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准备方式巷道布置方案选择示例

合集下载

煤矿工作面巷道布置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巷道布置说明书

煤矿工作面巷道布置说明书目录第一章采区开采范围及地质况 (1)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 (1)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分 (3)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 (4)第五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7)第六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8)第七章采区生产系统 (10)第八章安全措施 (11)第九章附图第一章采区的开采范围及地质情况一. 采区的位置及开采范围某采区位于某某矿二水平左翼,东以(如图附图一)号勘探线为界北以某煤层露头为界,西以(如图附图)号勘探线为界,南以矿井边界走向长度1650m ,采取平均倾斜长度1000m 采区内有1#,2#两层煤,煤层倾角16度,采区内部分位置的煤层倾角有变化。

根据临采区揭露的资料显示,本采区构造简单。

1#煤层平均厚度2.23m 煤的密度为1.97t\ m 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底板中硬,节理发育较低,自然发火期短,伪顶直接顶岩性比较硬。

2#煤层平均厚度2.48m 煤层的密度为1.74\ m 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底板硬,结构简单,节理发育地,自然发火期短,伪顶直接顶岩性比较硬。

1#煤层和2#煤层间距5.1m地质构造: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构造简单,但出于中等褶曲内,对采掘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煤层露头距地表有39m 的泥土,地表比较平坦。

第二章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一. 采区地质、工业和可采储量计算1. 采区地质、工业储量计算t13933280690432070289601.74)2.481000(16001.97)2.231000(1600 R M I L R M I L Q 22221111=+=+=+==)()(工地Q式中:Q 地、 Q 工——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L ——采区煤层走向长 mI ——采区倾斜长m l= αsin H = 585 m α ——煤层倾角为20°M ——煤层厚度(因煤厚为2.2 m 可采故Q 地 = Q 工)r ——煤的容重2. 采区可采储量计算t64.1114 0.81393.3 C万工可采=?=?=Q Q式中:因M = m 故取值同上一样 c 取0.8第三章采区参数及区段的划分一. 采煤面斜长的确定1.区段煤柱的确定采区倾角16°,煤厚2.2 m ,顶板为属Ⅱ类中等稳定。

第六章采区设计

第六章采区设计
综合考虑,最后确定工作面斜长144m,留有产量发展余地。
( 3 ) 煤柱尺寸
两上山间为20m煤柱,上山两侧各20m煤柱,采区边界每边5m,上部边界煤柱 10m,区段间小煤柱4m护巷(生产中可回收)。 (4)采区回采率
C采=
实际采出煤量 工业储量
100%
=(204 15.84) 95%=87.6% 204
20 20 2 10 450 10800 2.41.35 10800 10 4501.81.35 158355(t)
采区服务年限:
T Z C 204 15.8495% 6a
A
30
式中:Z——采区储量,万t; C——工作面回采率; A——采区设计年产量,万t。
三、采煤方法及采区参数
1 、采煤方法选择
常用的采煤方法有走向长壁采煤法、倾斜长壁采煤法
走向长壁采煤法优点:便于联合上山布置,可加大采区开采强度,利于两层煤搭配 开采,利于通风管理及提高机械化水平。
缺点:巷道掘进工程量较大,采区投产时间长(相对于倾斜长壁采煤法)。
倾斜长壁采煤法优点:道布置简单,投产快等优点,
但针对本采区地质条件:煤层倾角16°,倾斜长壁开采有困难,而且通风系统管 理 困难及不利于实现机械化。
第四节 采区方案设计实例
一、采区地质特征
该采区位于××矿右翼,东以 落差15m的F20-1断层为界,西以 人为边界与五采区相邻。地面标 高+140m,煤层露头距地表30m 左右(采区上部边界),一水平 位于-15m。采区平均走向长 800m,平均倾斜长450m,面积 360000m2,工业储量204万t,如 图所示。
A (h1 h2 )l 300P CK 1.05
(1.8 2.4)1443001.61.35 0.95 0.951.05 37(万t)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02
巷道布置基础知识
巷道的作用与分类
巷道的作用
巷道是矿井生产的基础设施,用于运输、通风、排水、行人 等,是连接井上下各个生产环节的纽带。
巷道的分类
根据巷道的用途和服务范围,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 回采巷道三类。
巷道断面形状与尺寸
巷道断面形状
常见的巷道断面形状有矩形、梯形、拱形、圆形等,不同的断面形状适用于不同 的地质条件和用途。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手段,对 巷道断面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巷道的 掘进效率和安全性。
确定合理的断面尺寸
根据巷道用途和通过能力等因素,确 定合理的断面尺寸,以确保巷道的稳 定性和经济性。
采用先进支护方式与材料
推广新型支护方式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型支护方式,如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 提高巷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井田开拓巷道 布置将实现智能化,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01
绿色开采理念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井田开拓巷道布 置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减少对环境 的影响。
02
03
多学科融合
未来井田开拓巷道布置将融合地质学、 工程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形 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选用高性能支护材料
选用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等性能优异的支护材料,如高强度钢、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提高巷道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加强支护结构监测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支护结构监测与维护制度,定期对支护结构进行检查、 评估和维修,确保巷道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
05
井田开拓巷道布置实例 分析
实例一:某煤矿井田开拓巷道布置
03

煤矿企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企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煤矿企业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开拓方式:234下伏煤上出口自原230下伏煤巷探内553#导线点以上19nl处巷道西帮开门,开门后该巷道在岩层中掘进时,采用三心拱断面锚喷支护。

找到2煤下伏煤后沿2煤下伏煤顶板起底掘进,巷道采用矩形断面锚网支护或梯形断面架棚支护。

二、开拓顺序:1、234下伏煤上出口开门位置:自原230下伏煤巷探内553’导线点以上19nl 处巷道西帮开门,按方位280。

5%。

掘进234下伏煤上出口绕道车场15m。

调线按按方位214。

30,掘进234下伏煤上出口绕道25m后,找到2煤下伏煤再调线按方位269。

30,沿2煤下伏煤顶板起底掘进234下伏煤上出口,掘进500nl后,与234下伏煤切眼贯通。

2、234下伏煤上出口采用矩形断面锚网支护。

当顶板破碎、压力大或遇断层及其它地质构造时,采用架棚支护,必要时缩小棚距或等棚距对棚支护。

3、巷道在施工中,要每隔40m左右掘一个躲避所,其规格:宽X深X高=2. 0 X2.0X2.0m。

躲避所采用架棚支护时,棚距0.8口,躲避所掘完后,在其正迎头按标准打好两棵贴帮木柱,木柱直径不小于140nlm,木柱居中支设,间距 1.0m。

躲避所采用锚网支护时,锚杆间排距0.8X0. 8m,躲避所掘完后,必须在其正面打注两条锚杆,并用钢丝绳纸背实压紧。

4、234下伏煤上出口掘进过程中,若遇跌嵌或压梁时,必须平推将煤层找出,遇爬嵌或底鼓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大巷道坡度掘进施工。

5、巷道开门掘进时必须编制措施,经审批后认真贯彻执行。

6、巷道掘进施工中,必须严格按工程质量标准及中腰线施工。

7、巷道掘进过程中遇断层或破碎带时,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8、巷道掘进工程量:540m。

234下伏煤上出口预想剖面图见附图(I )(1: 1000)234下伏煤上出口平面位置图见附图(III)(1: 1000)234下伏煤上出口开门大样图(1: 50)板起底掘进时,采用矩形断面锚网支护,当顶帮围岩破碎、压力大时,采用梯形 苗毛中>280。

巷道施工方案(3篇)

巷道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矿井巷道施工工程2. 工程地点:某矿井区3. 工程规模:全长XX米,断面面积XX平方米4. 工程类型:岩石巷道施工5. 工程工期:XX个月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单位:某矿井施工队2. 施工队伍:XX人,其中技术人员XX人,施工人员XX人3.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液压钻机、风钻、凿岩机、喷浆机、锚杆机等4. 施工材料:水泥、砂石、钢筋、锚杆、喷浆材料等5. 施工工艺:采用全断面掘进法,人工凿岩、爆破、装运、支护等工序三、施工方案1. 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岩性:该巷道施工区域地层主要为石灰岩,硬度较高,节理发育,岩体较完整。

(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水量较小,对施工影响不大。

(3)地震烈度:该区域地震烈度为XX度。

2. 施工工艺(1)掘进工艺:采用全断面掘进法,先用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再进行岩石爆破、装运、支护等工序。

(2)爆破工艺:采用乳化炸药,按照设计药量进行爆破,确保爆破效果。

(3)装运工艺:采用装载机进行装运,自卸汽车运输。

(4)支护工艺: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间距为XX米,锚杆长度为XX米,锚杆直径为XX毫米。

3. 施工顺序(1)施工准备:进行场地平整、临时设施建设、设备调试等。

(2)掘进: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掘进,确保掘进精度。

(3)爆破:按照爆破设计进行爆破,确保爆破效果。

(4)装运:采用装载机进行装运,自卸汽车运输。

(5)支护:采用锚杆支护,确保支护质量。

(6)巷道验收:完成施工后,进行巷道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4. 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准备阶段:XX天(2)掘进阶段:XX天(3)爆破阶段:XX天(4)装运阶段:XX天(5)支护阶段:XX天(6)巷道验收阶段:XX天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质量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2)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

第四章井田开拓巷道布置(第十八章内容)本章为井田开拓部分的重点,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第三章是开拓方式,而如何确定有关参数及方案,如§2.3中开拓方式所解决的问题中,井筒位置,水平标高的确定,水平大巷的布置,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4.1 井筒位置的确定(书上§18.3)位置的确定不能从一方面考虑,从开拓布局的整体考虑,如水平的位置,大巷的类型等,它们相互影响。

合理的井筒位置应考虑地面情况,井下地质以及生产情况。

一、对地面布置工业广场有利每个矿井,都有地面生产系统,行政管理系统,需占有一定的面积的土地。

1、场地足够。

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工业建筑、行政管理系统。

如主付井(绞车房)、洗(选)煤厂、煤仓(场),装车站,办公楼,宿舍,食堂,浴池等。

(一般情况下,工业广场的面积为:大型井0.8 ~ 1.1公顷/10万吨,中型井 1.3 ~ 1.8公顷/10万吨,小型井 2.0 ~ 2.5公顷/10万吨)。

2、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及重要文化古籍和园林,要避免村庄搬迁及河流改道;3、有较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滑坡,崩岩,溶洞,流沙等地段。

森林地区应与林地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4、避免井筒和工业广场遭受水灾。

井口位置高于最高洪水位,工业广场不受洪水威胁。

(解释最高洪水位的意义)5、便于矿井的供水,供电,运输,便于排污,排矸的处理。

不影响居民生活。

6、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合理,尽可能少平整土地。

对于平硐开拓,主要考虑地面,若地面无太大的限制,则可考虑井下。

二、对井下开采有利应使井巷工程量,运输量,维护量,通风效果上达到较佳水平,使工业广场压煤量达到合理。

1、走向的位置:在储量中心。

此时,运输量最小,通风费用最低,水平接替易。

(解释运输量、通风问题)2、倾斜方向的位置1)、斜井:多数在井田边界外。

主要考虑地面和所选用设备所要求的倾角而决定地面的位置。

2)、立井:主要是第一水平工程量,总工程量和工业广场煤柱的关系。

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

第一节巷道布置一、工作面两巷10101面轨道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3.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0.5m2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2寸的静压洒水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的排水管路;1路2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低压电缆、信号、照明、监测和电话线。

4、用途: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和运料。

10101面皮带顺槽:1、支护形式:巷道采用锚网梁锚索支护,顶板采用Φ18×20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索、锚梁进行支护,锚杆间排距为800×800,锚索间排距2400×2400五花形支护方式;两帮采用Φ16×1600的螺纹钢锚杆配合锚梁,间排距为800×800,顶部及两帮挂11m×1m不燃性塑料网。

2、巷道净断面:巷道净宽为4.5m,净高为3m.净断面积为13.5m2。

3、管线敷设:靠工作面侧布置一路4寸的防尘管路;1路D110mm的注浆管路;1路2寸排水管路;1路4寸的压风管路。

另一侧布置高、低压电缆、信号照明及监测线、通信线。

4、用途:工作面的进风、运煤。

第二节采煤工艺一、采煤工艺该采煤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艺顺序:双滚筒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运煤→拉移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推溜。

4、采高和循环进尺:最大采高4.35m,最小采高3.93m,平均4.14m,循环进尺0.8m。

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一、基本支护形式本面采用112架普通型掩护式大采高液压支架、头尾各1架过渡支架及头尾各3架端头支架维护工作面空间并隔离落山。

准备巷道实例介绍

准备巷道实例介绍




副斜井井底车场

副立井

井底车场
央 水
输 送 机




副斜井
副立井 主斜井
平硐
图1-3 教学矿井生产系统示意图
三、准备巷道实例介绍
1、盘区皮带巷
盘区皮带巷用于盘区运煤和进风。巷道断面 为矩形,长73 m,锚网梁喷支护,净宽4 m、净 高2.8 m、净断面面积11.2 m2,坡度为3‰。巷 道中的主要装备有胶带输送机、乳化液泵站和盘 区配电点,巷道中设立一条轨道用于设备的安装 和检修。
三、准备巷道实例介绍
21041综掘工作面
2102高档普采工作面
总回风巷 盘区联络巷
回风立井
风硐
盘区水仓
溜煤眼
盘区回风巷 盘区皮带巷
盘区轨道巷
2101综采工作面







消防材料库




副斜井井底车场

副立井

井底车场
央 水
输 送 机




副斜井
副立井 主斜井
平硐
图1-3 教学矿井生产系统示意图
总回风巷 盘区联络巷
回风立井
风硐
盘区水仓
溜煤眼
盘区回风巷 盘区皮带巷
盘区轨道巷
2101综采工作面







消防材料库




副斜井井底车场

副立井

井底车场
央 水输 送 机泵源自房大巷副斜井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PPT课件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PPT课件




2.按投影面分类
采区巷道布置图是根据正投影原理进行绘制的,按照 投影面的不同,采区巷道布置图有以下几种: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它是将采区巷道布置投影到 水平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煤矿开采中被广泛使用。 (2)采区巷道布置立面图。它是将采区巷道布置投影到 竖直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开采急斜煤层时普遍使用。 (3)采区巷道布置层面图。它是将采(盘)区巷道布置投 影到与煤层相平行的平面上绘制出的图件,在开采近 水平煤层时经常使用。 (4)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它是沿采区主要巷道剖面形 态绘制的图件,常结合上述3种图件使用,一般不单独 使用。
三、采区巷道布置图的作用


采区巷道布置图时主要用途有:
(1)了解采区巷道布置情况,确定采区准备工程量及准 备时间,制订采区准备计划及材料用量计划。 (2)了解采区地质情况,进行采煤工作面设计及采区单 项工程施工图设计。 (3)计算采区、基础储量、可采储量、设计损失量,确 定采区采出率。 (4)计算采区投产前的工程量,确定采区的掘进率,进 行采区巷道掘进费用、维护费用及采区运输费用预算。 (5)进行采区准备、采区生产的风量计算与分配。 (6)绘制其他矿图,如采区机电设备布置图、采区采掘 工程计划图和采区生产系统图等矿图。
(6)采区标注。 ①采区内有关尺寸有:采煤工作面的长度和推进长度, 采区边界煤柱、区段煤柱、采区上(下)山之间煤柱及井 上、下其他保护煤柱尺寸。 ②巷道名称有:与采区连接的主要运输大巷、总回风 巷、石门名称,采区上(下)山名称、采区上部、中部、 下部车场名称,采区内各种联络巷道及硐室名称,区 段巷道名称或编号。 ③标注采区内各采煤工作面编号、首采工作面位置。 注意:在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时,经纬网、煤层底板 等高线、各种煤柱线、停采线、尺寸标注线等均应以 细实线表示,煤层巷道用粗实线表示,岩层巷道用粗 虚线表示,且一般采用双线。 另外,在采区巷道布置图上,应有说明及图例部分。 说明部分主要包括图件设计依据、特殊情况的处理措 施及设计范围等,做到文字精练,简明扼要;图例应 尽量采用采矿、地质、测量中规定的符号。通常说明 和图例部分布置在图件的右侧或下方适当位置。

巷道建设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巷道建设实施方案模版(二篇)

巷道建设实施方案模版为了进一步改善市区环境,解决好群众行路难、排水难的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安排和部署,___年动员社会力量出资铺装巷道,为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___届___中会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和谐、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进一步改善巷道两侧居民的出行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把市区巷道建设工程建设成惠及百姓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二、建设任务今年巷道铺装区域是富文西路至育英西路、兴安北街至西二环和建设西路两侧。

铺装巷道___条,铺装面积___万平方米,此项工程由市___个部门和单位承担建设任务,并且自行___施工(详见___年巷道建设任务分配表)。

三、时间安排今年的巷道建设任务,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动员准备阶段(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部署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要求,各承担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单位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层层搞好动员和安排。

第二阶段为工程实施阶段(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各承担巷道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要___好施工。

第三阶段为验收阶段(___年___月___日至___年___月___日)。

市巷道建设领导小组将___有关部门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验收。

四、建设标准巷道建设,面层必须使用抗压强度___号以上一等红砖插砖式铺装;巷道边石必须使用机制边石,其它边石一律不得使用;中间层为1厘米厚混砂垫层;基层素土夯实或机械碾压,特殊情况下用水沉实,达到技术标准,施工时尽量不破坏原土层结构,以保证基础层的抗压强度。

各承担建设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技术操作规范施工,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必须经巷道建设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2023年巷道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巷道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2023年巷道建设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巷道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城市运输效能,解决交通难题,保障城市民众出行便利,____年巷道建设计划将会全面展开。

本次实施方案旨在确定巷道建设的总体目标、项目选择、实施步骤、资金来源以及社会效益评估等重要内容,为巷道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指导。

二、总体目标1.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通过巷道建设,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2. 提升城市形象:巷道建设将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和风貌,注重建设美观、实用、绿色的城市巷道,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3. 促进经济发展:巷道建设将增加用地效益,激发城市经济活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 提高交通安全:巷道建设将设置科学合理的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

三、项目选择根据市区交通拥堵情况、城市规划和发展需求,选择以下项目进行巷道建设:1. 市区主干道巷道建设:重点改造和提升市区主要干道的交通运行能力,包括扩建路面、设置划线、安装交通信号灯等措施。

2. 城市快速路巷道建设:在城市主干道、水陆交通要道等位置新建快速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快速交通通行效率。

3. 居民小区巷道建设:优化居民小区内部交通布局,通过巷道建设提高小区通行能力,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

4. 商业中心巷道建设:在商业中心区域进行巷道扩建、改造,提高商业中心交通运行效率,促进商业发展和客流量增加。

5. 环城高速公路巷道建设:巩固城市主干道网络,完善环城高速公路系统,提高城市周边地区通行效率。

四、实施步骤1. 编制巷道建设规划:根据市区交通规划和巷道建设需求,制定巷道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2. 确定项目选址:根据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土地资源和城市规划要求,确定巷道建设项目的选址,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开展前期调研和勘察:对选定的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和勘察,了解项目所涉及的土地、环境、交通等情况,为后续设计和建设提供依据。

第六章 准备方式巷道布置方案选择示例

第六章 准备方式巷道布置方案选择示例

16
Ⅰ 6 9
7
8
5
4
图6-6 石门盘区 巷道布置方案图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材料斜巷; 4-盘区石门; 5-轨道上山; 6-区段轨道平巷; 7-区段运输平巷; 8-进风行人斜巷; 9-煤仓; 10-绞车房
1
2
3
10 Ⅰ 7 6 3# 5# 7#
10
2
5
3
1
4
8
9
17


方案二、石门盘区巷道布置 盘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是:水平运输大巷仍布置在沿煤层底板岩石中, 距煤层底板20m。在盘区中部沿7#煤层底板岩石布置石门(按 3‰~5‰坡度掘进),为了便于煤的运输,在盘区石门内布置二个溜煤 跟。盘区轨道上山分别沿3#、5#和相#。煤层布置用作盘区运科和 回风。区段平巷布置同前。盘区石门与区段运输平巷以溜煤眼和进风 行人斜巷联通。盘区石门与盘区轨道上山以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联 系。水平大巷与盘区轨道上山之间开招一条盘区材料斜巷,用于材料、 设备运输。盘区轨道上山与总回风巷直接相连,以利盘区进行回风, 如图6-6所示。
3
采区形式 采用普通机械化采煤法的采区,要求有一事 实上的走向长度,采区上部走向长度1200m, 下部走向长度1250m,平均走向长度 1230m,采用双翼采区布置,每翼走向长度 600m,已满足高档普采工作面走向长度的 要求,故采区形式采用双翼采区布置形式。
6.1.2.1
4
6.1.2.2 采区上山及设计方案 根据采区煤层赋存稳定、采区地质构造简单的条件,采 区上山可以提出三种布置方案。 方案一: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在距m2煤层12m的底板岩 层中布置两条上山,上山位于采区走向中央,通过石门 与煤层联系。两条上山相距20m。 方案二: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在m2煤层中布置两条上山 间距20m,上山位于采区走向中央。 方案三:采区上山联合布置。其中一条布置在采区中央 的m2煤层中;另一条布置在m2煤层底板岩层,距m2煤 层10m。煤层上山为输送机上山,岩层上山为轨道上山。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6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第六章 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图
第二节 采区方案设计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图绘制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图
一、采区巷道布置图概况及常用比例
概念:采区巷道布置图是将采区地质资料和设计的采准巷道系统 采用正投影原理绘制出的图件。 内容:采准巷道主要包括:直接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区段巷道、 开切眼;为采区服务的上(下)山巷道;采区上部、中部、下部车场, 安装机电设备用的采区绞车房、采区变电所;起缓冲、储存煤炭用 的采区煤仓等采区硐室。 采区巷道布置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采煤工作面、采区以及矿 井的生产效果。 采区巷道布置要做到:技术上优越,经济上合理,安全生产条 件好,有利于集中生产,为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和使用 创造良好的条件;尽可能减化巷道系统,减少生产环节;减少煤炭 损失,提高采区回采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益。 采区巷道布置图常用比例有1:1000和1:2000两种。

五、采区巷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1.绘制பைடு நூலகம்依据
为了能够正确地绘制采掘工程设计图和确保图纸质量,需依据以 下几个方面的资料: (1)精查地质报告。由地质部门所提供的精查地质报告是采区巷道 布置图最基础的资料。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时,应从采区地质说 明书中找出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采区地质剖面图、采区煤岩 层综合柱状图及其有关说明作为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的基础资料。 (2)井田的范围、边界线,井田的划分,井筒、井底车场、主要巷 道的布置形式和位置,开采水平的垂高,阶段的斜长,采区沿走 向、倾斜的长度,采区上(下)山开口位置,主要保扩煤柱尺寸, 采区的划分方式,区段采煤工作面的有关参数,采区内各种煤柱 尺寸,采区上(下)山、区段巷道,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及硐 室的布置方式、有关参数和位置等,都是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的 依据。 (3)国家行业规程、规范和规定等要求。

教材-采区准备巷道布置

教材-采区准备巷道布置

7、机轨分煤岩布置优缺点分析
集中轨巷沿煤层布置: 探煤层走向的变化,为集中机巷定向; 采掘互不干扰,利于接替,便于在上分层采空区后反向掘 进下分层的超前机巷 泄水; 易于掘进; 受多次采动影响,维护困难。
二、机轨双岩巷布置
1、布置特点 •双岩巷相同标高布置 3— 集中机巷 , 4— 集中轨巷 平行布置于同水平底板岩层中,掘进联系方便。
2) 优点: l 维护费用低; l 煤损少。可跨上山采,加大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l 生产系统可靠,通风条件好,易封闭采空区,防自燃有利; l 不受煤层倾角影响,可定向按坡度取直掘进 l 能合理处理上山与平巷的平面或立面相交工程,绕道工程 量小。
3)缺点: l 岩石工程量大; l 需岩石施工能力强的队伍。 3、岩石上山适用条件: l 单一厚煤层(3个分层),或近距煤层群联合布置; l 采区服务年限3年以上; l 岩石施工能力强; l 煤层底板岩层较稳定,无承压水。
2、 改善维护状况的技术措施:
l
避免两侧采面同时接近上山。
l
煤柱越宽,采动影响越小。
薄—30 m 厚—3040 m
l
采用可缩性支护。
3、 适用条件
l 单—薄及中厚煤层采区,服务年限短; l 采两个分层的单一厚煤层采区(一次采全高或放顶煤),煤 及围岩稳定 l 煤层群联合布置采区,下部有维护条件较好的薄及中 厚煤层。
12~14m 1
10~15m 10~15m 2
适用:煤层多,储量丰富,瓦斯大、水大的采区。
(三) 设采区边界上山
在采区边界设12条边界上山。 瓦斯大,采用Z、Y型通风时,两条需设回风边界上山。 往复式开采,不沿空留巷,区段煤柱护巷的往复式开采, 要求采区一翼开掘两条上山。
三、采区上(下)山运输

准备巷道包括采

准备巷道包括采

准备巷道包括采(盘)区上(下)山,区段石门或斜巷、采(盘)区车场,煤层群开采时区段集中平巷等。

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称准备方式。

上山采区与下山采区,单翼采区与双翼采区,单层布置采区与联合布置采区等不同类型。

在运输大巷的上侧布置采区巷道,采区内采出的煤下运至运输大巷的采区,称为上山采区;在运输大巷的下侧布置采区巷道,采区内采出的煤上运至运输大巷的采区,称为下山采区。

采区上山布置在采区的中央,向两翼前进回采或由两翼边界后退回采的采区,称为双翼采区;如采区上山布置在采区的一侧边界附近,向另一侧前进回采或由边界向上山后退回采的采区,称单翼采区。

一套上山为一个煤层服务的采区,称单层布置采区;一套上山为几个煤层服务的采区,称联合布置采区。

、单层布置上山的采区准备方式m1煤层采出的煤,经该层区段运输平巷5到区段溜煤眼6,然后由采区运输上山运往采区煤仓11,最后在大巷车场装车外运。

mz煤层的煤,经该层区段运输平巷,直接到采区运输上山.工作面所需材料及设备,从采区轨道上山的下部车场,提到采区上部或中部车场,然后转运到区段轨道平巷10。

其中m1煤层所需材料及设备,经轨道石门8,转到m1煤层轨道平巷7,采区内矸石的运输与此相反。

采区轨道上山兼用于进风,运输上山兼用于回风。

m1煤层工作面所需的新鲜风流,由轨道上山4经区段石门8’及m,煤层区段平巷7’及5进入。

污风经由m,煤层轨道回风平巷7和区段石门8,进入阶段回风大巷2。

m2煤层工作面所需的新鲜风流,从轨道上山通过m2煤层区段平巷10’及9进入。

污风由轨道回风平巷10排至阶段回风大巷。

(二)共用采区上山和共用区段平巷的联合布置准备方式两个薄、中厚或厚煤层m1和m2共用采区上山和共用区段平巷的一种联合准备方式如图10一3所示。

1.巷道掘进顺序阶段运输大巷1和阶段回风大巷2、采区共用运输上山3、轨道上山4以及共用区段平巷5,均开掘在m2煤层底板岩层中。

区段轨道平巷lO、11,用轨道石门12与区段共用区段平巷5相连.区段运输石门和溜煤眼,以及轨道石门,沿走向的间距为80~1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层编 号 3# 5# 7#
煤层厚度 /m 1.8 2.0 2.2
稳定 程度 稳定 稳定 稳定
顶板 岩石性质 泥岩、泥质页岩 沙页岩 粉砂岩
底板岩石性质 沙页岩 泥岩、粉砂岩 泥质页岩
煤层间距 /m 8 12
13

方案一、上山盘区巷道布置 盘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是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7#煤层底板岩石中,距 煤层底板20m:盘区上山沿煤层布置,盘区运输上山布置在7#煤层, 轨道上山分别布置在3#、5#和7#煤层中作回风、运料用,区段煤 层平巷为双巷布置,上下区段工作面实行对拉布置但不同采,盘区运 输上山与区段运输平巷以溜煤眼和斜巷相联系;与运输大巷用盘区煤 仓和进风行人斜巷相联系。运输大巷与盘区轨道上山之间开屈一条盘 区材料斜巷,供辅助运输用。盘区轨道上山与总回风巷直接相连,如 图6-5所示。各生产系统如下:
16
Ⅰ 6 9
7
8
5
4
图6-6 石门盘区 巷道布置方案图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材料斜巷; 4-盘区石门; 5-轨道上山; 6-区段轨道平巷; 7-区段运输平巷; 8-进风行人斜巷; 9-煤仓; 10-绞车房
1
2
3
10 Ⅰ 7 6 3# 5# 7#
10
2
5
3
1
4
8
9
17


方案二、石门盘区巷道布置 盘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是:水平运输大巷仍布置在沿煤层底板岩石中, 距煤层底板20m。在盘区中部沿7#煤层底板岩石布置石门(按 3‰~5‰坡度掘进),为了便于煤的运输,在盘区石门内布置二个溜煤 跟。盘区轨道上山分别沿3#、5#和相#。煤层布置用作盘区运科和 回风。区段平巷布置同前。盘区石门与区段运输平巷以溜煤眼和进风 行人斜巷联通。盘区石门与盘区轨道上山以盘区石门尽头回风斜巷联 系。水平大巷与盘区轨道上山之间开招一条盘区材料斜巷,用于材料、 设备运输。盘区轨道上山与总回风巷直接相连,以利盘区进行回风, 如图6-6所示。
14

方案一、上山盘区巷道布置
I 11 11
9
10
10
图6-5 上山盘区 巷道布置方案图
1-岩石运输大巷; 2-总回风巷; 3-材料斜巷; 4-材料斜巷绞车房; 5-进风行人斜巷; 6-盘区煤仓; 7-盘区轨道上山; 8-盘区运输上山; 9-溜煤眼; 10-区段运输平巷; 11-区段进风行人斜巷; 12-区段轨道平巷; 13-无极绳绞车房; 14-横贯
图6-1 采区境界m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2

6.1.1.2 采区内地质构造 本采区根据勘探和邻近采区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 6.1.1.3 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 m1煤层:平均厚度2.21m,为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含有 0.1m夹矸,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m,为的密度为1.43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 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m1煤层距m2煤层8m。 m1煤层伪顶厚0.1m,为泥岩;直接顶厚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 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m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m2煤层伪顶厚0.4m,为泥页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无突水危险。 6.1.1.4 采区储量 采区地质为413.7万t,可采储量为273.4万t。 6.1.1.5 采煤方法及采区生产能力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在m1及m2煤层中要用走向长壁普通机械化采煤法 回采。采区日产量1607t,月产4.82万t,服务年限为7.7a。
12


6.2.1 盘区概冴

某盘区走向长度为1200m,倾斜长度为600m,面积为0.72km2。盘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有3层,分别为3#、5#和7#煤层,倾角为6º ,煤层为单斜构造、赋存稳定,煤层特征见 表6-3。盘区内地质构造较简单,未发现较大的地质破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矿井为 低瓦斯矿井,煤层有自然发火危险,煤尘有爆炸危险。 盘区工业储量648万t,可采储量为564.3万t,生产能力为60万t/a,服务年限为9.4a。 表6-4 煤层特征表
Ⅰ 13 9 6
矿 井
9' +135.1 83.7 8'
乙1 2.21 8 10
7 甲1 +134.7 72.2 4 甲2 3 +134.6 2.20
+100 +80 +60
边 界
11 5
2.20
乙2 1 +134.0 2.30 12
+40 +20
± 0 Ⅰ
Ⅰ-Ⅰ 8 11 9 9' 10 4,5 3 1 12 8' 6 3
序号
1 2 3 4 5
项目
初期投资 初期投资比较 /% 总投资 总费用 总费用比较/%
方案一
537050.3 103.21 661873.8 659005.4 105.83
方案二
520350.5 100 912190.7 622690.9 100
备注
包括上山、石门、 溜煤眼各一组,铺轨 两组
方案的经济比较见表6-2和表6-3。通过经济技术比较可以看出,方 案二上相对较省(初期投资少3.2%,总投资少5.8%左右),工程量小、 施工容易、投产期短,沿煤层布置上山有得于进一步煤层赋存情况。故选 用方案二。
14
7 8
11
2
5
6
3
I I I
13
4
4 13 3
2
7
10 15# 7#
1 6
5
8
15




方案一、上山盘区巷道布置 各生产系统如下: ①运煤系统。自回采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由3#煤层区段运输平巷10, 经溜煤眼9,到运输上山8,运至盎区煤仓6,运输大巷装车外运。 ②通风系统。由岩石运输大巷1来的新鲜风流,经盘区运输上山8,进 入区段进风行人斜巷11,再经区段运输平巷10冲洗工作面。由工作面 出来的乏风,由区段回风平巷12经盘区轨道上由7,通过总回风巷排 出地面。 盘区内掘进工作面所需的风流,由局扇供给。 盘区材料斜巷绞车房宣接由盎区材料斜巷供结少旦新风,经调节风亩 排至总回风巷。
6
2
七 采 区
Ⅰ 13 9 6
矿 井
9' +135.1 83.7 8'
乙1 2.21 8 10
7 甲1 +134.7 72.2 4 3 +134.6 甲2 2.20
+100 +80 +60
边 界
11 5
2.20
乙2 1 +134.0 2.30 12
+40 +20
± 0 Ⅰ
Ⅰ-Ⅰ 8 10 9 9' 4,5 1 12 3 11 8' 7 6 3
Ⅰ 13 9 6
矿 井
9' +135.1 83.7 8'
乙1 2.21 8 10
7 甲1 +134.7 72.2 4 甲2 3 +134.6 2.20
+100 +80 +60
边 界
11 5
2.20
乙2 1 +134.0 2.30 12
+40 +20
± 0 Ⅰ
Ⅰ-Ⅰ 8 10 9 9' 12 1 3 4,5 11 8' 7 6 3
10
项目 上山
表6-2 采区方案经济比较表 单价 方案一
长度 条数 单价 费用小计 长度 m 个 元•m-1 元 m 元•m-1 元 元 m3 元•m-1 元 元 m 元•m-1 a 元 560 2 394.4 441728.0 两煤层间,上 山到m2煤层 394.4 41412.0 165648.0 63 45.53 2868.4 11473.6 560×2+63×2 3.62 7.7 34731.0
18




方案三、倾斜长壁巷道布置方案 盘区巷道布置的特点是:水平运输大巷仍布置在7#煤层底板岩石中, 距煤层底板20m。总回风巷布置在3#煤层中。分带煤层斜巷仍为双巷 布置,由运输大巷沿煤层倾斜掘进,分带运输斜巷通过煤仓和进风斜 巷与运输大巷相连,条带轨道斜巷直接(或通过联络巷)与总风巷相 通。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巷之间开掘一条材料斜巷,用于辅助运输,如 图6-7所示。 ① 运煤系统。采煤工作面的煤→分带运输斜巷6→煤仓,大巷装车外 运。 ② 通风系统。新鲜风流由岩石运输大巷1→进风行人斜巷4→分带运输 斜巷6,冲洗采煤工作面,其乏风经分带轨道斜巷7→总回风巷2排出 地面。 掘进工作面、绞车房的通风方式同方案一。 ③ 运料系统。材料和设备由运输大巷1→材料斜巷3→总回风巷2→分 带轨道斜巷7→回采工作面。
图6-3 方案二采区巷道布置图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采区下部车场;4-采区轨道上山;5-采区运输上山;6-采区上部车场; 6-采区中部车场;8、8’-m1、m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9、9’-m1、m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0-联络巷;11-区段溜煤眼;12-采区煤仓;13-采区绞车房
8
2
七 采 区
图6-2 方案一采区巷道布置图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采区下部车场;4-采区轨道上山;5-采区运输上山;6-采区上部车场; 6-采区中部车场;8、8’-m1、m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9、9’-m1、m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0-联络巷;11-区段溜煤眼;12-采区煤仓;13-采区绞车房
7
2
七 采 区
图6-4 方案三采区巷道布置图
1-运输大巷;2-回风大巷;3-采区下部车场;4-采区轨道上山;5-采区运输上山;6-采区上部车场; 6-采区中部车场;8、8’-m1、m2煤层区段运输平巷;9、9’-m1、m2煤层区段回风平巷; 10-联络巷;11-区段溜煤眼;12-采区煤仓;13-采区绞车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