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有答案)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小石潭记

01 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

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

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

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

(解析:D.“”的读音为“ch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

(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

(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

(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

(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

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

似与游者相乐(逗乐)

(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

乃记之而去(表承接)

(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以其境过清(因为)

(4)为为坻(成为,变成)

全石以为.底(作为)

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8.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满情趣;也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与第二段一起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第三段探寻潭水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凄清、冷清、冷寂)的特点。

1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03 拓展阅读

(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流,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②漎:流水声。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⑨就:完成。⑩卒:同“猝”,突然。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石出潭中

大石/出潭中

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水尤清洌

..(清澈寒冷)

(2)乃记之而去.(离开)

(3)被而名.之(命名)

(4)要.客九人饮于是(同“邀”,邀请)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翼乎临于溪右。

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6.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失意的孤凄之情。

17.【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乙文参考译文】

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放晴,溪流发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