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学案51 分子动理论汇总
高一物理教案 分子动理论9篇
高一物理教案分子动理论9篇分子动理论 1专题讨论:哪些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专题调查研究活动: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微小事物?可上网或图书馆查询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将这些方法的原理、特征及优、缺点写成科技小文章相互交流.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热运动,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学情分析学生在第十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化学课中已经知道了扩散现象,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扩散现象也有了较深的印象,但对于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
方法运用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教具和媒体教师:多媒体、一杯大米、三杯小鱼、两只温度计学生:一杯凉水、一杯热水、一把药匙、少量品红等--说明1.本节课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为后面研究物体内能及其有关知识做好铺垫。
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的方法组织教学。
2.为加深学生对扩散这个常见现象的探究兴趣,设计了学生熟悉的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同时为实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了解和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代科技,所以在最后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本节需要考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较低但内容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分析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程度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2.掌握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3.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质的热性质。
二、教学内容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2.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3.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4.物质的热性质的分子动理论解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的热性质的分子动理论解释;2.如何理解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介绍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2.实验法:通过进行简单的示范实验,观察物质的热性质,以验证分子动理论的解释;3.提问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五、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2.新知讲解(25分钟)a.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分子动理论是指分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物质的热性质是由分子的运动状态决定的;-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快速的、不断变换方向和速度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使分子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和排列结构。
b.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分子的热运动是三维的、快速的、无规则的;-碰撞是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
c.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高温下,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大,分子热运动剧烈;-低温下,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较小,分子热运动较弱;3.实验演示(20分钟)将一杯水分别放在冰水中和热水中,观察水的表面是否产生水蒸气、水滴的现象。
让学生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引导他们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
4.深化与运用(20分钟)a.完成练习题,巩固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点;b.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其他物质的热性质,如热传导、融化等现象。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分子运动的特征以及物质的热性质的解释。
分子动理论课件
【活动建议】利用见的物品设计实验方案,说明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
1. 物质的构成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①______、②______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分子很小,通常以③_______ <m></m> 为单位来度量.
第11题图
扩散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命题点4 分子动理论(2019.13、2015.2、2013.4)
2023年安徽物理
「2022版新课标要求」
1.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大致历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2. 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大致历程.知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了解物质世界的大致尺度.
4.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2)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引力
斥力
命题点精准练
1.(2022连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 秋天树叶纷纷落下 B.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 C. 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 D. 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
√
8.结合图片,对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实验解释正确的是( )
图甲: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向上提拉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 图乙:抽去玻璃隔板,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到空气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 图丙: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些,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D. 图丁:铅块与金块长时间紧压在一起,铅和金会相互渗透,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和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第十二章固体、液体和气体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在物理学上,分子指具有各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3.分子的数据: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m,分子质量数量级:10-26kg4.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一摩尔任何物质的微粒数目,它是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N A = 6.02×1023/mol5.扩散现象:(1)实验现象:不同物质(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互相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并且温度越高,现象越明显;(2)实质:本质上反映分子间有空隙且分子做无规则运动;6.布朗运动:(1)实验现象:在液体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运动),并且液体温度越高、固体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2)实质:固体小颗粒被液体分子包围,受到各方向不均匀的液体分子的不停碰撞,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7.热运动: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越激烈,所以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也叫热运动8.分子同时受到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共同作用(可通过物体很难被拉伸以及压缩来证明),这两种力均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引力变化慢,斥力变化快。
通常我们所说的分子力指这两个力的合力。
分子力与距离的变化规律为:近斥远引(1)当 r ﹤ r0时,F斥﹥ F引分子合力表现为斥力(2)当 r = r0时,F斥 = F引分子合力为零(3)当 10r0 ﹥ r ﹥ r0时,F斥﹤ F引分子合力表现为引力(4)当 r ﹥ 10r0时,F斥与F引均减小到零,则分子合力为零注意:r0为平衡位置,约为10-10m数量级9.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注意:物体温度高,则分子平均动能大,但不代表每个分子的动能均增大)10.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分子的势能,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注意物体的体积与分子势能不具有一一对应关系,体积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大)11.分子势能与距离的变化规律:(1)当 r ﹤ 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 内能】知识点、规律总结
热运动
机械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能的总量守恒
【题后反思】 判断分子势能变化的两种方法 (1)利用分子力做功判断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2)利用分子势能 Ep 与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图线判断 如图所示,仅受分子力作用,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根据 Ep 变化可判知 Ek 变 化.而 Ep 变化根据图线判断.但要注意此图线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形状 虽然相似,但意义不同,不要混淆.
1.与化学中的“分子”不一样,热学研究组成物体的微粒的运动规律和统计规律, 把化学中的原子、分子或离子统称为分子.
2.扩散现象的本质是分子的运动,固、液、气三态均可发生扩散现象,它直接证 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的主体不是分子,而是液体或气 体中的悬浮颗粒,它间接证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分子平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__平__均__值__. (2)__温__度__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_相__对__位__置___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__体__积__有关,在微观上与 分子间的_距__离___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_热__运__动__动__能___与_分__子__势__能___的总和. (2)决定因素:_温__度___、_体__积___和物质的量.
r>r0 力
r 增大,F 做负功,Ep 增大
r=r0 r>10r0
F 引=F 斥,F=0 引力和斥力都很微弱,F=0
Ep 最小,但不为零 Ep=0
2.分析物体内能问题的四点提醒 (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 (2)决定内能大小的因素为温度、体积、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状态. (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1.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学案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1 mo l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数量就达6.02×1023个,这足以表明,组成物体的分子是大量的。
2.用放大几亿倍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物质表面原子的排列。
二、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种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扩散现象不是外界作用,也不是化学反应,而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3.应用: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二)布朗运动1.定义:悬浮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叫作布朗运动,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2.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
3.影响布朗运动的因素:(1)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三)热运动1.定义:分子这种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作热运动。
2.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扩散得就越快;温度越高,悬浮颗粒的布朗运动就越明显。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思考气体很容易被压缩,为什么液体和固体不容易被压缩呢?提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很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大。
1.分子间有空隙:(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表明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3)压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各自的分子能扩散到对方的内部,说明固体分子之间有空隙。
2.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要产生反抗压缩的作用力,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1)r0的意义:分子间距离r=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力为零,所以分子间距离等于r0(数量级为10-10 m)的位置叫平衡位置。
高中物理考点知识归纳《分子动理论》
高中物理考点知识归纳《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一般是10-10 m.(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①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方中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②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微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对微小颗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造成的,是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的宏观反映.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物体的内能(1分子动能:做热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在热现象的研究中,单个分子的动能是无研究意义的,重要的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随着物体的体积变化而变化.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分子间的作用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对实际气体来说,体积增大,分子势能增加;体积缩小,分子势能减小.(3物体的内能:物体里所有的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和体积有关.(4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有着本质的区别.物体具有内能的同时可以具有机械能,也可以不具有机械能.3.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本质是其他形式的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2热传递:其本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但有本质的区别.4.★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从一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上.5★.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ΔU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2表达式:W+Q=ΔU(3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物体吸收热量,Q取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取负值;物体内能增加,ΔU取正值,物体内能减少,ΔU取负值.6.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传导的方向性热传递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量会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而不会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2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常见表述①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②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3永动机不可能制成①第一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不消耗任何能量,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这种机器被称为第一类永动机,这种永动机是不可能制造成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②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没有冷凝器,只有单一热源,并从这个单一热源吸收的热量,可以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的热机叫做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它虽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7.气体的状态参量(1温度: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两种温标的换算关系: T=(t+273K.绝对零度为-273.15℃,它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接近不能达到.(2气体的体积:气体的体积不是气体分子自身体积的总和,而是指大量气体分子所能达到的整个空间的体积.封闭在容器内的气体,其体积等于容器的容积.(3气体的压强:气体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器壁单位面积上受到气体分子的总冲量.①产生原因:大量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的持续的压力.②决定因素:一定气体的压强大小,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密度;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4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PV/T=恒量8.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间有很大的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倍.(2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在处理某些问题时,可以把气体分子看作没有相互作用的质点.(3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常温下大多数气体分子的速率都达到数百米每秒.离这个数值越远,分子数越少,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百色五年中考命题规律(熟知考情)年份题号题型考查内容分值总分2019 13 填空宇宙和微观世界(物理学史、万有引力定律)2 22018 14 填空分子动理论 2 22017 13 填空宇宙和微观世界(物理学史、原子的组成)2 22016 3 选择分子动理论 3 32015 3 选择分子动理论 3 3命题导向本章知识点在百色中考中占2~3分,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高频考点是分子动理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本章知识点是百色中考的必考考点,考查分子动理论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可能性较大,试题比较简单走进微观1.物质的组成:通常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
2.微观粒子(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有的分子由单个原子组成,叫做单原子分子;绝大多数分子由多个原子组成,叫做多原子分子。
(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带正电,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提示】微观粒子的空间尺度:微观粒子大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图示大小(m) 10-8~10-9~10-10~10-15~10-15<10-19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1)通常,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且分子之间有空隙: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根据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气体和液体的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进一步研究表明,固体中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3)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物体很难被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物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提示】(1)分子是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凡是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小物体(如灰尘、花粉等)都不是分子。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章末复习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章末复习(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1.物质是由或组成的,原子由它中心的原子核和在不同的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和组成的。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3.(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和气体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有关。
(2)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之间有;②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
4.固体、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大于。
固体很难被拉开时,分子间表现为大于。
5.发现了分子(1811年);发现了原子(19世纪初);发现了电子(1897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
6.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
命题点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所示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中心的和其周围带有电的组成。
命题点2分子间有空隙如图所示是比较一定量的水和染色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大小的实验,考虑水和染色酒精的(填物质的物理属性名称)不同,实验中应先注入的是,混合后水和染色酒精的体积变小,说明。
命题点3气体分子的扩散小明将两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空气<ρ二氧化氮)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将两个瓶采用如图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放置,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了。
而采用3种放置方法的原因是。
命题点4液体分子的扩散如图所示,在一杯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到整杯水慢慢变蓝。
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
命题点5分子间存在引力如图所示,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
命题点6分子间存在斥力如图所示,利用针筒抽取半筒水,用食指按住针筒嘴,然后用力推入活塞,观察到水不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类型一粒子与宇宙1.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正确的是()A.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B.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一天C.宇宙是不断膨胀和演化的D.人类已完全掌握宇宙奥秘2.建立结构与层次的观念,有利于我们认识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
《分子动理论》教案
分子动理论龙台七一中学王松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3)知道影响扩散现象的因素(4)了解气休、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5)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领悟通过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事实,知道这是一钟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的观察,能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并能应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中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从某些宏观热现象中推断出其微观本质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从初中二年级我们就学习了关于分子的一些知识,知道物体由相应的物质所组成,物质由所对应的分子所构成,那么构成物质的分子是怎样的呢?〈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组成向学生介绍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物质组成的探究,并从中引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
通过一些计算如:一颗小露珠就有1021个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喝去1万个水分子,喝完这滴露珠,要用30亿年。
让学生感知分子的体积小,某一物体中所含的分子数很大。
2、分子的运动提出问题:组成物体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猜想和假说:①分子不会运动.②分子是运动的.进行实验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经历:①打开香水瓶,一会儿就会满屋生香.②春天,花开时,很远就能闻到花的香味。
③在无风的天气里,从烟囱里冒出的浓烟逐渐远去,越来越疏散.④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皮内部会变黑.结论:上述实验中的现象都是扩散现象.扩散指的是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3、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测:分子运动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实验: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子分别装入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把两滴蓝墨水分别同时滴入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比较两杯水中墨水扩散的快慢。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案
章节课题:分子间的作用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学习前面的内容后我们知道分子间有间隙,也就是分子间存在有一定的距离,分子间的距离直接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有关。
(2)新课教学: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扩散现象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大量分子能聚集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两块纯净的铅紧压后会粘在一起,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也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研究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引力和斥力,以及合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如图:其中r0数量级10-10m。
F斥和F引都随r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子距离为r0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所受合力为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以这三点建立的一种微观统计理论,叫做分子动理论。
由于热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分子而言,在每一时刻沿什么方向运动,以及运动的速率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对于大量分子的整体而言,它们却表现出规律性,这种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3)巩固提高:当r=r0时,作用力的合力为0,r0数量级10-10m;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分子动理论全章知识整合
§7分子动理论全章知识整合制作人:审核人:时间:预习学案一、研读思考【主要内容回顾】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2、热学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它研究热现象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是关于热现象的微观理论,从分子运动的角度研究宏观热现象的规律。
是研究热现象微观理论的基础。
3、知识网络构建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大小,阿伏加德罗常数)②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实验依据是、)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简单描述其作用规律,并画出图像)①温度和温标a、平衡态和状态参量b、热平衡定律c、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关系②内能a、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b、分子势能与决定因素c、内能(定义、决定因素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预习自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图1-1B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 .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加热,其内能一定增加。
D .分子间的距离r 存在某一值r 0,当r <r 0时,斥力大于引力,当r >r 0时,斥力小于引力。
2.如图1-1所示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颗微粒的运动位置的连线,以微粒在A 点开始计时,每隔30s 记下微粒的一个位置,用直线把它们依次连接起来,得到B 、C 、D 、E 、F 、G 等点,则微粒在75s 末时的位置A .一定在CD 连线的中点B .一定不在CD 连线的中点C .可能在CD 连线上,但不一定在CD 连线的中点D .可能在CD 连线以外的某点3.一物体获得一定速度后沿着一粗糙斜面上滑,在上滑过程中,物体和斜面组成的系统()A .机械能守恒。
B .总能量守恒。
C .机械能和内能增加。
D .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
4.某种气体的温度是0℃,可以说()A .气体中分子的温度是0℃。
B .气体中分子运动的速度快的温度一定高于0℃,运动慢的温度一定低于0℃,所以气体平均温度是0℃。
栾城县第八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一章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扩散现象、扩散的原因、扩散的规律。
3.了解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有关现象。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事实,运用分析推理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有关现象,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性实验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难点:应用分子理论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量筒、酒精、水、长玻璃管、橡皮塞、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铅块、钩码、针筒、肥皂液、中间系线的铁丝圈。
学生准备:学案、量筒、酒精、水、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铅块、钩码、针筒。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无论固体、气体还是液体它们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这些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实验探究:分子间是否有空隙1.实验器材:量筒(或滴定管)、染成红色的水、酒精。
2.实验步骤:(1)往量筒内放入12.5 cm3染成红色的水。
(2)再往量筒内放入12.5 cm3的酒精。
(3)让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体积变化。
(4)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水和酒精混合视频。
4.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体积。
混合前水的体积V1/cm312.5混合前酒精的体积V1/cm312.5预计得到的水和酒精的总体积V1/cm325水与酒精混合后实际的总体积V1/cm324.35.实验结论: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比预计的要小。
虽然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物质内的分子,但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空隙。
练习1.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
结果钢筒“流泪”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
这一实验表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间隙。
2.如图所示,将体积为V1的水和体积为V2的酒精装入玻璃管,恰好装满玻璃管。
[配套K12]2018版高考物理 知识复习与检测 第十一章 热学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第十一章 热学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一、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的大小①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m ;②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 kg.(2)阿伏加德罗常数①1 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6.02×1023 mol-1;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①定义: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②实质:扩散现象并不是外界作用引起的,也不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而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2)布朗运动①定义:悬浮在液体中的小颗粒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②实质: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③特点:颗粒越小,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3)热运动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②特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3.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1)物质分子间存在空隙,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快;(3)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由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线(如图1所示)可知:图1①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为零;②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引力;③当r<r0时,F引<F斥,分子力表现为斥力;④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r0(约为10-9 m)时,分子力很弱,可以忽略不计.深度思考当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只有引力,当小于r0时,分子间只有斥力,这种说法是否正确?答案不正确.分子间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二、温度和内能1.温度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关系:T=t+273.15 K.3.分子的动能(1)分子动能是分子热运动所具有的动能;(2)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是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总和.4.分子的势能(1)意义: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2)分子势能的决定因素①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距离和分子排列情况;②宏观上:决定于体积和状态.5.物体的内能(1)概念理解: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是状态量;(2)决定因素:对于给定的物体,其内能大小由物体的温度和体积决定,即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3)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深度思考当两个分子从无穷远逐渐靠近时,分子力大小如何变化,分子力做功情况如何?分子势能如何变化?答案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1.(人教版选修3-3P7第2题改编)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证明,组成固体小颗粒的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D.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煤油中小粒灰尘的布朗运动,这说明煤油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答案 D2.关于温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高,则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大B.物体温度高,则物体每一个分子的动能都大C.某物体内能增大时,其温度一定升高D.甲物体温度比乙物体温度高,则甲物体的分子平均速率比乙物体的大答案 A3.(多选)对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B.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单纯地对系统传热不能改变系统的内能C.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D.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答案AD解析系统的内能是一个只依赖于系统自身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A 正确;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B错误;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动能相同,但它们的物质的量不同,内能不同,C错误;在1 g 100 ℃的水变成100 ℃水蒸气的过程中,分子间距离变大,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所以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D正确.4.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答案 D解析由于气体分子的间距大于分子直径,故气体分子的体积小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故A错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是布朗运动,它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体现,但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故C错误;若分子间距是从小于平衡距离开始变化,则分子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正确.5.(人教版选修3-3P9第4题)如图2所示,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向上拉橡皮筋的力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量.请解释为什么.图2答案因为玻璃板和水的分子间存在分子引力.命题点一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基本概念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就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减小后增大;分子势能不断增大D.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答案AD解析悬浮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间撞击它的液体分子数越多,受力越趋于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B错误.在使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很远(r>10-9m)减小到很难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C错.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C.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增大,分子间斥力减小D.当分子间距等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为零答案 B2.(多选)关于分子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碎玻璃不能拼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斥力起作用B.将两块铅压紧以后能连在一块,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原来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D.固体很难被拉伸,也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答案BD命题点二微观量估算的两种建模方法1.求解分子直径时的两种模型(对于固体和液体)(1)把分子看成球形,d=36V0π.(2)把分子看成小立方体,d=3V0.提醒对于气体,利用d=3V0算出的不是分子直径,而是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2.宏观量与微观量的相互关系(1)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 mol、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3)相互关系①一个分子的质量:m0=MN A=ρV molN A.②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ρN A(注:对气体,V 0为分子所占空间体积); ③物体所含的分子数:N =V V mol ·N A =m ρV mol ·N A 或N =m M ·N A =ρV M·N A . 例2 已知常温常压下CO 2气体的密度为ρ,CO 2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在该状态下容器内体积为V 的CO 2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________.在3 km 的深海中,CO 2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此时若将CO 2分子看做直径为d 的球,则该容器内CO 2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________.①在该状态下容器体积为V ;②CO 2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答案 ρVN A M πd 3ρVN A6M解析 体积为V 的CO 2气体质量m =ρV ,则分子数N =m MN A =ρVN AM.CO 2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分子个数不变,则该容器内CO 2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V ′=N ·16πd 3=πd 3ρVN A 6M.3.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空气污染严重,为了改善家居空气质量,小雷同学家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其净化能力是290 m 3/h(净化能力是指每小时有多少体积的空气通过净化器被净化).若他家室内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17 ℃.已知1 mol 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0 ℃时的体积为22.4 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求:每小时内有多少空气分子通过这台空气净化器?(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7.3×1027个解析 温度是t 1=17 ℃时,净化的空气的体积:V 1=290 m 3这些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2,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得: V 1t 1+273=V 2273所以:V 2=273273+17×290 m 3=273 m 3,空气分子的数量:N =V V 0·N A =27322.4×10-3×6.0×1023个≈7.3×1027个.4.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103cm 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 3、摩尔质量M =1.8×10-2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 (2)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 . 答案 (1)3×1025个 (2)4×10-10m解析 (1)水的摩尔体积为V 0=Mρ=1.8×10-21.0×103 m 3/mol =1.8×10-5m 3/mol ,水分子数:N =VN A V 0=1.0×103×10-6×6.0×10231.8×10-5个≈3×1025个. (2)建立水分子的球体模型有V 0N A =16πd 3,可得水分子直径:d = 36V 0πN A =36×1.8×10-53.14×6.0×1023 m≈4×10-10m. 命题点三 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 1.布朗运动(1)研究对象: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 (2)运动特点:无规则、永不停息; (3)相关因素:颗粒大小,温度;(4)物理意义:说明液体或气体分子做永不停息地无规则的热运动. 2.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产生原因: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扩散现象、布朗运动与热运动的比较例3 (多选)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布朗运动就是热运动B.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C.布朗运动虽不是分子运动,但它能反映分子的运动特征D.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这说明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答案CD解析布朗运动间接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它不是微粒的热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因此A错误,C正确;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这是由于悬浮颗粒周围的液体分子对悬浮颗粒撞击的不均衡性引起的,不能说明分子的运动与悬浮颗粒的大小有关,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D正确.5.(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答案ACD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故A正确;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不是化学反应,故B错误,C正确;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故D正确.6.(多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热运动( )A.把一块平滑的铅板叠放在平滑的铝板上,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再把它们分开,会看到与它们相接触的面都变得灰蒙蒙的B.把胡椒粉末放入菜汤中,最后胡椒粉末会沉在汤碗底,但我们喝汤时尝到了胡椒的味道C.含有泥沙的水经一定时间会变澄清D.用砂轮打磨而使零件温度升高答案ABD解析热运动在微观上是指分子的运动,如扩散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温度的变化,如“摩擦生热”、物体的热传递等,而水变澄清的过程是泥沙在重力作用下的沉淀,不是热运动,C错误.命题点四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和内能1.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力F、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 p=0).图3(1)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2.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例4(多选)关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r0距离范围内,分子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B.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势能一定是零C.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小D.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答案AD解析在10r0距离范围内,分子间总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选项A正确;分子间作用力为零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但不是零,选项B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时,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克服分子力做功,故分子势能增大,选项C错误;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的过程中,分子间引力变化总是比斥力变化慢,选项D正确;故选A、D.例5(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C.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但并非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D.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答案CD解析因为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都有关,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一定小,但温度低的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不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这是因为温度低的物体分子可能质量较小,其平均速率反而更大,故B错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这是统计规律,具体到少数个别分子,其速率的变化不确定,因此仍可能有分子的运动速率是非常小的,故C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时,若同时散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故D正确.判断分子动能变化的两种方法1.利用分子力做功判断仅受分子力作用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动能减小.2.利用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判断图4如图4所示,仅受分子力作用时,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根据E p变化可判知E k变化.而E p变化可根据图线判断,但要注意此图线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线形状虽然相似,但意义不同,不要混淆.7.(多选)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B.分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大小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C.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分子力一定做正功D.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答案AB8.(多选)两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的合力F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如图5中曲线所示,曲线与r轴交点的横坐标为r0.相距很远的两分子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相互接近.若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在r>r0阶段,F做正功,分子动能增加,势能减小B.在r<r0阶段,F做负功,分子动能减小,势能也减小C.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动能最大D.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在整个过程中不变答案ACD解析由E p-r图可知: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加,故A正确;在r<r0阶段,当r减小时F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分子动能减小,故B 错误;在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动能最大,故C正确;在整个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分子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故D正确.题组1 分子动理论的理解1.(多选)墨滴入水,扩而散之,徐徐混匀.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混合均匀主要是由于碳粒受重力作用B.混合均匀的过程中,水分子和碳粒都做无规则运动C.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D.墨汁的扩散运动是由于碳粒和水分子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答案BC解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可知,最后混合均匀是扩散现象,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碳粒做布朗运动,由于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颗粒大小和温度有关,所以使用碳粒更小的墨汁,布朗运动会更明显,则混合均匀的过程进行得更迅速,故选B、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越大,则其所做的布朗运动就越剧烈C.物体的温度为0 ℃时,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为零D.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布朗运动也叫热运动答案 A解析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选项A正确;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越小,则其所做的布朗运动就越剧烈,选项B错误;无论物体的温度为多少,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永远不为零,选项C错误;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但是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所以不叫热运动,选项D错误;故选A.3.雾霾天气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形状不规则,但可视为密度相同、直径不同的球体,并用PM10、PM2.5分别表示球体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2.5 μm的颗粒物(PM是颗粒物的英文缩写).某科研机构对北京地区的检测结果表明,在静稳的雾霾天气中,近地面高度百米的范围内,PM10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减小,大于PM10的大悬浮颗粒物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明显减小,且两种浓度分布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据此材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PM10表示直径小于或等于1.0×10-6 m的悬浮颗粒物B.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始终大于其受到的重力C.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都在做布朗运动D.PM2.5的浓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增大答案 C解析PM10颗粒物的直径为10×10-6 m=1.0×10-5 m,A项错;PM10受到的空气分子作用力的合力总是在不停地变化,并不一定始终大于重力,B项错;PM10和大悬浮颗粒物受到空气分子不停地碰撞做无规则运动,符合布朗运动的条件,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判断PM2.5浓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D项错.题组2 分子力、分子势能和内能4.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是相同的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答案 D解析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大小,A错误;物质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共同决定,故B、C均错误,D正确.5.(多选)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答案AC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但是内能不一定大,选项A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存在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B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C 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D错误.6.(多选)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答案BCD7.(多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能越大B.分子的热运动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微粒的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内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D.若外界对物体做正功,同时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必增加答案BCD8.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答案 B解析分子间作用力F的特点是:r<r0时F表现为斥力,r=r0时F=0,r>r0时F表现为引力;分子势能E p的特点是r=r0时E p最小,因此只有B项正确.题组3 微观量的估算9.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已知 1 g 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 m2,试计算每1 m2的石墨烯所含碳原子的个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碳的摩尔质量M=12 g/mol,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9×1019个解析由题意可知,已知1 g石墨烯展开后面积可以达到2 600 m2,1 m2石墨烯的质量:m=12 600g 则1 m 2石墨烯所含碳原子个数:N =m M N A =12 60012×6×1023≈1.9×1019个. 10.很多轿车为了改善夜间行驶时的照明问题,在车灯的设计上选择了氙气灯,因为氙气灯灯光的亮度是普通灯灯光亮度的3倍,但是耗电量仅是普通灯的一半,氙气灯使用寿命则是普通灯的5倍,很多车主会选择含有氙气灯的汽车.若氙气充入灯头后的容积V =1.6 L ,氙气密度ρ=6.0 kg/m 3,氙气摩尔质量M =0.131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 mol -1.试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灯头中氙气分子的总个数N ;(2)灯头中氙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答案 (1)4×1022个 (2)3×10-9 m解析 (1)设氙气的物质的量为n ,则n =ρV M ,氙气分子的总个数N =ρV MN A ≈4×1022个. (2)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为V 0=V N设分子间平均距离为a ,则有V 0=a 3,则a =3V N≈3×10-9 m .。
初三物理知识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讲解
初三物理知识点: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讲解1、电子的发现和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电子的发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而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表明:原子存在精细结构,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
(2)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结构模型(1)α粒子散射实验: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手吗斯顿完成①装置:②现象: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度,有的几乎达到180度,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于α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α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α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α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α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
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原子核半径小于10-14m,原子轨道半径约10-10m。
3、玻尔的原子模型(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a.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b.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2022年教科版物理《分子动理论》精选教案(推荐)
分子动理论一、教材分析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使八年级学生知道了扩散现象等, 但由于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分子的状态, 学生很难很直观地认识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等. 因此本节教学需要以生活中的感性现象、宏观实验现象或模拟实验等为依据, 学生在感受到现象后,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 去猜测和推理分子的运动状况, 最后建立起分子动理论知识. 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的有机整合是本节课的教学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 在观察宏观现象、模拟活动、探究交流等过程中, 感受观察、猜测、推理、建模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并体验学习的乐趣, 懂得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2〕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3〕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现象推测分子动理论的过程, 感受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的科学方法.〔2〕通过“红豆与沙的混合〞和“改变小球间弹簧的长度〞等模拟活动, 感受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现象和感受活动推测分子动理论, 懂得善于观察生活并发现问题的重要性.〔2〕通过视频展现“物质世界的尺度〞、“天宫的扩散现象〞等, 了解人类对宏观、微观世界的努力探索, 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 并领略我国航天科技的开展, 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四、教学资源1.学生实验器材:糖块、松香、金属块、三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黄沙、红豆、细绳、粉笔、塑料针筒、弹簧链接的小球等.2.演示实验器材:装有水和酒精的特制细管、胶头滴管、铅块、钩码、笔袋、西瓜、弹簧链接的小球等.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数字故事、“神十〞教学视频.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以及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等三局部.本节课的根本设计思路是:首先, 通过数字故事及“尝一尝细糖、闻一闻松香粉末〞的活动, 引入物体是由分子组成;接着, 通过一系列小活动、实验及模拟实验等, 感受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然后,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体验到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随后, 通过解释“室内甲醛浓度为什么会超标〞实例, 反应稳固教学效果;最后, 在地面和“天宫〞扩散现象的比拟中, 一方面稳固知识, 另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和扩大学习空间的欲望. 本节课重视“从宏观现象看微观本质〞和“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教育, 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本节课突出的重点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方法一“透过宏观想象微观〞:大量的扩散现象〔尝细糖、闻松香和香气〕, 猜测分子在运动;观察红墨水在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根底上, 了解分子在不停做无规那么运动, 并得到分子运动剧烈程度跟温度上下有关的结论. 方法二“模拟活动推测微观〞:在教师做好水和酒精的混合后, 学生进行红豆与沙的混合的活动, 体验总体积变小了,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方法三“太空实验认识微观〞:在“神十〞太空授课视频中红色液体的扩散现象与实验室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比照中,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分子在不停做无规那么运动.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方法一是学生的“体验活动〞:通过“拉绳子、拉粉笔、压缩针筒内的水〞等活动, 学生感受到分子间存在看不见的相互作用力. 方法二是教师的“震撼演示〞:教师挤压两块铅块, 使它们外表分子间尽量靠近后, 铅块由于分子间的引力而吸在一起, 并在其下面挂上西瓜! 学生认识到分子间的作用力是比拟大的, 引起震撼, 激发兴趣. 方法三是“模型和课件整合〞:在教师演示球和弹簧建立的物理模型之后, 学生自己拉神、压缩弹簧, 感受到了引力和斥力, 并在此根底上引入PPT模拟实验课件, 解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原理.本节课重视三维目标的落实, 努力通过生活现象、学生活动和建立模型等方法, 用宏观感受和微观特征进行类比的方法, 逐步带着学生由宏观现象认识微观本质, 并鼓励学生用微观本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教学流程图说明情景Ⅰ视频1、活动通过视频从不同尺度观察物质世界, 随后通过碾碎糖块、松香的活动, 认识到物体可分, 引入分子.活动Ⅰ猜测以日常有关现象为依据, 对分子运动情况等进行猜测.活动Ⅱ学生实验1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 观察红墨水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活动Ⅲ学生实验2在演示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 用红豆与沙混合, 进行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的模拟实验.情景Ⅱ演示实验在铅块下挂重物, 演示两块铅块挤压后存在引力.活动Ⅳ学生实验 3用弹簧连接的小球作为分子模型, 尝试改变弹簧长度, 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活动Ⅴ应用解释存在新墙面、家具中甲醛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的原因.情景Ⅲ视频2比照“神十〞授课视频中的扩散现象, 进一步理解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拓展学习空间,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七、教学过程〔一〕引入1.视频:数字故事“奇妙的视觉旅行——从不同的尺度观察我们的世界〞, 知道宏观、微观世界, 并知道到今天的学习将停留在微观世界中的“分子〞这一站.2.通过碾碎糖块、松香的活动, 认识到物体可分, 引入分子.〔二〕新课3.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1〕将物体分割成最小的微粒, 而性质不变, 这种最小的微粒叫做分子.〔2〕通过有关水分子的小资料介绍, 认识分子非常小.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问题:能不能通过日常现象猜测一下分子的特点呢?〔1〕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那么运动的例证.通过闻到香水的香味, 知道扩散现象, 猜测分子在运动.〔2〕学生实验:观察红墨水在三杯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形状.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知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所以, 把分子的这种运动称为分子热运动.〔3〕例举气体、固体的扩散现象, 进一步说明分子在做无规那么运动.5.分子间存在间隙〔1〕演示实验: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 总体积减小.〔2〕学生实验:用红豆与沙混合, 进行模拟实验, 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6.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1〕学生实验:“拉绳子、拉粉笔、压缩针筒内的水〞等活动, 猜测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演示实验:在挤压两块铅块后, 在铅块下挂住一个西瓜, 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3〕学生实验:用弹簧连接的小球作为分子模型, 尝试改变弹簧长度, 理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4〕PPT模拟演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 知道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 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三〕应用7.解释存在新墙面、家具中甲醛造成室内空气中甲醛浓度超标的原因.〔四〕拓展8.比照“神十〞授课视频中的扩散现象, 进一步理解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拓展学习空间, 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五〕作业完成练习册P16的第7、8题.阅读课本P35的“你知道吗?〞, 了解零开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列举一些与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生活现象, 并尝试解释.八、板书设计分子动理论┃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
物理化学-傅献彩-第十一章-化学动力学基础1
应物分子在碰撞中相互作用,在一次化学行为中就
能转化为生成物分子,这种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例如上述反应历程中,(4)-(14)的反应都是 基元反应。 如果一个化学计量式代表了若干个基元反应
的总结果,那这种反应称为总包反应或总反应,
是非基元反应。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1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局限性
研究化学变化的方向、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及 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化学热力学只能预测反应 的可能性,但无法预料反应能否发生?反应的速率 如何?反应的机理如何?例如: 1 rG m / kJ m ol
1 N 2 H
2 2
1 2
=
当反应为:
r 1 dcR
R P
1 dcP β dt
dt
r
1 d R
1 d P β dt
dt
对任何反应: e E f F g G h H
r
1 d[ E ] e dt
1 d[ F ] f dt
1 d[ G ] g dt
§11.3 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
何谓速率方程?
速率方程又称动力学方程。它表明了反应速
率与浓度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或浓度等参数与时间
的关系。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微分式或积分式。 速率方程必须由实验来确定
例如:
r dx / dt
r k[A ]
ln a a x k 1t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化学反应的计量式,只反映了参与反应的物质 之间量的关系,如:
基元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热学学案51 分子动理论一、概念规律题组1.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B.不同分子的直径一般不同,但数量级基本一致C.质量相等的不同种物质含有相同的分子数D.分子的质量之比一定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摩尔体积为V,密度为ρ,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m和V0,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可表示为()A.N A=VV0B.N A=ρVmC.N A=Mm D.N A=MρV03.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4.两个分子从靠近得不能再近的位置开始,使二者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一过程中关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B.分子间的斥力在减小,引力在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在逐渐减小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二、思想方法题组5.当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温度都相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B.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大于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C.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总动能相等D.两种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6.用r表示两分子间的距离,Ep表示两个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当r=r0时,两个分子间引力等于斥力,设两分子间距离很远时,Ep=0,则()A.当10r0>r>r0时,Ep随r的增大而增大B.当r<r0时,Ep随r的减小而增大C.当r=r0时,Ep最小D.当r=r0时,Ep=0一、微观量估算的基本方法1.微观量: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2.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m 、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3.关系【例1】 用放大600倍的显微镜观察布朗运动,估计放大后的小颗粒(碳)体积为0.1×10-9 m 3,碳的密度为 2.25×103 kg/m 3,摩尔质量是 1.2×10-2 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 mol -1,则:(1)该小碳粒含分子数约为多少个?(取一位有效数字)(2)假设小碳粒中的分子是紧挨在一起的,试估算碳分子的直径.[针对训练1] (2011·江苏·12A(3))某同学在进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前,查阅数据手册得知:油酸的摩尔质量M =0.283 kg·mol -1,密度ρ=0.895×103 kg·m -3.若100滴油酸的体积为1 mL ,则1滴油酸所能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约是多少?(取NA =6.02×1023 mol -1,球的体积V 与直径D 的关系为V =16πD 3,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二、布朗运动的理解1.研究对象: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小颗粒.2.特点:①永不停息;②无规则;③颗粒越小,现象越明显;④温度越高,运动越激烈;⑤肉眼看不到.3.成因: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小颗粒撞击力的不平衡引起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特别提示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分子的运动,也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小颗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2.布朗运动中的颗粒很小,肉眼看不见,需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例2】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是组成固体颗粒的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布朗运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D.观察时间越长,布朗运动就越显著E.阳光从缝隙射入教室,从阳光中看到的尘埃的运动就是布朗运动[针对训练2](2009·北京卷·13)图1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1所示.图中记录的是()A.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情况B.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轨迹C.某个微粒做布朗运动的速度—时间图线D.按等时间间隔依次记录的某个运动微粒位置的连线三、分子力与分子势能图2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如图2所示.(1)当r=r0时,F引=F斥,F=0.(2)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F引<F斥,F表现为斥力.(3)当r>r0时,F引和F斥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F引>F斥,F表现为引力.(4)当r>10r0(10-9m)时,F引和F斥都已经十分微弱,可以认为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力(F =0).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势能随着物体体积的变化而变化,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为:图3(1)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随着r的增大,分子引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当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随着r的减小,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可为负值,因为可选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势能为零.(4)分子势能曲线如图3所示.【例3】(1)如图4所示,图4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A.乙分子由a到b做加速运动,由b到c做减速运动B.乙分子由a到c做加速运动,到达c时速度最大C.乙分子由a到c的过程,动能先增后减D.乙分子由b到d的过程,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直增加(2)图5(2011·广东·13)如图5所示,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后悬挂起来,下面的铅柱不脱落,主要原因是()A.铅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B.铅柱受到大气压力作用C.铅柱间存在万有引力作用D.铅柱间存在分子引力作用[规范思维][针对训练3](2010·上海物理·1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与斥力共同产生,并随着分子间距的变化而变化,则()A.分子间引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B.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C.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D.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针对训练4]分子甲和分子乙相距较远时,它们之间的分子力可忽略.现让分子甲固定不动,将分子乙由较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能再靠近,在这一过程中() A.分子力总是对乙做正功B.分子乙总是克服分子力做功C.先是分子力对乙做正功,然后是分子乙克服分子力做功D.分子力先对乙做正功,再对乙做负功,最后又对乙做正功【基础演练】1.(2010·四川理综·14)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的是()A.两铅块能被压合在一起B.钢绳不易被拉断C.水不容易被压缩D.空气容易被压缩2.(2010·南昌调研)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加德罗常数之比B.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墨水中的小炭粒所做的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3.从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可以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A.氧气的密度和阿伏加德罗常数B.氧气分子的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C.氧气分子的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D.氧气分子的体积和氧气分子的质量4.(2010·广东深圳一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B.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C.分子势能一定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D.给物体加热,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5.(2010·上海宝山期末)只要知道下列哪一组物理量,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A.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体积D.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6.(2010·全国卷Ⅰ·19)图6图6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7.铜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如图7所示,纵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横坐标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两分子间引力、斥力的大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e为两曲线的交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7A.ab为斥力曲线,cd为引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B.ab为引力曲线,cd为斥力曲线,e点横坐标的数量级为10-10 mC.若两个分子间距离大于e点的横坐标,则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D.若两个分子间距离越来越大,则分子势能亦越来越大9.(2008·北京理综·15)假如全世界60亿同时数1 g水的分子个数,每人每小时可以数5 000个,不间断地数,则完成任务所需时间最接近(阿伏加德罗常数NA取6×1023mol-1)()A.10年B.1千年10.(1)如图8所示,把一块洁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下端,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图8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必须用比玻璃板重力________的拉力向上拉橡皮筋.原因是水分子和玻璃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作用.(2)往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________现象,是由于分子的________而产生的,这一过程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________的方向进行的.11.(2010·徐州模拟)一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为105 m×68 m=7 140 m2.通常用空气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表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情况,若球场附近一定体积的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凝结成水后的体积为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3,水的摩尔质量M mol =1.8×10-2 kg/mol,一标准大气压为1.0×105 Pa,试求:(1)该足球场上方空气的质量;(2)水蒸气凝结成的水中含有多少水分子;(3)估算一个水分子的直径为多大.(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2.在中国探月工程一期即“嫦娥一号”圆满成功的同时,中国探月工程二期也已启动.其中,嫦娥二号卫星将于2011年底前完成发射.已知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的重力而产生的,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资料知道:月球半径R=1.7×106 m,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6 m/s2.为开发月球的需要,设想在月球表面覆盖一层厚度为h的大气,使月球表面附近的大气压达到p0=1.0×105Pa,已知大气层厚度h=1.3×103m,比月球半径小得多,假设月球表面开始没有空气.试估算:(1)应在月球表面添加的大气层的总质量m;(2)月球大气层的分子数;(3)分子间的距离.(空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2.9×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学案51分子动理论【课前双基回扣】1.ABD2.BC[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气体的体积并不等于每个分子的体积之和,A错,气体的质量等于每个分子质量之和,C对.由于M=ρV,B对.气体的密度是对大量气体分子而言的,一个分子质量m≠ρV,D错.]3.C[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误.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与物质种类无关,B错,C对.物体的宏观运动速度大小与微观分子的热运动无关,D错.故选C.]4.AD[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当距离增大时,二者都在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的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r>r0时,分子间的斥力小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r=r0时,合力为零,当r→∞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所以分子力的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到零.故A、D正确.] 5.AB[因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选项A正确.因为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质量不同,且M(H)<M(O),平均动能又相等,所以分子质量大的平均速率小,故选项D错,选项B正确.虽然气体质量和分子平均动能都相等,但由于气体摩尔质量不同,分子数目就不等,因此选项C错.故本题应选A、B.]6.ABC[由分子势能图象可知,当10r0>r>r0时Ep随r增大而增大,故A正确.当r<r0时,Ep随r的减小而增大,B正确.当r=r0时,Ep最小,故C正确.注意区分“分子势能最小”和“分子势能为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小”不一定是“等于零”;反之,“等于零”也不一定是“最小”.自然,由于分子势能数值的相对性,也可以取“分子势能最小”的位置作为“分子势能为零”的位置.如右图,故D 错误.]思维提升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直径:10-10 m ,质量:10-26 kg.(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体现:扩散现象、布朗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分子力是二者的合力,二者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变化较快.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 3.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核心考点突破】例1 (1)5×1010个 (2)2.6×10-10 m解析 (1)设小颗粒边长为a ,放大600倍后,则其体积为V =(600a)3=0.1×10-9 m 3.实际体积为V ′=a 3=10-16216m 3质量为m =ρV ′=1.0×10-15kg含分子数为n =m M mol N A =1.0×10-151.2×10-2×6.02×1023个=5×1010个 (2)将碳分子看成球体模型,则有 V ′n =43π(d 2)3=πd 36 得d = 36V ′nπ=36×10-162165×1010×3.14m =2.6×10-10 m [规范思维] 微观量的估算问题的关键是:(1)牢牢抓住阿伏加德罗常数,它是联系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2)估算分子质量时,不论是液体、固体还是气体,均可用(3)估算分子大小和分子间距时,对固体、液体与气体,应建立不同的微观结构模型.固体、液体分子可忽略分子间的间隙;固体、液体分子可建立球形模型,估算分子直径;气体分子可建立正方体模型,估算分子间距.例2 C [布朗运动是布朗颗粒的运动,布朗颗粒是由很多固体分子组成的集体,A 错;布朗运动是由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布朗颗粒碰撞引起的,故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但不能反映自身分子运动的特点,B 错,C 对;布朗运动与时间无关,D 错;尘埃的运动是空气对流引起的,不是布朗运动,E 错.][规范思维] 布朗颗粒是大量分子组成的,其大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但用光学显微镜能看到.例3 (1)B (2)D解析 (1)乙分子从a 到b 再到c 的过程中,分子之间均表现为引力,所以乙分子始终做加速运动,且到达c 点时速度最大,故A 错误,B 正确,C 错误.乙分子由b 到c 的过程,分子引力做正功,故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减小,从c 到d 的过程分子间为斥力,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间的势能增加,故D 错误.(2)当两个接触面平滑的铅柱压紧时,接触面上的分子与分子间的距离非常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使铅柱不脱落.[规范思维] 解答此题应把握以下几点 ①熟知分子力作用的范围及特点.②根据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分子速度和动能的变化. ③由分子力做功的特点判断分子势能的变化. [针对训练] 1.1×101 m 2解析 一个油酸分子的体积由球的体积与直径的关系得分子直径最大面积S =1×10-8 m 3D ,代入数据,解得S =1×101 m 22.D 3.B 4.C思想方法总结1.(1)固体和液体分子都可看成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分子的体积,仅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对气体,V 0表示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体积.(2)对于气体分子,d =3V 0的值并非气体分子的大小,而是两个相邻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3)在计算时要注意先建立分子球形模型或立方体模型. 2.对布朗运动的理解要准确(1)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理解时注意几个关联词:不是……,而是……,但……)(2)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3)产生原因:周围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对悬浮颗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4)布朗运动是永不停止的.注意布朗颗粒的限度是非常小的,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5)扩散现象直接反映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且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3.关于物体的内能,注意:(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的水结成0℃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3)机械能、内能是对宏观物体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机械能的说法.【课时效果检测】1.D 2.CD 3.C 4.AD 5.B 6.BC7.CD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1个铜原子占有的体积为.由1个铜原子的体积大小即可计算1 m 3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1单个铜原子体积=,1 kg 铜所含原子的数目为1单个铜原子质量=.故C 、D 正确.] 8.B9.C [1 g 水的物质的量为118mol 1 g 水的分子数为118N A 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t =118×6×102360×108×5 000×24×365年≈105年, 故C 正确,A 、B 、D 错误.]10.(1)大 引力 (2)扩散 无规则运动(热运动) 增大解析 (1)玻璃板接触水面,水分子与玻璃板下表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将玻璃板向上提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此时所需向上的拉力比玻璃板的重力大.(2)红墨水滴入水杯中后,由于扩散作用,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扩散是分子的热运动造成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的无序性增大的方向进行.11.(1)7×107 kg (2)3×1025个 (3)4×10-10 m解析 (1)由p 0S =mg 得:m =p 0S g =1×105×7 14010kg ≈7×107 kg (2)水的摩尔体积为V 0=M mol ρ=1.8×10-21.0×103 m 3/mol =1.8×10-5 m 3/mol 水分子数:n ==103×10-6×6.02×10231.8×10-5个≈3×1025个 (3)建立水分子的球模型有16πd 3得水分子直径d == 36×1.8×10-53.14×6.02×1023 m ≈4×10-10 m 12.(1)2.27×1018 kg (2)4.7×1043个(3)1.0×10-9 m解析 (1)月球的表面积S =4πR 2,月球大气的重力与大气压力大小相等mg =p 0S ,所以大气的总质量m =4πR 2p 0g,代入数据可得 m =4×3.14×(1.7×106)21.6×1.0×105 kg ≈2.27×1018 kg. (2)月球大气层的分子数为=2.27×10182.9×10-2×6.0×1023个≈4.7×1043个. (3)可以认为每一个气体分子占据空间为一个立方体,小立方体紧密排列,其边长即为分子间的距离.设分子间距离为a ,大气层中气体的体积为V ,则有V =4πR 2h ,a =易错点评1.对于气体,V 0=,V 0是每个分子占据的立方体空间,而不是分子的体积.2.布朗运动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3.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虽然都能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实质不同,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4.当r =r 0时,分子力的合力F =0,是因为F 引=F 斥,并不是此时不存在分子力.5.在第6题中,容易将题图与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相混淆,误认为从r 2到r 1,虽然分子力减小,但仍然是引力,故分子力做正功,导致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