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与测试教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

高二生物 必修三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注:内环境是多细胞动物赖以生存的直接环境,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二、看图回答问题注:①②③④表示液体名称,A 、B 、C表示各种结构1、写出各符号对应的名称: ① ②③ ④A BC2、四种液体之间形成的联系(请用箭头把它们联系起来)3、②③④三种液体之间最主要的区别:一、画概念图细胞内液温 度B C ① A4、相关细胞生存的内环境(1)组织细胞: (2) 毛细血管壁细胞:(3)血细胞: (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5、提醒:人体中的外界环境人体中与外界相通的一些部位:如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等;而人体中的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能与外界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巩固练习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A .淋巴B .组织液C .血浆D .唾液2.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互相渗透转变的是A .血浆和组织液B .血液和淋巴C .组织液和淋巴D .血浆和淋巴3.在下列物质中,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一组是①血红蛋白 ②血浆蛋白 ③葡萄糖 ④尿素 ⑤生长激素 ⑥尿液 ⑦细胞内液 ⑧泪液 ⑨乳汁 ⑩脑脊液A .①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⑨C .①⑥⑦⑧⑨D .②③④⑤⑩4.在除肺部以外的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 2的浓度依次为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5.右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 、B 、C 、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题)A .②可以进人A 、C 、DB .CO 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 .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D .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6.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3

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细胞生活的环境(1)教案3

1。

1 细胞生活的环境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的媒介
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
换模型
重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难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评价任务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
性质
导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效果及问题预设

(3分钟)
1。

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学生
认真
观察、
小组
讨论
后回
答。

创设
情境,
引导
学生
通过
观察、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11。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_必修3

高中生物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_新课标人教版_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整体感知:1.知道细胞外液的成分2.概述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3.说出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4.知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合作探究:1.剧烈运动使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但血浆PH变化很小。

此时最直接起到稳定PH作用的是()A.激素对细胞代谢的调节B.泌尿系统对酸的排泄作用C.呼吸系统的通气、换气D.血液中的缓冲物质2.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3.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氧进入组织细胞中4.在人体剧烈运动以后,预测其血浆中的PH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解释其原因()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C.PH会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D.PH会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5.大气中的O2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A.3B.5C.6D.106.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A.组织液回流加快B.组织发生脱水C.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D.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7.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A.细胞外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血浆和组织液8.下列何种情况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A.毛细淋巴管堵塞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学生反馈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一、整体感知:1.知道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合作探究:1.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A.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B.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C.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由于()A.肺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CO2B.肾脏能及时地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C.消化道和肺能及时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和氧D.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3.人和动物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中4.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5.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其机理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的食物未被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6.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预习学案(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预习学案(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知识点预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实例:(1)体温: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

(2)PH:由于血浆含有物质,可以与酸性和碱性物质进行,维持血浆PH在7.35~7.45。

(3)渗透压:人体血浆37℃时渗透压为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

(4)化学成分含量: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含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在波动。

由此可见,健康人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中,通过机体的作用实现。

提示:(1)37 1 (2)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酸碱中和(3)770 Na+和Cl- (4)一定范围动态平衡调节2.内环境概念: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各个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状态,叫做稳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1)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的结果。

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稳态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调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____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发现并清除________、________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

提示:神经系统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2)结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提示:神经—体液—免疫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doc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doc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教案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

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要求知识方面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

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

章引言则就这3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探讨”活动,意在调动学生围绕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的生活环境的差异展开讨论。

因为对单细胞生物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认识到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细胞的生存环境,并加深对生命世界的认识。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课)

高二生物集体备课(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课)

课题: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科组高二年级生物组主备人童斐执教人别建玺童斐课题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型复习课时间201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能力方面:了解生物维持内环境PH稳定的机制;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教学设想●教学重点一、内环境的成分二、内环境的稳态 1. 温度 2. PH 3. 渗透压三、调节机制四、意义●教学难点主要考察的是1.通过内环境,可能考查生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系列知识。

2.与水、无机盐、血糖的平衡及调节、体温调节等联系,与人类的健康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主要是以选择题或者是在非选择题中一部分出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重点解析】(一)、内环境的稳态1.细胞外液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整个身体的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其中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是单向的,淋巴的回流也是单向的。

淋巴具有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等作用。

2.人体内环境是人体的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是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媒介。

组织液来源——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

组织液去向——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关系~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

3.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内环境的稳态有赖于反馈调节,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作用,使输出进一步增强的调节称为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减弱的调节称为负反馈。

4.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等。

(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高三生物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三生物教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师提示〗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毛细血管雌分析回答〔思考与讨论1〕学生讨论后回答〔板书〕血浆组织液淋巴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冋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异存在的部位血管内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各种血细胞体内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少内环境一一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基础题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 K+C. Na+D. Ca2+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 C .贫血 D .尿毒症3. 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 •组织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 .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 .细胞中ATP的数量4. 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 .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 .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 .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 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

专题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知识点讲解】1.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变化(1)体温: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体温波动一般不超过1℃。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酶活性下降,影响酶正常催化作用,导致细胞代谢紊乱,机体不健康或发生疾病。

(2)PH:血浆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物质,以与酸性和碱性物质进行酸碱中和,维持血浆PH在7.35~7.45。

内环境PH过高或过低,一样会导致酶活性下降,细胞代谢紊乱,机体不健康或发生疾病。

(3)渗透压:人体血浆37℃时渗透压为770 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90﹪来源于Na+和Cl-。

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使用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会引起细胞失水皱缩,下降则导致细胞吸收膨胀甚至破裂,影响细胞正常功能,从而影响细胞代谢。

(4)化学成分含量:内环境的成分如血糖、激素等含量总是在一定范围波动,如血糖正常范围在0.8~1.2g/L。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含量不是绝对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稳态的特点:(1)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2)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典型例题】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错误的理解是()A.内环境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是相对的,不是恒定不变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A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C正确;该变化范围机体容许存在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现象,不是考虑化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D错误。

高中生物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及其与细胞内液的关系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3.以探究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的实验设计重点难点:(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2)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途径(3)内环境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人体内的全部液体,统称为体液,其组成如下:2.内环境: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

其各成分的关系如图:(1)血浆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入组织液,组织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渗入血浆。

(2)组织液成分单向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浆。

(3)淋巴循环可以调节血浆与组织液间的平衡。

内环境成分与细胞内液的判断方法:(1)血浆与淋巴、淋巴与组织液之间是单向转变的,即组织液可以成为淋巴,淋巴可以回流为血浆,但不能原路反向。

(2)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相互渗透。

3.内环境的成分(1)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CO2、尿素等。

(2)内环境中不应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酶、复制转录翻译有关酶、转氨酶等各种胞内酶。

4.不同人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5.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而血浆则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血浆蛋白一般位于血浆内,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而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它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特别提醒:①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与外界环境直接发生物质交换,没有细胞外液组成的内环境。

②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虽来自于内环境,但不是细胞赖以生存的细胞外液,被分泌后可以与外界直接接触,不属于内环境。

二、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实现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第 1 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 1 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 .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2009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连”的战士在界江哨位上站岗执勤。

当日,地处中俄边境的黑龙江黑河市气温达到零下三十五、六度。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内的温度高达1600 r,炉前起码超过100C。

1.无论是在冰天雪地的边防线上巡逻的战士,还是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工人,体温都是37°C左右,这是为什么?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比如喝电解质饮料),这又是为什么?问题导入: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是什么?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 女人是水做的”。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与测试教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与测试教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3

宝宝宝宝嘻嘻嘻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与测试复习重点:1.体液构成及互相关系2.内环境的成分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4.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复习过程:一、体液及内环境的构成【知识点解说】1.体液构成及互相关系(1)体液包含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右图中①~④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 A 处的氧分压要高于 B 处, A 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 B 处, B 处 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 A 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2.详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组织液【典型例题】( 2018 浙江卷, 11)以下对于人体内环境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宝宝宝宝嘻嘻嘻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惹起组织肿胀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答案】 A【变式训练】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图解,此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以下有关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久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添C.图中①和③细胞详细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假如指图中的标号②【答案】 C【分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基因突变致使血红蛋鹤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为镰刀状,故 A 正确。

营养不良会惹起组织水肿, B 正确。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此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学案)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学案(学案)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预学案一、人体主要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1)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3)绝大多数体细胞→;(4)血细胞→;(5)淋巴细胞→。

★血管中的白细胞、红细胞等血细胞,血浆是它们所处的内环境。

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三、“三看法”判断是否属于内环境的成分(1)认清4类内环境的物质 (2)认清4类非内环境的物质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稳态正常时,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植物人等)导学案(疑难点拨)探究一: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关系例1: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主要由A液、B液和C液组成B.B液中一般不含有组织细胞的代谢终产物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D.体液主要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例2: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④二氧化碳⑤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⑦乙酰胆碱⑧尿素⑨维生素A.②③④⑥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例3: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

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

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探究二、血浆pH维持稳态的调节机理1.原理:内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弱酸和弱酸强碱盐组成的缓冲对,如H2CO3/HCO-3、H2PO-4/HPO2-4等,其作用是结合内环境中过多的酸或碱,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预习学案(基础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预习学案(基础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知识点预习】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组成细胞内液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淋巴等2.用箭号表示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血浆中含90%为水,其余10%为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代谢废物、各种营养物质、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决定因素: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主要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 Na+和 Cl-。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前热身】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C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B.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预习学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预习学案(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

专题1.1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知识点预习】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组成细胞内液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淋巴等2.用箭号表示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组织液血浆淋巴3.写出下列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淋巴,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

4.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组成血浆中含90%为水,其余10%为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代谢废物、各种营养物质、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的主要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三、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1)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大小决定因素: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主要决定因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于 Na+和 Cl-。

(2)酸碱度(pH):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 HCO-3、HPO-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课前热身】1.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B.麦芽糖的水解C.碳酸氢盐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答案】C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只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等有机物含量的多少B.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和酶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C【解析】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合成的抗体、激素都需要经过内环境才能运输到作用部位,但细胞合成的酶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B错误;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C正确;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1)外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2)内因: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实例——体温变化(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

3.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连线)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a.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 b.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③现代观点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提示:①-b ②-a ③-c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四、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2.方法步骤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类似于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不会发生pH的大幅度变动。

[基础自测]1.判断对错(1)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 )(2)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 )(3)稳态是由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 )(4)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 )提示:(1)×内环境的稳态体现在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2)√(3)×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4)×人体剧烈运动后,产生的乳酸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浆pH 基本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复习与测试
复习要点:
1. 体液组成及相互关系
2. 内环境的成分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复习过程:
一、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知识点讲解】
1.体液组成及相互关系
(1)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

右图中①~④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A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A处的氧分压要高于B处,A处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的含量均高于A处。

(3)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上图中四种体液的关系。

2.具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典型例题】
(2018浙江卷,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答案】A
【变式训练】
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①是毛细血管壁细胞,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是淋巴,⑤是血浆,⑥是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发生改变,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状,故A 正确。

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C错误。

皮肤受伤后会出现水泡,其中的成分是组织液,D正确。

二、内环境的成分
【知识点讲解】
1.血浆主要成分图解
图解说明:血浆成分主要为以下几类:
①吸收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酯肪酸、维生素等。

②细胞代谢废物:尿素等。

③交换的气体:O2和CO2等。

④细胞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物质: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接近,主要差别在于血浆蛋白质含量较高。

【误区警示】
“液体”并非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1)泪液、尿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属于内环境,但血液不是。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血红蛋白是细胞内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典型例题】
(2018海南卷,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
A.淋巴管内的液体
B.输尿管内的液体
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
【答案】A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物质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血红蛋白、H+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D.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
【答案】D
【解析】凡是存在于细胞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中的化学成分都是内环境成分。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不是;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不是;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不是;葡糖糖、氨基酸、凝血酶原、HPO42-都存在于细胞外液,D正确。

【方法点拨】“三看”法判断内环境的成分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废物等)。

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