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农村学生扫除适应性障碍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帮助农村学生扫除适应性障碍探微
摘要农村学生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上学条件的限制,进入初中学段后普遍反映出对新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村学校帮助扫除适应性障碍
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教学条件,造成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学段后对新的学习生活不适应。在新课改进程中,帮助初一新生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生活,顺利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业任务,并能够持续健康全面发展,已成为摆在初中学校和教师面前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首先,教师要做好学生生活的向导,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
盼望尽快长大,渴盼早日成为中学生走进初中生活,是每个人很真实的愿望。然而,农村由于地理环境的制约,初中学校都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上,大部分学生走读上学很不现实。虽然,近几年教学资源的整合和“两免一补”、“营养早餐”政策的落实,为农村学生住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成效的日益凸显,农村孩子受溺爱的情况更为严重,再加上上学年龄的偏小,初一新生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学生进入中学一两周后,随着新鲜感和好奇心的逐渐消退,剩下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新生活的不适应。所以,对初一新生进行生活方面的关怀和引导是七年级班主任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70%以上从未单独长时间出远门的农村住校学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特别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帮助他们逐渐走出任何事情都要依赖父母和老师的生活阴影,慢慢地学会生活自理,逐渐形成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性格特征。
其次,教师应做好学生人生的导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萧伯纳曾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据调查,现代职场上,仅仅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显然是乏力而无竞争力的,自信的人格魅力才是职业人所独有的杀手锏。无论漂亮或英俊与否,自信的人最有魅力,他们也常常可以事半功倍,能以最高的效率做出最完美的事。
研究发现,具有学习适应性障碍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由于他们缺乏对新的学习环境的客观的期望和评价,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焦虑、沮丧等消极的情绪就慢慢代替了刚进校门的兴奋、好奇和幻想,个别学生甚至会表现得抑郁、悲观、孤僻。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特别重要。教师可以借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名言,通过鼓励学生每天都能保持甜美的笑容,以昂首挺胸的姿态,主动与他人交往,想办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寻找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试点,努力获取成功,不断增加成功体验等方式,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扫除适
应性障碍、成功地走向新生。
再次,教师需更新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近些年,基础课程改革的推进使教育现状发生了很多积极的变化,但由于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部分教师仍是以灌输、讲述为主,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或者生搬硬套,学习的有效性得不到提高。这势必会导致七年级新生出现适应性障碍。
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学生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发展和挑战自我的过程。比如发现自己的爱好、取向、兴趣、特长、心性、身体机能情况等;明确自己的定位,形成并理解自己的梦想和愿景,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等等。而不是要成为“灌注知识的容器”。其实教育无需强求,无需特别规划,无需指手画脚,这完全是一个一边认识选择,一边积累前进的自然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另外,教师得做好课堂的导演,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陶行知曾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教师作为课堂的激发者、开发者、启发者、引发者、诱发者,在各科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通过学生的阅读、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讨论、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理论知识向行为能力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分析处理实际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载体,培养学生的勇敢、专注、执着、自信、创新、自觉、大方等方面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养。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活动、多竞争、敢露面、肯亮相、勇担当,在让人人不甘落后方面下功夫、做文章、深挖掘,这才是课堂教学的命脉。高效课堂第一标准就是学生的情绪高涨、精神抖擞和活力焕发。当学生对待学习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凝聚力,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表达出来的氛围和情绪产生之后,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该让学生都有一种需求、一种热情、一种欲望,把自己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表现自我的主体。
最后,教师还需注重与家长沟通,促使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教育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长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对教育好孩子、促进其健康幸福地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帮助学生扫除适应性障碍,教师还需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家校沟通,不仅能使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教育方针政策,而且能全方位掌握孩子的学习、思想、行为和身体等方面的状况,更好地解读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对孩子的教育形成合力。教师和家长通过真诚的沟通,还可针对某一学生的具体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特别要引导家长正确客观的分析孩子的情况,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给家长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没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决不能放弃升学无望的孩子,因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喜好及早地帮助孩子找准发展的方向,培养和挖掘这一方面的潜能。
总之,在新课改进程中,帮助学生持续、健康、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主旨。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人格的提升和发展才是教育的关键。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一旦会做人、会做事、懂做人、懂做事,便没有他过不去的坎。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
2、严先元《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1.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GSG57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