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矿山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矿山地质灾害勘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就是以工程勘查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高密度电法为基础,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接地辅助装置,这样一来就很好的克服了该方法在矿区基岩裸露地面的接地障碍,并且将其很好的应用于某矿区之内,地下采空区以及已知断层的探测任务之中。
相关的资料解译成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在此类的勘查任务之中具有比较高的有效性以及可行性。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矿山地质灾害勘察;应用引言我们国家拥有相当规模的大中型的矿山,因为其中的各种原因,在矿山开发的过程之中,均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破坏,直接性的导致各类地质灾害频繁的出现,所以对于矿山地质灾害体的调查已经是势在必行。
1、高密度电法的原理高密度电法属于直流电法勘探的一种,它以不同地质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直流电场时地下相应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以此来探测地底构造以及地下电性分布不均匀体。
高密度电法是组合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深2种方法的观测系统,因而较其他类型的直流电法拥有施工效率高、采集数据量大、数据观测精度高的优势。
高密度电法有十几种不同的数据采集装置类型,其中三电位电极系的α、β、γ装置现今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经研究证实,α装置在抗干扰方面较其他装置存在明显优势,故本研究采用α装置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2、接地有效性实验矿山采矿作业使得采场地形地貌十分复杂且人为干扰较多,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地形开阔度低、地表基岩裸露、矿区工程车辆及生产爆破作业带来的震动干扰、矿区内电缆及通信线等带来的电磁干扰。
以上几方面都给地球物理方法野外作业带来了不小的阻碍,严重影响了物探手段在需解决矿区勘察的适用性。
其中基岩裸露就是高密度电法的最大难题,在高密度电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时,一般需要将铜电极打进地表,让其与大地接触良好,但采场内部均为基岩裸露或是碎石堆积区域,野外数据采集十分困难。
为了解决以上难题,借鉴前人经验制作了特殊的接地辅助装置。
采用较大塑料饮料瓶,剪去瓶底,填充湿润的泥土并压实,测量时将装满泥土的瓶子直立压紧放在测点位置上,使瓶中泥土与地表接触良好,然后再插入电极,以此完成相关野外数据采集工作。
超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超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摘要】超高密度电法仪FlashRES64数据采集不受采集装置的限制,任意排列组合ABMN的位置,61道数据同时采集,在64电极排列中,采集数据量达60000多个,是同类电法仪器的几十倍,大量的数据保证了数据反演的可靠性。
本次物探工作应用该仪器大致查明了测区内覆土层的埋深情况、坍塌位置地下的空洞分布情况。
【关键词】超高密度;公路坍陷;岩溶;地面沉降;地灾治理1.引言福泉市高坪乡隔山榔位置由于地质、天气和人文干扰等原因,导致公路边产生一较大塌陷坑,在塌陷坑旁侧的部分房屋地面产生塌陷、墙体开裂、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现象;这些地质灾害使当地村民的房屋受损,危及当地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给公路上的过往车辆和瓮福磷矿的安全生产也产生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现场情况,本次物探工作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测量,拟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大致查明测区内土层的埋深情况、土质变化情况、土洞及岩溶发育情况,大致查明引起地面沉降的原因,为地质灾害治理提供物探依据。
2.测区概况高坪乡隔山樃塌陷位置在公路边,公路近南北向穿过塌陷区域,公路沿沟谷近铺设,为区内高程相对较低位置,公路两侧为山坡,坡度较大,公路附近覆土较厚,公路及附近沟谷为区内泥水汇集区。
区内地层从新至老为:第四系(Q)、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和牛蹄塘组(∈1m+∈1n)、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
2.1 地层2.1.1第四系(Q)第四系主要为残坡堆积物、坡洪积、冲洪积形成的粘土、粉质粘土,局部为碎石土、圆砾土,碎石、质为白云岩、砂岩。
地表为耕植土,地形较缓较低区域覆土层相对较厚。
2.1.2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和牛蹄塘组(∈1m+∈1n)寒武系下统明心寺组和牛蹄塘组(∈1m+∈1n):主要岩性为粉砂岩、泥岩、页岩、粘土岩。
2.1.3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y):主要为灰色中厚-厚层状、中-细粒白云岩、含磷质条带白云岩、粘土质硅质白云岩,局部夹透镜体泥质白云岩。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7-28T07:01:32.775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16期作者:冯登河[导读] 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武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武汉市 430034摘要: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集中了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阵列勘探方法,可以同时完成纵、横双向二维勘探过程,通过对采集电性参数经反演软件的处理和成像,可准确快速地绘制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图示结果。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高密度电法在地灾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地灾勘查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物理前提是地下介质间存在电阻率差异。
实际观测时通过测量系统中的软件,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到的异常范围与实际目标体的大小存在差别,在保持电极距不变的情况下,探测对象的规模越大,探测效果越接近实际。
高密度电法作为直流电法的一种作业方式,其特点是一次布极,实现跑极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野外工作效率高,数据可靠性高,但由于其布极密度较高,经常应用在地形比较好的地区。
高密度电法的应用和发展,对于解决部分地灾勘查项目,起了很大作用。
1 地质、水文及地球物理特征1.1 地质概况勘查区处于西秦岭山地和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带,位于藉河北岸,地表黄土覆盖,只在部分坡沟有小面积的第三系泥岩出露。
黄土丘陵区内黄土斜梁、斜坡与冲沟并存,沟深坡陡,地形坡度一般为10° ~30°,部分地段达40° ~50°,冲沟沟坡段达50°以上,沟谷几乎垂直藉河呈南北向发育,切割深度一般10~30 m,多为黄土冲沟,部分冲沟切割到泥岩。
区内发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新第三系和第四系,新第三系(N)为一套湖泊相沉积物,岩性以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产状近乎水平,分布于黄土丘陵和河谷区底部,在部分冲沟零星出露;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全区,按成因类型可分为两种类型:风积物,土质疏松,透水性强,抗水性差,具大孔隙性和湿陷性,呈不整合披覆于所有老地层之上,与滑坡、泥石流形成关系密切;冲洪积物,主要分布于冲沟和斜坡坡脚地带,由滑坡作用形成,以黄土为主,混杂少量泥岩。
浅谈高密度电法在灾区应急勘探的应用
浅谈高密度电法在灾区应急勘探的应用摘要:实际上高密度电法就是阵列勘探方法中的一种。
在进行测量时,仅仅需要将所有的电极(通常是几十根乃至上百根)放在测点上面,随后便可以运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于微机工程电测仪来达到数据快速、自动采集的目的。
在采集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之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知道有关地电断面分布的不同的物理解释结果。
本文以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高密度电法在灾区应急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灾区应急勘探具体应用由于高密度电法的特殊功用,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地质灾害地区应急勘探中。
山区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其是多种地质灾害(如崩塌、岩溶塌陷以及滑坡等)的频发和易发区。
鉴于此,查明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以及诱发原因是进行灾害防治的首要条件。
高密度电法具有高效快捷、成本较低以及效果直观等诸多优点,能够有效地提供基础性地质勘察资料。
1.何为高密度电法1.1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最近几年发展最为迅速的电法勘探新方法。
它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常规的电阻率法是完全一样的,但不同的地方是,高密度电法采用的是阵列式勘探方法,运用的电极数量多、测点密度非常大,尤其是电极之间能够依据排列装置的不同而进行自由的组合,在进行野外测量时,仅仅需要将所有的电极(通常是几十根乃至上百根)放在测点上面,随后便可以运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于微机工程电测仪来达到数据快速、自动采集的目的。
在在采集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之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知道有关地电断面分布的不同的物理解释结果。
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包含α 排列(温纳装置)、β 排列(偶极装置)、γ 排列(微分装置)于联合剖面装置等十几种测量方式。
但是不管是何种方式都具有以下优点:电极布设一次完成,能够显著降低人为干扰以及人为误差;能够实现较快的数据采集,并且操作智能化,采集效率非常高;因为是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所以能够获得地电断面的地质信息非常多,解释简便。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Abstract: The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has strong ability to distinguish geological bodies with different physi cal properties s an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abnormal geological bodies. 12 survey lines based on the high —density electric method are plac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geological hazard such as vibration, cracking and subsid ence in the shallow part (100m below the surface) of the goaf area in the nitrate mine of Guangzhou City. By analy zing the resistivity profiles, 19 abnormal areas with low resistivity were found.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low-resistance anomaly area may be a brine—containing zone (or structural zone) formed by deep brine migration through structures and cracks to shallow parts. The high一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is an effective geophysical tool for analyzing and predicting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should be widely used. Key words: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geological hazard; low—resistance anomaly
高密度电法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密 度 电法在 工程地质勘 察 中的应 用 实例
翁元 富
摘 要: 高密度 电法具有 点距 密、 数据采集密度大 、 施工效率高和分辨率高 的特 点。 工程地质勘 察、 管线探测、 物探找水 、 岩溶及地质 灾害调查等工程物探中 已逐渐成 为常用 的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 了高密度 电法 的基本 原理. 并以常用 的、 比较稳健的温纳装置方式进行剖 析. 然后从 4个测区高密度电法 工作结果 与钻孔验证的实例来说明高密度 电法在工程上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 高密度电法 ; 盖层厚度 ; 覆 基岩埋深; 含水层位; 电阻率
2 高密度 电法的基本原理
21 方 法 的特 点 .
高密度电法与常规直流 电法原理相 同.也 是以探测地质体 与 围岩 的电性差异为基础。 究电场分布规律。 研 解决地质 问题 的
一
种方法。高密度 电法集 中了常规 电剖面法和 电测深法两者 的
特 点 不仅可 以观测地下横 向电性变化情况. 同时还可 以观测一 定深度范围内垂向电性 的变化。高密度电法采集数据量大-0 钡 点 密度 高。 从而弥补 了常规 电法 数据 少的不足. 强 了适应 各种地 增 电条件的能力. 极大地提 高了工作效率。 高密度 电法数据采集系统 由主机 、 多路 电极 转换 器、 电极系 3部分组成 。其野外工作装置形式较多. 电极数与点距可根据 总
移量和偏移方位 , 前后左右移 动, 就可定 出放样 的点位而且每个 点位的测量都是独立 的完成的 , 不会产 生累积误差, 各点放样精
度趋于一致 。
5 结束语
通 过本文 的分析 , 明 了应用 R K技术 , 证 T 在工程 中 能缩 短 工期、 降低成本 。在勘察设计 中有很 多的灵 活性。 比起常 规技术 来有着不少优越之处。因此, 随着科技 的发展.T R K技术 在工程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1 6 2
西 部探矿 工程
2 0 1 3年第 3 期
图 1 地裂缝、 塌 陷区灾害分布图
表 1 勘查 区采空区情况一览表
采空
区编号
采空面积
( m2 )
推测采深
( m)
推测采厚
( m)
采空区
上部地层
采空区
现状
成 灾
类 型
勘查 区 的 7 个 采空 区均未进 行 回填 措施 , 采 空 区顶 板 除采空 区 Ⅳ稳定 性稍好 外 , 均处 于变形 破坏 阶段 。采 空 区仅个别 地方 出现采空 洞穴 , 大部分被 松散 的顶板塌 落 物充填 , 塌落 地层 一般 结 构松 散 、 岩 体破 碎 。在 西部 山体裂缝 分布 区 , 由于缺 少地 下 水 , 塌落 地 层处 于 干燥 状态 , 在 物探 曲线上呈 现 高 阻反 应 ; 在东 部 地 面塌 陷 分 布区, 由于有地 下水 的存 在 , 塌落 地层 处 于 湿润一 饱 和
对 河 南省安 阳县 西善应村 石 膏矿 区的地 裂缝 、 浅部塌 陷、 采空区、 水库 漏水等 地质 灾害进 行勘 查 , 结合 其他 相 关资料进 行 解释 , 共 圈定地 下采 空区 7处 , 基 本 查 明 了引起 灾害的 原 因、 范 围、 深度 , 并 经钻 探
验证 。为后期该 区地质 灾害治理提供 了较为详实科学的地质资料。实践证 明, 在浅部地层 灾害治理
开挖 支 巷道 , 视顶 板 岩石 稳 固情 况 , 留不 规 则 支 接触 良好 , 采集的数据质量稳
定可靠 , 数据用系统配套的处理软件编辑、 地改、 反演后 制成剖面图。使用 s u r f e r 软件做 测深 剖面切片图、 一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摘要:针对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科学量化分析,并简要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原理、高密度电法的特点,如运用多种电极排列方法进行准确测量、电极布设更加便捷、野外数据采集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测量更多的地电参数等,提出岩溶区地质灾害调查中高密度电法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调查人员提供良好借鉴。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质灾害;应用引言近些年,我国基础及矿山建设迅猛发展,部分建设工程不可避免地要跨越地下采空区或岩溶等地质灾害区域,地质灾害对地面建筑和道路设施等构成了严重威胁,对地质灾害的勘查越来越受到重视。
1常见的地质灾害概述近年,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较多,会对居民的生活稳定性产生极大影响,并且会导致灾害发生地区遭受较大经济损失,还会对周边地区的人员安全产生极大威胁。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是地下矿层的不断开采导致岩层出现中空情况,再加上顶层岩层受到的外力作用比较大,底层没有岩层支撑,会出现上顶覆盖层下沉的问题。
塌陷发生的过程中会伴随山体崩塌问题,导致该矿产地区受到严重的破坏。
(2)泥石流。
泥石流一般在山区或者沟谷深壑地区发生。
泥石流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也比较密切,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会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形成特殊洪流。
泥石流的主要特点是突发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
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可以根据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以及发生范围对泥石流的发生规律进行预测。
这样有利于做好有效的防护措施,从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破坏程度。
泥石流在发生过程中会使一些固体岩石出现严重的破碎情况,一般在大型露天开采的矿产地区周围会发生比较严重的泥石流灾害。
这主要是因为在露天开采过程中会将一些废弃物堆在山体的周围,一旦遭遇暴雨天气这些废弃物会随着水流流动,会对周围地区的植被以及人群造成严重威胁。
在采矿过程中还会破坏地质结构的稳定性,采矿过后导致土石等废弃物,导致岩层之间高差值变化比较大,增加泥石流的发生可能性。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断层及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结论
结论
高密度电法作为一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领域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测量地下岩体的电阻率差异,可以推断出岩体的分布、 埋深和性质等信息,为水电站建设、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 要的技术支持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为地质勘探 和工程设计等领域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机遇。
引言
收回波来探测地下目标。本次演示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在断层及溶洞探测中的 应用。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断层和溶洞是地质工程中需要重点的问题。断层会影响地层的稳定性,可能 导致地面塌陷和地震等地质灾害。而溶洞则会影响地下工程的可靠性,威胁施工 人员的安全。因此,探测断层和溶洞对于地质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高密度电法在断层及溶洞探测中 的应用
引言
引言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先进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和工程地 质领域。该方法通过测量地下岩体的电阻率差异,推断出岩体的分布、埋深和性 质等信息。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水文地质和工程地 质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电阻率测量方法,通过布置一系列电极在地面或者井中, 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和电流强度,进而计算出岩体的电阻率。根据电阻率的分布 特征,可以推断出岩体的空间分布和埋深等信息。高密度电法的测量系统包括数 据采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两部分。
推断出水库周边地段的地质构造和岩层分布,进而计算出水库的容积。渗漏 监测方面,高密度电法可以检测水库大坝的渗漏部位和渗漏量,保证水库运行的 安全性。
高密度电法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环境地质中的应用
在环境地质领域,高密度电法可用于地面沉降、土体位移等方面的监测。通 过测量地面的电阻率,可以推断出地面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此外,高密度电法 还可以用于土体位移监测,通过测量土体中埋设的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变化,可以 监测土体的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有关高密度电法在矿山地质灾害勘察的应用分析
有关高密度电法在矿山地质灾害勘察的应用分析高密度电法是现代一种较为科学的地质勘察应用方法。
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一种特殊的接地装置克服在矿区基岩裸露地面的接地障碍,并广泛应用于已知断层与地下采空区的探测任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的介绍,对其在地质灾害勘察应用中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
标签:高密度电法矿山地质灾害接地断层1引言随着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造成了我国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环境的破坏极易造成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为了保护人身财产安全,非常有必要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调查。
在我国的矿区内,地形十分复杂,野外钻探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成本不断提高。
地质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一旦发生会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会严重地影响到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
因此,了解地质灾害如何发生、发展,给治理工作提供依据,必须借助于工程物探手段。
这些问题都导致了钻探技术在更多的矿山地质灾害调查任务中应用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对于高密度电法在各类地质灾害勘察任务中的应用不断广泛,能够有效达到现代地球物理勘察的有效性与经济性。
本文通过对高密度电法在露天矿山地质调查中的应用,验证其适用性与科学性。
高密度电法勘探的出现使得电法勘探的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得到了质的提高和飞跃,同时使得资料的可利用信息大为丰富,使得电法勘探智能化程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高密度电法广泛用于工程地质勘查,如水坝测漏、矿山采空区勘查、隧道透水等,并取得明显的地质效果。
2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高密度电法是直流电法勘探中的一种,通过不同地质体间的电性差异作为前提,对人工施加稳定直流电场时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发生变化进行研究,从而对地底下的构造与地下电性分布不均匀体进行探测。
组合电阻率剖面与电阻率测探两种方法进行集合,构成了高密度电法勘察系统,此系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直流电法有着施工效率高、采集数据量大的特点,而且数据观测精度极高,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摘要:地质雷达是地质勘探的一种有效的勘探方法,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本文结合笔者工程实践,对探地雷达的探测原理及其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方面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阐述,通过地质雷达在地裂缝、岩溶塌陷、滑坡以及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关键词:地质雷达;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是由于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地质作用导致地质体或地质环境发生变化,给人民的生命财产、生存环境以及国家建设造成损失的灾害事件的统称。
近年来,许多地区各种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频发,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知道,任何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都会引起地球物理场的变化,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过程中的物探工作研究是当今环境地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1.地质雷达用于地质灾害调查的可行性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地裂缝、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滑坡、崩塌以及泥石流等。
严格地讲,任何一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在介质(土壤、岩层等)中留下痕迹,即通常所说的介电界面,如地裂缝留下的裂隙、活动断裂留下的破碎带、滑坡留下的滑脱面以及塌陷留下的地穴或陷坑等,这些界面两侧介质的物性差异很大,致使电磁波穿过该界面时的反射能量发生增减、波形幅值出现明显变化,据此可解译出该界面的准确位置及大致形态等相关信息,因而,探地雷达用于地质灾害调查是可行的。
并且由于使用了高频、宽频带、短脉冲及高速采样等技术,其探测精度及速度均高于其它种类的物探手段。
2.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2.1工程概况工程位置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天池村、新开寺村,该区地表主要岩性为灰岩,区内横向河谷发育,水源丰富,地表灰岩有溶蚀环境。
该区域近年多次发生塌陷地质事故,部分民房出现不均匀沉降、开裂等不良现象,且该现象有继续加剧的趋势。
为提出合理的治理方案,需要对该区域的岩溶分布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故采用地质雷达对该区域进行探测。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引 言
近几 年 ,在 工程 项 目建 设和 生产 实践 中 ,经 常 会遇 到各 类不 良地质 现 象 ,诱发地 质灾 害 的发 生 , 危及 工程 建设和 人 身 的安全 ,地 质环 境灾 害调 查 工
作也 受到 了广 泛 重视 。如何 查 明地 质 灾 害的分 布规
覆盖所 测 剖面 ,每一 个 电极都 可 以成为 A、B 、M、 N 极 ,便 于扩 展测 量 电极 的道 数 。高 密度 电法 测量 系统包 括 排列 ( 纳装置 )、 温 排列 ( 极装 偶
维普资讯
第 2 卷增 刊 7
、 1 7 Sv1 , . u v. o 2
辽宁工程技术 大学学报 ( 然科学版 ) 自
J un l f io i  ̄T c nc l iest ( tr l ce c o r a a nn e h ia v ri o L Un y Nau a in e) S
g ol g c ld s se e tgai n i h p ia i n h st egO d e e t e o i a ia tri nv si to n t e a plc to a h o f c . Ke r : hi n iye e ti a tod; t e l ia ia tri e t ton; fa t e sr cu e y wo ds ghde st l crc lmeh heg o og c ld s se nv si i ga r cur tu t r
置 )、 排 列 ( 分装置 )和联合 剖 面装 置等十 多 微
种 测量 模式 ,不论 哪种 方式 都 体现 了如 下特 点: 电
极 布设 是一 次完 成 的,减 少 了人为 的干 扰和误 差 ;
律及 诱发 因素 ,是灾 害治 理 的前提 。高 密度 电法 由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应用
· 227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预测方面的应用陶蕴哲 张雷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吉林 吉林 132000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在开展,同时,工程质量、工程安全的问题也越发的尤为重要。
例如工程的地质调查,桥梁建设的选址,矿场地下破碎带、采空区的勘测,而地球物理电法勘测方法中高密度电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地质灾害;预测高密度电法(High-density ResistivityMethod)是以地下被探测目标体与周围介质之间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人工建立地下稳定直流电场,依据预先布置的若干道电极采用预定装置排列形式进行扫描观测,研究地下一定范围内大量丰富的空间电阻率变化,从而查明和研究有关地质问题的一组直流电法勘探方法。
一、高密度电法概述1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电阻率法基本原理是高密度电法勘探的主要理论依据。
其主要原理是: 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探时,由于不同的岩层的电阻率差异较大,施加电场后,岩层间电流的传导会出现一定的分布规律,借此可以科学的推断出岩层的分布和异常底层的确定工作。
2高密度电法的设备组成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与电极系统组成了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
其各模块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 多路电极转换器: 针对电力系统,借助电缆,控制各个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
2) 主机: 对多路电极转换器发送工作指令,对电极供电,同时进行相关测量数据的接受和存储工作。
一般情况下,高密度电法勘探所得到的数据结果,会首先自动存储到主机当中,再由主机传输相关数据给到计算机,经过计算机的数据转换工作之后,相关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剔除畸变点,校正相关地形,最终制作成视电阻率等值线图。
最后,结合实际的地质勘探结构,根据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 ( 视电阻率) ,合理解释等值线图的地质情况。
三、高密度电法应用制约因素高密度电法的缺点:1) 地形的影响:在进行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采用高密度电法很容易收到地形的影响,从而导致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高密度电法与探地雷达在隐伏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与探地雷达在隐伏地质灾害探测中的应用贺晓华;宛新林;丁健华【摘要】地下岩溶、土洞及淤泥质洞穴等地质灾害具有较强的隐伏性,对工程施工、地基稳固等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近年来,关于隐伏地质灾害的勘探,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物探思路与方法。
目前,准确探测隐伏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及空间位置是物探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采用综合物探的方法,将高密度电法与探地雷达相结合,对地下洞穴塌陷进行勘探,充分发挥两者的优点,资料成果互相验证与补充,排除异常干扰,准确查明了洞穴塌陷的规模特征与具体位置,为工程设计与施工处理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指导依据,可在类似隐伏地质灾害探测中推广普及。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4)001【总页数】4页(P40-43)【关键词】隐伏地质灾害;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视电阻率;电磁波【作者】贺晓华;宛新林;丁健华【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1.01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建设、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在工程建设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地下隐伏地质灾害,如地下岩溶、土洞及淤泥质洞穴等,这类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地基稳固等会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若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因此,对工程建设区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高效的勘探,调查清楚工区范围内地下隐伏地质灾害分布范围及空间位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显的非常重要。
各种地下隐伏地质灾害,发育多样化,隐蔽性较强,且探测精度要求高,使得准确探测其规模大小及位置的难度较大,为物探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近年来,对于隐伏地质灾害的勘探,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物探思路与方法。
当前,工程中常用方法有高密度电法、探地雷达、瞬变电磁法、瑞雷波法及弹性波层析成像等[1-2]。
高密度电法具有储存量大、观测密度大、资料可靠及自动化程度较高等优点,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隐伏地质灾害的勘探工作中[3]。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实践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实践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实践,为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一)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查和简单的仪器测量,监测精度和时效性较低。
如今,随着传感器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例如,高精度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地质体的位移、变形、应力等物理参数,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发送到监测中心,实现远程实时监控。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大面积、快速地获取地表信息,通过对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无人机技术则可以快速获取高分辨率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现场图像,为灾害评估和应急救援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物联网技术将各种监测设备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大大提高了监测预警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勘查评估技术的创新地质灾害的勘查评估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
近年来,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勘探等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地质灾害的勘查提供了更加准确和高效的手段。
同时,数值模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发展趋势,为评估灾害的危险性和危害程度提供定量依据。
GIS 则可以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等多源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地质灾害的空间分析和可视化表达,为灾害的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治工程技术的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方面,新型的支挡结构、锚固技术和抗滑桩技术不断涌现。
例如,预应力锚索抗滑桩采用预应力锚索对桩身进行加固,提高了抗滑桩的承载能力和抗滑效果。
新型的格构锚固技术将格构梁与锚杆(索)相结合,不仅能够有效加固边坡,还具有较好的景观效果。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摘要:本文论述了高密度电法(HDEM)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原理和实例。
HDEM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为建筑物和管道提供监测和评估服务。
论文还讨论了HDEM在识别地质灾害的特征略有帮助,并介绍了一些使用HDEM的优势,包括开拓新的地质方法,改善耗时间的步骤,以及检测和评估复杂的形变圈的能力。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正文:随着城市不断扩张,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识别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
由于部分环境影响因素可能无法使用传统的地质方法或者传统方法效果不佳,因此新技术的开发是必要的。
高密度电法(HDEM)技术为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提供了一般解决方案。
HDEM也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设备和技术设施的现有成本,方法的易操作性,以及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HDEM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分析射电波的衰减情况和吸收特性,来识别地下结构物及其特征。
通过HDEM,可以准确地测量地下构造物的厚度、高度、密度和混凝土强度等参数,进而将其应用于基础设施和管道的监测和评估。
HDEM还可以用于识别地质灾害的特征,并有助于改善长期的研究步骤和节省耗时的程序。
此外,HDEM具有检测复杂的形变圈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凹陷圈,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地质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的精确数据。
通过电波的传播,HDEM有效地测量地表形变,以识别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HDEM有助于改善和开发新的地质技术,并能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地质灾害。
HDEM技术为更安全和可持续的自然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从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
在应用HDEM技术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时,建议使用一些分析工具,例如GIS、数据可视化和数值模拟,以获得有用的形变圈。
此外,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历史分析,可以帮助改善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另外,使用HDEM时还可以考虑改进行内测量技术,以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例如,开发行业特定的设备,具有更强大的传感器,能够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深入信息。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摘要]为了解决因南方暴雨造成水库水坝裂隙漏水的地质灾害,通过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采集水坝地质信息,准确反映裂隙的分布走向情况,为后期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该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地质灾害治理0引言广东省镇隆镇长龙村田螺墩水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是本地村民的主要水源。
由于该水库建设年代较久远,维修力度不够,且正值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坝体下方50米处出现漏水漏沙现象。
勘探目标坝体一半为山脊原状土,一半为人工填土。
漏水位置推测在原状土与人工填土结合部分。
为了查明引起水库坝体渗漏段位置、渗透范围、危害程度,结合野外场地实际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方法配合,获得了漏水坝体较详细的资料。
为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1工区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勘查区位于长龙村边的山坳中,三面环山,另一侧是村庄。
漏水坝体正对村庄。
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内水位已经超越警卫线15cm。
坝体随着水位升高损坏更加严重。
物探工作开展之前,已经用沙袋阻住漏水位置,防止坝体填土随水流失。
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当地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灾害。
当坝体发生漏水现象时,渗水段与周围坝体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
坝体由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构成,由于正值雨季,整个测区视电阻率值偏低,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视电阻率值较高,约在103Ω·m左右,当含水或充水时,视电阻率值一般在102Ω·m左右;地下非均匀介质存在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明显差异而构成了电磁波反射界面。
当地下介质均一性较好时,雷达反射波强度很弱,常为低幅高频细密波。
若地质体松动,受其影响土层均一性较差,出现强反射波组。
渗水处或充水处会形成和周围地质体的反射程度的强烈差别。
因此可以根据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找出坝体渗水段位置。
2工作方法2.1物探方法概述2.1.1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也称自动电阻率系统,是直流电法的发展,其功能相当于测深与电剖面的结合;测点密度大、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根据排列装置不同自由组合,野外只需将全部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仪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治理中的应用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摘要】高密度电法具有测点密度大、采集速度快、抗干扰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滑坡等地质灾害治理和工程勘察中.测量过程中,通过将横向电剖面法和纵向电测深法相结合,形成阵列式勘探,获取丰富的地电信息.本文介绍利用该方法对勘查区的滑坡区域进行勘查,通过解译地电成果图获得了滑坡体纵、横向发育及展布情况,查明滑坡体空间形态特征、滑动面埋深以及与滑坡发育相关的断裂情况等,反映了该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对后期工程钻探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6(013)001【总页数】6页(P99-104)【关键词】高密度电法;滑坡地质灾害;滑动面;对称四极装置;视电阻率【作者】何清立;李霄龙;王志勇【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00;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00;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地质勘查院,吉林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滑坡灾害是指由于受自然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造成地质环境的恶化,使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的斜坡变形破坏乃至整体移动[1,2]。
滑坡时山体沿滑坡面在边坡上滑动,“滑动面”主要为软弱夹层或软弱面,通常由碎石或泥土等组成,且容易充水,因此导电性良好,常为低阻反映;滑动面所承载的岩体称为“滑坡体”,相对比较完整,为高阻反映,因此通过探测高低组分界层面,便可以探明勘查滑坡的滑动位置、滑坡面埋深、滑坡体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发育情况等,达到勘查滑坡隐患、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目的[3]。
物探方法在滑坡地质灾害的勘查和预防方面经济而快速[4],尤其是阵列式布极高密度电阻率法,早期由国外学者提出,后经国内对方法、仪器的研制与开发,很快推广应用到矿产勘探和工程勘察领域以及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
直流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效果和作用
直流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效果和作用汪永辉【期刊名称】《价值工程》【年(卷),期】2015(34)4【摘要】根据皖南地区地质灾害的实际特点,能用于山区地质灾害勘察的物探方法相对较少,浅层地震探测基岩面法是工程物探的首选方法,但当遇到山区相对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植被发育茂密且腐殖层厚度很大时,声波信号受屏蔽导致地震探测失效;因此尝试采用直流高密度电法探测山区覆土层厚度和基岩面起伏情况。
根据物性标本观测资料建立模型并进行正反演计算分析,通过对休宁县七里顶地质灾害物探方法勘查实例,证实直流高密度电法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探测效果。
在局部地形较平缓、地震反射波有效的区段进行两种物探方法的综合解释,可以提高解释的可靠性及解释精度。
科学、合理地应用物探中各种方法,提高物探成果的解释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干扰,为皖南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south Anhui, th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can be used for the surveys of mountain geological disasters are less. Bedrock surface method of shallow seismic exploration is the first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But when the relative elevation difference of mountains is big, the terrain cutting is strong, vegetation development is dense and the thickness of humus layer is very large, the earthquake detection would be failure because the acoustic signal is blocked. So, the workers try to use direct current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method to detect the mountainous soil thickness and the ups and downs of bedrock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physical specimen observation data, th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analysis was carried 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example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Qiliding, Xiuning County, it is confirmed that direct current high-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can obtain the ideal effect. The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two methods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the area of the topography is smooth and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is effective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pret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various methods,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of the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reducing of the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factors can provide reliable theoretical basis for geological disaster management work in south Anhui and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project construction.【总页数】4页(P298-300,301)【作者】汪永辉【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32地质队,黄山2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2【相关文献】1.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J], 张铁桩;张渊;张圣仙2.直流高密度电法在浅海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J], 刘宏岳3.城市地质调查与地质灾害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J], 李振4.三维直流并行高密度电法与瞬变电磁法在某玻璃管拟建场地勘察中的应用 [J], 姚丽芳;张顺中;陈兴海;潘乐荀;汤连生5.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赵少东;王雪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摘要]为了解决因南方暴雨造成水库水坝裂隙漏水的地质灾害,通过高密度
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采集水坝地质信息,准确反映裂隙的分布走向情况,为后期地质灾害治理提供依据。
该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具有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地质灾害治理
0引言
广东省镇隆镇长龙村田螺墩水库建设于20世纪80年代,是本地村民的主要水源。
由于该水库建设年代较久远,维修力度不够,且正值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坝体下方50米处出现漏水漏沙现象。
勘探目标坝体一半为山脊原状土,一半为人工填土。
漏水位置推测在原状土与人工填土结合部分。
为了查明引起水库坝体渗漏段位置、渗透范围、危害程度,结合野外场地实际情况,采用高密度电法,与地质雷达方法配合,获得了漏水坝体较详细的资料。
为后期治理提供了依据。
1工区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勘查区位于长龙村边的山坳中,三面环山,另一侧是村庄。
漏水坝体正对村庄。
雨季雨量较大,水库内水位已经超越警卫线15cm。
坝体随着水位升高损坏更加严重。
物探工作开展之前,已经用沙袋阻住漏水位置,防止坝体填土随水流失。
为了避免发生严重事故,当地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治理灾害。
当坝体发生漏水现象时,渗水段与周围坝体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
坝体由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构成,由于正值雨季,整个测区视电阻率值偏低,山脊原状土和夯实土视电阻率值较高,约在103Ω·m左右,当含水或充水时,视电阻率值一般在102Ω·m左右;地下非均匀介质存在介电常数与电导率的明显差异而构成了电磁波反射界面。
当地下介质均一性较好时,雷达反射波强度很弱,常为低幅高频细密波。
若地质体松动,受其影响土层均一性较差,出现强反射波组。
渗水处或充水处会形成和周围地质体的反射程度的强烈差别。
因此可以根据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找出坝体渗水段位置。
2工作方法
2.1物探方法概述
2.1.1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电法勘探新技术,其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高密度电法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也称自动电阻率系统,是直流电法的发展,其功能相当于测深与电剖面的结合;测点密度大、使用的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根据排列装置不同自由组合,野外只
需将全部电极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仪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研究在人工施加的电场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揭示地层结构和其它隐伏的地质现象。
通过电极向地下供电,测量接收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求得该测点的视电阻率值,从而推断解释地下地质结构。
工作时,通过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中的软件,控制着在同一条多芯电缆上布置连结的多个(60~120)电极,使其自动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深度的探测剖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剖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自动跑极、自动供电、自动观测、自动记录、自动计算、自动存储。
通过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存储的探测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然后对实测的电阻率剖面进行计算、分析、处理,形成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图,即可获得地层中的电阻率分布情况,快速而准确地获取丰富的地下信息。
这种方法原理简单,图像直观,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物探方法。
该方法在工程与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产、水利资源勘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1.2地质雷达
地质雷达技术是一种高精度、连续无损、经济快速、图像直观的探测手段,是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电磁波技术。
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是,由发射天线辐射一个电磁脉冲,当遇到介质分界面或地下异常体时,该电磁脉冲被反射回来,并被接收天线接收,该记录信号形成一道类似于地震记录信号的图象。
地质雷达主要由监视器(计算机)、控制单元、天线等组成,控制单元是雷达的核心部分。
对地质雷达来说,它的剖面横坐标是距离,即探测剖面的地面位置;纵坐标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双程走时,是时间坐标。
地质雷达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整个雷达系统的管理器,计算机(32位处理器)对如何测量给出详细的指令。
系统由控制单元控制着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跟踪当前的位置和时间。
⑵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控制单元的指令,产生相应频率的电信号并由发射天线将一定频率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向地下发射,其中电磁信号主要能量集中于被研究的介质方向传播。
⑶接收机:接收机把接收天线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以数字信息方式进行存贮。
⑷电源、光缆、通讯电缆、触发盒等辅助元件。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依据电磁波脉冲在地下传播的原理进行工作。
发射天线将高频(106~109Hz或更高)的电磁波以宽带短
脉冲形式送入地下,被地下介质(或埋藏物)反射,然后由接收天线接收。
2.2工作布置
为了详细掌握渗水坝体位置的详细信息,根据测区内场地环境、渗水段大致位置等实际情况,勘探深度设为15m~30m。
高密度电法共布设3条测线,仪器采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A高密度电法仪,采用温纳装置,每次布置一个排列,每排列60个电极,并保证60根铜电极与地面接触良好,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用系统配套的处理软件编辑、地改、反演后制成剖面图。
3条测线按照勘查次序依次编号为DF1,DF2,DF3。
其中DF1电极距1.5米,排列长度90m。
DF2电极距1m,排列长度60m。
DF3电极距2米,排列长度120米。
共270m。
地质雷达仪器是瑞典产RAMAC/GPR地质雷达,采用50MHz非屏蔽超强地面耦合天线,点距0.5m。
总测线长度为170m,测点数为342点。
采集后的数据利用reflexw处理软件,经过去零漂、调整零值、增益恢复、去除背景、带通滤波、点平均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图像。
2.3成果与推断解释
根据地球物理勘探调查成果,综合确定出水库坝体渗水路段位置。
综合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勘探成果,勘查区内异常位置基本吻合。
高密度电法剖面上低阻异常与地质雷达剖面的异常区位置和深度基本相同。
此异常深度为测线位置以下的垂向深度。
3结论
通过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的探测工作,基本查明了水坝渗漏路径及坝体受影响范围。
物探探测成果中划分的异常区是包括渗漏路径及坝体受影响范围。
高密度电法能够较直观而形象的反映出测量断面电性异常的形态,能够经济、有效的查明裂隙的位置和走向。
地质雷达也能较精确的反映出裂隙位置。
高密度电法和地质雷达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