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化背景下两湖民间书院建筑形态衍化探讨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形制浅析——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为例
1 2 建筑 总 体布 局 ( ) 则形布 局 1规 古 院± 件建筑 多罘用规 则形 中 对称 轴 布局 , 种布 月充满著 秩序 井然 理忡 姜 , 奇助于 创造 庄 肃穆 、端庄凝 重、平和 宁静 的空 间境界。 规则形布 局目 纽 为串联、 串并 联 、串并列 三 种形式 。 串联 ,多进 院薄 沿着纵深 轴线 ¥ 布■ ,是书院 庭院蛆 联 群 的 本布目 方式。 中目古代 口大 院中轴 基
的精 神 诉 求 f3 j 有 机 形 布 局
^‰ t r
Changs ho Yuel Acodem y u
Ja g ̄ L son Wht er in uh i De ow ade e Hdl Ac my
Den ang H on t l ce on H… gf en p ov n d n
f rda ff e f m o cin les OU yso h Q usar  ̄ t Chn e l Aca demy C ol l ege hr gh t i or of T ou hs f m
t e o r… h fu { t b l n s an t f  ̄ a n en ui g d i o di s t o E
孔 素 美
白 旭
K g S me on u I
B i a Xu
中田舟赛母
主垃 标掘日
T 9 U 08
A
1 古书 院 的 建 筑 形 态
11 建筑 环境 选 择 受传统 堪舆术 的影响 ,历代书 院对选址 极 讲 究 ,多依 傍水 ,师 法 自然。 素 有 “ 下 口大书院 ±称的 自鹿滑书 院、岳 麓 书 院 、嵩 阳书 院、 应 书院 ( 名睢 书 又
搂 进到目林 ,从讲 堂走到文 庙,不 目的庭 院 闻组台和 影变 化.都培 人步移 景异、 “ 院浑浑浑 几许” ∞好 ,体现7 建筑空 庭 间布 局的有机趣味性 。
从官署到学堂书院的历史与演变
龙源期刊网 从官署到学堂书院的历史与演变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18年第17期宋初利用唐代以来出现的书院,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形成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
书院,近年来频频出现在清华、复旦等高校的招生简章中,这一我国古老的高等教育专有名词也由此重新进入公众视线。
书院作为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经五代,兴盛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
书院最早现于唐朝“书院”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最初为读书的书楼。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设于遂宁县的张九宗书院为较早的私人书院。
官立书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书、藏书、校书,偶尔也为皇帝讲经的场所,性质为官署。
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玄宗下诏改东都洛阳“乾元殿”之名为“丽正殿”(又名丽正修书院、丽正书院)。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再下诏改“丽正殿”为“集贤殿”(又名集贤殿书院、集贤书院)。
唐代的雕版印刷术发达并在全国迅速推广,书籍的质量不仅得以改善,而且数量大增,这为民间或私家藏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唐中叶之后,各地民间或私人创建的书舍、书屋、书楼、书堂、书院之类的设施涌现。
在官方丽正书院、集贤书院首先以书院命名为“修书之地”“藏书之所”的诱发下,“书院”之名便在民间更广泛地流行起来。
唐代的书院有多少所?《全唐诗》共提及民间书院14所,另据《唐代民间书院研究》和《唐代官府书院研究》统计,唐代书院见于地方志的有40所。
加上官府书院,去掉重复,唐代共有57所书院,其中48所书院可以确定地址。
这些书院的分布呈点状,散布于今日全国12个省、区、市。
唐代书院普遍不具有学校的性质。
学者研究发现,被信史明确记载的有讲学事迹的唐代书院仅三所。
一是江西皇尞书院——“唐通判刘庆霖建以讲学”(光绪《江西通志》卷八十一);二是福建松州书院——“唐陈珦与处士讲学处”(同治《福建通志》卷六十四);三是江西东佳书堂(亦称陈氏书堂、义门书院)——“唐义门陈衮即居左建立,聚书千卷,以资学者,子弟弱冠,皆令入学”(同治《九江府志》卷二十二)。
中国地域文化近代转型: 两湖近代教育的形成
• 1901年,西太后叶赫那拉氏迫于形势,颁布“变
法”上谕,书院改学堂得以再次推行: 武昌的两湖书院改为文高等学堂 湖南的求实书院改为省城大学堂 岳麓书院改做省城高等学堂的校舍 城南书院改为师范馆。 在俞廉三、赵尔巽任巡抚时,省城长沙的主要书 院都进行了改制。 至端方、庞鸿书抚湘期间,各府的书院多改作中 小学堂:桂阳的龙潭书院改为官立中学堂,醴陵 的渌江书院改为渌江中学堂。
• 新学制规定,全国无论城镇、乡村,都应设立小
• •
学堂,国民7岁以上应入学接受初小教育。1909年, 湖南各等级小学堂发展到1113所,有学生43310名。 1910年,湖北各等级小学堂发展到2489所,在校 生88718名。 关于中学教育,章程规定各府必须设臵一所官立 中学堂,各州县有条件者也可自行设立,还允许 地方绅富集资设臵私立中学或公立中学。 从入学人口比例来看,两湖地区的教育普及率和 全国一样,仍旧不发达。湖南全省中学入学比例 不足4/1000 ; 全省小学入学比例只有14/1000。 这与两省办学的经济能力、民众对教育的认同程 度有很大关系。
•
• 截止1912年,省城武昌有官办实业学堂13所,私
立实业预备中学堂1所。各府有中等实业学堂6所, 各州县也有初等农、工、商业等学堂计70所,这 些学堂中约有60%是农业学堂,初步形成由初级到 高级的农、工、商业人才培养体系。 实业学堂的创办使中国第一次有了职业技术教育 的形式,这是中国产业近代化的必然结果。实业 学堂也是引进和学习国外近代科技知识的重要基 地。它传布了一种新观念——教育也能直接为社 会服务,当社会面临危机和挑战时,可以从教育 中寻找出路。
两湖书院历史照片
整修后的两湖书院
2、书院改学堂
• 戊戌变法期间,其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教育,朝 •
南方建筑已刊发文章标准格式(2013-2014)
栏目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1民居与传统建筑研究建筑数字化技术纵向基金资助研究课题2345612345123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23456789101112131412建筑论坛建筑教育岭南建筑研究建筑数字化技术城乡风土建筑存续与再生乡镇规划与建设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3451234567891011123456789设计竞赛1123设计研究特稿建筑技术风景园林研究前沿5文献信息诸葛净,是霏,赖自力. “中国建筑研究室成立60周年纪念暨第十届传统民居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李乾朗. 台湾古住宅的两性空间[J]. 南方建筑,2014,01:5-10.颜文成. 传统民居的现代化:从民国时期的出版物看当时的住宅改良问题[J]. 南方建筑,2014,01:11-17金俊峰,宋美英. 关于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农村住宅现代化过程的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1:18-24.郭焕宇. 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南方建筑,2014,01:25-29.罗德胤,孙娜. 黎槎“八卦村”:与洪水共生[J]. 南方建筑,2014,01:30-33.蔡燕歆. 川西古镇茶馆外部空间特点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1:34-37.朱雪梅,程建军,林垚广,杜与德. 粤北古道传统村落形态特色比较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1:38-45.徐怡芳,王健. 粤中民居地方性建筑材料考[J]. 南方建筑,2014,01:46-49.孙竹青. 官式建筑与民间营造——武当山皇经堂官式建筑中民间营造技术的应用初探[J]. 南方建筑,20陈果. 酉水流域传统建筑木构架体系特征及源流探析[J]. 南方建筑,2014,01:57-61.郑红. 广东潮州民居木构彩画特色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1:62-70.谭金花. 探索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广东开平巴黎大旅店的规划方案为例[J]. 南方建筑,2014梁以华,郑红. 历史建筑相近概念析论[J]. 南方建筑,2014,01:76-81.潘曦. 多学科视野:西方乡土建筑研究理论浅析[J]. 南方建筑,2014,01:82-85.第二十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征文通知[J]. 南方建筑,2014,01:119.杜佳,余压芳. 贵州历史文化村落研究进展[J]. 南方建筑,2014,03:73-78.潘莹,卓晓岚. 广府传统聚落与潮汕传统聚落形态比较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3:79-85.谢光. 巴塘县城老街空间形态演变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3:86-91.冯棣,张兴国. 西南石窟寺石刻形象反映的建筑类型特征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3:92-96.苏东宾,徐从淮. 日本的传统民居——“町家”[J]. 南方建筑,2014,04:60-63.傅娟,冯志丰,蔡奕旸,许吉航. 广州地区传统村落历史演变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4:64-69.戴志坚. 福建古村落保护的困惑与思考[J]. 南方建筑,2014,04:70-74.刘婉华. 书院:中国古代园林的一朵奇葩[J]. 南方建筑,2014,04:75-79.刘源,姜省.从出版看建筑史:近代建筑图书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6:4-11.姜省,刘源.从民国出版物看近代城市规划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J]. 南方建筑,2014,06:12-15.汪晓茜.历史补遗:民国南京教会建筑师齐兆昌[J]. 南方建筑,2014,06:16-21.陈志宏,赵玉冰,李希铭.闽南传统匠师的近代转型——以惠安近代名匠杨护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钱锋.探索一条通向中国现代建筑的道路——黄毓麟的设计及教育思想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6:27-张天洁,李泽.从“藏”到“开”:近代武汉公共图书馆建筑的发展述略[J]. 南方建筑,2014,06:34-42.张东,田银生.基于保护发展的豫西传统乡村聚落调查[J]. 南方建筑,2014,06:43-47.袁媛,肖大威,黄家平,等.传统村落边界空间保护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6:48-51.唐孝祥,陶媛.试论佛山松塘传统聚落形态特征[J]. 南方建筑,2014,06:52-55.韦松林,吴玉玲,邓祥杰,等.南国古村环境意象——佛山西樵上金瓯松塘村探微[J]. 南方建筑,2014,06:崔文河,于杨.“多元共生”——青海乡土民居建筑文化多样性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6:60-65.高海峰,陆琦,梁林.广州酒家园林对岭南传统庭院特色的传承与发展[J]. 南方建筑,2014,06:66-69.黄珂.绿色建筑设计的人文策略——以低技术手段与软设计方法构建绿色生活[J]. 南方建筑,2014,06:7李晴,高华.基于历史性空间视角的高密度住区规划研究——以广州市猎德村改造为例[J]. 南方建筑,20邹东,肖大威.民国初期(1912~1937)广州城市建设理念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6:81-83.刘卫,凌筱舒.珠三角专业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模式及其规划策略研究——以增城市新塘镇为例[J]. 南方蔡云楠,朱志军,郭冠颂,等.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实践——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为例 [J]. 南方建筑,201郭红雨,金琪,朱志军.低碳导向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技术探索[J]. 南方建筑,2014,06:95-99.张晓明,曾栋鸿,周茂松.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J]. 南方建筑,2014,06:100-104.谢晓华,孙铁钢.着眼于生态的健康河流塑造[J]. 南方建筑,2014,06:105-109.邓一荣,肖荣波,周健,等.岭南生态社区的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规划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6:110-11高岩. 基于设计实践的参数化与BIM[J]. 南方建筑,2014,04:4-14.黄蔚欣,姜涌,马逸东,郭金. 数字化建造中的结构平衡态[J]. 南方建筑,2014,04:15-18.王朔,李建成. BIM在建筑工程项目应用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J]. 南方建筑,2014,04:19-25.杨远丰,莫颖媚. 多种BIM软件在建筑设计中的综合应用[J]. 南方建筑,2014,04:26-33.孙澄宇,李群玉,涂鹏. 参数化生成与评价技术在面向太阳能的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初探[J]. 南方建筑,20朱志远,宋刚. 参数化设计的逻辑与体验:以贵州百里杜鹃一馆两中心设计为例子[J]. 南方建筑,2014,0唐孝祥,陈春娇. 推进和强化岭南建筑学派研究的重要举措——2013“岭南建筑学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冒亚龙,何镜堂,郭卫宏. 分形视野下的岭南建筑学派与创作[J]. 南方建筑,2014,01:88-93.杜宏武,王国光. 岭南建筑学派的整体观与整体设计方法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1:94-98.郦伟,唐孝祥. 何镜堂“两观三性”建筑论的发展历程、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J]. 南方建筑,2014,01:9林广思. 夏昌世早期活动脉络解读(1932-1945年)[J]. 南方建筑,2014,01:105-110.朱小雷. 基于调查反馈的本科建筑学专业校企合作实习模式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1:111-114.戴秋思,邓蜀阳. 探微英国高等教育理念下建筑院校的教学特色[J]. 南方建筑,2014,02:122-125.林广思. 批判性思维之于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 南方建筑,2014,03:120-123.吴桂宁. “建筑设计方法”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3:124-127.蔡瀛,叶红.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基于《广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引》的思考[J]. 南方建筑顾朝林,张晓明,韩青,袁晓辉. 我国县镇(乡)村域规划问题与对策[J]. 南方建筑,2014,02:9-15.刘学敏. 中国“农村病”及其治理[J]. 南方建筑,2014,02:16-19.马东辉,刘朝峰,王威. 村镇防灾减灾规划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2:20-23.周游,魏开,周剑云,戚冬瑾. 我国乡村规划编制体系研究综述[J]. 南方建筑,2014,02:24-29.宁可,王世福,刘琎. 城市反哺乡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2:30-36.郭谦,颜政纲.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与更新的实践与思考[J]. 南方建筑,2014,02:37-43.姚龙,刘玉亭. 乡村发展类型与模式研究评述[J]. 南方建筑,2014,02:44-50.范霄鹏,郑一军. 村庄整合建设的两类依托——社会结构与资源利用方式[J]. 南方建筑,2014,02:51-54叶红,李贝宁. 县(区)统筹框架下村庄布点规划的方法创新——以2013年增城市村庄布点规划为例[J]. 李坤明,赵立华. 珠江三角洲地区村落热环境模拟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2:61-65.刘冠男. 中西方中古时期城乡关系比较研究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2:66-69.陆琦,高海峰,梁林.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景观建设的传承与提升——以中山市桂南村为例[J]. 南方建范小丽,陈芳,邱昊. 人居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住房建设探析[J]. 南方建筑,2014,02:76-80.杨晓楷,张婷婷. 面向实施、弹性控制的法定图则修订编制方法探索——以《深圳龙华樟坑径片区发展单王萍萍,杜宏武. 潮客交融城镇建筑风貌整治设计的类型学应用研究——以梅州市留隍镇为例[J]. 南方陈明坤,魏成. 向家坝库区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策略研究——以宜宾市屏山县为例(上)[常青.序言:探索我国风土建筑的地域谱系及保护与再生之路[J]. 南方建筑,2014,05:4.傅朝卿.台湾传统民居保存与再利用的几个面向[J]. 南方建筑,2014,05:7-13.阎亚宁,郑钦方.台湾聚落防灾的观念与架构[J]. 南方建筑,2014,05:14-20.严何.历史场景中的都市生活——沪、汉两地近代城市滨水空间的建筑人类学比较研究[J]. 南方建筑,2翟辉,张欣雁.香格里拉“闪片房”的再生之路[J]. 南方建筑,2014,05:28-32.谭良斌.传统民居环境更新设计中的景观利用研究——以云南永仁彝族传统民居院落改造为例[J]. 南方汪永平,孟英.乡土建筑的生与死——镇江东乡民居存亡录(以葛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5:36-4黄河,杨毅.整饬之宜、适用之利与权益之移——昆明城市风土建筑生存状态及其再生策略[J]. 南方建筑梁智尧.试析鄱阳湖流域建筑谱系及其源流关系[J]. 南方建筑,2014,05:52-57.李晓峰,潘方东,陈刚.官学化背景下两湖民间书院建筑形态衍化探讨[J]. 南方建筑,2014,05:58-63.巨凯夫.风土特征图谱建立方法研究 ——以浙江风土建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5:64-69.宾慧中,闫爱宾,王大力.寺与市的时空对话——上海泗泾古镇福田净寺历史地段复兴探索[J]. 南王盈.海南传统火山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以海口博学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5:77-81.汤诗旷.城乡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试论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J]. 庄少庞. 岭南建筑师庭园设计研究补遗[J]. 南方建筑,2014,02:82-87.张涵. 明清商丘古城的防洪御灾体系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2:88-95.曾卫,袁芬. 从生物气候学的角度解读川东山地传统民居的设计语汇[J]. 南方建筑,2014,02:96赵一澐. “天为之因”与“人为之因”——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建筑设计案例剖析[J]. 南方建筑,2014刘昆. 场景作为建筑空间的一种所指[J]. 南方建筑,2014,02:111-115.吴红涛. 现代建筑的去人性化——兼论大卫·哈维的建筑伦理批判思想[J]. 南方建筑,2014,02:116-12郭其轶. 航站楼绿色建筑设计研究——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3:97麦华. 德国绿色医院建筑节能更新模式探析[J]. 南方建筑,2014,03:101-105.许慧,肖大威. 绿道在城镇空间优化中的作用——以深圳茅洲河流域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3:106-1刘宇晨,唐永,徐震. 合肥市淮河路步行街商业建筑立面认知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3:110-114.费彦,林毅. 从“标准户”到“标准人”——基于需求的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供给方法研究框架[J]. 南陶金,张莎玮. 国内文化遗产价值的定量和定价评估方法研究综述[J]. 南方建筑,2014,04:96-101.何正强. 社会网络视角下办公型社区公共空间的有效性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4:102-108.卢庆旼. 海上航线对韩国仁川清租界近代建筑影响之研究(1884~1945)[J]. 南方建筑,2014,04:109-115刘亦师. 山西太谷县原铭贤学校近代建筑考辨[J]. 南方建筑,2014,04:116-123.萧蕾,刘雅琦,肖毅强. 美国养耕共生系统技术简析与展望[J]. 南方建筑,2014,04:124-128.吴中平.作为一种“行动”的地域性——黄声远的宜兰耕耘[J]. 南方建筑,2014,05:89-93.陈明坤,魏成.向家坝库区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模式研究——以宜宾市屏山县为例(下)陈晓虹.社区改造背景下适应我国社会关系特点的公共空间营造策略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5:100-1林竹.中国城市发展观的哲学思辨[J]. 南方建筑,2014,05:108-112.贺大东,肖大威,李方贤,等.陶瓷废料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性能评测及市场分析[J]. 南方建筑,2014李方贤,贺大东.陶瓷废料对轻质多孔混凝土性能与孔结构影响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5:117宋款,张磊,孟庆林.蒸发表面温度的数值模拟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5:120-122.林东.养护制度对加气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5:123-125.许吉航,肖大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渗潮易污问题的探讨[J]. 南方建筑,2014,05:126-127.刘滨谊,郭佳希. 基于风景旷奥理论的视觉感受模型研究——以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 南方建筑,2014,冯娴慧,高克昌,钟水新. 基于GRAPES数值模拟的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对局地微气候影响研究——以广州为胡一可,吴德雯.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边界的尺度转化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3:17-22.姜允芳,苏小勤,李莉,侯超. 上海市区域绿色廊道空间实施的政策性评价研究——以青松生态功能区为例杨俊宴,张涛,谭瑛.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及其评价体系整合[J]. 南方建筑,2014,03:31-38.苏义敬,王思思,车伍,魏一哲,董音.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 南方建筑,2014萧蕾. 风景园林耐候性的研究缘起与进展[J]. 南方建筑,2014,03:44-46.吴承照,臧亭. 中国风景园林标准体系初步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3:47-55.王晓俊,钱筠. 城市“撤回”计划与开放空间恢复——《生态城市伯克利》的启示[J]. 南方建筑,2014,王云才,吕东. 传统文化景观空间典型网络图式的嵌套特征分析[J]. 南方建筑,2014,03:60-66.吴隽宇,游亚昀. 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技术框架对广东绿道建设的借鉴与启示[J]. 南方建筑,2014,03:6高武洲. 澳门未来解决居住问题的对策——公共房屋[J]. 南方建筑,2014,01:115-119.郭谦,高伟,谢少亮. 场景的原真性——Palacio Belmonte酒店扩建项目修复与更新设计[J]. 南方建筑,越秀地产·全国高校建筑设计竞赛评选公告[J]. 南方建筑,2014,01:127.邓敬,沈中伟,常明,黄映红. 印象·重塑——丽江铁路客站的设计与思考[J]. 南方建筑,2014,04:80-83刘江黎,吴兵. 矿坑中的佛教世界——蚌埠白石山栖岩寺景观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4:84-87.文健. 临江住宅江景利用的设计感悟——以肇庆东景华府居住小区设计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4:88黄骏,林燕. 开放的立体平台——澳门大学学生活动中心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4:92-95.孙礼军,潘智伟,廖雄.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平面规划及主装置区建筑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6:116张振辉,何炽立,陈玮璐.在岭南山水之间建造——以南海会馆为例探索当代文化公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越秀地产·全国高校建筑设计竞赛[J]. 南方建筑,2014,02:126-144.深切悼念周干峙院士[J]. 南方建筑,2014,02:87.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通知[J]. 南方建筑,2014,02:81.施瑛. 怀念敬爱的金振声教授[J]. 南方建筑,2014,03:127-129.吉林建筑大学.全国第十四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在长春隆重举办[J]. 南方建筑,2014,05:12吴宇江.纪念莫伯治大师诞辰 100周年暨《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首发式学术研讨会召开[J]研讨会”在宁隆重举行[J]. 南方建筑,2014,01:4.方建筑,2014,01:11-17.建筑,2014,01:18-24.建筑,2014,01:38-45.初探[J]. 南方建筑,2014,01:51-56+50.例[J]. 南方建筑,2014,01:71-75.,03:92-96.14,04:64-69.,2014,06:12-15.[J]. 南方建筑,2014,06:22-26.南方建筑,2014,06:27-33.建筑,2014,06:34-42.. 南方建筑,2014,06:56-59.,2014,06:60-65.筑,2014,06:66-69.南方建筑,2014,06:70-75.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6:76-80.,06:81-83.市新塘镇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6:84-87.例 [J]. 南方建筑,2014,06:88-94.,06:95-99.6:100-104.建筑,2014,06:110-115.南方建筑,2014,04:34-38.J]. 南方建筑,2014,04:39-42.派与岭南建筑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 南方建筑,2014,01:86-87.,01:94-98.南方建筑,2014,01:99-104.014,01:111-114.14,02:122-125.的思考[J]. 南方建筑,2014,02:4-8.2014,02:9-15.,02:24-29.方建筑,2014,02:51-54.庄布点规划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2:55-60.桂南村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2:70-75.4,02:76-80.龙华樟坑径片区发展单元规划大纲》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4:43-47.留隍镇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4:48-53.宾市屏山县为例(上)[J]. 南方建筑,2014,04:54-59.研究[J]. 南方建筑,2014,05:21-27.落改造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5:33-35.方建筑,2014,05:36-43.再生策略[J]. 南方建筑,2014,05:44-51.筑,2014,05:58-63.4,05:64-69.J]. 南方建筑,2014,05:70-76.,05:77-81.性及其目标设立[J]. 南方建筑,2014,05:82-88.筑,2014,02:96-103.析[J]. 南方建筑,2014,02:104-110.建筑,2014,02:116-121.南方建筑,2014,03:97-100.方建筑,2014,03:106-109.014,03:110-114.方法研究框架[J]. 南方建筑,2014,03:115-119.2014,04:96-101.04:102-108.建筑,2014,04:109-115.宾市屏山县为例(下)[J]. 南方建筑,2014,05:94-99.方建筑,2014,05:100-107.析[J]. 南方建筑,2014,05:113-116.5:117-119.5:123-125.[J]. 南方建筑,2014,03:4-9.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3:10-16.以青松生态功能区为例[J]. 南方建筑,2014,03:23-30.,2014,03:31-38.计[J]. 南方建筑,2014,03:39-43.[J]. 南方建筑,2014,03:56-59.14,03:60-66.南方建筑,2014,03:67-72.新设计[J]. 南方建筑,2014,01:120-126.方建筑,2014,04:80-83.2014,04:84-87.南方建筑,2014,04:88-91.,04:92-95.南方建筑,2014,06:116-120.共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策略[J]. 南方建筑,2014,06:121-125.筑,2014,05:128.式学术研讨会召开[J]. 南方建筑,2014,05:129.。
中国教育史——书院教育的官学化趋势
(三)书院的经费来源:
• 书院举行祭祀活动和供养师生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学田。 早在五代南唐时期,李便割善田数十顷赐给白鹿洞作学田。 书院将学田租给附近的农民耕种,收其租赁作为师生给养。 这一做法为以后各 代所效仿。书院学田的来源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民间捐送,各朝代都有民间热心教育着拨田给 书院的例子,民间书院于此受惠最多。二是地方官府赠送, 宋代朝廷向地方官学赐学田几成为定制,书院也受惠其中。 以致当时有“掌教有官,育士有田”的说法。学田制得确 立,不仅为书院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而且演化 成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地租形式。 • 元代以后,由于书院日益官学化,书院的经费来源便 有所扩大。官府支付的经费也成为书院经费的一大来源。
第五节 书院教育的官学化趋势
(一)书院的组织
•
作为教育机构的书院,起源于私人讲学。从孔墨私学, 经稷下学宫、精舍或精庐,到书院 代表着 我国私学的发 展 不同阶段。而书院是中国古代私学的最高表现形式。其 组织结构直接受到私学传统和佛教禅林两种因素的影响。 • 书院实行山长负责制是由书院的性质所决定的。书院 的宗旨以发扬学术为重,以探明圣贤之学为真旨,务收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效。实行山长负责制可以突出山长 得学术作用,可以少受学术以外因素的干扰,可以强化书 院的教育功能。 • 一些规模较大的书院还设有副山长、副讲、副教等职, 以协助山长。以后又逐渐增设了其他管理人员,主要由书 院学生充任。从总体看,书院的管理结构较为简单,行政 首脑与学术专家集于山长一身,有利于按学术研究的规律
(四)书院的官学化
• 所谓书院的官学化,是指封建统治者意欲削弱和改变 书院自由讲学的性质,通过加强对书院经费、师资、招生 乃至教育宗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力图将其 纳入国家教育机制得运行轨道。 • 宋代是书院兴盛之时,南宋又胜于北宋。这时期书院 多是私人设立,也有得到官府资助的。 • 元代建立后,为了缓和民族矛盾,争取和笼络知识分 子,崇奉理学,元代统治者对书院采取了承认、提倡和加 强控制的政策,积极使之纳入官学化的轨道。 • 明代初期,统治者热衷于官学教育,对书院采取了漠 视的态度,导致明初书院冷寂无闻。直至明中期王守仁、 湛若水力倡讲学,促进了明代书院的复兴。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2008年第6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 o.6,2008 (总第112期)J ouR N A L oF M uD A N J I A N G coI。
I.E G E oF E D u cA T I oN Seri al N o.112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叶舆声(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
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
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关键词]古代书院;发展;影响[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9—2323(2008)06一0016一02书院肇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蓬勃于明清.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
但它又并非横空出世于唐代,而是源于私人讲学,是对先秦私学、两汉精舍的继承与衍生。
同时,从其发展历程可以得知,它又受到过禅林与官学的影响.据正史所载.历史上的书院之名应该出现于唐玄宗时期。
《新唐书百官志》中有对集贤殿书院的记载:“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院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奏宣。
领中官监守院门I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六年,乾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
置使及检校官.改修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
”可见,在唐开元六年已有书院之名。
但是,当时书院的主要职责不是以讲学为主,《唐六典》中记载:“开元十三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
……集贤院学士。
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布局形制探析
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布局形制探析摘要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为中国古代四大著名书院。
本文通过对四大古书院建筑空间布局形态及其形成机制的分析,揭示出古代书院在建筑环境、群体组合、建筑美学和建筑文化等方面的精髓所在,为我国当前文教建筑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四大书院建筑布局形制Shapes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the CollegeKong sumei Ba ixuFaculty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224,China)Abstract Changsha, Hunan Yuelu Academy, the White Deer Hollow Academy Lushan in Jiangxi, Henan Dengfeng in Henan Shangqiu Songyang Academy and the Academy should be days of the four famous ancient Chinese College. Based on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of the four ancient form of the College and its formation mechanism, revealing the ancient academies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group compositio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the ess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urre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building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Four College Construction layout Shape形制的涵义较为明确,形制是指器物的形式制作,或形式与构造,古人即用此称:《晋书·舆服志》:“皂轮车,驾驷牛,形制犹如犊车。
赣东北地区官办书院建筑形制解析
赣东北地区官办书院建筑形制解析高源;董禹含【摘要】赣东北地区是江西古代书院发展较为繁盛的重要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赣东北地区的官办书院呈现出典型的地域性特征.选取赣东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三座书院——鹅湖书院、叠山书院、信江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主要从选址、平面布局、空间布局、单体建筑形态与构造及装饰四个方面详细分析,总结其建筑形制特征.【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8(000)006【总页数】8页(P50-57)【关键词】官办书院;建筑形制;赣东北【作者】高源;董禹含【作者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1 赣东北书院发展概述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既渊远流长又颇为复杂,仅从学校形式区分,大致而论,就有官学与私学之分,而书院则独立于二者,成为中国古代较为重要的教育机构[1]。
书院制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是在综合、改造官学、私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非官非私的教育模式[2]。
书院有官办书院与民间书院两条不同的发展线路:官办书院起源于官学,其基本规制与官学类似;而民间书院的雏形是私学,其形制更为灵活自由,虽在后期受到官学化影响,但形制上体现较不明显[3]。
官办书院的概念主要是相对于民间书院,官办书院主要是指受到官府控制或影响的书院,而民间书院则与官办书院不同,民间书院受到官府的干预较少,大多通过当地人集资,由地方工匠建造[4]。
江西素有“人文之乡”的美称,在书院建设方面颇具盛名。
唐代,江西有书院七所,此时赣东北地区未见书院。
北宋时期,江西新建书院约39所,其中赣东北地区占据15所书院南宋时期,江西共有书院180余所,其中赣东北地区84所(抚州地区19所、饶州地区39所、信州地区26所),由此可以看出赣东北地区书院发展的重要地位。
元代,江西始建于元代书院94所,其中赣东北地区书院40所,应该不难看出元代赣东北约占据江西书院总数的一半。
书院建筑形制方案
书院建筑形制方案书院建筑形制方案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的一种,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私塾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书院的建筑形制是书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教育思想、宗教信仰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书院建筑形制方案。
书院的建筑形制通常分为山水式、庙府式和园林式三种。
山水式是书院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制,主要借助自然环境,建在山水旖旎的地方。
这种形式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山水相映成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山水式书院通常以小桥流水、青石小径和假山树木等景观元素为特色,让学子们在山水环绕的环境中读书学习,既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够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庙府式是以古代庙宇和官府建筑为模板的书院形制。
这种形式注重庄重和庄严,建筑多采用檐亚屋顶和斗拱装饰等传统的建筑元素,突出了书院的重要性和尊贵性。
庙府式书院通常有大门楼、正厅和后殿等建筑结构,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到了学习的严肃性和崇高性,激发了对知识的追求和敬畏之心。
园林式是以园林建筑为主要特色的书院形制。
这种形式注重隐逸和宁静,强调园林景观的营造和布局。
园林式书院通常有曲径通幽、假山流水和花木扶疏等景观,让学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学习,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园林的美好,同时也净化了心灵,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除了以上三种典型的书院建筑形制,有些书院也会采用混合形制,结合了各种元素,打造出独特的风貌。
例如,某些山水式书院也会在建筑中融入庙府式或园林式的元素,以增加建筑的庄严性和美观性。
这种混合形制既体现了书院文化的多元性,也使得书院的建筑更加丰富多样。
总之,书院建筑形制方案是古代教育制度和文化特点的体现,不同的形制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审美观念。
山水式、庙府式和园林式是书院建筑的主要形制,每种形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书院建筑的形制方案既要符合古代文化传统,也要满足现代教育需求,打造出既充满历史感又适应现代学习环境的书院建筑,以传承书院文化,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浅论琼湖书院的近代变迁及其历史功能
浅论琼湖书院的近代变迁及其历史功能19世纪末,清廷改革,倡导提倡洋务科技,而琼湖书院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建立了洋学堂,开设了数理化等科目,为培养新兴人才提供了场所和条件。
但是这个变革并未持续太久,清廷没能撑过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国家状况一落千丈,对于社会教育也相应的缩紧,学制减小,机构关闭,这意味着琼湖书院的成长更替。
20世纪初期,新文化运动横空出世,人们开始推崇科学理性与新思想,琼湖书院重变革,增加了新式教育的内容,引入了创造性思维、实践教育与实习,侧重于开拓个人思维,并解除了原有的教条束缚。
1949年以后,江南地区陆续兴办了许多中学,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教育体制逐渐规范化,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琼湖书院也离开了已经不适合今天社会教育发展的环境,转化为博物馆,成为一处以文化交流、艺术展示为主的博物馆。
琼湖书院的多重历史功能,凸显了它在近代变革中的重要性。
它通过清廷改革、新文化运动等实现了自身的嬗变,成功地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同时,它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扮演着历史时期所需要的角色。
它在唐代是一处大的神学堂,文艺文化繁荣的中心;到了宋、元时代,则是以构建新制度、培养官员为己任的福利社;在明清时期,琼湖书院是一处以士子为核心的文化交流中心。
无论是哪个时期,琼湖书院都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奉献中完成自我成长。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更需要珍爱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并通过全球参与与交流,让它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示自身的精神与价值。
琼湖书院同样地也需要通过展览、教育、研究等多重渠道,成为支持艺术文化交流、支持民间艺术发展的平台,为现有文化机构提供新思路、新领域和新合作,再次以独特而重要的方式吸引着游客和学子。
安徽宏村南湖书院建筑形制探析
安徽宏村南湖书院建筑形制探析作者:董禹含高源来源:《广东园林》 2017年第6期摘要:书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弥补了官学与私学之不足,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其早在北宋时期即确立了讲学、祭祀、藏书、生活等基本功能。
而民间书院则更加平民化,布局更灵活。
皖南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信息交换与文化传播频繁,徽商的发迹更加促进了教育活动的发展,大量的民间书院由此出现。
安徽宏村是最著名的皖南村落之一,村中的南湖书院是该地区民间书院的典型案例。
本文从南湖书院的建筑选址、实体要素、空间形态、营建技艺、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其建筑形制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期为民间书院的多元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安徽宏村;民间书院;南湖书院;建筑形制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6-0046-05收稿日期:2017-09-01修回日期:2017-10-20Abstract: The academy w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institute in ancient China, which compensated for the disadvantages of bothofficial and private schools and promoted culture transmission. Dating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the academy established the basicfunctions of teaching, worship, book collection, living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folk academies were more civilian-based withmore flexible layout. South Anhui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where information exchangeand culture spreading werefrequent. Moreover, the prosperity of Anhui traders accelerat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us,thestrong academic atmosphere led to the appearance of folk academies. Hong Villag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villages in South Anhuiand Nanhu Academy is a typical example of folk academies in this area. In this paper,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Nanhu Academy is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site selection, substantial elements, spatial pattern, construction technique, architectural ornaments etc.Theresearch results would provide guidance to the study of folk academies’ multi-culture transmission.Key words: Hong Village in Anhui; Folk academy; Nanhu Academy; Architectural Form1 背景概况书院建筑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即有名为“书院”的建筑产生,以藏书与刻书为主要功能。
论书院的形态
所谓形 态#是 指 事 物 存 在 的 方 式&事 物 的 形 状 或 表 现'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 物 的 形 态#取 决 于 该 事 物 的 内 在 规 律#事 物形态的决定因素在于事物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历 史 上#书 院从中唐时期的肇始到两宋的发展成熟#经蒙元的强 化 直 至 明清的高速发展忽 又 戛 然 终 结#千 年 跌 宕 起 伏 中#书 院 形 态 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存$既有初创时期作为唐中央政 府 组 成 机构的丽正书院&集贤书院#也有文人雅集的私家读 书 之 地# 更多的是在儒家思想传承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诸如白 鹿洞书院&岳麓书院&象山书院&东林书院等教学与学 术 型 书 院#教学&藏书&祭祀&学 田 等 是 教 学 型 书 院 的 基 本 规 制' 若 将传习儒家思想的教学型书院作为书院历史形态的 正 态#明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湖南大学学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 0+123*4156!7(81,-7813+834"
9(-:!"#;(:! <,*:!#$%
论 书 院 的 形 态
张劲 松$!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A"%!:南昌师范学院 书院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小传统是相对于大传统而言的'人%R#$R!% 基 金 项 目 江 西 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课 题 $明 代 白 鹿 洞 书 院 研 究 !$&'F$=" 作者简介张劲松!$"A=("#男#江西余干人#南昌师范学院书院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历 史 文 化 学 院 博 士 生:研 究 方 向 $书 院 历 史 与 文 化 研 究 :
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综述论文
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综述论文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综述论文一、在封建王朝全面接管之际完成改造在推行民间书院完全官学化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经验日渐丰富,中央集权特别强盛的清王朝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最终获得了“总成之功”。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清政府首先在各省城普遍设置官办书院,此后各府、州、县衙门也相继创建直接管辖的书院,由此形成了一股大力发展官办书院的潮流,迅速形成了书院官学化全面加速的局面。
由于有了拥有丰富行政资源的官府强力支持,官办书院的社会地位也进一步提升。
到乾隆年间,官立书院数量剧增,地位增强,影响扩大,已经大面积地覆盖了全国各地和高等教育人口。
通过这种大规模新建官办书院的措施,清王朝就将书院设置与建设、高等人才培养等教育主导权基本收入囊中,牢固地掌握在自己手里。
同时在清王朝的权力操控下,科举导向也更加强势地占据了书院教育的主导地位。
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综合运用,满族封建王朝不仅将书院教师和学子的思想严格禁锢在程朱理学之中,而且也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捆绑在科场得失之间。
至此,全国的书院不论是官立的还是私立的皆受到封建国家严密的监督和严格的控制,而且绝大多数已被绑架,成为科举预备学校,不复有宋元时期讲学自由之局面。
甚至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所培养的人才中还出现了许多类似“范进中举”的悲剧事件。
在数百年间,经过宋、元、明、清等四个强大王朝的接续改造,中国古代民间书院逐步完成了官学化进程,最终在清代基本上从体制上被官学化了。
而在王朝政府强大行政控制力和思想影响力的笼罩下,即便尚未被封建国家完全接收和整编的个别民间书院也大体上处于被同化边缘状态中,成为游离于官学体系边缘的一个规模极小的特殊教育机构类别,社会作用和影响已经式微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当然,在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作用下,与封建王朝制度一样,书院历史也在清朝时期由盛转衰,最终走向覆灭,为新生的现代教育所替代。
二、中国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基本方式综观中国古代书院整个官学化实施过程,可以看出统治经验日益丰富的封建王朝虽然所采取的方式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各代王朝所采用的具体措施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目的都是将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放在首位,而且贯彻的也都是一条十分清晰的“抓住关键、综合治理”整体思路,即找准关键性的切入点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项目抓手,从多个方面全面实施和大力推进“官进民退”战略。
论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
论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古代民间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是由一些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教学团体。
在古代中国,书院是教授禅宗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也是普及文化、传承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渠道。
在古代,民间书院是私人自发建设的,由家族、寺庙、村落等机构组织。
因此,书院的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等都较为灵活,没有正规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但是其深受民间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民间书院逐渐发展成为官学。
官学是由政府组织建立的教育机构,它不同于民间书院的是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师的选拔都受到了政府的管理,这也使得官学在民间书院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在宋代,随着民间书院的兴盛,官方也开始注重对民间书院的管理和规范,逐步将其纳入官方教育体系中。
这时期形成的“书院学制”就是对民间书院进行官学化的重要措施,它规定了书院的名称、师生的规模和资格、学习内容、考试管理等内容,并且规定了由政府官员进行巡视、监管的制度。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得民间书院的规模和影响力更加壮大,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到了明清时期,官学化的进程已经非常明显。
明朝时期,朱熹提倡理学,推动官方设立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书籍的编纂,旨在加强封建道德与宗教控制,打击异见思想。
同时,他也开办了学宫、书院,推动了教育的国家管理和集中机构,这些都是官学化的重要步骤。
到了清朝,官学已经成为国家教育的主导形式,设置了很多高等院校如四川船政学堂、江南制造总局,以及一些乡村教育机构。
它们均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得教育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教育质量和层次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总的来说,古代民间书院官学化的进程是由政府逐渐干预管理和规范民间书院教育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制定规范的教育标准和管理措施,使得民间书院得以规范化、制度化和集权化,同时也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它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对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有所启示。
书院官学化研究
convergencing Government Education.
Four:Analyze the
reasons
of Ancient Academy's
official from
five aspects
and
giv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it has been
all
ancient Chinese
important
by
featur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udied
academic history
of
education.But it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history.This papper tries to study it from teaching
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Government Education.
Part Two:Discuss the process of Ancient Academy development and divide the history of
Ancient
Academy into four periods from the view of function changes:
with perfect systems established after song in the development ofancient academy.
Dynasty.Official
书院建筑的地域性风格——书院的细部和艺术化修饰(肆)
书院建筑的地域性风格——书院的细部和艺术化修饰(肆)河南大程书院石雕、砖雕、彩绘和花窗,也很有特色。
大程书院是宋代大理学家程颢亲手创建的。
现存的书院为清代光绪遗构。
大程书院有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这就是屋顶形式的极其简洁朴实和砖雕、彩绘的精致入微的矛盾。
稍微站远一点观察,书院简直显得有些简陋,好像很随意,但是,走近一看,又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倒是给人一种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感觉。
当然,外观虽然简单一些,也不能说是败絮,这里只是针对外观与内部的反差来说的。
大程书院的砖雕,以二门山墙墀头和讲堂山墙墀头最为典型。
二门山墙墀头上的盘头粉以白色,盘头中间置青灰色圆形凸刻砖雕图案,墀头正面和侧面置圆形凹刻浮雕,柱头和柱础也都刻有简洁的装饰图案。
在与墀头柱础并排的转角处,有一莲花座,上部却是裸露的砖墙,所有这些雕刻和装饰,给人的感觉是随意的,不经意的,但是装饰效果却非常好。
河南大程书院为程颢所创立,时名“书院”,后多有变故。
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修时,改名“大程书院”。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皆为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居长,故曰“大程”大程书院第一进建筑为大门,第二进建筑是龙门,两进之间为前院,由两座月门分隔为东西两院,环境极为幽静大程书院的砖雕,以二门山墙墀头和讲堂山墙墀头最为典型。
二门山墙墀头上的盘头粉以白色,盘头中间置青灰色圆形凸刻砖雕图案,墀头正面和侧面置圆形凹刻浮雕,柱头和柱础也都刻有简洁的装饰图案。
在与墀头柱础并排的转角处,有一莲花座,上部却是裸露的砖墙,所有这些雕刻和装饰,给人的感觉是随意的,不经意的,但是装饰效果却非常好。
讲堂山墙墀头的砖雕,比起二门的墀头,似乎更加细致一些。
盘头仍然是白色上青灰色圆形凸刻砖雕图案,形似莲花;墀头中部为一只咆哮奔腾的雄狮;柱础作成几案形式,腿部形成一种潇洒的圆钩,上面为一只安闲的睡狮;柱头顶部采取叠涩形式,上面饰以植物纹样。
柱头的涡卷纹非常有意思,与古希腊爱奥尼克柱式的涡卷极其相似,侧面为爱奥尼克柱头涡卷的倒置形状,正面则像是两个并列倒置的爱奥尼克柱头的涡卷,而且涡卷的S形比起爱奥尼克(IONIC)的对称式涡卷,更有意思。
书院建筑的地域性风格——书院的细部和艺术化修饰(伍)
书院建筑的地域性风格——书院的细部和艺术化修饰(伍)< 书院的环境处理 >书院在选址方面是很挑剔的。
很多书院由于选择了恰当的环境,连带解决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问题,但是,大多数书院并非只是通过寻找外部环境而完成整个环境建设的。
选择外部环境是一回事,重新安排和组织内部空间,则是另一回事。
重庆江津的聚奎书院,就是一个典型。
重庆市江津白沙镇聚奎书院有一座1929年建成的罗马歌剧院式“鹤年堂”,全砖木结构,室内面积1437平方米,当时号称“川东第一大礼堂”聚奎书院坐落在白沙镇黑石山上,这里有怪石流泉、茂林修竹,环境优美,远离尘嚣。
这本身就是大自然馈赠给书院的一个巨大的天然园林。
但是,如何巧妙利用这里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景观,仍然是摆在书院建造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聚奎书院利用山中的一片平坦地面,建起大门、讲学厅、孔子堂、亭阁等砖木结构的房屋,造型简洁,朴实大方。
对周围环境的设计,显然是颇费了一番脑筋。
函谷关和林荫道的设计,主要是依山就势,造成险关狭隘、小径通幽的审美效果。
对九曲池的设计,却增加一些人工的成分,比如在池塘边建小亭、在巨石间修石桥、在石头上凿台阶等,一方面解决了道路连接这样的功能性问题,一方面也给优美的自然景观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气息。
这种以平等而谨慎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的方式,真正体现了一种闪烁着智性光芒的美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重庆江津聚奎书院又称“石上书院”。
这是建在一巨大卵石上的小庙大规模改造、调整书院内部环境,是一件既费神,又费钱的事情。
在一些自然环境受限制的地方,一些人就想出偷懒又能取巧的办法,利用现成的人工景观建造书院。
苏州正谊书院,就是利用小西湖景观建造起来的,连部分院舍都是现成的。
这种做法当然很好,但是,这样的事是难碰难遇的。
聚奎书院鹤年堂一角重庆江津聚奎书院内“九曲池”。
这里绿树成荫,巨石成岩,可谓木秀、水清、石奇,令人有置身园林的感觉苏州惠荫书苑开始虽然也利用了叠山名家、画家周时臣仿太湖洞庭西山林屋洞建成的水假山——这座水假山立于池塘中,山顶置亭台,种松柏,洞中有各种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石床、玉柱等,洞底又有泉水终年流淌,丁冬之声不绝于耳,构思非常巧妙;但是,清同治之后,书苑在苏州知府蒯子范主持下扩展时,又对书苑内部景观重新作了规划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士成为统治者选拔官 员的主要途径 ,书院也逐渐 变为科 举考试 的附庸。书院发端于私学 ,原属于官学 系统之外 的教育 机构 ,但在古代专制的社会条件下 ,书院从 它建 立的时候 起 ,就 开始其官学化的历程。官学化也导致书 院在形制 和功 能上有 了新 的变化 。文章聚焦于 两湖 民间书院特 点 ,探 究清代 以后书院在官学影响之下形 制和 空间的彳 三 亍 化 ,并分析其
a p p o i n t e d a s e d u c a t i on a l o f f i c e r s , t h e Ac a d e mi e s t u r n e d t o t h e t r e n d o f o f f i c i al t h e n Ho we v e r . t h e g o v e r n men t o f e ar l y Qi n g d y n a s t y s u p p r e s s e d t h e d e v e l op i n g o f a c a d e my wi t h f r e e do m. As t h e i mp e r i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was t a k en a s t h e ma i n wa y o f t h e s e l e c t i o n s o f o f f i c i a l s , t h e Ac a de my h a d gr a d u a l l y be c ome a v a s s al o f t h e i mp e r i a l e x a mi n a t i o n s y s t e m As we k n e w. t h e Ch i n e s e An c i e n t Ac a d emy c a me f 『 Om p r i v a t e a c a d e my .I t h a d b e e n a n i n s t i t u t i on o u t o f o f f i c i al s ch o ol s a n d t ak e n a s t h e s u p pl e men t o f o f f i c i a l s e s we r e i n pr o g r e s s o f t h e o f i f c i a l t r e n d u n de r t h e a n c i en t a u t o c r a c y e v e n s i n c e t h e y we r e f o u n d e d u p. T h e o f f i c i a l t r e n d a l s o c a u s e d s o me c h a n g e s i n l a y o u t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o f t h e An c i e n t Ac a d e mi e s . C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ch 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f ol k a c ad e mi e s o f Hu b e i a n d Hu n an , t h e p ap e r f o c u s e s on t h e c h an ge s o f t h e l a y o u t s a n d f u n c t i o n s an d an a l y s i s t h e c a u s e o f t h e
官 学化背景 下两湖 民 间书院建筑 形 态衍化 探 讨 *
The Re s e ar c h On t he Der i va t i on 0 f Ar c h i t e c t ur aI Pa t t er ns o f t he Fo I k Ac a de mi e s I m pa c t e d b y Of fi c i a l Tr e n d i n Hu b e i a n d Hu n a n P r o vi n c e s
c o m bi na t i o n o f t e a c hi n g ,l i br a r y a n d r e s e ar c h . Wh e n t h e e mp er o r Ku bl a i o f e a r l y Yu a n d y n a s t y a n n o u n c e d t h e d e c r e e o f ex pa n di n g t h e n u mb e r o f t h e Ac a d emi e s a l l ov e r t h e c ou n t r y ,t h e pr e s i de n t s o f t h e Ac ad e mi e s we r e
李 晓 峰 1 潘 方 东
陈 刚 3
L i Xi ao f eng Pan F angdong Ch en Gang
摘要
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 ,发展于宋代 ,是实施教学 、藏 书与研究三结合的教育机构。元代时 ,元世祖首 次下 令广
设书院 ,并将书院 山长定 为学官 ,是 书院 官学化 的开始 。清 初统 治者抑制书院 自主发展 ,使之 官学化更 突出 ,科 举取
r e a l g r e a t de v e l o p me n t d u r i ng So n g d y n a s t y a n d t h e n be c a me a n e d u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i o n wh i c h i mpl e men t e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