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并购行为)【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关联)【圣才出品】

第9章产业关联1.怎样认识投入产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答: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即一般均衡,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均衡。

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均衡价格体系就是方程组的解。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

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不同产业之间的产品不同质。

物质技术因素决定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减少了方程个数;②假定生产的规模收益不变,即表示每一种产品的投入和产出保持一个固定的比例。

这样投入与产出成线性关系,从而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就简化为线性联立方程组;③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互不影响。

每个产业产出总和为国民经济的总产出;④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

实际消耗系数主要决定于各产业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该假定有利于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⑤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

在静态投入产出分析中,假定所有投入和产出都是在一年内完成和生产的,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得到了简化。

通过这些方面的简化工作,使得一般均衡理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列昂惕夫的简化工作,使他的投入产出分析完全排除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的核心——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为了一般均衡理论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而付出的代价,上述各项简化便利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同时,也局限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2.简述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经济含义。

答:任何一个产业的生产都必须以其他产业的产品和本产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同时任何一个产业的产品都作为其他产业和本产业的投入物,或部分作为满足社会的最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积累需求以及出口国外。

对于每一个产业,都有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见表10-1)
表10-1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考点二: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1.配第-克拉克定理(见表10-2)
表10-2 配第-克拉克定理
要点
2.库兹涅茨定理(见表10-3)
表10-3 库兹涅茨定理
3.霍夫曼定理(见表10-4)
表10-4 霍夫曼定理
4.钱纳里标准结构
钱纳里构造了一个“世界发展模型”,并根据模型求出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得出产业结构的“标准发展模式”,反映出产业结构演进过程的规律。

依据人均GDP水平,可以将结构转变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等级,如表10-5和表10-6所示。

表10-5 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
表10-6 钱纳里-塞奎因的标准产业发展模式
钱纳里标准结构的提出,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组合提供了参照标准,也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圣才出品】

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3.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公用事业的基本特征
1.公用事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见表13-1)
表13-1 公用事业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见表13-2)
表13-2 公用事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图13-1 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考点二:公用事业的管制需求(见表13-3)
表13-3 公用事业的管制需求
考点三: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政策(见表13-4)
表13-4 公用事业的价格管制政策
价格管制政策的重要性
2.公用事业的其他管制政策(见表13-5)
表13-5 公用事业的其他管制政策。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1.简述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答: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个体互动决策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博弈的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和均衡。

(1)参与人。

参与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决策主体,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效用)水平。

博弈的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国家集团。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是参与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做法和经济活动中的变量。

参与人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的。

参与人进行决策的先后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行动顺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

(3)信息。

信息是参与人拥有的有关博弈(或进行的决策)的知识或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和信息。

(4)策略。

策略,也叫战略,指的是在给定信息集后,参与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具体包括了时间、条件及方式。

因为信息集包含了某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和情况,战略告诉该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因而战略又叫做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战略(或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期望效用水平。

它是博弈的参与人关注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6)结果。

结果是博弈的参与人做出决策后所要揭示的东西,是分析者感兴趣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或行动组合。

一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均衡。

2.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答: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借由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发展,其研究焦点为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两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1)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预期,从而更加有效地排挤或遏制竞争对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复习答案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
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
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市场集中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4.1复习笔记
4.2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5.1复习笔记
5.2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6.1复习笔记
6.2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
7.1复习笔记
7.2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市场绩效
8.1复习笔记
8.2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产业关联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答案pdf网课视频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市场绩效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产业关联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产业布局与集群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产业结构政策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1 复习笔记考点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见表1-1)表1-1 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考点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果把社会经济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如图1-1所示。

(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观层次的产业。

(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图1-1 社会经济与现代经济学的关系2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从经济学学科建设、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体现:(1)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经济学学科体系;(2)有利于政府制定科学的产业政策;(3)有利于企业正确选择投资领域,提高资本使用效率。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创新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创新行为)【圣才出品】

第7章企业创新行为1.什么是企业创新?答:(1)含义:企业创新是指企业在一系列外在制度安排框架与约束下,为获取超额利润、提高竞争力,开发新工艺、新产品并投入市场应用的行为集合,包括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战略创新等多个方面。

(2)分类:根据创新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创新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根据创新程度,可将企业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与激进式创新。

(3)基本要素:企业创新的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家、研发资本和知识存量。

2.简要评价创新的需求拉动说与供给推动说。

答:追求利润是企业创新最为根本的动力。

创新的驱动力学术界主要有两个观点,一是创新的需求拉动说;二是创新的供给推动说。

(1)“需求拉动说”主张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驱动力,市场需求决定着创新的潜在利润,进而决定着创新的投入与产出。

对于一个规模与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本行业的企业会加大对创新投入,该行业良好的前景也会吸引从事其他相近行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并且更多的潜在利润机会促使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创业者的出现。

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利润大小取决于创新的需求特征,如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行业的需求等。

需求拉动的原因有两个:①创新的能力是广泛分布且有弹性的,可以对利润获取机会作出响应;②实际或潜在市场规模越大,创新可带来的盈利机会越多,创新人才解决问题的机会越多。

(2)“供给推动说”主张科学进步是技术创新的动力,实验室的研究及其发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不同行业由于内在技术特征差异,技术创新的机会与可能性存在很大不同,从而导致技术创新的活跃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技术相对密集行业的技术机会要远大于非技术密集行业,例如,电子通信行业的技术机会要高于纺织行业。

3.结合图形解释阿罗关于垄断不利于创新激励的思想。

答:1962年,阿罗建立了分析了不同市场结构创新激励的第一个模型。

图7-1比较了在竞争和垄断两种不同的市场结构下,采用一项新工艺所带来的潜在收益。

设产业需求曲线为D,创新前的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均为常量c;创新后不考虑专利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均为c′。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结构的演进)【圣才出品】

第10章产业结构的演进1.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哪些?答:一切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包括:(1)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

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两个方面。

技术革命往往是新的产业诞生的导火索。

科学技术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重大发展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日趋增强,如:现代技术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硬性流水线向柔性生产线转变,促使产业结构迅速走向服务化。

(2)自然资源禀赋一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而矿产资源则直接影响采掘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以及重工业的结构。

但自然资源不是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相对的,它对产业结构的制约会由于科技进步和国际贸易而得到缓解。

自然资源禀赋在一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作用与影响是不同的:在初、中期阶段,其影响与作用更大;当初级产品生产的比较优势被制造业取代,完成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时,其作用与影响趋于减小。

(3)需求结构需求具有引导生产的作用,因此需求结构的变动会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个人消费结构、投资结构、消费和投资的比例、中间和最终需求的比例、净出口等因素均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

(4)人口规模与结构人口规模具有数量与质量两个维度。

人口数量是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总量。

质量是指在既定人口总量中不同的构成。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来源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参工率的提高和移民。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来源于人力资本投资。

在自然资源与资本存量既定的条件下,人口规模的大小决定资源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从而成为一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限制条件。

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人口数量的贡献;而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又变为劳动力质量。

产业经济学王豪俊第六章课后案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王豪俊第六章课后案例分析

1、联想收购IBM公司PC业务部门有哪些动因?答:联想收购IBM的动因有:(1)国际化发展的报负。

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为了实现国际化发展,并购成为联想的首选策略。

(2)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

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

而IBM拥有覆盖全球强大的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

(3)规模效应会使联想获益。

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企业通过并购对资产进行补充和调整,达到最佳规模,时期营业成本最小化。

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增加,这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规模经济目标,使原有的资产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

(4)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时,必须考虑当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与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并购可能性增大。

对联想而言,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要打造IBMK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预计。

(5)联想打入国际市场的需要。

并购的动因源于对市场的控制,提高行业集中度及市场占有率,增加长期获利机会。

虽然联想此举还无法实现其垄断地位,但就目前联想的国际化战略而言,完全可以借此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缓解国内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为长期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6)管理层驱动力。

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与并购。

因为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迅速的有效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个人效用最大化。

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的风险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是最乐观的。

2、联想并购IBM的经历对中国的海外企业并购有何启示?答:一、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学会控制风险,客观把握优势和劣势。

1、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一些具备实力德企业可发挥独特的劳动成本、一般制造业和市场优势,选择欧美一些受景气低迷影响而面临资金制约的中小型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国外的品牌、技术和网络等资源;对有利条件的企业,也可以直接根据行业的特点,同步扩大资源领域或高端产业的并购。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第15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1.简述产业分析的重要性。

答:产业分析是有关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其作用与意义在于:通过选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与视角,把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机遇与挑战,获得对产业未来的评估数据,提高对产业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加深对产业发展规律的理解,发现产业发展的障碍。

产业的运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很多市场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决策者往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产业分析消除和减少这些不确定因素,使产业信息更加明确,以提高经营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升产业政策的精准性。

主要体现在:(1)预测产业发展趋势发现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掌握产业发展趋势意味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控制。

对投资者来说,认识未来趋势是减少投资失误的基本途径。

(2)分析产业发展障碍需求趋势的分析是基础,障碍分析是关键。

产业发展障碍的分析为制度改革和政策创新提供依据,同时给投资人提供产业增长时机的信号。

(3)提供可行性论证支持产业分析报告以论证投资项目为目的,可以帮助投资机构、实体企业、商业银行等发现机会、考察机会、确认机会、评估风险;产业分析报告还可以帮助项目管理人员控制产业链关系,控制重要原料、配件和能源的供给。

2.产业分析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为什么?答:产业经济学以生产具有高度替代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产业为研究客体,以供求分析为基本分析框架,包括“因素-市场-绩效-决策”四个层次,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1)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的系统性;(2)有利于抓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3)有利于梳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有利于提高产业分析流程的科学性;综上所述,对产业进行分析,建立分析框架和分析逻辑,是提高产业分析准确性的重要保证。

3.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结合我国计算机产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分析该产业应如何升级。

答:(1)价值体系分析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供给和需求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也产生了像联想这样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5 章 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 15.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产业分析概述(见表 15-1) 表 15-1 产业分析概述
1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要点
入制度,进入与退或竞争行为,包括产品定价、市场营销、
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兼并重组等行为
价格行为
指企业与价格相关的行为,包括价格竞争,即促进价格竞争 和限制掠夺定价的行为;价格协调,即价格协议和暗中合谋
非价格行为 包括产品政策、技术开发、销售行为
5 / 2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要点 价值体系分析 价值重心分析
价值体系的概念
价值体系分析
新价值发现的分析 概念
微笑曲线
主要内容 企业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种种 活动可用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是基于产业纵向连 接关系的一组价值生产环节,实质是从原料到最终 产品的产业链条关系,价值链上的价值分配结构形 成价值体系 ①价值体系的结构分析: a.价值结构比例=价值贡献/最终产品价值 b.增加值率=价值贡献/本阶段产品价值 ②价值创造分析: 产品经过调整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会使最终产品 价值提高,但这种提高只分配给产生贡献的链环, 即有助于创新的链环可能因创新而获得利润增加, 而没有创新贡献的链环则不会增加收益,因此是不 均等的分配。但创新可以通过扩大市场需求,使产 业链上的其他链环获得溢出效应,即通过产品数量 增加使得业务量增加,从而提升利润。 ③价值体系内的价值转移分析: 有时价值体系的改变由产业链上的竞争状态决定, 即产品对终端顾客的价值没有改变,但由于产业链 上的垄断势力分布变化,导致价值结构改变 以创意产业为例。创意产业是构造观念价值的产 业,从外观形式、提供方式等方面为顾客提供文化 上的满足,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创意的加入可以从两方面创造新价值:①通过不断 加长产业链条,构造更新更多的产业链环;②可能 增加最终产品价值,提升链条上有创意贡献的生产 链环价值 指在价值体系中附加值比重最大的链环,是最终产 品价值的核心,影响着产业链的整体活动 微笑曲线是用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描述工厂产业价 值链价值结构的模型。 ①微笑曲线描述了产业链条附加值的变化规律:按 研发、设备、材料、零件、加工制造次序附加值依 次下降;之后按销售、传播、网络、品牌次序附加 值依次上升。形成各链环与附加值间的“U”形关 系,即微笑曲线(如图 15-2 所示)。 ②微笑曲线表明,一般产业存在两个价值重心:一 是研发和装备的价值重心,另一个是销售网络和品 牌经营的价值重心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4.1 复习笔记考点一: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1.进入壁垒的含义(见表4-1)表4-1 进入壁垒的含义2.退出壁垒的含义(见表4-2)表4-2 退出壁垒的含义考点二:结构性进入壁垒1.规模经济壁垒(1)图4-1中,OB表示最小经济规模(MES),OM表示现有市场需求条件下的最大市场容量。

若最小经济规模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较大,且在位企业在经济规模的最小值上生产,则有:①若新企业以低于最小经济规模的产量值进入,则新进入企业的成本必然高于在位企业,新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可能将无法成功进入;②若新企业以最小经济规模进入,则该市场的总产量可能会超过市场容量的最大值,从而使得市场价格低于平均成本,新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

图4-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因此,若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且存在规模经济,一些原有企业在有效规模的最小值处生产并获利,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的企业都可能会亏损,这时新企业无法进入这一产业获利,即规模经济形成进入壁垒。

(2)规模经济壁垒的决定因素:①市场容量的大小;②经济规模的最小值与最大市场容量的相对大小;③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小于经济规模的最小值时的斜率。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规模的最小值越大,且在市场容量中的所占比重越大,进入壁垒就越高。

平均成本曲线在产量小于经济规模的最小值时的斜率绝对值越大,进入壁垒就会越高。

从动态角度来看,若产业的市场容量较大且处于持续扩大状态时,该产业的进入壁垒就会较低。

因此,当一个产业处于经济增长率较高时期,或处于初创期和高速成长期,进入壁垒就会比较低。

2.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见表4-3)表4-3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要点定义图4-2 绝对成本优势3.必要资本量壁垒(见表4-4)表4-4 必要资本量壁垒必要资本量的概念4.网络效应壁垒(见表4-5)表4-5 网络效应壁垒5.产品差异化壁垒(见表4-6)。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圣才出品】

第5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1.简述博弈的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答:博弈论,也称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个体互动决策问题的理论,其核心是研究互动决策的均衡问题。

博弈的构成要素有博弈的参与人、行动、信息、策略、支付、结果和均衡。

(1)参与人。

参与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决策主体,他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或策略最大化自己的支付(效用)水平。

博弈的参与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国家及国家集团。

(2)行动。

行动是参与人在博弈的某个时点的决策变量,是参与人在进行决策时可供选择的方法、做法和经济活动中的变量。

参与人的行动可能是离散的,也可能是连续的。

参与人进行决策的先后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行动顺序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博弈结果。

(3)信息。

信息是参与人拥有的有关博弈(或进行的决策)的知识或相关资料,特别是有关“自然”的选择、其他参与人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和信息。

(4)策略。

策略,也叫战略,指的是在给定信息集后,参与人所采取的行动规则,具体包括了时间、条件及方式。

因为信息集包含了某个参与人关于其他参与人之前行动的知识和情况,战略告诉该参与人如何对其他参与人的行动做出反应,因而战略又叫做参与人的“相机行动方案”。

(5)支付。

支付是指在一个指定的战略(或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期望效用水平。

它是博弈的参与人关注的中心,并且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6)结果。

结果是博弈的参与人做出决策后所要揭示的东西,是分析者感兴趣的各种要素的集合,如均衡战略组合、均衡行动组合、均衡支付组合等。

(7)均衡。

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合或行动组合。

一个博弈中可能出现一个或多个均衡。

2.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

答:20世纪70年代,新产业组织理论(NIO)借由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发展,其研究焦点为策略性行为。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分析方法和分析范式两方面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重要挑战:(1)新产业组织理论超越了传统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否认市场结构外生性的观点,并且认为企业不是被动地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是试图以策略行为去改变市场环境、影响竞争对手对于市场的预期,从而更加有效地排挤或遏制竞争对手。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圣才出品】

第2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1 复习笔记考点一:基本概念(见表2-1)表2-1 基本概念图2-1 规模经济与不规模经济考点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见表2-2)表2-2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考点三: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1.企业规模与效率(1)规模过大的缺点①管理层次的增加和管理幅度的拉大,使信息在纵向、横向传递过程中发生“过滤”现象,信息失真现象频繁发生,导致决策失误;②规模过大也可能使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复杂化,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摩擦加大,工作效率降低。

(2)计算公式法国管理专家格兰丘纳斯提出了一个用以计算交互关系数量的公式:n(2n-1+n-1)。

式中n为下属人数或单位数。

公式表明,当由于某些原因,下属人数和单位数增加,会引起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交互关系(表现为企业内部的交易活动)数量非线性增大,从而企业内部交易费用也会非线性地快速增长。

因此,企业存在适度规模,当企业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就会由“经济”变为“不经济”。

2.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平均成本曲线(1)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扩大和技术进步没有联系。

一般用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来考察规模经济。

其中,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反映一定时期内生产能力不变时,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如图2-2所示,SAC1、SAC2、SAC3和SAC4分别表示不同规模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超过企业存在的适度规模后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图2-2 平均成本曲线(不考虑技术进步因素)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反映生产能力扩大过程中平均成本的变化规律,曲线向下倾斜表明规模经济,曲线向上倾斜表示规模不经济。

长期平均成本在BC之间处于最低水平,称为“最佳规模区间”,B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小最佳规模”,C点所在的规模称为“最大最佳规模”。

企业规模处于BC区间内的任何一点都是适度的。

(2)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假设:生产能力的扩大是以技术进步为推动力的。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集中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答:(1)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含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要素和产出向大企业转移的现象称为集中。

按照比较的基准,可以把集中分为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

一般集中表明少数大企业的部分高级管理者在处理整个社会经济事务时,拥有较高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反映某一特定市场被大型的经济组织所控制的一种状况。

(2)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联系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均反映了在国民经济及部分产业的较大比例的资源被少数的大型经济组织所占据的情况。

(3)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主要区别于作用范围。

一般集中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是产业部门等为基准,而市场集中具体到某种特定的产业。

此外,一般集中具有不断提高的特点,而市场集中不具有该特点。

2.辨析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

答:(1)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联系市场是由买卖双方组成的,相应的市场集中度可分为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度(即产业集中度),因此产业集中度从属于市场集中度,是市场集中度的一个方面。

且买方集中的市场有限,因此关于市场集中度的研究也重要体现在对于产业集中度的探究。

(2)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市场集中度衡量了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反映了特定的产业市场竞争;而产业集中度只是描述了特定市场上作为供给方的生产者(企业)的规模结构并衡量了其集中程度。

3.试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计算某产业集中度。

答:(1)绝对集中度指标,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 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累计份额的总和,计算公式为:11n i i n Nii X CR X ===∑∑ 式中,CR n 表示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 位最大企业的产业集中度;X i 为按照资源份额大小排列的第i 位企业的一些经济变量的份额,例如生产额或销售额、资产额或职工人数;N 为产业中卖方企业数目;CR n 越接近于1,表明集中程度越高。

(2)HHI ,即H 指数,指计算相关市场上的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后再相加的总和。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产业经济学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产业经济学导论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社会经济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从而研究社会经济基本问题的现代经济学也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微观层次的单个企业或消费者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宏观层次的整个国民经济总体为研究对象,中观经济学则以中观层次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此也称为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和产业之间的协调关系。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以及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2.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答:(1)产业的概念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产业的一般性定义是: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劳务(即同一类产品或劳务)的企业所组成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2)产业分类法及其特点①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全部产业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方法。

第一次产业和第二次产业创造的是有形物质财富,第三次产业创造的是无形财富。

第一次产业的属性是取自于自然,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狩猎业、渔业和林业等;第二次产业的属性是加工取自于自然的生产物,主要包括制造业、建筑业,通常还包括采矿业和煤气、电力、供水等产业。

第三次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指饮食业、旅馆业、修理业、娱乐业)等。

②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以联合国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为分类标准,从大项、中项、小项、细项四个层次对产业进行分类,每一项都有统一规定的统计编码。

特点是划分全面,经济统计的规范性和可比性强。

③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以研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分类法。

该方法可以确定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性质,能够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

消费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消费资料的产业,包括食品、纺织、皮革、家具等产业;资本资料产业是指所提供的产品有75%以上用作资本资料的产业,包括冶金、金属材料、机械、化学等产业;其他产业,包括橡胶、木材、造纸、印刷等产业。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

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

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市场集中)【圣才出品】

第3章市场集中3.1 复习笔记考点一: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见表3-1)表3-1 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考点二: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1.市场集中度指标(见表3-2)表3-2 市场集中度指标图3-1 洛伦茨曲线2.选择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标准(见表3-3)表3-3 选择市场集中度指标的标准3.测量市场集中度的程序实践中测量市场集中度有技术性障碍,突出体现在基础数据获取过程中。

(1)限定市场(或产业)的范围①产品的定义需求交叉弹性高的产品群为同一市场或同一产业。

a .需求方:生产交叉弹性足够大的产品的一群企业就是一个市场,但构建基于交叉弹性的集中指标存在困难。

b .供给方:采用相同技术流程或原材料的企业群为同一产业。

上述方法划分的产业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果市场和产业的差异较大,使用未经调整的、国民统计提供的集中指标可能严重误导市场关系。

因此,布朗拉等建议用供给方法划分产业,需求方法划分市场,从而避免使用产业数据得出有关市场势力的结论。

②考虑市场的地理范围a .市场范围: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

b .进出口因素:区域市场很重要时,国内销售数据可能高估企业规模;进口很多时可能低估企业规模。

开放经济体中基于国内的集中度指标可能夸大实际的集中程度。

为了充分考虑开放市场,可以使用经过贸易修正的集中度,如:()n nn Q X C Q X M -=+-式中,C n 是最大的n 个企业经过贸易修正的集中度;Q n 是最大的n 个企业的营业收入;X n 是这n 个企业的出口额;Q 、X 、M 分别是该产业国内总营业收入、国内总出口、国内总进口。

③考虑产品与企业的关系市场集中指标通常假设: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关系,并且企业营运不会超过所在地的国家边界。

实际上,这两个条件都难以满足。

产业与市场并必然是一致的,各个部门可能生产不同的产品。

因此,集中度指标难以揭示隐藏在集团公司中的支配地位。

(2)确定具体的资源变量衡量集中度的基础是企业和市场的规模。

产业经济学教材(第三版) 王俊豪复习题答案- (6)

产业经济学教材(第三版) 王俊豪复习题答案- (6)

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1.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区别是什么?答:(1)横向并购是指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

(2)纵向并购是指处于生产同一(或相似)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3)混合并购是指既非竞争对手又非现实中或潜在的客户或供应商的企业之间的并购。

2.第五次并购浪潮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五次并购浪潮有四个特点:(1)规模极大,大公司“强强联合”。

(2)跨国并购占了很大的比重。

(3)横向与纵向并购剥离并存。

(4)并购的支付手段不是现金,而主要采取股票的形式。

3.举一横向并购的具体案例,并说明促使该并购发生的原因?答:优酷土豆并购案。

在并购中的战略导向是追求高质量的收购对象,力求高水平的投资回报,因此是典型的资本型扩张,目的是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4.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的主要动因有哪些?答:(1)横向并购的具体动机包括两方面:一是由于成本节约所致,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由于追求市场势力所致。

(2)纵向并购的主要动因是减少交易费用,消除纵向价格扭曲,实现有效的纵向资源配置,实现市场封锁。

(3)企业通过混合并购可以充分利用资产,还可以使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5.简述三种并购的福利效应。

答:(1)一方面,横向并购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了单位产品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横向并购形成卖方集中,提高了卖方市场势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导致福利损失。

(2)企业间通过实施纵向并购可以在获得被并购企业的同时得到所需的资源,也可以通过纵向并购达到进入某一行业的目的,完成企业的产业扩张。

(3)混合并购对竞争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某些影响可能改善资源配置,而另一些影响可能造成行业垄断,增加福利损失。

6.在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中,哪一个最容易导致垄断性市场结构?为什么?答:优势企业通过横向并购对同行业劣势企业的兼并,集中了同行业的资本,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势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企业并购行为
6.1 复习笔记
考点一:企业并购概述
1.并购的概念(见表6-1)
表6-1 并购的概念
2.并购的类型(见表6-2)
表6-2 并购的类型
3.世界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见表6-3)
表6-3 世界企业并购的五次浪潮
4.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见表6-4)
表6-4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
要点
考点二:横向并购
1.横向并购的效率效应(见表6-5)
表6-5 横向并购的效率效应
2.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见表6-6)
表6-6 横向并购的反竞争效应
3.横向并购的福利权衡
一方面,横向并购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形成规模经济;另一方面,横向并购提高并购企业的市场势力,有可能造成企业之间的合谋,导致社会福利损失。

通过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来对比两个方面的福利影响可以分析横向并购的总效应,借助图6-1和图6-2来说明其原理。

图中D是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C1是并购前的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消费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