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动力分析与动态仿真
3DOF并联机构的分析
机构的 自由度和输入选取合理性 ,分析机构的耦 合
定 平 台 c C。 C。 , 轴线 相 互 垂 直 ,动平 台 3 个 度 , 定 机 构 是 否存 在 消 极 运 动 副 。 在 此基 础 上 , 判 推 转 动 副 轴线 也 相互 垂 直 ,选 定 点 0 为 动 平 台坐 标 系 ’ 导 出 位置 求 机 构 的位 置 正反 解 。该 机 构 具 有 结构 对 原点 。每个 S C末 端 构件 的特征 方 程 集 为 O
按照运动合成原理 , 并联机构的方位 特征集 , 则 是 各 支路 方 位 特 征 集 进 行 交集 运 算 得 到 的 ,则 得 到 该机构 的方位特 征集 , 如式 ( ) 示 , 3 圆柱副 1所 因 个 轴线相互垂直 , 该机构无转动输 出 , 只有 3 方向的 个 移 动输 出 。
称、 刚度 大 等 优 点 , 用 于 开 发 新 型 工 作 台 、 联 机 可 并
床 、 维力 传 感器 等 。本 文 的研究 可 为机 构 的进 一 步 三
研究 和 实 用化 提供 理 论参 考 。
t, i, il  ̄ ,t CO o
:
2 }
1 结 构 学 分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Il R!
f
。
1C?, ){I) 1lu- j, f (o r l 1)1l U ( l ( f
1t
1『 £
1
图 1 三 平 移 并联 机 构
收 稿 日期 : 1- 7 2 2 10—4 0
作者简介 : 朱和军 (9 7 ) , 17 一 男 湖南人 , 讲师 , 研究方 向 : 机械设 计与制造 ; 炎( 9 o _ , , 周 1 7_ )男 江苏人 , 师 , 究方 向 : 技 研 机械设计 与制造 ; 鑫 (9 o - , , 石 18 _ ) 男 江苏人 , 师 , 讲 研究 方 向: 机械设计 与制造 ; 雪 (9 7 )女 , 蔡 1 8 一 , 江苏人 , 助教 , 究方 向 : 研 机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和运动灵活度分析
业空间和运动灵活性进行 了分析 , 出了一尺度参数 下机构作业空间及运动灵活性的分布规律。 给
分析表明, 该机构具有几何形状规则的作业空间及较好的运动灵活性 ,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能实现三 维移 动操 作的 并联机构 选型 , 获得 的结果 可应 用于该 并联 机 构 的设计 之 中。
关键 词 : 联机构 ; 置逆 解 ; 并 位 工作空 间 ; 运动 灵 活性 中图分类 号 :Hl2 T 2 T 2/ P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0 3 20 )5一 06一 5 17 — 46(06 O oo O
0 引言
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是指动平台上的参考点所能到达的所有位姿 的总和¨ 。按其 自身性质 , J 可将 工作空间分为最大工作空间、 定姿态工作空 间、 定方向工作空 间等。合理地定义工作空间是并联机构运 动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并联机构 的工作空间是多个支链工作子空间的交集, 一般 由多张空间曲面片围 成的闭包 , 比较复杂。相对 串联机构来说 , 并联机构的工作空 间较小 , 因此, 开发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是 非常有意义的。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限制 : 1 输入空间的限制。如采用 P副驱动机构时, ) 各个滑块行程的限制或伸缩杆长的限制 , 球铰、 虎克
李健 , 黄秀琴 , 沈惠平 :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和运动灵活度分析
7
作空间的体积大小。描述 了输人与输出速度关系的逆雅 可比矩阵, 对该并联机构作 业空 间和运动灵活 性进行 了分析 , 给出了在一尺度参数下机构的作业空间及运动灵活性的分布规律 。
C
图 1 新型 三 平移并 联机构
图 2 支链 结 构 图
1 并联机器人机构工作 空间分析
新型3-RRC并联机器人机构精度分析
新 型 3R C并联机器人机构精度 分析 -R
郭 宗和 ,余顺年 ,马履 中。 郝 秀清 ,
(. 1 山东 理 工 大 学 科 技 处 ,山 东 淄 博 2 54 ;2 集 美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院 , 建 厦 门 3 1 2 ; 509 . 福 6 0 1
3 江苏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 镇 江 2 2 1 ) . 1 0 3
并联 机 构 以高 刚度 、 精度 和 高 承载 能 力 等优 高
点而成 为人们研 究 的热点 [. 它们 已被 广 泛应用 于 1 ]
造误 差进行 分析 . 文利用 微 分理 论 , 本 通过 对该 并联 机器人 机构位 置 反解微 分 , 建立 了精 度 分析模 型. 利
工业 机器 人 、 微动 机 器人 、 虚拟 轴 o u h me h ns si sa l h d t r u h dfe e ta in t e r . Th o g n a c r c d lf rs c c a im s e t bi e h o g ifr n ito h o y s ru h
平移式3-PUU并联机器人的分析建模
[ ]北 京 : 械 工 业 出 版 社 ,9 7 M . 机 19.
E ] 熊 有 伦 . 器 人 学 [ ]北 京 : 械 工 业 出 版社 ,9 3 4 机 M . 机 19. [ ] 胡 明 , 光 起 . 种 三 自由度 并联 机 器 人 机 构 运 动 学 计 算 5 蔡 一
÷( 2
由于机 构位 置确定 后 , 的逆解 也是 唯一 确定 的 , 它
( 文摘 要转 第 1 9页) 英 4
2i O 0年 第 3 期
机 械 工 程 与 自 动 化
・1 9・ 4
是否 正在 接 收数据 , 还需 判 断一 下上 次 发送 是 否成 功 ,
否则 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 入数 据 。
。
[ ] 许 意 华 , 德 忠 , 仁 元 , . 一P 1 刘 费 等 3 TT 并 联 微 操 作 机 器 人 机 构 误 差 分 析 F ] 北 京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0 2 2 () 1 9 j. 20 ,8 2 :2—
1 . 33
由式 ( )式 ( )式 ( ) 可 以求 出运 动学逆 解 : 1、 2、 3 ,
平 移 式 3 UU 并联 机 器 人 的分 析 建模 一P
蔡 飞 跃 ,李 成 刚 ,吴 洪 涛
( 京 航 空航 天 大 学 机 电 学 院 , 江 苏 南 京 2 0 1 ) 南 10 6
摘 要 :研 究 了 一种 具 有 三 角 形 平 台 的 3 UU 并 联 机 器 人 机构 。通 过 理 论 分 析 ,证 明 了该 机构 在 初 始 位 置 和 一P
[ ] 杨廷力. 器人机构 拓扑结 构学[ ]北京 : 械 工业 出 2 机 M . 机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一、引言机器人技术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医疗器械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在机器人技术中,并联机器人以其独特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前景。
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联机器人由多个执行机构组成,这些执行机构通过联接杆件与运动基座相连,使机器人具有多自由度运动能力。
为了对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进行建模,我们需要确定每个执行机构的运动关系。
其中,分析最为常用的是基于四杆机构的并联机器人。
1. 四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四杆机构是一种由两个连杆和两个摇杆组成的机构,通过这些部件的相对运动实现机构的运动。
在并联机器人中,常见的四杆机构包括平行型、等长型等。
以平行型四杆机构为例,我们可以将其简化为平面结构,并通过设定适当的坐标系进行建模。
在平行型四杆机构中,设两个连杆为L1和L2,两个摇杆为L3和L4。
定义坐标系,以机构的连杆转轴为原点,建立运动坐标系OXYZ。
假设L3的转角为θ3,L4的转角为θ4,连杆L1和L2的长度分别为L1和L2,则可以通过几何关系得到机构的运动学方程。
2.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联机器人由多个四杆机构组成,各个四杆机构之间通过杆件连接,使得整个机器人能够实现更复杂的运动。
以三自由度的并联机器人为例,每个四杆机构的连杆长度、摇杆转角都有一定的自由度限制。
通过对每个四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整个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三、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除了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也是对并联机器人进行研究的重要方向。
动力学分析包括对并联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力矩、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是实现机器人精确控制和安全运行的基础。
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中,我们通常采用拉格朗日方法建立动力学数学模型。
通过拉格朗日方程可以建立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过程中各个关节力矩的估算。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动力分析与动态仿真
动模型 , 获得 了有关运动学及 动力学特性 曲线 . 为该类机器 凡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中应用提供了理论 依据 。 毅词 : 并联机器人机构 中田分类号 : H2 f T 4 i 运动学 动力学 仿真 文献 标识 码 : A
Dy m i a y i n m ul to f a Ne 3 一DOF na c An l s s a d Si a i n o w Tr n I to lPa a l lRo o e h nim s a s a i na r le b t M c a s
weeitoue n R∥ R/ r nrd cda da 3{ /C)dnmi eu t n wa ba e ae n i ie t y a c q ai so ti d bsd o t knmai o n s c
a ay i n Almb r rn i l Th ie t n y a i sm ua in0 hsme h ns wa n lss a dD’ e e tp i cpe ek n ma k a dd n m c i lto ft i c a im s p ro m e y t e d n mi n l ss s fwa e ADAM . As r s ls i r p ry da r ms o e f r d b h y a c a ay i o t r , s e ut , t p o e t ig a f s
3-PPRR并联分拣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
J n 2 1 u. 01
3P R - P R并联分拣 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学建模 与仿真
王锦 煜 , 马 雪梅 , 陈安 军
( 南大 学 机 械工 程 学院 , 江 江苏 无锡 24 2 ) 1 12 摘 要: 对具 有 空间三 平移 自由度 的 3P R .P R并联 分拣机 器人 进行 运 动 学分析 。 于机 构 的运 动约 基
ma i u a o , t e n e s d s l c me t o u i n a d h f r r d s l c me t o u i n o h n p l t r h i v r e ip a e n s l to s n t e o wa d ip a e n s l t s f t e o p r le o o e e p e e t d T e mo e s o e o i n c e e a i n r l t n h p e we n t r e a a l lr b tw r r s n e . h d l fv l c t a d a c l r t e a i s i s b t e h e y o o
一
0— 之 间的旋转 变换 矩 阵为 Y
sn i 0
动 副 ( ) 转动 副 ( )和转 动 副 ( 。 支链 中 , P 、 R R) 各 2个 移 动副 垂直 放 置 , 中 A 为驱 动副 。 其 移动 副 B 、 动 转 副 c及 转动 副 D 为 中 间关 节 , 同处 CD 平 面 内且
广泛关注 _ J 分拣作业 是大多数流水 生产线上的 l。
一
张 勇等 首先 提 出了 3P R -P R并联 机构 , 对其 进行 了 刚 度 分 析 和 尺 寸 设 计 。 串联 机 构 相 比 , 与 3P R -P R并联 机 构 将 驱 动装 置 安 装 在 机 架 上 , 在很 大程度 上 降低 了机 构 的质 量 , 动平 台能 够 获 得很 使 高的速 度 和加速 度 。 因此 3P RR并联 机 器 人在 轻 -P 工 业领 域 中的高 速分 拣 、 放 等 操作 方 面 具 有 明显 抓
毕业设计(论文)-空间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与仿真[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空间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分析与仿真题目类型:论文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年级: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2010-6-11摘要3-PRS并联机构是空间三自由度机构,该机构具有支链数目少、结构对称、驱动器易于布置、承载能力大、易于实现动平台大姿态角运动等特点,目前已在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
本文基于空间机构学理论,对3-RPS并联机构进行了相关的运动学分析。
在对机构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对机构的输出位姿参数进行了解耦分析,得到了机构输出参数间的解耦关系式;用解析法推导了机构的位置反解方程;用数值法实现了机构的位置正解;依据驱动副行程、铰链转角、连杆尺寸干涉等限制因素确立约束条件,利用极限边界搜索算法搜索了3-PR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了该机构工作空间的特点,并进行了工作空间体积计算。
最后基于ADAMS软件平台,建立了3-RPS并联机构的三维实体简化模型,对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进行了仿真。
本文的研究为3-RPS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3-PRS并联机构;位置正解;位置反解;工作空间;运动仿真ABSTRACT3-PRS parallel mechanism is a three degrees of freedom of space agencies, the agency has a small number of branched-chain, structural symmetry, the drive is easy layout, carrying capacity, easy to implement a large moving platform attitude angle motion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engineering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pace agencies, on the 3-RPS parallel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kinematics analysi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body of the output parameters of the decoupling analysis, the decoupling of the output parameters of the relationship; analytic method derived by inverse position equations institutions; achieved by numerical methods body forward position; based driver Vice trip, hinge angle, rod size interference and other constraints set constraints, using the limit boundary search algorithm for searching for the 3-PRS parallel mechanism of the working space, analysis of the sector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a working space of volume. Finally, based on ADAMS software plat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3-RPS parallel mechanism of three-dimensional solid simplified model of 3-RPS parallel mechanism of the movement is simulated. This study for the 3-RPS parallel mechanism structure provides a reference desig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 3-PRS parallel mechanism; forward position;inverse position;workspace ;motion simulation.目录摘要IIABSTRACT III前言VII第1章绪论1课题研究的意义 1并联机构简介 2并联机构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少自由度机构介绍 6少自由度的研究意义 6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现状 (6)本文主要研究内容7第2章并联机构的组成原理及运动学分析 (9)引言9并联机构自由度分析9并联机构的组成原理10并联机构的研究内容11运动学分析11工作空间分析12本章小结13第3章3-PRS并联机构位置分析14引言14空间3-RPS并联机构14机构组成143-RPS并联平台机构的位姿描述 (15)3-RPS并联平台机构位姿解耦 (19)3-RPS并联平台机构的位姿反解203-RPS并联平台机构的位置正解23本章小结:25第4章3-RPS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26)引言263-RPS并联平台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26)机构的运动学约束263-RPS并联机构工作空间边界的确定 (28)工作空间分析算例29工作空间体积的计算方法29本章小结30第5章3-RPS并联机构的仿真与应用 313-RPS并联机构的的三维建模31ADAMS软件介绍313-RPS并联机构的建模313-RPS并联机构的运动仿真323-RPS并联机构的应用34本章小结37总结与体会38谢辞39参考文献40前言机构的发明与发展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促进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串联和并联机器人是工业自动化领域中常见的机器人结构形式。
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合中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性,因此对它们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对串联和并联机器人进行分析,并对它们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介绍。
一、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1. 串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串联机器人是由多个运动副依次连接而成的,每个运动副只能提供一个自由度。
其运动学分析主要包括碰撞检测、正解和逆解三个方面。
(1)碰撞检测:串联机器人在进行路径规划时,需要考虑各个运动副之间的碰撞问题。
通过对关节位置和机构结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有效避免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碰撞。
(2)正解:正解是指已知各关节的角度和长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和运动学参数。
常见的求解方法包括解析法和数值法。
解析法适用于关节均为旋转副或平动副的情况,而数值法则对于复杂的几何结构有较好的适应性。
(3)逆解:逆解是指已知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和运动学参数,求解各关节的角度和长度。
逆解问题通常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优化算法或数值方法进行求解。
2. 串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串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机器人工作时所受到的力、力矩和加速度等动力学特性,以及与机器人运动相关的惯性、摩擦和补偿等因素。
其目的是分析机器人的动态响应和控制系统的设计。
(1)力学模型:通过建立机器人的力学模型,可以描述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拉格朗日方程法、牛顿欧拉法等。
(2)动力学参数辨识:通过实验或仿真,获取机器人动力学参数的数值,包括质量、惯性矩阵、摩擦矩阵等。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控制系统设计和性能优化非常关键。
(3)动力学控制:基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和参数,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实现对机器人的动力学控制。
其中,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P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等。
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1.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并联机器人是由多个执行机构同时作用于末端执行器,具有较高的刚度和负载能力。
基于SimMechanics的三自由度并联打磨机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
目前 电力 行业 中的中小 型企业 生产 的悬 锤产 品 ,采 J 用铸 造工 艺 ,在热镀 锌 工序 之前 需 要 打磨 表 面 的毛刺 , :
11 并 联机 构 运 动 学分 析
( ) 并 联 机 构 构 型 。 该 并 联 机 构 由 动 平 台 p、 3个 1 t
I
b dl gd I mjaya o t gS ymo en yl cn d p n i ehnc mo uei a a . s tso ta e h n f co f aae a n e betd i a i mM c ais d l M t b Reu s h w t n L l h wh ntee dee tro prl l f d r su jce l bi is
换为: W ̄  ̄A =Ti 0 0 1
0 0 0
熹 一 T 1 等=i2 i, , c3 =
求 导 ,并将 求导 结果带 入式 ( ) 得 : 5可
㈣
其 中 , 一作用在 某 自由度方 向的广义 力 。对 V(,) q q
叩 。 ri 。D
( l ,) i , 3 = 2
以其 驱动元 件少 、造 价低 、结构 紧凑 及工作 空 间大等优 : 滑块 、第 一个虎 克铰 、一个 中间连 杆 、第 二个 虎克 铰组
点 而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脚设计 了一款新型三杆三 自和更换 夹具 可 以打磨不 同型 f
号的铸件 , 生产效率高,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作者 简 介 :解本 铭 ( 9 6 ) 1 5 - ,辽 宁彰 武 人 ,教授 ,工 学 硕 士 。- 研 究方 向 :民 航 设备 机 电液 一 体 化 ;孔 维 定 ( 9 4 ,河 南 l 1 8 -)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运动控制研究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与运动控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了各个领域的重点研究和应用。
其中,并联机器人由于其具有高精度、高刚度、高负载能力等优势,在生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和运动控制研究,以期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并促进未来的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一、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动力学建模是机器人控制领域的一个基础问题,主要研究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力、力矩和运动学关系,为机器人的控制提供一定的数学模型。
那么,在并联机器人中,动力学建模涵盖哪些相关知识点呢?1. 运动学模型:运动学模型研究的是机器人各个连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运动学参数的确定。
在并联机器人中,其运动学模型较为复杂,因此需要研究者具备较高的数学能力。
2. 动力学模型:动力学模型研究的是机器人在空间中的力、力矩、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机器人中,主要涉及到弹性力矩、惯性力和摩擦力等参数,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3. 控制模型:控制模型研究的是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控制程序,主要涉及到控制算法和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在并联机器人中,其控制模型需要兼顾准确性和实时性,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控制工程背景。
二、并联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研究运动控制是机器人应用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目的是使机器人在空间中进行准确、快速、稳定的运动。
那么在并联机器人中,有哪些关键的运动控制技术呢?1. 逆运动学求解:在机器人运动控制中,逆运动学求解是一个基础问题。
它研究的是机器人各个关节的角度、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并联机器人中,逆运动学求解需要考虑到各个执行器之间的耦合关系,因此需要进行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
2. 实时轨迹跟踪:在实际生产中,机器人需要能够实时地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进行轨迹跟踪。
在并联机器人中,实时轨迹跟踪需要考虑到控制算法的速度和计算精度,以及机器人的动力学参数。
3. 动力学控制:在并联机器人中,动力学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一种三平移并联激光加工机床的运动学研究及仿真
目前 ,激 光 加 工 技 术 得 到 了 越 来 越 广 泛 的 应 用 ,
大部分也可称 为 3P ( S - 4 )机构 ;其特点在 于采用 Dl e a机构原理 ,用 直线驱 动代替旋转副驱动 。 t
具有非 常广 阔的市场前景 。同时 ,将 激光器与先进 的 光学 系统以及高精度 、 自动化机构相结合 ,研制和生 产加 工 中 心 ,已成 为激 光 加 工 发 展 的一 个 重 要 趋 势…。文 中基于这一 趋势 ,以并 联机 构为运 动载体 , 研究 一种适用 于激光加工 的并联机床 。 并联机构是一组 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 的分支机构并 联而成 ,所有分支机构可 同时接受驱动器输入 ,而最
u i gt e t e r f o oo y sr cu e a o tr b t c a ims n o i o v r ek n mai sW s ay e . T e t c fmo i g sn h oy o p lg tu t r b u o o h t me h ns ,a d p st n i es i e t a a o a l z d i n c s l n h a e o vn r o h c i et o i l td b i e t i frt e ma h n o l ssmu ae y k n mais s la in I s o s ta h e i n o e y e o c i e to s r a o a l . wa c mu t . t h w h tt e d sg fn w tp fma hn o li e s n b e o Ke wo d :P allma h n l h e e e so e d m; I v re s l t n; Kie t s s lt n y rs r a l e c i e t ;T r e d g e f r e o o r f n e s ou i o n ma i i ai c mu o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优化仿真研究
承载能力强 、 位置精度高等优点 , 用前景十分广阔 , 应 已经得到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 的关注,是近十几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 。
长期 以来 , 人们非常重视并联 机构类型的研究、 构思、 发明了多 种并联机构。笔者对杨廷力教授三 自由度并联机构 : 进行运 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以惯性力为例进行 了优化研究。 并
三平移并联机器人跟已经用得很好、 很广泛 的串联 机器人 相 比, 没有那 么大 的活动区间 , 的活动平台远远不如 串联机 它
和强有力 的求解 器 , 使求解快速、 准确 ;4 具有组装 、 () 分析和动
态显示不同模型或同一个模型在某一个过程变化的能力, 提供
多种“ 虚拟样 机” 方案 ; ) ( 具有一个强大的函数库供用户 自定 5
义力和运动发生器 ;5 具有开放式结构 , () 允许用户集成 自己的
器人手部灵活 , 但它有串联 机器人所 没有 的优点 , 并联式结构 在其末端上下平台同时经 由 6 根杆支撑 ,与串联 的悬臂梁相
比, 刚度大 , 而且结构稳定。 并联式较串联式在相同的自重或体
子程序 ; ) 动输 出位移、 ( 自 6 速度、 加速度和反作用力 曲线 , 仿真
AA D MS软件 的特点如下 :1利用交互式图形环境和零件 ()
等。 它与同物理样机试验相比, 更快 、 更节约成本地分析设计 的
改变 ; 开发 流程 的每个阶段获得更完善 的设计信息 , 在 从而降
低开发风险; 通过分析大量的设计方案, 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
拟样机软件 , 是世界上 目前使用范围最广 、 最负盛 名的机械系
A A S op cs r后置处理)后置计算l理 ;8A A S D M / s r e o( P to s , 处 ()D M
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设计
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设计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设计一、引言近年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军事等领域。
移动并联机器人因其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分析与控制设计,以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和工作效率。
二、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的基本结构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是指通过多个机械臂和轮式底盘结合而成的机器人系统。
其具有高度机动性,能够在不同地形环境下进行运动和工作。
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包括机械臂部分和底盘部分。
机械臂部分是机器人的工作单位,负责完成各种任务。
通常由多个自由度的机械臂构成,每个机械臂上安装有各种工具和装置,以完成特定的工作。
机械臂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是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研究的重点之一。
底盘部分是机器人的移动单位,负责机器人的定位和导航。
底盘通常由多个封闭式回路构成,每个回路上配有一个轮子或履带,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运动。
底盘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对机器人的移动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种方法,它借助于力学和数学工具,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对于新型移动并联机器人而言,动力学分析能够揭示机器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关键参数。
1. 机械臂动力学分析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是指研究机械臂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机械臂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通过分析机械臂各个关节的动力学特性,可以确定机械臂在特定工作状态下的力学性能。
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机械臂的运动规划和控制。
2. 底盘动力学分析底盘的动力学分析是指研究底盘在外力作用下的移动规律。
底盘的移动可以分解为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三个方面。
通过分析底盘的运动特性和所受力的分布,可以确定底盘在不同地形环境和工作状态下的运动性能。
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用于底盘的运动控制和路径规划。
6自由度3-PRPS并联机器人运动规划分析及仿真
P R aiua r ai kadr s oe ets vnf ay T i ppr rv e apatal e o r ne epsinS— R Sm np t t d vm n ig e nl . hs ae oi s rccbem td f vr oio l or o n o m i i l p d i h oi s t O
u ig A sn DAMS s f r .Mo e so i e e t i a i f lt r l o n .t e e r h t a h mp c d v me t ot e wa d l df rn z r t k o a o ms ae f u d o rs ac h tt e i a to r s mo e n f se o p f f o
研 奔 与 分 析
・
机械研究与应用 ・
6自 由度 3一P P a S并 联 机器 人运 动规 划 分 析 及 仿 真
彭 凯, 王建平 , 晓峰 , 李 胡红 专
20 2 ) 30 6 ( 国科 学技 术 大 学 工 程科 学 学 院 , 徽 合 肥 中 安
摘
要: 6自由度 3一P R R S机 构是基 于 S w r平 台设计 出来的一种特殊构型的新型并联机构。为 了准确分析 该机 构 t at e
a o a vs h vre s i sl i ; l rps i l nn f pi t n adt ncr u s l t n lt , dg e ei es oio o t n a opooete t np n i r p l ao , n e ar ot muao rn i t n p tn uo s h mo o a g o a c i h y ai i
M o o pl n ng a l s an i i t n an i na y B d smul to o i O. 3一PRPS pa a llma p a o a i n fa sx D. F r le ni ul t r
并联机器人力学建模与逆解分析
并联机器人力学建模与逆解分析一、引言机器人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
在工业生产中,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
并联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器人结构,具有高精度、高刚度、高负载能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高精度生产领域。
本文主要讨论并联机器人力学建模与逆解分析。
二、并联机器人结构及运动学分析1. 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并联机器人是一种在多个平台之间通过连杆联系并完成运动的机器人结构。
其基本构成部分包括固定平台和移动平台。
连接过程中,连杆通过一些球铰接头连接,使机器人能够完成三维运动。
2.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是指对其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
运动学分析基于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学模型,可以通过逆解分析计算出机器人的关节角度。
具体地说,运动学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迎角理论建立机器人的坐标系,确定机器人的位姿和姿态;(2)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求解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3)通过逆解分析计算机器人的关节角度和末端执行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
三、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1.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是指对机器人的各关节力和末端执行器外力进行建模和分析。
为了建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必须考虑以下因素:(1)惯性力:机器人的各个部分随着位置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建立机器人的惯性力模型;(2)重力力矩:机器人受到的重力力矩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它能影响到机器人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3)摩擦力和弹性力:机器人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摩擦和弹性,因此要考虑这些力的影响。
2. 并联机器人的逆动力学分析并联机器人的逆动力学分析是指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模型,求解机器人的关节力和末端执行器等外力。
并联机器人的逆动力学分析应考虑流体动力学的流体阻力和流体力的影响。
四、并联机器人控制并联机器人控制是指对其执行器加以控制,使机器人实现特定的运动。
3_RRC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分析_刘善增
(1) 构件 BiCi、CiPi(i=1,2,3) 的质心坐标和动平台 质心 P 点的坐标可表示如下(未给出的坐标值为 0)
⎧ ⎪⎪
x11
⎨
=
b1
+
1 2
l11
cosθ1
(2)
⎪ ⎪⎩
z11
=
1 2
l11
sinθ1
⎧ ⎪⎪
x12
⎨
=
b1
+
l11
cosθ1
+
1 2
l12
cosα1
(3)
⎪ ⎪⎩
z12
=
2.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Abstract:The dynamic analysis of a spatial 3-DOF parallel manipulator (3-RRC parallel manipulator) is presented. The architecture
+
m22l21l22 E cos(θ2 − α2 #43;
m0l322 H 2 cos2 α3 + m0 (l21 sinθ2 + l22 E sinα2 )2
( Jˆ12
=
J12 AB
+
J22 DE
m0l322G2 cos2 α3 + m0 (l11 sinθ1 + l12 Asin α1)2
Jˆ22 = J21 + J12 B2 + J22 E2 + J32 H 2 + m22l221 +
基于CAXA和ADAMS的新型3P-1R并联机构的建模与运动仿真
并 联 机 构 自从 由 Go g u h和 Se r 提 出 以 来 , 就 twat 它 以具 有 高 刚度 、 精 度 和 高承 载 能力 等优 点成 为 人们 高
研 究 的 热 点 ,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工 业 机 器 人 、 动 机 器 并 微
配 。 用 机 械 系 统 动 力 学 分 析 软 件 AD 运 AMS 研 究 新 型
3 . R 并 联 机 构 的 运 动 规 律 , 得 到 的 可 视 化 结 果 和 P1 将
理 论 结 论 进 行 比较 。
人 、 拟 轴 并 联 机 床 等 领 域 。 过 去 几 十 年 中 , 多 研 究 虚 在 许
工 作 者 提 出 了多 种 形 式 的 并 联 机 构 , 大 多 数 研 究 工 作 但
A bsr t tac :Ba e n t id u rncpe o r le n p l trwih sn l ・ p n d c a n a t n t. a n w y s d o hebul ・ p p i il ft pa al lma i u ao t i ge o e e ・ h i isu is e tpe3P. he s 1 R
已 经 从 3自 由 度 ( 平 移 ) 6自 由 度 并 联 机 构 转 向 了 3 三 和 ( 少 具 有 一 个 转 动 ) 4、 至 、 5自 由 度 的 并 联 机 构 I ‘ 。 1 【 1 虚 拟 样 机 技 术 是 近 年 来 迅 速 发 展 起 来 的关 于 多 体
由 度 并 联 机 构 的 结 构 综 合 以及 考 虑 机 构 的 对 称 性 和 支 链 的 可 重 组 性 后 , 用 由 2 UP u一 虎 克 铰 , 一 移 选 条 S( P
一种并联机器人机构的运动分析及其虚拟样机建立
,
,
,
,
。
、
,
,
,
、
图
1
3 R RC
并 联机器人机 构 示 意 图
一
,
一
,
。
,
,
,
。’ /
“
=
i
;
、
●
,
●
/
、
0
,
P
t
”。
”
:
P
=
。
T
a
3
。
p
,
(2 2 )
-
,
;
:.
。
.
,
.
, ,
,
,
,
,
,
,
。
中、 中 ) 中 由 z 为输 出变 量 ; e , v 0 0 v v 均 为 中间变量 其 余 参 数都是 与 结构有 关 的 结 构 旦 确 定 它们 将是 确 定 的 将 ( 2 2 ) 式 展 开 从 中消去 各中 间变 量 得 到 输 入 输 出 方程 组 即 3 R R C 的 位 置
一
种 并 联 机 器 人 机构 的
芜湖职 业 技 术 学院
2 4 10 0 1
运 动 分 析及 其虚 拟 样 机 建 立
林宗良
卜
“
P 。
_ I {
1
1
。
s in
%
+
I~ 2
c~s s in
03划
O
l
J
f l
,
1
引言
,
、
并联 机 器 人 由于 其具 有 刚 度高 承 载能 力 大 精 度高 (积 累误差较小 ) 速度 高 活 动构 件 重 量 轻 结构 紧凑 控制 简单 等优 点 因而 受 到 国 内外 机 器 人 学 和 机 构 些 国家 已经 做 出 了 学 学 者 的 广 泛 关注 用于 生 产实 际 的 并 联机 器 人 收 到 了 良好 的 实 用 效果 国 内也 有部 分 单 位研 制 出 了 样 机 为 我 们 提 供 了进 步研 究 的 对 象 本 文 研 究 的 拥 有 三 个 平 移 自 由度 的 3 R R C 并联 机 器 人 由于 其 机 构 简单 可 以 以 其 为 对 象 进 行 些 代 表性 问 题 的研 究 如 位 置 模 型 的 建 立 位 置 逆 解的解 算等 本 文 还 以 3 R R C 为对象建 立 了虚拟 样机 验 证 了理 论 分 析结 论
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误差分析
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误差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1)二、概述并联机构及运动学基础 (2)三、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3.1 机构描述与基本结构 (5)3.2 运动学建模与方程建立 (6)3.3 运动学仿真与结果分析 (7)四、误差来源及分类分析 (8)4.1 制造误差分析 (9)4.2 安装误差分析 (10)4.3 运行误差分析 (11)五、误差模型建立与误差计算 (12)5.1 误差模型的建立方法 (13)5.2 误差计算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15)5.3 误差优化策略探讨 (16)六、实验验证与结果讨论 (17)6.1 实验目的与实验方案制定 (18)6.2 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对比讨论 (19)七、结论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2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3PRS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误差分析”。
我们需要理解并联机构及其重要性,并联机构是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的机械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制造和加工领域。
3PRS并联机构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和性能优势,在机器人技术、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运动学分析: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理解3PRS并联机构的基本运动特性。
这包括对其运动学模型的建立,对其关节、连杆和末端执行器等部件的运动分析,以及对整体运动性能的优化。
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对于我们进行误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误差建模: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各种因素如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都会对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产生影响,因此误差建模是本文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建立3PRS并联机构的误差模型,并分析误差来源和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对误差进行量化评估。
误差分析:基于建立的误差模型,我们将对3PRS并联机构的误差进行详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包括分析误差的分布特性、对运动性能的影响等。
我们还将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改进制造工艺等方法来减小误差,提高并联机构的运动性能。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将介绍相关的实验验证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A ′ 、 、 ′ 对时 间求一阶、 二阶导数得构件 ij B′ H 的角速度 Xij 和角加速度 E ij 。 i 为支链号, i = 1, 2, 3;
82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2 0 0 2 年
j 为每一支链的构件号 , j = 1, 2。 设构件 ij 的质心为 ij , 则质心位置矢量 分别为 O lOOi j lOOi 1 = l OAi + lAi Oi 1 lOOi 2 = l OAi + lAi Bi + lBi Oi 2 质心速度 vOij 和质心加速度 a Oi j 。 ( 7)
对所述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 , 除动平台为三 ( 8)
A 2 B2C2 支路沿 x 轴负向, A 3 B3C3 支路沿 x 轴正向。 仿真得动平台的位移曲线如图 2 所示, 各主动副输 果与理论计算吻合。
对 R、 P 副组成 C 副。 图 1a 、 c、 d 为两支路机构 , 图 1b 、 e、 f 为三支路
机构 , 三支路机构中必须有两条支路是平行配置, 即 图 1b 中有两个支路的 P 、 R、 C 副轴线平行, 图 1e 中
两支路的所有运动副平行 , 图 1f 中两支路对应运动
副平行。两支路机构则为非平行配置。图 1d 、 f 分别
i= 1 j = 1
ij T q
F E ij + Gq F
HT
式中 Gq —— 构件 ij 的一阶运动影响系数矩阵 Gq —— 平台的一阶运动影响系数矩阵 F ——动平台上作用的外力
3 动力学分析
采用牛顿 欧拉方法 和拉格朗日方法 分别 建立 3 6SP S 并联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方程时过 程较为复杂。本节以文献[ 4] 及式( 2) 、 ( 3) 、 ( 7) 为基 础 , 运用达朗伯原理直接构造出该机构的动力学方 程 , 从而简化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过程。 · ¨ 一般构件的位姿速度 P 、 位姿加速度 P 可由该 构件的角速度 X、 角加速度 E 及该构件上参考点的 速度 v、 加速度 a 来表示 , 记为
P= [ Xx , Xy , Xz , v x, vy , vz ]
¨
T
T P= [ E x, E y, E z , a x, a y , a z ]
三平移活动平台的 位姿速度和位姿加速度见 式 ( 2) 、 ( 3) 。三平移活动平台的三维惯性力为 F P = - mP a ′ 即 [ F P x , F P y , F P z ] = - mP [ x , y , z ] 式中 mP ——动平台位于质心点的质量 平移外 , 其余活动构件 ij 的惯性力为 F ij = - mij a ij 式中 mij ——构件 ij 的质量 a ij ——构件 ij 的质心加速度 活动构件 ij 的惯性力矩为 ij - Xi ′ j I ij Xij Tij = - I ij E 式中 I ij —— 构件 ij 的惯性张量矩阵 Xij 、 E ij —— 构件 ij 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Xi′ j ——构件 ij 角速度的反对称阵 0 - Xijz Xijy X′ ij = Xijz - Xijy 0 Xijx - Xij x 0 ( 9)
Dynamic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a New 3 DOF Tr anslational Par allel Robot Mechanisms
Ma L zhong Yin Xiaoqin ( J ia ngsu Univer sity ) Yang Tingli ( J inling P etrochemical Compa ny o f China ) Abstr act The const ruct ion and charact erist ics of a 3 DOF tr anslational parallel robot mechanisms
2 2 t3 = k2 2 - 2b2k2 sin B+ b2- b 3
将 x P、 yP 、 z P 对时间求一阶、 二阶导数得动平台 的位姿速度和位姿加速度 , 即
· õ õ
P′ = v′ = [ x P , y P , zP ]
õ õ P õ õ P õ õ P
·
·
·
T
( 2) ( 3) ( 4) ( 5) ( 6)
2 2
其中 k1 = k2 =
( l 2cosH - b2cos B) / k0 2 2 [ b2 - ( l 4 - l1 ) 2 + 2l 2sin H ( l4 - l1 ) - l2 2 - b3 + l2 3] / ( 2k0 )
k0 = b2sin B+ l 4- l1 - l2 sin H t1 = 1+ k2 1 t2 = 2( k1k2 - b2k1 sin B- b2cosB)
为将图 1c 、 e 中 C 副的移动用平行四边形 4R 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项目编号 : 5987084) 马履中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212013 镇江市 尹小琴 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研究所 讲师 博士生 杨廷力 中国金陵石化公司 高级工程师 博士生导师 , 210037 南京市
前言 目前, 6 自由度( 6DOF) 的并联机器人已得到了 广泛研究, 在某些场合 , 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于其 驱动元件少、 造价低、 结 构紧凑而有较高的实用价 值 , 更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显得 十分必要。其中非期望输出运动为常量的少自由度 并联机器人机构实用性强 , 前人已提出了许多新机 型。 文献 [ 1] 已构造出了多种能实现空间三维平移 的并联机构, 本文在已研究的运动学基础上研究其 动力学特性, 并在美国 MDI 公司的大型机械动态分 析软件 ADAMS 上建立仿真运动模型, 以获得有关 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曲线。
· [ 2] [ 3]
若各主动副输 入力矩以 Tq 表 示, 由达朗 伯原 理, 空间动力学方程组可表示为 TI + TE + Tq= 0 求得 Tq = - TI - TE ( 13)
4 运动学及动力学仿真
已知 3{ R ∥R ∥C }型并联机器人机构 如图 1e 所示。结构参数为 : l 1= 0. 36 m, l 4= 0. 2 m, a 1= b1 = b4 = 0. 18 m , a 2= a 3 = b2= b3 = l 2= l3 = 0. 075 m , a 4 =
第 2 期
马履中 等 :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动力分析与动态仿真
81
替代后所得机构。 本 文以图 1e 所示的 3{ R ∥R ∥ C} 型并联机构 为研究对象, 重点进行机构的动力分析。该机构由 3 条支路及上、 下两平台组成, 其中下平台为固定平
台, 上平台为动平台 , 每条支路由一个 C 副和相互 平行的两个 R 副组成。 具体应用时也可将该机构倒 置布置, 即将固定平台置于上方, 动平台置于下方 , 且可在动平台上装置一机械手。
T õ õ P õ õ P õ õ T P
0. 1 m, 动平台质量为 5. 148 7 kg, 质量均布, 各均质 构件 质量 为 0. 064 5 kg , 主 动件 初始 位 置取 A= P 1 1 1 6 rad/ s, 方 向 分 别 是: A B C 支 路 沿 y 轴 负 向 ,
66. 421 8° , B= H= 4. 94° , 各主 动副 的 角速 度均 为
20 02年3 月
农 业 机 械 学 报
第 33 卷 第 2 期
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动力分析与动态仿真*
马履中 尹小琴 杨廷力
【 摘要】 分析了一种新型 3{ R∥ R ∥ C}型三 平移并联机器人机构 的动力学特性 , 并在 ADAMS 上建立仿真运 动模型 , 获得了有关运动学及动力学特性曲线 , 为该类 机器人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叙词 : 并联机器人机构 运动学 动力学 仿真 中图分类号 : TH 246 文献标识码 : A
2 运动学分析
文 献[ 4] 已对 3{R ∥ R ∥C} 型并联机器人机构 进行了位置分析,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速度、 加 速度分析。 建立如图 1e 所示的坐标系 Oxyz , 使 y 轴 平行于 A 1B 1C1 支路运动副, x 轴平行于 A 2B2 C2 支 路运动副, z 轴垂直于 Oxy 平面, 按右手笛卡尔坐标 系确定方向。设 A为 z 轴与 A 1B 1 的夹角, A ′ 为 A1 B1 与 B1C1 的夹角 ( A 和 A ′ 均沿 y 轴正向为正) ; B 为 z 轴与 A 2 B2 的夹角 , B′ 为 A 2B 2 与 B2 C2 的夹角; H 为 z 轴与 A 3 B3 的夹角 , H ′ 为 A 3B 3 与 B3 C3 的夹角 ( B、 B′ 、 H和 H ′ 均沿 x 轴负向为正 ) 。图中 A 1B 1、 B 1C 1、 A 2B 2、 B 2 C 2、 A 3B 3、 B 3C3 均为有向线段。 运动学正解分析结果为 x P = a 2sin A ± y P = k1 z P + k2 z P= - t 2± t2 2 - 4t 1t3 2t 1 a 3 - ( z P - a 2cos A )
= a′ = [x , y , z ]T P′ x P - a 2sin A A ′ = 2arctan 3 - A a + z P - a 2cos A B′ = 2arctan y P - b2 sin B - B b3 + z P - b2cosB
( 1)
y P - l 2sin H ′ = 2arct an H l 3+ z P - l2 cos H H
六维惯性力 F I ij 和六维外力 F E ij 的等效力矩 TI 和 TE 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