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合集下载

5.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氮、氢、氧、碳

2.CHx+ 2O2 = CO2 + 2H2O,请判断CHx中,x的值应为 4 。
3.O2+2SO2=2X,X的化学式为__S_O__3____ 。 4.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 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
其中正确的是 B
A.X3Y2 B.X2Y3 C.X3Y4 D.XY2 5.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做氧源,其化学方程式为:
A.9.6克 B.12.6克 C.6.6克 D.14.9克

2KMnO4 = 2K2MnO4+MnO2+O2↑
27.5g = 17.9g +氧气的质量
别漏 了我
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与反应
1.已知20克A物质与32克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44克C物
质。B恰好完全反应,则实际参与反应的A物质的质
一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把上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导管插 入单孔橡胶塞,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口。
2.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3.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4.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
量是
12克

2.现将10gA 和20gB混合加热,A 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
是D
A. 1∶1 B. 2∶1
C. 4∶1
D. 5∶1
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元素)
1.把某化合物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完全分解,可得NH3、H2O 、CO2三种物质,则这化合物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各物质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质量。

质量比是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系数来确定的。

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系数可以表示为整数。

根据化学计量系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以用以下简单的公式来计算:质量比= (物质的摩尔质量) × (化学计量系数) /反应物总摩尔质量其中,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来计算。

化学计量系数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反应物总摩尔质量是指在化学方程式中所有反应物的摩尔质量的总和。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质量比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合成氨的反应中,反应方程式为:N2 + 3H2 → 2NH3在这个方程式中,氮气(N2)和氢气(H2)是反应物,而氨(NH3)是生成物。

根据化学方程式,氮气和氢气的化学计量系数分别为1和3,氨的化学计量系数为2。

根据氮气和氢气的原子量(氮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8 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约为2 g/mol),可以计算出氮气和氢气的摩尔质量。

在这个例子中,氮气的摩尔质量为28 g/mol,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2 g/mol。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质量比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如下:氮气的质量比= (28 g/mol) × 1 / (28 g/mol + 3 × 2 g/mol) = 28 / 34 ≈ 0.82氢气的质量比= (2 g/mol) × 3 / (28 g/mol + 3 × 2 g/mol)= 6 / 34 ≈ 0.18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约为0.82和0.18,即氮气的质量比约为82%,氢气的质量比约为18%。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上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可能更加复杂。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意义及其应用。

2. 采用实验法,进行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和分析质量关系。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

4.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其意义1.1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2 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1.3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二章: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2.1 介绍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物的质量关系2.2 讲解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2.3 分析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理第三章: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3.1 演示化学反应实验,观察质量守恒现象3.2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质量守恒定律3.3 引导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第四章: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计算4.1 讲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计算方法4.2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4.3 练习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第五章: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5.1 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5.2 讲解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5.3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六、教学评价:6.1 通过课堂讲解、实验观察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H2(g) + O2(g) → 2H2O(g) 1
rHm = -483.64 kJ·mol-1
HgO(s) →Hg(l) + 2 O2(g) rHm = 90.83 kJ·mol-1
Hg(l) +
1 2
O2(g)
→HgO(s)
rHm = -90.83 kJ·mol-1
(三)赫斯(Hess)定律
在应恒用温赫恒压斯或定恒律温可恒容以条计件算下,难体以系测不定做非或体无积化法功学 , 则 的用反具实应体验热途只径测取无定决关的于。反反应应的热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过程
化学
表示化学反应与热效应关系的方程式
如: H2(g) + 1/2 O2(g)
298.15K 100kPa
H2O(g)
rHm = -241.82 kJ·mol-1
表示在298.15K、100kPa下,当反应进度
= 1 mol时(1mol H2(g)与1/2mol O2(g)反应,生 成1 mol H2O(g)时), 放出241.82kJ热量。
气体 大 活跃 有

2.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
固体:n、 m 、 M摩尔质量 液体:物质的量浓度(cn)= nB/V
气体:摩尔体积 Vm=V/n
某气体物质的体积(V)除以该气体物质的量(n) 在标准状况(273.15K及101.325kPa下),任何理想气体的摩 尔体积为:Vm,273.15K ≈ 22.4L·mol-1
质根的据量ξ的=变化n进B/ν行B计可算确无定关反。应进度。
n(N2)/mol 0
-1/2 -1 -2
n(H2)/mol 0
-3/2 -3 -6
n(NH3)/mol 0 1 2 4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质量关系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质量关系

2. 摩尔反应焓变
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当反应进度 = 1 mol 时 的反应热效应――摩尔反应焓变 或 摩尔反应热。
rHm
reaction molar
kJ·mol–1
单位摩尔反应进度
3. △H和△U的关系
① 对液体或固体:ΔV = 0 Qp=ΔH ≈ ΔU ② 对有气体变化的反应:
根据 pV = nRT 在恒温、恒压下, pΔV = ΔnBRT ΔH= Qp = ΔU+ pΔV = ΔU+ΔnBRT
全反应。
例如:下列反应,当 = 1 mol 时,表示:
2H2 (g) O2 (g) 2H2O (g) 1
H2 (g) 2 O2 (g) H2O (g)
是与反应方程式相联系的。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在研究化学反应时,人们总会思考一些问题: 当几种物质放在一起时
Qp = U + p (V2 − V1 ) = (U2 − U1 ) + ( pV2 − pV1 ) = (U2 + pV2 ) − (U1 + pV1 )
令 U + pV = H ――焓; 状态函数
则 Qp = H2 − H1 = H
即 Qp = H ――焓变
若 H < 0,焓值减小,反应为放热反应; H > 0,焓值增加,反应为吸热反应。
a.能否发生反应? b.反应速率多大? c.会发生怎样的能量变化? d.到什么程度时反应达到平衡? e.反应机理如何? a, c, d 属于化学热力学问题,而 b, e 属于化学 动力学问题。
1.3.1 基本概念和术语
1.体系和环境
体系:被研究对象。 环境:体系外与其密切相关的部分。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产生的现象为: 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
总质量相等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M1

M2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 各物质的质
量总 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
实验3: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在开放容器中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进行有关的计算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点燃 点燃 点燃
意义
实例(2H2+O2 == 2H2O)
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生 成物是水,反应条件是点 燃
量的方面:1.表示反应物、
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各 1、2H2 + O2== 2H2O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
• A、大于铁丝质量 于铁丝质量
B、小
• C、等于铁丝质量 能等于铁丝质量
D、可
•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铁丝 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的质量为 (A)
• A、大于铁丝质量 • B、小于铁丝质量 • C、等于铁丝质量 • D、可能等于铁丝质量
M1

M2
讨论
在实验中,石蜡和氧气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如何证明石蜡和氧气反应前 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前后质量测定
在密闭容器中
石蜡+氧气 → 水 +二氧化碳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2)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和应用,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方案设计。

(2)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图片,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红磷燃烧等,提问学生在这些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那么物质的质量是否也发生了变化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讲授新课(1)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讲述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然后给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①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在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红磷,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小气球,并称量装置的总质量。

然后点燃红磷,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待冷却后再次称量装置的总质量。

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实验结论: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不变,证明质量守恒定律。

②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分别放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在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铜溶液,在另一个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并称量其总质量。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原因和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5. 知识应用: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清晰地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 讨论分析: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参与度、教学难点的处理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竞赛,鼓励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设计和完成实验。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第二节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王春霞
常州市武进区泰村实验学校
提出问题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都发 生了变化,并有新物质生成。那 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 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
猜想与假设
人们根据平时的观察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可 以提出三种猜想: 1.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大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 总和小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没有变化,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固体逐渐减少 2.产生大量气泡
相等
氯化钙 +水 + 二氧化碳 CaCl2 H2O CO2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 用于物理变化;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遵守质量守 恒定律,未参加反应的则不遵守; 3、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各种物质, 如气体、沉淀等。
实验探究
方案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和反应后总质 量的关系 文字表达式: 氢氧化钠+硫酸铜 NaOH CuSO4 生成蓝色沉淀 相等
氢氧化铜+硫酸钠 Cu(OH)2 Na2SO4
方案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 反应前总质量 和反应后总质 量的关系 文字表达式: 碳酸钙+盐酸 CaCO3 HCl
3、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
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
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则X的 CO2 。 化学式为
4、法轮功鼓吹发功能使铁 变金是否有科学道理?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原因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解释一些实验事实
应用
推测一些物质的组成 进行有关计算
A. 18(a+b)g B. 34g C.(a+b)g D. 无法确定
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要 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学反应必须遵守的 一个定律,但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 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 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是部分反应 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不能计算在内。
1673年的一天,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 波义耳,皱着眉头在牛 津实验室里沉思着。他在探索着燃烧的秘密。 波义耳做了这样的实验:他把铜片放在玻璃瓶里,称了一下重量, 然后,把它放在炉子上猛烈地加热、煅烧。这时,原来闪耀着紫红色光 辉的铜片,渐渐地蒙上一层暗灰色的东西,最后,以至变成了黑色的渣 滓。烧完后,他再去一称,咦,铜片竟然变重了! 接着,波义耳又拿了铅、锡、铁和银来进行同样的煅烧,结果还是 一样——金属变重了。
结果质量总和变小!
你会解释吗?
石4.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
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盛的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 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 量。 点燃
镁 + 氧气 Mg O2
氧化镁 MgO
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 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 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 现什么样的实验结果?
(3)反应A+B C+D中,已知2克A和5克B参加了反 3g 克D生成。 应,生成了4克C,则有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反应物和物的质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运用讲授法,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问题。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天平、烧杯、试剂、试管等。

2. 教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相关内容。

3. 案例素材: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应用的实际例子。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每个章节分别对应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现象。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阐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以具体化学反应为例,讲解反应物和物的质量关系。

4. 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化学反应中的摩尔关系与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摩尔关系与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摩尔关系与质量关系在化学反应中,摩尔关系和质量关系是描述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重要概念。

摩尔关系是指反应物之间及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而质量关系则是指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物质的质量比例关系。

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关系对于准确计算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至关重要。

一、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化学方程式是表达化学反应的符号式表示方法。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以摩尔的形式出现。

通过摩尔比的表示,可以了解反应物的相对量和产物的相对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以下简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A +B →C + D在这个化学反应中,A、B是反应物,C、D是产物。

通过该方程式可以了解到,A和B的摩尔比为1∶1(即1 mol A与1 mol B反应产生1 mol C和1 mol D)。

这意味着反应物A的量与反应物B的量是相等的。

而如果方程式改为:2A + 3B → 4C + D那么A和B的摩尔比就是2∶3,反应物A的摩尔数是反应物B摩尔数的2/3倍。

通过了解化学方程式中摩尔比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反应物之间的相对量,并为后续计算提供依据。

二、摩尔比和化学计量法摩尔关系在化学计量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计算时,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可以得到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以化学方程式:2H₂ + O₂ → 2H₂O为例,该方程式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形成水的过程。

根据方程式,可以确定该反应的摩尔比为2∶1∶2(即2 mol H₂:1 mol O₂:2 mol H₂O)。

这个摩尔比告诉了我们1 mol O₂可以完全与2 mol H₂反应生成2 mol H₂O。

通过了解摩尔比和相对分子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

例如,如果有10 g H₂和20 g O₂,我们可以按照摩尔比计算出H₂O的理论产量。

首先,我们要将10 g H₂和20 g O₂转换为摩尔数。

H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g/mol,O₂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mol。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

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质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反应物质量的确定对于反应的理解和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原子和摩尔质量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单个原子的质量,而分子质量则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分子的质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原子质量和分子质量以原子质量单位(amu)为计量单位。

1 amu约等于质子或中子的质量。

摩尔质量是指一个物质中摩尔(mol)数量的质量。

摩尔是物质的计量单位,1摩尔的物质中包含了大约6.02×10^23个粒子(阿伏伽德罗常数)。

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的计算方法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 直接给定质量当实验过程中已经明确给定了反应物的质量,则该质量即为反应物质量。

例如,当我们要进行氢气和氧气的合成反应时,已经给定了2g的氢气和16g的氧气,那么这两个质量就是反应物质量的确定。

2. 摩尔质量与摩尔比例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已知反应物的摩尔质量和摩尔比例,可以计算出反应物质量。

举例来说,在氢气和氧气的合成反应中,方程式为2H2 + O2 →2H2O。

已知摩尔质量分别为2 g/mol和32 g/mol,若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例为2:1,则根据摩尔比例关系,氢气的质量可以计算为:(2 g/mol) × (2 mol) = 4 g3. 反应物的浓度和体积如果通过溶液的浓度已知反应物的摩尔浓度和体积,则可以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反应物质量:质量 = 浓度 ×体积 ×摩尔质量例如,已知溶液中浓度为0.5 mol/L的硫酸,取用100 mL溶液,可以计算出硫酸的质量:质量 = (0.5 mol/L) × (0.1 L) × (98 g/mol) = 4.9 g三、反应物质量的应用1. 反应物的计量反应物质量的计算可以用于确定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从而确定理论上的产物生成量。

化学反应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质量关系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即:反应物的总质量 = 生成物的总质量
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不变宏观:元素只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
元素质量不变原子个数不变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数目不变
改变物质的种类改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物价分子数目
总结:“六不变““两变”“两可能变”
注意:适合与一切化学变化;“守恒”指质量守恒;“参加”“生成”质量总和。

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从诗句中,我们隐约可以读出一些化学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

1.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蓝色溶液)(蓝色沉淀)实验现象:(1)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蓝色逐渐变浅;(2)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2. 实验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现象:(1)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波义尔(1673年)拉瓦锡(1777年)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1777年,他在密闭容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

至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获得公认。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3)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问题:将5g铁与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回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的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即:m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 m生成的所有物质(3)两个六不变,还有两个不一定练习: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关系

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生成物,反应过程中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温度、压力等因素。

其中,化学计量关系是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重要概念。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质量应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在化学计量关系的研究中,摩尔比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摩尔比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其本质是基于原子的相对质量进行计算。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的系数就代表着摩尔比例。

例如,在以下方程式中:2H₂ + O₂ → 2H₂O方程式中的系数2表示,两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这就意味着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例为2:1。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可通过摩尔比例计算物质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从而计算物质的质量。

例如,在上述方程式中,如果有10个摩尔的氧气参与反应,根据摩尔比例,将有20个摩尔的水生成。

除了摩尔比例,化学计量关系还涉及到相对分子质量(或称为摩尔质量)的概念。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通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将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转化为质量比例。

化学计量关系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意义。

它可以用来确定反应物的最优用量,确保反应达到最大的化学转化。

同时,通过化学计量关系,还可以预测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和量产率,为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化学计量关系也与化学反应的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平衡态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在定量上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保持在化学方程中写的摩尔比例。

如果反应物之间的摩尔比例不满足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反应就不能达到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计量关系也经常用来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例如,可以根据已知的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摩尔数,然后根据摩尔比例计算其他物质的质量。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设计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问题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2.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阐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以具体化学反应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物和物的质量关系。

4.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法,评估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

2. 通过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评估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砝码、滴管、试剂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及其应用。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意义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从诗句中,我们隐约可以读出一些化学的知识——质量守恒定律。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两个实验。

1.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蓝色溶液)(蓝色沉淀)实验现象:(1)溶液中有沉淀生成,蓝色逐渐变浅;(2)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

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2. 实验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现象:(1)石灰石不断溶解,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天平两端仍保持平衡结论: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

波义尔(1673年)拉瓦锡(1777年)1673年,波义耳在一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1777年,他在密闭容器中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实验,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

至此,质量守恒定律才获得公认。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3)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催化剂,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问题:将5g铁与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能否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4.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先回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的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新物质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分子新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即:m参加反应的所有物质= m生成的所有物质(3)两个六不变,还有两个不一定练习: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下列现象:(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铁丝的质量大。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

2. 镁带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其总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3. 已知铜绿CuO+CO2+H2O,则铜绿中含有_______________元素。

4. 黑火药爆炸原理:2KNO3+3C+S K2S+N2↑+3X,X的化学式是_______。

5. 在一定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求反应后X的质量___ _,该反应属于___ ___反应。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1. 化学方程式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法:(1)语言叙述;(2)文字表达式;(3)化学方程式只有化学方程式既能直观的表示出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又能反映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即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等、五查。

一写:根据客观事实,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并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画“—”。

二配:配平方程式的目的是使横线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三注: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

四等:将“—”改成“=”。

五查: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物质状态是否标明,标注是否准确、恰当。

注意:(1)正确区分反应条件和反应现象。

(2)“点燃”和“加热”不要混淆,二者表示的意义不同。

(3)反应条件有两个或多个时,“”写在“=”下面,其他条件写在“=”上面。

(4)若反应条件较高,一般以酒精灯的温度(600℃)为分界,超过该温度,用“高温”表示。

(5)配平化学方程式是在化学式前添加化学计量数,不能改变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

4.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1)观察法:此法适合一些简单方程式的配平,凑数进行配平即可。

(2)最小公倍数法:首先找出关键元素,即方程式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作为配平起点,求出他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计量数。

(3)奇数配偶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出现次数最多且原子个数一边为奇数、一边为偶数的元素,现在含该元素奇数原子的化学式前加2,使其原子个数为偶数,然后再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其他化学式。

(4)归一法或设一法:以化学反应中最为复杂的物质为标准,设其化学计量数为1,然后配平其他物质,配平后发现有分数,化为整数即可。

此法通常用于有机物的燃烧的配平。

补充:遇到原子团,将原子团作为整体考虑。

5.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质的方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量的方面:○1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即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

6.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基本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成正比例关系。

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生成物(反应物)。

7.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8.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先用已有的知识计算一下下面的题目:工业上电解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的化学方程式是:2Al2O3==4Al+3O2↑电解10t氧化铝最多可生产多少吨铝?五步法:设、写、找、列、答(1)设:设未知量(一般是求什么设什么)(2)写: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写在对应化学式的正下方,先写相对分子质量,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再写质量;质量单位要写,且要统一)(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计算结果按题中要求进行)(5)答:简明地写出答案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上面的题目。

例: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 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小试牛刀填空题1. 配平化学方程式(1)CH4+O2=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l+H2SO4=Al2(SO4)3+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Fe2O3=CO2+F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C2H5OH+O2=CO2+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FeS2+O2=Fe2O3+SO2(6)Cu2(OH)2CO3=CuO+H2O+CO22. 3Cu+8HNO3 ==3Cu(NO3)2+2X↑+4 H2O,求X的化学式为。

3. 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和水蒸气组成。

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

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

试写出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

5. 汽车尾气(含有CO,SO2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其特点是使CO和NO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另一种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

写出CO 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 ____ _。

6. 镁是一种活泼的金属,点燃后,既能在氮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已知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氮化镁(氮显-3价)固体的化合物;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黑色炭粒与一种白色固体粉末。

试写出以上发生的两条化学方程式:①,②。

7. A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成B、C两种气体,将点燃的硫放在B中,则燃烧得更旺,且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将C通过加热的氧化铜,则生成A和E。

据此推断并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A B+C:______________ 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2)S+B D:_______ 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

(3)C+CuO A+E:_______ ___________。

选择题8.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

D 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9. 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过程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之比是( )A. 1 :1B. 2 :1C. 2 :32D. 4 : 3210. 某物质W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气为6.4克,则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含有C 、H元素,不含O元素B . 一定含有C 、H 元素,可能有O元素C . 一定含有C 、H 、O三种元素D . 条件不足,不能判断11. 点燃1g氢气,使其充分燃烧,则生成水的质量为()A.2g B.8g C.9g D.18g12. 加热15.8g高锰酸钾,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的成分是()A.K2MnO4和MnO2 B.KMnO4、K2MnO4和MnO2C.KMnO4和MnO2D.KMnO4和K2MnO413. A、B的混合物212g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2A+5B=4C+2D,测得C与D 的质量比为44 : 9,则生成C的质量为()A. 176gB. 141.3gC. 44gD. 36g14.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镁的质量2g,氧气质量3g,氧化镁质量5gB.镁的质量3g,氧气质量2g,氧化镁质量5gC.镁的质量1g,氧气质量4g,氧化镁质量5gD.镁的质量4g,氧气质量1g,氧化镁质量5g15. 点燃H2、O2、N2的混合气体20g,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气体不可能是()A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B O2、N2的混合气体C 2g N2D H2和N2的混合气体16. 在反应方程式2A + B=C + 3D中,已知50gA与12g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30gC物质,若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25B、50C、75D、10017. X、Y、Z 3种物质各5g组成的混合物,加热使它们充分反应,反应后的剩余物中有8gZ、4g新物质和若干克X,则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A 2:5B 1:1C 1:2D 3:5计算题18. 将一定量的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的烧杯中,烧杯增重8.8g,求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19. 煅烧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100t,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20.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制得单质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