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我们总在找寻幸福
——罗素《幸福之路》读后感
我们经常会矫情地问自己:我幸福吗?也会矫情地问身边的人:你幸福吗?我们会在生活中的无数地方都能看见幸福的字样,会在电视剧中看到幸福的场景,在女主人公口中听到幸福的声音,会听到很多歌手唱关于幸福的歌,即使我们压根都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样子。恐怕,也没有人能描述得出来。
找不到幸福,那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呢?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马不停蹄的找寻着它?就像《幸福之路》中讲的“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快乐满足”。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有人会问这个世纪的人吃饱喝足,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在我们不担心温饱的时候,我们开始追求温饱意外的东西,于是我们常常感到难过、伤心。或许某天某时刻,我们会因为小小的瞬间,不,哪怕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感到无比的快乐。然而,当曲尽人散,我们又会回到自己的悲伤的小小世界里。其实也不能说是矫情,毕竟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如意回避不了。虽然我也只不过才度过了二十个年头而已,还没过完人生的几分之一呢,就已经感受到了这世界深深的恶意。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人却各有各的不幸。”作者罗素的观点倒是让我觉得很贴切。他说:“这种种不幸的根源,一部分在于社会制度,一部分在于个人的心里素质。”至于前者,我想我就不便讨论什么,毕竟大家都生活在其中,只可意会。对于后者,我觉得与之不可分离的是两个字:欲望。在这样的世界里,欲望自然而然得成为了人由于对自然事物的错误看法以及歪曲理解的产物。其实,我并不是很能理解书中提到的:“对于那些自我专注过于严重,用其他方法治疗均无效果的不幸的人有多种类型:罪人、自恋者和夸大狂。”亚历山大大帝与疯子在心理上同属一类人,哪怕他拥有实现疯狂梦想的才能。然而,他并未能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随着他的战绩的扩大,他的梦想也不断膨胀。与其说是膨胀,倒不如说已经进化为了欲望——征服世界的欲望。最后他自封为大帝。可是他真的幸福么?他已经慢慢走进的欲望的怪圈,无法自拔。由此,我不禁想到了《甄嬛传》。几乎所有大小妃嫔在进宫之前,不能说是幸福,也至少是快乐的吧,至少不必为生存问题而夜不能寐。就算有些许的不开心,与生存比起来也都显得微不足道。相比甄嬛,我喜欢华妃可能更多一点。很多人觉得华妃很可悲,因为她毕生爱慕的男人只不过将她看作是一枚有用的棋子。但我个人觉得,至少在知道真相之前她一直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所以她才会那么骄纵跋扈,那么有恃无恐。她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尽管她只是幸福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但那又如何?幸福是值得争取的。很多人之所以不幸,是出于一些他们并不了解的原因;而很多人之所以幸福,也是出于他们并不了解的原因。
这世界有多少不幸的人,就有多少幸福的人。当不幸的人减少,幸福的人就会随之增加,反之如此。一个人从破胎落地到灰烬散去,其实都是在竞争中追寻。如果你问一个美国人,或是一个英国商人,在他的生活中,究竟什么是对快乐的最大的妨碍?他会说:“生存竞争。”不仅是他们,我们也是这样。从上幼儿园开始,已经不再是从小学开始了,竞争就已遍布满地。从谁会跳几支舞、唱几首歌开始,到谁会认识多少汉字,到谁考了多少的分,到谁上了什么样的大学,一路走来,我们总是在人满为患的拥挤道路上。为什么我们非要这么拼命呢?我们这
么想着、怨着、愤恨着,却依旧还在追寻着。最终停留在喜欢或不喜欢的工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中假设了这样一种生活:假如你拥有一套华丽的住宅,一位心仪的伴侣以及可爱的孩子们。清晨,当所有的家人尚在梦中,你一觉醒来,急急忙忙地赶往办公室。在那儿你的职责就是展示自己作为一个大经理的风度才干;你下颚紧绷,说话明快果断,旨在给公务员意外的每一个人留下一幅精明强干、谨慎持重的印象。你口授信函,要和许多人通话联系,研究市场行情,然后和客户共进午餐。下午,相同的事情需要重复着。精疲力尽地回到家里,又赶着换好衣服赴不可推掉的晚宴,在旁人面前装出一幅快活高兴的样子,直到宴会结束,你才得以回家,得已入睡,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获得几个小时的松弛。仔细想想,那种生活简直可怕,然而却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年轻人的真实写照。本来,工作是为了生活,如今,已经变成了生存。其实这是一种“被竞争”。假如你不努力,就会有无数人踏过你的肩膀,让你体无完肤。我们都想成功,毕竟成功带来的资产是诱惑无比的。但是,人们过分的强调成功,以至于把它变成了幸福的源泉。不可否认,成功的意识的确使人更热爱生活,但我更觉得成功只是幸福的构成元素之一。如果不惜一切只为得到成功,那么这样的代价也太大了。
人们渴望能找到一个终身伴侣,这也是在追求幸福。某某相亲节目仿佛把社会现实搬上了银幕。不难看出,那些大龄未嫁的女性大多数都拥有着高学历,于是理所应当的认为,她们的择偶标准也要比普通人来得高。本来年龄就较大的她们因为要求过高因而继续单着。这没有任何过错,本来谈及年龄什么的就俗了,她们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幸福是值得追求的。
作者罗素在第十章中提到:“幸福,在现代世界,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我不解。为什么不可能?凭什么不可能?有谁给幸福下了明确的定义了么?没有。有些人还是很幸福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也可以说,幸福是相对而言的。一个小孩,今天他可能是幸福的,因为他拥有了好几块他最喜欢吃的糖果;明天他好像又变得不幸福了,因为他的糖果吃光了。我真的问过我身边的人,是否觉得自己很幸福,通常这个时候,他们会沉默片刻,然后给我的淡淡的笑容:挺幸福的呀!当然,幸福这两个字本身没什么意义,问这种问题以及对这样问题的回答也是没什么意义的。我认为不可以把一个人的整个人生零碎判断,一个人是一个个体,但他绝不会是单独的,他接触的人、事,他的一生,都是绝不可割舍的大部分。没有人会觉得我就是我,我跟任何东西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这是不可能的。其实我很羡慕并且很“嫉妒”那些有一个自己狂热崇拜的偶像的人,他们的坚持是你无法想象的。不要简单的说他们是没有脑子的追星族,那就肤浅了。我没有那样一个能让我为之倾心的人,我很惭愧。这些人,在他追求的那个人那里,得到的是快乐和希望、满足和安慰,他们是幸福的。自然而然地、不耗心计地喜欢着那个人,也许就是幸福的最大源泉。
热情,被认为是幸福者最普遍、最显著的标志。因为热情,你不必把爱其他人看作是一件多么难以启齿的事情。不祈求别人给予同样的爱,却意外的收获了更多。于是,你有更高的热情去爱更多更多的其他人。总的来说,接受的爱比给予的爱更容易产生安全感,然而,没有给予的爱,又怎么会得到接受的爱呢?热情是个人的,而爱是相互的。爱是幸福,这个观点不可否认。但是要给幸福下个完美的定义,我自认无能为力。许多人从不认为自己幸福,只是他们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与之相比的参照物。否则,没有人生下来就注定的不幸的代言人,那些都只不过是表象而已。
在很大程度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自然而然的结果想必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