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合集下载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05-06(上)《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A (硕士研究生)一、辨析题:(先判断是非,再简述理由。

21分,每小题7分)1、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交叉的自然科学。

答:错。

因为: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学科。

2、工业革命进程的加速,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答:正确。

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支配能力急剧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人的自我意识极度膨胀,自视为自然的主人和统治者,逐渐漠视自身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对自然一味地强取豪夺,从而激化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对立。

3、用系统思想来看,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表现为技术的结构和技术的功能之间的矛盾。

答:正确。

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是由技术内外的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技术体系内在动因来看,劳动过程中各种要素及其它们之间的矛盾是技术进步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原因。

它们以技术规范和技术实践的矛盾表现出来。

技术是功能的基础,结构决定功能,技术改变、创造结构,从而开发功能。

二、简述题:(简述问题要点,并对要点进行阐释。

30分,每小题15分。

)1、简述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

答: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协同论、分形理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和混沌理论所构成的“复杂理论”体系。

它从各个不同角度阐明了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能够形成有序的结构,或从低序向高序的方向演化。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其方法论意义在于:(1)耗散结构理论解决了达尔文进化论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演化方向上的矛盾。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目录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2)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4. 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2)5.18 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6. 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3)7. 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3)8. 现代生态学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3)9.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4)10. 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4)11. 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过程? (4)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5)13. 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5)14. 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 (5)15. 技术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5)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213)...............................616. 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17. 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6)18. 怎样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7)19.如何理解自然进化的有序和无序? (7)20. 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怎样规范我们的个人行为? (7)21. 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 (8)22.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特点及其作用? (8)23. 谈一谈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累计发展观? (9)24. 请解释范式与共同体的作用? (9)25. 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0)26. 你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 (10)自然辩证法5.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及答案一、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规律观。

自然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自然界的物质机构是有层次的,物质的机构层次是无限的。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得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

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时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一旦认识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可以按照规律能动地改造自然,同时也改造自己。

二、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自然系统的本质特征包括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层次性。

整体性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系统整体中的相互联系所带来的、超过各要素孤立时性质总和的效果。

开放性指的是物质系统与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系统同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动态性指系统及其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都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层次性指系统处于物质的一定层次以及不同系统之间必定存在一定层次关系的性质。

三、阐述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组织是指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包括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

开放性和非平衡约束是自组织的有序结构必须从外界吸收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

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必要条件。

非线性相互作用是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所能说明的,而是多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这意味着系统内要素独立性的丧失,各要素按一定方式在大范围内协调运动,从而导致系统新质的出现。

系统只有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才能实现非线性相互作用。

技术方法是指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采用的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覆盖重难点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覆盖重难点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考试题库目录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 (2)2.论述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4.辩证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有何重大意义? (2)5.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2)6.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 (3)7.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 (3)8.现代生态学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3)9.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 (4)10.科学理论有哪些构成要素?说明他们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4)11.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统一的过程? (4)1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5)13.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5)14.不同的科学理论累积发展模式各是如何看待理论的归并的?(5)15.技术评估方法主要有哪些? (5)4,技术设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P213) (6)16.什么是技术价值?它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6)17.怎样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技术社会观思想看待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 (6)18.怎样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7)19.如何理解自然进化的有序和无序? (7)20.在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怎样规范我们的个人行为? (7)21.科学假说的定义?特点及其作用? (8)22.科学观察与科学实验的特点及其作用? (8)23.谈一谈古典归纳主义的累积发展观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累计发展观? (9)24.请解释范式与共同体的作用? (9)25.创造性思维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0)26.你认为如何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更好的推动科技创新?(10)自然辩证法1.辩证法和科学技术有什么关系?答:(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

一.选择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BC)A.自然界 B.科学与技术 C.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E辩证唯物方义的科学技术观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有(BDE)A.大科学观B.进化历史观C.高技术观D.系统层次观E.协调发展观3.自然科学是(BCE)A.反思的科学B.认识活动C.社会建制D.科学的科学E.知识体系4.科学抽象成果的表现形式有(ABDE)A.科学概念B.科学符号C.科学事实D.思想模型E.理想实验5.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BD)A 系统分析方法B 类比方法C 反馈控制方法D 归纳和演绎方法E 功能模拟方法6.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有(ABE)A 不可逆性B 自组织性C 因果线形D 热平衡性E 对称性的破缺7.()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A 信息含义的可变性B 信息的不守恒性C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D 信息内容的选择性E 信息本质的绝对独立性9.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有(ABCDE)A 整体性B 最优化C 动态性D 层次性E 模型化10.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有(ADE)A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B 假说方法C 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D 公理化方法E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ACD)A 必然与偶然B 原因与结果C 渐变与突变D 周期性与无限性E 现象与结果二.填空题1.自然辩证法是联系(具体科学技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1755年,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出版,在僵化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的第一个缺口。

书中,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

4.物质的形态除气、液、固态外,还有(等离子态)、(超密态)、(真空场)和(反物质)七种状态。

5.系统科学是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的新型学科群。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汇总.doc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其基本特征。

()A. 正确B. 错误答案:A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A. 正确B. 错误答案:A3.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A. 自然界的普遍联系B. 自然界的永恒发展C. 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D. 自然界的内在规律答案: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自于()A. 外部条件B. 内部矛盾C. 外部条件和内部矛盾D. 外部条件或内部矛盾答案:B5. 以下哪一项不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A. 原因与结果B. 必然性与偶然性C. 可能性与现实性D. 社会意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内部矛盾B. 外部条件C. 社会意识D. 自然规律答案:AB2. 以下哪些是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A. 归纳法B. 演绎法C. 比较法D. 分析法答案:ABCD3. 自然辩证法认为,以下哪些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A. 从简单到复杂B. 从低级到高级C. 从无序到有序D. 从有序到无序答案:AB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答案: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3.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否定之否定规律是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消灭,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通过否定之否定,事物得以发展和完善。

4. 自然辩证法如何理解自然界的普遍联系?答案: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解答参考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 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之一自然观的局限性?它是一种用单纯古典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观点。

它把物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性质都归结为力学的性质,把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系统和运动形式都归结为力学的系统和运动形式,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完全服从于机械因果律。

3.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题库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讲义一、名词解释:1、系统: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它包含以下四个要义: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第二,“系统”在于“系”,即系统内诸要素之间、系统要素与系统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定的结构;第三,“系统”还在于“统”,即要素彼此之间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第四,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功能之所以为整体所具有,是由于功能以结构为载体,并在系统诸要素的功能耦合中突现出来。

)2、拉普拉斯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3、系统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4、自组织: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5、生态危机:生态危机主要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地区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6、技术:技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7、知识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技术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8、技术体系:从宏观的角度,从各项技术构成的整体来看,技术体系是各项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

(完整word版)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完整word版)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题库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

北京大学理科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题库1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A 创造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B 确立作为研究出发点的原则。

C 寻找辩证法的实例。

D 非A 非B 非C 。

2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

B 划分自然科学中的哲学派别。

C 提供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D 非A 非B 非C 。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有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对有关的哲学和社会思潮的辩别能力;有助于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解放思想,启迪思维,促进自然研究工作。

3 科学哲学A 的核心是科学方法论。

B 是以科学为对象的哲学学科。

C 不是西方哲学的一个流派。

D 亦A 亦B 亦C 。

4 科学知识的主要特征,在于科学知识是A 系统化的知识。

B 已经被证明了的真理。

C 分门别类的学问。

D 非A 非B 非C 。

?5 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是要区分A 科学与宗教、艺术、哲学、常识、美学、伦理。

B 科学与伪科学。

C 科学与意识形态。

D 亦A 亦B 亦C 。

?6 科学方法论中所说的可检验性,是指一个陈述或者其检验蕴涵A 能够与经验证据直接进行比较。

B 有可能被证明为错。

C 要冒被证明为错的风险。

D 亦A 亦B 亦C 。

7 科学与真理的关系是A 科学知识并不一定是真理。

B 真理并不一定是科学知识。

C 非A 非B 。

D 亦A 亦B 。

8 真正的科学知识A 具有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B 具有可能被证明为真理的性质。

C 不包括那些错误的知识。

D 都有可能出错。

9 重大科学成就,A 必须具有主体际性。

B 其论证过程是秘而不宣的。

C 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

D 是不可怀疑的。

10 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某人宣称,已经用经济的办法在常温常压下把水变成了汽油,从而完成了一场科学革命。

其论证方式A 不符合公开性原则。

B 不具有主体际性。

C 违背了相容性原则。

D 亦A 亦B 亦C 。

11 科学理论A 都有其适用范围。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试题

如何认识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如下1、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

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

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

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

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认识和理解辩证法的过程本身就是辩证法的长期动态过程认识辩证的长期过程是一个遁环性的动态过程,只有经过动态的理解才能实现唯物辩证法的最后归一同,认识在反复的不间断的动态性的过程中达到最后的归一,每个认识过程是认识正、反、合的一部分,经过不断的正、反、合后辩证法的认识或认识的辩证法达到最后的归一。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研究生一年级课程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研究生一年级课程考试)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可能出辨析题)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卷)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卷)全

简答题:1、科学始于“问题”还是始于“观察”?2、如何理解科学与社会经济的复杂关系?3、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4 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5 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6 科研选题的原则有哪些?7 简要说明科学争鸣及其意义8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9、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过程的四个阶段?创立科学理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态有那些?10 科学假说及其结构,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11 不可逆性在演化中的作用如何?12 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13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14 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15 如何理解观察与理论的关系16、科学、技术各自的内涵、性质及两者的关系17 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18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

P35-3819、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20 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P49-5021 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P9-10)22、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23、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2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25、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P267)26、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27. 研究型大学体制的基本特点。

(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28.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29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30.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P199-200)31、自然辩证法创立的意义?32、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301-30233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3)35 论述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6 论述并比较古代、近代、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同特点(10)37 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论思想(11)38 论述近、现代技术革命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特点(12)39 现代科学革命对近代经典科学的冲击(13)4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41、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4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43、科学的社会规范的基本内容44、对在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谈一谈你的看法45、谈谈你对科学价值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题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题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试题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概论》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

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主要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意义:第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内涵。

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植根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

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

在于他提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的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辨证统一的思想。

四、现代生态自然观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

答: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置上:人作为大自然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动物的消费有着本质的区别。

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高级消费。

人类改造自然的盲目性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最终负反馈给人类自身。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公硕题库

公硕题库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题库考试科目:自然辩证法概论一,简答题或辨析题1、为什么说解决人和自然的矛盾既是科学技术的历史起点,又是科学技术的逻辑起点?2、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都呈现了什么样的特点?3、在考察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诞生的基础时,有人说,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不仅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也克服了旧的自然哲学的缺陷,因而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这种看法是否合理,为什么?4、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阶段,人类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有什么样的局限性?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5、有人认为,所谓科学事实,就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

科学的任务就是原原本本地认识这种客观存在。

你对此持何看法?6、有人这样认为,“科学研究首先应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理想实验获取客观事实。

”你是否同意这种认识?为什么?7、有人认为,科学认识就是科学认识主体原原本本地反映自然界的科学事实。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8、我们说,“科学问题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是否现实中还没有解决的矛盾都可以构成科学问题?9、有人说,“科学问题是因人而宜的,只要我自己认为是需要研究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构成科学问题。

”这种看法是否合理?为什么?10、有人说,“所谓科学问题,就是自然界中我还不懂得东西,因此,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科学问题。

”对此,您持何种看法?11、关于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传统观点是如何认识的?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你认为哪种看法更合理?为什么?12、归纳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研究是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然后经过归纳上升为理论。

”这种看法是否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过程相符合?为什么?13、有人说,“由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所以科学研究只能从观察和搜集材料开始。

”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谈谈您的认识。

14、有人说,“在科学研究中,首先必须以一种没有任何理论负载的中性观察,才能保证所获取的科学事实的客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认识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过程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大的阶段,每个阶段如下1、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是与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相适应而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

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它是辩证法的初级形态,虽是正确的,但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因而又是不完备的。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同“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发展观。

指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理论。

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就是某种精神或思维的发展过程。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是唯心辩证法的创立者之一。

他通过纯概念的逻辑推演,指出同与异、大与小、有限和无限、善和恶等范畴都是对立统一的。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认识和理解辩证法的过程本身就是辩证法的长期动态过程认识辩证的长期过程是一个遁环性的动态过程,只有经过动态的理解才能实现唯物辩证法的最后归一同,认识在反复的不间断的动态性的过程中达到最后的归一,每个认识过程是认识正、反、合的一部分,经过不断的正、反、合后辩证法的认识或认识的辩证法达到最后的归一。

辩证法的学习达到绝对的圆圈,它是一个长期否定肯定性的过程,它的终结也是真正认识的终结,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的、不间断的与物自体本身的实践、自我认识相结合,这个过程是一个圆圈的最后归一,也是认识达到绝对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没有究尽真理,只是为人们不断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规律性指明方向,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显示出永无止息的强大生命力。

在我们生活中有如下体现1.读书与工作很多人在读书时认为工作的环境、条件、生活更适合自己也更具有自由性。

认为工作是独立于读书的一种更广阔的生活方式;而当进入社会时,认为读书是更好的,没有衣、食、住、行的生活压力和来自社会的复杂人际关系和竞争。

以上不同的立足角度产生不同的效果,是因为没有把辩证法真正运用到生活中。

所谓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在生活中以辩证对立的思想分析处理问题,读书为就业做好准备,读更多的书让人吸收更多的技能去面对社会,工作让所学的知识真正得以运用。

读书的稳定性与工作的压力性对立统一,而读书环境的闭塞性与工作的相对自由广阔性对立统一。

读书和工作各有辩证的正面性和反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2.就业城市:大城市和小城市大城市有广阔的市场和就业环境,小城市更加安稳,压力相对较小,大城市和小城市这两个就业地点各有优缺性,对立统一,各有各的正面性,大城市工资相对较高,但在自己小城市更能兼顾家人,不用长远奔波,就业城市的大小地点各有优缺性,对立统一的分析其各方面正面性和反面性,才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和具体表现,也是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指导意义。

如何认识克隆人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21世纪是生物技术革命的世纪,人类充分享受到了生物技术发展的成果,克隆技术的逐渐提高更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然而与此同时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已无法回避。

1938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

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坚信,克隆人是呼之欲出的现实。

当今,关于克隆人,仍是科学界和社会舆论的热门话题,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支持者反对者兼而有之。

克隆人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1.促进医学的发展。

以干细胞为例,它既是胚胎的主要构造,又是克隆技术的基础,科学家从干细胞中培养皮肤、内脏、脊椎或者脑细胞等多种人类的细胞,取代病人坏死细胞达到医治多种疑难病的目的。

若科学家用克隆技术能克隆出心脏,肝脏甚至神经细胞,那就意味着医疗技术的一场革命。

况且,该技术培植出移植所需的组织与接受移植的病人的基因是一致的,所以病人不会产生排异反应,从而使更多的人获得健康。

2.发展克隆人技术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

人类寿命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决定,从目前状况看,后天因素较易控制。

如可以通过减少环境污染,适当参加运动,注意饮食结构和调节心理状态等方法进行控制。

而先天因素——基因无法轻易改变,克隆技术的发展可以彻底查清人类基因,去除导致死亡的基因,强化长寿基因,从而达到延长人类寿命的最终日的。

3.克隆技术将深化人类有关特性。

万物的进化是有时间条件的,少数的克隆人在根本上不会改变人类整体上的进化进程,但是在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却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无性生殖可以补充传统生殖的不足,性格生命是否获得正常发展应该是父母的责任,不应该归于生殖方法的取舍,单单是生殖方法本身不至于决定性的影响克隆人的特性。

4.遗传上的优生与不育,医学上的疾病预防和治疗,都可以通过克隆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以至克隆人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包含着诸如提高人类自身的完美性,用克隆人技术发展智力,体质,容貌,内在实质的独特性和优越性,解决男女比例,种族比例的协调性,以及维持将来可能因人类生育能力的下降或不愿生育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矛盾的和谐性问题等等。

禁止克隆人主要是维护人的尊严 克隆人可分为“治疗研究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

克隆人的问题之所以给人一种混乱而危险的感觉,并且使人们感到焦虑,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它涉及人类生活某些最基本层面的东西,但又不确切知道它到底涉及到的是什么。

面对这种境况,除了公众舆论层面的意见,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社会学家、医学家等各个学术领域的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经过学界人士的广泛讨论,世界各国政府的立法机构和政策制定机构已达成一个基本共识:我们应该禁止生殖性克隆,即我们常说的“克隆人”。

而禁止克隆人的理由,主要不是基于幸福的考虑,而是基于人类尊严的考虑。

我的观点我认为,克隆技术现在还是不够成熟的,但是自克隆技术出现以来就遭到人们的无休止的讨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绝大多数人都对这一技术持反对的态度,这在科学技术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反对者大多都是从人文伦理这些方面入手,认为克隆技术若应用于人,必将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巨大颠覆,即便应用于自然物种当中也是违背自然选择的。

我觉得关键还是人们对克隆人的出现怀有一种恐惧与排斥的感情。

他们也认为克隆技术给人类的健康、安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未知的,为防止不测,还是禁止的好。

少数赞成克隆技术的人是从克隆技术所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出发的。

他们认为克隆技术能使人累的世界更加美满和谐,自己要所用之处得当,并无任何可担忧的。

当然,我们应看到克隆技术将会带来的威胁,但也应看到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克隆技术运用得当且在这项技术十分成熟的时候,在某些方面还是对社会有利的,至少克隆技术确实可以拯救一些濒危物种,可以提高某些作物、医药产品的上产销率与功效。

在我们运用克隆技术的时候,只要我们遵守伦理道德的约束,充分考虑该项技术将会带来的后果,并做足充分有效地预防措施就可以了。

从哲学的观点看,克隆技术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方面,它能造福人类,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另一方面,它也能伤害人类,给人类带来灾难。

克隆技术不是平白无故地出现的,它的出现也是科学实践的产物。

我们应该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克隆技术,不要一棒子打死克隆技术,要分析其利弊,分析其负面效应后并积极消除,充分其有利因素来造福社会,那么,克隆技术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航天科技发展看人类对自然的挑战航天又称太空飞行或宙航行,是指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

人类发展航天事业的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与天体,为人类服务。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起至今,航天事业的发展已五十余年,在这短短的五十多年中,人类的航天事业迅猛发展,人类从最初的深空探测到如今的进入太空。

一、人类航天事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效益(一)灾害监测方面。

在高远的太空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空间站等航天器观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可以快速地追踪地球的变化,从而帮助我们进行地震监测、地质防灾监测、森林防火灭火和其它自然灾害的定位与监测,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不仅加入了国际低轨道搜索和营救卫星组织,还建立了任务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飞机和车辆遇险报警服务能力。

(二)资源利用方面。

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使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幅度增加,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毫无疑问,只有通过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才能有所缓解,因此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就是通向太空资源的桥梁。

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开发利用推动了流体力学、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太空已生产出了一些高纯度、高质量、在地面无法制造的特种合金、半导体材料和特殊药品[1]。

二、人类航天事业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然而航天事业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价值和利益的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1.太空垃圾正当人们雄心勃勃进军太空,一次又一次庆祝征服太空的辉煌胜利,盘点着从空间获取的巨大利益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严重的疏忽——不知不觉间太空垃圾已经对空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太空垃圾和地球上的垃圾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它在以大约10千米/秒的速度飞行,如此快速运动的垃圾会给人类航天活的造成致命的打击。

2.外空环境污染方面。

航天活动需要使用空间排出废弃物质,因此可能使空间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即由于航天活动对空间或其某一部分带来过多的成分、电波、辐射等,从而对空间环境结构和空间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和障碍。

包括有形的、直接的物质损害和无性的、非直接的物质损害,具体表现在生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方面[2]。

3.地球气候变化方面。

有专家认为地球变暖是由于航空航天搅乱了大气层所造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