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信息技术五上第20课《机器人循光》教案

合集下载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及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机器人循光电路。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准备:光敏电阻、电源线、导线、小电动机、面包板、电动机驱动芯片等。

2. 实验环境准备:保持教室足够明亮,确保机器人能够感受到光线。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的关于电流和电路的知识,提出机器人循光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机器人循光的原理:机器人循光是利用光敏电阻对光的感应来实现控制,当光照导致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

(2)讲解机器人循光的应用:机器人循光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以及工业生产线等领域。

通过感应光线,机器人能够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

3. 电路实验(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一个机器人循光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2)指导学生使用面包板搭建电路,连接光敏电阻、电动机驱动芯片和电动机,并将电路与电源进行连接。

(3)调整光敏电阻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机器人循光效果。

(4)让学生通过修改电路或调整光敏电阻的位置和角度,改变机器人的循光方向,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思考讨论(1)带领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为什么机器人能够感应光线并按照光线方向移动?(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发展。

5. 学习总结请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梳理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做一些针对性的延伸思考。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在光线照射下自主转动的微型太阳能机器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我发现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课题认识机器人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定义和主要分类。

2.了解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

3.以知识普及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机器人的涵义。

4.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机器人技术及其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定义和起源。

教学难点理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和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调整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嘛?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部电影,请同学们欣赏。

(播放《终结者》片断) 这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的“机器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机器人的世界,研究有关“机器人”的知识。

(学生回忆有关机器人的印象,讨论并感受机器人的魅力,领略其中的涵义) (板书课题) 二、确定主题师:通过初读教材,你最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呢?①什么是“机器人”?和人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②机器人有哪些分类?③机器人有哪些应用?三、小组讨论教材中提供了很多机器人的内容,同学们想想,你认为机器人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参与注意事项:方向一:以应用为导向。

方向二:以功能为导向。

方向三:以原理为导向。

四、展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1)点评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2)分析讨论结果。

(3)对于不统一的问题,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4)认真倾听、分析研究学生发言中的实质,把讨论引向深入。

(5)控制好讨论的时间。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让学生分步走,给学生以梳理知识的过程,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最大的效益。

五、总结反思课题机器人的组成主备人使用人教学目标1.学习机器人的组成。

2.能够掌握机器人组件的知识。

3.学会理解机器人“器官”与人类的相同和不同点。

4.通过交流,了解每一部分组件的主要原理和用途。

教学重点机器人的组成知识。

教学难点学会将机器人实物与相应的组件联系起来。

教学环节调整一、复习与导入师:上节课中,我们体验到了机器人的魅力,同学们能说说你最喜欢的机器人有哪些嘛?为什么喜欢呢?(学生发言) 师:我们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器人应用的例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机器人的组成的问题。

苏科版5上信息技术教案(全)

苏科版5上信息技术教案(全)

第1课认识logo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启动、退出LOGO系统。

认识LOGO窗口及小海龟。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的logo命令,让学生体验logo运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对语言命令有初步的认识,并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LOGO语言并提高学生兴趣2、难点:认识LOGO语言并提高学生兴趣。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导入看logo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是怎么画出来的吗?二、认识logo请出小海龟(启动LOGO系统)“开始”-“程序”-“PC LOGO”-“PC LOGO”认识LOGO窗口刚启动LOGO系统后,小海龟自动出现在绘图客口的中心位臵上,这个位臵就是小海龟的“家”,我们把它叫做“母位”。

它分为两个小窗口,上面的是“绘图窗口”,下面的是“命令窗口”。

LOGO的工具栏与我们见过的Word、PowerPoint等软件不同,具体见书P2说明。

教师简单介绍改变窗口外观的方法改变窗口大小和位臵:LOGO窗口的操作方法与Windows的其他窗口操作是相同的。

改变绘图窗口颜色:LOGO的绘图窗口默认是白色的,单击工具栏中背景色按钮可改变颜色。

说明退出LOGO系统的操作:LOGO系统退出方法和以前软件退出方法相同。

请同学们自己打开后看一看动手试一试,简单了解一下各工具的作用。

三、练习讲述:练习教材中的“探究园”同学们尝试输入以下命令,看看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辅导出示:HT ST CS命令思考: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思考一下这些命令与英语有什么关系?想一想,说一说。

了解命令都是英文字母缩写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些什么,你了解了那些命令?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填写成果栏第2课画楼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前进与后退命令、左转与右转命令。

初步掌握“海龟”方向变化与转弯命令之间的关系。

学会用Logo语言命令来画简单图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简单的logo命令画图,体验成功。

新苏科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新苏科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精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完成任务一的过程中,你帮助了哪些同学:你能说出老师定义的这个过程中的过程头、过程体、过程尾吗?运行?CFX什么图形?(2)调用过程画出特殊图形。

二、新授课1.带参数过程的定义(1)示范并讲解:?EDIT ZFX出示过程:TO ZFXREPEAT 4[FD 40 RT 90] ENDZFX 40ZFX 603.分析问题,出示课题师:不妨来分析一下这些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哪一个数决定了正方形的大小?在画正方形的过程体中,可以修改哪一个数?师:大家已经找到了这个决定正方形大小的会变化的数,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数学上,我们怎样来表示这个不确定的未知的数呢?(用X)那么我们在使用过程时,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带参数的过程。

(出示课题)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要FD后的数给定了,那么正方形的大小就确定了。

我们要用这个过程画不同大小的正方形,FD后能这样给定一个实际数据吗?只能用一个变化的量来代替实际数据。

示范操作:把40改为“:X”,在过程名后添上“:X”。

过程变为:TO ZFX :XREPEAT 4[FD :X RT 90]END强调:过程名与“:”间有一个空格,而“:”与X间无空格。

(2)介绍“变量”、“变量名”、“形式参数”。

师:在程序设计中,“:X”不再叫未知数,叫做“变量”,用它来代替实际数据。

字母X叫“变ZFX 80学生比较与无参数过程调用的不同(2)学生操作:编辑定义带参数的过程画不同大小的正方形。

操作反馈:在编辑输入带参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3)介绍参数的传递TO ZFX :XREPEAT 4[FD :X RT90] (REPEAT 4[FD 40 RT 90])END3.实践园定义一个带参数的过程,画出大小不同的正六边形。

TO LBX :XREPEAT 6[FD :X RT 60]END分析:要找到变化的量作为参数(1)归纳带参过程的一般形式量名”。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案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学计划进度表五年级第二学期信息技术编辑过程第10课 编辑过程编辑过程带参数的过程第11课带参数的过程画组合图形第12课画组合图形认识机器人第13课认识机器人机器人组成第14课机器人组成机器人传动第15课机器人传动学生机器人第15课学生机器人机器人平台第16课 机器人平台机器人平台机器人行走第17课 机器人行走机器人行走机器人传感器第18课 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唱歌第19课机器人唱歌机器人循光第20课机器人循光机器人沿线走第21课机器人沿线走机器人机械手第22课机器人机械手机器人比赛第23课机器人比赛第1课认识LOGO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进入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语言窗口2、学习“CS”、“HT”、“ST”命令。

”命令。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1、多媒体机房。

、多媒体机房。

2、极域教学系统。

、极域教学系统。

3、相关图片、课件。

、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进入与退出LOGO语言窗口。

语言窗口。

难点:基本命令的使用难点:基本命令的使用课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导入1、利用计算机画图的方法很多,如:画图,PHOTOSHOP等,利用LOGO 语言画图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什么是LOGO语言呢?语言呢?2、介绍LOGO语言语言LOGO语言是一种的编程语言,也是一种与自然语言非常接近的编程语言,它通过“绘图”的方式来学习编程,非常有趣。

LOGO语言创始于1968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室完成。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研究室完成。

LOGO源自西腊文,原意即为思想,是由一名叫佩伯特的心理学家,偶然间看到一个像海龟的机械装置触发灵感,于是利用他广博的知识及聪明的才智语言的设计。

而最终完成了LOGO语言的设计。

LOGO学了有什么好处呢?这是一定大家关心的问题吧!大家不要认为这是简单的画图软件就行,一开始,你可能会认为是这样,不过,它隐含着非常严谨的科学道理,需要你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要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06第06课《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第06课《机器人循光》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循光原理、结构和功能。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光电传感器和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实现循光行走。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增强对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机器人套件、光电传感器模块、编程软件等。

2. 实验环境:教室桌面或实验室空间。

3. 学生准备:提前学习与机器人编程相关的课程内容。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主要分为引入、实验、展示和反思四个环节。

具体流程如下:引入:1. 老师简要介绍机器人循光的背景,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老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循光设备吗?有哪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实验:1. 老师将机器人套件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2. 老师讲解光电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演示光电传感器实现循光功能。

3.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指导,自行连接光电传感器模块,并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循光行走。

4.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调试机器人的行走轨迹,通过修改程序实现更精准的循光效果。

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调试完成的机器人,演示其循光行走的效果。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添加额外的功能或进行扩展性实验。

反思:1. 学生和老师共同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发表个人感想,分享改进机器人性能的想法。

3.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及自我总结等。

2. 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展示:观察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机器人是否能准确地循光行走。

3. 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对课题的兴趣程度、思维活跃度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

五、教学拓展:1. 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和创新的机会,鼓励他们在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深化。

2.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何将循光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促进他们对科技创新的思考。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循光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学生对机器人循光的知识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2.学会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机器人循光原理的理解;2.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2.示范法:展示机器人循光的实际操作过程;3.实践法: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循光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2.准备计算机和机器人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3.准备编程软件,如Scratch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机器人循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机器人循光的过程。

3. 操练(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开始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循光功能。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4. 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分享自己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5. 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循光,机器人还可以实现哪些功能?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

6. 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编程,让机器人按照光线的变化进行移动。

教材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编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编程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对于光线感应器的使用和编程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编程的乐趣,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2.难点:学生学会使用光线感应器,并能够编写复杂的程序,使机器人完成循光任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项目式学习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和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机器人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机器人循光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教师讲解光线感应器的工作原理,示范如何使用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循光。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编写程序,使机器人按照光线变化进行移动。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编程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编程的关键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机器人循光2.光线感应器3.编程指令4.动手实践5.团队合作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机器人循光》教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提高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编程方法,他们可能还没有接触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原理,掌握使用编程软件编写循光程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循光的原理,编程软件的使用。

2.难点:编写复杂的循光程序,理解程序执行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循光的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准备编程软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编程实践。

3.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出本课的主题——机器人循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思考机器人循光的意义和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光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是如何实现循光的?循光原理是什么?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编程软件编写一个简单的循光程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循光程序,并分享编程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机器人在遇到光线变化时的行为反应,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机器人编程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机器人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机器人循光原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掌握使用编程软件进行机器人循光程序的编写。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和机器人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循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编程软件的操作和机器人循光程序的编写。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原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设备和学习软件。

2.设计好教学案例和任务,准备好相关资料。

3.安排好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循光技术。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机器人是如何循光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通过示例讲解机器人如何感知光线变化并做出相应反应。

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循光技术。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机器人编程设备。

引导学生根据呈现的内容,尝试使用编程软件编写简单的机器人循光程序。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机器人循光》参考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机器人循光》参考教案

机器人循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

(3)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1)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逻辑思维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

(2)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4.行为与创新:建立起以流程图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执行基本的机器人命令了。

在这部分的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需要提供较为活跃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

难点: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

四、教学活动1.新授展示机器人沿线走的成果。

师:聪明的机器人已经能够前行了,但如果前方遇到了障碍,机器人就不能继续一路前进。

这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让它躲避障碍呢?大家有哪些主意?师生讨论。

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

展示机器人循光的效果师:机器人能够跟着光行走,其实是利用了红外传感器在工作。

(展示蝙蝠图片)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在机器人的机身上,前方和左、右侧面各有一个红外传感器。

(展示机器人) 师:红外传感器中哪个部件特别的重要?它主要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讨论回答。

师:是的,接收管就是红外传感器的“情报分析部门”,它就用来分析“是”“否”接收到了反射光。

(板书:是、否)师:如果选择“是”,机器人会有什么运动?如果选择“否”,会有什么情况呢?(生设计流程图)师:我们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接收管的工作流程。

但要使红外传感器工作,经过这样的一次判断就可以了吗?这个过程需要反复执行,这样机器人才能不断进行光线的检测。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说课稿

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06《机器人循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循光》这一课是苏科版六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如何利用编程来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二是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三是机器人循光功能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掌握这些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机器人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兴趣。

但是,对于机器人循光的概念和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原理,二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方法,三是让学生能够利用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机器人循光程序的设计和实现。

学生需要理解循光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编程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循光原理,通过实践,让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是导入,二是讲解循光原理,三是编程实践,四是学生展示,五是总结评价。

在导入环节,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机器人循光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解循光原理环节,我会通过PPT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循光原理。

在编程实践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动手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循光功能。

在学生展示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总结评价环节,我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机器人循光原理,二是编程步骤,三是学生作品展示。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小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机器人教学被广泛运用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其中循光机器人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教学项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了解循光机器人的原理和基本组成部分。

2.学习使用Arduino编程语言控制循光机器人实现光线跟踪功能。

3.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循光机器人套件(包括主控板、电机、轮子、电池盒等)。

2.电脑或者平板电脑。

3.Arduino编程软件。

4.教学投影仪或者电子白板。

三、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介绍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循光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循光机器人的原理,即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光线的强弱,并通过编程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教师可以用图示说明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并让学生理解光线跟踪的基本原理。

3.组装循光机器人(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同组装循光机器人,学生可以根据说明书进行组装。

在组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每个零件的作用和功能,并与学生一起解答可能出现的问题。

4.编程操作(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Arduino编程软件的基本界面和操作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编写程序,在程序中设置光敏电阻的阈值和机器人的运动方向,使机器人能够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相应的运动。

(3)学生逐步跟随教师的指导编写程序,确保程序的正确性。

(4)学生将编写好的程序通过数据线上传到循光机器人的主控板上。

5.实践运用(30分钟):学生将组装好并编程的循光机器人放置在一个有光源的环境中,观察机器人如何根据光线的强弱进行移动。

学生可以调整光源的位置和光线的强度,观察机器人的反应。

6.小结和展示(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新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新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新版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了一节小学信息技术教案,以机器人循光为主题。

机器人循光是一项有趣且实用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构建和程序控制机器人。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构建机器人和编程控制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原理和应用;2.学习如何构建并控制机器人循光;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教学准备1.多个机器人感应循光的硬件设备;2.一台电脑、软件和相关编程工具;3.课堂上展示的实物模型。

三、教学步骤1.导入和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机器人循光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此的了解和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机器人在社会中的应用,并组织学生分享各自的见解。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展示实物模型在课堂上展示具有循光传感器的机器人模型,并向学生解释该模型的原理和功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机器人循光的工作原理。

3.构建机器人分发硬件设备给学生,引导他们按照教师提供的指示,一步步构建机器人。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简单的说明和演示,确保学生正确地完成构建过程。

4.编程控制介绍编程工具和软件,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它们编程控制机器人循光。

教师可以通过实时演示和操作来说明编程的步骤和原理。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使用编程工具编写简单的指令,使机器人能够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5.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任务,要求学生编写程序控制机器人循光完成特定的动作或任务。

例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让机器人循光寻找出口;或者设定机器人在光线强度变化时转向或停止移动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机器人循光机器人循光,是一种基于光传感器的智能机器人。

它能够通过感知光线的强弱和方向,实现自主移动,并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种机器人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适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本文将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探讨如何利用机器人循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首先,机器人循光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种新颖且有趣的教学工具,机器人循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通过观察机器人如何根据光线的变化做出反应,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种兴趣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机器人循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造力是一项重要的素质。

机器人循光作为一种交互式的学习工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设计目标、编写代码以及改进程序的方式,控制机器人的行为和动作。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让机器人做出与光线变化相应的动作,如转向、变速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不断调试和改进程序,培养灵活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力。

此外,机器人循光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使用机器人循光的过程中,学生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使机器人跟随光源、如何避开障碍物等。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反复尝试、调试和改进,学生能够逐渐理解问题的要求,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机器人循光的特点,设计一系列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机器人追踪光源的程序,并进行实际操作和演示。

学生可以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交流思路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机器人循光进行趣味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性和参与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创造机会。

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机器人教育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一大热点,机器人循光教学被广泛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

本篇文章将介绍小学信息技术机器人循光教学的设计。

一、引言在过去,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通常注重于计算机基础操作以及简单的编程思维培养。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因此,机器人教育成为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方向。

机器人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的意义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能够感知光线并自动移动的机器人,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还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和工程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的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原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或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循光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太阳花会随着阳光的方向自动转身。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机器人循光的基本概念。

2. 学生编写机器人循光的程序接着,学生可以开始编写机器人循光的程序。

在这个步骤中,学生可以使用图形化编程语言或者简单的编程语言来进行程序设计。

他们可以学习使用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以实现机器人根据光线方向的变化而移动。

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发挥创造性思维。

3. 学生制作机器人并调试程序在完成程序设计后,学生可以开始制作机器人了。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和电子元件,将机器人组装起来,并将编写好的程序加载到机器人控制器中。

接下来,学生可以进行调试,测试机器人对光线的感知和移动是否符合预期效果。

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自己动手解决。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寻光机器人》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寻光机器人》教学设计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6课《寻光机器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寻光机器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对机器人进行简单的控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

但同时,他们对于编程和机器人相关的知识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逐步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让学生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掌握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编程语言的用法,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对机器人进行控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任务驱动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机器人编程软件和相关的教学资源。

2.准备一台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机器人模型,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外观和功能。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有哪些功能?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电源等。

同时,介绍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如变量、循环、条件语句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机器人模型,尝试使用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编程语言让机器人完成更复杂的任务?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想法。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编程语言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

《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

《机器人循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学生机器人中,红外传感器是重要的传感器之一,它的参数设置也为机器人沿线等活动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课属于承上启下的基础课程。

在知识结构上介于简单程序和较为复杂的程序(如条件循环语句等)之间,需要教师细化教学内容,并帮助部分学生理解程序的流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能够执行基本的机器人命令了。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实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理解分支结构的意义,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体验。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1. 了解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通过体验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能够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 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4. 培养规范的机器人运动编程步骤,激发学生的多选择性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分支语句的理解与程序设置。

2. 难点:多种情况下机器人的不同应对程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启发式教学。

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主题器材、学习单、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提出问题1.播放视频:《机器人清洁工》2.猜一猜:为什么机器人能自动识别地面,并清洁干净呢学生畅所欲言。

3.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引导机器人前行的一种策略——循光。

(板书:机器人循光。

)学生制定游戏的规则,思考如何才能自动讨论机器人的判断过程。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帮助学生建立与机器人间的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机器人智能化的意识。

(二)原理认知1. 机器人演示:机器人遇到强光时发出鸣叫。

图12.探索:机器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叫它怎么知道前方有情况呢3. 认识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红外传感器就像蝙蝠一样,从它的红外发光管中发出红外线,并用接收管来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小学信息与技术苏科版五年级第20课《机器人循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信息与技术苏科版五年级第20课《机器人循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信息与技术苏科版五年级第20课《机器人循光》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条件循环模块的设置方法。

(3)理解单分支结构语句的含义。

(4)学会在机器人平台中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依据流程图进行程序设计,通过设计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得到思维的培养。

(2)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并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前提进行点拨与启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控件的探索与使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尝试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行为与创新
逐步锻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设计流程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机器人循光运动程序的设置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条件循环语句和单分支语句的含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机器人循光
教学目标:1、了解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机器人平台中条件循环模式的设置方法。

3、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1、重点: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2、难点:计数循环控件的设置,学会编写机器人循光运动的程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控制软件、机器人平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学生机器人前进、后退、转弯、唱歌,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使机器人跟光行走和追逐白纸呢?
2、要实现机器人跟光行走和追逐白纸,要作用红外线传感器。

3、红外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由红外线发光管发出红外线,用接受管检测是否有反射光,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二、教学新课
1、编写程序。

(1)打开“学生机器人平台”窗口,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新建(N)”命令,新建一个程序。

(2)添加“流程控制”模块中的“条件循环”控件,并连接“Main”控件。

添加“执行控件”右击“执行”控件,选择“属性”命令,在“IO6”对话框中打√。

(3)添加单分支结构语句,打开“流程控制”对话框。

选定“单分支”,将“单分支”拖动到“IO”设置后面并设置。

选定“伺服电机2”,将“转动角度”设定为“100°”。

(4)学生讨论原理
原理其实和避障差不多。

当机器人前方有手电光亮的时候,直行,没有光亮就停止。

再外面套个条件循环就可以实现了。

仍然是读IO6传感器,当IO6=0说明没有障碍,即没有灯光时,停止;当IO6=1说明前方有障碍,即循着光了,便直行。

(5)单击“保存”按钮,保存文件。

2、下载程序
(1)单击“编译”按钮,进行程序编译。

(2)用下载线将计算机与机器人主板接口对接,打开学生机器人的电源开关,将学生机器人置于复位状态。

(3)单击“程序下载到主控芯片”按钮,将程序下载到学生机器人主板芯片中。

完成后关闭电源,拔下下载线。

3、启动机器人。

(1)打开电源开关
(2)当等待执行指示灯闪烁时,按下运行键,学生机器人开始动作。

三、全课小结
1、现在让我们来欣赏我们的机器人循光给我们看吧!;
2、思考:如何使得学生机器人在更为复杂的光线中工作;
四、作业;
1、完成课本上的“实践园”;编写一段程序,使得学生机器人跟光行走;
2、完成课本上的“成果篮”
板书设计:
第八课机器人循光
机器人循光的流程图机器人循光的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