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获奖论文-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论文答辩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论文答辩

70.9 48.8 29.9 91.3 2.588 1.056 2.498
75.7 37.4 33.3 90.8 1.838 1.168 1.702
总计
1.347 2.437 2.984 3.784 2.763
求解参数N与P的关系为
N (P 3) 3
P值太大,反而会影响计算效率,因此,取
P 30 为宜。
rpGM 1.6139 103 m / s ra a
沿运动轨迹切线方向
第2页,共15页。
1.问题一: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
加速度为:
d 2Z dt 2
e i
d 2r dt 2
r d
dt
2
i
r
d 2
dt 2
2 dr dt
d
dt
对嫦娥三号进行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 ei
2014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A题: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
与控制策略
第1页,共15页。
1. 问题一:嫦娥三号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vp
(1 e )
(1 e )a
(1 e )
va (1 e )a
联立上式可得近月点(近拱点),远月点(远拱点)的速度:
vp
va
raGM 1.6922 103 m / s rp a
当 rp 1752.013 103 m 时,解得 cos ,则-1 ; 180
当 ra 1837.013 103 m 时,解得 cos,则1 。 0
则在近月点的位置是 (180,1752.013 103 )
远月点的位置是 (0,1837.013 103 )
第4页,共15页。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数模竞赛附件2)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数模竞赛附件2)

附件2: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其状态要求1. 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示意图附图4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示意图2.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分为6个阶段的要求(1)着陆准备轨道:着陆准备轨道的近月点是15KM,远月点是100KM。

近月点在月心坐标系的位置和软着陆轨道形态共同决定了着陆点的位置。

(2)主减速段:主减速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15km到3km。

该阶段的主要是减速,实现到距离月面3公里处嫦娥三号的速度降到57m/s。

(3)快速调整段:快速调整段的主要是调整探测器姿态,需要从距离月面3km到 2.4km处将水平速度减为0m/s,即使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竖直向下,之后进入粗避障阶段。

(4)粗避障段:粗避障段的范围是距离月面2.4km到100m区间,其主要是要求避开大的陨石坑,实现在设计着陆点上方100m处悬停,并初步确定落月地点。

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2.4km处对正下方月面2300×2300m的范围进行拍照,获得数字高程如附图5所示(相关数据文件见附件3),并嫦娥三号在月面的垂直投影位于预定着陆区域的中心位置。

附图5:距月面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该高程图的水平分辨率是1m/像素,其数值的单位是1m。

例如数字高程图中第1行第1列的数值是102,则表示着陆区域最左上角的高程是102米。

(5)精避障段:精细避障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100m到30m。

要求嫦娥三号悬停在距离月面100m 处,对着陆点附近区域100m范围内拍摄图像,并获得三维数字高程图。

分析三维数字高程图,避开较大的陨石坑,确定最佳着陆地点,实现在着陆点上方30m处水平方向速度为0m/s。

附图6是在距离月面100m处悬停拍摄到的数字高程图(相关数据文件见附件4)。

附图6:距离月面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该数字高程的水平分辨率为0.1m/像素,高度数值的单位是0.1m。

(6)缓速下降阶段:缓速下降阶段的区间是距离月面30m到4m。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控制着陆器在距离月面4m处的速度为0m/s(合速度),即实现在距离月面4m处相对月面静止,之后关闭发动机,使嫦娥三号自由落体到精确有落月点。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目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目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请先阅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格式规范”)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 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嫦娥三号的预定着陆点为19.51W,44.12N,海拔为-2641m(见附件1)。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其着陆轨道设计的基本要求: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远月点100km的椭圆形轨道;着陆轨道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6个阶段(见附件2),要求满足每个阶段在关键点所处的状态;尽量减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请你们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你们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附件1:问题的背景与参考资料;附件2:嫦娥三号着陆过程的六个阶段及其状态要求;附件3:距月面2400m处的数字高程图;附件4:距月面100m处的数字高程图。

附件1:问题A的背景与参考资料1.中新网12月12日电(记者姚培硕)根据计划,嫦娥三号将在北京时间12月14号在月球表面实施软着陆。

嫦娥三号如何实现软着陆以及能否成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目前,全球仅有美国、前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北京时间12月10日晚,嫦娥三号已经成功降轨进入预定的月面着陆准备轨道,这是嫦娥三号“落月”前最后一次轨道调整。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

嫦娥三号软着陆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浅析引言嫦娥三号软着陆降落过程中要保证准确性与安全性,此阶段的精确控制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粗避障和精避障两个阶段进行分析研究,在粗避障阶段采用合理化假设并逐步验证的方法,精避障阶段采用中心螺旋法,最终得出嫦娥三号在这两个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并进行误差分析。

1、粗避障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为了使嫦娥三号在软着陆阶段高度可靠安全,着陆器需具备较强的自主障碍识别与规避能力,在粗避障阶段主要目的:在较大范围内去除明显危及嫦娥三号着陆安全的大尺度障碍,为精避障阶段提供较好的安全点选择区域,很大程度上减小出现软着陆过程中近距离无法规避障碍物的风险,提高安全着陆概率,考虑到其速度较大且要求成像快、计算快的情况,本文需要综合推进剂消耗来选择最优位置。

粗避障段的范围是距离月面2.4km到100m区间,要求避开大的陨石坑在设计着陆点上方100m处悬停,由此初步确定落月地点,同时成像敏感器能够持续大范围观测着陆区,此阶段飞行轨迹要尽可能满足特定姿态和下降轨迹要求,进一步接近到达目标着陆点的设计轨迹。

考虑到7500N主发动机羽流(从火箭发动机喷管喷射出来的羽毛状的高速高温燃气流)带来的半锥角约为的椎体,会导致一部分不可见区域,而成像敏感区视场角(以光学仪器的镜头为顶点,以被测目标的物象可通过镜头的最大范围的两条边缘构成的夹角)为,为了避免主发动机羽流对成像敏感器的影响且保证在粗避障阶段成像敏感器能够观测到月球表面着陆区,同时考虑到降落路径的不同会导致软着陆过程中耗时的不同,对推进剂的消耗也是不相同的,本文对嫦娥三号采用下降轨迹接近与水平面夹角的直线下降方式,且推力对嫦娥三号的作用力与其运动径向的方向夹角近似为,并对其进行验证。

以嫦娥三号为坐标原点,其水平和径向方向所在直线为X轴和Y轴,其运行速度方向与X轴夹角为,所受推力方向与Y轴夹角为,结合着陆器成像敏感区的视场角范围,根据嫦娥三号在坐标系中的具体位置,联系其所受推力的大致方向分析验证得到此时主发动机产生的椎体羽流对成像敏感区的影響是较小的,验证了假设的合理性。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数学建模获奖论文A题-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太空和月球的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我国的探月工程项目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嫦娥三号是我国首次实行外天体软着陆任务的飞行器,在世界上首先实现了地外天体软着陆自主避障。

对于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虽然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这仍然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嫦娥三号运行轨道的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然后确定了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

在这基础上,对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进行拟合确定,通过制导技术分析六个阶段最优控制策略。

最后,对确定的轨道和最优控制策略进行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在对问题一近月点和远月点位置确定和速度分析时,本文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求得在近月点的飞行速度为1.67km/s,在远月点的速度为1.63km/s,然后用微元迭代的方法,解得近月点的位置19.51W,32.67N,15km,远月点的位置160.49E,32.67S,100km。

在轨道的确定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将嫦娥三号软着陆的轨道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近月点到距月球表面2400米的高空,在这一阶段的研究中,本文建立了基于软着陆二维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确定轨道,进而用MATLAB拟合出轨道。

第二阶段是从距月球表面2400米到4米,考虑到要避开月球表面障碍物,所以,用MATLAB将附件 3中的图像进行平面和三维作图,从而根据所做出的图像确定出此阶段的运行轨道。

在第三阶段的划分是嫦娥三号从4米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个阶段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在六个阶段运动过程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中,首先运用显示制导法进行六个阶段燃料的最优控制,约束条件是嫦娥三号在每个阶段燃料的使用尽量少。

然后用模拟退火遗传算法对六个阶段的轨道最优化进行设计,得出嫦娥三号着陆过程每个阶段最优轨道控制,通过避障制导技术得出嫦娥三号软着陆六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关键词:二维动力学模型最优控制策略显示制导法一. 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

月球软着陆控制系统综合仿真及分析(课程设计)在月球探测带来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探月计划,再一次掀起了新一轮探月高潮。

在月球上着陆分为两种,一种称为硬着陆,顾名思义,就是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不利用制动发动机减速而直接撞击月球。

另一种称为软着陆,这种着陆方式要求探测器在距月面一定高度时开启制动系统,把探测器的速度抵消至零,然后利用小推力发动机把探测器对月速度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从而使其在着陆时的速度具有几米每秒的数量级。

显然,对于科学研究,对探测器实施月球软着陆的科学价值要大于硬着陆。

1月球软着陆过程分析目前月球软着陆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直接着陆的方式。

探测器沿着击中轨道飞向月球,然后在适当的月面高度实施制动减速,最终使探测器软着陆于月球表面。

采用该方案时,探测器需要在距离目标点很远时就选定着陆点,并进行轨道修正。

不难发现,该方法所选的着陆点只限于月球表面上接近轨道能够击中的区域,所以能够选择的月面着陆点的区域是相当有限的。

第二种方法就是先经过一条绕月停泊轨道,然后再伺机制动下降到月球表面,如图17-1所示。

探测器首先沿着飞月轨道飞向月球,在距月球表面一定高度时,动力系统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绕月运行的停泊轨道;然后根据事先选好的着陆点,选择霍曼变轨起始点,给探测器施加一制动脉冲,使其进入一条椭圆形的下降轨道,最后在近月点实施制动减速以实现软着陆。

主制动段开始点图17-1 月球软着陆过程示意图与第一种方法相比,第二种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较大的优越性:1)探测器可以不受事先选定着陆点的约束,可以在停泊轨道上选择最佳的着陆点,具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2)在停泊轨道上,可以对探测器上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修正,为下一步的霍曼变轨段做好准备。

如果是载人登月,停泊轨道还可以给航天员以充足的准备时间,做好心理等方面的准备。

3)由于可以把轨道舱停留在停泊轨道上,而只控制着陆舱(包括下降发动机、推进剂、GNC 系统和在月面上作业的有效载荷等)降到月球表面,故可以减少探测器着陆部分的质量,从而减少着陆过程推进剂的消耗。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

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现代社会对数学应用的需要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学教育改革,而数学建模是经济社会与数学教育相结合的重要发展的产物。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数学建模论文篇1浅谈MATLAB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摘要: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是数学与各个领域沟通的桥梁,本文先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概念,然后对MATLAB软件相关特点做出介绍,其次从数学建模实例出发,说明了MATLAB软件在数学建模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MATLAB软件可以使数学建模效率提高,结果清晰、明确,同时在数学教学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数学建模;MATLAB;数学模型;数值计算21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里,数据信息隐藏于各行各业,如互联网、股市、勘探、军工、商业等,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跟数据打交道,因此高效的数据处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建模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之间的桥梁,建模的思想与以往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以往求解数学问题时,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已知条件,我们只要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多次的数学运算,便能得到问题的解析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是很难得到解析解的,甚至求解的问题和结果的范围都是模糊不清的,数学建模主要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以实际问题出发,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分析、处理,通过合理的简化,建立合适的模型,再求解模型,最终会得到结果,这种方法行之有效,在实际生活中,通过建模已经解决了大量难题,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数学软件应运而生,如MATLAB、Mathematic、Maple等,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学软件便是MATLAB,它是1984年由美国MathWork公司推出的商业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值计算的高级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凭借计算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的特点在数学软件中脱颖而出,使得很多人在建模中选择该软件。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着陆控制是航天器进入行星表面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成为了热点话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的相关问题。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探月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太空任务。

嫦娥三号是中国首次实施地外天体着陆的任务,其着陆控制技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成功。

因此,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月观察、月面环境模拟、着陆程序设计和实验验证等方面。

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仿真实验方法,对嫦娥三号的着陆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以优化着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软件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实际系统或过程进行模拟和仿真。

在着陆控制中,软件仿真主要用于模拟着陆过程,以便对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验证。

优点:软件仿真可以在实验环境中模拟真实着陆过程,有助于研究人员对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降低了实际实验的风险和成本。

缺点:软件仿真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环境中的所有因素,仿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受到限制。

同时,软件仿真的开发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这里我们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为例,说明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的应用。

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需要穿越火星的大气层,对其着陆控制的研究极具挑战性。

通过软件仿真,科学家们成功地模拟了火星科学实验室的着陆过程,并为实际着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着陆控制研究背景和意义的分析,以及软件仿真原理和优缺点的讨论,我们发现软件仿真在着陆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软件仿真的准确性仍需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模拟复杂环境和真实条件下着陆过程时。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建议加大软件仿真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仿真精度和可信度。

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也将对嫦娥三号着陆控制研究与软件仿真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登月飞行器软着陆的制导与控制

登月飞行器软着陆的制导与控制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持续发展,嫦娥号登月飞行器有望实现更加精 确、高效的软着陆。未来的研究将集中在提高制导算法的精度、优化姿态控制 策略以及发展更加可靠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系统等方面。此外,国际合作也将在 登月飞行器的软着陆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可能性。
结论:
登月飞行器软着陆的制导与控制技术是实现月球探测、科学研究以及开发利用 月球资源的关键所在。从阿波罗计划到嫦娥工程,人类在登月飞行器软着陆技 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面对未来更复杂的探测需求和挑战,仍需不断 深入研究和发展新的技术手段。
中国“嫦娥”号登月飞行器的软 着陆控制与展望
中国嫦娥工程是中国探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功实施多次探测任务,并 在2019年实现了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工程所取得的成进行月球探测的能力。在软着陆控制方面,嫦 娥工程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激光测距、惯性测量等,以确保飞行器 能够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实现安全、精确的着陆。
谢谢观看
为了确保登月飞行器的安全、精确着陆,科研人员需要不断提高制导算法的精 度、优化姿态控制策略、发展可靠的故障诊断和恢复系统等。国际航天合作也 将成为推动登月飞行器软着陆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共享经验、联合研发, 共同推进人类登月事业的发展。
参考内容
随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不断深入,登月飞行器软着陆轨道的设计成为了月球探 索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登月飞行器的着陆精度和安全性,遗传算法优化 被广泛应用于解决该问题。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次演示将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 来进行研究。首先,将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探测器软着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 利用该模型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然后,将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对所设计的 控制策略进行实际测试。实验中,将通过模拟深空环境中的各种工况,对控制 策略进行严格的测试。

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

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A题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网站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25001113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云南大学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林博文2. 张竞文3. 方春晖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李海燕(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内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2014年9月15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优化摘 要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

嫦娥三号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内实现软着陆,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设计。

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DOI:10.16660/ki.1674-098X.2019.13.016探月着陆器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①赵晓旭 高聪 于丰韬(华北理工大学理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摘 要:嫦娥三号的软着陆,标志着我国实现了通过程序编码实现机器自主避障着陆地外星体的伟大成就,而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制定与设计则是成功软着陆过程中极为重要因素。

本文以嫦娥三号探月着陆相关数据利用迭代计算,微分方程等方法,建立落月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的模型,并根据安全原则与燃耗最小原则对模型进行合理的轨道设计与着陆路径优化,为探月飞行器的软着陆与轨道设计提供方法。

关键词:软着陆 迭代法 微分方程 非线性规划 最优控制策略中图分类号:V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5(a)-0016-02①作者简介:赵晓旭(1997,7—),男,汉族,河南遂平人,本科,研究方向:统计与数学建模。

月球是地球周围唯一的天然卫星,其表面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开采月球资源成为解决现今能源问题的一种方法。

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的包裹,飞行器的着陆必须完全依赖发动机的制动。

1 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模型建立与求解1.1 减速模型1.1.1 主减速阶段在确定了嫦娥三号卫星近、远月点速度大小与方向后,根据嫦娥三号着陆器参数建立动态微分方程:边界条件:x (t 0)=0,y (t 0)=15000+R ,v x (t 0)=v 0=1614.4,v y (t0)=0,由于主减速运时主推动器需全功率运行,即F 取最大推力7200N且推动器不会频繁改变角度,因此a (t )是一光滑函数。

可将求解控制函数a (t )问题转换为求解最优参数及最短时间问题。

我们采用迭代的方法计算可得最优参数P =(4.862*10-6,-1.079*10-4,,4.785*10-2),时间最短为445s,在主减速结束时刻的水平速度为26.2320m/s,竖直方向速度为53.5072m/s,消耗燃料质量为1132.7kg。

嫦娥三号

嫦娥三号
(1)建立动力学模型。
(2)建立最优控制模型。
设计主减速段制导控制律(采用燃料最优制导律)针对主减速阶段,卫星主发动机运作进行减速,整个阶段卫星进行抛物体运动,并在此阶段内实现速度从1.7千米/秒降到0米/秒。1主减速模式,卫星主发动机运作进行减速,整个阶段卫星进行抛物体运动设计快速调整段制导律(采用重力转弯制导)设计粗避障段制导律(参考火星动力下降段制导律,可采用D’Souza 制导,或多项式制导, 将平坦区域作为目标着陆点,从而避开岩石)分析星下光学敏感成像图片,启动姿态调整发动机进行水平位移,粗步避开大陨石坑,并进行减速运动,在末阶段实现卫星悬停于目标位置上方。同设计精避障段制导律(参考火星动力下降段制导律,可采用D’Souza 制导,或多项式制导, 将平坦区域作为目标着陆点,从而避开岩石)分析高分辨率三维成像启动姿态调整发动机进行水平位移,精细避开月面障碍物,主发动机产生恰好抵消自身重力的推力,维持稳定下降,经过调整,实现水平速度为0米/秒
根据上述的基本要求,建立数学模型解决下面的问题:
(1)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2)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在6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对于设计的着陆轨道和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误差分析。
二、模型假设
(1)假设嫦娥三号的软着陆不受月球自转影响;
(2)假设嫦娥三号水平调位耗能极低可约为零;
(3)月球、日地引力摄动等因素均可忽略不计;
(4)忽略除地球以外的其他因素对飞船运动的影响。
三、符号说明
符号
符号说明
嫦娥三号在A点的机械能
嫦娥三号在B点的机械能
近月点到月心的距离
远月点到月心的距离
嫦娥三号经过近月点的速度

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2014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2014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摘要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上的又一个里程碑,针对嫦娥三号软着陆问题,分别建立着陆前轨道准备模型和软着陆轨道模型,建立动力学方程,以燃料最省为目标进行求解。

问题一:在软着陆前准备轨道上利用开普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以及卫星轨道的相关知识,利用牛顿迭代法分别确定了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分别为 1.6925km/s、1.6142km/s,位置分别为(19.91W,20.96N),(160.49E,69.31S)。

问题二:在较为复杂的软着陆阶段,因为相对于月球的半径,嫦娥三号到月球的表面的距离太小,如果以月球中心建立坐标系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在月球表面建立直角坐标系,在主减速阶段的类平抛面上建立相应的动力学模型,求出关键点的状态和并设计出相应的轨道,接下来通过利用灰度值阀值分割方法和螺旋搜索法对粗避障阶段和精避障阶段的地面地形进行相应的分析,找出安全点,然后调整嫦娥三号的方向以便安全降落,最后在落地时通过姿态发动机调整探测器的姿态,使之可以平稳的落到安全点上,在以上的各个阶段都可以以燃料最省为最优指标,从而建立非线性的最优规划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该动力学模型可以对各个阶段的制导率进行优化设计由此就可以得到各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问题三:最后针对所设计的轨道和各个阶段的控制策略进行了误差分析和灵敏度分析。

对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都做了解释;通过灵敏度分析发现,嫦娥三号在近月点的位置对结果的影响最大。

关键字牛顿迭代法,灰度值阀值分割,螺旋搜索法,灵敏度分析一、问题重述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成功发射,12月6日抵达月球轨道。

嫦娥三号在着陆准备轨道上的运行质量为 2.4t,其安装在下部的主减速发动机能够产生1500N到7500N的可调节推力,其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为2940m/s,可以满足调整速度的控制要求。

在四周安装有姿态调整发动机,在给定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方向后,能够自动通过多个发动机的脉冲组合实现各种姿态的调整控制。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_杜剑平模板

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的优化模型_杜剑平模板

)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3 问题 1
3. 1 确定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 由假设 2. 嫦娥三号从近月点开始下落 , 且与着陆准备轨道在同一个平面上 。 又由假设 2. 3, 1 和 2. 2
1] 。 知, 嫦娥三号的着陆准备轨道满足开普勒轨道定律 , 其着陆准备轨道如图 1 所示 [
远月点至月心的距离为 设近月 点 至 月 心 的 距 离 为 r A, 单位时间嫦娥三号扫过的面积为 r B, 1 1 r vA , S r vB , A B = B 2 2
竞赛论坛
檺檺殣
1 问题的提出
在高速飞行的情况下 , 嫦娥三号要保证准确地在月球预定区域实现软着陆 , 关键问题是着陆轨道与 远月点 1 控制策略的设计 。 基本要求是 : 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 1 着陆轨道 m, m 的椭圆形轨道 ; 5k 0 0k 为从近月点至着陆点 , 其软着陆过程共分为 6 个阶段 , 要求满足每个阶 段 在 关 键 点 所 处 的 状 态 ; 尽量减 少软着陆过程的燃料消耗 。 根据上述基本要求 , 要研究以下 3 个问题 : )确定着陆准备轨道近月点和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的相应速度 ; 1 )确定嫦娥三号的着陆轨道和 6 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 2 )针对建立的模型 , 对所设计的着陆轨道与控制策略做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 3
6 - / , 嫦娥三号所受到的最大离心加速度为 由于月球自转速度为 ω = 2. 6 6 1 7×1 r a d s 0 2 2 5 - ( / ) 。 k s 2 3 9 6×1 0 α = ωr ≈ 1. g 2 5 - / 即 将非惯性坐标系近似为惯性坐标系 , 的加速度误差 , 最大可能产生1. 远小于月球引 k s 0 2 3 9 6×1 g
的引力加速度为

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

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

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题评阅要点对本问题应该给出合理的建模假设,譬如:惯性坐标、二体问题等,并加以分析说明。

问题1:在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嫦娥三号在环月轨道上近月点与远月点的相对位置和速度
(1)建立合理适用的坐标系。

(2)对嫦娥三号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其运动学和准备轨道的数学模型(譬如:微分方程等模型)。

(3)通过求解数学模型得出数值结果。

问题2:确定软着陆轨道与6阶段的控制策略
由问题对着陆轨道6个阶段的要求,每个阶段都应给出起止状态(速度和位置)和最优控制策略(推力大小和方向),以满足各阶段起止状态的需求。

(1)建立各阶段的最优控制模型,明确给出控制变量、状态变量、状态方程、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

(2)在粗避障和精细避障阶段选择落点时,需要综合考虑月面的平整度、光照条件、着陆控制误差等因素,确定最理想的着陆地点。

(3)各阶段的控制问题是一个无穷维的优化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简化(譬如离散化为有限维的优化问题)求解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即最优的控制策略。

(4)若未按题目要求按6阶段设计最优控制策略,而照抄某些文献的两阶段或三阶段的处理方法,不能视为较好的论文。

问题3:着陆轨道设计和控制策略的误差分析与敏感度分析
对问题的稳定性有影响的误差包括:
(1)着陆准备轨道参数(近月点位置和速度)的误差;
(2)分阶段分析发动机推力(大小和方向)的控制误差;
(3)模型的简化假设、模型的近似与求解过程等综合分析误差;
如果能针对以上几个因素对问题结果的影响及程度做相应的敏感度分析,应给予肯定。

嫦娥三号巡视器-着陆器释放分离过程关键力学问题分析

嫦娥三号巡视器-着陆器释放分离过程关键力学问题分析

嫦娥三号巡视器-着陆器释放分离过程关键力学问题分析邹怀武;杨文淼;刘殿富;肖杰;胡震宇【摘要】针对嫦娥三号探测器两器释放分离过程几个关键力学问题,给出两器释放分离过程的主要风险点与影响参数,应用ADAMS建立两器释放分离全过程仿真模型,开展了全过程动力学仿真与相关试验.分析得到可适应安全释放分离要求的着陆器最大着陆姿态边界与关键性能参数,为两器释放分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依据.%Several key mechanic problems during the release and separation of the Chang'E-3 probe are revealed.The main risk points and influentical parameters of the separation process are given.Th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release and separation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DAMS.Then the dynamic simulation and related experiment are carried out.The main risk points and influentical parameters of the two devices are identified,and the maximal landing boundary condiftions of the lander is obtained,which provides basi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release and separation of the two devices.【期刊名称】《宇航学报》【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8页(P9-16)【关键词】巡视器;着陆器;释放分离;嫦娥三号探测器;试验验证【作者】邹怀武;杨文淼;刘殿富;肖杰;胡震宇【作者单位】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201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60 引言嫦娥三号探测器是我国首个在地球以外天体表面实施软着陆的航天器,实现了探月工程二期“落”的任务目标。

嫦娥三号着陆器结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_柴洪友

嫦娥三号着陆器结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_柴洪友
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论 文
2014 年
第 44 卷
第 4 期: 391 ~ 397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嫦娥三号专题 I: 系统设计与验证
Hale Waihona Puke 嫦娥三号着陆器结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柴洪友, 邓宇华*, 盛聪
392
3.3 3.3.1
传力路径分析 发射载荷
横向载荷 . 贮箱引起的横向载荷分为上下两路 , 上路通过贮箱拉杆传到十字支撑结构 , 再传到对接 环 , 下路直接传到对接环 . 其他设备 ( 包括巡视器 )主 要安装在侧板和顶板 , 侧板上载荷通过十字支撑结 构和底板传到对接环 , 顶板上载荷通过十字支撑结 构传到对接环. 对接环上的载荷再传到运载火箭. 纵向载荷. 贮箱的纵向载荷直接传到对接环, 其 他设备的纵向载荷通过十字支撑结构传到对接环 . 对接环上的载荷再传到运载火箭.
3.4.4
+Y, Y 侧仪器舱结构
+Y, Y 侧的外挂仪器舱构形如图 8. 缓冲器支架 结构用仪器舱底板代替水平三角板 , 垂直三角板与 仪器舱底板通过角条连接 . 仪器舱底板的设计参照 水平三角板 ,在与着陆缓冲机构主接头对应位置增加 特殊设计埋件, 以提高其局部承载能力. 由于有传热的要求, +Y, Y 侧板为铝合金面板铝 蜂窝板 , 内埋热管 , 并且热管与散热板是一体的 , 散 热板与侧板夹角 110°. 侧板成型时需要设计特殊的 工艺模板.
柴洪友等: 嫦娥三号着陆器结构分系统设计与实现
3.2
结构构型设计
图1
着陆器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
着陆器主承力结构示意图
根据任务分析, 结构构型设计时, 首先需要着重 考虑 4 个大型贮箱和 7500 N 变推力发动机的安装位置 和安装空间(贮箱位置基本决定了探测器的质心位置). 研究国外月球探测器结构和桁架式卫星结构 , 以及国内研究的桁架式卫星主承力结构 , 其构型的 共同特点是多个贮箱并联布置 , 贮箱下部直接安装 在对接环或短梁上, 此类构型具备传力路径短、重心 低的特点 . 着陆器结构分系统根据探测器任务要求, 提出十字支撑着陆器结构构型方案. 从力学上看, 该 结构构型为含有桁架的较为封闭的箱体结构 , 箱体 尺寸为 2500 mm(长)×2500 mm(宽)×1240 mm(高), 由 位于结构中心的十字支撑结构以及对接环、侧板、 底 板、顶板组成, 如图 3 所示. 十字支撑结构由 4 块隔 板和中心接头组装而成, 中部的大开孔为 7500 N 发 动机预留空间. 为了适应十字承载构型, 特将隔板设 计为梁板复合结构 [1]. 其中梁为高模量碳纤维缠绕的 矩形梁 , 预埋于隔板内侧位置 , 起主要的承力作用 ; 板为碳纤维蒙皮铝蜂窝板, 起辅助支撑作用, 并可用 于安装设备、电缆和管路. 同时此种形式的结构板比 单纯的桁架结构更易于安装 . 箱体侧面的四棱削去 , 以满足运载整流罩的包络要求 , 并可用于安装姿控 发动机. 与运载接口采用包带连接, 对接环柱段中径 1750 mm, 高 200 mm. 对接环高度较高主要是考虑: 1) 避免包带解锁时包带与贮箱管嘴干涉; 2) 对扩散 集中载荷有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诺书我们仔细阅读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规则》(以下简称为“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可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下载)。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子、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

如有违反竞赛章程和参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授权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可将我们的论文以任何形式进行公开展示(包括进行网上公示,在书籍、期刊和其他媒体进行正式或非正式发表等)。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报名参赛队号为(8位数字组成的编号):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华南理工大学参赛队员 (打印并签名) :1.2.3.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论文纸质版与电子版中的以上信息必须一致,只是电子版中无需签名。

以上容请仔细核对,提交后将不再允许做任何修改。

如填写错误,论文可能被取消评奖资格。

)日期:2014 年 9 月 15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编号专用页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摘要嫦娥三号的核心任务是实施高可靠高安全的月面软着陆, 要求着陆器必需具备自主障碍识别与规避能力。

本文将通过研究月球软着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避障段和缓速下降段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在动力学方程的基础上对各阶段制导律进行优化设计后,结合工程实际确立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的下降轨迹和控制策略。

针对第一问,本文基于开普勒定律求解着陆准备轨道的运动方程,得到近月点与远月点的速度。

由于着陆点的位置是由近月点的位置和软着陆轨迹共同决定的。

因此本文通过求解嫦娥三号在主减速段和粗避障段的经过的横向距离,利用着陆点的位置近似确定近月点的位置。

实验结果表明,此近似求解的近月点位置误差在10%以。

同时,本文所建立的基于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主减速段燃料最优制导律,通过蚁群算法的参数优化,也取得误差5%以的良好结果。

本文还将证明主减速段的燃料最优制导律等效于时间最优制导律。

针对第二问,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给出了软着陆各个阶段的动力学方程和制导律。

主减速段是耗时最长,燃料消耗最多的阶段,因此采用了燃料最优制导律。

快速调整阶段是过渡阶段,拟采用推力线性变化制导律。

粗避障段的主要目的是避开大的陨石坑,由于着陆器此时接近垂直下降,因而采用最优开关制导律。

为实现粗避障,本文采用对光学图像进行分格,并且判断各格为障碍区(0)或非障碍区(1),最终通过在0-1图上寻找具有安全半径的连片非障碍区,找到合适的着陆区域,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

精避障段则要构建三维高程图和平均坡面,计算平均坡度,估算出障碍高度,最终找出安全着陆区。

缓速下降段主要考虑的是着陆的安全性,本文将利用变推力制导律和垂直软着陆模型进行分析。

针对第三问,本文将在模型的分析与检验中给出相应的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与嫦娥三号实际结果相符合,具有实用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制导律蚁群算法数字高程图嫦娥三号软着陆1.问题的重述1.1 背景实施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是月球勘探计划的重要一步。

所谓月球软着陆,是指着陆器在制动系统作用下以很小的速度准确降落到月面指定区域,以保证试验设备和宇航员的安全。

由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此整个软着陆过程需要制导发动机的控制。

正确地建立着陆器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对着陆器的下降轨迹和制导律进行优化设计,对于着陆器飞行程序的设计和燃料资源消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题目信息和附件所示容,分析嫦娥三号软着陆过程中的6个阶段,研究以下的问题:(1)根据附件1与附件2研究嫦娥三号的着陆准备轨道,确定该椭圆轨道上近月点与远月点的位置,以及嫦娥三号相应的速度大小与方向。

(2)建立合理的着陆器飞行动力学方程,根据软着陆过程中6个阶段不同的特点与要求,结合附件1与附件2的容,确立嫦娥三号的下降轨迹和各个阶段的最优控制策略。

(3)根据问题一和问题立的数学模型,对模型进行相应的误差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2.模型假设(1)假设诸如月球引力非球项、日月引力摄动等影响因素均可忽略不计(2)月球表面附近没有大气,所以在飞行器的动力学模型中没有大气阻力项(3)嫦娥三号在软着陆全过程不发生意外碰撞和震荡注:未列出的符号及重复的符号以出现处为准。

4.问题一的建模与求解4.1 问题分析根据题目信息,着陆准备轨道为近月点15km ,远月点100km 的椭圆轨道,根据开普勒定律,可以建立椭圆轨道上的运动方程,求解出近月点与远月点的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着陆点的位置是由近月点在月心坐标系中的位置和软着陆形态共同决定的。

因此可以通过求解软着陆的下降轨迹,结合着陆点的位置,确定近月点在月心坐标系中的切向距离。

此外,利用月球的半径参数,可以求得近月点的径向距离,进而确定近月点的位置。

相应地,远月点的位置可以结合近月点的位置,利用椭圆的轨迹方程进行确定。

在本问题中,软着陆的下降轨迹的求解是一个难点,考虑到着陆器在近月点处离月面距离较高,因此可以在不引起较大的误差的情况下,建立简单的模型进行求解。

根据相关参考资料[1]有:在接近段中,着陆器采用45 接近直线下降方式逐步接近着陆区,利用附件1与2提供的接近段的高度信息,可以求解出对应的水平距离。

而主减速段的轨迹可以建立飞行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

考虑到主减速段是软着陆过程用时最长、推进剂消耗最多的任务段。

该段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较大的动力下降段初始水平速度(约 1.7 km/s), 因此推进剂消耗优化是该段制导律的主要设计目标。

因此,求解基于动力学模型的燃料消耗最低制导律方程,可以确定主减速段的水平距离。

综合上述求解出的距离信息,就可以在一定的误差允许围给出近月点的位置,进而得到远月点的位置。

总体而言,问题一的流程图如下所示:图4-1问题一的流程图4.2 模型的建立4.2.1 着陆准备轨道的运动学方程假设嫦娥三号在0t 时刻开始进行霍曼转移,在1t 时刻到达近月点,则在惯性坐标系中,以月心为原点的极坐标形式的着陆准备轨道的运动学方程[2]为:在0t 时刻:0000110r L L v v r a h r a h θ=⎧⎪⎪=⎪⎨⎪=+⎪⎪=+⎩(4-1) 其中的0r 为着陆器的月心距,L a 为月球半径,可取值为月球的平均半径1737.013km ,0h 为远月点与月面的距离,取值为100km ,1r 为着陆器在近月点的月心距,1h 为近月点与月面的距离,取值为15km ,μ为月球的引力常数,其值为:13320.4902810/m s μ=⨯,0v θ为初始横向速度,即着陆器从远月点开始运动的速度,0r v 为初始径向速度,其值为0.在1t 时刻:1100110r L L v v r a h r a h θ=⎧⎪⎪=⎪⎨⎪=+⎪⎪=+⎩(4-2) 其中的1v θ为初始横向速度,即着陆器从近月点开始运动的速度,1r v 为初始径向速度,其值为0.4.2.2 主减速段的动力学方程在惯性坐标系中,以月心为原点的极坐标形式受控飞行器动力学方程为[2]:22sin cos r r rv dv a dt r r dv v v a dt r dr vdt v d dtr θθθθμλλθ⎧=-++⎪⎪⎪=-+⎪⎨⎪=⎪⎪⎪=⎩ (4-3) 其中μ为月球引力常数,r v 为径向速度,v θ为横向速度,r 为着陆器的月心距,θ为着陆器的极角。

其中a 为推力加速度,其值可以由下式计算:0e Fa F m tv =- (4-4) 其中F 为发动机推力的大小,查阅相关资料[1]可得:主减速段的主要任务是消除较大的动力下降段初始水平速度,所以发动机一直工作在最大推力模式即7500N 。

0m 为着陆器的初始质量,其值为2400kg ,e v 为比冲(即单位质量的推进剂产生的推力),其值为2940m/s 。

λ为推力方向角,即推力方向与当地水平线的夹角,查阅相关资料[3]可得:230123()t a a t a t a t λ=+++ (4-5)其中0a ,1a ,2a ,3a 为待优化的参量。

4.2.3 基于蚁群算法[3]的主减速段燃料最优制导律 4.2.3.1 燃料最优制导律设主减速段的初始时刻为1t ,终止时刻为2t ,对于推力幅值恒定的飞行器,燃料消耗最省的性能指标为:22211121()t t t t t t ee dm F F J m dt dt dt t t dt v v •====-⎰⎰⎰(4-6)其中m •为燃料消耗率,为了使消耗的燃料质量J 最小,由于初始时刻1t ,发动机推力F 和比冲e v 均为定值,因此只能使主减速段的终止时刻2t 最小。

所以,对于主减速段而言,燃料最优制导律等同于时间最优制导律。

查阅相关资料[1]可得,主减速末期的俯仰角为65,因此可列出如下等式:22()()sin 65v t v t θ= (4-7)其中2()v t 为终止时刻的合速度,为57m/s.因此,只要确定了()v t θ的函数表达式或函数图像,就可以用解析法或作图法求得2t 。

而()v t θ由式(4-3)所确定,式(4—3)的唯一参量是()t λ,()t λ又由参量0a ,1a ,2a ,3a 所确定,因此优化2t 的问题就转换为优化参量0a ,1a ,2a ,3a 的问题。

根据式(4-5),参量0a ,1a ,2a ,3a 的优化可以用多个离散λ值和t 值来多阶拟合求得。

其中:090,1,2,...,10o o i i λ<<= (4-8)用函数逼近法进行参数化的相关参数设置为:将轨迹离散化化为9段,一共10个离散点,相应时刻的i t 值可以由f t 来确定:00(),0,1,...,10i f it t t t i n=+-=(4-9) 因此待优化参数共11个,即10个推力方向角λ和1个终端时刻f t 。

对于终端时刻f t ,根据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和软着陆初始条件,可由下式估计:0((v )/v )v m (1)()F f e v e f t e-=-(4-10) 式中f v 和0v 分别表示着陆器的终端速度和初始速度,经计算确定f t 搜索围为(单位秒):500700f t << (4-11)我们将用蚁群算法来找到这11个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