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教案: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习题课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含答案
集合第一课时教案数学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人教A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 集合第一课时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2]使学生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3]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掌握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的应用3 专家建议这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节课。
虽说在小学、初中都已渗透了这方面的内容,但集合这个概念还是很抽象。
在本节中,新的符号会比较多,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应让学生知道在某种意义上数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的科学,在第一堂课就对数学符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要适当穿插学习数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数学要自己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自然、快乐、自觉地学习数学。
本节课要记的东西多,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突破难点4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5 教学过程5.1 复习引入【师】我们初中学过的实数自然数都还记得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演/PPT】5.2 实例引入【师】我们来看下下面这些实例【板演/PPT】⑴ 1~20以内的所有整数;⑵我国从1991~2015的25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⑶某汽车厂2015年生产的所有汽车;⑷所有的正方形;⑸某中学2015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全体.5.3 新知介绍[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师】我们试着总结下这些事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思考交流【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构成集合,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通过以上分析,能给出集合的含义吗【板书\PPT】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师】如果用A表示我们学校全体高一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表示高一学生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二年级的一位同学,那么a、b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可见元素与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怎样才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的关系呢?【生】讨论交流【板书\PPT】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b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b属于集合A,记作b?A[3]集合的表示方法【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我们的集合呢【生】讨论与理解【师】归纳总结【板书/PPT】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个一个地写在一对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把集合中元素共有的,也只有该集合中元素才有的属性描述出来,已确定集合的方法【师】同学们请看题【板书\PPT】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 -4=0的解组成的集合{-2,2}或{x| -4=0}(2)大于3小于9的实数组成的集合{x|3<x<9,x∈R}(3)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y|y=2n-1,n∈Z}[4]集合元素的性质【师】我们观察一下实例中的数据它们能不能构成组合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生】理解与交流【师】总结【板书/PPT】(1)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元素都能明确它是或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必修一》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必修一》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一、教材剖析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内容教材共分两课时停止,这是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单调性的的概念,依据函数图象判别函数的单调性和依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的位置和作用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函数及其表示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是前面延续和拓展,又是前面研讨基本初等函数单调性的基础,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研讨函数单调性的进程表达了数学的〝数形结合〞和〝从普通到特殊〞的思想方法,这对先生具有严重意义。
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概念及复杂运用。
难点:函数的单调性概念的构成及应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二、目的剖析学情剖析:在先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本节课的认知困难有两个:1、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笼统的转变。
2、在函数学习中初次接触到代数论证。
〔依据上述剖析,依据教学纲要和先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了解增函数和减函数定义,能依据函数图像说出函数的单调性,会依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进程与方法:经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求,接触了数形结合法,培育了观察、归结、笼统的才干和言语表达才干;经过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提高了推实际证才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知识的探求进程培育了细心观察、仔细剖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想习气;在参与的进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决计。
三、教法与学法剖析教法剖析:本节课是函数单调性的起始课,主要采用〝开放式探求法、启示式引导法、小组协作讨论法、反应式评价法〞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添加了教员与先生、先生与先生之间的交流,又能激起先生的求知欲,调动先生积极性。
教学手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佐教学。
学法剖析:〔1〕让先生应用图形直观启迪思想,并经过结构的效果,来逐渐完成从理性看法到理性思想的质的飞跃。
〔2〕让先生从效果中思索,培育先生发现效果、研讨效果和剖析处置效果的才干。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2.1函数的概念》教案(1)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Ⅰ必修本( A 版)》的第一章 1.2.1 函 数的概念。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 它贯穿在中学代数的始终, 从初一字 母表示数开始引进了变量, 使数学从静止的数的计算变成量的变化, 而且变量之间也是相互 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变量间的这种依存性就引出了函数。
在初中已初步探讨了函 数概念、 函数关系的表示法以及函数图象的绘制。
到了高一再次学习函数, 是对函数概念的 再认识, 是利用集合与对应的思想来理解函数的定义, 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函数与 数学中的其他知识紧密联系,与方程、不等式等知识都互相关联、 互相转化。
函数的学习也 是今后继续研究数学的基础。
在中学不仅学习函数的概念、性质、 图象等知识,尤为重要的 是函数的思想要更广泛地渗透到数学研究的全过程。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主体内容,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函数又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衔接 的枢纽, 特别在应用意识日益加深的今天, 函数的实质是揭示了客观世界中量的相互依存又 互有制约的关系。
因此对函数概念的再认识, 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又有着重要的现 实意义。
本节的内容较多,分二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为:函数的概念、函数的三要素、简单 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区间表示等。
(第二课时内容为:函数概念的复习、较复杂函 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求法、分段函数、函数图象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 已经在初中学习过函数的概念, 并且知道可以用函数描述变 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然而, 函数概念本身的表述较为抽象, 学生对于动态与静态的认识尚为 薄弱,对函数概念的本质缺乏一定的认识, 对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造成了一定的难 度。
初中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对函数进行定义, 虽然这种定义较为直观, 但并未完全揭示出 函数概念的本质。
例如,对于函数如果用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解释,就十分自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1
第1讲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1.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 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3.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 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4.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 to )与不属于(not belong 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 A ; -5 A ; 17 B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 练习题2, P 13 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y x=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第1练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基础达标1.以下元素的全体不能够构成集合的是( ).A.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B. 地球上的小河流C. 方程210x -=的实数解D. 周长为10cm 的三角形 2.方程组{23211x y x y -=+=的解集是( ).A . {}51, B. {}15,C. (){}51, D. (){}15, 3.给出下列关系:①12R ∈; ②2Q ∈;③ *3N ∈;④0Z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4.有下列说法:(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3)方程2(1)(2)0x x --=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4)集合{45}x x <<是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 只有(1)和(4)B. 只有(2)和(3)C. 只有(2)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 5.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 和N ,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 {}M π=, {3.14159}N =B. {2,3}M =, {(2,3)}N =C. {|11,}M x x x N =-<≤∈, {1}N =D. {1,3,}M π=, {,1,|3|}N π=- 6.已知实数2a =,集合{|13}B x x =-<<,则a 与B 的关系是 . ※能力提高8.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二次函数223y x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2)函数232y x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第2讲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学习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知识要点: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说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其中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含于B ”(或“B 包含A ”).2. 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A B ⊆),且集合B 是集合A 的子集(B A ⊆),即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3. 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作A ≠⊂B (或B ≠⊃A ).4.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作空集(empty set ),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5. 性质:A A ⊆;若A B ⊆,B C ⊆,则A C ⊆;若A B A = ,则A B ⊆;若A B A = ,则B A ⊆. ¤ 例题精讲:【例1】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菱形} {平行四边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2)∅ 2{|20}x R x ∈+=; 0 {0}; ∅ {0}; N {0}. 【例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点评:在考察“A B ⊆”这一关系时,不要忘记“∅” ,因为A =∅时存在A B ⊆. 从而需要分情况讨论. 题中讨论的主线是依据待定的元素进行.点评:抓住集合相等的定义,分情况进行讨论. 融入方程组思想,结合元素的互异性确定集合. 【第2练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3,,6,A x x k k Z B x x k k Z ==∈==∈,则A 与B 之间最适合的关系是( ).A.A B ⊆B.A B ⊇C. A ≠⊂B D. A ≠⊃B2.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B .1k ≥-C .1k >-D .2k ≥ 3.若2{,0,1}{,,0}a a b -=,则20072007a b +的值为( ).A. 0B. 1C. 1-D. 26.已知集合{},,,A a b c =,则集合A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 . 7.当2{1,,}{0,,}ba a ab a=+时,a =_________,b =_________.※能力提高8.已知A ={2,3},M ={2,5,235a a -+},N ={1,3,2610a a -+},A ⊆M ,且A ⊆N ,求实数a 的值.9.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 若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第3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学习目标: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知识要点:集合的基本运算有三种,即交、并、补,学习时先理解概念,并掌握符号等,再结合解题的训练,而达到掌握的层次. 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种基本运算如下.并集交集补集概念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set )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set ) 对于集合A ,由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 记号 A B (读作“A 并B ”) A B (读作“A 交B ”) U A ð(读作“A 的补集”) 符号 {|,}A B x x A x B =∈∈ 或{|,}A B x x A x B =∈∈ 且{|,}U A x x U x A =∈∉且ð图形表示¤ 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ð.【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ð.【例3】已知集合{|24}A x x =-<<,{|}B x x m =≤,且A B A =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点评:研究不等式所表示的集合问题,常常由集合之间的关系,得到各端点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是否含端点的问题.【例4】 已知全集*{|10,}U x x x N =<∈且,{2,4,5,8}A =,{1,3,5,8}B =, 求()U C A B ,()U C A B ,()()U U C A C B ,()()U U C A C B ,并比较它们的关系.【第3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基础达标1.已知全集{}1,2,3,4,5,6,7U =,{}2,4,5A =,则=A C U ( ).A. ∅B. {}2,4,6C. {}1,3,6,7D. {}1,3,5,7 2.若{|02},{|12}A x x B x x =<<=≤<,则A B = ( ).A. {|2}x x <B. {|1}x x ≥C. {|12}x x ≤<D. {|02}x x << 4.若{}{}0,1,2,3,|3,A B x x a a A ===∈,则A B = ( ).A. {}1,2B. {}0,1C. {}0,3D. {}35.设集合{|12}M x x =-≤<,{|0}N x x k =-≤,若M N φ≠ ,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2k ≤B .1k ≥-C .1k ->D .12k -<≤6.设全集*{|8}U x N x =∈<,{1,3,5,7}A =,{2,4,5}B =,则()U C A B = .※能力提高9.设U R =,{|24}A x x =-≤<,{|8237}B x x x =-≥-,求()B A C U 、()()B C A C U U .※探究创新10.设集合{|(4)()0,}A x x x a a R =--=∈,{|(1)(4)0}B x x x =--=.(1)求A B ,A B ; (2)若A B ⊆,求实数a 的值;第4讲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学习目标:掌握集合、交集、并集、补集的有关性质,运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掌握集合运算中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知识要点:1. 含两个集合的Venn 图有四个区域,分别对应着这两个集合运算的结果. 我们需通过Venn 图理解和掌握各区域的集合运算表示,解决一类可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运算. 通过图形,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集合性质:()()()U U U C A B C A C B = ,()()()U U U C A B C A C B = .2. 集合元素个数公式:()()()()n A B n A n B n A B =+- .3. 在研究集合问题时,常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也常由新的定义考查创新思维.¤ 例题精讲:【例1】设集合{}{}24,21,,9,5,1A a a B a a =--=--,若{}9A B = ,求实数a 的值.【例2】设集合{|(3)()0,}A x x x a a R =--=∈,{|(4)(1)0}B x x x =--=,求A B ,A B .(教材P 14 B 组题2)点评:集合A 含有参数a ,需要对参数a 进行分情况讨论. 罗列参数a 的各种情况时,需依据集合的性质和影响运算结果的可能而进行分析,不多不少是分类的原则.【例3】设集合A ={x |240x x +=},B ={x |222(1)10x a x a +++-=,a R ∈},若A B =B ,求实数a 的值.点评:此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集合间的关系的应用. 通过深刻理解集合表示法的转换,及集合之间的关系,可以把相关问题化归为解方程的问题,这是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是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解该题时,特别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遗漏了A =B 和B =∅的情形,从而造成错误.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第4练 §1.1.3 集合的基本运算(二)】 ※基础达标1.已知集合A = {}1,2,4,B ={}8x x 是的正约数,则A 与B 的关系是( ).A. A = BB. A ≠⊂B C. A ≠⊃B D. A ∪B =∅3.已知{}2,3,4,5,6,7U =,{}3,4,5,7M =,{}2,4,5,6N =,则( ).A .{}4,6M N = B.M N U = C .()u C N M U = D. ()u C M N N =4.定义集合A 、B 的一种运算:1212{,,}A B x x x x x A x B *==+∈∈其中,若{1,2,3}A =,{1,2}B =,则A B *中的所有元素数字之和为( ).A .9 B. 14 C. 18 D. 216.已知集合{11}A x x =-≤≤,{}B x x a =>,且满足A B φ=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7.经统计知,某村有电话的家庭有35家,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65家,既有电话又有农用三轮车的家庭有20家,则电话和农用三轮车至少有一种的家庭数为 . ※能力提高8.已知集合2{|0}A x x px q =++=,2{|20}B x x px q =--=,且{1}A B =- ,求A B .9.已知集合U =2{2,3,23}a a +-,A ={|a +1|,2},U C A ={a +3},求实数a 的值.※探究创新10.(1)给定集合A 、B ,定义A ※B ={x |x =m -n ,m ∈A ,n ∈B }.若A ={4,5,6},B ={1,2,3},则集合A ※B 中的所有元素之和为( ) A .15 B .14C .29D .-14(2)设全集为U ,集合A 、B 是U 的子集,定义集合A 、B 的运算:A *B ={x |x ∈A ,或x ∈B ,且x ∉A ∩B },则(A *B )*A 等于( ) A .AB .BC .()U A B ð∩D .()U A B ð∪。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第一章集合1 、1、1集合的含义【探索新知】在小学、初中我们就接触过“集合”一词。
例子:(1)自然数集合、正整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2)不等式2x,x,7,0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2(3)方程解的集合。
x,3x,2,0(4)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5)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集合。
y,x(6)锐角三角形的集合(7)二元一次方程解的集合。
2x,y,1(8)某班所有桌子的集合。
现在,我们要进一步明确集合的概念。
问题1、从字面上看,怎样解释“集合”一词,、如果上面例子中的数、点、图形、数对和物体等称为“研究对象”,那么集合又是什2么呢,知识点一:1、集合、元素的概念再看例子(9)质数的集合。
1y,(10)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所有点。
x222x(11)、、 xy,y,2y(12)所有周长为20厘米的三角形。
问题3、从集合中元素个数看,上面例子(1)(2)(4)(5)(6)(7)(9)(10)(12)与例子(3)(8)(11)有什么不同,知识点二 2、有限集和无限集choose water fountains, water-saving products should be purchased.As compared to open v-Groove type water supply system, sealed nipple water system can save water 81.35% saving bedding consumption 56.3%; sanitation and drinking water, and a variety of harmful gases concentrations decline, increased laying rate 13.79%, economicefficiency improved. Chicken Coop construc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 chicken distribution notes: a r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hen-house layout, can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 for chicken, making its full productive potential, so other than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cken itself, and must be properly planned and constructed sheds. 1. sites to choose away from populated areas, traffic convenient, away from the road 2. Gaozao terrain, a lot of sunshine. Winter sun as possible, summer wind, and not after the rain water. Larger, leaving room for development 3. Abundant water resources pollution-free, easy to access, sufficient power is guaranteed 4. Building structure, the economy, saving money, and saving energy, it is facing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environmental and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lighting is good, easy to ventilation, easy to operate, so conducive to cooling in the summer, to insulation in winter cold 5. Layout of premises should be reasonable, do distinguish betweenproduction and non-production areas and non-production areas and water sources are on a chicken farm in the wind, net road and dirt road separating uncrossed, dung farm is located in the指出:集合论是德国数学家Cantor(1845,1918)在十九世纪创立的,集合知识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全章教案
课题:§1.1 集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举例)∈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二)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高一数学人教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二)研探新知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4)所有的正方形;(5)湖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7)方程2560x x -+=的所有实数根;(8)不等式30x ->的所有解;(9)洞口一中2007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 ,B ,C ,D ,…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d …表示.(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2)我国的小河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如果用A 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a 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b 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a b 与集合A 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用A 表示“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 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充过程,然后阅读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 组第1题.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使学生弄清楚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高中数学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1.2.1函数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2.1函数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情态与价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自学、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4、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5、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研探新知1、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①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②无穷区间;③区间的数轴表示.(4)初中学过哪些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通过三个已知的函数:y =ax +b (a ≠0)y =ax 2+b x +c (a ≠0)y =xk (k ≠0) 比较描述性定义和集合,与对应语言刻画的定义,谈谈体会。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2.1函数的概念》教案(7)
《1.2.1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函数概念这节课的学习,了解函数的定义及其三要素,掌握区间的符号表
示,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抽象、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函数定义获得的学习过程,体会由具体逐步过渡到符号化、代数化,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渗透静与动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树立“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函数定义及其三要素,掌握区间的符号表示方法,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难点:理解函数符号)(x f y 的含义,掌握区间的符号表示方法及无穷大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与函数概念教学教案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概念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信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经常使用数集及其记法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a M ∉,二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表达的形式来描述集合.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②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穷集. 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1.1.2】集合间的大体关系(6)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那么它有2n 个子集,它有21n -个真子集,它有21n-个非空子集,它有22n-非空真子集.【1.1.3】集合的大体运算(8)交集、并集、补集 ∅=∅B A ⊆,B {|x A A =A ∅=B A ⊇,B B ⊇补集UA {|,}x x U x A ∈∉且(1)()U A A =∅ (2)()U A A U =(3)()()()U U U A B A B = (4)()()()U U U A B A B =【补充知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解集||(0)x a a <> {|}x a x a -<< ||(0)x a a >>|x x a <-或}x a >||,||(0)ax b c ax b c c +<+>>把ax b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x a <,||(0)x a a >>型不等式来求解(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判别式24b ac ∆=-0∆> 0∆= 0∆<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图象O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根21,242b b ac x a-±-=(其中12)x x <122b x x a==-无实根20(0)ax bx c a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x }2b x a≠-R20(0)ax bx c a ++<>的解集12{|}x x x x <<∅ ∅〖1.2〗函数及其表示【知识回忆】一、一次函数)(x f =ax +b (a ≠0):概念域R ,值域R 二、反比例函数)(x f =xk(k ≠0):概念域{x |x ≠0},值域{y | y ≠0} 3、二次函数)(x f =ax 2+bx +c (a ≠0):概念域R ,值域:当a >0时,{y |y ≥a b ac 442-};当a <0时,{y |y ≤ab ac 442-}.【1.2.1】函数的概念(1)函数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若是依照某种对应法那么f ,关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信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如此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和A 到B 的对应法那么f )叫做集合A 到B 的一个函数,记作:f A B →.②函数的三要素:概念域、值域和对应法那么.③只有概念域相同,且对应法那么也相同的两个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2)区间的概念及表示法①设,a b 是两个实数,且a b <,知足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记做[,]a b ;知足a x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记做(,)a b ;知足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别离记做[,)a b ,(,]a b ;知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别离记做[,),(,),(,],a a b +∞+∞-∞(,)b -∞.注意:关于集合{|}x a x b <<与区间(,)a b ,前者a 能够大于或等于b ,而后者必需a b <. (3)求函数的概念域时,一样遵循以下原那么:①()f x 是整式时,概念域是全部实数.②()f x 是分式函数时,概念域是使分母不为零的一切实数.③()f x 是偶次根式时,概念域是使被开方式为非负值时的实数的集合.④对数函数的真数大于零,当对数或指数函数的底数中含变量时,底数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⑤tan y x =中,()2x k k Z ππ≠+∈.⑥零(负)指数幂的底数不能为零.⑦假设()f x 是由有限个大体初等函数的四那么运算而合成的函数时,那么其概念域一样是各大体初等函数的概念域的交集.⑧关于求复合函数概念域问题,一样步骤是:假设已知()f x 的概念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概念域应由不等式()a g x b ≤≤解出.⑨关于含字母参数的函数,求其概念域,依照问题具体情形需对字母参数进行分类讨论. ⑩由实际问题确信的函数,其概念域除使函数成心义外,还要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 (4)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求函数最值的经常使用方式和求函数值域的方式大体上是相同的.事实上,若是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那个数确实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求函数值域与最值的经常使用方式:①观观点:关于比较简单的函数,咱们能够通过观看直接取得值域或最值.②配方式:将函数解析式化成含有自变量的平方式与常数的和,然后依照变量的取值范围确信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③判别式法:假设函数()y f x =能够化成一个系数含有y 的关于x 的二次方程2()()()0a y x b y x c y ++=,那么在()0a y ≠时,由于,x y 为实数,故必需有2()4()()0b y a y c y ∆=-⋅≥,从而确信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④不等式法:利用大体不等式确信函数的值域或最值.⑤换元法:通过变量代换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三角代换可将代数函数的最值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⑥反函数法:利用函数和它的反函数的概念域与值域的互逆关系确信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⑦数形结合法: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方式确信函数的值域或最值. ⑧函数的单调性法.【1.2.2】函数的表示法(5)函数的表示方式表示函数的方式,经常使用的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三种.解析法:确实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列表法:确实是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图象法:确实是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6)映射的概念①设A 、B 是两个集合,若是依照某种对应法那么f ,关于集合A 中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那么如此的对应(包括集合A ,B 和A 到B 的对应法那么f )叫做集合A 到B 的映射,记作:f A B →.②给定一个集合A 到集合B 的映射,且,a A b B ∈∈.若是元素a 和元素b 对应,那么咱们把元素b 叫做元素a 的象,元素a 叫做元素b 的原象. 注意:(1)A 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象,且唯一;(2)B 中的元素未必有原象,即使有,也未必唯一; (3)a 的象记为f (a ). 函数与映射的关系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映射是函数的推行。
高中数学(人教版A版必修一)配套课件: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习题课
规律与方法
1.要注意区分两大关系:一是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二是集合与集 合的包含关系. 2.在利用集合中元素相等列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时,要注意利用集合中 元素的互异性这一性质进行检验,忽视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是导致错误 的常见原因之一.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习题课 集合
学习目标
1.系统和深化对集合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重点掌握好集合间的关系与集合的基本运算.
问题导学
题型探究
达_定__性____,互__异__性____,_无__序__性___. 2.元素与集合有且只有两种关系:__∈______,__∉______. 3. 已 经 学 过 的 集 合 表 示 方 法 有列__举__法____ ,描__述__法____ ,V_e_n_n_图____ , 常__用__数__集__字__母__代__号____.
4.
符号
子集 A⊆B
定义 x∈A⇒x∈B
真子集 A B A⊆B且存在x0∈B但x0∉A
并集 A∪B
{x|x∈A或x∈B}
交集 A∩B
补集 ∁UA(A⊆ U)
{x|x∈A且x∈B} {x|x∈U且x∉A}
Venn图
5.常用结论 (1)∅___⊆___A; (2)A∪∅=___A___;A∪A=___A___;A∪B=A⇔___A_⊇_B____. (3)A∩∅=___∅___;A∩A=___A___;A∩B=A⇔___A_⊆_B_____. (4)A∪(∁UA)=____U_;A∩(∁UA)=____∅;∁U(∁UA)=_____. A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的概念教案
2009年暑假数学课外辅导(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一、基本内容串讲本章主干知识:集合、子集、并集、交集、补集,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和最值。
1.集合集合是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有: 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确定的,不能模棱两可)、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应该是互不相同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排列是无序的).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属于不属于关系.表示集合的方法要掌握字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及Venn 图法。
根据元素个数的多少集合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基本运算3.函数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
(2)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和对应关系。
(3)函数的表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4.函数的基本性质(1)函数的最值:函数最大(小)首先应该是某一个函数值,即存在0x I ∈,使得0()f x M =;函数最大(小)应该是所有函数值中最大(小)的,即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f x m ≤≥.(2)函数的单调性: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 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x 2时,都有f(x 1)<(>)f(x 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 上是增(减)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3)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5.要注意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符号(1)与的区别: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2)a 与{a}的区别:a 表示一个元素,{a}而表示只有一个元素a 的集合.(3){0}与Φ的区别: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因此Φ{0}但不能写成Φ={0},Φ{0}.二、考点阐述考点1 集合的含义 (A )1、(石家庄市2008年第二次质检) 设全集U ={}1357、、、,集合M ={}1,|a-5|, C M u={}57、,则实数a 的值为( D )A 、 -2或8B 、 -8或-2C 、2或-8D 、 2或82、若集合{},,M a b c =中的元素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是( D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考点2 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B )3、若集合{}{}2|60,|10M x x x N x ax =+-==-=,且N M ⊆,求实数a 的值.解析:由26023x x x +-=⇒=-或,因此,{}2,3M =-. (i )若0a =时,得N =∅,此时,N M ⊆;(ii )若0a ≠时,得1{}N a =. 若N M ⊆,满足1123a a ==-或,解得1123a a ==-或.故所求实数a 的值为0或12或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课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重点).2.能够综合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重点、难点).
1.若函数y =x 2-3x 的定义域为{-1,0,2,3},则其值域为( )
A .{-2,0,4}
B .{-2,0,2,4}
C .⎩⎨⎧⎭⎬⎫y|y ≤-94
D .{y |0≤y ≤3}
解析 依题意,当x =-1时,y =4;当x =0时,y =0;当x =2时,y =-2;当x =3时,y =0.所以函数y =x 2-3x 的值域为{-2,0,4}.
答案 A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的函数为( )
A .y =1x 2
B .y =1x
C .y =x 2
D .y =x 3
解析 函数y =1x
与y =x 3都是奇函数,y =x 2在(0,+∞)上是增函数,故选A . 答案 A
3.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6,6]上的偶函数,且在[-6,0]上单调递减,则( )
A .f (3)+f (4)>0
B .f (-3)+f (-2)<0
C .f (-2)+f (-5)<0
D .f (4)-f (-1)>0
解析 因为f (x )是偶函数,所以f (4)=f (-4),又f (x )在[-6,0]上单调递减,所以f (-4)>f (-
1),即f (4)-f (-1)>0.
答案 D
4.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且f (x +2)=f (x ),当x ∈[-1,1)时,f (x )=⎩⎪⎨⎪⎧
-4x 2+2,-1≤x <0,x ,0≤x <1,则f ⎝⎛⎭⎫32=________. 解析 f ⎝⎛⎭⎫32=f ⎝⎛⎭⎫-12+2=f ⎝⎛⎭⎫-12=-4×⎝⎛⎭
⎫-122+2=1. 答案 1
类型一 求函数的定义域和解析式
【例1】 (1)函数f (x )=x +2+1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已知f ⎝⎛⎭⎫2x +1=x 2+2x -3,则f (x )=________.
解析 (1)由⎩⎪⎨⎪⎧
x +2≥0,x -1≠0,解得x ≥-2且x ≠1,故f (x )的定义域为{x |x ≥-2且x ≠1}. (2)令t =2x +1(t ≠1),则x =2t -1,所以f (t )=4(t -1)2+4t -1-3,即f (x )=4(x -1)2+4x -1
-3(x ≠1).
答案 (1){x |x ≥-2且x ≠1} (2)4(x -1)2+4x -1
-3(x ≠1) 规律方法 1.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方法
求已知函数的定义域时要根据函数的解析式构建不等式(组),然后解不等式(组)可得,同时注意把定义域写成集合的形式.
2.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有:
(1)待定系数法;(2)换元法;(3)配凑法;(4)消去法.
【训练1】 (1)函数f (x )=(x -1)0+2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已知f (x )是二次函数,且f (1-x )=f (1+x ),f (2)=1,f (1)=3,则f (x )=________.
解析 (1)由⎩⎪⎨⎪⎧
x -1≠0,2x +1
≥0,得x >-1且x ≠1,故f (x )的定义域为{x |x >-1且x ≠1}. (2)由f (1-x )=f (1+x )且f (1)=3,可设f (x )=a (x -1)2+3(a ≠0),又f (2)=a (2-1)2+3=1,故a =-2,所以f (x )=-2x 2+4x +1.
答案 (1){x |x >-1且x ≠1} (2)-2x 2+4x +1
类型二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例2】 已知f (x )=ax x 2-1
(a ≠0),x ∈(-1,1). (1)讨论f (x )的单调性;
(2)若a =1,求f (x )在⎣⎡⎦
⎤-12,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1)设-1<x 1<x 2<1,则f (x 1)-f (x 2)=ax 1x 21-1-ax 2x 22-1 =ax 1x 22-ax 1-ax 2x 21+ax 2(x 21-1)(x 22-1)=a (x 2-x 1)(x 1x 2+1)(x 21-1)(x 22
-1), ∵-1<x 1<x 2<1,
∴x 2-x 1>0,x 1x 2+1>0,(x 21-1)(x 22
-1)>0, ∴当a >0时,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1,1)上是减函数;
当a <0时,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1,1)上是增函数.
(2)当a =1时,f (x )=x x 2-1
,由(1)知f (x )在⎣⎡⎦⎤-12,12上是减函数,
故f (x )的最大值为f ⎝⎛⎭⎫-12=23,最小值为f ⎝⎛⎭⎫12=-23
. 规律方法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及应用
(1)利用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为:取值、作差或作商、变形、定号、下结论,如本例中若含有字母,则一般需分类讨论.
(2)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的步骤:①确定函数的单调性;②借助最值与单调性的关系写出函数的最值.
【训练2】 若f (x )=-x 2+2ax 与g (x )=a x +1
在区间[1,2]上都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0,1)
B .(-1,0)∪(0,1]
C .(0,1)
D .(0,1]
解析 由f (x )=-x 2+2ax 在[1,2]上是减函数可得[1,2]⊆[a ,+∞),∴a ≤1.
∵y =1x +1
在(-1,+∞)上为减函数, ∴由g (x )=a x +1
在[1,2]上是减函数可得a >0, 故0<a ≤1.
答案 D
方向1 【例3-1】 设偶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R ,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则f (-2),f (π),f (-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解析 因为f (x )是偶函数,则f (-2)=f (2),f (-3)=f (3),又当x ≥0时,f (x )是增函数,所以f (2)<f (3)<f (π),即f (-2)<f (-3)<f (π).
答案 f (-2)<f (-3)<f (π)
方向2 利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不等式
【例3-2】 设定义在[-3,3]上的奇函数f (x )在区间[0,3]上是减函数,若f (1-m )<f (m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f (x )是奇函数且f (x )在[0,3]上是减函数,
所以f (x )在[-3,3]上是减函数.
所以不等式f (1-m )<f (m )等价于⎩⎪⎨⎪⎧ 1-m >m ,-3≤m ≤3,
-3≤1-m ≤3,解得-2≤m <12
. 规律方法 1.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比较大小的方法
对于偶函数,如果两个自变量的取值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不同的单调区间上,即正负不统一,应利用图象的对称性将两个值转化到同一个单调区间上,然后再根据单调性判断.2.利用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解不等式
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已知的条件,把已知不等式转化成f(x1)>f(x2)或f(x1)<f(x2)的形式,再根据奇函数的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列出不等式(组),同时不能漏掉函数自身定义域对参数的影响.
【训练3】若奇函数f(x)在[-6,-2]上是减函数,且最小值是1,则它在[2,6]上是() A.增函数且最小值是-1B.增函数且最大值是-1
C.减函数且最大值是-1D.减函数且最小值是-1
解析∵奇函数f(x)在[-6,-2]上是减函数,且最小值是1,∴函数f(x)在[2,6]上是减函数且最大值是-1.
答案 C
1.利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①取值;②作差;③定号;④判断.
2.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有:定义法、图象法.
3.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奇偶性把自变量转化到已知单调性的区间上,再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2)解不等式,根据函数的奇偶性转化自变量的范围、然后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脱掉“f”号,使其转化为具体的不等式后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