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词五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24.《诗词五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古诗词,培养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3.赏析诗歌,理解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知识方圆1.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田园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世称其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存世,其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等。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人称他为“诗鬼”。

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陨落了,年仅27岁。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李清照(1084~约1155),济南(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词清新委婉,感情真挚,且因北宋南宋生活变化呈现不同特点。

前朝反映闺中生活感情、自然风光、别思离愁,清丽明快。

后来因为丈夫去世再加亡国伤痛,诗词变为凄凉悲痛,抒发怀乡悼亡情感,也寄托强烈亡国之思。

其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

2.写作背景《饮酒》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

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春望》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 (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4  诗词曲五首 (导学案)(学生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并认识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

2..学习并感悟诗词曲的境地及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歌。

3.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掌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深刻领会作品所包括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理想【学习重点】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诗歌的内涵,还要能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而背诵和默写诗歌。

这一过程旨在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难点】诗歌往往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理想追求,这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表面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深层含义。

这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生阅历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是一个学习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十五从军征【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诗意,品味艺术魅力。

3.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幸福、和平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并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感悟诗意,品味艺术魅力。

【学习难点】分析品读诗歌的艺术手法,品味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一、文学常识《乐府诗集》代所编。

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二、了解背景汉朝时,北部边界时常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

统治阶级大量征兵,兵役沉重,有些人一生几乎都葬送在服兵役的痛苦生活中。

这首诗就写了一个少年出征的老兵回家后不见亲人的痛苦经历。

三、阅读与讨论(一)朗读诗歌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含答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1.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赏析好词佳句,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

【课前预习】(一)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二)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岑参(约715—770),代诗人。

从军多年,对边疆生活有深刻的体验,因而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

他的诗气势豪迈,色彩鲜明,风格多样。

与齐名,并称“高岑”。

代表作有《岑嘉州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宋思想家、文学家,派代表词人之一。

其词大多抒写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后人把他和婉约派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称作“”。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政治家、文学家。

《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是他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的两首诗。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代文学家。

所作散曲以著称。

代表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集),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2.背景资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夏之交东归,此诗当作于此期间。

天宝十三年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建功立业之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词五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4词五首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词五首
导学目标:
1、了解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作家作品。

2、诵读、理解并背诵《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学会结合背景赏析词作。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
二、
完成预习导学内容
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交流自学效果。

2、齐诵三首词,并抽查背诵。

3、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导学案”
中的“合作探究”题1—4题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1、默写填空。

A、过尽千帆皆不是,
B、《渔家傲·秋思》中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C、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主人公杀跌
主人公杀敌卫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战斗场面。

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阅读“能力拓展”题
一、《浣溪沙》咏橘(苏轼)
二、《青门引》(张先)
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共三课时设计张丽梅史晓波学习目标: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3、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篇作品,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2、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第一课时学习《十五从军征》、《诉衷情》一、课前预习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2、两首诗词的名句:3、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2、品味鉴赏两首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3、把两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五、学生小结当堂检测1、背诵、默写两首诗词。

2. 给下面字注音。

冢()窦()雉()羹()贻()戍()貂裘()3、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3)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4)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5、下列选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B、一、二句以明月,关塞起笔,看似写景,都写出了自秦汉以来万里戍边、代代依然的历史事实。

词五首导学案

词五首导学案

词五首导学案著名的古代文学家,诗人苏轼在北宋时期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水调歌头》、《洞庭波引》、《东坡吟》、《江城子·新丰即事》、《永遇乐》等五首词都被誉为经典之作。

这五首导学案将带领我们深入了解苏轼的词作风格、诗意表达与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千古传世之作。

苏轼的词作多情美好,婉约清丽,以自然景物、人生情感为素材,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最真挚动人的情感,让读者领略到深刻的文学韵味。

首先,我们来观赏《水调歌头》这首词,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始,就展现出苏轼独特的写景手法和感慨人生哲理。

全词行云流水,清新自然,体现了作者对天地间壮丽景物的情感寄托和对命运无常的深刻体悟。

这首词充满豪放潇洒之气,让人感慨万千。

其次,我们来欣赏《洞庭波引》这首词,苏轼以洞庭湖的波浪为比拟,表达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中“忽见陈宫泪满巾,援琴为我谈英魂”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展现出苏轼对时局的关切和对传统美德的颂扬,这种宛转深情的文字表达,让读者对历史与现实都有了更深的思考。

第三,我们来品味《东坡吟》这首词,苏轼以“一枕清歌”的意象,描绘了自己在贬谪和困顿中的无奈与悲愤,但又通过“共作黑云泥凤诗,莫教说尽万年人”表达了对文化艺术永恒魅力的信仰和对自己文学创作热情的坚持。

这首词富有豪放感怀之情,令人深感敬佩。

再者,我们来感受《江城子·新丰即事》这首词,苏轼以描绘新丰景象为主线,穿插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认知。

这首词风景如画,语调清新,给人以清新深远的意境。

最后,我们来欣赏《永遇乐》这首词,苏轼以追求人生真理与永恒乐趣为主题,通过表现自然之美、人生之乐,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理想。

全词抒情慷慨,感人至深,道出了作者对于理想追求和真情实感的渴望,引人深思。

在这五首导学案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苏轼这位文学巨匠的情感世界、文化追求与文学创作,感受到他那种豪情万丈、坚韧不拔的文学精神,也可以从中感悟到作者对于人生、时代、文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对我们今人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学生版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4《诗词曲五首》学生版导学案

《诗词曲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掌握文本内容。

2.品味文本语言,感受语言魅力。

3.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本情感。

【教学过程】十五从军征一.新课导入(播放古代从军出征视频)二.相关介绍“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诗歌,注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四.细读感悟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3.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5.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6. 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提笔写下,一段话即可。

9上语文24词五首导学案

9上语文24词五首导学案

24词五首导学案《望江南》《武陵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吟诵,并背诵。

2.理解词作的内容与主题3.学会赏析词与句4.培养热爱祖国古诗词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教学过过程一、诵读诗歌《望江南》解决以下问题1、什么词?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

盛行于宋代。

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最初称为“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

一般分上下两阕。

2、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温庭筠,并写下来。

3、有感情的诵读《望江南》,节奏、情感4、叙说词的内容二、赏析《望江南》1、赏析“梳洗罢”2、赏析“独倚望江楼”中的“独”,把“倚”改为“坐”好不好?分析理由。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达出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4、“斜晖脉脉水悠悠”此句写景,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

二、《望江南》小练习: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写到;就景物而言,从写到,又写到;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到以至最后的。

表现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三、学习小结通过本课学习到的知识及方法:1、2、3、一、诵读诗歌《武陵春》解决以下问题1、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李清照,并写下来2、背景介绍这是一首小令,武陵春,词牌名。

源自陶潜《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

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

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3、有感情的诵读《武陵春》,注意节奏、情感4、叙说词的内容二、赏析《武陵春》1、“风住尘香花已尽”此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日晚倦梳头”此句是什么描写?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以上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

词五首学案

词五首学案

24 《词五首》导学案(教师用)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内容:24课词五首授课教师:张崇庵课型:知识巩固及成果展示课课时:3课时备课时间:2017年10月25 日学校班级:仁和中心校 214班第三课时自学互学精讲点拨学习过程【自主建构】(18)一朗诵篇1朗读学习目标(1)2出示《学法大视野》翻到92页,朗读【名家名作】、【基础梳理】1、2、3题。

(5)3背诵这五首词。

齐背,个人展示背。

(6)4自主检查题(5分钟)练习一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斜晖脉脉( mî))白频洲( pín)鬓微霜(bìn )舴艋舟(zé měng )麾下炙(hui).练习二默写。

(1)过尽千帆皆不是, _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________。

(4)_______ 人不寐 _,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________ ,_ 。

(6)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 _,西北望,射天狼。

(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________ 。

(8)_______只恐双溪舴艋舟_ ,载不动许多愁。

(9)马作的卢飞快,___弓如霹雳弦惊_____ 。

(10)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5自查自评。

我的收获(1)目标1 完成()我要加油(),目标2 完成()我要加油(),目标3 完成()我要加油()。

【合作探究】(16)二赏析篇:(自主互助合作展示)(16)(一)《望江南》1、本词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全词的主旨是:________ ________。

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 ________(二)《武陵春》1、上片中“ ________ , ________ ”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九年级语文《词五首》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词五首》导学案

词五首《望江南》《武陵春》【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不同艺术和两大流派。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自学检测】1.选择一首唐诗,与这五首词仔细比较,写出你对词的认识。

2.给加粗的字注音。

(1)斜晖脉脉( ) (2)白蘋洲( ) (3)人不寐( ) (4)右擎苍( ) (5)锦帽貂裘( ) (6)鬓微霜( ) (7)舴艋舟( ) (8)麾下炙( ) 3.文学常识。

(1)《望江南》作者,原名岐,字飞卿。

时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武陵春》作者,女词人。

号。

早期生活优裕,曾写过词《如梦令》,风格清新明快。

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3)《渔家傲秋思》作者,字希文,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居士,北宋文学家。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诗人。

【整体感悟】学习《望江南》、《武陵春》学法提示:学生参照注解,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反复朗读,揣摩诗意2.理解大意【合作探究】学法提示:二人小组,结合注解理解大意,并记下看不明白的语句,待全班讨论解决。

在分析背诵《望江南》《武陵春》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词的相同之处?【拓展提升】《武陵春》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当堂分层检测】A类练习题:1.背诵《望江南》、《武陵春》2.默写《望江南》、《武陵春》B类练习题:赏析。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称赞为“创意出奇”、“出人意料”之句。

①根据你所了解的作者生平,说一说作者为何而愁?②试分析这两句词的妙处。

词五首《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学习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了解词的不同艺术和两大流派。

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doc

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doc

《诗词五首》导学案(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和默写五首诗词。

2、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3、反复诵读,领会诗人的感情,把握诗词的主旨,品味诗词的韵味,提升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五首诗词的重点字词:2、五首诗词的名句:3、五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4、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五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2、品味鉴赏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3、把五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4、比较《采薇》和《十五从军征》的异同以及《诉衷情》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异同:五、达标检测。

1、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 .给下面字注咅。

冢() 窦() 霏() 雉()鬓() 羹() 贻() 貂裘()3、按要求回答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句中数词的表达作用是:(2)“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一句中的“罢”字去掉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3)“尘暗旧貂裘” 一句有什么深层含义?六、模拟试题(-)理解背诵。

1、《采薇》中烘托出士兵们因思乡之切而沉重抑郁的心境,也预示着归途的艰辛,为下句“行道迟迟”作铺垫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十五从军征》小描写归乡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釆薇》中回首往事的句子是, 。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及配套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导学案及配套教案

饮酒(其五)一、预习案(一)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歌精美的语言。

2.领会诗歌内涵,积累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二)学习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修养,陶冶情操。

(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诗人。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

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背景透视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词义解释。

(1)结,庐,。

(2)尔:(3)日夕:(4)相与:(5)辨:(6)心远:(7)山气:(8)真意:(9)言:4.理解诗句(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探究案1.读完全诗你知道全诗写了什么内容吗?2. 从“在人境”“无车马喧”到“心远”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3. “采菊”“见南山”和“飞鸟还”这几个细节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此中”与“真意”分别指的是什么?5.飞鸟的生活方式与诗人的生活方式有何本质的联系?这种联系蕴涵着一种怎样的文化精神?三、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词五首》课上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4《词五首》课上导学案 新人教版

24《词五首》【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过程】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晖(huī )嶂(zhàng)勒(lè)羌(qiāng)擎(qíng)舴蜢(z é měng )麾(huī)学习《望江南》1、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

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2.“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3.“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4.“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5.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6. 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7. 品味诗歌的美语言美:构思美:意境美:8. 主题:9. 延伸拓展,对照阅读。

169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10、背诵《望江南》。

学习《武陵春》一、朗读这首词。

二、文学常识:1.婉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

因明人张娫(yá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词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学习重难点:重点: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学习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李清照(1084—约1151),号,济南(今属山东)人。

有《》。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

3、给加点线注音倚()脉脉()白蘋洲()舴艋()二、理解、赏析:(一)《望江南》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反复吟诵本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6、由上题推断,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情感?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诗词的鉴赏方法和规律⑴、从题目认识对象⑵、从字面读出感觉⑶、从注释破解难点⑷、从作者了解背景⑸、从原作找到根据⑹、从题干得到启示⑺、从首联找到特点⑻、从尾句渗透主旨⑼、从景物把握情感⑽、从意境洞察心胸。

规律:诗、词的内容特点一般以前(景)事后情,或前事后理居多,鉴赏时要把握住作者具体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情达意。

三、练习反馈:(一)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却。

——李清照《一剪梅》(二)【中考链接,当堂测试】1、(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20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第二课时一、预习导学:1、范仲淹:(朝代)家、家,他有“”的旷达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战。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3、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何妨.()谴.冯唐()二、理解、赏析(一)《渔家傲》1、词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⑴;⑵;⑶;(4)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 , 句。

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上阕描绘边塞苍凉又壮阔的景象,隐隐透出边城严峻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情,抒发了怎样的情?5、由上题推断,全词的主旨句是:,。

“,”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江城子》1、上阕叙事,记叙了的壮观场面。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3、下阕抒情,抒发的爱国之情。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三、练习反馈(一)【中考链接,当堂测试】读《渔家傲.秋思》做题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2、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

(2007 四川资阳市)1.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

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2、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3、(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第三课时一、预习导学:1、《破阵子》选自《》,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2、给加点字注音麾.下()炙.()了.却()的.卢()3、解释吹角: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霹雳:了却:二、理解赏析1、上片写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写,后几句是写。

2、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和“”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4、“,。

”用修辞手法,从觉和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的悲愤。

5、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

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在这五首词中,和也属于“壮词”。

三、练习反馈(一)【知识迁移】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二)【中考链接】1、《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2、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3、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三)课后第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