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非均质性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分析
陆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以冀东高尚堡和胜利永安镇油藏为例
3 Istt o G o g ,hn iP outnPaa S egi i etD n yn Sa d n 50 0 C i ; .ntue el yS  ̄di l rdco lt ,hn t Ol k ,og i h n og2 7 0 , n i f o O i f i g, h a
— —
以冀 东 高 尚堡 和 胜 利永 安镇 油 藏 为例
尹 鲁国 。邹 翔 , 志军 , 永 , 杨志鹏 4
(. 1 中国石油大学 提 高采 收率研究 中心 , 北京 124 ; 2 中国石油 大港 油 田 钻 井三公司 , 029 . 天津 3 0 8 02 0; 3 中国石化 胜利油 田 胜 采地 质研究所 , . 山东 东 营 2 70 ; 5 0 0 4 中国石油 冀东 油 田分公司 , 匕唐 山 0 3 0 ) . 河j 60 4 摘要 : 储层非均质性 主要包括层 间非均 质性、 内非均质性 和平面非均质性。通过 冀东和胜 利等油藏 开发研 究表 明 , 层 层间
o e o e y f co n r c v r a t r:t k a s a g u d n a z n o lr s r or a eG o h n p a n Yo g n he i e e v is
i i o g a d s e g iol ed s e a p e n J d n n h n l i l sa x m ls f i
YnZ i n ,uG oo g ,o i g , a gZ ie g i hj L u yn Z uX a Y n hp n u n
( . hn nvrt eo u B in 02 9 C i ; 2 T i 1 C iaU i syo t l m, eig12 4 , hn e i fP r e j a . hr d腑 C m a yo D g n i e T n n3 0 8 , i ; o p n aa gO ̄ W,i j 0 2 0 C n f i f ai ha
浅谈石油储层层间非均质性评价
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地层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评价,对油田的地质研究、注水方案的确定、开发综合调整以及增产、增注措施规划的制定等,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是指在纵向上砂体之间的储层性质的差异程度。
目前,研究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大多数采用单项参数评价储层层间差异,如分层系数、砂岩密度、层间渗透率变异系数、层间渗透率级差、层间孔隙度级差等,或者将各层的储层参数罗列起来进行比较,反映其层间非均质程度,确定连通情况,规划注采方案。
当然,这些方法从一定角度来讲,是反映了储层层间非均质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未将这些参数有机地结合起来,因为一个储层参数只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储层的特性,而要全面的、科学地评价储层,仅根据一个相对独立的参数进行评价是不够严谨的;二是缺乏“量”的概念,不能准确定量储层层间差异。
目前,油田开发地质研究,正在向精细化、定量化、隐蔽化、前沿化方向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丰富发展、科技创新,定量评价储层层间非均质性,更好为油田勘探开发奠定良好的科学基础。
油田地质特征一般指构造位置、构造运动类型、含油层系、储层类型、储层特点、油藏类型等。
这里我们以A油田为例,运用多种储层参数和数理统计方法,定量地评价储层的非均质性。
该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西部边缘区,自上而下,共发现馆陶组至沙河街组沙四段中亚段7套含油层系。
目的层由于经受两次构造运动(济阳运动、东营运动)的影响,并处于凹陷与凸起的过渡带,因而具有含油层系多、储层类型多、层间差异大、油藏类型多等特点。
在地层剖面上,储层类型多、储层层间差异变化大。
从上到下,馆陶组属河流相沉积、东营组属湖成三角洲相沉积、沙河街组沙一下亚段为浅湖相沉积、沙三段1 砂组为滨湖相—砂坝沉积、沙三段2 砂组为扇三角洲沉积、沙四段上亚段为生物礁相沉积、沙四段中亚段属滨湖相沉积。
其岩性除沙一段下亚段、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以外,其余均为砂岩。
储层非均质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收 稿 日期 :07 0 — 5 20 — 3 0 。 作者简介 : 许建红 , ,9 8 男 1 7 年生 , 中国石油 大学 ( 北京 ) 石
油 天 然 气 工 程 学 院 在读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油 藏 工 程 方 面 的研
2 储 层微 观 非 均 质 的表 征
(. 国石 油 大 学 石 油 工 程 教育 部 重 点 实 验 室 , 京 1 24 2新疆 油 田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疆 克 拉 玛依 8 4 0 1中 北 0 29; . 新 3 00 3 新 疆 石 油 管 理 局 井 下 作 业 公 司 , 疆 克 拉 玛 依 84 0 . 新 3 00)
对 流 体 在孑 隙介 质 中的流 动起 控 制作 用 , 喉 道 L 与 形 状 和大小 关 系密切 的是 砂岩 的接触 类 型和胶 结 类 型 。根 据 孑 喉形 状 , 道 分 为点 状 、 颈状 、 L 喉 缩 片 状 、 束状 4种 。 管
23 孔 隙 结构参 数 .
孑 隙结 构是 指储 层岩 石所 具有 的孑 隙几何 形 L L 态、 大小 、 布及 其相 互关 系 。分析 的参数 主要 有 分
摘 要
油藏 储集层 的 非均质 性是 制 约油 田开发 效果 的重要 因素 , 油田 开发过 程 中 出现 的
层 间干扰 、 单层 突进 、 注采 不 平衡 等 矛盾都 是 由 于储 层 的非 均质 性 引起 的 。分析 了储 层微 观 和
宏观 非均质 的特 征 , 对储层 的孔 隙和喉 道 类型及 其 结 构参数 进 行 了调查 和研 究 , 宏观 上 对储层
面孑 率 、L L 孑 隙分 选 系数 、 均孑 喉 比、 均孑 隙 半 平 L 平 L
油藏描述+第7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复合韵律:正、反韵律的不同组合。
2. 最高渗透率段所处位置
主要描述层内最高渗透率段处于底部、
顶部或中部。一般情况下与上述粒度韵律相 一致,分别相应于正、反或复合韵律。
3. 层内不连续薄夹(隔)层 层内不连续薄夹(隔)层对流体流动可起到不
渗透隔层作用或极低渗透的高阻层作用,因而对驱
油过程影响极大,也是直接影响一个单砂层垂直和
水平渗透率比值的重要因素,有时也可能直接遮挡
注入剂段塞使驱油效果变差。 (1)不连续薄夹层的类型 (2)各类夹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和产状 (3)夹层出现的频率和密度:夹层频率,夹层密度
不连续薄夹层的类型: 一般按岩性划分。主要指泥质,细粉 砂质岩类,还包括石油运移过程中产生的沥青或重质油充填条带 等。 找出各类夹层在电测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并建立典型剖面。
④ 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
Kv / Kh
二、层间非均质性
是对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系的总体描述,重点突 出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各种环境的砂体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 律性,以及作为隔层的泥质岩类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等,是决定 开发层系、分层开采工艺技术等重大开发战略的依据。 1. 沉积旋回性 2. 分层系数 3. 砂岩密度
③ 非均质系数(突进系数)(SK)
渗透率极大值( Kmax )与其平均值( K )的比 值。即
K max SK K
是评价层内非均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变化范
围为S K ≥1,数值越小说明垂向上渗透率变化小,
注入剂波及体积大,驱油效果好。数值越大,说明
渗透率在垂向上变化大,注入剂易由高渗透率段窜
进,注入剂波及体积小,水驱油效果差。
4. 压实、滑动引起的微裂缝
微裂缝一般指宽度为 10um以下的裂缝。在显微
探讨油藏非均质性对中高渗特高含水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影响定量研究
探讨油藏非均质性对中高渗特高含水油藏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影响定量研究作者:刘佳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04期摘要:油藏非均质性是影响CO2驱油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分析中高渗特高含水油藏二氧化碳驱效果。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纵向、平面以及流体非均质性对二氧化碳驱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调整井网井距以及注采参数缓解非均质性的影响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非均质性;数值模拟1 建立基础概念模型建立基于濮城沙一油藏的概念模型,模型设计56×56×5共15680个网格,五点注采井网,CO2/水交替驱。
考虑5个油层能充分表示出层间非均质性,并将计算工作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单层厚度2m,在此基础上变换参数研究油藏非均质性对CO2驱的影响。
2 油藏非均质性对二氧化碳驱油效率影响模拟研究2.1 层内韵律非均质性濮城沙一下主力层剖面以河道沉积相正韵律为主,渗透率在100-1300mD之间。
对比正、反韵律、均质模型CO2/水交替驱与水驱开采效果。
均质油藏采出程度比正韵律油藏高1.34%,正韵律油藏比反韵律高2.04%,气水交替比水驱分别高11.3-14.6%。
2.2 夹层分布非均质性2.2.1 平面延伸程度非均质性对比正韵律储层的夹层在平面上不同延伸程度对CO2驱效果,方案3比方案1的采出程度高1.63%,方案2比方案1高0.42%;比水驱高13.6-14%。
夹层延伸面积越大,阻隔越多气体上浮,扩大波及体积,提高驱油效果。
2.2.2 垂向位置分布非均质性对比正韵律储层夹层垂向发育不同位置的CO2驱效果。
方案1采出程度比方案2高0.55%,方案2比方案3高0.04%;气水交替比水驱高13.2-13.8%。
2.3 层间渗透率级差非均质性濮城沙一下1层间渗透率级差是11,小层渗透率在65mD~715.3mD,平均341.4mD。
对比渗透率级差为5、8、10、13、15的5个方案。
高尚堡深层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对注采精细调控影响研究
第2 8 期
2 0 1 3年 1 O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o 1 .1 3 N0 . 28 Oc t .201 3
l 6 7 1 — 1 8 1 5( 2 0 1 3) 2 8 — 8 4 2 8 — 0 7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⑩
2 0 1 3 S c i . T c c h . E n g r g .
高 尚堡深层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对 注 采 精细 调 控 影 响研 究
李彦 兰 许 晓明 孙景 民 杨 超 何 辉
( 中 国石 油 勘 探 开发 研 究 院 , 北京 1 0 0 0 8 3 )
摘
要
高尚堡深 层属于 多层 系复杂断块油藏 , 埋藏深 、 断块 小 、 井段长 、 含 油层 系多 、 储 层非均 质性 强 、 油水关 系复 杂 , 有效
或有采无注状 态, 各井组之 间注采对应程度低 , 井
网不完 善 , 油 层 动用 程 度较 低 , 含 水 上 升快 , 油 田长 期 处 于低 速 低 效 开 发 。 围绕 尽 量 减 少 由储 层 非 均
高深 北储层 主 要是 扇 三 角 洲前 缘 砂 体 , 储层 单 砂体 在地 下分 布极其 复杂 和多样 化 , E s 三 微 相类 型有水下 分 流 河 道 、 河 口坝 、 席状砂 、 支 流 问湾 等 , 主力小层 砂 体 展 布 以河 道 间砂 体 连 通 水 下 分 流 河 道 砂体 为主 , 砂体相对 连片分布; 非 主 力 层 以水 下
5.储层非均质性解析
地层单元:小层、单层
一-二级
五级
三级
2、分层系数与砂岩密度
分层系数
层系内砂层的层数。表示方法:
分层系数=平均单井钻遇砂层层数=钻遇砂层总 层数/统计井数 分层系数↑→层间非均质↑→油层动用率↓→油 层开采效果↓ 砂岩密度 垂向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
3、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开发层系划分原则:
4、裘亦楠(1992)分类
我国油田生产部门通常使用的分类 分类角度:储层非均质性规模+油田开发生产实用性 (1)层间非均质性 层系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 布、层组和小层划分 (2)平面非均质性 砂体成因单元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及非均质程度、渗透 率方向性。 (3)层内非均质性 包括粒度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段位置、层内 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 值等。 (4)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非均质性指砂体孔隙、喉道大小及其均匀程度,孔隙喉道的配置关 系和连通程度。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油田开发过程中注入剂的驱替效率。
五、开发地震
三维地震 垂直地震测井(VSP) 井间地震
第三节
储层非均质性表征
层间非均质性
平面非均质性
层内非均质性 孔隙非均质性
一、层间非均质性
砂层间差异→划分开发层系、决定开采工艺的依据
→注水开发中层间干扰和水驱差异
我国陆相湖盆沉积体系→层间非均质性比较突出 主要包括:
•层系旋回性
•分层系数和砂岩密度 •砂层间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间隔层 •层间断层、裂缝特征
描述内容:
• 隔层岩石类型:泥岩、蒸发岩、其它岩类 • 隔层在剖面上的分布位置 • 隔层厚度在平面上的变化情况
非均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非均质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作者:田富全田云吉来源:《新疆地质》2020年第01期非均质油藏由于在储油层不同位置的原油构成及化学成分不同,在开采采集上存在一定难度。
注气驱油开采可有效提高开采效率。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一书研究了国内外不同技术开发方式下的提高非均質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以及现状,展望了国内提高非均质油藏采收率相关技术的未来发展。
很大部分油藏中的原油化学成分组成与物理特性较复杂,呈现在同一油藏中原油在浓度梯度和原油物性密度上的非均质性。
由于非均质油藏的这一特性,使钻井开采难度增大,采集效率降低,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油气的开采成本。
在非均质油藏的开采过程中,注气开发和注水开发同属二次采油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含油藏地层压力,提高油田产能和采收率。
而相较于注气开发而言,非均质油藏田注水开发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注水压力高,注水量小,补充地层能量困难;易受污染,渗透率进一步降低;水质要求高,注水成本高;产能低,采收率低;投入大,产出小,经济效益差等。
对于非均匀程度较为严重油藏而言,注气采集具有明显的优势,注气压力较低,吸气能力强;注入气体不会和地层中的地层水和岩石矿物,尤其是和粘土矿物发生物理和化学反应造成储层伤害。
注入的气体在地层条件下易溶解在原油中,使原油粘度降低,有利于开采。
若在地层条件下能实现混相或者半混相,则能大大减小毛管力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
这对孔隙孔道细小的低渗透油田十分有利。
在非均质油藏开采过程中使用注气方式主要取决于油藏储层性质和气源条件。
对于大多数油藏,气源的选择余地是很有限。
如果油层下部或附近有天然气田或CO2气田,对注气开发是很有利的。
在有了一定气源条件下,根据储层性质和气体成分可确定适宜的注气方式。
储层性质主要指储层构造特征、埋藏深度、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原油成分、混相条件等。
由此可确定该储层是否适宜注气和以什么方式注气。
按地层中油气接触方式可分为混相驱和非混相驱。
碎屑岩的储层非均质性
第五章碎屑岩的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是油气勘探、开发的直接目的层,储层描述与表征是油气藏研究的中心,而储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是储层描述和表征的核心内容。
这是因为储层的非均质特征与油气储量、产量及产能密切相关;当前,在油气藏开发中,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精确认识油气藏中储层的各种特征。
只有科学地、系统地、定量化的研究储层的非均质特征,才能提高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效益,才能对开发井的位置作出最优化的选择,以及合理地设计出提高油气采收率的方案。
换言之,储层非均质特征的研究是制定油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评价油藏、发现产能潜力以及预测最终采收率的重要地质依据。
第一节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储层的非均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无限的;而均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有限的。
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才可以把储层近似地看作是均质的。
当然,海相储层非均质程度相对于陆相储层低,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油气储量90%来自陆相沉积储层,且绝大多数都采用注水开发。
因此,层非均质性的研究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储层中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和开发效果的好坏。
一、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油气储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历了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综合影响,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都出现了不均匀分布和变化。
总而言之,无论是碎屑岩储层还是碳酸盐岩储层,无论是常规储层还是特殊储层,其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在三度空间上往往都是变化的,这种变化就是储层的非均质性。
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尤其是对地下油气水的运动,提高油田采收率影响深远。
广义上讲:储层非均质性就是指油气储层在空间上的分布(各向异性——Anisotropies)和各种内部属性的不均匀性。
影响结果:前者控制着油气的总储量、分布规律及勘探开发的布井位置;后者控制着油气的可采储量、注采方式(如波及系数)、产能以及剩余油的分布。
储层建模:前者的研究结果是建立骨架模型;后则是建立参数模型。
[实用参考]油藏描述+第7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b.各相对均质段间渗透率(粒度)有较明显的差别,
或存在有薄夹层;
c. 一个相对均质段应有一定厚度,一般不小于0.5m。
d.各相对均质段的厚度不应差别过大。
计算各项指标时一个均质段以一个样本值参加计
算;计算平均值时要用各段的厚度加权值计算。
(2) 层内非均质程度常用的指标:
① 渗透率变异系数(Vk)
4. 压实、滑动引起的微裂缝
微裂缝一般指宽度为 10um以下的裂缝。在显微
镜下描述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微裂缝大小。包括裂缝的宽度、长度和开启程度
(裂缝张开的宽度);
(2) 微裂缝产状及组合方式;
(3) 微裂缝的密度。用单位面积内裂缝的条数表示,
条/cm2 。
5.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通常用一些统计指标 来反映,在取心资料较多的地区应尽量利用岩心 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取心井取样比较均匀,样品 密度>5块/m时,一般用单样品值计算,如若岩 心资料不具代表性时,可用测井连续解释的渗透 率值(>5点/m)进行统计。
水平渗透率比值的重要因素,有时也可能直接遮挡
注入剂段塞使驱油效果变差。 (1)不连续薄夹层的类型 (2)各类夹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和产状 (3)夹层出现的频率和密度:夹层频率,夹层密度
不连续薄夹层的类型: 一般按岩性划分。主要指泥质,细粉 砂质岩类,还包括石油运移过程中产生的沥青或重质油充填条带 等。 找出各类夹层在电测曲线上的响应特征, 并建立典型剖面。
③ 非均质系数(突进系数)(SK)
渗透率极大值( Kmax )与其平均值( K )的比 值。即
K max SK K
是评价层内非均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变化范
围为S K ≥1,数值越小说明垂向上渗透率变化小,
非均质性对火烧油层的影响
缘传 播 的影响 。 非均质 的 一种简捷 的表 现形 式就是 分 层 。在燃 烧 的情 况 下是 通 过 地 层之 间的热传 递 实现连 接 的 ,这 可 以用 一个 简单 的对 流模 型加 以表 示。 当净产 气 速 率 较小 时 ,如 果 地 层是 彼 此 隔 离 的或 者 流 体 的流度 经 过 处 理 而保 持 不 变 的
维普资讯
国 外 石 油 动 态
第 1 ,总 第 1 5期 ,2 0 . . 5期 2 028 1 0
据进 行 对 比,我们 确 认 了两步模 型 ,其速 度是 从 S R 验 数 据获 得 的 。该模 型被 B试
进 一步修 改 以用 于油 藏模 拟 。
话 ,那 么这 种假 设 肯定 成 立 。然后 ,保 持 每 一个 地 层 的注入 速 度不 变并 与地 层渗 透 率成 比例 。
单 层 燃 烧
在 绝 热情 况 下 , 对于作 为 注入 速度 函数 的前缘 速度 来说 , 总会存 在 一种解 法 。 注入 速度 很 低 时,前 缘速度 与注入 速度 成正 比。然 而 ,在 非绝 热情 况 下 ,速度 与 温度 之 间 的连 接 具有 重 要 意义 。一般 来说 ,该 体 系在 地 层厚 度 和注 入速 度 固定 的
热传 导性 有 可 能作 二 次 点燃 。 模 拟
在 过 滤燃 烧情 况 下 对 多孔 介质 中的燃 烧前 缘进 行 了广泛研 究 。燃 烧 前缘 动力
2
维普资讯
国 外 石 油 动 态
第 1 , 总 第 1 5期 ,2 0 . . 0 5期 2 0 2 8 1
大庆油田葡萄花油层组储层非均质性研究1
图 5 小层内垂向上的非均质模式图 Fig.5 Model of 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表 2 PⅠ1-PⅠ4 小层夹层频数表 Table 2 Interbeds frequency of individual reservoir from PⅠ1toPⅠ4
化的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故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考虑利用 BP 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
研究表明,渗透率可以视为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
的函数,即 K = f (φ,Vsh,Md,Swi)。由于 K 值变化较大,取其对数形式,即 lg K = f (φ,Vsh,Md,
平行层理和斜层理的存在一方面有利于注入剂均衡地进入油层内进行驱动提高驱油效率一方面降低储层的渗透率这是因为层理面上富集炭屑和碳质薄层对垂向渗透率影响更大小层内韵律性特征储层中渗透率在三维空间上分布的韵律性有简单正韵律复杂正韵律均质韵律反韵律和复合式韵律图4由于层内渗透率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性的影响层内水淹及驱油效率差异性很大因此剩余油多分布在渗透率较低的部位尤其是正韵律中上部的低渗区
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研究。文章认为大庆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 PⅠ2 小层层内非均质
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
经对葡萄花油层组 PⅠ1—PⅠ4 系统研究(PⅠ表示葡萄花油层组一段;PⅠ1 为次一级分层,以下名称类推),层
Swi =21.742-2.7526Srr Md =0.1682-0.0035Srr。 AC — 声波时差; Srr — 微电极幅度差。
(3)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自动化网时间:2009-06-12网络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是内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因,凡属于受人对油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
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1)油气藏的内在因素: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油气性质,如油、气的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
(2)油气藏的外在因素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方式开采;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油气田开发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
任何一个矿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
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即少花钱),产出多(即多采矿),最终采收率高。
作为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的原油,有一个高的最终采收率及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
由于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的大小不同,以及原油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的位置?油田的年产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和确定的原则性问题。
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之 间存在 如下 关 系 :
R2 3
g q;
R1 R3
q z q;
气 采 收牢 及 采 油 T 程 。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l O卷
】 2
/1 、
q 3
q
j
式 ( ) R :, , 分别为三支单管人造 岩一 t 3 中, 。, R一 tb  ̄ , 活塞式水 驱油时 的渗流 阻力 ; , , , 分别 为三 q q q一
及油 气采 收 率 的 主 要 原 因l , 均 质 性 主 要 可 分 1 非 J
微观 非均 质性 和宏 观 非 均质 性 两 类 , 观 非 均 质 性 宏 又分 为层 内非 均质 性 、 间 非 均 质 性 和 平 面 非 均 质 层 性 。本文 着 重 讨 论 层 间 非 均 质 性 对 水 驱 原 油 采 收
采 收 率进 行 了理 论 预 测 并 在 室 内进 行 了驱 油实 验 研 究 。 预 测 结果 表 明 : 水驱 采 收率 随层 间非 均 质 性 的增 强 , 总体 呈 下 降趋 势 , 其 但 在 不 同 的 非 均质 性 范 围 内水 驱 采 收 率 的 变化 规 律 不 同 , 独 用 渗 透 率 变 异 系 数或 级差 来 表 征 层 间 非均 质 性 对 水 驱 采 收 率 的 影 单 响 有 其 局 限性 。实 验 结 果表 明 : 驱 采 收 率 随 着层 间 非均 质 性 的增 强 而 不 断 降低 , 水 与理 论 预 测 结 果 一 致 ; 当二 元 复 合 驱 油体 系 对 非 均质 中低 渗透 油 层具 有 较好 的适 应 性 时 , 采 收率 可达 8 ~ 0 , 均质 性对 其 影响 不 大 ; 渗 透 率 层 二元 复 合驱 呆 收率 随层 间 其 % 1% 非 低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以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相砂岩为例
( 1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地球科 学学院 , 北京 国家重 点实验室 , 北京 1 0 2 2 4 9 ; 2 . 中国石油大学 ( 北京 ) 油气资源与探测 2 6 6 5 8 0 ) 1 0 2 2 4 9 ; 3 . 中国石 油大学( 华东 )地 球科 学与技术学院 , 山东 青 岛
t i o n o f t h e Bo x i n g o i l ie f l d.Th e r e s ul t s ho ws t ha t t h e b e a c h— ba r r e s e vo r i r be d wi t h t h i n i n t e r b e d d e d s a nd s t o n e h a s s t r o n g he t e r o g e n e i t y . Hy d r o c a r b o n d i s t ib r u t i o n a n d pr o p e r t y a r e e x t r e me l y u n e v e n. I n l f ue nc e d b y d i a g e ne s i s, b e a c h—b a r s a n d s t o n e s h o ws s t r o n g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l e a di n g t o d i f f e r e n t r e s e r v o i r b e d q u a l i t i e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a r e a s . Re s e vo r i r b e d q u a l i t y h a s a g o o d c o  ̄e s p o n d e n e e wi t h h y d r o c a r bo n- b e a in r g p r o p e ty,a r n d r e s e r v o i r b e d h e t e r o g e — n e i t y c o nt r o l s t he a c c u mu l a t i o n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s we l l a s o i l s a t u r a t i o n.S i mu l a t e d e x pe ime r n t i n— d i c a t e s t h a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d r i v i ng f o r c e a n d r e s i s t a nc e h a s e f f e c t s o n h y d r o c a r b o n a c c u mu l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26采收率的影响因素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1.储层非均质性
1.1微观非均质性
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主要指储层中不同部位的矿物组成、岩石粒度组成和岩石孔隙结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润湿性及毛管力作用的不同。
这种微观非均质性主要影响驱油的洗油效率。
1.2宏观非均质性
层间的非均质将会导致注水开发过程中注入水沿高渗层突进,降低油入水的利用率,从而影响原油的采收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层渗透
率变异系数增大,原油采收率大幅降低。
对于正韵律的地层,水驱时含水上升快,水淹快,纵向上水洗厚度小;
对于反韵律油层,上部渗透率高,下部渗透率低,油层纵向上水洗厚度大,含水上升慢,但无明显的水洗层段。
由于非均质性的影响,注采系统的水流方向与高渗透带方向相垂直,就会使波及系数大大提高。
2.流度比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水油流度比小时,面积波及系数大,水驱前缘比较规则。
而水油流度比大时,水发生明显的粘性指进,使面积波及系数大大降低。
因此大的水油流度比不利于驱油,要提高水驱油的采收率,必须降低水油流度比。
3.油藏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
对于水驱开发的油藏来说,水湿比油湿好,中等润湿比水湿好。
润湿性对采收率的影响可视为洗油效率对采收率的影响。
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分析
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分析摘要:储层在形成过程中,经常会受到构造作用、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作用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储层非均质性,其主要包括两个类型,第一种为储层宏观处于非均质性,主要由平面上的非均质和油层的垂向上形式构成,第二种为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质,其主要指的是油层储层孔隙结果呈现的非均质特征。
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会对油气藏中的油气采收率、水渗流、气渗流、油渗流产生影响,严重影响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必须分析储层非均质性及其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油田注水开发;影响油气储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渗透率及孔隙结构发生变化,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夹层、储层所含油体性质、储层表面属性、储集层厚度和储集层岩性等内容,油气藏的开发效果与储层非均质性存在密切联系,且储层非均质性还会产生层间干扰,影响剩余油的分布,诱发单层突进现象,所以必须对储层的非均质性进行分析,优化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一、储层非均质性(一)微观结构非均质性微观结构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岩石表面性质、孔喉及孔隙结构的性质。
分析储层物性,主要由渗透率和孔隙度两种内容组成,孔隙度的大小将对注入水的体积产生决定性作用,渗透率与非均质性的差异性对油体的流动能力和方向产生着影响,孔隙度对注入水体的大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孔喉结构中,死空隙的形成主要由于孔喉比增大而产生,究其原因,由于细微孔喉与空隙连接,一旦发生死空隙,将直接影响水驱采收率,比值越大,采收率越低。
润湿性也会在一定程度对岩石孔隙中水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若是岩石处于水湿状态下,水极易对岩石表面的油产生驱替作用,以此提升驱油效果,若是油湿,则水的驱替作用会大大降低,水的驱替作用也会随之下降,降低驱油效率。
(二)层内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内容主要包括层内不连续夹层、粒度韵律性和渗透率的差异程度。
层内不连续夹层主要由中、高水洗组成,由于水洗程度较高,其下部却并未进行水洗或者为低水洗,下部分水洗程度不足。
1、简述储层非均质的定义以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
1、简述储层非均质的定义以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答: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由于在形成过程中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的影响,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都存在不均匀的变化。
影响因素:构造因素:断层、裂缝等;沉积因素:储层骨架及物性;成岩因素:压实、压溶、溶解、胶结、重结晶等。
2、如何表征层内非均质性?答:层内非均质性的主要量化指标是:1)渗透率的差异程度——影响流体的波及程度与水窜;2)高渗透率的位置——决定注采方式与射孔部位;3)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控制着水洗效果;4)层内不连续薄泥夹层的分布频率、密度与范围——影响开采方式与油气水界面的分布。
3、何谓流动单元?如何研究储层流动单元?答:流动单元是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级别上的垂向及侧向上连续的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相特征和流体本身渗流特征相似的相对均值储集单元。
研究方法:具有代表性的有:1)精细沉积学方法;2)应用孔隙几何学研究流动单元方法;3)渗透系数、存储系数、净毛厚度比三参数法;4)水力单元流动分层指标FZI法;5)储层层次分析法;6)生产动态资料法。
4、宏观非均质性对油气采收率有什么影响?答:1)层间非均质性导致“单层突进”;2)平面非均质性导致“平面舌进”;3)层内非均质性导致层内“死油区”或“水窜”;①韵律特征对驱油效果的影响;②夹层的影响;③层内沉积构造。
5、试述裘亦楠为代表的碎屑岩非均质性分类方法。
答:1)层间非均质性:包括层系的旋回性、砂层间渗透率的非均质程度、隔层分布、特殊类型层的分布;2)平面非均质性:包括砂体成因单元的连通程度、平面孔隙度、渗透率变化和非均质程度以及渗透率的方向性;3)层内非均质性:包括力度的韵律性、层理构造序列、渗透率差异程度及高渗透段位置、层内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和大小,以及其他不渗透隔层、全层规模的水平、垂直渗透率比值等。
4)微观非均质性:包括孔隙非均质性、颗粒非均质性和填隙物非均质性。
6、试述砂体连通性的评价参数,并以河流为例分析连通体样式。
非均质油藏开发规律探究
非均质油藏开发规律探究发布时间:2021-06-22T09:53:34.62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6期作者:李博文[导读] 摘要: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采用洛伦兹曲线的逆解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大港油田第一采油厂天津市 300280摘要:对所得数据进行了比较,采用洛伦兹曲线的逆解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
然后对获得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探讨了非均质油藏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规律。
结果表明:在均质油整体结构中,渗透率变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2,含水剖面和渗透率剖面相同时,划分标准更为准确,正韵律油藏和反韵律油藏均采用高渗透层注水,正韵律油藏的含水剖面明显高于反韵律油藏。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规律性;正韵律储层;反韵律储层前言:非均质储层主要是指渗透率的差异。
通过对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变异系数和两端渗透率范围的综合比较,最常用的是存在于渗透率中间的变异系数。
我国东部油田以陆相沉积砂岩油藏为主。
西部油田开发时,主要利用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
一、非均质油藏渗透率在实际运行中,需要重点研究渗透率变化系数的参数变化。
对于该参数的变化,我们可以知道单层渗透率是否在平均值内,包括平均值的偏差。
储层非均质性比系数值和渗透率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
渗透率变化系数总数量越大,储层非均质性越高。
在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测量方法是储层渗透率变化系数。
该计算方法采用洛伦兹计算法,可用于储层的全过程测量。
同时,反序洛伦兹曲线的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不同非均质性程度的储层渗透率。
二、非均质油藏注水规律(一)正韵律储层根据具体参数,可以观察井筒内水流的动态方向。
对于非均质性不同的正韵律油藏,当采收率为10%时,整个井眼周围的水流性能可以清楚地理解;当渗透率变化系数小于0.2时,井眼各层含水上升率相差不大。
对于某些高渗透层,如果出现均匀性差的含水率,则水的上升速度相对较快。
对于渗透率变化系数不明显的油藏,注水方法大多是在注水前后均匀分配水,然后向前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