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20171009

合集下载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三条红线”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 “三条红线”

浅谈如何核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蔡爱兰摘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即用水总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三项控制性指标,是水资源审计不可避免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介绍用水总量核查方法,以期抛砖引玉,积腋成裘,以期为提高我国水资源利用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水资源;三条红线;用水总量审计《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2号)印发后,各地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设定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作为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上述三项控制指标亦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三条红线”。

本文以核实某市用水总量为例,谈谈如何核查被审计人民政府是否突破“三条红线”。

一、定义及计算方式水利部等十部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规定,用水总量指各类用水户取用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水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四类。

当年用水总量折算成平水年用水总量进行考核。

农业用水指农田灌溉用水、林果地灌溉用水、草地灌溉用水和鱼塘补水。

工业用水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用水,按新水取用量计,不包括企业内部的重复利用水量。

水力发电等河道内用水不计入用水量。

生活用水包括城镇生活用水和农村生活用水。

城镇生活用水由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含第三产业及建筑业等用水)组成;农村生活用水除居民生活用水外,还包括牲畜用水在内。

生态环境补水包括人为措施供给的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补水,不包括降水、径流自然满足的水量。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对于水资源的管理,最严格的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制定严格的许可制度。

水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对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许可和监管。

只有取得了相应的许可证书的单位和个人才能够进行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未经许可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次,水资源的污染必须受到严格的惩罚。

水资源的污染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

因此,对于违法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严厉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等措施。

第三,对于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应该制定具体的措施。

节约用水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的技术改进、减少浪费、合理分配等方面。

建立节约用水的目标制度,鼓励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安装节水设备、推行水资源回收利用等。

此外,还需要建立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系统。

对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水资源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并且,加强水资源管理的统一调度和综合分析,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最后,需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执法力度。

设立专门的水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
执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总之,要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在许可制度、污染治理、节约利用、监测评估和执法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严格的管理,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相关政策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加强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管理。

加快开展跨行政区江河流域水量分配。

加快明确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的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控制指标。

合理配置本地区生活、农业、工业和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

强化取水管理:
推行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依据可用水量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批取水许可。

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

依法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或者通过替代水源已经解决供水需求的区域内的自备井。

严格节水管理:
切实发挥用水定额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节水改造等方面的约束调节作用。

在黄河流域、严重缺水地区逐步推行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

从源头把好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关。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

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四项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其主要内容概括来说,就是确定“三条红线”,实施“四项制度”。

一、确定的“三条红线”1.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

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2.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二、实施的“四项制度”1.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包括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2.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包括全面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3.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

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包括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4.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

严守三条红线四项制度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2012年3月15日,江苏结合本省实际,制定发布《省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这是继2011年省委1号文件后省政府作出的具体部署,对有效解决江苏的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内涵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内涵

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奠定了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框架。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就是要在已有制度框架下,丰富、细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水 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水资源论证制度、节约用水制度、 水功能区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要求,提高各项制度 的可操作性,形成严密、精细、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得每 一项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 循。
1、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定 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 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明确各流域、各区域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指标。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 使用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等。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指标主要是用 水总量。 2、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制定区域、行业 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改变粗放用水模式,加快推进节水 型社会建设。建立国家水权制度,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节 约用水的体制和机制。强化节水监督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建设, 全面实行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加快推进节水技术改造 等。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指标主要有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农业灌溉 水有效利用系数。 3、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基于水 体纳污能力,提出入河湖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 工作的依据。建立水功能区达标指标体系,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完善水功能区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水 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等。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指标主要有江河湖 泊水功能区达标率。
(二)六大转变:
1、在管理理念上,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2、在规划思路上,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先转变为节约保护优先。 3、在保护举措上,加快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4、在开发方式上,加快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 开发转变。 5、在用水模式上,加快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 6、在管理手段上,加快从注重行政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

水资源管理的最严格制度安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透视

水资源管理的最严格制度安排——《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透视
水意识。
说 明问题 。“ 十分 严 峻 … 日益 突 出 … 主
作为 我 国的用 水 大 户, 业 用 水 占总 用水 量 的 6%以上 , 真 正被 利 用 的水 只 占 要 瓶 颈 ” 几 个 分 量 十足 的 词 语 标 示 了 农 2 但 ,
农业灌溉用水总量 的不足一半 , 多半浪费在送水过程和漫灌之中。
… - -
中, 得乎其下; 取乎其下, 则无所得 矣。
凡此种种 , 已不得不在 已有工作基础上 , 过更加严厉 甚至严苛的制度安 只有 将水 资源 管理 制度 的级 次提 升至 通
排解决和对症矫正。 正如水利部部长陈雷指 出的那样
—解决我国 日益复 杂的水资
“ 最严 格”的层面 , 才能避 免触碰敏 感

辖 市 ) 府专门出台了本省 ( 政 直辖 市) 实行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或 相关办 生, 一头是经济, 头却是 用水控制指 一
法 , ̄l省政府出台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 会建 设的意见 。 Il l
标, 两头拽 一头, 滕州似乎戴上 了 “ 紧
地处黄淮海平原的山东省 , 长期以来为破解水 “ 颈” 瓶 制约, 水资源管理方面 箍 ” 在 。
也不得不开始自身转型 在滕州 , 最大 的用水户——华 电新源热 电公司, 中水
2 1年9 山东省政府 常务会议审议 通过 《 00 月, 山东省用水总量控 制管理办 法), )
自2 1年1 日起实施 , 0 1 月1 以此 为标 志, 山东省在全 国率先基 本构建起 最严格水资源 使 用比例 已经由三 成提高到近五成。 管理 的制度框架体系
监测评价的3 0 个水功能区中水质达 标率仅为4 %, 86 92 6 3 .%的河长水质劣于 Ⅲ 资源已经超 越资金、 动力、 劳 市场、 技术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1.综合谋划。

水资源管理应该以整体谋划、综合治理为基本原则,实现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机统一。

2.公平公正。

水资源管理应当做到公平公正,保障各地区、各行业的合理用水需求。

3.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管理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障未来子孙后代的水资源需求。

4.依法治水。

水资源管理应当依法治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执法,依法保护水资源。

二、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1.水资源勘探和利用制度。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勘探和利用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调查评价,科学确定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2.水资源环境保护制度。

加强水资源环境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工作,实施河湖管理、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生态安全。

3.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

建立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设备,实施水价改革,鼓励节水型产业发展,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4.水资源权利交易制度。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权利交易制度,实行水资源利用权市场化交易,完善水资源使用许可制度,引导各类用户合理配置水资源。

5.水资源污染防治制度。

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防治制度,加强水质监测和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畜禽养殖等活动对水体的污染。

三、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措施1.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积极推动水资源勘探技术创新,加强水资源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研发,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强化监督执法。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水资源违法行为。

3.促进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

积极开展跨境水资源管理的国际合作,推动跨界水资源的有序利用,加强对流域水资源的联合保护和管理。

4.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宣传教育。

加强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形成节水、爱水的良好氛围。

四、水资源管理的政策保障1.强化政府责任。

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管理的决策和组织领导,落实水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财政投入,推动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一、前言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法律法规基础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了国家对于水资源的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和政策。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包括对于水污染的治理。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转让、收回等管理制度,为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引起水源枯竭提供了依据。

三、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内容1. 水资源调查评价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调查评价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价工作。

(2)对于新开发或者改建扩建项目,在审批前必须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

2. 水资源分配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资源分配制度,根据流域特点、水资源量和质量、生态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

(2)对于各种用水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申请用水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规定的用水指标进行用水。

未经许可或者超过许可指标擅自使用水资源的单位,将面临罚款、停产等惩罚措施。

3. 水资源保护制度(1)建立全国统一的水源保护区划和管理制度,对于重要的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源地划定保护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

(2)对于污染物排放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排放标准进行排放,并接受监督检查。

违反排放标准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将面临重罚甚至关闭整改等惩罚措施。

4. 水资源节约利用制度(1)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

对于高耗水企业和行业,必须制定相应的节水计划,并接受监督检查。

(2)鼓励采用新型节水设备和技术,对于节水达到一定标准的单位予以奖励。

5. 水资源监测评估制度(1)建立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监测评估机构,负责对各个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评估工作。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汇报材料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汇报材料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供应和水土保持问题愈发严重。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措施。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析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土保持政策,并提供相关的汇报材料。

一、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1. 美国的水资源管理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管理的挑战。

美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由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管理,其中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各州政府则负责具体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美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相对完善,各级政府之间有着清晰的分工和合作机制,能够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

2.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水资源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主要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国家政府负责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和法规,地方政府负责具体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方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一,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等。

二、水土保持汇报材料1. 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是指通过人工建设物理结构或设施,达到保持水土资源、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的目的。

我国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主要包括梯田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植被覆盖工程、人工湿地建设等多种形式。

通过这些工程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土壤和水资源。

2. 生态措施水土保持的生态措施是指通过改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的环境质量,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措施,如生态植被建设、湿地保护和恢复、水土保持农业等。

这些措施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法律法规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

我国现行的《水土保持法》和《土壤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介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介绍
508 .00 229 .49 273 .45 215 .00 250 .00 250 .60 260 .00
2020 年 46.58 38.00 221.00 93.00 211.57 160.60 165.49 353.34 129.35
524.15 244.40 270.84 223.00 260.00 276.59 282.15
地区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单位:亿立方米
201 5年 40 .00 27 .50 217 .80 76 .40 199 .00 158 .00 141 .55 353 .00 122 .07
(一)考核依据与原则
《办法》第一部分(第1条和第2条)是考核依据与原 则。《办法》制定的主要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
《办法》提出考核工作应坚持客观公平、科学合理、 系统综合、求真务实的原则。
二、《办法》框架和总体要求
主要内容
1
《 办法》 出台背景和意义
2
《 办法》 框架和总体要求
3
考核工作方案
4
二、《办法》框架和总体要求
《办法》组成
考核依级评定
考核方式
考核办法
考核程序
附表
考核结果与奖惩 附则
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用水效率控制目标
水功能区 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
二、《办法》框架和总体要求
·向国务院做出书面报 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
·暂停建设项目新增取 水和入河排污口审批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解读与思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解读与思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解读与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水资源管理是极其复杂的,既需把握宏观方面的总体规划,又要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和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之前,有必要制定中长期的水资源发展规划和
配置方案。

规划要重视综合考虑地域、人口、产业、自然及文化等因素,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特点,制定各自有利于当地水资源利用的策略,考虑到人口、
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确保水资源利用得到有效利用。

其次,在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过程中,需要加大法规的制定与强制执行力度,及时公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法规政策,更加严格限制对水资源的占用,确保水
资源有效利用。

同时,还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并完善水资源的保护措施,防止
过度开发和滥用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

最后,可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建立健全的水资源保护机制,形成可持续性的水资源利用
模式,使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和保护与社会发展共同成长。

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应该加
大对社会的宣传和教育,让每个人都能够重视水资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
要改善水资源利用的政策和法律,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滥用和浪费。

总之,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仅是科学利用水资源,同时也是实现水资源可
持续使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政府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
政策措施,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政府与民众的信任关系,让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保护与发
展共享新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幸福。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思考【摘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我国近几年提出和实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国水资源短缺、浪费和污染的问题。

但由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时间较短,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议协同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河长制,加快推进水资源领域修法立法工作,完善体现地区重点的差别化水资源管理与考核体系,夯实水资源精细管理的基础支撑能力。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制度;河长制;问题;建议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贯穿于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

二、新时期中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仍面临诸多问题(一)地区差异性体现尚不充分当前,中国实施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也正推行区域差异化考核,如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等指标在南北方地区的考核中所占分值是不同的。

但总体上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体系、考核指标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一刀切”问题,尚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管理目标及基础的不同。

(二)监测计量管理基础仍十分薄弱近年来,水利部开展了全国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和二期),初步完成了全国范围内主要用水户水量和重要水功能区水质监控、统计分析,建成中央、省和市三级水资源综合管理平台。

然而,相对于开展精细化水资源管理需求,当前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测计量体系还很不健全。

一是统计方法较为粗放,目前水资源公报主要采用典型调查获取行业用水指标定额测算用水总量的方法,水质监测也采用典型调查,大部分地区典型调查数量较少且代表性不强,统计精度亟待提高,统计结果难以复核;二是用水计量、水功能区监测及其在线监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统计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在用水统计、计量监控、水功能区监测等方面尚无专门的规章制度,基础信息获取、统计分析、质量控制、上报与复核、责任制度等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规程规范,统计报表制度尚不健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那可是咱们生活中超级重要的一部分呀!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先跟您说个事儿,前段时间我回了趟老家,老家在一个小乡村。

那村子边上有一条小河,小时候河水清清,我们常在里头捉鱼摸虾。

可这次回去,我惊到了!河水变得又脏又臭,水面上还漂着各种垃圾。

一问才知道,村里建了几个小工厂,污水就这么直接排进河里了。

这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严格管理水资源有多重要。

那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呢?简单来说,就是要像管宝贝一样管着水资源,一点儿也不能马虎!这包括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等方面。

用水总量控制,就是给每个地方用水画个“框框”,不能超量。

比如说一个城市,根据它的水资源情况和发展需求,规定一年只能用多少水。

这就好比咱们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有个额度一样,超了可不行。

用水效率控制呢,就是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的作用。

您想想,以前浇地的时候,水哗哗地流,好多都浪费了。

现在得用更先进的灌溉技术,让水精准地滋润每一棵庄稼,不多流一滴。

还有工厂生产,也得改进设备和工艺,节约用水。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这就像是给河水、湖水、江水设个“清洁标准”。

如果超过了这个标准,那可就要采取措施治理了。

就像人生病了要吃药治病一样,水“生病”了也得治。

为啥要搞这么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呢?您看啊,咱们地球虽然说是个“水球”,但大部分都是海水,能让咱们用的淡水其实少得可怜。

而且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需求越来越大。

再加上一些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和污染,水资源变得更加紧张了。

就拿咱们每天的生活来说,刷牙的时候一直开着水龙头,洗澡时间太长,这些小细节加起来,浪费的水可不少。

还有学校里,有时候看到孩子们洗手后没关好水龙头,水就一直流,多让人心疼啊!企业方面,如果不严格管理水资源,一些工厂为了省钱,不处理污水就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水资源。

这就像是在抢子孙后代的水用,太不应该啦!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探析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探析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探析摘要:本文分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内涵和体系构成,剖析“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指出践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点。

根据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性保障措施。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四项制度;三条红线;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环境质量的重要控制性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水问题,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水资源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将会更加严峻。

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使其得到有效保护,最终解决我国日益复杂严峻的水资源问题,就亟需改革我国当前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及其相关政策。

基于我国突出的水资源问题这一现状,在我国人多水少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这一基本国情和水情的压力下,考虑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下水资源管理的新要求,在系统总结我国前期水资源管理实践的经验基础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水情,对以往水资源管理先进理念的集中和进一步深化,是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它针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规划思路、管理措施等问题,将管理工作重心集中到水资源配置、水资源节约和水资源保护上,改革创新,统筹兼顾,有利于持续推进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内容上更强调“严格”,管理目标更加明确,更注重对经济社会系统的取水、用水及排水等行为的管理和约束,更具针对性、专业性、重点性和可操作性,为我国水资源管理指明了方向,并确立了重点。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人水和谐、因地制宜、改革创新五项基本原则。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再思考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再思考

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再思考摘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我国政府为应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提出的。

它已在全国各地得到实施,是加强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新举措。

作为水资源强化管理的一个创新举措,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全国各地。

但是,因为此制度开始实施的时间较晚也较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早期研究中,首先需要反思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同人水和谐治水理论的关系问题以及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含义问题等。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缺陷;思考前言:我国想要对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进行解决,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在20世纪,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理论已经在国际上推出,经过不断实践,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持续更新,并进行了普遍的应用,很多国家也较为认可。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含义的缺陷:当前,尽管已经逐渐开始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然而,还有很多研究者对其提出存在着质疑,更有甚者根本不支持它的执行。

如,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对“最严格”的理解。

在国际上,“水资源综合管理”是经常应用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但,事实上,水资源综合管理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间还有很大的距离,并非一致。

1)事实上,针对我国水资源问题,提出的一项水资源综合管理制度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力度是其最终的目的,另外,还带有中国特色。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为了应对我国水资源问题和水资源管理落后而颁布,要有相应的行政工作作支持。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完整,不应任意分割。

2)我国结合具体状况,合理的颁布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其基础是以改善水资源与人之间的矛盾。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关技术水平还很低,另外,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

所以,提出水治理“三条红线”理论,有利于宣传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效果。

群众、政府部门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有效地促进水资源保护,实现综合管理水资源目标。

今年起我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今年起我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我市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随着莱阳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区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用水量越来越大,水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为改善我市水资源短缺局面和维护城市快速发展,必须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

市水利局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市开展了扎实有效的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

严格控制三个关口:一是把住用水总量关,对突破区域可用水量控制“红线”的地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二是把住用水效率关,每个行业都要确定基本用水定额,超过用水定额的,不予办理用水许可审批;三是把住纳污容量关,引导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实现达标排放,避免因过度排放加重污染,影响水质安全。

今年来,联合物价局、食品工业园区管委、穴坊镇政府进行了食品工业园区使用地下水、南海海水养殖使用地下水集中调查清理整顿工作,发放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通告》200份,检查用水单位35户,下达限期办理取水许可、安装量水设施通知书16家安装量水设施5户。

进一步加大了水资源的管理力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手续。

严格水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条例》,重点抓好
取水许可证的验审,登记换发工作,今年来共办理、换发、审验用水单位22家,安装量水设施18家,办理了水资源论证一家。

姜青和孙俊蛟。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人口和发展中国家特点的国家,在加快水资源管理和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我国必须进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从源头把关。

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在水资源分布上也不均衡。

一些地区因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则因地势高峻,水资源匮乏。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在水资源丰富地区,要严格控制水资源利用,防止过度开采和污染。

在水资源匮乏地区,要积极开展水资源调剂工程,引水入渠,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需求。

对于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也要高度重视,通过流域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节水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城市,政府应该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入手,促进节水型城市的建设。

通过加强管网改造、推广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等措施,逐步实现城市供水系统的节水目标。

在乡村,要大力推进农田灌溉技术的升级改造,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通过推广水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合理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节水意识的宣传教育,倡导广大市民节约用水,从点滴做起,逐步形成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我国应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学习其经验,引进其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借鉴其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成功案例,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管理的水平。

政府在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还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督机制,依法打击水资源的滥用和污染行为,加大对违规开采和过度排放的处罚力度,形成社会对水资源保护的共识。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经济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我国水资源北少南多的悬殊分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逐步加重,这一系列的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科技支撑;理念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概念及内涵1.1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概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念由于提出的时间比较短,还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和定义。

当前较为合理的定义为: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的底限,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由开发、利用、保护、监管四项制度来构成,贯穿于整个水资源工作领域的评价、论证、取水工程管理、计划用水、保护治理、规划配置、监测、绩效考核等若干小制度。

1.2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内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以水循环规律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在遵守水循环规律的基础上面向水循环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对水资源的依法管理、可持续管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提高水资源配置效率的管理,而水功能区达标率的提高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条件,而用水效率的提高是水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外在体现。

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理论体系框架2.1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将解决人们最关心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作为重点问题来进行解决,保障饮水的安全、生态安全以及供水安全等;坚持人水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相互关系;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思想,注重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2 保障措施(1)科技支撑保障的建设,先进技术和制度始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能够快速高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其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

(2)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的建立。

要将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节约以及保护等主要指标纳入地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当中,相关负责人要对其进行实时的考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一、中央制度渊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导思想部分:“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目标任务部分,“到2020年,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专设第六部分内容,标题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要求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和“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根据上述决定精神,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第3号),就决定中的事项进行了细化。

为贯彻落实上述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第2号),由水利部会同十部委组成工作组,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另一部分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在该办法后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效率控制目标》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用水总量199亿立方(2015年)、211.57亿立方(2020年)、236.25亿立方(2030年);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比2010年下降2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01;重要江河湖
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52%(2015年)、71%(2020年)、95%(2030年)。

二、地方制度渊源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内政办发2015第21号),全文内容基本与国办文件相同,只是被考核主体变为各盟市。

三、实际实施情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6年度考核工作方案的通知》可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实施,具体实施情况不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