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宏观经济学与现代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摘要
注意观察宏观经济学有关联邦预算、税收政策或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的争论,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之外,几乎每一个问题都会存在争议。透过这些争论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问题,据此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家分为不同的学派。一个经济问题是关于总需求如何决定:另一个问题涉及价格弹性的作用;还有一个问题则是围绕着人类如何形成预期和如何做出决策的问题而展开。
关键字宏观经济学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
一、宏观经济学概述
宏观经济学是将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的,所考查的是同时影响众多企业、消费者和工人的的因素。研究宏观经济学以两大核心命题为主要线索:(1)产出、就业和价格的短期波动,也即所谓的商业周期;(2)产出和生活水平的长期变动,也即所谓的经济增长。
20世纪经济学的一项主要突破是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它促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应对周期性经济危机和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大萧条,凯恩斯创立了自己的革命性理论,它有助于揭示经济波动的决定因素,并解决商业周期中最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提出了对策。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因为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作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并不分开,“宏观”就是在“微观”的基本思维基础上发展的。但“宏观”又区别于“微观”。“微观”研究的是某个组织、部门或个人在经济社会上怎么样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有什么影响。而“宏观”则是研究整个的经济社会如何运作,并找出办法,让经济社会运行得更加稳定、发展得更快。
宏观经济学存在着许多流派、分支,甚至分歧(意见、观点不同)。比较出名的有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等。其不能存在比较大的“共同观点”。尽管“宏观”也可以建立像物理、化学和气象等的模型,但“宏观”模型是很难用现实去说明是否正确。不可能只是为了证明“宏观”的某个观点是否正确,而去有意识的“调节”、“操作”和干涉经济社会的运行。比如说,不可能为了说明“失业率有多大才会对经济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影响”,而去真的让一些人民失业。这些事情,不单是不可能去做,而且也做不到。因此,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是很复杂、很困难的。
二、古典学派兴起
自从两个世纪前经济学诞生以来,经济学家们就在争论:市场经济能否在不引入政府干预的前提下,自动实现长期的充分就业均衡。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和工资是有弹性的,经济是稳定的,因而经济能力能够自动且迅速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萨伊的市场定律
在凯恩斯提出其宏观经济理论之前,主要的经济思想家所追随的,至少在经济繁荣时期,都是古典的经济学观点。早期的经济学家沉湎于工业革命中的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及不断增长的国际贸易。尽管这些学者已经意识到商业周期的存在,但是他们将这种周期看做是一种可以自我矫正的暂时的偏离。
他们的分析都是围绕萨伊的市场定律展开的。这一定律由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与1803年提出。他宣称,从本质上说,不可能出现生产过剩。这种观点有时被表述为:“供给自动创造对其自身的需求”。它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观点之上: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经济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
许多杰出的经济学家,包括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等,都赞成古典学派的这种宏观经济观点,认为生产过剩是不可能的。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还曾这样清晰地阐释过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通过完全自由的竞争,充分就业的强大趋势将始终存在。现在的失业,与任何时候所存在的失业一样,完全是由于摩擦性阻力妨碍了工资和价格能迅速做出适当调整这一点所致。
正如庇古这段话所暗示的,古典观点背后的基本原理是工资和价格足够灵活,因而市场很快会“出清”,或回到均衡状态。古典宏观经济学家据此得出结论“经济总是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运行。
根据古典学派的观点,货币的供给、财政政策或者其他支出的变化不会对产出和就业长生持久的影响。价格和工资的灵活变动能够维持充分就业。
古典学派观点的下面两个结论对于经济政策至关重要。首先,古典学派认为,经济仅仅会在短期内暂时地偏离充分就业和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而不可能存在长期而持久的衰退或萧条,合格的劳公在现行的市场工资条件下能迅速地找到工作。
上述观点并不意味着古典经济是无摩擦的完全竞争的天堂,在他们的分析中,我们能看到由于人们正在不同的工作之间进行转换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也能够看到由于工会工人要求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但是,根据古典学派观点,经济不会出现普遍而持久的宏观经济的浪费现象,即由于总需求不足而造成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
其次,总需求政策不能影响失业和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讲,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能影响的只是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以及实际GDP的构成。
古典学派论点的核心是这样一种信念,即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而工资——价格的这种弹性提供了一种自我矫正的机制,从而能够迅速恢复充分就业。三、凯恩斯革命
尽管古典经济学家不断宣称持久的失业是不可能出现的,然而现实生活中庞大的失业大军却很难被忽视。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提供了一套迥然不同的宏观经济理论,即一套观察经济政策和外部冲击的影响的全新理论分析架构。首先凯恩斯提出了
关于总需求的概念。其次,另一个革命性的内容是凯恩斯关于总供给的理论。古典学说假定价格和工资是具有弹性的,从而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相反,凯恩斯主义坚决主张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接近于水平或向上倾斜。根据凯恩斯学说,供给绝对不可能创造对自身的需求:需求具有相对独立性。
通过将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凯恩斯给宏观经济学带来了一场真正的革命。首先可以看到的是,现代市场经济可能会陷入一种非充分就业的均衡,即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但产出水平却远远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其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力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例如,如果总需求不足,那么经济就会长期在高失业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由于并不存在引导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自我矫正机制或“看不见的手”,因而一国经济有可能会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停留在低产出、高失业的痛苦状态中。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这意味着只要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总需求的上升就会使产量增加。当总需求不足时,产出将会处于均衡点处,这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的失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学说,增加总需求的经济政策能够成功地增加产出,并提高就业水平。
凯恩斯的第二个观察源于第一个观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政府能够刺激经济,并有助于保持一个较高的产出和就业水平。例如,如果政府增加其购买量,总需求就会增加,其结果将是产量增加,从而缩小实际GDP与潜力GDP 之间的差距。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宏观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商业周期性问题,投机和通货膨胀之后,会紧随着出现高水平的失业,二者上下反复不不断交替。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由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和哈佛大学罗伯特·巴罗共同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强调弹性工资和价格的作用方面,与前面的古典学派一脉相承,但增加了一个新的特点,即理性预期,用于解释菲利普斯曲线的问题。正是由于卢卡斯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理性预期的现代化观点方面所做的贡献。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信: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以及大多数失业是自愿的。政府无效性定理认为,可预见到的政府政策无法影响实际产出和失业。如果经济政策制定者试图系统性地增加产出、减少失业,人们很快就会理解并预期到这一政策。固定的政策规则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果。真实的商业周期理论指出,供给方面的技术干扰和劳动市场的变动可能是解释商业周期波动的线索。
五、区别与联系
如果说古典经济学家将经济视为一个有节制的人,每天只饮用必须的矿泉水和维他命;那么,凯恩斯主义则将经济描述为一个狂躁的抑郁病患者,他会周期性地、无节制地狂欢饮乐,然后很快陷入抑郁昏醉中。事实上,政府要做的事就是在大家酒兴正酣之际将餐桌上是鸡尾酒统统撤掉。
凯恩斯主义着坚信,政府能够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改变总需求,进而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赞成:在存在通货膨胀压力是采取措施抑郁总需求,而在经济衰退是应采取措施刺激总需求。经济学家逐渐趋向于用货币政策作为自动稳定器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削弱意外冲击所产生的乘数效应。
凯恩斯主义着与古典经济学家争论的核心,是经济是否具有强大的自我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