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共38页文档
临终关怀行业分析报告
临终关怀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临终关怀行业是指通过医疗、心理、社会、宗教以及精神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为处于临终期或有终身疾患的人提供身体和心灵关怀,以缓解他们的痛苦和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并在适当时进行引导和支持,以便他们能够接受死亡作为自然生命过程的一部分。
二、分类特点临终关怀行业可分为医疗和非医疗两类。
医疗临终关怀主要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以提供止痛、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等治疗为主;非医疗临终关怀则包括医疗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如心理、社会、宗教、精神等方面的支持,以及家庭护理等。
临终关怀的主要特点是:精神支持、全面关心、温情护理、尊重病人的选择权和自主权。
三、产业链临终关怀行业的产业链包括疾病诊断、医疗设备及药品供应、医院、养老机构、家庭护理服务、精神保健机构等环节。
四、发展历程临终关怀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医学领域,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随着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临终关怀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有着许多关于“离世”的智慧,但是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认可“临终关怀”的观念仍然较为缺乏。
目前,国内的临终关怀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的市场潜力与前景十分广阔。
五、行业政策文件近年来,国家对于临终关怀的提升和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支持,政策法规不断完善。
2018年《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终医学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我国的临终关怀规范化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六、经济环境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临终关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1.17亿,并且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不断增加,这也直接导致了临终关怀市场的大幅扩张。
目前,全国有1.99亿患有慢性病,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临终关怀的需求。
七、社会环境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人为本”的理念,但是在现代社会,快节奏、功利主义和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占据了主导地位,许多人对于病痛和死亡存在着压抑、回避和恐惧。
我国临终关怀的的现状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我国临终关怀的的现状及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一、临终关怀事业研究的背景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了,生命的第一站是出生,而生命的最后阶段则是临终。
每个人都要经历生和死,生,我所不欲也;死,亦我所不欲也,然既生为人,谁能不死?《无常经》言:生者皆归死,容颜尽变衰,强力病所侵,无能免死者。
临终状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
正如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中所言,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复存在时,如何让病人安详、坦然、有尊严的离去即是我们建设现代文明社会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社会文明建设的要求,使得医学已由过去单一的医学模式扩大演变为现代的生理、心理、社会合二为一的综合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我国现在逐渐步入的老龄化社会从而使得临终关怀这一服务事业应运而生,而我国目前当今阶段的医疗模式医疗卫生人员在临终关怀事业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角色。
二、临终关怀的概念及意义(一)临终关怀的含义临终关怀(hospice或end of life care)又称为姑息疗法,它并不是治愈疗法,而是一种致力于在患者即将离开人世前的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里,帮助患者减轻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舒缓病人的痛苦。
临终关怀不同于安乐死,它既不促进也不延迟病人死亡。
对症治疗、减轻病人躯体的痛苦、生活护理、消除病人心理压力和不良的消极情绪都是临终关怀所包含的主要任务。
(二)临终关怀的意义1.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生命尊严。
人在死亡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并不是在舒适平静中度过的,大部分的临终患者都是在疾病中受尽煎熬与折磨,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充满了痛苦、恐惧和无奈的。
而临终关怀则为临终患者和其家属提供了心理上的关怀与安慰,减轻临终者身体上的疼痛,缓解心理上的恐惧,维护尊严、提高生命质量,让终将逝去之人能安详的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
2.社会文明的标志。
对于将要去世的病人,由医务人员给予临终者和他的家属全面的关怀。
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发展现状陈小姣1001096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医学、护理、心理、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社会实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在科技和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让人们得到心灵的抚慰将是对人文关怀的否定所以临终关怀的意义远远的超出了医学的范畴.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临终关怀既不会促进病人的死亡,也不会延迟,它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也不同于安乐死,而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医疗护理,帮助病人尽可能的解除一些心理问题和精神上的恐惧,为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让病人平静的面对死亡.我国内地临终关怀起步相对较晚,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同年10月上海诞生了中国第一家临终关怀院-南汇护理院,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病人的松堂医院正式成立。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于1998年在李嘉诚先生的捐助下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宁养院,从而开始了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推展工作。
到现在,我国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临终关怀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及居家照料。
但是传统死亡文化对中国人的思想造成了束缚,让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受到了消极的影响很多人不能理解临终关怀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死亡教育和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的欠缺,即使是医务人员也了解不深入.尽管社会总是进一步的普及它的发展但是在各种工作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宗教信仰,文化程度,工作和个人经历等等。
我国临终关怀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发展较快, 北部次之, 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
这与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同时也与各地区之间临终关怀计划相关政策和社会支持度的差别有关, 比如深圳、上海、天津这些城市临终关怀发展比较成熟, 其他地区可以有选择性地借鉴吸收其经验, 以政府为主导,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律, 协调卫生、财政部门以及人事部门,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 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的临终关怀实践运行模式。
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及发展
临终关怀护理的现状及发展摘要】临终关怀是人道主义的新起点,建立了人生临终旅途的一个理想模式,但由于传统伦理观念和现实的影响,其发展陷入了困境及一些误区,故通过讨论研究,探寻一条普遍性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路径是非常必要和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临终关怀护理现状发展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全面支持与照护,使临终病人的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能无痛苦、安宁,舒适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探索临终关怀这一问题极其必要。
1 临终关怀的现状1.1传统的孝道观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中,“孝道”的观念在中华民族文化中一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自汉代以来,“孝”被提到与天等同的高度,“百行孝为先”,“孝”是行为最高准则[1],把父母临终时子女是否亲自在身边服侍送终作为人们评价子女是否孝敬的一个标准,认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延长患者的生命,这往往忽略了患者的意愿,造成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实际上,临终关怀的原则是“不以延长生命为惟一目的,而以减轻临终患者的身心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2]。
不同的患者作为独立的个体,必然有其各自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尊重、满足临终患者的个体需求才是真正的孝道。
但这种方式在传统“孝道”伦理的影响下,往往被大众忽视。
1.2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对临终关怀的影响传统医学人道主义观点认为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对于临终患者,医护人员会竭尽全力积极救治,却忽略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护理观轻视临终关怀,认为放弃一些治疗是对患者的不负责,而过分期望和过度给予根治性治疗[3]许多医护人员认为,如实告知患者的病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加速病情恶化,因此选择将实情告知家属,而用善意的谎言来面对患者,忌讳谈论死亡的话题即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想找人倾诉,周围的人也刻意回避,以至于病人心中的郁闷得不到疏通和排解,更加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痛苦。
国内外临终关怀现状及相关分析
有 以下几种 : 临终关怀护理教 育 需求量表 , 老年 患者 临终关 怀 态度量表 , 照顾 者压 力量表 , 癌痛处置的知识和 态度 问卷 , 医生、 医学生、 社会工作者 和护理人 员的 I 临终关 怀护理知 识
在 一项 涉及护士 临终 关怀护理知 识和 态度 的教 育培训 方案 的研 究 中发现 , 临终 关怀教 育培训能 明显增强护士 的知识 和
态度 。
就有一 个是 中国的 。大量增加 的老 年人群 也是 临终护理
的潜在 需求对 象。我 国从 18 9 8年开始临终 关怀的研 究及相 关临床 实践 工作 , 至今 已有 2 0多年 , 目前 已有 10多家临终 2
v w B ) 多个英文期刊 全文数 据库 中查阅与本课题 相 关 i (P 等 e
的 文 献 共 60余篇 , 献 中与 临 终 关 怀 相 关 的 评 估 工 具 总 体 0 文
疾病失代偿 期病危者 、 多脏 器衰竭病 情危 重 者、 衰老并伴 有 多种慢性 疾病、 中风偏 瘫并发 危及 生命 疾 患 的患者 、 身情 全
家属 接 受 临 终 关 怀服 务 的 困难 。
生认为 向患者预告碍 ; 医生缺乏给予 患者 临终 关怀指导 的知识 。许 多调查
2 国 内研 究 现 状
2 1 对 医护 临终 关 怀知 识 和 态 度 的调 查 研 究 赵 佩 英 . 等 对临终护理缺 陷的调 查分析 显 示: 士能正确 回答 临 护 终 护理 内容的 占 3 .% ; 04 主动 关心临 终患者 并进行 心理护 理 的 占5 . % ; 2 9 与患者 家属 沟通 , 提供 心 理护 理的 占4 % ; 8 曾经与 惠者或 家属讨论善 终问题 的 占7 8 ; . % 参加过 临终 关 怀相 关知识 学习的 占4 .% 。 国内的调 查研 究说 明 : 41 目前 医院的 临终 关怀服务远远不能 满足 患者和 家属的 需求, 还很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及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我们来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相对落后。
一方面,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服务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和人员,导致在需求上无法满足。
我国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规范。
临终关怀事业在社会上还存在认识和观念的问题,很多人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和意义并不了解。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积极态势。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意识到临终关怀的重要性,逐渐开设了临终关怀病房和病区,提供相应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临终关怀志愿者团队逐渐兴起,为病患和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陪伴。
一些公益机构和慈善基金会也开始关注临终关怀事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针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应加强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认识和关注度。
可以通过举办宣讲会、开展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意义。
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规范。
需要建立健全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疗机构和人员,并规范其服务内容和操作流程。
还应加强对临终关怀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确保他们能够提供专业、温暖的服务。
应加大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以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尚不理想,但是在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会有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广大患者和家属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怀。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由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疾病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增多等因素,临终关怀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备受国内外关注。
1中国建立临终关怀机构的社会背景1.1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产生巨大的需求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是由其经济逐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的,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其人口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人群逐渐累积,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1]。
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出现的。
虽然人口众多是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比重相当大,这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滞后阻力。
因此通过尽力完善诸如临终关怀机构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会满足更多的老龄化人口对于社会的需求[2]。
1.2家庭结构引起养老模式的变更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模式是老人安度晚年的重要方式。
计划生育政策开展以来,中国的“人口观”发生改变,出现了以“421”或“422”为主的中国家庭新结构,即一对青年夫妇除了照顾孩子外还要赡养四位老人,但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缺乏对老年人的照顾,出现较多的“空巢老人”,当前社会也缺乏对该情况的解决措施。
临终关怀机构将会针对性地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3]1.3死因顺位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居民死伤原因也有较大变化。
据1998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1998年城市地区居民死亡率为6.17‰,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中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地区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4]。
”从上述资料可以推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损伤和中毒原因外,老年性疾病所带来的死亡率甚多,老年性疾病无论从治疗还是康复层面来讲都将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死因顺位的改变是临终关怀事业所面临的极大的困难所在。
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
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摘要临终关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发展,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本文从临终关怀及其缘起、临终关怀的工作内容、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探讨,探索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道路。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就世界范围而言,它的出现只有二三十年的时间。
关键词临终关怀;生命;质量正文临终关怀是人类社会最具人性化的表现,是人道主义在现代社会的最高体现之一,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
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在人类生活品质提高之后,继之以提升死亡品质的理想与追求的现实化,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临终关怀是由社会各层面(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志愿服务人员、政府和慈善机关)组成的机构为生命处于晚期的病人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的支持与照顾,创造一种安享、舒适和充满温情的临终环境,提高病人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和价值,让他们带着尊严,愉快、满意和不留任何遗憾地离开人世。
本文将从临终关怀及其缘起、临终关怀的工作内容、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与现状进行探讨,探索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道路。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人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人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病人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病人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病人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地使病人有尊严地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
与此同时,向病人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
[1]临终关怀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病人了解死亡,接受死亡,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享受良好的医疗消费,使他们能够有价值、有意义、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超越躯体的痛苦,安详而无牵挂地离开亲人,离开这个世界;另一方面是给予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慰藉,帮助他们直面死亡的事实,坦然地接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所要面临的问题。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
因此,本文就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其发展进行浅析。
1. 社会文化环境不利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会忽视或排斥死亡与悲伤,但是对于临终病人来说,这样的环境会让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难以得到理解和关注。
2. 医疗条件不完善现在,我国医疗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临终关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医院没有专门的临终病房,或者专门照顾临终病人的人手不足。
3. 社会资源不足大多数社区及城市中只有少数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站出来帮助临终病人,很多病人家属或者照顾者没有知识或者时间去关注和照顾临终病人。
1. 建立规范制度应该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临终关怀制度,完善政策法规,让人们对于临终关怀有一个规范的认知。
2. 建立专业团队应该增加专业的临终关怀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人数,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和谐、贴心、高素质的关怀服务。
3. 建立社会化服务应该在社区中建立专业化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专业服务,让临终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关怀。
4. 加强培训学习对于医生、护士和志愿者等的临终关怀服务组织要加强培训和学习,让他们掌握专业技能和理念,能够更好地为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
总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尤其是在社会资源不足、文化环境不利和医疗条件不完善方面。
未来,我们应该推进现有的临终关怀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建立社会化的服务机构、加强临终关怀服务的人员队伍建设和加强社会培训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临终病人和家属带来更好的关怀和服务。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现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寿命的延长,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临终关怀事业不断受到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发展两个方面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进行浅析。
一、现状1.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稀缺,专业人才不足,临终关怀服务水平不高,管理和规范程度不够,导致了对临终关怀事业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
人们在面对临终关怀问题时,往往遭遇机构少、专家匮乏、医疗环境差等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观念及对“临终关怀”病人的认知程度不够,临终关怀服务的社会认知还不够广泛。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护理仍然存在着误解和忽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养老院、护理院和医院等机构正在尝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服务其实并不完善。
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团体已经逐渐增多,参与临终关怀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也在扩大。
这些志愿服务团体在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照料、心理关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发展1.政策保障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确保临终关怀服务的公平合理,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临终关怀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专业人才培养我国应该加大对临终关怀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业的临终关怀专业课程、开设相关专业学位,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
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人才交流,提高业务水平和临终关怀服务的能力。
3.意识宣传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和教育应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各级政府机构、医院、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组织等都应该积极参与到临终关怀宣传工作中,帮助人们正确理解临终关怀的目的和意义,唤起社会对临终关怀事业的关注和重视。
护理: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
护理: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辛英伟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泌尿移植科护士长亓卫东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消毒供应室护士长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目的是希望帮助终末期患者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给予患者及亲人精神上的支持,给予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来临的问题。
一、临终关怀的发展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始于1967年由桑得斯博士在英国创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圣克里斯多福临终关怀院”,1988年10月天津医学院建立了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1992年在北京成立我国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此后在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地相继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据资料报道,至2003年3月,全国接受临终医疗服务的病例已超过了8000例。
尽管临终关怀国刚刚起步,但都能体现出它顺应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文化发展的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新观念的需求,符合人道主义精神,能够充分展示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医护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的崇高医德医风,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接纳。
二、临终关怀的现状临终关怀模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附属于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或社会的临终关怀护理。
我国主要以“家庭临终关怀”为主,具体内容包括:对临终患者注册登记,到患者家中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顾与支持,使患者与亲人顺利渡过人生路程的最后站。
(一)临终关怀面临的问题1.临终关怀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发生冲突传统儒家文化观念使生命神圣而恐惧死亡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们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是否认及不接受的,即使在医护人员中,关于“生命永存”的观念持反对者占62.6%,而态度不明朗者占34.9%。
此外,在回答家中谈论死亡情况时,回答“很公开”的占31.7%,表明医护人员同样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封建社会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规范的深刻影响,对死亡的态度不够积极。
知情同意是患者的权利,只有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讨论死亡,更好地接受死亡。
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回复
临终关怀发展现状-回复
“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引言:
临终关怀是关注病患在生命最后阶段的身体、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的综合性医疗服务。
它旨在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宁和尊严的环境,同时为家属提供支持。
临终关怀的发展一直是医疗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临终关怀的现状,并指出需要解决的挑战。
第一部分:临终关怀的意义和目标
(介绍临终关怀的定义和目标,为读者提供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临终关怀的发展历程
(介绍临终关怀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的发展及其进展)
第三部分:全球临终关怀现状
(分析全球范围内临终关怀的发展现状,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进行比较)
第四部分:中国临终关怀现状
(探讨中国临终关怀的当前现状和特点)
第五部分:临终关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分析临终关怀领域存在的挑战,如资源不足、缺乏培训和教育、文化观念等)
第六部分:解决临终关怀挑战的办法
(探讨解决临终关怀挑战的策略和途径,如加强培训和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等)
第七部分:总结与展望
(总结分析,展望未来临终关怀的发展方向)
结语:
临终关怀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各国应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共同致力于提供优质的临终关怀服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患者和家属的需求,保障人们在生命最后的阶段获得尊严和关怀。
(注:本文仅构建了一个框架,实际写作中可以进一步展开各个部分,并添加相关的研究和案例,以提供更丰富的内容。
)。
临终关怀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 ⒋国际临终关怀运动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发 展趋势是: • ⑴普及临终关怀专业教育,促进临终关怀 事业的发展。 • ⑵拓展关怀服务领域,为爱滋病和早老性 痴呆病人提供姑息性照顾。 • ⑶加强临终关怀学术研究,提高临终关怀 服务质量。
临终关怀在中国
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兴起
• ⒈起步阶段 • ⑴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 • 1988年7月15日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 中心成立
• ⑴临终关怀是新兴的医疗保健服务项目 • ①服务对象既包括临终病人又包括家属 • ②服务内容不单纯是医疗、护理服务,还包括心理咨询与 心理辅导、健康教育、死亡教育、精神和社会支援、居丧 照护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 临终关怀服务范围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疼痛和其他症状控 制、心理精神关怀、社会支援、居丧照护。 • ③服务方式多样化、本土化 •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临终关怀服务的基本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与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道德习俗和医疗保健 制度密切相关。
存在问题
• • • • ⑴体制问题 ⑵观念问题 ⑶工作人员素质问题 ⑷患者及家属观念问题
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
• • • • • • ⒈临终关怀事业 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医院) 医保定点医院中开设临终关怀病房(病区) 社区医疗保健中心开设临终关怀科 临终关怀服务咨询机构 物业管理公司开展的住宅小区临终关怀服 务
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
• • • • • ⒉老年护理事业 兴办老年护理院 兴办各种类型的养老机构 在养老机构中加入临终关怀服务项目 开发养老(银发)产业
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
• • • • • • ⒊其他临终关怀事业 壮大临终关怀学术群体 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临终关怀基金会 呼吁临终关怀立法 创办适合不同年龄段的系列科普杂志 推行临终关怀产业连锁准入制度
浅议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
浅议临终关怀现状及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起步,并且日益被人们接受,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事业。
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提高,即使是生命的尽头。
标签:临终关怀临终病人生命生活质量早有“生命诚可贵”的名句警示世人生命的重要性。
生命尽头的时候,人尤其脆弱,尤其需要关怀。
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其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给临终者的家属提供社会和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支持[1],是一种具有高度价值观和伦理意义的服务活动。
1.临终关怀的起源、定义及我国发展现状1.1 临终关怀的起源、定义“临终关怀”(hospice或hospicecare)一词源于早年的西方,意思是朝圣者或旅客中途休息,重新补足体力的一个中途驿站。
临终关怀起源于中世纪的修道院和济贫院,那里为重症濒死者提供精心的照料[2]。
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则是指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护理,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临终患者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到安慰、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3]。
1.2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国大陆于1988年在天津设立临终关怀研究中心,同年10月上海创立了第1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1992年北京成立了我国第1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
目前我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的30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创办了临终关怀和姑息治疗机构100多家,已有数千人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4]。
但是我国的临终关怀机构相对集中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即使在这些大城市中,也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医院偏少、医院设施差、患者少、病房空等现象和问题[5]。
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临终关怀又具有发展的必然性,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水平提高,人们要求生活质量的现状要求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展望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现状及展望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及我国人口结构越来越趋于老龄化,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越加强烈,临终关怀也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临终关怀卡方检验现状展望临终关怀的定义及对象临终关怀(hospice,palliativecare)又称安宁和缓医疗、善终服务、安宁疗护、姑息疗法。
这种治疗方法大多针对癌症末期患者。
针对癌症末期患者的治疗大多不会再见效,相反只会令患者的性命延长,从而使他们饱受更多痛苦。
因为物理上的治疗已经无法再有效果,所以便发明出临终关怀的治疗方法。
临终关怀于1967年由英国藉的西西里桑德斯医师开始推广。
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与注射药物来减轻痛苦,并在社会上、心理上、灵性上提供治疗与照护。
这种治疗方法理论上不会延长病人的濒死期,而其目的系为提升患者在临终前的生活品质。
通常由心理师提供精神层面医疗,社工师则是运用各项社会资源,与志工共同办理活动,或协助病患经济问题处理。
另有关病患与家属的灵性照顾则属于关怀师,非基督教医院由志工关怀,基督教医院为牧师或传道。
除了患者的痛苦可以减轻外,同时亦能减缓家属的心理创伤及痛苦。
采用临终关怀后,患者能够比以前更安详、有尊严地离世。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由于在中国临终关怀并未纳入社会保险给付范畴,并且公立医院一床难求,加之私营医院日均千元,目前中国仍处在初期发展阶段,需要各方投入,北京信望爱文化中心率先推出了符合身心灵整合关怀原则,以社区和家庭为中心的临终关怀项目“生命有爱计划”。
该项目通过免费的临终治疗方案优化、家属辅导、推动预立医疗自主计划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但由于临终关怀领域得到的社会关注度低,筹款困难,服务覆盖范围仍然仅仅能勉强辐射部分中国华北地区。
甚至人们对于临终关怀的理念及施行方式等都存在着较大差异。
1对象与方法100%,有效率98.7%,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学历、性别、职业、临终关怀对象接触史);②临终关怀知识:第一部分为临终关怀基本知识,包括定义、结果和临终关怀1.1对象随机选取武汉市社会人员,150名,分布在汉口区。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
浅析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发展【摘要】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在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医疗和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仍面临着挑战和困境,如医护人员短缺、服务水平不均等。
为了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加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关键词:临终关怀事业、现状、问题、发展前景、医疗、护理水平、政策法规、社会观念、挑战、困境、未来发展方向、培训、法律法规、投入、服务水平。
1. 引言1.1 概述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是指针对病危患者及临终患者进行综合性的医疗、护理、精神和社会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临终关怀事业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服务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护理质量不高等。
加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2 探讨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社会认知度不高。
很多人对临终关怀的概念存在误解,认为只有终末患者才需要关怀,忽略了照顾患者家属和家庭的重要性,导致关怀服务的不足。
我国临终关怀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均。
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缺乏专业的临终关怀团队,无法为需要关怀的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地区的终末患者更难获得优质的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面临着医护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压力大的问题。
由于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提供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关怀服务。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存在着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社会认知度不足等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加投入,完善服务体系,以提升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