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热交换
热交换系数
点击 Finish。
在完成 Wizard 后,你可以使用 EFD.Pro 分析树完成项目的定义。首先你可以利用热 交换器的对称性来减少 CPU 计算时间和内存要求。因为这个模型是对称的,所以切为 半个模型,然后在对称切面处使用对称的边界条件。这个方法不是必须采用的,但是 出于分析效率的考虑,建议采纳这种方法。
在 Fluids 页 EFD.Pro 允许你定义流体类型和流体子区域中的流体分布及流动特性, 流动特性随着选择的流体类型变化。
EFD.Pro 8 教程
6-6
第六章 热交换系数
5.
点击 Settings 页。双击 Velocity in Z direction 的 Value 单元格并且输入 -10。
如果你想要定义作为默认的材料没有在 Solids 表格中,你可以在 Engineering Database 点击 New 定义一个新的材料。 这个项目中的管子和冷却器是不锈钢的。 点击 Stainless Steel 使其成为默认材料。 点击 Next。 7. 在 Wall Condition 对 话 框 , 选 择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作 为 Default outer wall thermal condition 。
9.
点击 Pressure openings 并且在 Type of boundary condition 列 表 选 择 Environment Pressure 项。
点击 Settings 页。
EFD.Pro 8 教程
6-8
第六章 热交换系数
10. 接受 Wizard 中 Initial Conditions 对话框中定义的 Environment pressure (202650 Pa) 和默认 Temperature (293.2 K) 以 及一些其他的参数。
地源热泵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地源热泵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美国制冷与空调学会(ARI)根据地下换热介质的不同分为三类:一是与地表水换热的水源热泵(water-source heat pumps );二是与地下水换热的地下水源热泵(ground water-sourc e heat pumps) ;三是与土壤换热的地下耦合热泵(ground-coupled heat pump,ground sourc e closed-loop heat pumps,也叫土壤源热泵、闭环水源热泵)。
1.土壤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以大地作为热源和热汇,热泵的换热器埋于地下,与大地进行冷热交换。
土壤源热泵系统主机通常采用水—水或热泵机组或水—气热泵机组。
根据地下热交换器的布置形式,主要分为垂直埋管、水平埋管和蛇行埋管三类。
垂直埋管换热器通常采用的是U型方式,按其埋管深度可分为浅层(<30m),中层(30~100m)和深层(>100m)三种。
埋管深,地下岩土温度比较稳定,钻孔占地面积较少,但相应会带来钻孔、钻孔设备的经费和高承压埋管的造价提高。
总的来说,垂直埋管换热器热泵系统优势在于:(1)占地面积小;(2)土壤的温度和热特性变化小;(3)需要的管材最少,泵耗能低;(4)能效比很高。
而劣势主要在于:由于相应的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的缺乏,造价偏高。
水平埋管换热器有单管和多管两种形式。
其中单管水平换热器占地面积最大,虽然多管水平埋管换热器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管长应相应增加来补偿相邻管间的热干扰。
水平埋管换热器热泵系统由于施工设备广泛使用而且施工人员易找,又加上许多家庭有足够大的施工场地,因此造价就可以减下来。
除需要较大场地外,水平埋管换热器系统的劣势还在于:运行性能上不稳定(由于浅层大地的温度和热特性随着季节、降雨以及埋深而变化);泵耗能较高;系统效率降低。
蛇行埋管换热器比较适用于场地有限又较经济的情况下。
虽然挖掘量只有单管水平埋管换热器20%~30%,但是用管量会明显增加。
热电耦合换热器热设计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
热电耦合换热器热设计理论及数值模拟研究一、热电耦合换热器的概述热电耦合式换热器是一种在过程控制应用中常见的换热器类型,它利用热电耦合产生的电势差来测量温度和进行温差控制。
它的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称为热电偶,用于测量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另一部分称为热电极,用于测量热电偶间的温差。
热电耦合式换热器在化工、能源、冶金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设计难度较大。
二、热电耦合换热器热设计理论热电耦合换热器的热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传热、热电、流体力学和机械设计等方面。
传热方面,主要是热电波导的传热理论,可以通过热电特性、热电偶位置以及流体参数等因素来确定热电波导的热输运和稳定性。
热电方面,主要是热电耦合的产生和测量原理及其对传热性能的影响。
流体力学方面,主要是液体或气体流动特性对热电耦合换热器的影响,以及流体阻力和热传递等参数的计算。
机械设计方面,主要是热电耦合换热器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以保证其稳定性和耐用性。
三、热电耦合换热器数值模拟研究热电耦合换热器数值模拟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热电耦合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然后模拟其运行过程,以预测其热传递性能、流体流动行为和热电特性等,为热电耦合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模拟方法主要有有限元法、有限体积法和连续介质模型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模拟热电耦合换热器的各项参数,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
四、热电耦合换热器应用案例热电耦合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冶金、食品加工等领域的传热过程中。
例如,在化工领域,采用热电耦合式换热器可以实现高效、精确、稳定的热量传递,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控制和生产过程。
在能源领域,如核反应堆冷却系统中,热电耦合换热器也被广泛采用,以实现热量的最大化利用和稳定的运行。
此外,在食品加工行业中,热电耦合式换热器也可以应用于温度控制和保温。
总之,热电耦合换热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换热器类型,具有高效、精确、稳定的特点,但其设计难度较大。
传热耦合模型edem
传热耦合模型edem
标题:EDem:一种热耦合模型
热耦合模型EDem是一种用于模拟传热过程的计算模型。
它通过考虑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来分析传热现象。
EDem模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准确地捕捉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变化,并将其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过程相结合。
EDem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基于离散元方法,它将物体划分为许多小的离散元素,并考虑每个元素之间的热交换作用。
这种方法允许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物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并为设计和优化热传导设备提供指导。
通过EDem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各种传热问题,如导热材料的热传导性能、热辐射的传热特性以及流体中的对流传热等。
借助这个模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热传导过程,提高设备的热效率。
EDem模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工程领域,它可以用于热管、热交换器、散热器等热传导设备的设计和优化。
在材料科学领域,它可以用于研究导热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从而开发更高效的散热材料。
此外,EDem模型还可以应用于建筑领域,用于优化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通过EDem模型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传热过程,提高设备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这将对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产生
积极的影响。
EDem模型是一种热耦合模型,通过离散元方法考虑物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和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用于模拟和优化传热过程。
它在工程、材料科学和建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提高设备的热效率和节能减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EDem模型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和应用潜力。
试析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
试析地源热泵技术的运用前言暖通空调是一项相对成熟且被各国广泛使用的技术,它优点在于为人们营造了温暖舒适的室内环境。
但同时存在许多问题。
最突出的是能耗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暖通空调的能耗至少占系统整体能耗总量的50%,造成极大程度的能源浪费和管理成本的提升。
另外,暖通空调系统供热时产生的燃烧废气、有害气体等不可避免地与空气中CO2、氮的氧化物发生反应,形成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将新型能源引进暖通空调的应用中是一条十分适宜的捷径,最好的选择之一就是地热能。
相比于潮汐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地热能可以更好的研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就是地热能最集中的体现之一。
一、地源热泵系统的基本特点分析首先,地源热泵系统有着极好的清洁性:地源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燃烧技术,它是以电力为能量输出来源,同时辅以高科技信息技术和探测技术,最大程度减轻了系统运行过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另外,地源热泵技术不使用冷却塔和相应的外挂机装备,也降低了供热、供冷过程中的排放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地源热泵系统有着极高的经济性:地源热泵系统冷却系统冷凝温度较低,从而使得冷却效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风冷式制冷系统以及冷却塔式制冷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机组运行效率得到了稳定的提升。
实践数据证实:地源热泵系统下供热、制冷空调的运行费用能够降低30%-40%左右。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同常规意义上的锅炉、电能或者是燃料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对于电能资源的节约是极为显著的。
与之相对应的经济性优势同样极为突出。
再次,地源热泵系统有着良好的能效性:在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作用之下,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机组对于土壤以及水体的应用,在冬季气候状态下的温度指标基本能够维持在12℃-22℃范围之内。
该温度数值明显高于常规状态下的环境空气温度数值。
在此过程当中,可显著提高热泵循环状态下的蒸发温度,而这对于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比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物理中的耦合效应
物理中的耦合效应物理学中,耦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理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些系统可以是不同的物体,也可以是相同的物体的不同部分。
而耦合效应则是描述这种影响的结果。
本文将会介绍物理学中的常见耦合效应及其应用。
一、热力学中的热耦合效应热力学中常见的耦合效应是热耦合效应。
热耦合效应是指介质之间连通时,由于介质温度的差异而发生的能量传输现象,表现为能量的转移、热扩散等现象。
例如,一个房间里的暖气会向周围的空气散发热量,使得房间内的温度变化。
而在自然界中,地面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导致了冬天时风速大的地方有大量的雪,从而形成了雪原和冰川。
热耦合效应应用广泛,包括在太阳能和风能的能量转换中,以及在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和化学工程等领域中的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电力中的电耦合效应电耦合效应是指介质中由于电流的流动而引起的介质内部电场的变化,进而影响电子的运动,最终产生电流的传输。
电耦合效应在电子器件和通信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晶体管。
在晶体管中,电源电压通过控制电极影响了源极电极之间的电路,从而控制了电子流的传输。
而在通信技术中,数字信号转成模拟信号时则需要经过电耦合效应的影响,从而变成更容易传输和处理的信号。
三、机械学中的机械耦合效应在机械学中,机械耦合效应常常表现为振动和声音的产生。
这种耦合效应与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及运动状态有关。
其中,振动时机械系统之间的相动性,而声音则是介质中的机械振动产生的一种传输形式。
在机械工程中,机械耦合效应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振动减振技术和噪声控制领域。
例如,汽车、飞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就需要减少振动和噪声才能更好地运行和使用。
总之,耦合效应是物理学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是我们能够研究和改善物理现象的基础。
我们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认真探索,并将耦合现象纳入到我们的设计和研究中去,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
热力耦合coupling
热力耦合coupling热力耦合(Coupling of Heat and Power)是一种将热能和动力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利用的技术。
通过将热能和动力能耦合在一起,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热力耦合的基本原理是将热能和动力能够相互转换并互相补充。
在传统的能源利用中,热能和动力能往往是分开利用的,即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热能,再通过热能发电机来产生动力能。
这种方式存在能源转化效率低、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热力耦合技术则可以将热能和动力能够结合在一起利用,使得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热力耦合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利用余热发电和余热回收。
余热发电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热能发电机转换为动力能。
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许多工艺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往往直接排放或者通过冷却方式散发,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而通过余热发电技术,可以将这些废热收集起来,通过热能发电机转换为动力能,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余热回收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热交换器回收利用。
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往往通过烟气、废水等形式排放,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而通过热交换器,可以将这些废热与其他物质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废热的热能被有效利用。
比如在电厂的锅炉中,通过烟气热交换器可以将烟气中的废热回收利用,用于加热锅炉的进水,从而减少了燃料的消耗。
热力耦合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将热能和动力能够耦合在一起利用,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热力耦合技术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通过将废热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废热的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将废热转化为动力能,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热力耦合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电力、冶金、化工、纺织等许多行业中,都可以看到热力耦合技术的应用。
多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传热及其热管耦合特性
05 多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在 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在太阳能热利用领域的应用
太阳能热发电
多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可用于提高太 阳能热发电的效率,通过储存和释放 热能,平衡太阳能的不稳定性,提高 电力输出的稳定性。
太阳能热水器
通过在热水器中加入多管式相变储能 换热器,可以有效地储存和利用太阳 能,提高热水供应的稳定性和效率。
选择合适的热管材料和 结构,以实现良好的传 热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控制策略研究
温度控制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流体的流量和温度,实现对 PCM 相变温度的 精确控制。
能量调度
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条件,合理调度和控制各换热器的能量输入和 输出,以实现系统的最优运行。
故障诊断与预防
通过监测换热器的运行参数,及时诊断和预测可能出现的故障,采取 相应的预防和维修措施。
热管耦合特性优良
03
通过优化设计,使得热管与相变材料之间能够充分发
挥各自的传热优势,实现良好的耦合特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实验数据仍需补充
目前的研究仍存在实验数据不足 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实验数据。
02
换热器性能需进一 步优化
虽然目前的换热器已经具有较好 的性能,但仍需进一步优化,以 提高其能效和稳定性。
合特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优化建议。
04 多管式相变储能换热器优 化设计与控制策略
优化设计方案
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高热导率和合 适相变温度的相变材料 (PCM),以便实现高 效的热能储存和释放。
结构设计
设计具有高换热效率和 良好结构强度的换热器 结构,包括热管数量、 布置方式和 PCM 填充 方式等。
热管优化
数值模拟
EDEM-FLENT耦合仿真带热交换的两相流欧拉教程
EDEM-FLUENT教程: 带热交换的两相欧拉仿真介绍这个教程建立在前面的两相欧拉仿真的基础上,它增加了仿真的热交换和停留时间计算。
注意:You 这个仿真要求你必须有热交换和API功能。
Fluent:建立模型步骤1:打开已有的文件1. 打开3D Fluent。
2. 打开File > Read > mesh,选择intersection_vertical.msh。
3. 在该教程中设置Fluent和EDEM设置和在两相流欧拉仿真基本一样,先将两相流欧拉模型里面参数设置完成,在上面基础上增加参数。
EDEM Creator:建立热交换模型步骤1:设置仿真的固相设置物理模型1. 从相互作用下拉选项中,选择Particle to Particle。
2. 选择Hertz-Mindlin (no slip)点击x button按钮,移出之。
3. 单击+按钮选择Hertz-Mindlin with Heat Conduction。
4. 点击设置按钮设置Particle thermal conductivity 为0.1。
5. 从相互作用下拉选项中,选择Particle Body Force。
6. 点击+按钮选择Temperature Update。
7. 点击配置按钮,选择particle heat capacity为1000。
设置颗粒工厂1. 在Creator > Factories,设置温度为300k,即颗粒本身温度为300k。
EDEM Simulator步骤2:设置耦合方法设置两相仿真1. 在Transfer Models标签上,确保Convective Heat Transfer和Radiative HeatTransfer选中。
2. 使用Gunn heat transfer模型,使用默认的 use the default values for particle-surface emissivity.3. 单击确定。
热交换特性
热交换特性热交换是一种能够将热量,特别是机械运动中的热量,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交换通过传热面板、热水管、蒸汽管等传热介质将热量从热源物体转移到目标物体,从而达到用热能实现热转换的目的。
热交换不涉及任何物质的变换过程,可以为热源物体和目标物体提供可控的、有效的热传输。
热交换的特性很多,可以根据传热原理和物体性质及其他条件来进行分类。
首先,可以从热传导的角度分类,有导热、导热和对流的热交换。
导热的热交换是热量穿过热导体表面,从热源物体传输到目标物体的过程,如金属面、管壁等。
导热与对流的热交换是指热量在流体中穿过热导体表面,传输到另一侧的过程,如水管液体表面或空气中的传热过程。
其次,也可以从热传输方式分类,包括直接热交换、间接热交换和耦合热交换三种。
直接热交换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而不经过任何传热介质。
例如,人类之间的接触是一种直接热交换。
间接热交换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而传热介质与两个物体之间又存在一层介质隔离,如在表面传热面板中传热,或者在空气中进行热传输。
耦合热交换是指热量有两个物体间由它们之间的热传输介质传输,如热水管中将热量从一根管传输到另一根管。
最后,还可以从温度计量角度分类,有热流传输系数、温度系数和局部温差系数三种。
热流传输系数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输到另一个物体的速率。
温度系数是指当温度差变化时,传热介质所受到的热量的大小。
局部温差系数是指当热源物体与目标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变化时,热量流动的变化程度。
热交换特性在很多行业都有实际应用,如电力工程、热处理、空调制冷、热水系统、核反应等,其优点是有效、可操作性强、低成本、可分散、安全等。
但是,热交换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依赖于环境温度,传热面积小,热损失大,有可能受到冷凝和碳烟的影响等等。
综上所述,热交换的特性非常复杂,具体的传热情况受到传热介质、热源物体和目标物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调整热交换装置,以达到最佳效果。
交换耦合作用 知乎
交换耦合作用知乎
(实用版)
目录
1.交换耦合作用的定义
2.交换耦合作用的原理
3.交换耦合作用的应用
4.交换耦合作用的发展前景
正文
一、交换耦合作用的定义
交换耦合作用,是一种在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交换能量或物质来实现相互影响的现象。
这种作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社会科学和人类生活中,为各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基础。
二、交换耦合作用的原理
1.能量交换:通过能量的转移,使得两个系统达到能量平衡,从而实现稳定。
例如,在热力学中,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接触后,会通过热传导实现能量交换,最终达到温度均衡。
2.物质交换: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转换,实现系统间的平衡。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而动物则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者形成物质交换,维持生态平衡。
三、交换耦合作用的应用
1.在科技领域,交换耦合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控制、计算机等领域。
例如,在计算机中,数据和指令的交换,使得计算机能够高效地运行各种程序。
2.在社会经济领域,交换耦合作用体现在各种经济活动和贸易往来中。
例如,商品的交换,使得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四、交换耦合作用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交换耦合作用在各个领域都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 -回复
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 -回复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是指在热力学系统和热源之间存在耦合作用的热边界,其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热交换,能够对系统温度、热流量以及热机效率产生影响。
在热机的应用中,通常会有一些热边界,我们需要去考虑其与热源之间的热交换情况。
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是一个重要的边界,其特点是在热边界内外存在着不同的环境温度,而这种温度的不同可以对热流量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通常会涉及到多个热源,这些热源之间会相互影响。
重要的一点是热源之间存在耦合作用,这种耦合作用会对热交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热机的效率和性能。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根据热机的工作状态,来选择合适的热源。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选择使用一种热源,其具有较大的热交换效率。
我们还需要注意热机的能量利用率,以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在热机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基本模型来模拟其工作状态。
最常用的模型是热机热耦合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我们将热机看作是一个能够将热能转化为功能的系统,而其与热源之间存在着一种能量交换关系。
在热机热耦合模型中,我们需要确定热机系统的物理参数,包括其内部的热流以及热机的工作状态等信息。
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热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其能量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温度梯度、热导率、传热面积和热传导系数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热机的性能。
在热机的设计和选型过程中,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便制定最优的方案。
在热机应用中,我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优化其性能。
我们可以使用纳米技术来制造更高效的热交换器,应用可再生能源来优化热源的选择,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来调整热机系统的工作状态等。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确和有效地控制热机之间的热流和热传递,从而提高热机的能量利用效率和性能。
热机耦合热条件边界是热机应用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其内部存在着一定的热交换和能量传递,能够对系统温度、热流量以及热机效率等因素产生影响。
交换耦合作用 知乎
交换耦合作用知乎摘要:1.交换耦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2.交换耦合作用的原理3.交换耦合作用的应用领域4.交换耦合作用的优缺点正文:一、交换耦合作用的定义和概念交换耦合作用,是一种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系统通过相互作用而实现整体性能优化的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交换耦合作用广泛存在于各种系统中,例如,电路系统、机械系统、生物系统等。
通过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信号传输和信息交流,从而达到优化整体性能的目的。
二、交换耦合作用的原理交换耦合作用的原理主要基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种相互作用下,各系统会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整体性能的优化。
具体来说,交换耦合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能量传递:在交换耦合作用中,各系统之间可以相互传递能量,从而实现整体性能的优化。
例如,在电路系统中,通过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和分配。
2.信号传输和信息交流:交换耦合作用还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信号传输和信息交流。
例如,在生物系统中,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信息交流可以调控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等过程。
三、交换耦合作用的应用领域交换耦合作用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例如:1.电路系统:在电路系统中,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实现电能的有效传输和分配,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效率。
2.机械系统:在机械系统中,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
3.生物系统:在生物系统中,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实现生物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发育和功能调控,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四、交换耦合作用的优缺点交换耦合作用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提高整体性能:通过交换耦合作用,可以实现各系统之间的能量传递、信号传输和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整体性能。
2.适应性强:交换耦合作用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各系统可以根据外部条件和内部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缺点:1.稳定性较差:由于交换耦合作用涉及多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失衡和故障等问题。
暖气耦合器的结构原理
暖气耦合器的结构原理
暖气耦合器是一种用于传递热量的装置,它的结构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1. 外壳:暖气耦合器通常由一个外壳包围,用于保护内部组件,并提供结构支撑。
2. 热交换管道:暖气耦合器内部有一系列的管道,用于传递热量。
这些管道通常呈螺旋状或平行排列,以增加热交换的表面积。
3. 冷却介质:暖气耦合器中的管道内流动着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其他液体。
冷却介质通过管道,与外部环境中的热源接触,吸收热量。
4. 热源介质:暖气耦合器中的管道外部环境中存在热源介质,例如燃烧的燃料或其他热源。
热源介质通过管道壁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将热量传递给冷却介质。
5. 热交换:当冷却介质通过管道流动时,它与热源介质之间发生热交换。
热量从热源介质传递到冷却介质,使冷却介质升温。
6. 输出热量:经过热交换后,冷却介质变热,并通过另一组管道传递出去,供应给需要加热的系统或设备。
总的来说,暖气耦合器的结构原理是通过管道内的冷却介质与管道外的热源介质之间的热交换,将热量从热源传递给冷却介质,然后输出给需要加热的系统或设备。
这种结构原理使得暖气耦合器能够有效地传递热量,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
FloEFDProV91第二章耦合热交换
2第二章:第一阶段耦合热交换这一阶段耦合热交换教程展现了如何对涉及到固体导热的流动分析进行每一步基础的设置。
虽然说这个例子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所有的散热问题,但这个例子对那些关注电子设备内流动和热交换的用户特别有借鉴意义。
现在假定你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球阀设计教程,因为这个例子将展现一些更为详细的FloEFD.Pro的使用原则。
打开模型1. 复制First Steps - Electronics Cooling文件夹到你的工作目录,此外由于FloEFD.Pro在运行时会对其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所以必须确保文件处于非只读状态。
运行FloEFD.Pro,点击File,Open。
2. 在Open对话框,浏览First Steps - Electronics Cooling 文件夹找到enclosure_assembly.asm组件并且点击Open。
准备模型在这个分析组件中存在很多特性,零件或子组件不需要分析。
使用FloEFD.Pro 之前,仔细检查模型中不参与到分析中的元器件是一种良好的软件使用习惯。
剔除那些不参与到分析中的元件可以减少对计算机资源的要求和求解时间。
第二章第一阶段耦合热交换这个组件中包含了如下一些元件:外壳,主板,PCB板,电容,电源,散热器,芯片,风机,螺钉,风扇支架,盖子等。
通过点击Pro/ENGINEER模型树中的特征,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这些元器件。
在这个教程中我们通过对入口盖子内表面处的Fan 设定一个边界条件来对风机进行仿真。
这个风机的几何外形比较复杂,重新生成的话需要一定时间。
因为风机的外壳在机壳之外,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压缩(Pro/E功能)从而加快Pro/ENGINEER 的操作。
1. 在模型树中选择FAN-412及其子组件,和所有Pattern 4 ofSCREW项。
2. 右击先前选择的任何一个元件并且选择Suppress,点击OK确定开始压缩。
压缩风机和风机螺母在机壳留下了五个开孔。
热-结构耦合分析
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构耦合分析知识掌握篇2009-05-31 14:09:19 阅读13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热-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通常遇到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由于结构温度场的分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通常遇到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由于结构温度场的分结构耦合问题是结构分析中通常遇到的一类耦合分析问题布不均会引起结构的热应力,或者结构部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发或者结构部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布不均会引起结构的热应力或者结构部件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材料受到温度的影响会发生性能的改变,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 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生性能的改变这些都是进行结构分析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此需要先进行相应的热分析然后在进行结构分析.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如然后在进行结构分析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或部件的温度分布及其它热物理如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本章主要介绍在热量的获取或损失热梯度热流密度热通量等.本章主要介绍在ANSYS 中进行稳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并讲解如何完整的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 态,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并讲解如何完整的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瞬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并讲解如何完整的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21.1 热-结构耦合分析简介结构耦合分析简介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影响的热-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影响的结构耦合分析是指求解温度场对结构中应力分析类型.对于热结构耦合分析,在对于热-结构耦合分析中通常采用顺序耦合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即分析类型对于热结构耦合分析在ANSYS 中通常采用顺序耦合分析方法即先进行热分析求得结构的温度场,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且将前面得到的温度场作先进行热分析求得结构的温度场然后再进行结构分析且将前面得到的温度场作为体载荷加到结构中,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为此,首先需要了解热分析的基本知为体载荷加到结构中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为此首先需要了解热分析的基本知求解结构的应力分布为此然后再学习耦合分析方法. 识,然后再学习耦合分析方法然后再学习耦合分析方法21.1.1 热分析基本知识ANSYS 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热分析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热平衡方程,用有限元法计算各节点的温并导出其它热物理.ANSYS 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热分析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三种热传度,并导出其它热物理并导出其它热物理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递方式此外还可以分析相变有内热源接触热阻等问题热传导可以定义为完全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由于温度梯度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热对流是指固体的表面和与它周围接触的流体之间热对流是指固体的表面和与它周围接触的流体之间,由于温差的存而引起的内能的交换热对流是指固体的表面和与它周围接触的流体之间由于温差的存在引起的热量的交换.热辐射指物体发射电磁能热辐射指物体发射电磁能,并被其它物体吸收转变为热的热量交换在引起的热量的交换热辐射指物体发射电磁能并被其它物体吸收转变为热的热量交换过程. 过程如果系统的净热流率为0,即流入系统的热量加上系统自身产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即流入系统的热量加上系统自身产生的热量等于流出系统的热量:q 流入+q 生成-q 流出=0,则系统处于热稳态则系统处于热稳态.在稳态热分析中任一节点的温度不随时的热量流入生成流出则系统处于热稳态在稳态热分析中任一节点的温度不随时间变化. 瞬态传热过程是指一个系统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温度热流率,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温度,热流率瞬态传热过程是指一个系统的加热或冷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温度热流率热边界条件以及系统内能随时间都有明显变化. 热边界条件以及系统内能随时间都有明显变化ANSYS 热分析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可分为七种温度热流率热流密度热分析的边界条件或初始条件可分为七种温度,热流率热流密度, 七种:温度热流率,热流密度对流,辐射绝热,生热辐射,绝热生热. 对流辐射绝热生热热分析涉及到的单元有大约40 种,其中纯粹用于热分析的有14 种,它们如表其中纯粹用于热分析的有它们如表21.1 示示. 表21.1 热分析单元列表单元类型名称说明线性LINK32 LINK33 LINK34 LINK31 两维二节点热传导单元三维二节点热传导单元二节点热对流单元二节点热辐射单元二维实体PLANE55 PLANE77 PLANE35 PLANE75 PLANE78 四节点四边形单元八节点四边形单元三节点三角形单元三节点三角形单元四节点轴对称单元八节点轴对称单元三维实体SOLID87 SOLID70 SOLID90 六节点四面体单元八节点六面体单元二十节点六面体单元壳SHELL57 四节点四边形壳单元点MASS71 节点质量单元21.1.2 耦合分析中能够进行的热耦合分析有:热结构耦合结构耦合,热流体耦合流体耦合,热电耦在ANSYS 中能够进行的热耦合分析有热-结构耦合热-流体耦合热-电耦磁耦合,热电磁结构耦合等因为本书主要讲解结构实例分析,结构耦合等,因为本书主要讲解结构实例分析合,热-磁耦合热-电-磁-结构耦合等因为本书主要讲解结构实例分析热磁耦合以着重讲解热-结构耦合分析结构耦合分析. 以着重讲解热结构耦合分析中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耦合分析,一种是顺序耦合方法一种是顺序耦合方法,另在ANSYS 中通常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耦合分析一种是顺序耦合方法另一种是直接耦合方法. 一种是直接耦合方法顺序耦合方法包括两个或多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分析,每一种属于某一物理分顺序耦合方法包括两个或多个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分析每一种属于某一物理分通过将前一个分析的结果作为载荷施加到下一个分析中的方式进行耦合.典型析.通过将前一个分析的结果作为载荷施加到下一个分析中的方式进行耦合典型通过将前一个分析的结果作为载荷施加到下一个分析中的方式进行耦合的例子就是热-应力顺利耦合分析热分析中得到节点温度作为"体载荷应力顺利耦合分析,热分析中得到节点温度作为体载荷"施加到的例子就是热应力顺利耦合分析热分析中得到节点温度作为体载荷施加到随后的结构分析中去. 随后的结构分析中去直接耦合方法,只包含一个分析它使用包含多场自由度的耦合单元.通过计只包含一个分析,它使用包含多场自由度的耦合单元直接耦合方法只包含一个分析它使用包含多场自由度的耦合单元通过计算包含需物理量的单元矩阵或载荷向量矩阵或载荷向量的方式进行耦合.典型的算包含需物理量的单元矩阵或载荷向量矩阵或载荷向量的方式进行耦合典型的单元的压电分析. 例子是使用了SOLID45,PLANE13 或SOLID98 单元的压电分析进行顺序耦合场分析可以使用间接法和物理环境法.对于间接法对于间接法,使用不同的进行顺序耦合场分析可以使用间接法和物理环境法对于间接法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结果文件,每个数据库包含合适的实体模型单元,载荷等每个数据库包含合适的实体模型,单元载荷等.可以把一个数据库和结果文件每个数据库包含合适的实体模型单元载荷等可以把一个结果文件读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中,但单元和节点数量编号在数据库和结果文件中必结果文件读入到另一个数据库中但单元和节点数量编号在数据库和结果文件中必须是相同的.物理环境方法整个模型使用一个数据库物理环境方法整个模型使用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必须包含有的物须是相同的物理环境方法整个模型使用一个数据库数据库中必须包含有的物理分析需的节点和单元.对于每个单元或实体模型图元必须定义一套属性编号, 对于每个单元或实体模型图元,必须定义一套属性编号理分析需的节点和单元对于每个单元或实体模型图元必须定义一套属性编号包括单元类型号,材料编号实常数编号及单元坐标编号.有这些编号在有物材料编号,实常数编号及单元坐标编号包括单元类型号材料编号实常数编号及单元坐标编号有这些编号在有物理分析中是不变的.但在每个物理环境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实际的属性是不同的但在每个物理环境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实际的属性是不同理分析中是不变的但在每个物理环境中每个编号对应的实际的属性是不同的. 对于本书要讲解的热-结构耦合分析通常采用间接法顺序耦合分析,其数据结构耦合分析,通常采用间接法顺序耦合分析对于本书要讲解的热结构耦合分析通常采用间接法顺序耦合分析其数据示. 流程如图21.1 示图21.1 间接法顺序耦合分析数据流程图21.2 稳态热分析稳态传热用于分析稳定的热载荷对系统或部件的影响.通常在进行瞬态热分析稳态传热用于分析稳定的热载荷对系统或部件的影响通常在进行瞬态热分析以前,需要进行稳态热分析来确定初始温度分布需要进行稳态热分析来确定初始温度分布.稳态热分析可以通过有限元计算以前需要进行稳态热分析来确定初始温度分布稳态热分析可以通过有限元计算确定由于稳定的热载荷引起的温度,热梯度热流率,热流密度等热梯度,热流率热流密度等.ANSYS 确定由于稳定的热载荷引起的温度热梯度热流率热流密度等稳态热分析可分为三个步骤: 稳态热分析可分为三个步骤前处理:建模前处理建模求解:施加载荷计算施加载荷计算后处理:查看结果后处理查看结果21.2.1 建模稳态热分析的模型和前面的结构分析模型建立过程基本相同的模型和前面的结构分析模型建立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就是需要在菜单稳态热分析的模型和前面的结构分析模型建立过程基本相同不同的就是需要在菜单过虑对话框中将分析类型指定为热分析,这样才能使菜单选项为热分析选项这样才能使菜单选项为热分析选项,单元类型也过虑对话框中将分析类型指定为热分析这样才能使菜单选项为热分析选项单元类型也为热分析的单元类型,另外在材料定义时需要定义相应的热性能另外在材料定义时需要定义相应的热性能,下面为大概操作步为热分析的单元类型另外在材料定义时需要定义相应的热性能下面为大概操作步骤. 1.确定jobname,title,unit; 确定 2.进入PREP7 前处理定义单元类型设定单元选项前处理,定义单元类型设定单元选项; 定义单元类型,设定单元选项进入3.定义单元实常数定义单元实常数; 定义单元实常数 4.定义材料热性能对于稳态传热一般只需定义导热系数它可以是恒定的定义材料热性能,对于稳态传热一般只需定义导热系数,它可以是恒定的定义材料热性能对于稳态传热,一般只需定义导热系数它可以是恒定的, 也可以随温度变化; 也可以随温度变化 5.创建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请参阅结构分析的建模步骤创建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请参阅结构分析的建模步骤. 创建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请参阅结构分析的建模步骤21.2.2 施加载荷计算热分析跟前面讲解的结构分析相比,区别在于指定的载荷为温度边条区别在于指定的载荷为温度边条.通常可施加的热分析跟前面讲解的结构分析相比区别在于指定的载荷为温度边条通常可施加的温度载荷有恒定的温度,热流率对流,热流密度和生热率五种热流率,对流热流密度和生热率五种.另外在分析选项中也包温度载荷有恒定的温度热流率对流热流密度和生热率五种另外在分析选项中也包含非线性选项,结果输出选项等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设置结果输出选项等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设置. 含非线性选项结果输出选项等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设置 1.定义分析类型定义分析类型(1) 如果进行新的热分析则使用下面命令或菜单路径如果进行新的热分析,则使用下面命令或菜单路径则使用下面命令或菜单路径: COMMAND:ANTYPE, STA TIC, NEW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Type- | New Analysis | Steady-state (2) 如果继续上一次分析比如增加边界条件等则需要进行重启动功能如果继续上一次分析,比如增加边界条件等则需要进行重启动功能: 比如增加边界条件等,则需要进行重启动功能COMMAND: ANTYPE, STATIC, REST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Type- | Restart 2.施加载荷施加载荷可以直接在实体模型或单元模型上施加五种载荷(边界条件边界条件) 可以直接在实体模型或单元模型上施加五种载荷边界条件. (1) 恒定的温度通常作为自由度约束施加于温度已知的边界上恒定的温度: 通常作为自由度约束施加于温度已知的边界上. COMMAND: D GUI: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Thermal-Temperature (2)热流率热流率作为节点集中载荷主于线单元模型中通常线单元模热流率: 主于线单元模型中(通常线单元模热流率热流率作为节点集中载荷,主于线单元模型中型不能施加对流或热流密度载荷),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节点,即单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节点型不能施加对流或热流密度载荷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节点即单元获取热量.如果温度与热流率同时施加在一节点上如果温度与热流率同时施加在一节点上,则元获取热量如果温度与热流率同时施加在一节点上则ANSYS 读取温度值进行计算. 计算注意:如果在实体单元的某一节点上施加热流率则此节点周围的单元要密一些, 如果在实体单元的某一节点上施加热流率,则此节点周围的单元要密一些注意如果在实体单元的某一节点上施加热流率则此节点周围的单元要密一些在两种导热系数差别很大的两个单元的公共节点上施加热流率时,尤其要注意尤其要注意.此在两种导热系数差别很大的两个单元的公共节点上施加热流率时尤其要注意此尽可能使用热生成或热流密度边界条件,这样结果会更精确些外,尽可能使用热生成或热流密度边界条件这样结果会更精确些尽可能使用热生成或热流密度边界条件这样结果会更精确些. COMMAND: F GUI: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Thermal-Heat Flow (3) 对流对流边界条件作为面载施加于实体的外表面计算与流体的热交换对流:对流边界条件作为面载施加于实体的外表面计算与流体的热交换. 对流边界条件作为面载施加于实体的外表面,计算与流体的热交换它仅可施加于实体和壳模型上,对于线模型对于线模型,可以通过对流线单元它仅可施加于实体和壳模型上对于线模型可以通过对流线单元LINK34 考虑对流. COMMAND: SF GUI: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Thermal-Convection (4) 热流密度热流密度也是一种面载荷当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率已知或通热流密度:热流密度也是一种面载荷当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率已知或通热流密度也是一种面载荷.当通过单位面积的热计算得到时,可以在模型相应的外表面施加热流密度可以在模型相应的外表面施加热流密度.如果输入过FLOTRAN CFD 计算得到时可以在模型相应的外表面施加热流密度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单元热流密度也仅适用于实体和壳单元.热流密度与对代表热流流入单元.热流密度也仅适用于实体和壳单元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单元热流密度也仅适用于实体和壳单元热流密度与对流可以施加在同一外表面,但仅读取最后施加的面载荷进行计算. 流可以施加在同一外表面但ANSYS 仅读取最后施加的面载荷进行计算COMMAND: F GUI: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Thermal-Heat Flux (5) 生热率生热率作为体载施加于单元上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生热或电流生生热率:生热率作为体载施加于单元上生热率作为体载施加于单元上,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生热或电流生它的单位是单位体积的热流率. 热.它的单位是单位体积的热流率它的单位是单位体积的热流率COMMAND: BF GUI: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Apply | -Thermal-Heat Generat 3.确定载荷步选项确定载荷步选项对于一个热分析,可以确定普通选项非线性选项以及输出控制.热分析的载可以确定普通选项,非线性选项以及输出控制对于一个热分析可以确定普通选项非线性选项以及输出控制热分析的载荷不选项和结构静力分析中的载荷步相同,读者可以参阅本书结构静力分析部分的荷不选项和结构静力分析中的载荷步相同读者可以参阅本书结构静力分析部分的相关内容或基本分析过程中关于载荷步选项的内容.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解了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解了. 相关内容或基本分析过程中关于载荷步选项的内容这里就不再详细讲解了 4.确定分析选项确定分析选项在这一步需要选择求解器,并确定绝对零度在进行热辐射分析时,要将目前并确定绝对零度.在进行热辐射分析时在这一步需要选择求解器并确定绝对零度在进行热辐射分析时要将目前的温度值换算为绝对温度.如果使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此值应设定为如果使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的温度值换算为绝对温度如果使温度单位是摄氏度此值应设定为273;如如果使是华氏度,则为果使是华氏度则为460. Command: TOFFST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Analysis Options 5.求解求解在完成了相应的热分析选项设定之后,便可以对问题进行求解了便可以对问题进行求解了. 在完成了相应的热分析选项设定之后便可以对问题进行求解了Command: SOLVE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Current LS 21.2.3 后处理ANSYS 将热分析的结果写入将热分析的结果写入*.rth 文件中它包含如下数据信息文件中,它包含如下数据信息它包含如下数据信息: (1) 基本数据基本数据: 节点温度(2) 导出数据导出数据: 节点及单元的热流密度节点及单元的热梯度单元热流率节点的反作用热流率其它对于稳态热分析,可以使用进行后处理.关于后处理的完整描述关于后处理的完整描述,可对于稳态热分析可以使用POST1 进行后处理关于后处理的完整描述可参阅本书第四章中关于利用通用后处理器进行结果观察分析的讲解.下面是几个关参阅本书第四章中关于利用通用后处理器进行结果观察分析的讲解下面是几个关键操作的命令和菜单路径. 键操作的命令和菜单路径 1.进入POST1 后,读入载荷步和子步读入载荷步和子步: 进入读入载荷步和子步COMMAND: SET GUI: 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 -Read Results-By Load Step 2.在热分析中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查看结果在热分析中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查看结果在热分析中可以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查看结果: 彩色云图显示COMMAND: PLNSOL, PLESOL, PLETAB 等GUI: 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 Plot Results | Nodal Solu, Element Solu, Elem Table 矢量图显示COMMAND: PLVECT GUI: 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 Plot Results | Pre-defined or Userdefined 列表显示COMMNAD: PRNSOL, PRESOL, PRRSOL 等GUI: Main Menu | General Postproc | List Results | Nodal Solu, Element Solu, Reaction Solu 21.3 瞬态传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及其它热.在工程上一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一个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及其它热在工程上一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并将之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分析并将之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分析. 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并将之作为热载荷进行应力分析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与稳态热分析类似.主要的区别是瞬态热分析中的载荷瞬态热分析的基本步骤与稳态热分析类似主要的区别是瞬态热分析中的载荷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载荷首先必须将载荷为了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载荷,首先必须将载荷~是随时间变化的为了表达随时间变化的载荷首先必须将载荷~时间曲线分为载荷步.载荷时间曲线中的每一个拐点为一个载荷步,如下图示载荷~如下图示. 荷步载荷~时间曲线中的每一个拐点为一个载荷步如下图示瞬态热分析载荷-时间曲线图21.2 瞬态热分析载荷时间曲线对于每一个载荷步,必须定义载荷值荷对应的时间值必须定义载荷值荷对应的时间值,同时必须指定载荷步的对于每一个载荷步必须定义载荷值荷对应的时间值同时必须指定载荷步的施加方式为渐变或阶越. 施加方式为渐变或阶越21.3.1 建模一般瞬态热分析中,定义材料性能时要定义导热系数密度及比热,其余建模过程与定义材料性能时要定义导热系数,密度及比热一般瞬态热分析中定义材料性能时要定义导热系数密度及比热其余建模过程与稳态热分析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稳态热分析类似这里就不再赘述21.3.2 加载求解中进行的分析一样,瞬态热分析进行加载求解时同样需要完成如下的和其它ANSYS 中进行的分析一样瞬态热分析进行加载求解时同样需要完成如下的工作.包括定义分析类型定义初始条件,施加载荷指定载荷步选项包括定义分析类型,定义初始条件施加载荷,指定载荷步选项,指定结果输出选工作包括定义分析类型定义初始条件施加载荷指定载荷步选项指定结果输出选项以及最后进行求解. 项以及最后进行求解1. 定义分析类型指定分析类型为瞬态分析,通用可以进行新的分析或进行重启动分析通用可以进行新的分析或进行重启动分析. 指定分析类型为瞬态分析通用可以进行新的分析或进行重启动分析 2.获得瞬态热分析的初始条件获得瞬态热分析的初始条件(1) 定义均匀温度场如果已知模型的起始温度是均匀的,可设定有节点初始温度如果已知模型的起始温度是均匀的可设定有节点初始温度Command: TUNIF GUI: Main Menu | Solution | -Loads- | Settings | Uniform Temp 如果不在对话框中输入数据,则默认为参考温度。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热交换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传热系统中的热传递方式。
在完全耦合流热耦合中,传热系统中的介质在传递热量时完全耦合在一起,没有介质之间的温度差异,从而实现了最大的传热效率。
本文将就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原理、应用和优势进行详细介绍。
一、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原理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有两个独立的热传导体,它们之间通过一个热传导界面相连。
如果传导界面处于完全耦合状态,那么两个传导体之间的温度将保持一致,从而实现完全耦合的热传递。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可以提高传热系统的传热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汽车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冷却系统来散热。
通过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可以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效率,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3.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来加热水的设备。
通过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可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的热传递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传热效率高:完全耦合流热耦合能够实现介质之间的完全耦合,传热效率最高。
2. 能源消耗低:通过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可以减少传热系统的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4. 设计灵活: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的工程需求,设计灵活,应用范围广泛。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一种重要的热传递方式,具有高效、节能、高效率等优势,适用于各种传热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热力学和流体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用来描述两个系统之间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关系。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热传递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两个系统之间热传递的完全耦合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完全耦合流热耦合通常被用来描述两个系统之间的热传递过程,其中热源与热载体之间的热传递是完全耦合的,即热源和热载体之间没有热阻。
在热传递过程中,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热传递效率非常高。
由于热源和热载体之间没有热阻,热源所释放的热能可以完全传递给热载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这种高效的热传递方式在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以帮助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节能性能。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热传递速度非常快。
由于热源和热载体之间的热传递是完全耦合的,热源释放的热能可以快速传递到热载体中,从而实现快速的热传递过程。
这种快速的热传递速度在一些需要快速热传递的场合中非常有用,比如在一些需要快速冷却或加热的工艺中。
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一种热传递效率高、速度快、均匀性好、稳定性强的热传递方式,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工程领域中,我们可以根据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特点来设计和优化热传递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完全耦合流热耦合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为提高热传递效率和节能性能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2000字】第二篇示例:完全耦合流热耦合是指在热传导过程中,两个系统之间的热交换完全依赖于他们的温度差异,而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之间的热传导是完全耦合的,其传热效率也可以达到最大值。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现象。
在一座房子里,如果一个房间里的暖气开了,而另一个房间里的暖气没开,那么温度高的房间会通过墙壁向温度低的房间传热,直到两个房间的温度达到平衡。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完全耦合流热耦合的案例。
在工业生产中,完全耦合流热耦合也经常被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通过热交换器将高温的废气通过散热器散热,从而提高热能利用效率。
地暖耦合器的原理是什么
地暖耦合器的原理是什么地暖耦合器是一种利用室内地暖系统和其他供热设备(如锅炉、热泵等)进行热力耦合的装置,其主要原理是通过两个热力回路之间的热交换,实现能量的传递和平衡。
下面详细介绍地暖耦合器的工作原理。
地暖耦合器由热交换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其中,热交换器是地暖耦合器的核心部件,它通过两端的连接管道与室内地暖系统和其他供热设备相连。
首先,当室内地暖系统运行时,地暖耦合器会将工作介质(一般为水)抽入热交换器的一个回路中。
介质在热交换器内流动时,会与另一个回路内的供热设备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这样,地暖系统所需的热能就可以通过地暖耦合器从其他供热设备中获取。
其次,当其他供热设备启动时,热交换器内的介质流动方向会变化。
这时,介质会从其他供热设备中流入热交换器的回路中,与地暖系统中的介质进行热交换。
通过这种方式,其他供热设备所产生的热能可以传递给地暖系统,确保了房间的供热质量,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在两个回路之间的热能传递时,地暖耦合器的自动控制系统起到了关键作用。
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温度和供热设备的热水温度,并根据设定值对地暖耦合器的工作进行调节。
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自动控制系统会开启地暖系统和供热设备,让热能进入地暖系统。
当室内温度达到设定值时,自动控制系统会关闭地暖系统和供热设备,停止热能的传递。
通过这种自动调控,地暖耦合器可以根据室内需求,实现热能的合理利用和分配。
总的来说,地暖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热交换器实现地暖系统与其他供热设备之间的热能传递。
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的调节,使得热能能够根据室内温度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提高了房间的供热舒适度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地暖耦合器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供热系统的性能和节能效果,还可以适应不同供热设备的运行特点,实现系统的灵活调节和优化控制。
在冬季供暖中,地暖耦合器的应用将会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可行的供热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low Simulation流体分析基础教程—耦合热交换(一)发表时间: 2011-3-23关键字: FlowSimulation流体分析FlowSimulation教程耦合热交耦合热交换展现了如何对涉及到固体导热的流动分析进行每一步基础的设置。
虽然说它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所有的散热问题,但对那些关注电子设备内流动和热交换的用户特别有借鉴意义。
本文为此展现一些更为详细的 b 的使用原则。
打开模型1. 复制First Steps - Electronics Cooling 文件夹到你的工作目录,此外由于 b 在运行时会对其输入的数据进行存储,所以必须确保文件处于非只读状态。
运行b,点击File,Open。
2. 在Open 对话框,浏览 First Steps - Electronics Cooling 文件夹找到enclosure_assembly.SLDASM 组件并且点击 Open。
准备模型在这个分析组件中存在很多特性,零件或子组件不需要分析。
使用 b 之前,仔细检查模型中不参与到分析中的元器件是一种良好的软件使用习惯。
剔除那些不参与到分析中的元件可以减少对计算机资源的要求和求解时间。
这个组件中包含了如下一些元件:外壳,主板,PCB板,电容,电源,散热器,芯片,风机,螺钉,风扇支架,盖子等。
通过点模型树中的特征,你可以看到所有的这些元器件。
在这个教程中我们通过对入口盖子内表面处的Fan设定一个边界条件来对风机进行仿真。
这个风机的几何外形比较复杂,重新生成的话需要一定时间。
因为风机的外壳在机壳之外,所以我们可以将其压缩,从而加快操作。
1. 在特性管理设计树中选择 FAN,和所有 SCREWs 及FAN_HOUSING 元件 (选择多个元件时,必须按住 Ctrl 键)。
2. 右击先前选择的任何一个元件并且选择Suppress。
之后点击Yes来确定压缩。
现在开始启动 b。
创建 b 项目1. 点击Flow Analysis,Project,Wizard。
2. 如果已经在向导状态,直接选择Create new,以便创建一个新的配置并且命名为INLET_FAN。
点击Next。
现在我们将创建一个名为USA Electronics 的新系统单位,这将更有助于我们进行分析。
3. 在 Unit system 列表选择USA系统单位。
选择Create new 对工程数据增加一个新的系统单位,称之为USA Electronics。
b 允许你使用预先定义好的系统单位,但通常你可以自定义常用的系统单位以便于分析。
无论是预定义的系统单位还是自定义系统单位都被保存在Engineering Database 中。
你也可以在Engineering Database 或Wizard创建你所需要的系统单位。
通过拉动Parameter 树中的滚动条,你可以看到对所有参数所设定的单位。
尽管绝大多数的参数都有一个常用的单位,诸如对于速度是 ft/s ,对于体积流是 CFM (每分钟立方英尺) 但是我们还是要改变一些对于这个模型而言更为方便分析的参数单位。
由于模型的几何参数比较小,所以用英寸来替代英尺来作为长度单位更合适。
4. 对于Length 框,双击Units 项并选择Inch。
5. 接着展开Parameter 树中的 Heat 组。
为了我们更为方便的处理电子设备类问题,我们对于功率和热流定义单位为Watt 和Watt/㎡。
点击Next。
6. 设置分析类型为Internal。
在物理特性下勾选Heat conduction in solids。
选择固体导热是因为几个电子元器件产生热量,我们关注这些热量是如何通过散热器和其他固体导热进行传递,直至最后进入到流体中去的。
点击Next。
7. 展开Gases 夹并且双击Air 行。
保持默认的Flow Characteristics。
点击Next。
8. 点击Stainless Steel 作为Default solid。
在 Wizard 中你可以指定应用到 b 项目中所有固体元件的默认固体材料。
想对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元器件指定不同的固体材料,你可以在项目创建完成之后对这些元器件定义Solid Material 条件。
点击Next。
9. 点击Next 接受默认的外壁面绝热和零粗糙度边界条件。
尽管设置初始温度对于一段时间后温度到达某一确定值的瞬态分析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同样对于设置一个与最终仿真结果值相近的初始值有助于加速迭代计算的收敛。
在这个例子中,由于设备处于室温下,所以我们设置初始的空气温度和不锈钢(描述了机壳)的温度为50°F。
10. 设置初始流体Temperature 和Initial solid temperature 为50°F。
点击Next。
11. 接受 Result resolution 的默认值并且保持自动设置Minimum gap size和 Minimum wall thickness。
b 通过使用整个模型尺寸、计算域和指定了边界条件和目标的面等信息来确定默认的最小间隙尺寸和最小壁面厚度。
在开始计算之前,我们推荐你检查一下最小间隙尺寸和最小壁面厚度,从而确保一些小的特征不会被忽略。
我们会在所有的边界条件和目标设定之后再来回顾一下这些方面。
点击Finish。
现在 b 利用赋值数据方式创建了一个新的例子。
我们使用 b分析树定义我们的分析,这种定义方式类似我们先前利用特性管理设计树定义我们的模型。
右击Computational Domain 图标并选择Hide从而隐藏求解域线框。
定义风扇风机就是一种流动的边界条件。
你可以在没有定义 Boundary Conditions 和Sources的固体表面处来定义 Fans。
你也可以在模型的入口或出口处人工的加一个盖子来定义风扇。
你可以在内部流动区域的面上定义内部风扇。
风机被认为是体积流量(或质量流量)随着选定的进出口面上压降不同而变化的理想装置。
风机的体积流量与静压降的特性曲线来自 Engineering Database。
如果你分析的模型中有风机,你必须知道这个风机的性能特性曲线。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采用Engineering Database 中一个预先定义的风机。
如果你不能在数据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风机特性曲线,你可以根据你风机的具体参数创建一个你自己的风机特性曲线。
1. 点击Flow Analysis,Insert,Fan。
Fan 对话框出现。
2. 如图所示选择Inlet Lid 的内表面。
(访问内表面,在图形区域右击Inlet Lid 并且选择Select Other,移动鼠标至列表中所要选择的内表面上,最后点击鼠标左键)。
3. 选择External Inlet Fan 作为风扇type。
4. 在Fan Curves,Pre-Defined,PAPST,DC-Axial,Series 400,405 下选择405 项。
5. 检查 Ambient Pressure 是大气压力。
6. 选择Inlet Flow Parameters组下的Swirl。
7. 定义Angular Velocity at Inlet为 100 rad/s 和接受Radial Velocity at Inlet 值为 0。
当定义旋转流之后,你必须选择参考Coordinate system 和 Reference axis 以便坐标系的原点是旋转的中心,角速度矢量的角度与参考轴对齐。
8.接受Face Coordinate System 作为参考Coordinate system。
当你选择这个面作为应用边界条件或风机的面,Face coordinate system 会自动的创建在这个平面的中心。
坐标系的 X 轴垂直于这个面。
Face coordinate system 只有在一个平面被选择的情况下才会被创建。
9. 接受 X 作为Reference axis。
10. 点击OK。
新的Fans 文件夹和External Inlet Fan 1 项出现在 b 分析树中。
现在你可以编辑 External Inlet Fan1 项或者使用b 分析树来增加一个新的风扇。
直到最后一个这类特性被删除之前,这个文件夹都会处于显示状态。
你也可以在分析树创建一个特性文件夹。
右击项目名并且选择Customize Tree 去增加或剔除一个文件夹。
随着刚才所做的定义,我们告诉 b 通过风扇在这个开口处空气流入机壳,所以空气的体积流,随着环境大气压和风机出口处的静压不同而变化。
由于盖子出口处是环境大气压,所以风机产生的静压等于气流通过电子设备时候的压降。
定义边界条件除了开口处定义了风机之外,任何流体流经系统处都要定义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可以以Pressure, Mass Flow,Volume Flow 或Velocity 形式定义。
你也可以使用Boundary Condition 对话框来定义 Ideal Wall 边界条件,这个边界条件可以是绝热,无摩擦壁面。
或定义Real Wall 边界条件,这个边界条件可以设置壁面粗糙度或者温度以及模型表面的热交换系数。
对于具有内部固体导热的分析,你也可以通过定义一个Outer Wall 边界条件来对模型外壁面设置一个热特性边界条件。
1. 在 b 分析树,右击Boundary Conditions 图标并且选择Insert Boundary Condition。
2. 如图所示选择所有出口盖子的内表面。
3. 选择Pressure openings和Environment Pressure。
4. 点击OK。
新的Environment Pressure 1项出现在 b 分析树中。
环境压力边界条件在流动出口处作为静压,在流动入口处作为总压。
定义热源1. 点击Flow Analysis,Insert,Volume Source。
2. 在模型树中选择Main Chip 作为应用体积热源的元件。
点击特性管理设计模型树并且选择Main Chip。
3. 选择Heat Generation Rate 作为Parameter。
4. 在Heat generation rate框中输入 5 W。
5. 点击OK。
6. 在 b 分析树中点击两次新建的VS Heat Generation Rate 1项并且重新命名为Main Chip。
体积热源允许你定义热耗率(W)或者单位体积热耗率( W/m3)或者对于体积设定一个常温的边界条件。
另外也可以对表面热源定义热交换率(W)或者热流( W/m2)。
7. 在 b 分析树中右击Heat Sources 图标并且选择 Insert Volume Source 。
8. 在特性管理设计树中选择所有的Capacitor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