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课程编码】23000607
【适用专业】护理
【课时】54学时
【学分】4学分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容和围。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繁殖方式及速度。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掌握常见细菌形态
与结构检查法。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掌握皮肤癣菌和主要致深部感染真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熟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了解真菌毒素的医学意义。
6、掌握病毒的概念、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复制周期与传播方式、感染类型和致病机理。熟悉病毒的形态、大小、测量方法、分类原则。了解亚病毒的概念、病毒变异规律及变异机理。熟悉引起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毒传播方式、致病特点、感染类型及免疫性。
7、熟悉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消毒、灭菌、防腐及无菌等的概念。
8、掌握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微生物形态学常用检查方法。
2.掌握微生物学检测标本的采集、保存与送检。
3.熟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法。了解病毒培养技术。
4.了解实验动物的选择、饲养、感染接种、发病情况观察、解剖及鉴定。
5.熟悉消毒及灭菌的方法。掌握无菌操作技术。
6.熟悉常用血清学实验技术。掌握其结果判断。
课程学时分配如下:
【理论要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与现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微生物学的进展及其展望。
[教学容]
1.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医学微生物学进展。
自学容: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与现状。
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的代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2.掌握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3.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4.熟悉病毒的基本形态、熟悉病毒的培养与复制过程。
5.熟悉真菌的结构、熟悉真菌的繁殖方式。
6.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了解细菌的新代特点。
7.了解病毒的异常增殖、了解病毒的分类。
8.了解真菌的形态、培养特点。
[教学容]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细菌的新代、细菌的生长
繁殖与培养。
2.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异常增殖。
3.真菌的形态与结构、真菌的繁殖与培养。
自学容:
1.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分类。
2.病毒的培养、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病毒的分类。
3.真菌的变异性与抵抗力。
第三章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致病机制。
2.熟悉细菌性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3.掌握细菌感染的类型
4.掌握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
5.掌握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其特点。
6.掌握病毒的致病机制。
7.掌握真菌的致病性与感染特点。
8.了解真菌在机会感染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容]
1.基本概念。
2.细菌的致病机制。
3.细菌性感染的类型。
4.病毒的传播方式和感染途径:
(1)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
(2)途径:粘膜、血液、皮肤、胎盘、产道和哺乳等
5.病毒感染的类型及其特点。
6.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作用。
7.真菌的致病性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