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训练:文言文阅读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第1篇《论语》十二章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C.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C.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 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9 ?西藏)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②人恒过.过衡③衡.于虑④而后喻.喻(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苦.其心志B.无案牍之劳.形C.曾.益其所不能D.凄.神寒骨(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完成填空。

孟子,名轲,时期思想家,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

请你写出一句本文之外的孟子的名言警句:。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

2.(2019 ?莱芜区)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甲】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春秋》)【乙】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训练201903261182

江西专版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训练201903261182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2019原创·主人公为江西会昌人)任蕃改诗辛文房任蕃,会昌间人,家江东,多游会稽、苕、霅间。

初亦举进士之京,不第。

榜罢进谒.主司①曰:“仆本寒乡之人,不远万里,手遮赤日,步来长安,取一第②荣父母不得。

侍郎岂不闻江东一任藩,家贫吟苦,忍令其去如来日也?敢③从此辞,弹琴自娱,学道自乐耳。

”主司惭,欲留不可得。

归江湖,专尚④声调。

去游天台巾子峰,题寺壁间云:“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

”既去.百余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题处,他人已改矣。

后复有题诗者,亡⑤其姓名,曰:“任蕃题后无人继,寂寞空山二百年。

”才名类.是,凡作必使人改视易听⑥。

想蕃风度,此不足举其梗概。

(选自《唐才子传》卷七) 【注】①主司:即下文的“侍郎”,为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

②取一第:考取一个名次(考中进士)。

③敢:有胆量。

④专尚:专门研究。

⑤亡:同“无”。

⑥改视易听:改变人们的看法,意思是感到惊异。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亦举进士之京B.仆/本寒乡之人C.忍令/其去如来日也D.凡作/必使人/改视易听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谒( ) (2)去( ) (3)类(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主司惭,欲留不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蕃风度,此不足举其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突出了任蕃作诗的什么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2019原创·主人公曾在江西任职)谑鱼何薳姑苏李章,敏于调戏①。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3文言文阅读恩施州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

(10分,每小题2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释】①奚: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1)不知其旨.也旨:▲(2)然后能自反.也反:▲(3)君子之学必好.问好:▲(4)舍.问,其奚决焉舍:▲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23.(2分)(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24.(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

(关键点:好,判断句)26.(2分)【甲】教学相长也。

(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分)27.(2分)(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

(1分)【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

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全卷汇编 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常州(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共13分)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3,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洞而行。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

既以缝表。

又以连里。

既能合纵,又善连横。

无羽无翼,反复甚急。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显贤良。

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

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注释】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

②尾:线。

③剽(piao):针尖。

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

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

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

⑦簪以为父:簪,大针。

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

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3(4)长其尾而锐其剽...(5)以成文章..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

(3分)设置铁板→放置铁范→→→按平板面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2019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课外文言文阅读成语故事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知无涯》)【注释】①北人:北方人。

②菱:菱角。

③仕:当官。

④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每小题1分,共2分)(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识:.(2)北土亦有此物否亦:.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前山后山,何地不有!3.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问其御①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

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

”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释】①御:车夫。

②回车:调转车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问其御曰其:.(2)对曰对:.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3.文章中“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螳臂当车”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2分)— 2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徙木立信孝公既用卫鞅①,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已乃②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卫鞅:人名,即商鞅。

②已乃:旋即,不久。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2分)(1)恐天下议己恐:.(2)以明不欺以:.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9年各省地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第一期)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初中学业考试(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百姓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日:“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愿诸君勿复言。

”羽、飞乃止。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①曹操比.于袁绍/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B. ①利.尽南海/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 ①信.义著于四海/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D. 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②而乡邻之生日.蹙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然操遂.能克绍/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B. ①贤能为.之用/②梅花为.寒所勒C. 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D. ①犹鱼之.有水也/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8. 选文中诸葛亮论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孟子>两章》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答案】5. D6. D7. 百姓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一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言阅读◇课标言阅读训练◇第1篇《论语》十二[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乙]言志①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本是《论语》一书中《公冶长》篇的“颜渊”,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长者旁叫做侍。

③盍:何不。

④裘: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显耀。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B.学而不思/则罔.于我/如浮云D.盍/各言尔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盍各言尔志尔:(2)与朋友共共:(3)敝之而无憾敝:(4)无施劳劳: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属予作以记之B.愿闻子之志.策之不以其道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言为心声”,乙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第2篇陋室铭[全品原创]阅读下面言,完成问题。

[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3篇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3篇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3篇你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考试栏目组为你提供了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3篇,来试试自己的水平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想知道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

③太祖:指曹操。

④论:议论。

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

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

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

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

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

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参考答案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中考语文2019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中考语文2019年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及解析

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2019·北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街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于市举.一反三举.足轻重轻举.妄动B.人恒过.过.目不忘悔过.自新言过.其实C.衡于虑.不足为虑.深思熟虑.处心积虑.D.征于色.声色.俱厉眉飞色.舞喜形于色.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受到震动,性格变得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理解:孟子认为,只有让一个人内心愁苦、筋骨劳累,挨饿受冻,身体疲乏,有做不完的事,才能锤炼他的意志,增长他的才干。

【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人(或国家)常处于忧愁祸患之中可以生存,而常处于安逸享乐之中则会灭亡。

理解:孟子在阐明困境能使人奋起的道理,并指出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之后,才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14.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④,有忧色。

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复习(推荐)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复习(推荐)

2019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复习(名师精选全国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0~14题。

(16分)【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候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祖莹字元珍,范阳道人也。

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ニ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

常密于灰中藏火,驱逐童什,父母寝睡之后,然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

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

尤好属文,中书监高允每叹曰:“此子才器,非诸生所及,终当远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五)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援.疑质理(3)好.学眈书(4)由是声誉甚.盛【答案】10、(1)交游,交往(2)提出(3)喜欢,爱好(4)更加,很。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注意“游”“援”是古今异义词:交游,交往(2)提出。

11.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十二为.中书学生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B.以衣被蔽塞窗户.月色入户.(《记承天寺夜游》)C.尤好属.文属.引凄异(《三峡》)D.父母寝睡之.后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答案】 B【解析】A是/向,对;C写/连接;D助词/代词,指千里马。

2019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

2019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论说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

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

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朕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

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

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

岂非为善者福祚④延长,为恶者降年⑤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⑥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

此亦帝王深耻也。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注释] 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

②钳口:闭口不言。

③可:岂,哪。

④福祚:福禄,福分。

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

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损,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斯故/君臣合契B.卒/令不闻其过C.朕与卿等/可得不慎D.然/周则惟善是务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3分)(1)纳( )(2)诛( )(3)后(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4.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二、[2018·潍坊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2分)颜渊论御马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

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①矣。

”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

君子亦谮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衡阳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

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敞车一乘。

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2)大言数.主之失(3)使宣叩头谢.主(4)臧亡匿.死10. 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 以刀画地B. 宣悉以班诸吏C. 葬以大夫礼D. 以宣尝为二千石11.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 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答案】9. (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

10. D11. (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2. 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佃备战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赏析-文言文篇(含解析)、文言文阅读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 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 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 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 从全文看,主要是从 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文言文阅读齐宣王为大室,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之大,具之三年而未能成。

群臣莫敢谏王。

春居问于宣王曰: 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乐为轻,敢问荆国为有主乎? ”王曰:为无主。

”贤 臣以千数而莫敢谏,敢问荆国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

”今王为大室,其大益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之三年而弗能成。

群臣莫敢谏,敢问王为有臣乎?”王曰:为无 臣。

”春居曰:臣请辟矣。

”趋而出。

王曰: 春子!春子反!何谏寡人之晚也?寡人请今止 之。

”遽召掌书曰: 书之寡人不肖而好为大室春子止寡人。

”箴谏不可不熟。

莫敢谏若,非 弗欲也。

春居之所以欲之与人同,其所以入之与人异。

宣王微春居,几为天下笑矣。

由是论 ______ 之,失国之主,多如宣王,然患在乎无春居。

故忠臣之谏者,亦从入之,不可不慎,此得失 之本也。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字。

① 齐宣王为大室 _________② 群臣莫敢谏王 _________③ 春子反 _________④ 宣王微春居 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选出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 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2) 选出下列划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世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3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B. 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竝 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刚刚整理】201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强化名师题材

【刚刚整理】2019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强化名师题材

中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1、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10.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甲)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

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1.“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

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材料一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

2019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

2019中考语文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陈涉世家司马迁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喜,念鬼念无与为乐者B.今亡亦死暮而果大亡其财C.扶苏以数谏故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①等死,死国可乎?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曹刿论战》全文。

【乙】甲午晦①,楚晨压晋军而陈。

军吏患之。

范匄②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③。

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卻至④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⑤相恶;王卒以旧⑥;郑陈而不并不整;蛮⑦军而不陈;陈不违晦⑧;在陈而加嚣,合而加嚣。

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选自《左传·晋楚鄢陵之战》,有删节)【注】①晦: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②范匄(gài):范文子士燮的儿子,又称范宣子。

③行首:行道。

④卻至:晋国大臣,晋楚鄢陵之战中的主战派。

⑤二卿:指子重和子反。

⑥王卒以旧:楚王的亲兵都用贵族子弟。

⑦蛮:指楚国带来的南方少数民族军队。

⑧违晦:避开晦日。

古人认为月末那天不适宜用兵。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肉食者鄙.鄙:(2)望其旗靡.靡:(3)军吏患.之患:(4)我必克.之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B.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C.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D.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4.从甲乙两文中可以看出曹刿和卻至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作答。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桃花源记》第三~四段。

【乙】龚遂字少卿,山阳①南平阳人也。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②不能禽制。

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

遂见齐③俗奢侈,好末技④,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

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

狱讼止息。

(节选自《汉书·龚遂传》,有删改)【注】①山阳:汉郡名,在今沧州市东南。

南平阳:县名。

②二千石:指享受二千石俸禄的官员,一般作为太守的代称。

③齐: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据有的区域,在今山东省泰山以北及胶东半岛一带。

④末技:指商业和手工业。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便要.还家要:(2)咸.来问讯咸:(3)好.末技好:(4)乃躬.率以俭约躬: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B.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C.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D.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

4.陶渊明在甲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美好的生活,乙文中记叙了龚遂为改变民风做的努力,从中我们看到了两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醉翁亭记》第三~四段。

【乙】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望其地,且异之。

始命芟①其芜,行②其涂。

积之丘如,蠲③之浏如④。

既焚既酾⑤,奇势迭出。

清浊辨质,美恶异位。

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

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

乃作栋宇,以为观游。

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

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

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节选自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注】①芟:割除。

②行:流通,流动。

这里是疏导的意思。

③蠲(juān):清洁,使动用法。

④浏如:水清澈的样子。

⑤酾(shī):疏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杂然而前陈.者陈:(2)树林阴翳.翳:(3)既.逾月既:(4)已乃延.客入观延: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B.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C.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D.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4.同样是写治理有方,甲乙两文却运用了不同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鱼我所欲也》全文。

【乙】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③,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④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⑤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节选自柳宗元《蝜蝂传》)【注】①蝜蝂(fù bǎn):《尔雅》中记载的一种黑色小虫,背隆起部分可负物。

②卬(áng):同“昂”,仰,抬头。

③涩:不光滑。

④踬仆(zhì pū):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⑤嗜取:贪得无厌。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患:(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3)人或怜.之怜:(4)为去其负.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B.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C.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D.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4.乙文中的蝜蝂与甲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两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5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送东阳马生序》第一~二段。

【乙】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①圯②上。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③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选自《汉书》)【注】①下邳:地名,今江苏省邳县南。

②圯(yí):桥。

③履:鞋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尝趋.百里外趋:(2)俟.其欣悦俟:(3)强.忍强:(4)良因怪.之怪: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B.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C.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D.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良殊大惊,随目之。

4.甲乙两文中,宋濂和张良在学习态度上有什么相似之处?(5分)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湖心亭看雪》全文。

【乙】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

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

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

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

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

”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

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

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

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选自张岱《西湖寻梦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大雪.三日雪:(2)客.此客:(3)后人遂.以名遂:(4)好.事者至其地好: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4.甲乙两文段都是张岱的作品,两篇文章共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5分)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陋室铭》全文。

【乙】学圃中筑一轩,大如斗,仅容台椅各一,台仅可置经史数卷。

宾至无可升降①,弗肃以入,因名之曰“独坐”。

……予坐是轩,尘坌②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临太行,右挟东海,而荫万间之广厦也。

且坐惟酬酢③千古,遇圣人则为弟子之位,若亲闻训诲;遇贤人则为交游之位,若亲接膝而语;遇乱臣贼子则为士师④之位,若亲降诛罚于前。

坐无常位,接无常人,日觉纷?纠错,坐安得独?虽然,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而天壤之间,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

(节选自《独坐轩记》)【注】①升降:指打躬作揖。

②尘坌:俗念。

③酬酢:宾主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应酬。

酬:向客人敬酒。

酢:向主人敬酒。

④士师:古代执掌禁令刑狱的官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惟吾德馨.馨:(2)可以调.素琴调:(3)又若左临.太行临:(4)若亲降诛罚.于前罚: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B.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C.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D.坐予者/寥寥不谓之/独亦莫予同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予之所纷絮纠错者,皆世之寂寞者也。

4.同居陋室,甲乙两文的作者的为人处世及爱好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分)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6分)【甲】《小石潭记》全文。

【乙】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

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

湖中栉比①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②,而松石苍老。

石上凌霄③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

四明缙绅④,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⑤。

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

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

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

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

城墙下址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⑥一曲。

(节选自《日月湖》)【注】①栉(zhì)比:形容排列很密。

②圮(pǐ):坍塌。

③凌霄:也叫紫成藏落叶藤本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