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词义演变历程探析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消息”的词汇化

现代汉语“消息”的词汇化
息” “ 盈 虚 ”在 当 时 都 是 并 列 式 动 词 短 语 ,而 不 是 词 。搜 有 一 定 的 改 造 ;4 . 用 频高[ ] ( P 3 9 ~ 4 1 ) 。她 同 时指 出 , 动 词 性 检 先 秦 两 汉 文 献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 消 息 ”并 列 , 一 般 都 出 并 列 双 音 词 的 历 时 发 展 ,一 般 经 过 四 个 阶 段 : 1 . 存 在 一 个 现在 阐释 阴 阳 、解 释 矛 盾 对 立 的 语句 中 。如 : 相 应 的 单 音 同义 形 式 ,但 组 成 成 分 不 能 换序 ;2 . 不 再 有 同 义 的单音对应形 式:3 . 意 义 上 发 生 了 由 具 体 到 抽 象 或 由泛 指 到 专 指 的 引 申 ;4 . 句法 功能发生 转化 [ ( P 1 2 0  ̄ 1 3 9 ) 。 我 们
现代 汉 语 “ 消息 , , 的词汇 化
口田春 霞

要 :从历 时的 角度 ,考察 了现代 汉语 “ 消息”词汇化的过程 ,指 出其动 因是 高用频 、汉语 双音化趋 势和V O 句法结
构 的类推影响 。反义复合词 “ 消息”在先秦 时代 已经 萌芽,由反义并列短语 变为反 义复合动词 ,成熟不晚于西汉 ,由反义 复合动词 变为名词 ,不晚于 东汉末 。名词 “ 消息”词汇化之后 ,旧有义项与用法消失,新 的用法得到 了发展。
根据 董 秀 芳 ( 2 0 0 2 )的观 点 ,一 个 非词 结构 要想 词 汇化 ,必须满足 四个条件 :1 . 两个组成 成分必须是单 音节
是两 个独立 的单音 词 ,可译 为 “ 减少 ”和 “ 增长 ” 。 “ 消 的;2 . 两个组 成成分必须在 线性顺序 上一致 ;3 . 语义上要

信息一词的由来

信息一词的由来

信息一词的由来据《说文解字》,汉字的“兆”字是按照商代占卜时甲骨上的裂纹象形创造的。

其本义即指甲骨烫灼后所产生的裂纹,引申为“征兆”、“预示”之意。

因此,“兆”字可以说已经具有“信息”的含义。

用“音”来表示“信息”之义,这在古代汉语里已是很常见的。

最早可见诸于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

在《诗经郑风了衿》篇中,有诗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即“纵然我不能前去,你难道不等候我的单词音讯吗?”这里的“音”,就是“信息”的意思。

从“音”字出发,引申出的同类词语不胜枚举。

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形影参商飞,音息旷不达”;东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款襟或辽,音问其先”;唐无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宁晁補之《琴趣外编丰百草》:“便苒苒如云,霏霏如雨,去无音耗”。

其中“音息”、“音问”、“音讯”、“音耗”等词,显然也都具有“信息”的含义。

此外,还有声、声闻、声问、音尘诸词,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关于“音尘”的释义,大抵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由于佛家语中有“六尘”之说,即认为色、声、香、味、触、法六者能污人情性,故被佛家视之为“尘”,而其中的“声尘‘后来在文人的笔下演化为“音尘”,遂成为“音讯”之义的一种表示形式。

另一说是“音尘”中的“音”表示“声音”,“尘”表示“尘埃”,故引申为“音讯”。

不管怎么说,“音尘”作为“音讯”的一种表意词语,长期以来被广为使用。

早在汉蔡琰的《胡茄十八拍》中就有”故乡隔兮音尘绝”之句,陆机的《思归赋》里也有“绝音尘于江介”的句子。

唐李白的《忆秦娥》中则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其中虽有音尘二字,但揣度其意,似与“信息”的含义相去较远。

而北宁贺铸的《柳色黄》一词中,有“红泪清歌,顿成轻别。

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的句子,这里的“音尘”,又确实具有“信息”的含义了。

“信”是我国古代表示“信息”之义的又一术语。

汉杨雄《太玄经应》中“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的“信”,就是方始萌动的自然之气在潜藏未显的时候传递给人们的一种“信息”。

消息

消息

消息《象形字典》: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

消,篆文(水,河川)(肖,小),造字本义: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

隶书将篆文的写成。

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里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

《説文解字》:消,盡也。

从水肖聲。

①本义,名词:大河干枯成的小河。

本义只见于古文清人在消,驷介麃麃。

——《诗• 郑风• 清人》②动词:失尽,减少,不存在。

消沉消化消泯消融消散消灭消亡消长消退消逝消失消息消歇消极消磁消音 /冰消瓦解烟消云散消,减也。

——《广雅》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易• 泰》消,尽也。

——《说文》消息阴阳。

——枚乘《七发》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

——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其间有户消落之家。

——清• 洪亮吉《治平篇》息,金文(自,鼻子)(心,腹),造字本义:以心为鼻,即胎儿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沉静安定,运气若有若无。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隶书将篆文的“心”写成。

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呼吸为“息”。

《説文解字》:息,喘也。

从心,从自,自亦聲。

①本义,动词:胎儿依靠母体的心跳呼吸。

/ 出息胎息⑤名词:声响,信号,情况。

/ 声息消息信息至今已八九日,并无息耗,不免忧疑。

——欧阳修《熙宁四年与大寺丞书》⑥动词:悄悄地滋生、繁衍。

/ 生息休养生息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 秋水》汝息为我子,汝亲为我翁。

——张籍《董公诗》。

消息的名词解释

消息的名词解释

消息的名词解释消息,作为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我们对于消息的定义与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它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又是社交和娱乐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对消息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深入探讨消息的起源、分类、传播方式以及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引子】消息,一词源远流长。

在古代,人们并没有现代通讯工具,因此消息传递主要依靠人际关系。

旅人在流传的道路上将各类信息带给人们,这就是古代最原始的消息传递方式。

【本文第一部分:消息的定义】消息,从字面上理解,即“信息的事”。

换句话说,它是指为了向他人传递某种信息而经过解读和再度传递的一种媒介。

消息可能涉及各种主题,比如新闻、社交媒体、传闻以及人们日常交流中的谈资。

【本文第二部分:消息的分类】一般而言,消息可以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

正式消息指的是通过官方渠道发布的、正式授权的信息,如政府发布的新闻公告、报纸的新闻报道等。

非正式消息则是未经官方批准的信息,它往往通过社交媒体、口述传递或传闻等方式传播。

此外,消息还可以根据它的性质分为好消息和坏消息。

好消息往往指的是人们希望听到的、积极的信息,如成功的挑战、毕业、晋升等。

相反,坏消息则是对个人或社会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比如失业、疾病、自然灾害等。

好消息和坏消息都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特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本文第三部分:消息的传播方式】消息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在古代,通过书信、口头传统和信鸽等方式传递消息。

而现代技术的发展,则使人们可以通过电话、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实现快速、便捷的消息传递。

然而,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促成了一种全新的消息传播方式:病毒式传播。

在这种传播方式下,消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影响范围广泛。

但是,病毒式传播也会引发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和隐私问题等。

【本文第四部分:消息对个体的影响】消息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它也对个体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消息可以提供新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世界和做出决策。

新闻体裁之一消息的历史沿革

新闻体裁之一消息的历史沿革

新闻体裁之一消息的历史沿革作者:赵瑞华来源:《商情》2013年第36期摘要了解新闻体裁漫长的演变历史,对我们今天更准确掌握新闻体裁的“意味”不无裨益。

新闻体裁之一消息的演变、发展历程,也不例外。

关键词新闻体裁消息中国古代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他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

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所以“消息”又叫新闻。

消息体裁萌芽于甲骨文,甲骨文中有“边报”、狩猎等记载。

《尚书》是最早的新闻体裁文集,《春秋》是以简明新闻集成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竞争激烈,因此沟通信息、了解时局是必须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如《晏子春秋》写道:“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与谷,其县十七,著之于帛,……通之诸侯……‟”。

这就是说,齐桓公曾经以书面形式向下属作通报。

《左传》是消息配通讯的最早尝试和最佳搭配。

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露布”又称“露报”,是进行宣传教育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方式。

露布是直接面对广大民众的,易于传播,汉代及以后封建王朝更多的使用这种方式。

秦朝的“书同文”,为文字传播创造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一些广而告之的政令文书,无形中成了新闻传播的材料,如史学界所称的“四十字诏书”。

据考古学家认定,这则诏书是用刻了字的10个木戳印在陶制量器上的。

汉代新闻传播是使用竹木制成的简牍。

在出土的汉简中,有屯戍,上行、平行、下行文书等记载。

司马迁《史记》对人物绘声绘色的刻画和描写,可以说是最早优秀的人物通讯和风貌通讯集。

自古,新闻传播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一种手段,据考证,直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传播新闻的媒介,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

唐人著作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报”、“条报”、“杂报”等名词。

如杜牧在《与人论谏书》中写道:“前数月见报,上批阅阁下谏疏,锡以币帛,辟左且远,莫知其故。

”但是唐代的报纸只有文字记载,没有实物考证。

认识“消息”

认识“消息”

认识“消息”“消息”一词当下无论是在电视还是网络,无论是在报纸还是杂志上都能经常见到,生活中也常常用上:消息……。

但没有几人能真正了解“消息”一词的真正出处,当然在百度上也能查到:“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另:中医气功对练功过程中身体内产生的关键性变化特征也称---消息等等,仅此而已。

我所认识的“消息”与《易经》相关,更主要的它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经》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

八卦和节气的对应牵涉到一个名词:十二消息卦。

在六十四卦中,凡“消”、“息”之卦共十二卦,也称为“十二辟卦”。

易学中“十二辟卦”之说源远流长,在乾宝注<周礼>所引<归藏>文字中,即有十二辟卦之说。

也就是说,它与周易应属“同龄人”。

而真正形成一套理论,是通过汉祖先人之笔留传下来的,称为“十二消息卦”,“消息”一词产生并沿用至今。

十二消息卦(十二辟卦)即: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

那么,十二消息卦与十二月,十二天干,五行,二十四小时(12干支时辰)以及二十四节气之间就有了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时,用八卦中的阳爻与阴爻来代表一年之中阴阳交替消息的现象,所制定出的规律即为十二辟卦(十二消息卦)[辟即君主,所以辟卦为君王之卦],[阳之盈长为息,阴之增强为消,一消一长互为更替]用来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

亦有人以十二辟卦代表一日十二时辰内阴气与阳气消长情形,一日之中亥时为最阴之时故以全阴爻之坤卦代表,过了子时后阳气渐生,故以一阳生之复卦代表,在寅时,正处与白天与夜晚交替之时,故阴阳互半。

直到到了午时,阴气渐生,故以一阴生之姤卦为代表,此后阴气渐生,直到亥时,如此循环。

值得一提,当十二辟挂循环到泰卦时,正好是三阳生,而且正值立春、新年,而泰卦在六十四卦中又代表吉卦,于是有了「三阳开泰」一词。

……。

公文写作申报材料基础写作之消息

公文写作申报材料基础写作之消息

(公文写作)申报材料基础写作之消息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基础写作·讲义消息壹、消息的含义及类别1、消息的含义消息,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的及时的简短报道。

消息又称新闻,这是从新闻的狭义角度而言的。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

(新闻评论包含述评、评论。

述评主要报道读者对新闻事实不太了解的内容。

评论针对的是读者已知晓的,壹般于此之前有叙述性质的报道出现过。

)我国最早出当下报纸上的消息,始见于8世纪初唐玄宗开元(公元713-741年)年间封建王朝政府创办的邸报。

(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处所)“揭帖”16世纪以来拥有读者最多的壹种文体。

它报道迅速,传播面广,篇幅短小精悍,新闻性强,于新闻报道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新闻体裁的代表。

消息是向社会及时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

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每天均有关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大量的信息发生。

通过消息等形式的新闻报道,可传递信息,沟通情况2、消息的类别新闻事实发生的地域和范围: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报道内容:社会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文艺新闻和娱乐新闻。

传播工具:报刊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

从写作角度划分,可分为四类(区别):A动态消息:它迅速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成就。

快、短、新,内容单壹。

B经验消息:它是对具有代表性和含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

要求于叙述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来,以指导面上的工作。

C综合消息:是指把发生于不同地区或部门的具有类似性质的事件综合为壹体的报道。

反映全局性的情况、成就、趋势、动向、问题。

跨地区、跨部门,反映面广,声势大。

要求有情况概述,又有典型事例的介绍,有点有面相结合。

D述评消息:是壹种边述边评,评述合壹的报道。

述评消息的名词解释

述评消息的名词解释

述评消息的名词解释消息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它所包含的信息通常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给公众的。

消息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口头传达、书信、报纸、电视、网络等,它是社会交流与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报道消息的媒体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它的存在使得消息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和引导着社会的发展。

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新闻信息,我们需要对消息本身进行解释和评价,保持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着重对消息进行名词解释,并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评述。

首先,消息是指某一事件或事物的信息传递。

它可以包括事实、观点、意见和评论等多种形式,一条消息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其真实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因素。

新闻工作者应该注重事实核实,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和报道事件,以避免信息的片面性和误导性。

同时,对于公众来说,应当具备分辨和筛选的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误解。

其次,消息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是社会议程的塑造者。

媒体通过选择和渲染某些事件或话题,将其放大并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这种选择性报道有时会导致重要信息的遗漏或者偏见的产生。

因此,我们对于消息的解释和评价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能盲从和轻信。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多角度思考,通过与不同来源的消息对比,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消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对其解释和评价产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消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然而,这种快速传播也可能导致信息的不真实性和不可靠性。

虚假信息、谣言和恶意传播成为了新的挑战。

因此,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学会辨别真假信息,增强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

此外,媒体的公信力也是评价和解释消息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有良好信誉的媒体,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客观和全面的消息。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注重选择可靠的媒体,增强对媒体的辨识能力,分辨虚假信息和恶意报道。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媒体监督和评价,对于媒体的不负责任行为,应该予以批评和抵制。

消息是什么意思

消息是什么意思

消息是什么意思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消息是什么意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消息的意思词语:消息拼音:xiāo xī注音:ㄒㄧㄠㄒㄧ词性:名词基本解释◎消息xiāoxi(1) [news;information]∶情况报道消息灵通人士(2) [tidings;news]∶音信杳无消息消息引证解释1. 消长,增减;盛衰。

《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

”宋王禹偁《次韵和仲咸对雪吟三十韵》:“升降常自得,消息一何佳。

”清顾炎武《答人书》:“十年以来,穷通消息之运如此,又何以为故人谋哉!”2. 偏指增补。

宋范仲淹《与朱氏书》:“里面有不是处,便与改正,空缺处,更消息。

”3. 变化。

汉孔融《肉刑议》:“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以与时消息也。

”晋张天锡《遗郭瑀书》:“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

”《隋书;礼仪志四》:“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於古。

”清王韬《遣使》:“事贵因时以变通,道在与时而消息。

”4. 休养;休息。

《晋书;谢玄传》:“詔遣高手医一人,令自消息,又使还京口疗疾。

”《魏书;彭城王勰传》:“人挽而进,宴于禁中,至夜皆醉,各就别所消息。

”5. 休养生息。

指在国家经历某种变动而致国力耗损之后,采取措施使之恢复元气。

《南史;王弘传》:“今四方无事,应存消息,请以十五至十六为半丁,十七为全丁。

”《旧唐书;郭元振传》:“国家难消息者,唯吐蕃与默啜耳。

”6. 停止;平息。

《后汉书;蔡邕传》:“又尚方工技之作,鸿都篇赋之文,可且消息,以示惟忧。

”《三国志;魏志;胡昭传》“閭里敬而爱之”裴松之注引晋皇甫谧《高士传》:“昭常逊辞以解之,是以寇难消息,众咸宗焉。

”宋欧阳修《答西京王相公书》:“灾沴消息,风雨既时,耕种既得,常平之粟既出而民有食。

消息名词解释的定义

消息名词解释的定义

消息名词解释的定义引言:当今社会,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消息。

无论是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电视,还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与我们交流。

消息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主要途径。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的名词,我们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

本文旨在解释消息名词的定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涵义和运用。

一、消息消息作为一个名词,可以指代许多不同的事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将消息理解为某种信息传递的形式。

它可以是新闻、通知、咨询等等。

消息的基本定义是: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使信息的接收者了解到某个事件、情况或者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消息被传递者以某种方式呈现给接收者。

这种方式可以是书面文字、口头表达、图像等。

它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播,例如电视、广播、报纸、社交媒体等等。

二、消息的特征在理解消息的定义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消息的特征。

首先,消息应该是有价值的。

这意味着消息所传递的信息对接收者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

其次,消息应该是准确的。

也就是说,消息所呈现的信息应该是真实的、真实可信的。

此外,消息还应该是及时的。

消息的时效性是很重要的,因为接收到过时的消息对我们了解事实、做出决策会产生影响。

最后,消息应该是全面的。

消息的内容应该包含足够的细节和信息,便于接收者充分了解事件或情况的方方面面。

三、消息名词的解释消息名词是一种用来描述特定类型消息的名词。

它是指那些与特定领域、行业或专业相关的消息。

例如,在金融领域,我们可以提到"股市消息"、"经济消息"等。

在医学领域,我们可以提到"医学消息"、"健康消息"等。

在技术领域,我们可以提到"科技消息"、"互联网消息"等等。

通过使用特定的消息名词,可以更加具体地描述一个消息所涉及的领域、行业或专业。

这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消息的背景和上下文,并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运用这些消息。

短信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短信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短信的历史起源是什么?一、19世纪的通信方式在探讨短信的历史起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19世纪的通信方式。

那个时代,人们主要通过书信进行远距离的沟通。

然而,由于书信需要经过邮递员手中的中转和运输,传递信息的速度相对较慢。

因此,当时的人们渴望一种更加高效快捷的通信方式。

二、电报的兴起在短信出现之前,电报曾经是传递信息的首选方式。

电报利用电磁信号在远距离间传输信息,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这一发明使人们能够更快地交流,并彼此分享重要的消息。

然而,电报的使用受到了一些限制,比如费用昂贵、需要专业操作员等,并没有普及化。

三、文字的简化与约定为了更好地提高通信效率,人们开始思考如何缩短信息的传递时间。

于是,他们开始使用一些简化和约定的文字方式,比如通过缩写和简化表达来减少书信的长度。

当时,这些简化和约定的方式成为了一种非正式的通信方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四、短信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开始成形。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传输文本信息,这也可以看作是短信的雏形。

在早期的网络通信中,人们通过发送短文本消息来快速交流,这种方式与今天的短信非常类似。

五、手机短信的诞生手机短信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许多通信运营商开始利用无线网络传输短文本消息。

这种新的通信方式轻便、方便,不再需要计算机即可进行沟通。

尽管手机短信最初的限制是长度受限,但它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并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方式。

六、短信的全球影响近几十年来,短信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不仅在个人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商业和政府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用于验证码的验证,还是用于紧急通知的发布,短信都以其高效和可靠的特点,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

总结:短信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通信方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它从19世纪的书信沟通发展到了20世纪的电报、文字简化与约定,再到今天的手机短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消息”的词义演变历程探析

“消息”的词义演变历程探析

“消息”的词义演变历程探析“消息”是现代汉语常用词之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个义项:①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②音信。

前者是一种新闻体裁名,这里暂且不论。

本文主要探析“消息”由“消长”义演变到“音信”义的过程。

“消息”如何从最初的意义演变为现今的意义,学界存在颇多争议,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作为单音节词的“消”和“息”“消”和“息”本是两个单音节词,许慎《说文解字》:“消,尽也。

从水,肖声。

”“息,喘也。

从心,从自,自亦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自者鼻也。

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

”在这里,许慎将“消”解释为“尽”,有“消失,完全不存在”之义,这是“消”的本义所在。

而从字形来看,“息”的本义应为“呼吸时进出的气”,引申为“呼吸、喘息”,进而引申为“滋息、生长”之义。

“消”的“消失殆尽”与“息”的“生长”之义正好相反,先秦文献中经常将其连用。

“消息”作为词组,有“增减、增长、盛衰”之义,《易?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

”这一用法在其由词组演变为词之后就逐渐消失了。

二、“消息”的词义演变历程在词义的发展过程中,“消息”由表示“增减、盛衰”之义的词组逐渐发展为一个词,这期间经历了千百年的变化。

起初,因为词义的相反对立而经常连用成为词组。

例如:(1)传曰:天地有合,则生气有精矣;阴阳消息,则变化有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

(《韩诗外传》卷一)(2)年不可举,时不可止。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卷六)(3)水激则旱,矢激则远,精神回薄,振荡相转,迟速有命,必中三五,合散消息,孰识其时。

(《?i冠子》下)以上例句中,“消息”都是表示“消长、增减”之义的反义词,因其经常连用,而渐渐发展为一个表“消长”义的单义词,从上古一直到西汉前都单表此义。

西汉后,表“消长”义的“消息”逐渐滋生出其它词义。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消息”由“消长”义又引申出了“变化”义,用以表示事物的变化。

说“消息”变为“音信”意义的时代

说“消息”变为“音信”意义的时代

作者: 孙克东
出版物刊名: 学术研究
页码: 68-68页
主题词: 消息;三国志;汉语史;世纪初;意义;王力;陈寿;西晋;李善注;骆宾王
摘要: <正> 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史稿》562页讲到“消息”一词时
说:“‘消’是‘灭’,‘息’是‘生’(文选七发李善注),‘消息’本是等立仂语,等于说‘消长’”。

“到了第五、六世纪以后,‘消息’才有‘音信’的意义。

”并以南朝梁元帝诗和唐代骆宾王、李白、杜甫的诗句为例。

我们认为,“消息”作为“音信”的意义,在公元三世纪初就已经出现了。

如东汉末年蔡琰的《悲愤诗》:“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西晋陈寿著的《三国志》中“消息”已经普遍用来表示“音信”的意义,例子很多,我们仅举几例: 《三国志·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

”。

消息的写作讲解

消息的写作讲解
5000万人受伤 ——土· 《二十四小时报》 2、浮特卢战役 浮特(foot) 滑铁卢(waterloo) 3、
德国报纸评论欧洲足球赛(引)
丹麦人创造了新的安徒生童话(正)
消息标题赏析二: 世界女“飞人”格· 乔伊娜猝死 《人民日报》 世界短跑女星随风而逝 格· 乔伊娜猝死 《解放军报》 飞走了“女飞人” 乔伊娜 体育医学界专家认为,她的死与服用促蛋白合成 类固醇有关 《参考消息》
“稀稀拉拉勤杂兵,训练最伤领导心。” 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曾是军区后勤某军械 仓库勤务汽车连的“集体画像”。然而,近3 年来,该连却一跃成为军事训练“金牌连”。 原因何在?8月18日,连长曹平咏向记者道出 了夺魁的真谛:“干部只有带头爱军习武,战 士练兵才会虎虎生威!” ——《解放军报》
3、提炼导语的方法 ①什么事情是最重要最精彩的核心; ②什么人参与?做了什么,讲了什么? ③怎样尽可能简短而生动地写进导语? ④用什么表现手法更有效地吸引读者?
5、述评消息 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肯尼迪遇刺丧命
约翰逊继任美国总统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日电]急电 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发三弹,命 中总统头部。 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 死。 官方消息说,总统下午1时逝世。 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
例:一架飞机能从宽仅14、62米的巴黎 市中心的凯旋门门洞中飞过,谁会相信?法国 人不信,巴黎市警察局也不相信。但,这是真 的。 《神不知鬼不觉,飞机穿过凯旋门》
北京109中学学生倪涛今年15岁,身高1、83 米。3月8日,在北京冬季田径邀请赛室内男子跳高 比赛中,倪涛成功地越过了二米横杆,被认为是有 培养前途的苗子。5月18日,在北京地区优秀运动 员田径比赛男子跳高角逐中,又成功地越过了二米 零八的高度,成为我国在这个年龄组中跳得最高的 小将。 倪涛是我国著名的前男子跳高世界记录创造者 倪志钦之子。他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进行跳高运 动的训练。由于训练认真刻苦,他成绩提高较快。

走进古代的消息子论文

走进古代的消息子论文

何为“消息子〞?有人认为,“‘消息’当为净发梳剃所用的一种可发出声音的器具〞,但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种“由柔软的细毛做成的〞“使用时,是捻进捻出,从而带出耳内被铰刀刮下的碎屑〞的“去除耳垢的工具〞。

愚意以为,后者的辨析与论断成立。

所谓“消息〞,是一种由软毛性物质制成的,理发时用以去除耳垢器具。

所谓“凤筅豁惶消息好〞,以“凤筅〞谓“消息〞,乃缘自其形制“凤凰落了一枝鬃〞。

此外,再如与《老乞大》同时代、同类性质读物之《朴通事谚解》所说“将那铰刀、斡耳捎[消]息来,掏一掏耳朵。

以禽鸟毳翎安于竹针头,用以取耳垢者,俗呼为消息〞之“消息〞,亦正是此器。

以年寿最长、官位最高和成就最大著称的南宋江湖诗人刘克庄( 1187 ~1269) ,以其词风豪迈慷慨而被视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

这位豪迈词人亦曾作有著名的生活情趣小诗《四快图》,细腻地捕捉、吟咏了日常生活中的四种“快意〞小事: 筅耳、抓痒、捉发虱、打喷嚏,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情趣。

诗云:一人筅耳手不柱,一人坦背抓痒处。

一人理发虱禽获,一人喷嚏虎惊去。

余鼻久塞耳骤聋,虱无附丽头已童。

唯背负暄觉奇痒,麻姑之爪未易逢。

吾闻气泄如堤溃,枕高唾远道家忌。

且留眼读养生书,莫将身试快意事。

“一人理发虱禽获〞,描绘了理发篦虱的快意。

“一人筅耳手不柱〞之“筅耳〞,亦与理发有关,说的是用“消息〞去除耳垢。

筅,本指“筅帚〞,一种以竹等做成用作刷锅、碗用的器具炊帚,亦即《山歌·门神》“拿个筅帚来支我,我也只弗做声〞所说的“筅帚〞,显为日常生活常见的那种竹制炊帚、刷帚。

于此,《四快图》诗“筅耳〞之“筅〞当属动词,指以筅帚“筅耳〞。

那么,此“筅帚〞那么非炊具,而是“耳筅〞矣。

“耳筅〞者,“凤筅〞也。

以其形制、功能,亦即传统理发业去除耳垢之“动使〞———“消息〞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 “( 末看旦介) 你看香君上头之后,更觉艳丽了。

( 向生介) 世兄有福,消此尤物。

( 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

第一章 消息概述

第一章  消息概述

第一章消息概述(6000字)消息,通常是指以最直接、最简捷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文体。

○1现代新闻学认为,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新闻,指的就是消息形式的新闻作品;广义的新闻则包括了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深度报道等所有的新闻形式及作品。

其中的消息,是新闻报道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体裁、最常见的品种。

与其它的新闻形式相比,消息用最快的速度、最直接的方式、最简练的文字,向受众报告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第一节消息的产生与演变任何一种体裁都有一个兴起、发展、演变、完善的过程。

消息这一新闻体裁也是如此。

消息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邸报”上传播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和宫廷动态等信息,起着传递新闻的作用。

我国古代的消息体裁,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一般比较重视叙事的要素,文字比较简短,开头部分已经具备了现代新闻导语的某些特征。

我国报纸上刊登的第一条消息出自于1815年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月刊,由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该刊将“新闻”即消息列为专栏,从此消息便成了独立文体,并且该刊在第一卷第二期(1815年9月出版)上刊登的一篇题为《月食》的报道,被认为是近代中文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上同时刊登诗歌、对话体、小故事、长篇记事等多种文体,在写作上则大量采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

随着1861年《上海新报》的创刊和后来《申报》的崛起,上海的商业报纸竞争异常激烈。

在竞争中,各报刊开始注重写作手法的运用,叙中有议,叙中有情,重情节和描绘,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1876年《申报》为迎合小市民的阅读需要,曾出版通俗报《民报》,该报“专门民间所设,字句俱如寻常说话”,大量登载消息,并设置了“访事人”专门采写消息,许多报道已具备了当代新闻五要素。

写作上,《申报》、《新闻报》等一批国内商业报纸,纷纷在多个城市甚至国外聘请了特约记者,每天可收到发自北京、杭州、南京、武昌等地特约记者的消息,各记者力争自己的稿件能够被采纳,于是加强时效性、提高写作质量、创新稿件形式,使消息的写作在新闻竞争中千姿百态,客观上促进了消息体裁的迅猛发展。

“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

“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

“信息”的源流发展与内涵详考[论文关键词]信息源流出处发展内涵[论文摘要]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对“信息”一词源流加以考证,指出并修正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误读、误判。

通过探究“信息”一词在我国古典文献中的详细出处,提出“信息”一词最早辞源出自唐朝崔备的《清溪路中寄诸公》中这一论点。

进而对“信息”一词的内涵、发展、演变进行剖析并得出结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会产生信息,信息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由接收者感知、分析、判断出的消息、情报、数据、指令、信号等当中所包含的内容。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爆炸”、“信息革命”的时代,信息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随之而来则是对“信息”的研究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并渐成显学,出现了诸如“信息学”、“信息管理学”、“信息传播学”、“信息法学”、“信息哲学”等一系列成熟或半成熟的学科。

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

当然在这些成果中,也存在不少学术争议,如关于“信息”一词的辞源等。

本文力图从文献考据学角度出发,对“信息”一词的起源、发展及内涵做一定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修正当前相关学术成果中关于“信息”一词的误读、误判。

1、“信息”的源流在研究信息科学时,一般都会提到“信息”一词的起源。

对于起源问题,目前在学术界有两种代表性观点:其一为“李中说”,即许多学者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中《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

关于“李中说”也有两个版本,一为“南唐李中主”;二为“中唐诗人李中”。

其二为“陈寿说”,即司有和先生在其专著《信息管理学》(以下简称“司文”)一书中提出的新观点,认为“信息”一词出自陈寿《三国志》中的“正数欲来,信息甚大”。

关于此两种观点,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的王英玮老师已经在《“信息”一词源流考》中有过论述,现将其考证结论总结如下:“信息”一词早在唐代就已经被人们普遍利用,而李中为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诗人,因此“信息”辞源绝非可能出自李中的《碧云集·暮春怀故人》一文。

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消 息
一、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一)含义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二)基本特点 1.用确凿的事实说话。 2.迅速及时。 3.短小精悍。 4.“倒金字塔”结构形式。
(二)综合消息
二、消息的种类 “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
背景材料是新闻事实的 和环境。 它在消息中没有固定的位置。
(三)典型报道 报道典型经验,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四)述评消息 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加进作者评论。
(五)特写式消息 “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 道。
三、消息的写作
(一)消息的五个要素 消息报道必须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和原因五个要素,西方新闻学简称五“W”。
(二)消息的四个组成部分
(1)观点鲜明,内容充实。 (2)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尾。这就要求结尾必须是整则消息的有机 组成部分,当有则有、可无则无,大量的消 息意尽即止,没有结尾部分。
(三)消息的背景材料
1.什么是背景材料。背景材料是新闻事实 的 和环境。在消息中恰当地介绍一些背景材 料,可以烘托主题,深化人们对新闻事实价 值的了解,同时可以增强新闻的知识和趣味 性。
消息的开头,通常是一个自然段,称为导语。 指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事物和新动态的报道。
它常常把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若干事实, 主体又称为“新闻躯干”,是消息的主要内容部分。
消息报道必须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和原因五个要素,西方新闻学简称五“W”。
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鸟瞰式的概括报道。 (二)消息的四个组成部分
(一)动态消息 纵向与横向的对比联系,以说明事实的意义。
(3)通俗易懂,简洁明快。 消息的开头,通常是一个自然段,称为导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 、 生 长 ”之 义 。 “ ”的 “ 失 殆 尽 ”与 “ ” 的 “ 消 消 息 生 中 用 作 动 词 ,是 由 “ 息 ” 的 偏 义 用 法 产 生 的新 义 。在 此 消
“目 中则 昃 , 月盈 则 食 ,天 地 盈 虚 , 与 时 消 息 ,而 况 于 人 乎 ? 况 于 鬼 神 乎 ? ” 高 亨 注 : “ 息 犹 消 长 也 。 ”这 一 用 消 法 在 其 由词 组 演 变 为 词之 后 就 逐 渐 消 失 了 。
语 言应用研 究
“ 息 " 的 词 义 演 变 历 程 探 析 消
口凌


宋 闻兵
要 : “ 息”本是两个单音节词 ,表 “ 消 消失”和 “ 滋生”义,后 因语 义对 立而经常连用表示反 义关系。
在现代汉语 中, “ 消息” 已演变成一个具有两个基本 义项的常用词 :①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②音信 。 “ 消
( )诏 遣 高手 医一 人 ,令 自消 息 , 故 从 心 , 自 。 ” 在 这 里 , 许 慎 将 “ ”解 ( 晋 书 ・ 玄传 ) ) 消 谢 ) 释 为 “ ” , 有 “ 失 ,完 全 不 存 在 ” 之 义 , 这 是 “ ” 尽 消 消 的 本 义 所 在 。而 从 字 形 来 看 , “ ” 的 本 义 应 为 “ 吸 时 息 呼 进 出的气 ” ,引 申为 “ 吸 、喘 息 ” ,进而 引 申为 “ 呼 滋 长 ”之 义 正 好 相 反 , 先 秦 文 献 中 经 常 将 其 连 用 。 “ 息 ” 消
至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 “ 息 ” 由 “ 长 ” 义 又 引 申 出 消 消 ( 4)上 失 其 道 , 民 散 久 矣 , 而欲 绳 之 以 古刑 ,投 之 以
残 弃 , 非所 以与 时 消 息也 。 ( ・ 融 肉刑 议 ) 汉 孔
典 》 中 主 要 有 两 个 义 项 : ① 关 于 人 或 事 物 情 况 的 报 道 ; ② 了 “ 化 ”义 ,用 以表 示 事物 的变 化 。例 如 : 变 音 信 。 前 者 是 一 种 新 闻 体 裁 名 , 这 里 暂 且 不 论 。本 文 主 要 探 析 “ 息 ” 由 “ 长 ”义 演 变 到 “ 信 ” 义 的 过 程 。 消 消 音 “ 息 ”如何从最 初的意义 演变为现今 的意义 ,学界存在 消 颇 多 争 议 , 值 得 我们 深 入 探 讨 。
丁 ,十 七 为全 丁 。 ( 南史 ・ 弘传 》 ) 王
( 9)国家 难 消 息者 ,唯 吐 番 与 默 啜耳 。 ( 《旧唐
又 由此 而转 引 出 “ 止 、平 息 ”之 义 。例 如 : 停
郭 在 词 义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 “ 息 ” 由表 示 “ 减 、 盛 书 ・ 元振 传 ) 消 增
了十 余 种 新 词 义 。例 如 :

作 为 单 音 节 词 的 “ ”和 “ ” 消 息
“ ” 和 “息 ” 本 是 两 个 单 音 节 词 , 许 慎 《 文 解 消 说
字 》 : “ , 尽 也 。 从 水 , i声 。 ” “ ,喘 也 。 从 心 , 消 q 息 从 自, 自亦 声 。 ”段 玉 裁 《 文 解 字 注 》 : “自者 鼻 也 。 说
作 为词组 ,有 “ 减 、增长 、盛衰 ”之义 , 《 ・ 》: 增 易 丰
( 7)人 挽 而进 ,宴 于禁 中,至夜 皆醉 ,各就 别 所消
息。 ( 魏 书 ・ 城 王勰 传 》 ) 彭 例 ( )~ ( ) 中 的 “ 息 ”均 表 “ 息 ”义 , 在 6 7 消 休 基 础 上 ,又 由 “ 息 ”义 而 引 申 出 了 “ 养 生 息 ” 之 义 , 休 休 用 于 指 国家 因 经 历 某 种 变 动 而 使 得 国 力损 耗 后 ,采 取 措 施 使之 恢 复 元 气 。例 如 :

( 5)心 与至境 冥符 ,志 与 四时 消 E 。 ( ・ - 晋 张天锡 遗郭踽书 )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是 古 汉 语 词 汇 发 展 的 剧 烈 变 动 期 , 超 到 了 承 上 启 下 的 作 用 。 “ 息 ” 一 词 在 这 一 时 期 大 约 产 生 消
( 1 o)又 尚方 工 技 之 作 , 鸿 都 篇 幅 之 文 ,可 且 消 息 ,
以示为忧。 (( ( 后汉 书 ・ 邕传 ) 蔡
早在 东汉 后期 , “ 消息 ”就产 生 了 “ 信 ”义 。例 如 : 音
( 1)传 日:天地有合 ,则 生气有精 矣;阴阳消息,则 变化有 时矣;时得则治,时失则乱。 (《 韩诗外传 卷一 )
( 2)年 不可举 ,时不可止 消息盈 虚 ,终则有 始。
( ( 子》卷六 ) ( 庄
( 1)迎 问其 消息 ,辄 复非 乡里 。 ( ・ 1 汉 蔡琰 悲愤
诗》 )
这 一 意 义 的 使 用 在 随 后 的 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 渐 渐 流 传 开 来 ,到 唐 朝 已较 普 遍 了 。例 如 : ( 1 2)有 人 从 长 安 来 , 元 帝 问 洛 下 消 息 , 潸 然 流 涕 。
二 、 “ 息 ”的 词 义演 变历 程 消 衰 ”之 义 的 词 组 逐 渐 发 展 为 一个 词 , 这 期 间经 历 了干 百 年 的 变 化 。起 初 , 因 为 词义 的 相 反 对 立 而 经 常 连 用 成 为 词
组 。例 如 :
( 8)今 四 方无 事,应存 消息 ,请 以十五 至 十六 为半
息”的古今词 义和词性都有很 大的差别 ,这是值得我们深入 思考的问题 。本文 主要分析 “ 消息”一词 由词 组发展
为词的词 义演变的具体历程,并简要分析 “ 音信 ”义保 留下来的原 因。
关 键 词 :消 息 音信 词 义
“ 息 ” 是 现 代 汉 语 常 用 词 之 一 , 在 《 代 汉 语 词 消 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