该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树立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和价值观。
一、教育公平公正观念教育公平公正观念是指学生对待他人时,不以任何个人特征或背景来区分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学校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观念。
首先,校园教育应注重平等待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对学生有任何形式的偏见或歧视。
同时,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做到平等相待,不以外貌、财富等因素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
其次,学校应加强社会公平教育。
学生应该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等,并通过相关的教育活动了解到这些现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认识到公平公正对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公益活动来引导学生培养公平公正观念。
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可以亲身体验到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和困境,从而培养出关爱他人、公平公正的价值观。
二、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校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如爱国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等。
学校应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学校应加强人文关怀的教育。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学校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的需求和困境,并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来实践自己的价值观,培养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最后,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摘要]教育公平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平等,而是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
实现教育公平要在正确理解教育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遵循能力差异理念和弱势救济补偿理念。
由于对教育公平缺乏正确的认知,在实践中出现了平均主义和限制发展的误区。
因此,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推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基本权利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一、教育公平的内涵(一)公平与平等很多人把公平和平等视为同一概念,在许多场合,将“平等”和“公平”不加区别地混用。
其实,“平等”和“公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们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提出的“按劳分配”思想为例来做一个说明。
“按劳分配”就其形式而言,是一个公平的权利;但就其内容而言,不同的劳动者收入是不均等的,这又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
在生产力水平低、集体财富尚未极大充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是公平的。
可见“公平”不等于“平等”。
“平等”的基本词义,就是无差别,强调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有差别就是不平等,无差别就是平等。
“公平”的基本词义是无偏见、无偏袒,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而不是“无差别”。
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异”,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
绝对平等以及作为绝对平等表现之一的平均主义,事实上是一种社会不公。
所以,“宁要不平等的公平,不要平等的不公平”正突出了二者的区别。
在厘清了“公平”与“平等”二者概念后,就不难分析教育公平的内涵了。
(二)教育公平的内涵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一般认为,包括教育权利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
通常所说的权利包括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
所谓基本权利,即人权,是人的发展必要的、最低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最低的、基本需要的权利。
非基本权利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比较高层次的权利,是满足人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比较高层次需要的权利。
从实质上说教育权利的公平具有两层涵义:平等的基本权利、比例平等的非基本权利。
①在现代教育体制中,受教育权依然是人的基本权利,但受高层次教育是人的非基本权利。
《联合国人权宣言》宣告:不论社会阶层、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里所说的就是关于人的基本教育权利的平等。
亚里士多德说:“既然公正是平等,基于比例的平等就应该是公平的。
”②教育资源、受教育机会的分配中也存在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问题。
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表明“社会应该不平等”地分配每个人的非基本权利,基本权利的平等与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被人们视为公平的总原则。
教育权利的平等,是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
人们通常认为,教育机会公平就是人人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人人享有的教育起点是相同的,但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
那只是一种“应然状态”,而非“实然状态”。
影响教育机会的因素相当复杂。
从机会的来源上看,教育机会可分为社会提供的机会和非社会提供的机会。
非社会提供的机会比较复杂,主要有家庭提供的机会、个人天赋提供的机会等。
家庭出生不同,个体所享有的竞争非基本权利的机会是不平等的。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以及他们对教育的基本认识,为儿童的教育提供了不同的机会。
另外,家庭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儿童教育机会的因素之一。
天赋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机会,每个人因其天资不同带来的机会是不平等的,而这种不平等本身就是一种公平。
让天赋不同的人平均分配机会,却是不公平的。
就社会提供的机会而言,“正义或公平却是要求,人们生活中由政府决定的那些状况,应该平等地提供给所有的人享有。
”③可见,社会提供的机会应平等与非社会提供的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一定的矛盾。
由此来看,教育机会公平不是教育起点的平等,应是教育权利的公平。
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教育公平的重点应是教育权利的公平,是教育基本权利的平等和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
二、教育公平实践的基本理念教育公平是一种理想,是一种境界,在教育资源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时候,在地区经济存在差距的现实未能改变之前,要实现真正意义上教育公平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理念。
(一)能力差异理念教育的基本权利体现在社会为公民提供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更高级教育利益的竞争机会权两方面。
有人认为公民在这两方面应该是完全平等的,但笔者认为,恰恰要保证两方面的不平等方能保证教育公平的真正实现。
因为能力、才智、体格、潜力等因人而异,无视这些,追求绝对平等的教育必定无法体现每个个体在自然才智等方面的差异,无法促进个人发展;对社会来讲,也是最无效率的,也必然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差别性对待”的原则。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一书所言明的:“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即对每一个人一视同仁,如目前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
机会平等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的特点的。
”④非基本权利是公民接受义务教育后享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权利,尤其是不单纯以政府完全承担的更高层次的教育,这属于发展性的教育,旨在满足个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受教育者在接受了基本教育以后,由于所处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不同,自身智能水平以及其他学习条件不同,必然会有不同的学习表现,每个受教育者更难再找到同一条起跑线了,对不同层次的受教育者施以同等的教育显然是不公平的。
如果对各类学校实行严格标准化,全体受教育者施以绝对地均等化对待,就必然会限制学校发展的活力,限制部分学生发展的潜力。
从教育本体的角度来看,教育公平是指教育活动中对待每个教育对象的公平和对教育对象评价的公平。
教育是一种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从教育对人的个性化的作用来看,教育对每个对象都不应“一视同仁”,而应区别对待。
从教育的结果来看,教育本身就是生产不均等的(即应是有个性的)人的手段。
由此来看,教育公平在对待对象和评价对象方面存在差异是合情合理的。
(二)弱势救济补偿理念弱势救济补偿的基本含义就是挑选出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从这一不利群体的特殊地位、视角来看问题、分析问题,以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不利阶层的利益为标准来确定资源的分配。
英国法学家书德曾精辟地指出:权利依赖救济。
罗尔斯也指出:“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例如财富和权利的不平等),只要其结果能给每个人,尤其是那些最少受惠的社会成员带来补偿利益,他们就是正义的。
”⑤因此,救济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亚里士多德“矫正正义”的思想在制度层面的具体体现。
教育中的不利群体通常是指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贫困学生、肢体障碍学生或智力障碍学生,以及处于与主流文化相对不利地位的少数民族学生。
此理念的主旨是立足于教育的整体利益,对不利群体的教育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偿,使不利群体普遍得到由教育带来的收益。
遵循这一理念,较多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的人身上,应该及时向处于不利地位的那些“最少受惠者”进行必要的补偿。
弱势补偿理念的实质,不是平等分配教育资源,而是向着有利于不利群体的方向倾斜,以此来减少不利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的不公正,进而减少社会的不公正,这也是对教育权利的公平补救。
三、教育公平实践的误区由于人们对教育公平缺乏正确的认知,在教育公平的实践上,一些教条、僵化的做法却与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大相径庭,出现了许多误区。
具体表现为:(一)平均主义一些人误以为教育公平就是”从此不再要重点学校”,就是“平均用力”,甚至是“削高就低”“整齐划一”,有些地方在资金投入上“撒胡椒面”,以至于在有的重点学校出现“半拉子”工程;在实验项目分配上,不顾重点学校的科研水平,人为地减少科研项目,导致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在招生计划中,严重忽视重点学校的办学优势,硬将它和一般学校甚至薄弱学校等量齐观。
这种人为的削弱,使得重点学校停滞不前,更令人痛心的是,导致本来能使一批优秀学生得到优质教育的计划流产。
平均主义论在一些地方的盛行,严重影响重点学校,包括示范学校、实验学校谋求发展的积极性。
一般学校也没有表现出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积极性,仍然在那里等待政策倾斜、重点资助,进而滋生惰性。
正如一位校长所言,重点学校是消极发展,一般学校等待发展。
(二)限制发展持这种论调的逻辑是:没有限制,就绝对不能实现公平。
因此,各种“限制”纷纷出笼。
当重点学校提出在学校建校园网,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时,回答是等一等,待全市条件成熟后再作统筹规划;重点学校提出在学校拟建电视台,让学生自编、自导节目,自我设计、自我教育,回答是不妥,多数学校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样做太出格;提出根据学校的教学设计和师资条件,试办小班,因材施教进行实验,回答是不行,其他学校学生都超员,唯有你们小班化,不公平,等等,不一而足。
一般的说,重点学校形成了良好的传统,已经探索出一套谋求发展的路子和经验,发展欲望和开拓能力都比较强,但是,一些地方行政部门不仅不给钱,连政策也要限制,使得重点学校就像“雄狮在笼子里跳舞”一样,有劲儿使不出来。
这样一些优秀教育资源不用,是对国家和学生的不负责,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公平。
有鉴于此,必须对教育公平实践方面存在的误区予以矫正。
四、教育公平的实施一切超越现实的想法和做法,都会给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损失。
但坚持在积极发展中促进和实现教育公平则是一项不可动摇的原则。
(一)确立“平等推进、不公平拉动”的辩证公平观,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这种辩证的公平观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平等发展。
要把平等发展作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观念和思想来指导和促进整个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不公平”拉动。
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在公平的思想指导下,采取“不公平”的策略予以拉动,通过发展示范学校、重点学校来拉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
教育公平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孩子,而不是“削高就低”,搞平均主义限制发展。
恰恰相反,真正的教育公平则是通过多种措施和途径推动低水平教育向高水平看齐,推动低水平教育向高水平教育发展。
教育公平发展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确立辩证的教育公平发展观。
(二)强化政府责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人们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根本措施是全方位推进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本身也是教育公平的弱势救济补偿理念的体现。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要增强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切实纠正当前对薄弱学校重视不够,“把政府的责任转嫁到学校头上,最终转嫁到学生家长头上”的倾向。
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建立薄弱学校改造的专项投资,也可以从有创收能力学校预算外收入中统筹一部分用于薄弱学校改进和建设。
其次,要加大薄弱学校的管理力度,注重薄弱学校的软件建设,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