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10021《高等数学(下)》(0)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王树泉执笔人:蔡俊青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下册课程编号:101001212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0学分:3开设专业:所有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理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基本了解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微分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六章多元函数微积分1.内容概要空间解析几何简介,多元函数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与隐函数微分法,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2.重点和难点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难点: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与隐函数微分法;二重积分的计算。

3.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2)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

(3)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会求二阶偏导。

(4)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高等数学》 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 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128 学分:8一、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高等数学是大学专科工学和理学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重使学生理解极限的思想方法,掌握微积分学、级数、微分方程等内容,并通过各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数学方法。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1.函数、极限、连续教学内容(1) 函数概念、性质、基本初等函数图象的性质,复合函数,初等函数,建立函数关系举例。

(2) 函数极限的概念,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概念及性质,无穷小的比较(3) 函数的连续性,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间断点,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教学要求(1) 理解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及初等函数的概念。

了解函数的四种特性,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掌握函数定义的求法,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与分解,会建立简单问题的函数关系。

(2) 理解函数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图示解释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理解无穷小的概念,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两个重要极限及等价无穷小替换等极限运算的有关法则。

(3) 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及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知道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证方程根的存在性问题。

重点与难点:函数、函数极限与连续的概念,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简单函数的极限运算2.导数与微分教学内容(1) 导数定义、几何意义、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 导数四则运算法则、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及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3) 函数的微分及其应用教学要求(1) 理解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会求曲线在给定点处的切线和法线方程,知道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 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掌握函数的和、差、积、商的求导法则及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并能熟练地求初等函数的导数。

《高等数学课程》(下)教学大纲(本科用)

《高等数学课程》(下)教学大纲(本科用)
5.熟悉空间直线的标准式(点向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掌握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
6.掌握两直线间、两平面间、平面与直线问的夹角公式。熟练掌握应用"平行、垂直"条件建立平面、直线方程。
7.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掌握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7.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特征根法),并知道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8.掌握自由项形如的二阶常系数非 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的求法(待定系数法人
9.知道常数变易法解非齐次一阶、二阶微分方程的步骤。
实践教学环节 无
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均为考试科目,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组成比例为3:7。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等数学》(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其它同名教材。
制定人:许定亮
二)教学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夹角的求法,与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3.熟悉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表示式。熟练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的运算。
4.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掌握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
课程代码:09010020 《高等数学课程》(下) 教学大纲(本科用)
<总学时数:96,学分数:6>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为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等数学》(经管类)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经管类)课程教学大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8) 了解三重积分的概念及计算。
(9) 会用多元函数的微积分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经济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二元函数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求偏导数和全微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概念;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考核目标]
偏导数的求法. 全微分.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概念;二元函数的极值.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第九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 了解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结果;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3) 了解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定理;了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
[考核目标]
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的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求解方法。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的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四、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章节标题 学时 练习题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6 本章例题 第七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7 本章例题 第八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 5 本章例题 第九章 无穷级数 7 本章例题 第十章 常微分方程 5 本章例题
(4) 掌握简单幂级数收敛区间的求法(区间端点的收敛性不作要求);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会求一些简单的幂级数的和函数。
(5) 会用 泰勒 与麦克劳林(Maclaurin)展开式将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6) 了解一些无穷级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完整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授课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学时:136学时学分:8学分开课学期:第1、第2学期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工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课程教学内容高等数学(上)第一章函数、极限与连续(10学时)第二章导数和微分(12学时)第三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12学时)第四章函数的积分(16学时)第五章定积分的应用(8学时)第六章无穷级数(10学时)高等数学(下)第七章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6学时)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14学时)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10学时)第十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16学时)第十一章多元函数积分学(II)(10学时)第十二章常微分方程(12学时)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极限的概念与性质;函数连续性的概念与性质;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微分中值定理与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计算;微积分学基本定理;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定理;二元函数全微分的概念及性质;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隐函数定理及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的计算;曲线积分与路径的无关性。

难点: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一元函数的泰勒定理;二元函数的极限;计算多元复合函数的偏导数与微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及计算;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名称:《高等数学》课程性质:公共必修棵学时:56课时适用专业:药学系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高等数学是我院文理科非数学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一方面,它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用各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根据少而精的原则,结合专业需要和实际情况,大纲教学基本内容包括:1、极限与连续;2、一元函数微分学;3、一元函数积分学。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邻域的含义;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四大性质;复合函数的概念,复合过程;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极限的运算法则,夹逼准则、单调有界收敛准则,两个重要极限公式;无穷小的概念,无穷小的性质,无穷小的比较;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导数的概念;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的关系;函数的求导法则;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函数微分的概念,微分的运算法则;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及其求法;函数最值的求法;函数的凹凸性与拐点;函数图形的描绘;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积分上限函数的求导,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步积分法;微元发及其应用(求面积与体积)。

本课程的难点:邻域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概念;函数极限的概念,左极限、右极限的概念,极限存在的充要条件;两个重要极限公式变形式的应用;无穷小的概念及性质;函数的间断点及分类;导数的概念;函数微分概念;罗尔定理和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应用;函数图形的描绘;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微元法求面积与体积。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计算机专业本科)广东金融学院应用数学系基础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开课单位:应用数学系授课对象:本科层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时与学分:150学时 8学分使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五号黑体)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工科类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及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的运算方法。

通过各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今后的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1、要正确理解以下概念:函数、极限、连续性、导数、微分、偏导数、全微分、函数的极值。

不定积分、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的敛散性、无穷级数的和、有关空间解析几何及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2、要掌握下列基本理论、基本定理和公式: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图形,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微分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不定积分基本公式,变上限积分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伯尼兹公式,偏导数的几何意义,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格林公式,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收敛性,级数敛散性的判定条件,直线与平面的方程,典型的二次曲面、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3、熟练掌握下列运算法则和方法:求函数和数列极限的方法与运算法则,导数和微分的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法,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求极值方法,多元函数复合函数的偏导数求法,不定积分、定积分的换元与分部积分法,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求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域,函数展开成幂级数的间接展开法,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的求解,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4、应用方面:用定积分和常微分方程方法求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和物理问题,用极值方法求解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用边际与弹性分析常用的经济问题。

(完整版)高等数学(下)高等数学(下)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完整版)高等数学(下)高等数学(下)教学大纲2.1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6066制定单位:统计学院制定人(执笔人):陈孝新审核人:徐慧值制定(或修订)时间:2012年9月6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高等数学下》(公共)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12年统计学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下)课程代码06016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开课阶段第二阶段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上)总学时数96 周学时数 6开课院系统计学院任课教师高等数学课程组编写人陈孝新编写时间2012年9月课程负责人陈孝新大纲主审人徐慧值使用教材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六版教学参考资料刘明华,周晖杰,徐海勇:《高等数学同步辅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James Stewart:《Calculus》(Fifth Edition),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徐安农:《Mathematica 数学实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积分、空间解析几何、级数、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教学要求1. 正确理解下列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定积分、定积分、微元法、向量、级数、幂级数、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 向量,偏导数,全微分,条件极值,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2.正确理解下列基本定理和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定积分作为其上限函数的求导定理,级数收敛判别定理,泰勒展开公式,全微分解微分方程公式, 泰勒定理,定积分作为其上限函数的求导定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3. 熟练运用下列法则和方法: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布积分法,定积分作为其上限函数的求导法,级数收敛的比较判别法、极限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植判别法,解微分方程的分离变量法、常数变易法、全微分法, 偏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二重积分的计算法;4. 会运用微元法与微积分以及常微分方程的方法解一些简单的几何、物理和力学问题。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纲要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纲要

要求:
1.熟练掌握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并能用行列式的方法解二元、
三元线性方程组
2.理解用行列式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
3.了解行列式按行按列展开,并能用此方法计算简单的高阶行列式
(十)第十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0课时)
内容: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代数、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几种常见的曲面
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在思想上有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学生受到数学教育,提高数学素养,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高等数学》是变量数学,它要研究运动,研究无限过程,研究高维空间,研究多因素的作用,从观点和方法都与初等数学有着质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常量与变量、"直"与"曲",有限与无限,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这几对矛盾,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对于教材中的探究性问题,可以选择二到三个让学生去探究,作为平时成绩
四、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
《高等数学》是本科小教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要重视本学科的学习,成绩的评定方式为两个学年成绩的总平均成绩为本科结业成绩,一学年的成绩为两个学期成绩的平均成绩,一学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平时的作业情况、出缺席情况、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及平时测验等,期末考试占70%
3.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4.熟练掌握交错级数收敛的莱布尼兹判别法,理解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
(十三)第十三章 微分方程(8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容: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一阶微分方程、可降阶微分方程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是工科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 常微分方程;4.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5.多元函数微积分学;6.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上)一、函数、极限、连续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的-N、-定义不作高要求),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单调有界准则,掌握运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 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

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9. 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和最大、最小值定理)。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 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 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 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知道某些初等函数n 阶导数的求法与公式。

5.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本课程是理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基本了解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

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

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微分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六章多元函数微积分1.内容概要空间解析几何简介,多元函数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与隐函数微分法,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直角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极坐标系下二重积分的计算。

2.重点和难点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二重积分的概念及其计算难点: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与隐函数微分法;二重积分的计算。

3.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2)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

(3)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会求二阶偏导。

(4)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5)理解多元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了解条件极值的概念,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一些简单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6)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

会在适当的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第七章无穷级数1.内容概要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正项级数的审敛性判别法,一般常数项级数审敛性的判别法,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六课时《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六课时《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高等数学(下)课程名称(英文):Advanced Mathematics(II)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 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学时:6 总学时:96 学分:3先修课程:初等数学授课对象:土木工程(中英),土木工程,化学,应用物理学,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电子(中美),计算机(师范),机械(国内)三、课程简介(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课程学习对学生专业成长具有的价值。

课程主要内容及知识结构。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的思想方法已经渗透到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个分支之中。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并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要讲授的核心知识、要训练的关键技能及须形成的综合素养的目标。

)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掌握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无穷级数的基础知识,学习使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数学基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问题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需要清晰地呈现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学习要求、授课形式和课后作业等,学生由此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一章或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课后可根据教学进程,规划、开展自主学习。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1.课时数:122. 讲授内容或训练技能,重点、难点:1)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2)数量积,向量积。

3)平面及其方程。

4)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5)曲面及其方程。

6)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数学(下)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

为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包括傅里叶级数)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2.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就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上,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反应这些基本概念的实际背景及其应用。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际,从而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教材的选取与课堂讲授要贯彻少而精原则,着重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不要追求内容上的完备和全面。

本大纲包括(一)教学内容(二)教学要求(三)重点与难点
教学要求的高低用不同的词汇加以区分,对概念、理论从高到低用“理解”、“了解”、“知道”三级区分,对运算、方法从高到低用“熟练掌握”、“掌握”、“会”三级区分。

熟悉一词相当于“理解”、“熟练掌握”。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一)教学内容
空间直角坐标系,向量及其加减法,向量与数的乘法,向量的坐标,数量积,向量积,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及其方程,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二次曲面。

其中:
基本概念:空间直角坐标的概念,向量的概念,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与方程。

基本理论:平面与三元一次方程的对应。

基本方法:向量代数的线性运算、数量积与向量积的运算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各类平面、直线方程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理解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夹角的求法,与平行与垂直的条件。

3.熟悉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表示式。

熟练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的运算。

4.熟练掌握平面的点法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掌握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5.熟悉空间直线的标准式(点向式)方程与一般方程及求法。

掌握空间直线的参数方程。

6.掌握两直线间、两平面间、平面与直线问的夹角公式。

熟练掌握应用“平行、垂直”条件建立平面、直线方程。

7.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掌握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

掌握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8.掌握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

9. 掌握求空间曲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曲线的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向量概念,向量的坐标,数量积与向量积,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直线的标准方程,曲面方程的概念。

难点:向量积的概念,绘制几个曲面围成的图形。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一)教学内容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及其应用,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的求导公式,微分在几何上的应用,方向导数的与梯度,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其中:
基本概念:多元函数的概念,偏导数的概念,全微分的概念,多元函数极值的概念。

基本理论:全微分与偏导数的关系。

基本方法:复合函数微分法,应用偏导数求极值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等概念,知道点函数的概念。

2.知道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以及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等概念。

并掌握偏导数与全微分的计算方法。

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充要条件,了解多元函数的可微与可偏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偏导数方法,掌握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5.掌握求隐函数的偏导数的方法,会求由方程组确定的隐函数的偏导数。

6.了解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并掌握它们的方程的求法。

7.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

会求解一些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偏导数的概念,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微分法。

难点:全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抽象式子)的二阶偏导数的求法。

多元函数积分
(一)教学内容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法,二重积分的应用。

其中:
基本概念:二重积分的概念。

基本理论:重积分的性质。

基本方法:重积分的计算方法,对坐标的曲线积分。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二重积分,了解重积分的性质。

2.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

对坐标的曲线积分,格林公式
3.能应用重积分来表达和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体积、质量、重心等)。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积分的计算法。

难点:对坐标的曲线积分,格林公式。

无穷级数
(一)教学内容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付立叶级数,正弦级数和余弦级数,周期为2L的周期函数的付立叶级数。

其中:
基本概念:级数收敛与发散的定义,幂级数的收敛区间,傅氏级数的定义。

基本理论:数项级数的比较法,幂级数的四则运算与逐项微分、逐项积分。

基本方法:比值审敛法,函数的幂级数表达式以及定义在
)
,

π
-上的函
数展成傅氏级数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以及和的概念,了解无穷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知道无穷级数的性质。

2.熟练掌握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敛散性。

3.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

4.掌握交错项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并能估计交错级数的余项。

5.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以及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6.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

7.熟练掌握较简单的幂级数的收敛半径与收敛区域的求法(可不考虑端点的敛散性)8.知道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一些基本性质。

9.知道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

10.掌握
μ
+
+)x
1(),
x
1
ln(
,x
cos
,x
sin
,
e x的马克劳林展开式。

掌握把初等函数展开成
幂级数的直接方法,熟练掌握把初等函数展开为幂级数的“间接方法”。

11.了解三角函数组在
]
,

π
-上的正交性。

知道函数展开成付立叶级数的充分条件(狄
克雷条件),会将定义在
]
,

π
-和[-1,1]上的函数展成付立叶级数。

并会将定义在]
,0[π上
和[0,1]的函数展成正弦或余弦付立叶级数。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和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值审敛法,把函数展开为幂
级数的“间接法”以及收敛区间的求法,定义在
)
,

π
-上的函数展成傅氏级数的方
法。

难点:正项级数比值审敛法的证明,函数展成幂级数的直接法和余项的估计。

三、学时分配表
四、有关说明
实践教学环节无
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组成比例为3:7。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高等数学》,盛祥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其它同名教材。

执笔人:许定亮
审定人:刘坤
批准人:沈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