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宇宙学说
关于宇宙起源的观点
关于宇宙起源的观点
宇宙起源的观点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1. 大爆炸理论:大爆炸理论也被称为“宇宙起源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约138亿年前一次巨大的爆炸,从而诞生了宇宙中的所有物体和能量,这种观点已成为宇宙起源的主流学说。
2. 稳态宇宙理论:它认为宇宙不存在起点和终点,因为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不断自行产生与消失,而一直保持稳定状态,这种宇宙观点也曾经有过一定影响力。
3. 弦理论:弦理论主要是一种物理理论,其认为宇宙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地从一个形态演变到另一个形态,弦理论也提出了多维宇宙的假说。
4. 多元宇宙理论:多元宇宙理论认为,宇宙是由无限多个宇宙构成的,每个宇宙中的物理定律和自然规律都可能有不同,而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只是其中之一。
总之,关于宇宙的起源,科学界存在多种学说和解释,尚无定论。
但是,大爆炸理论和弦理论经过长期的研究和验证,已得到广泛认可和接受。
宇宙大爆炸
(Carl Wilhelm Wirtz)证实了绝大多数类似的星云都在退离地球。
不过斯里弗尔并没有因此联想到这个观测结果对宇宙学的意义,这也是由于在当时,人们就这些“星云”是否是我们的银河系之外的“岛宇宙”这一问题存在着高度争议。
在理论研究方面,1917年爱因斯坦将广义相对论理论应用到整个宇宙,发表了标志着物理宇宙学建立的论文《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学所做的考察》。
然而从广义相对论出发建立的宇宙模型不是静态的,这和当时相信静态宇宙的主流观点并不符合,爱因斯坦为此在场方程中加入了一个宇宙学常数来进行修正。
1922年,苏联宇宙学家、数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假设了宇宙在大尺度上的均匀和各向同性,利用引力场方程推导出描述空间上均一且各向同性的弗里德曼方程,并且在这一组方程中宇宙学常数是可以消掉的。
通过选取合适的状态方程,从弗里德曼方程得到的宇宙模型是在膨胀的。
1924年,埃德温·哈勃对最近的“旋涡星云”距地球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其结果证实了它们在银河系之外,本质是其他的星系。
1927年,比利时物理学家、天主教牧师乔治·勒梅特在不了解弗里德曼工作的情况下独立提出了星云后退现象的原因是宇宙的膨胀。
1931年勒梅特进一步指出,宇宙正在进行的膨胀意味着它在时间反演上会发生坍缩,这种情形会一直发生下去直到它不能再坍缩为止,此时宇宙中的所有质量都会集中到一个几何尺寸很小的“原生原子”上,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就是从这个“原生原子”产生的。
1924年起,哈勃为勒梅特的理论提供了实验条件:他在威尔逊山天文台利用口径250厘米的胡克望远镜费心建造了一系列天文距离指示仪,这是宇宙距离尺度的前身。
这些仪器使他能够通过观测星系的红移量来推测星系到地球的距离。
他在1929年发现,星系远离地球的速度同它们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刚好成正比,这就是所谓哈勃定律。
而勒梅特在理论推测,根据宇宙学原理当观测足够大的空间时,没有特殊方向和特殊点,因此哈勃定律说明宇宙在膨胀。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知识点总结一、内容描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是关于宇宙的探索与学习。
本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构成、天文现象、太阳系及宇宙中其他星体的基本知识。
知识点总结涉及了宇宙的基本概念,包括宇宙的起源、宇宙中的星系和恒星、地球的宇宙位置等核心内容。
学生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宇宙之大、星系之繁多,以及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和成就。
还介绍了有关太阳系和行星运动的规律,包括行星的轨道运动、自转和公转等基础知识。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宇宙的基本认知,激发他们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
1. 阐述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重要性。
这个广袤无垠、神秘莫测的存在,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既是探索的乐园,也是认知自我和世界的重要窗口。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中,宇宙的重要性愈发显得举足轻重。
了解宇宙是科学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宇宙知识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宇宙的学习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更能让他们明白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与博大共存。
宇宙的研究对于人类的科技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宇宙的神秘和未知激发了科学家们无尽的探索热情,从望远镜的发明到火箭技术的成熟,人类不断地在宇宙的探秘过程中取得科技进步。
学习宇宙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对他们未来科技创新能力的一种培养。
宇宙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演变。
宇宙的演化历史与地球的变迁息息相关,通过研究宇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气候变化以及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
这对于我们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珍惜生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拓宽视野、激发探索欲望,推动科技发展,还能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起源和地球的演变。
我们应当重视宇宙知识的学习,将其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宇宙科技知识有哪些
有关宇宙科技知识有哪些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宇宙科技知识有哪些,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宇宙的基本知识宇宙是如何形成的?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
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
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
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
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
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
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
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
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
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
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
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
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
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
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
宇宙的起源的科学说法有哪些
宇宙的起源的科学说法有哪些宇宙的诞生,才有了地球,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而对于宇宙的存在,起源,都是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而不管在任何时代,总是会有着不同的宇宙起源说法。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宇宙的起源的几种说法,一起来看看吧。
宇宙的起源的几种说法盖天说:是中国古代最旱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
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按照这个宇宙图式,天是一个窍形,地也是一个窍形,就如同心球窍,两个窍形的间距是8万吧。
北极是盖笠”状的天窍的中央。
日月星辰绕之旋转不息。
浑天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由于古人只能在肉眼观察的基础上加以丰富的想像,来构想天体的构造。
浑天说的代表作《张衡浑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
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
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
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地壳之裹黄。
大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
则半一百八十二度八分度之五覆地上,半绕地下,故二音八宿半见半隐。
其两端谓之南北极。
北极乃天之中也。
在正北。
出地上三十六度。
然则北极上规径七十二度,常见不隐。
”。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
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
宜夜说认为,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
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湃的气体,日月星辰辰就在气体。
卜飘浮游动。
因此。
穴夜说是中因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观念。
地心说:2世纪时它被体系化了,是地动说对应的学说。
说地球是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说。
天动说,中文又为“地心说”。
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立的学说。
它认为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
而不是地球。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日心说的观点是:1、地球是球体。
2、地球是运动的。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在宇宙的中心,行星围绕太阳装。
天文学基础知识
天文学基础知识1.什么是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辨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可以转换不同的存在形式,但在本质上是永久存在,永久不灭的。
宇宙是普遍永恒的物质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从空间看宇宙是无边无际,它没有边界,没有形状,也没有中心,如果承认宇宙以外还有什么东西,就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从时间看宇宙无始无终,它没有起源,没有年龄,也不会终结,如果承认宇宙有起源,就会导致创世说,实际上也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本性。
但具体事物的有限性也不能否认。
宇宙的无限与具体事物的有限并不矛盾,因为只有无数具体的有限才能构成全部的无限。
人类观察到的宇宙是动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所知的宇宙在不断扩大。
18世纪以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范围只限于太阳系,随后认识到太阳系以外还有千亿个恒星,它们组成了银河系。
19世纪人类又发现了河外星系,发现银河系在宇宙大家庭中只不过是相当渺小的一员。
20世纪50年代的光学望远镜、60年代的射电天文望远镜把人类对宇宙的探测距离猛增,人类可以永远扩大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观察视野,不会停留于某一固定的边界上,这有力证明宇宙是无限的。
天文学上通常将天文观测所及的整个时空范围称为“可观测宇宙”,有时又叫“我们的宇宙”,或简称“宇宙”。
现代科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就是可观测宇宙也像其他事物一样,有它诞生发展的历史。
据现代宇宙学说估算,宇宙年龄是极其漫长的,约为150亿岁;可观测的全部宇宙空间是极为庞大的,已观测到的最远的星系距离我们大约150亿光年。
宇宙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
宇宙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宇宙的多样性在于物质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组成宇宙的物质在存在状态、质量和性质上有着极大的差异。
宇宙是由各类天体和弥漫物质组成的。
宇宙中有形形色色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天体都是宇宙物质的存在形式。
2.什么是恒星和星云?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因为它们拥有巨大的质量。
宇宙介绍
哥白尼的“日心说”体系
开普勒的椭圆型轨道的思想废除了星体是“透明的球体”这一谬论,但是却仍然保留了星体是“最外层天体球”这一说法。感谢卡西尼的研究成果,他揭开了太阳系的真实面目,从而证明了太阳系比人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而这也只是将人们脑海中宇宙的边界扩大了而已。直至哈雷于1718 年发现了恒星也是运动着的球体这一事实后,天文学家们才开始重新认真地认识宇宙。当然,即使所有星体都在移动,宇宙仍有可能是有限的,而所有的星体也都有可能在进行着极其缓慢的移动。但是为什么有的星体的运动速度之快足以被人们观察到,而正是这些星体才能发出比较明亮的光线呢?关于这一问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某个星体由于具有较大的形体,从而能放射出比较明亮的光线,同时由于其体积较大,造成宇宙对它的束缚产生了困难,从而导致了它的移动。当然,这只是一种特定的假设,但这种全新的设想对于解开有关谜团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即使其很难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验证,或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另一方面,有些星球与地球间的距离有可能相对来说比较近,因此看上去就可能显得比较亮一些。再者,如果所有星球移动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距地球越近,往往就显得运动得更快一些。这一点与实验室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是相符的。这一现象是以解释运动越快的星体其亮度越高的原因。那相对比较昏暗的星球其实也处于运动状态,但由于它与地球间距离实在太遥远了,因此即使经过几个世纪的观测也无法察觉到它的位置的变化,但这一变化却有可能在数千年的过程中被观测到,这的确需要人们一代一代不懈的努力。如果各个星体与太阳系间的距离各不相同,那么宇宙就应该是无限的,而众多的星球则会像蜂群一样遍布于宇宙的各个角落。直至1718 年,人们才意识到这一点而摒弃了宇宙有限论,从此,一幅广阔无垠而壮丽非常的宇宙画卷终于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宇宙大爆炸是现在最有名的理论之一,那么你知道宇宙大爆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宇宙大爆炸的原因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
美籍俄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第一次将广义相对论融入到宇宙理论中,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学模型:宇宙开始于高温、高密度的原始物质,最初的温度超过几十亿度,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宇宙开始膨胀。
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
4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伽莫夫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该理论认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处于一种极度高温和极大密度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原始火球”。
所谓原始火球也就是一个无限小的点,现在的宇宙仍会继续膨胀,也就是无限大,有可能宇宙爆炸的能量散发到极限的时候,宇宙又会变成一个原始火焰即无限小的点以后,火球爆炸,宇宙就开始膨胀,物质密度逐渐变稀,温度也逐渐降低,直到今天的状态。
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
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
60年代,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他们发现了宇宙背景辐射,后来他们证实宇宙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时留下的遗迹,从而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他们也因此获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世纪科学的智慧和毅力在霍金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他对于宇宙起源后10-43秒以来的宇宙演化图景作了清晰的阐释. 宇宙的起源:最初是比原子还要小的奇点,然后是大爆炸,通过大爆炸的能量形成了一些基本粒子,这些粒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宇宙中的各种物质。
至此,大爆炸宇宙模型成为最有说服力的宇宙图景理论。
然而,至今宇宙大爆炸理论仍然缺乏大量实验的支持,而且我们尚不知晓宇宙开始爆炸和爆炸前的图景。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对宇宙的理解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对宇宙的理解在当代科学史上,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作为天体物理领域的重要人士,霍金的科研成就和对宇宙的理解都非常深刻和有影响力。
他所提出的一系列学说和观点,不仅推动了人类对宇宙本质的认识,而且也为我们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魅力和神秘性。
首先,霍金的最著名的学说之一是黑洞理论。
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黑洞理论,将人们对于宇宙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他指出,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天体,它的引力场非常强大,以至于任何物体一旦被它吸入,都会永远被困在其中。
而这种天体就是黑洞。
黑洞是我们对宇宙最神秘的物体之一。
对于一般的天体物理学家而言,先前黑洞主要是一个理论概念,没有太多的实际证据支持其存在。
虽然霍金没有发现任何实物证据,但他的黑洞理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的奇迹”。
这个理论迅速风靡全球,许多天体物理学家甚至激动地预测,我们迟早会探测到这种神秘的物体。
除了对黑洞的研究以外,霍金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同样是指引我们进入宇宙更深层次的重要门户。
他的“时间箭头”理论,揭示了时间流动的“离散性”,即时间是有方向的,具有明确的过去和未来,而不是静止或重复的。
这个理论是基于对热力学的研究,它是一种主张宇宙在随时间流逝中总是进入更高“混乱度”状态的学说。
另外一个重要学说就是霍金的“量子引力理论”,这个理论揭示了物理学中两大理论的矛盾,从而描绘了一个全新的、结合量子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图像。
这个理论不仅解决了物理学当中一些重要的谜题,而且也极大地引领了物理学的发展。
虽然霍金患有严重的运动神经元疾病,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于宇宙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需要深入研究的是,霍金的理论仅仅描述了宇宙的局部,但仍有很多未知的事情,需要我们继续研究探寻。
总之,霍金对宇宙的理解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宇宙的本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神秘的世界。
他的理论和学说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说到宇宙可能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浩瀚无垠,正是由于宇宙的存在才让一切生物的起源与生存有了载体,然而宇宙总是那么神秘,我们看不到宇宙的尽头,关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一直都着几种不同的说法,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爆炸说其实最早的宇宙起源学就是说盖天说。
“天圆地方说”虽然符合当时人们粗浅的观察常识,但却很难自圆其说。
比如方形的地和圆形的天怎样连接起来就是一个问题。
于是天圆地方说又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像一把伞高悬在大地上空,中间有绳子缚住它的枢纽,四周还有八根柱子支撑着。
但是问题又去了这八根柱子牵在什么地方以及天盖的伞柄挂在哪里,又或是扯着大帐篷的绳子又拴在哪里,这些问题也都就是天圆地方说道无法回答的。
至了战国末期代莱盖天说问世了,崭新盖天说指出天像全面覆盖着的斗笠,地像全面覆盖着的盘子,天和地并不平行天地之间距离8万里,盘子的最高点就是北极。
太阳围绕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并不是落到地下面,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我们不得不承认新盖天说不仅在认识上比天圆地方说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古代教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盖天说是一种原始的宇宙认识论,它对许多宇宙现象不能作出正确的解释同时本身又存在许多漏洞。
至了唐代天文学家一行等人通过准确的测量,彻底否定了盖天说中“日影千里高一寸”的观点后盖天说从此便宣告破产了。
浑天说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它们从哪里去,又至哪里回去了,日月在东升以前和西落以后究竟逗留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一直并使古人困惑不解。
直到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宣夜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
“宣夜”是说天文学家们观测星辰常常喧闹到半夜还不睡觉,据此推想,宣夜说是天文学家们在对星辰日月的辛勤观察中得出的。
另外就是我们比较熟识的地心说,它就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道,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明确提出,后经亚里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创建和健全出来。
物理——宇宙学说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 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 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 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 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 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 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 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 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 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 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3. 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不全是地球运动 引起的。 4.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 圆,不做圆周运动。 因为这些错误,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 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因为它证明了地球 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
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 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 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 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 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 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 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 “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 么东西?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
八年级物理小粒子和大宇宙上海科技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小粒子和大宇宙上海科技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小粒子和大宇宙基本要求: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6.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 重点、难点重点内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的大致数量级概念;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宇宙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难点内容:对微观世界概念的建立,人类探索微观和探索宇宙过程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从中感受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的过程。
重点内容讲解:我们可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生活的自然界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同学们会说是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们称其为物质,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物质的,人们呼吸的空气、喝的水、盖房的木料、织布的棉花、制造汽车的钢铁、农田施用的化肥等都是物质。
从无垠的宇宙到微小的粒子,物质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展现着。
(一)自然的尺度浩瀚的星空,群星闪烁,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有4.21光年。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们还在探索着。
在我们的周围,有潺潺的流水,美丽的鲜花,飞翔的小鸟,嬉闹的人群。
这便是人们所熟悉的世界。
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世界里,同样奥秘无穷,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目前科学家的研究已进入到了这样的微观领域。
下图就是另人类感到措手不及的SARS病毒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二)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1. 四元素说四元素说是古希腊关于世界的物质组成的学说。
这四种元素是土、气、水、火。
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类科学的发展。
多元宇宙哲学理论走向科学
多元宇宙哲学理论走向科学在现代物理学和哲学的交汇处,多元宇宙理论(Multiverse Theory)作为一个引人瞩目的学说,正在摆脱纯粹概念上的思维框架,逐渐走向更具有实证基础的科学探讨。
多元宇宙的理念不仅深刻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哲学的多元化思考。
这一理论认为,宇宙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许多个平行或交错的宇宙共存。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元宇宙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其在科学和哲学中的意义与影响。
一、多元宇宙理论的历史背景多元宇宙的概念早在古代哲学中就已萌芽,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思想。
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德莫克里特(Democritus),他提出了无限数量的原子和虚空,并推测可能存在不同的世界。
而在近代,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为这种思维提供了新的视角。
20世纪初,随着广义相对论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探讨宇宙的结构和性质。
在这一过程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宇宙常数,从而引发了关于宇宙是否有限以及多种结构的讨论。
进入20世纪后半叶,随着量子宇宙学和超弦理论的发展,多元宇宙理论逐渐被诸多物理学家所认可。
二、多元宇宙理论的核心观点多元宇宙理论包括多个不同的模型和视角,以下是几个重要的观点:量子多世界解释:这一解释由休·埃弗雷特(Hugh Everett)于1957年首次提出。
在该模型中,每一次量子测量都会导致宇宙分裂成不同的“分支”,使得所有可能的结果同时存在,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多重现实。
通货膨胀理论:在大爆炸后的一瞬间,宇宙经历了一次指数级的快速扩张。
这一理论认为,在这个膨胀过程中,可能出现了无数个小型气泡,每个气泡代表一个独立的宇宙,并且这些气泡之间没有直接互动。
弦理论背景下的多元宇宙:弦理论试图将所有基本粒子统一成一根振动的弦,这一模型暗示了11维空间中的无数可能性,并由此衍生出许多平行宇宙。
计算机模拟与虚拟现实:一些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可能是一种高级文明创造出的计算机模拟,在无穷多个模拟中,我们仅仅是其中之一。
中国古代宇宙学说
中国古代宇宙学说把宇宙作为一个整体,探讨我们所居住的大地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即天和地的关系,叫宇宙结构理论。
在中国古代,天体学说有所谓论天六家∶即盖天、浑天、宣夜、昕天、穹天、安天。
其中主要有三家:即盖天、浑天、宣夜。
昕天基本上属于盖天体系,穹天是盖天说的翻版,安天则是宣夜的发展。
盖天说出现于殷末周初。
主要观点为天在上,地在下,天为一个半球形的大罩子。
南北朝时代鲜卑族歌手斛律金《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两句诗,是对盖天说的形象化说明。
盖天说一共有两种。
第一种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
《晋书·天文志》中说∶“周髀家云∶‘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关于方形的大地,战国时代阴阳家齐人邹衍解释说,上有九个州,中国是其中之一,叫赤县神州,每个州四周环绕着一个稗海。
九州之外,还有一个大瀛海包围着,一直与下垂的天的四周相连接。
穹庐般的天穹有一个极(这个极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轴正对这一点),天就象车轱辘一样绕着这个“极”旋转不息。
天圆地方说的最大破绽,就是半球形的天穹和方形大地之间不能吻合。
迫使其修改为∶天并不与地相接,而是象一把大伞一样,高悬在大地上空,有绳子缚住它的枢钮,周围有八根在柱子支撑着。
天空有如一座顶部为圆拱的凉亭。
《列子·汤问》篇中所说的共工触倒的那个不周山,就是八根擎天柱之一,所以女娲便出来炼石补天。
天圆地方说提出的宇宙模型,只是凭感性的观察,又掺入了许多规定的。
但在我国历史上却有广泛影响,符合儒家关于“天尊地卑”的说教,在封建王朝的天地理论体系中占据正统地位。
如北京的天坛,是圆形的;地坛,是方形的。
这是天圆地方的象征性模型。
第二种盖天说将方形大地改为拱表大地,即《晋书·天文志》中所说的“天象盖笠,地法覆盘。
”第二种盖天说已经有了拱形大地的设想,为以后球形大地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便它仍然不能解释天体的运行,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和月亮的盈亏等问题。
浑天说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
哥白尼宇宙学
哥白尼宇宙学
哥白尼的宇宙观,也被称为日心说或日心地动说,是他提出的宇宙体系。
这一学说在他1543年出版的巨著《天体运行论》中正式问世。
其核心思想包括:
1.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
2.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是一颗沿圆轨道围绕太阳转动的普通行星。
3.太阳在天球上的周年运动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反映,行星的视逆行和顺行是地球和行星共同绕日运动的结果。
4.地球每天绕其自转轴旋转一周,天穹的周日旋转正是由此产生的。
5.月球在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
6.恒星都位于遥远的恒星天上,恒星天离太阳的距离远比日地距离大得多。
这一学说颠覆了古代的天文学思想,使人们不再将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而是将太阳作为宇宙的中心。
这种思想变革推动了人类对宇宙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为现代天文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同时,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也推动了天文学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发展,促进了人文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兴起。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存在一
些缺陷。
他保留了托勒密地心体系中的恒星天概念,并把太阳视为整个宇宙的中心,恪守了天体只能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旧观念,并搬用托勒密地心体系中的部分本轮、均轮来解释行星运动实际上存在的不均匀性。
后来,一些后继者陆续纠正了这些缺陷,发展了哥白尼日心体系。
总的来说,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是对古代天文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对天文学、文化和哲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和宇宙发展的学说
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和宇宙发展的学说中国古代对宇宙和宇宙发展的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考。
在古代哲学家和科学家的探索下,形成了一系列独特而独到的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古代,有两种主要的宇宙学说: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学说。
天人合一学说强调宇宙与人的紧密联系,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宇宙的运行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阴阳五行学说则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宇宙学说之一,它认为宇宙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力量和五行相互作用而组成的。
在天人合一学说中,古代中国的哲学家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人与宇宙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观念体现在《易经》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
《易经》认为宇宙是由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力量——阴阳构成的。
阴阳的相互转化和平衡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原则。
同时,宇宙的发展也受到人类的影响,人类的行为可以改变宇宙的状态。
这种观点在古代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而阴阳五行学说则更加注重宇宙的物质构成和运行规律。
古代中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宇宙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这五种元素相互作用,不断变化和转化,形成了世界万物的多样性。
古代中国的哲学家还发展了一套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和五行的相互作用。
这种观点不仅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传统医学和农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古代中国,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发展的学说还有很多其他的变种和分支,如太极学说、八卦学说等。
这些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虽然这些学说在现代科学的眼光下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它们对于古代中国人民探索宇宙的渴望和智慧的体现是不可忽视的。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关于宇宙和宇宙发展的学说在思想深度和内涵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这些学说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宇宙简介
宇宙大爆炸
• 从宇宙的膨胀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宇宙起源于一次时间、空间、物质 和能量的大爆炸。宇宙膨胀的方式有两种不同的可能性:一种是一切物 质从一个公共的起点出发向外运动,即发生了大爆炸;另一种则是在空 间膨胀过程中不断有新物质在星系空间产生。后一种即稳恒态理论所持 的观点。 • 假如大爆炸的确发生过,那么我们应该能够找到一些与之有关的证据。 大爆炸宇宙学认为,随原始火球的膨胀和冷却,其余辉会充满整个宇宙, 并以绝对温度3K的微小辐射形式表现出来。在3K的温度下,所有分子都 将停止运动。这一微波背景辐射证据在一九六五年已被找到。该学说的 另一个预言是:在质子、中子和电子从原始火球中凝聚出来时,每产生 三个氢原子,就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氦原子。近来对宇宙中元素相对丰度 的测量显示宇宙中氢原子和氦原子的比较确实是三比一。宇宙大爆炸学 说的其他一些观点在最近也都先后得到了证实。 • 然而问题并没有最终解决,无论根据今天的哪一种学说,都要求物质从 一无所有之中产生,这真是太不可想象了。迄今为止这仍然是一个使天 体物理学家深感困惑的问题。 • 一九二四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观测了仙女座大星系和其他一些旋涡星 系,并测定了它们的红移。结果发现,这些四面八方的星系都在远离我 们而去,星系离得越远,退行的速度就越快。星系距离与退行速度之间 的关系就是“哈勃定律”。由此定律得出的星系退行率就是“哈勃常 数”,即宇宙膨胀的速率。人们根据新获得的观测结果不断地修正着哈 勃常数。
1977年的 全日食
太阳全貌 及其日珥
太阳黑子
水星 公转轨道距太阳 57,910,000 公里行星直径4,880 公里 行星质量3.30e23 千克
• 有人说水星,上面一定全是水吧,其实不然,水星和水完全是两回事。这是 我们中国人的叫法。在西方,人们是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来给行星命名的。 古希腊人因为看到水星的运行速度快,绕太阳的公转时间最少,所以把希腊 神话中跑得最快的信使“墨丘利”的名字作为水星的名字,直到现在,英文 里,水星的名字还叫“墨丘利”呢。 • 水星离太阳很近,朝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非常高,可达到400摄氏度以上。着 样热的地方,就连锡和铅都会熔化,何况水呢。 但被向太阳的一面,长期不 见阳光,温度非常低,冷到-173摄氏度,在这里也不可能有固态的水。 •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 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 • 在探测方面,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 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勃 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 我们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 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
有关于宇宙的知识_宇宙的知识
有关于宇宙的知识_宇宙的知识浩瀚的宇宙是哪里来的?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宇宙的知识_宇宙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目录宇宙基本知识历史资料《文子·自然》:“已知的宇宙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 《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 在这种观念之下,“宇”代表上下四方,即所有的空间,“宙”代表古往今来,即所有的时间,“宇”:无限空间,“宙”:无限时间。
所以“宇宙”这个词有“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
把“宇宙”的概念与时间和空间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独特智慧。
“宇宙”两字连用,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同时,《庄子》一书还给出了一种更抽象的宇宙定义。
他说:“出无本,入无窍。
有实而无乎处,有长而无乎本剽。
有所出而无窍者有实。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
”现代学者张京华将其译为:“有实体存在但并不固定静止在某一位置不变叫做宇;有外在属性但并没有固定的度量可以衡量叫做宙。
”此种宇宙定义与时空无关,与现代宇宙观有相似之处。
但长期未被人们接受。
关于宇宙的概念结构观念众多的观点远古时代,人们对宇宙结构的认识处于十分幼稚的状态,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做出推测。
在中国西周时期,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提出的早期盖天说认为,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后来又发展为后期盖天说,认为大地的形状也是拱形的。
公元前7世纪,巴比伦人认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环绕,而其中央则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为盒盖、大地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则是尼罗河。
古印度人想象圆盘形的大地负在几只大象上,而象则站在巨大的龟背上,公元前7世纪末,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圆盘,上面笼罩着拱形的天穹。
也有一些人认为,地球只是一只龟上的一片甲板,而龟则是站在一个托着一个又一个的龟塔...地球原来是球形最早认识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腊人。
老子关于宇宙的学说
老子关于宇宙的学说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他对宇宙的学说具有极为独特的见解,深刻地揭示了宇宙的本质。
本文将通过分析老子关于宇宙的学说,探讨其思想的精髓所在。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的概念,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动力。
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里,道是一,宇宙是二,阴阳是三,万物是无数多的。
老子认为,道是无形无相、无为无生的,但却能运行整个宇宙,它是宇宙最高的原则和法则,掌管着宇宙的自然界规律。
老子认为任何物质都具有对立的两面——阴阳,这是宇宙的本质属性。
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意思是说,道是可以适应万物的,但它永远无法被填满。
这个状态,就好像高山上的泉水,它的水走向下,但泉眼却始终存在,它永远都不会干涸,也不会被填满。
阴阳是道的两面,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保持着整个宇宙的平衡和稳定。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平衡和稳定,宇宙才能持续存在不衰败。
老子认为,宇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宇宙的变化过程是无始无终、不断重生的,宇宙蕴含着无尽的可能性和无限的可能性。
他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这是说,宇宙能够不断生长发展,因为它不是自己创造自己的。
宇宙有一个始祖,但这个始祖不只是单纯的物质、能量等等,更是包含有一种能够自我运转、自我调整的有机体。
老子的学说也涉及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价值。
他认为人的本质是道,而人在求道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在光明和爱的基础上。
他说,“爱人以德,如水之下,善于养万物,无争者以天下唯馨。
”其实,这句话也是从阴阳相生、相克的属性出发的。
光明和爱就像阳一样,它们是创造美好事物的源泉。
而水则像阴一样,它们是润泽万物的养分。
因此,如果我们能在道的指引下以光明和爱去对待所有的人和万物,我们就可以使环境和谐,带来福祉。
总的来说,老子的学说深刻地反映出宇宙整体性、本体性和运行规律的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奕鹏 宗国创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
质的总称。 质的总称。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千百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 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 的。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 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 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 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 之后发生了大爆炸。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 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 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 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 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 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 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 “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 么东西? 么东西?
从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宇宙 1948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 通过几十年的努力, 年伽莫夫建立热大爆炸的观念以来, 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学家们为我们勾画出这样一部宇宙历史: 大爆炸开始时, 137亿年前 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亿年前, ※ 大爆炸开始时, 约137亿年前,极小体积,极高密度,极高温度。 大爆炸前10 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10※ 大爆炸前10-43秒, 宇宙从量子背景出现。 大爆炸前10 35秒 同一场分解为强力、电弱力、电弱力和引力。 大爆炸前10 1010万亿度 质子和中子形成。 万亿度, ※ 大爆炸前10-5秒, 10万亿度,质子和中子形成。 大爆炸后0 01秒 1000亿度 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 亿度, ※ 大爆炸后0.01秒, 1000亿度,光子、电子、中微子为主,质子中子 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10亿分之一 仅占10亿分之一,热平衡态,体系急剧膨胀,温度和密度不断下降。 大爆炸后0 秒后, 300亿度 中子质子比从1 下降到0 61。 亿度, ※ 大爆炸后0.1秒后, 300亿度,中子质子比从1.0下降到0.61。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 中微子向外逃逸, 亿度, ※ 大爆炸后1秒后, 100亿度,中微子向外逃逸,正负电子湮没反应出 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现,核力尚不足束缚中子和质子。 大爆炸后13 秒后, 30亿度 13. 亿度, 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 ※ 大爆炸后13.8秒后, 30亿度,氘、氦类稳定原子核(化学元素)形 成。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35分钟后 ※ 大爆炸后35分钟后, 3亿度,核过程停止,尚不能形成中性原子。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 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 30万年后 ※ 大爆炸后30万年后, 3000度,化学结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 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 主要成分为气态物质,并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较高的气体云块, 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直至恒星和恒星系统。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心说 在中世纪的欧洲, 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一直占有统治地位。因为地心说符合 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 神权统治理论的需要,它与基督教会 所渲染的“上帝创造了人, 所渲染的“上帝创造了人,并把人置 于宇宙中心”的说法不谋而合。 于宇宙中心”的说法不谋而合。如果 有谁怀疑地心说,那就是亵渎神灵, 有谁怀疑地心说,那就是亵渎神灵, 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惩罚。 大逆不道,要受到严厉惩罚。日心说 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 把地球从宇宙中心驱逐出去,显然违 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 背了基督教义,为教会势力所不容。 为了捍卫这一学说,不少仁人志士与 为了捍卫这一学说, 黑暗的神权统治势力进行了前仆后继 地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 地斗争,付出了血的代价。意大利思 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 想家布鲁诺,为了维护日心说,最终 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 被教会用火活活烧死;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而被宗教 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开普勒、 法庭判处终身监禁;开普勒、牛顿等 自然科学家, 自然科学家,都为这场斗争作出过重 要贡献。 要贡献。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 年创建的。 大爆炸理论 年创建的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它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 地心说是长期盛行于古代欧洲的宇宙学说。 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克斯提出,后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 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圆形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 其中,行星的运动要比太阳、月球复杂些:行星在本轮上运动,而本轮又 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 沿均轮绕地运行。在太阳、月球行星之外,是镶嵌着所有恒星的天球—— 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恒星天。再外面,是推动天体运动的原动天。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尽管它把地球当作宇宙中心是 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 错误的,然而它的历史功绩不应抹杀。地心说承认地球是“球形”的,并 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 把行星从恒星中区别出来,着眼于探索和揭示行星的运动规律,这标志着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 人类对宇宙认识的一大进步。地心说最重要的成就是运用数学计算行星的 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 运行,托勒密还第一次提出“运行轨道”的概念,设计出了一个本轮均轮 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能够对行星的运动进行定量计算,推测行星所 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 在的位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在一定时期里,依据这个模型可以在 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一定程度上正确地预测天象,因而在生产实践中也起过一定的作用。
尼古拉· 尼古拉·哥白尼积极推动日 心说, 心说,作为解释行星运动的 模型
日心说(下图) 日心说(下图) 与地心说(上 与地心说( 图)二者模型 之比较
仅仅是一种学说, 仅仅是一种学说 , 是根据天文观测研究后得到 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150亿年前, 150亿年前 的一种设想。 大约在 150亿年前,宇宙所有的物质 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 都高度密集在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 巨大的爆炸。 巨大的爆炸。 大爆炸以后, 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 大爆炸以后 , 物质开始向外大膨胀 , 就形成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 今天我们看到的宇宙。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复杂的, 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现在只能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描绘过去远古的宇 宙发展史。 在这150 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 150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 宙发展史 。 在这 150 亿年中先后诞生了星系团 、 星 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 系、我们的银河系、恒星、太阳系、行星、卫星等。 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 现在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一切天体和宇宙物质 , 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 形成了当今的宇宙形态 ,人类就是在这一宇宙演变 中诞生的。 中诞生的。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 地心说中的本轮均轮模型,毕竟是托勒密根据有限的观察资料拼凑 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 出来的,他是通过人为地规定本轮、均轮的大小及行星运行速度,才使 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 这个模型和实测结果取得一致。但是,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观察仪器 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 的不断改进,行星位置和运动的测量越来越精确,观测到的行星实际位 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置同这个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偏差,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但是, 但是,信奉地心说的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地心说本身的错误 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 造成的,却用增加本轮的办法来补救地心说。起初这种办法还能勉强应 后来小本轮增加到八十多个, 付,后来小本轮增加到八十多个,但仍不能满意地计算出行星的准确位 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H 16世纪 置。这不能不使人怀疑地心说的正确性了。到了16世纪,哥白尼在持H 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 心地动观的古希腊先辈和同时代学者的基础上,终于创立了“日心说”。 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从此,地心说便逐渐被淘汰了。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在证明地球是围绕太阳 日心说是一个学说, 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转的同时,也有错误: 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1.太阳并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阳系的中心。 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2.地球并非是引力的中心。 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 3. 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 , 不全是地球运动 引起的。 引起的。 4.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椭圆而不是 不做圆周运动。 圆,不做圆周运动。 因为这些错误, 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 因为这些错误 , 所以日心说只能算是学说 , 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 而较地心说,却相对好一些。因为它证明了地球 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是围绕太阳进行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