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质子导电膜的结构与形貌
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
文章编号:1007-8924(2007)05-0046-05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宋来洲,张尊举,陈闵子,赵 静(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秦皇岛066004)摘 要:采用改良的热诱导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PVDF )微滤分离膜表面接枝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采用热重(TG )、差示扫描量热(DSC )、X 衍射(XRD )、红外光谱(IR )、环境扫描电镜(ESEM )和X 衍射光电子能谱(XPS )对改性PVDF 微滤分离膜(PAA-PVDF 分离膜)进行表征,研究了改性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热诱导聚合技术在PVDF 分离膜表面成功接枝了羧酸基团,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效果优良.关键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热诱导接枝聚合;丙烯酸;铜离子中图分类号:TQO28.8 文献标识码:A 微滤分离膜技术具有过滤精度高,出水量大、质好的特点.聚偏氟乙烯(PVDF )微滤膜具有耐污染、抗化学氧化的优点,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污染物,在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3].常规的PVDF 微滤分离膜的亲水性能不理想,并且只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对水溶性金属离子没有去除作用,所以进一步改善PVDF 分离膜的亲水性能,提高分离膜的处理性能是PVDF 微滤分离膜研究的重点.Cu 2+属于重金属离子,含铜废水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含铜饮用水对人体有相当大的毒性,含铜废水的处理是废水处置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溶液热诱导聚合技术的基础上[4],提出改良的热诱导接枝聚合技术,在聚偏氟乙烯微滤分离膜表面接枝羧酸基团,采用TG 、DSC 、XRD 、IR 、ESEM 和XPS 等物理方法对改性PVDF 分离膜(PAA-PVDF )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A (聚丙烯酸)-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处理效果.本研究表明,改性PVDF 分离膜对Cu 2+有优良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热诱导接枝聚合提高了PVDF 分离膜的处理性能,拓展了PVDF 微滤分离膜的应用领域.1 实验部分1.1 实验原料和化学试剂实验所用的PVDF 平板微滤膜为实验室采用相转移干湿法[5]自制.丙烯酸(天津化学试剂二厂,AR );盐酸(天津化学试剂三厂,AR );丙烯酰胺(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AR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天津市精细化工研究所,AR );过硫酸钾(天津市化学试剂研究所,AR );氢氧化钠(中国医药公司天津试剂分公司,AR );硫酸铜(天津化学试剂三厂,AR ).1.2 PVDF 微滤膜的改性试验所采用的化学改性液为水溶液,其基本组成为:丙烯酸40.6mL/L,丙烯酰胺6.25g/L,亚甲基双丙烯酰胺1.72g/L,过硫酸钾1.5g/L.其中,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PVDF 微滤膜首先碱化处理,使其表面有双键生成,在过硫酸钾的作用下,生成CF 2—C ・H —CF 2—,CF 2—C -自由基[6],该自由基与—CH 2—CH (COO -)—CH 2—C ・H —COO -及—CH 2—CH (CONH 2)—CH 2—C ・H —COO -等自由基进行引发聚合.改性PVDF 微滤分离膜的制备过程为:将碱化处理后PVDF 微滤膜完全浸泡到化学改性液中,浸泡时间为30~45min;然后将分离膜从溶液中取出,去除膜表面多余的溶液,置于加热器中进行热处理,保持温度100~110℃,热处理时间为30min,热处理在氮气气体保护气氛下进行.冷却至室温后,将PAA-PVDF 分离膜在去离子水收稿日期:2006-03-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6-04-29作者简介:宋来洲(1972-),男,山东五莲县人,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工程工作,Tel:(0335)8061569,〈son glz@ 〉第27卷 第5期膜 科 学 与 技 术Vol.27 No.52007年10月MEMBRANESCIENCEANDTECHNOLOGY Oct.2007中浸泡12h,然后晾干、备用.1.3 测试方法PVDF 微滤分离膜改性前后的热分析采用STA 449C 热分析仪,在氩气保护气氛下,样品以10℃/min 升温速率进行动态试验.采用D/max-2500/PCX 衍射分析仪表征分离膜的组织形态,功率为40kV ×200mA,选用Cu K α辐射,采用定时扫描方式,阶宽为0.08°,步速为1°/min.分离膜样品用KBr 固体分散、压片后,采用E55+FRA106FTIR 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红外光谱,分辨率为4cm -1.分离膜的组成由VGESCA250X 衍射光电子能谱仪表征.采用XL30环境扫描电镜表征分离膜的形貌.实验所用Cu 2+溶液用去离子水和CuSO 4试剂配制,浓度为015mmol/L,Cu 2+浓度由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实验采用搅拌的全流过滤系统[3],PVDF 分离膜厚度为160μm,有效过滤面积为19.8cm 2,过滤压力为50kPa.溶液的pH 用0.1mol/L 的盐酸和011mol/L的NaOH 溶液调整.2 结果与讨论2.1 PAA-PVDF 分离膜的热分析图1为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热分析曲线,(a )为分离膜的热重(TG )曲线,(b )为分离膜的差示扫描量热(DSC )曲线.图1a 中,曲线1表明在升温到360℃时,PVDF 分离膜重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当温度升高到400℃时其重量减少了5%;改性后的PVDF 分离膜(曲线2所示),在试验过程中有两次明显的质量变化.一次是在280℃,主要是丙烯酸组分的分解[9],另一次在440℃,是PVDF 聚合物主链的分解[7].与PVDF 分离膜相比,PAA-PVDF 分离膜的热稳定性要差一些.图1b 中,曲线1是PVDF 分离膜的DSC 曲线,PVDF 分离膜有较高的对称结构,是部分结晶聚合物,熔点为170℃.当采用热诱导接枝丙烯酸后,PVDF 晶体结构的对称性下降,导致熔点略低于170℃(曲线2所示).与PVDF 分离膜相比,这种现象是由于PAA-PVDF 分离膜中PVDF 聚合物的比例下降导致的[8].图1 分离膜的热分析曲线Fig.1 Thermalanal ysiscurvesofthepristinePVDFmembraneandPAA-PVDFmembrane2.2 PAA-PVDF 分离膜的X 射线衍射分析PVDF 分离膜和改性分离膜的X 衍射图谱见图2所示.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属正交晶系,有三个峰值[9],分别在2θ=18.41°,19.96°,26.4°(图2a ).接枝改性后,PAA-PVDF 膜仍具有PVDF 基膜的多晶结构(图2b ),但衍射强度有所下降[8].XRD 实验结果表明接枝的丙烯酸聚合物没有破坏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PAA-PVDF 分离膜的晶体结构仍然由PVDF 聚合物决定.2.3 PAA-PVDF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图3为PVDF 分离膜和改性后的PAA-PVDF 分离膜的红外光谱谱图.PVDF 分离膜中,PVDF 聚合物中CF 的拉伸、摇摆、弯曲振动吸收峰分别出现图2 微滤膜的XRD 图谱Fig.2 TheXRD patternsofthemembranes在3025cm -1,471cm -1和1200cm -1处,与文献报道一致[10].在PAA-PVDF 分离膜中,CF 的拉伸吸 第5期宋来洲等: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47 ・ 图3 微滤膜的红外光谱Fig.3 FTIRs pectraofthemembranes收峰移至2930cm -1处,而CF 的弯曲振动吸收峰则基本消失.丙烯酸的—COOH 弯曲振动吸收峰在1700cm -1处,在PAA-PVDF 膜中,该基团的吸收峰移至1670cm -1;丙烯酸聚合物中的—OH 拉伸振动吸收峰由2650cm -1~3450cm -1移至2930cm -1~3600cm -1处(PAA-PVDF 膜中). FTIR 光谱表明丙烯酸聚合物被接枝到PVDF 分离膜表面.2.4 PAA-PVDF 分离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分析图4是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XPS )谱图.图4a 是PVDF 分离膜C 1s 的XPS 解析图谱,图中有两个最大吸收峰,CH 2和CF 2的结合能分别为285.8eV 、290.43eV [11,12].图4b 是PAA-PVDF分离膜C 1s 的XPS图谱,该图谱可解析得到五个吸收峰.其中结合能在285.8eV 、290.43eV的吸收峰是PVDF 的CH 2和CF 2基团的吸收峰;结合能为288.5eV 的吸收峰为丙烯酸聚合物的O C O 基团的吸收峰,结合能为286.2eV 的吸收峰为丙烯酸聚合物中CO 基团的吸收,而结合能为284.6eV 的吸收峰则是丙烯酸聚合物中碳氢链的吸收峰.XPS 测试结果表明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羧酸基团接枝到PVDF 分离膜的表面.图4 微滤膜的X 衍射光电子能谱Fig.4 XPSs pectraofa )the pristinePVDFmembrane,b)thePAA-PVDFmembrane2.5 PAA-PVDF 分离膜的形貌图5为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表观形貌图和断面形貌图.由图5a和图5b 可以看出,改性后平板膜表面微孔结构发生了变化,微滤膜的平均孔径由0.25μm 下降为0.2μm,说明接枝聚合有一小部分发生在分离膜微孔的内部和边缘.由图5c 和图5d 可知,PVDF 和PAA-PVDF 分离膜的膜壁表面微孔是指状结构,而膜内部微孔主要图5 分离膜的SEM 形貌图Fig.5 SEM photographsoftheflat-sheetmembranes:(a )Surfacemor phologyofthe pristinePVDFmembrane,(b )surfacemor phologyofthePAA-PVDFmembrane,(c )sectionmor phologyofthepristinePVDFmembrane,(d )sectionmor phologyofthePAA-PVDFmembrane ・48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27卷 呈海绵状.图5说明热诱导接枝聚合主要发生在分离膜表面上,聚合过程对分离膜内部结构影响很小.2.6 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图6是PAA-PVDF 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曲线,前15min 去除率随时间的延长增加显著,反应15min 后去除率增加缓慢,去除率在75%左右.45min 时,改性膜对Cu 2+的吸附量为120.3μg/cm 2,而未改性的PVDF 分离膜对Cu 2+没有去除作用.PVDF 分离膜和PAA-PVDF 分离膜的过滤通量分别为52L/(m 2・h ),48L/(m 2・h ),PAA-PVDF 分离膜的过滤通量只是略有下降.实验说明,PAA-PVDF 分离膜对Cu 2+有优良的交换吸附性能.图6 PAA-PVDF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曲线Fig.6 RemovalofCu2+bythePAA-PVDFmembrane表1给出PAA-PVDF 分离膜在不同pH 条件下对Cu 2+的去除率.从表1中可以看到,在pH 为2~5的范围内,随着pH 的增加,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也增加.当pH>5时,Cu 2+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影响了分离膜对Cu 2+的吸附.pH 为6时,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仍然较高,这与分离膜对氢氧化物沉淀的截留有关.从表1可以看到,在pH=4~5的范围内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变化不大,而pH 为2时分离膜对Cu 2+的去除率显著下降,说明强酸性条件不利于PAA-PVDF分离膜对Cu 2+的吸附.表1 pH 对Cu 2+去除的影响Table1 Influenceof pHonCu 2+removal pH Cu 2+浓度/(mmol ・L -1)Cu 2+去除率/%20.2941.5440.1374.3650.1275.1860.1667.58当PAA-PVDF 分离膜吸附饱和后,用0.1mol/L 盐酸溶液浸泡,进行洗脱再生.图7表示了PAA-PVDF分离膜经过洗脱再生后对Cu 2+的吸附效果,曲线a 是没有再生,曲线b 是再生1次,曲线c 是再生3次.PAA-PVDF 分离膜再生1次和3次后,对Cu 2+的平均吸附量分别下降了5%和15%.结果说明,PAA-PVDF 分离膜再生后,对Cu 2+吸附交换性能依然良好.图7 PAA-PVDF分离膜洗脱再生后对Cu 2+的去除Fig.7 RemovalofCu2+bythePAA-PVDFmembranefordifferentre generationtimes3 结论综上所述,热诱导聚合在PVDF 分离膜表接枝丙烯酸后,在对Cu 2+的吸附和洗脱再生过程中表现出了吸附速度快,吸附量大,易洗脱等优良性能,是一种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新型微滤分离膜材料,与常规的PVDF 分离膜相比,PAA-PVDF 分离膜有更大的优越性,这为拓展PVDF 分离膜的应用领域奠定基础.参考文献[1]HesterJF,MayesAM.Desi gnand performanceoffoul-resistant poly (vinylidenefluoride )membranes preparedin asin gle-ste pb ysurfacese gregation[J].JMembrSci,2002,202:119-135.[2]宋来洲,李 健.连续微滤分离膜系统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J].水处理技术,2005,31(4):74-76.[3]VieiraM,TavaresCR,BergamascoR,et al.Applicationofultrafiltrationcom plexation processformetalremovalfrom pulpand paperindustr ywastewater[J].JMembrSci,2001,194:273-276.[4]ChenJ,ZhaoY.Relationbetweenwaterabsorbencyandreactionconditionsina queoussolution polymerizationofpolyacrylatesu perabsorbents[J].JApplPol ymSci,2000,75:808-814.[5]宋来洲,孟春江.聚醚砜-聚丙烯睛共混膜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5,25(2):34-37.[6]ClochardMCl,BègueJ,LafonA,et al.Tailoringbulk 第5期宋来洲等: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表面改性・49 ・ andsurface graftingof poly (acrylicacid )inelectron-irra 2diatedPVDF[J].Pol ymer,2004,45:8683-8694.[7]JornWon gSK,PhunchareonP.Influenceofreactionpa 2rametersonwaterabsor ptionofneutralizedpoly (acrylic-co-acr ylamide )synthesizedb yinversesus pension poly 2merization[J].JA ppl polymSci,1999,72:1349-1366.[8]McneillIC,SadeghiSMT.Thermalstabilityandde gra 2dationmechanismsof poly (acrylicacid )anditssalts.Part1.Pol y (acrylicacid )[J].Pol yDe gStab,1990,29:233-246.[9]PanYV,WesleyRA,LujibuhlR.PlasmapolymerizedN-iso propylacrylamide:s 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smartthermallyres ponsivecoating[J].Biomacro2molecules,2001,2:32-36.[10]LeiYin g,Kan gET,NeohKG.Characterizationofmembranes preparedfromblendsof poly (acrylicacid )-graft-poly (vinylidenefluoride )withpoly (N-iso propy 2lacrylamide )andtheirtem perature-andpH-sensitivemicrofiltration[J].JMembrSci,2003,224:93-106.[11]FlintSD,SladeRCT.nvestigationofradiation-graft 2edPVDF-g-polystyrene-sulfonic-acidionexchangemembranesforuseinh ydrogenox ygenfuelcells[J].Sol2idStateIonics,1997,97:299-307.[12]Holmber gS,NsmanJH,SundholmF.Synthesisand propertiesofsulfonatedandcrosslinkedpoly[(vinylidenefluoride )-graft-styrene]membranes[J].PolymAdvTechnol,1998,9:121-127.Surfacemodificationof polyvinylidenefluoridemicrofiltrationmembraneSONG Laizhou ,ZHANG Zun ju ,CHEN Minzi ,ZHAO Jin g(SchoolofEnvironmental&ChemicalEngineerin g,YanshanUniversity,Qinhuan gdao066004,China )Abstract:The poly (vinylidenefluoride )(PVDF )microfiltrationmembranemodifiedb yacr ylicacid graft poly 2merizationwasusedtoremoveCu 2+ion.ThePVDFmodifiedmembrane (PAA-PVDF )wasinvesti gatedb y thermo gravimetric (TG )analysis,differentialscannin gcalorimetr y (DSC )analysis,X-raydiffraction (XRD )analysis,FTIRanal ysis,environmentalscanningelectronmicrosco py (ESEM ),andX-ray photoelectrons pec 2troscopy (XPS ).TheperformanceofthePAA-PVDFmembranewasevaluatedb ystud yingtheremovalof Cu 2+ion.ItwasfoundthatthePVDFmodifiedmembranewasefficientforCu 2+removal.Ke ywords:Polyvinylidenefluoride;microfiltrationmembrane;thermall yinduced graft polymerization;acr ylicacid;Cu2+ion欢迎订阅最新出版的《中国膜与水处理企事业名录》(2007年版)《中国膜与水处理企事业名录》新书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于2007年8月正式出版.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翔实、具体、实用性强.共收录了1320余家单位,除中国膜工业协会的全部会员单位外,还收录了许多相关的业内外的企事业单位.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膜与水处理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销售、工程、应用及发展状况.对了解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该书共330页,58万字,每册定价为98元(含邮费每册定价110元),由《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直销,邮购者请将书款汇至下列地址: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9号蓝星公司《膜科学与技术》编辑部 邮 编:100029电 话:(010)64452115 64433465 传 真:(010)64452115 64433466联系人:刘奇伟 熊海霞 E -mail:mkxx@,2000@ 如银行汇款请将书款汇至下列账号:户 名:中国膜工业协会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宣武支行营业部账 号:171101040005125本刊编辑部 ・50 ・膜 科 学 与 技 术第27卷 。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
射 的方 法 对 疏 水 性 聚偏 氟 乙烯 ( V F 微 孔 滤 膜 进 行接 枝 改 性 , 究 紫 外 接枝 过 程 中溶 剂 、 气 、 照 时 PD) 研 氧 光 间 和单 体 浓度 对 P D V F膜 光 接枝 的 影响 . 果表 明 : 结 甲醇是 溶 剂 的最 佳选 择 , 应 需要 在 无 氧 下 进行 , 反 当单 体浓 度 为 0 1m l L 照 射时 间 为 4 i . o ・ ~、 5mn时膜 光接 枝 效果 最 佳 . 用 全 反 射 红外 光 谱 ( T I 、 面 采 A R— R)表 水 接 触 角分 析膜 的 表 面性 质及 变 化 . 果 表 明 , A接 枝到 膜 的表 面 , 提 高 了膜 的 亲水 性 . 结 MB 明显 关 键 词 : 偏 氟 乙烯 膜 ; 接 枝 ; 面 改 性 ; 水 性 聚 光 表 亲 中图 分 类 号 :Q 2 . T 35 4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 6 (00 0 0 7 0 1 0— 12 2 1 )5— 0 4— 5 0
聚 偏氟 乙烯膜 表 面光 接枝 改性 的研 究
邵 辉琳 工 学 院 , 徽 省绿 色高 分 子 重 点 实验 室 , 安 安 安徽 合 肥 2 03 ) 3 0 9
摘
要 : N, 以 N 一亚 甲基 双 丙烯 酰胺 ( A) 接 枝 单 体 、 丙 酮 ( P 为 光 引发 剂 , 用 紫 外 光 照 MB 为 苯 B) 采
if e c fs le t x g n,i a it i n o c n rt n o n u n eo ov n ,o y e l r dae tme a d c n e tai f MBA o t e p oo r f n r t de r o t h h tg at g we e su id.I s i tWa f u d t e b s ov n s ta o n h e cin c n i o s e a a rbc,t e g at g d g e n o a o n h e ts le tWa meh n la d t e r a t o d t n mu tb n e o i h rfi e re we tt o i n ma i m e te Ia it t w s 4 ni a d h c n e tain f MBA wa .1 x舢 wh n h i dae i r me a 5 1 n n t e 0 c n rto o s 0 mo .L一. 1 ATR.R I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 (2)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邵辉琳,程晓敏*,冯历萍,王 鹏(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安徽省绿色高分子重点实验室,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以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 BA )为接枝单体、苯丙酮(BP )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对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 )微孔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紫外接枝过程中溶剂、氧气、光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PVDF 膜光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是溶剂的最佳选择,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当单体浓度为0.1m o l L -1、照射时间为45m i n 时膜光接枝效果最佳.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 -I R )、表面水接触角分析膜的表面性质及变化.结果表明,M BA 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膜;光接枝;表面改性;亲水性中图分类号:TQ 3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162(2010)05-0074-05Studies on polyvi nylidene fl uori de m e m braneby surface photografti ng m odifi cati onSHAO H u-i lin ,CHENG X i a o -m i n *,FENG L-i ping ,WANG Peng(Co lleg e of Che m istry and Che m ica l Eng i neer i ng,t he K ey L aboratory of Env iron m en t -friendl yP o l ym erM a teria l s of A nhui P rov i nce ,A nhui U niversity ,H efe i 230039,Ch i na)Abst ract :I n t h e paper ,po lyv i n ylidene fl u ori d e (P VDF)m e mbra nes were photografted w ith the functi o nal m ono m er N,N -m ethylenebis(acr y la m i d e)(MB A )usi n g benzophenone (BP)as photo i n itiator i n m ethano.l The i n fluence o f solve n,t oxygen ,irradiate tm i e and concentration o fMB A to the photografti n g were studied .It w as f o und the best solvent w as methano l and the reacti o n conditi o n m ust be anaer ob ic ,the grafting degree w ent to a m ax m i u m when the irradiate tm i e w as 45m i 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MBA w as 0.1mo l L -1.ATR -I R spectroscopy and surface contact ang le of w ater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photografted m e mbra ne s surface properti e s .ATR-I R ana l y sis identified the grafting ofMB A to the P VDF m e m brane .Reduction of the contact ang l e of g r afted PVDF m e mbrane againstw ater suggested the m e mbrane surface beca m e hydr oph ilic after photografti n g .K ey w ords :po lyv iny lidene fluoride m e mbrane ;photografti n g ;surface m odificati o n ;hydrophilic 聚偏氟乙烯(po l y v i n y li d ene fluoride ,简称P VDF)膜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分离膜,但其表面能极低、强疏水性导致膜在水相体系的分离过程需要很大的工作压力及容易产生吸附污染,制约了膜的进一[1-3].PVDF 膜表面改性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改性、7].膜表面改性都是在膜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或亲收稿日期:2010-04-19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K J2008A 022)作者简介:邵辉琳(1985 ),男,安徽绩溪人,安徽大学硕士研究生;*程晓敏(通讯作者),安徽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 -m a i:l xm cheng211@yahoo .引文格式:邵辉琳,程晓敏,冯历萍,等.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74-78.2010年9月第34卷第5期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 l o f Anhu iU n i versity (N a t ura l Sc i ence Ed iti on)Septe m ber 2010V o.l 34N o .5水性大分子链,使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而不影响膜本身的性能.其中表面光接枝引人注目,表面光接枝具有设备成本低(主要设备为紫外光源)、反应速度快、易于连续化操作等特点;另外,长波紫外光不为高分子材料所吸收,对材料的本体性能影响小,可使接枝聚合反应严格地限定在材料的表面或亚表面进行;紫外光接枝改性可在常温下进行,后处理简单,无污染,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改性技术[8-9].作者研究了在紫外光照条件下,以二苯甲酮(BP)为引发剂,在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表面接枝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对膜的亲水性进行改善,同时引入单体MBA,在聚偏氟乙烯膜的表面引入活性基团,提高膜与其他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为进一步研究增加膜的特殊性能提供基础.1 实验部分1.1 试剂与仪器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孔径0.22 m,直径50mm,厚度约62.8 m,上海半岛实业有限公司净化器材厂;N,N -亚甲基二丙烯酰胺(M B A ),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二苯甲酮(BP),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甲醇(CH 3OH ),色谱纯,上海振兴化工一厂;丙酮(C 3H 6O ),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有限公司;AR2140电子分析天平,奥豪斯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DZF -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UV(365nm,400W )光化学反应灯,天津英泽科技有限公司.1.2 接枝膜的制备1.2.1 膜的前处理将PVDF 膜用甲醇溶液抽提24h ,以除去PVDF 膜表面的油污等,然后取出,在50 下真空干燥至恒重,称重,质量记为W 1.1.2.2 光还原反应(第一步)将PVDF 膜放入含有一定浓度二苯甲酮(BP)的丙酮溶液中,浸泡5m i n 后,放入UV 反应箱中,用功率为400W 的高压汞灯(波长为365nm )照射10m in ,放入一个表面皿中并盖上.膜在表面皿中自然干燥后,在真空干燥箱中40 干燥至恒重.1.2.3 光接枝反应(第二步)将经过上述处理的P VDF 膜浸入到一定浓度MBA 的甲醇溶液中,放入UV 反应箱内,通入氮气排除箱内空气,随后在功率为400W 的高压汞灯(波长为365nm )照射下反应一定时间.反应后的膜先用水冲去表面的均聚物及未反应的单体,之后膜在甲醇中抽提直到抽提液中检测不出杂质为止.抽提过后的PVDF 膜在真空干燥箱中40 干燥至恒重,称重,质量记为W 2.1.3 接枝率的测定测量接枝反应前后膜的重量,代入公式计算接枝率:DG =(W 1-W 2)/S (mg m -2),其中:DG 、W 1、W 2和S 分别为接枝率、接枝反应前PVDF 膜的质量、接枝反应后PVDF 膜的质量以及PVDF 膜的有效表面积.1.4 FTIR -ATR 测试用N exus870型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仪(美国,N ico let 公司)对处理过的空白膜和接枝膜进行FTI R光谱分析,波段范围为4000~650c m -1,分辨率为2c m -1.1.5 接触角的测定用DSA10-MK2T I C 表面张力仪(德国,克吕士公司)对样品进行接触角测试,拍下照片,计算水在膜表面接触角的大小.2 结果与讨论2.1 接枝反应研究2.1.1 不同溶剂对紫外光接枝的影响溶剂的选择对接枝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10].溶剂作为单体和引发剂的载体,它必须对引发剂呈惰75第5期邵辉琳,等: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性,能润湿聚合物表面,对于液相光接枝,它还应是接枝链和均聚物的良溶剂.首先,溶剂会影响到单体和引发剂扩散到基材表面的速度.另外,基材如果在溶剂中有适当的溶胀会促进接枝聚合的进行.试验中分别对水、丙酮、甲醇3种不同溶剂进行比较,其不同效果如图1所示.图1 溶剂与膜作用效果F ig .1 E ffect of s o l ven t and m embrane i m ages从图1中可以看出:水不能润湿PVDF 膜,而且光引发剂二苯甲酮不溶于水,所以不适合作为反应体系的溶剂.丙酮虽然能溶解二苯甲酮,也能使膜完全润湿,但其与PVDF 膜的作用过于强烈,使膜变得透明而且很软,使得膜极易变形,此外,丙酮对紫外有屏蔽效应.甲醇作为溶剂时,P VDF 膜能完全润湿,而且又是二苯甲酮的良溶剂,故选甲醇作为溶剂.2.1.2 氧气对紫外光接枝的影响氧气是影响光接枝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11].在MBA 单体浓度为0.1m ol L -1、光照时间为45m i n时,比较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PVDF 膜紫外光接枝的效果.计算反应后膜的接枝率,得到在有氧条件下膜的接枝率为66.22 g c m -2、无氧条件下膜接枝率达到239.79 g c m -2,PVDF 膜的接枝率在无氧条件下要远远高于有氧条件下.从图2中的(b)与(c)之间的比较发现:在无氧条件下的改性膜,完全能被水浸湿,亲水效果十分明显;有氧条件下的改性膜,接触角大大减小,但亲水效果不明显.这也说明光接枝改性膜的亲水性与膜的接枝率成正比,接枝率越高,膜的亲水性越好.由于氧能淬灭激发态BP 和初始自由基,基态的氧分子以三线态的二价自由基存在,它能淬灭光敏剂的活化电子态,产生单个氧分子,从而抑制接枝反应.图2 水在膜表面接触角的照片Fig .2 I m ages of th e con tact angle agai n st water on th e surface of m e m brane2.1.3 光照时间对膜接枝率的影响在无氧条件下,配置单体浓度为0.025mo l L -1的MBA 甲醇溶液,对一系列光照时间下膜的接枝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光照时间对膜接枝率做图,分析光照时间对紫外光接枝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当光照时间为45m in 时,P VDF 膜的接枝率最高.光照时间在45m i n 以下时,单体M BA 迅速扩散到膜表面的活性点发生接枝聚合,接枝反应受单体向基体的扩散速率控制,所以接枝率随光照时间延长迅速增加;光照45m in 后,P VDF 膜表面的活性中心部分转移到MBA 中来,致使M B A 之间发生均聚和共聚,此时整个反应受活性中心转移速率控制,结果是溶液黏度明显增大,MBA 向膜表面的扩散速率减小,导致表面接枝聚合反应减慢,因此接枝率的增加幅度有所减缓.照射时间太长而接76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枝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有均聚物以及自聚产物形成,这些副产物覆盖在膜表面,影响表面接收紫外光照的效率,故膜表面的接枝率反而下降.光照时间延长到60m i n 后,膜接枝率回升,可能是部分单体与已经接枝到P VDF 膜表面的M B A 进一步发生光接枝聚合,使得接枝率有所回升.2.1.4 单体浓度对膜接枝率的影响配置不同浓度的M B A 单体溶液,以甲醇为溶剂,在无氧体系中紫外光照45m i n ,比较不同单体浓度下膜的接枝率.以单体浓度对膜接枝率做图,分析单体浓度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单体浓度增大,接枝率随之增大,但高浓度下接枝率反而下降.在低浓度时,由于膜表面产生的表面自由基是一定的,接枝单体浓度越大,接枝到膜表面的单体越多,接枝率也就随之增大.当接枝单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由于接枝反应与单体的均聚反应是竞争反应,浓度高时单体均聚严重,抑制了接枝反应的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生成的均聚物附着在膜的表面,致使膜表面的紫外光吸收效率下降,因此单体浓度过高时不利于膜表面光接枝.从图中明显看出,当单体浓度为0.1m ol L -1时,反应效果最好,接枝率最高.2.2 接枝膜的结构表征光敏剂二苯甲酮受紫外光引发,从聚偏氟乙烯薄膜表面夺取氢,产生表面自由基,从而引发单体M BA 的接枝聚合.图5为P VDF 膜光接枝M B A 前、后的红外吸收光谱图,其中A 为未接枝PVDF 膜的红外谱图,B 为光接枝并经后处理除去MBA 均聚物的PVDF 膜的红外谱图.图5 接枝前后聚偏氟乙烯膜的红外谱图Fig .5 IR Spectra of PVDF -B lank (A)and PVDF -g -M BA(B)从图5中可以看出,经MBA 紫外光接枝后,PVDF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变弱,可能是由于接枝上的聚合物部分覆盖了原先PVDF 微孔滤膜的表面.接枝后的膜在3317、1658、1523c m -1处出现了属于仲酰胺的重要特征吸收峰.3317c m -1是仲酰胺中N H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58c m -1处的吸收峰对应仲酰胺中羰基C O 的伸缩振动(酰胺 谱带);1523c m -1处的吸收峰代表仲酰胺结构中N H 的弯曲振动(酰胺 谱带).所以红外测试结果表明接枝后的P VDF 膜表面上含有CONH 键,可以判断N,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已经接枝到了膜的表面[12].2.3 接枝膜的亲水性分析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开产生润湿,而接触角(又称润湿角)可作为润湿程度的量度.液体在固体表面形成液滴,达到平衡时,在固 液 气3相交点处,沿77第5期邵辉琳,等: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78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气 液界面画切线,此切线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包括液体在内),即为接触角.接触角的大小,可以反映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润湿情况,接触角越小,润湿得越好,因此,它既是界面张力的重要参数也是物质亲疏水性能的重要判据.水滴在固体表面上所形成的接触角越小,水分子越容易扩散,表明固体表面的亲水性越强,疏水性越弱;相反,所形成接触角越大,表示亲水性越弱,疏水性越强[13].实验中比较了MBA单体浓度为0.1mo l L-1、光照时间为45m in时,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所得的样品,水在PVDF改性膜表面的接触角,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聚偏氟乙烯膜表面是疏水性的,空白聚偏氟乙烯表面水的接触角明显大于90 ,大约为(165.4 4.2) ,并且水滴会保持在表面,不润湿.光接枝改性后,改性膜表面水的接触角大大降低,明显小于90 ,并在无氧条件下改性的膜能被水完全浸湿,证明PVDF微孔滤膜经过紫外光接枝后,膜的亲水性大大提高.这也说明要得到高亲水性的改性膜,反应需在无氧体系中进行.3 结 语(1)通过紫外光接枝的方法在聚偏氟乙烯微孔滤膜的表面成功接枝了功能单体MBA,并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溶剂为甲醇,反应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最佳光照时间为45m in,最佳单体浓度是0.1m o l L-1.(2)通过测量膜表面在接枝反应前后对水接触角的变化,证明了对膜进行光化学改性之后,膜的亲水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参考文献:[1] Degen P J.Po ly(v i ny li dene fl uo ride)m e m branes[P].DE:4445973,1995,206-229.[2] Dohany J E,R obb L E.P ol y(viny lidene f l uoride),in:kirk-o t h m er ency clop edia of che m ical technology[M].3rd ed.N ew Y ork:W il ey,1980:64-74.[3] 孔瑛,吴庸烈.用于膜蒸馏的疏水聚偏氟乙烯不对称微孔膜的制备及其形态结构的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1990,10(3):19-26.[4] De tl e f D,Eberhard S.H eterog eneous m od ifica tion o f ultra filtrati on m embranes m ade fro m poly(v i ny li dene fluo ri de)and the ir character i1zation[J].J M e m br Sci,1993,78:45-51.[5] 唐广军,孙本惠.聚偏氟乙烯膜的亲水性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4,23(5):480.[6] 陈炜,朱宝库,徐又一,等.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03,34(1):13-16.[7] S i ngh N,Husson SM,Zdy rko B.Surface m odifica ti on o fm icroporous PVDF m e m branes by ATRP[J].J M e m br S ci,2005,262:81-90.[8] 杨万泰,尹梅贞,邓建元,等.表面光接枝原理、方法及应用前景[J].高分子通报,1999(1):60-65.[9] 韦亚兵,冯震国,吴昭玉,等.聚丙烯薄膜表面的光化学接枝改性[J].江苏化工,1994,2(3):26-28.[10] 曾红,李建宇,王锡臣,等.聚合物表面紫外光接枝改性的研究[J].现代化工,1999,19(8):11-13.[11] Kubo ta H.Photografti ng o f acrylonitrile and m ethacry li c ac i d on po l yethylene fil m unde r air at m osphere[J].J A pp lP ol ym Sci,1998,48:1717-1721.[12] 朱诚身.聚合物结构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1-45[13] 许岗,杨觉明,陈平.疏水复合薄膜接触角的测定[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4,24(1):65-69.(责任编校 于 敏)。
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磺化聚_苯乙烯_co_丙烯酸_膜的研制_郭贵宝
烯, 浓硫酸磺化 . 辐射或强碱溶 液 使 PVDF 膜 只 脱 接枝反应只在表面进 去表面 HF 产 生 活 性 基 团, 行, 影响膜的性能 . 在 溶 有 原 硅 酸 钠 的 N -甲 基 吡 咯 烷 酮 碱 性 溶 PVDF 在原硅酸钠 作 用 下 溶 液 变 液中添加 PVDF , PVDF 脱去 HF 生成带有活性基团的改 为紫红色, 性 PVDF , 同时部分 Na 4 SiO 4 与 HF 反应生成 气 体 SiF 4 . 然后将变色溶液浇 铸 到 玻 璃 板 上, 在一定温 制得膜 内 和 膜 表 面 均 含 有 活 性 基 团 的 度下干燥, 改性 PVDF 膜 . 带 有 活 性 基 团 的 改 性 PVDF 膜 进 行苯乙烯和 丙 烯 酸 的 接 枝 聚 合 反 应, 得 PVDF-g P ( S-co -AA ) 接枝共聚 物, 接枝到膜上的聚丙烯酸 使膜具有强的保水能力 . 接枝后的膜再经过 链段, 将带 负 电 的 磺 酸 基 团 引 入 到 聚 合 物 浓硫酸磺化, 材料基质上的聚苯乙烯链段, 提高膜的电导率, 同 时添加的部 分 Na 4 SiO 4 在 膜 中 经 水 解 、 失水后形
CO 是导致人员中毒死亡 在许多职业环境中, 对其测定具有重要 意 义 . 检 测 CO 气 的重要因素, 体有多种方法, 其中恒电位电解法气体传感器以 其测量精度高 、 范围宽 、 价格低廉和易于现场监测 等优点而受到人 们 的 重 视 . 可 是 这 类 传 感 器 基 本 采用液态电解质, 而电解液的蒸发或污染会导致 使传感器寿命缩短, 而且催化剂 传感器信号衰降, 长期与 电 解 液 直 接 接 触, 反 应 的 有 效 区 域 ( 气, 固, 液三 相 界 面 ) 容 易 发 生 移 动, 使催化活性降 低 . 人们将注意力 转 向 固 体 电 解 质 的 研 究 + _Nafion ) 电 解 质 膜 水性差
聚偏氟乙烯(PVDF)/聚苯乙烯磺酸(PSSA)/TiO2复合膜的制备
5倍 P s质量 的 1 . ,2二氯 乙烷 中,加热至 5 ℃左右使 0 之 完全 溶解 ,然 后 缓慢 加入 一定量 的预 先制 得 的催 化 剂 。5 ℃左 右反应 l 0 h后 ,加入一定量 的乙醇终 止反应 。
21 .3 聚苯 乙烯 磺酸 的提纯 . ( )反应产物 经水蒸气蒸 馏 ,以洗 去未反应 的催 1 化剂 、酸 、乙醇等 。 ( )将蒸 汽清洗 过 的产物 倒入透析袋 中透析 ,直 2
( 哈尔滨 理工大 学 材 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 江 哈尔 滨 10 4 ) 5 0 0
摘 要 : 制备 了聚 偏 氟 乙烯(VD ) 苯 乙烯磺 酸 P F/ 聚
(S A 共混膜 ,并通 过溶胶. 胶 法向共 混膜 中掺 杂无 PS ) 凝 机 TO2 i 粒子制得有机 . 无机 复合膜 。利用傅 立叶 变换 红 外 光 谱 (TI ) F -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E 、差 热 分 析 R S M)
备用 。 23 有机 . . 无机 复合膜 的制备
源 ,已成为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研 究和 开发的热 点【 卜。
然 而, 直接 甲醇燃料 电池的商业 化所 面 临的一个重
要 问题 是 甲醇对质子交 换膜 的渗透 , 这在 传统 的全氟磺
酸质子交 换膜 中尤为严 重。直 接穿透 N t n膜 而流失 ao i 的 甲醇 量 占燃料 总量 的比例 高达 4 %,这将 导致燃 料 0 转化率大大 降低 ,同时,通过 N t n膜 渗透到 阴极的 ao i 甲醇不仅可 毒化阴极催化剂 , 且会在 阴极上产 生混合 而
溶胶 . 凝胶 法 能够与共 混膜结合 并均 匀地分散 到共 混膜
2 实
验
21 聚苯 乙烯磺酸 的制备催 化剂 的制备 .
聚偏氟乙烯溶液法接枝苯乙烯磺酸膜的结构与形貌研究
Vol.17 2004年9月功 能 高 分 子 学 报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No.3Sep.2004聚偏氟乙烯溶液法接枝苯乙烯磺酸膜的结构与形貌研究李文琼1 , 邱新平2(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上海200235; 2.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摘 要: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作引发剂,通过溶液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接枝到碱处理过的聚偏氟乙烯(PV DF)膜上,磺化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PV DF-g-PSSA)电解质膜。
研究发现碱处理过的PVDF膜更容易与苯乙烯发生接枝聚合反应,且接枝率与碱处理时间呈线性变化关系。
用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PV DF膜经过接枝以及随后的磺化所发生的膜结构变化,并用SEM观察PV DF膜接枝前后以及接枝磺化后产物PV DF-g-P SSA膜的形貌及硫分布。
研究表明,用K OH碱处理过的PV DF膜与苯乙烯进行接枝共聚反应时,PV DF膜结构在接枝前后和磺化前后发生变化,说明苯乙烯确实接枝到PV DF膜上。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苯乙烯;溶液接枝;质子交换膜中图分类号: T Q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357(2004)03-0452-05质子交换膜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 FC)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将直接影响PEMFC的电池性能、能量效率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已成为PEMFC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目前广泛应用的质子交换膜 DuPont公司生产的Nafion膜,尽管有较好的质子传导性,但其存在着诸如较差的透过选择性、昂贵的价格等无法克服的问题,限制了Nafion膜的发展。
因此,在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关于质子交换膜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寻找一种成本低廉、具有高质子传导率和低甲醇渗透率的新材料[1]。
用辐射接枝法制备的部分氟化磺酸质子交换膜受到人们的青睐。
H ietala等[2-4]和Lehtinen等[5]报道了辐射接枝法制备PVDF-g-PSSA的方法,并研究了PVDF-g-PSSA膜的结构和性能,发现PVDF-g-PSSA膜有高的电导率、氧扩散性、吸水量和低的氧溶解性,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有望提高电池的性能。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亲水改性讲解
聚偏氟乙烯分离膜的亲水改性摘要聚偏氟乙烯(PVDF)以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抗污染性以及耐热耐辐射性被广泛地应用于膜分离领域,其超滤和微滤膜已成功地应用于化工、食品和水处理等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Millipore公司首先开发了PVDF“Durepore”微孔膜并推向了市场,美国、日本等已经将PVDF膜的商品组件应用于食品、医药和水处理领域,在我国,近年来才开始将PVDF膜用于膜蒸馏、气体净化、酒类过滤方面的研究,制备出了PVDF平板膜、平板微孔膜和中空纤维微孔膜,但由于PVDF膜的疏水性,应用在油水分离、蛋白类药物分离时容易产生吸附污染,膜的通量有所下降,使得其应用受到了限制,目前对于PVDF膜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努力开发出高性能的、小孔径的亲水性超滤膜,并对其进行改性研究,提高PVDF膜的性能和抗污染的能力。
第1章绪论 (1)1.1 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简介 (1)第2章聚偏氟乙烯 (4)2.1 高分子分离膜材料 (4)2.1.1聚偏氟乙烯概述 (4)2.2 高分子膜的制备 (6)2.1.1熔融拉伸法 (6)2.2.2相转化法 (6)2.2.3非溶剂致相分离法 (8)第3章聚偏氟乙烯的改性研究 (11)3.1 基体改性 (11)3.1.1共混改性 (11)3.1.2共聚改性 (13)3.2 表面改性 (14)3.2.1膜表面化学改性 (14)3.2.2膜表面辐照接枝改性 (15)3.3 膜表面等离子体改性 (16)总结 (18)参考文献 (19)第1章绪论1.1功能高分子膜材料简介膜技术是自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是化工、材料、生物、环境等学科领域交叉发展的产物,主要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与常规水处理技术比较,膜技术的优良性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去除原水的色度、异味、以及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和其他一些毒害物质,从而可以保障水质的可靠性;处理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其他药剂,有效防止了二次污染的发生;设备紧凑,使用空间小并且易于控制。
一种水下超疏油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水下超疏油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邵路,王振兴,郭靖
申请号:CN201410604794.2
申请日:20141030
公开号:CN104275099A
公开日:
201501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一种水下超疏油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超疏油的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制备方法,利用廉价易得的硅烷类偶联剂物质作为共改性剂,通过在碱性环境中同时进行的多巴胺自聚合和共改性剂的水解缩合,实现聚合物膜的水下超疏油化,并使之具备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
方法:一、将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置于无水乙醇中浸湿,之后置于浸渍液中浸渍;二、将盐酸多巴胺和共改性剂溶解于上述含有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的浸渍液中,静置;三、将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取出,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即得到改性聚偏氟乙烯膜。
该方法简单,所制备的油水分离膜可反复使用,大规模制备。
本发明用于多孔聚合物膜的改性。
申请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址: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侯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聚偏氟乙烯及其共聚物压电薄膜的改性结构研究
It is found the “Similar-Paraelectric-Phase” structure corresponds to the structure of δ-phase-cell forming by TG chains. The γ-phase crystalline region arranging by T3G chains and the new δphase crystalline region jointly form a polar network.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under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of the polar network result in the giant electrostrictive properties. Recrystallization treatment perfects polar crystalline region and damages nonpolar crystalline region. The emergence of nonpolar phase is postponed in recrystallization samples. Thus, to some extent, recrystallization could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irradiation. In Ni/PVDF composit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Ni powders have no impact on the molecular chain conformation of the PVDF matrix. When the quantity of Ni powders is small, Ni powders play a role of nucleating agent, Promoting crystallization of the matrix, increasing and refining crystal grains. Large quantities of dipoles in polar crystalline region are easily polarized by electric field, so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polarizability of composite increase. Percolation effect occurs in Ni/PVDF composite when the amount of Ni powders is up to one certain content and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increase greatly.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接枝改性研究进展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接枝改性研究进展∗李兰;程博闻;康卫民;闫静【摘要】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较理想的基质材料,但也存在结晶度高、亲液性差等问题。
主要综述了采用γ射线、电子束、紫外等辐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溶液接枝聚合等方法接枝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丙烯乙二醇醚醋酸酯、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聚乙二醇等对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电解质的改性研究进展。
接枝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聚合物电解质对电解液的亲和性、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和循环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PVDF based polymers are ideal matrix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lyte,but high crystal-linity and poor affinity to liquid electrolyte restrict their further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the grafting modifi-cation of PVDF based polymer electrolytes with styrene,glycidylmethacrylate,dimethyltrimethylene glycol di-acrylate,polymethyl methacrylate,tripropyleneglycol diacrylate,polyethylene glycol methacrylate,2-acrylam-ide-2-methyl propane sulfonic acid and polyethylene glycol by radiation,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solution graft polymerization are introduced.In a certain extent,the affinity to liquid electrolyte,ionic con-ductivity,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and cycle performance have been enhanced.【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5页(P21001-21005)【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电解质;接枝;改性【作者】李兰;程博闻;康卫民;闫静【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 300387;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 300387;天津工业大学纺织学院,天津300387; 中空纤维膜材料与膜过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天津30038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0.72+11 引言聚偏氟乙烯(PVDF)常态下为半结晶含氟聚合物,分子式为(CH 2 CF2)n,其介电常数较高,有利于锂盐的解离,且具有力学性能好、电化学性能稳定、耐高温性、耐射线辐射性等优点,因此是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较理想的聚合物基质材料[1-3]。
TMAH改性PVDF一步接枝PSBMA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TMAH改性PVDF一步接枝PSBMA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张嘉汉;郭贵宝;安胜利;郝燕;张董;闫凯波【摘要】使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液相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一步将磺酸基甲基丙烯酸甲酯(SBMA)接枝到改性的PVDF上,制备了聚偏氟乙烯接枝聚磺酸基甲基丙烯酸甲酯(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X)分析了膜的结构、形貌及硫元素分布情况.同时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TMAH甲醇溶液对PVDF-g-PSBMA膜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MAH使PVDF脱去HF产生碳碳双键且SBMA成功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硫元素在膜内外分布均匀;PVDF-g-PSBMA膜的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随TMAH在甲醇中质量分数的增多而增大,TMAH质量分数为20%的膜的质子电导率在20℃下达到0.0892 S·cm-1,常温下的甲醇渗透率为4.04×10-7cm2·s-1;热重分析(TGA)表明,膜的热稳定性良好,耐热温度高达270℃.该膜作为电解质材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最大功率密度达到17.06 mW·cm-2.【期刊名称】《物理化学学报》【年(卷),期】2015(031)010【总页数】9页(P1905-1913)【关键词】质子交换膜;聚偏氟乙烯;液相改性;四甲基氢氧化铵;磺酸基甲基丙烯酸甲酯【作者】张嘉汉;郭贵宝;安胜利;郝燕;张董;闫凯波【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包头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6质子交换膜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核心部件之一.1,2近年来,有关质子交换膜的研究备受关注. 由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Nafion全氟磺酸离子交联质子交换膜是目前商业化的膜产品,3,4但是Nafion系列膜溶胀度大、5甲醇渗透率高、价格昂贵6的缺点阻碍了其实际应用. 为寻找Nafion膜的替代品,聚偏氟乙烯(PVDF)接枝聚合物膜,7如PVDF接枝苯乙烯磺化膜,成为研究热点之一.4,8-10PVDF属于部分氟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7,11及相对于Nafion膜成本低等优点.目前,PVDF接枝聚合物膜的常用制备方法为:先将PVDF粉体溶于有机溶剂,加热挥发溶剂制成PVDF膜,然后利用强碱溶液、10,12-14辐射5,8,15等方法改性PVDF膜,使其脱去部分氟化氢产生碳碳双键,再接枝苯乙烯,浓硫酸磺化后制得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化(PVDF-g-PSSA)膜. 该制备工艺复杂,而且强碱溶液法、12-14辐射法5,8,15只能使PVDF膜的表面改性,接枝磺化只是在膜表面进行,16导致PVDF-g-PSSA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较低. 其中辐射改性既需要辐射源,对设备条件要求高,17又无法精确控制膜的改性程度.3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3,18将聚合物接枝到溶于有机溶剂的PVDF上,制得PVDF接枝聚合物膜. 制备过程中使用过渡金属络合物加入溶有PVDF的有机溶剂作催化剂,因过渡金属络合无机物难溶于有机试剂,成膜后无机物在膜内不易除尽,增大膜的甲醇渗透率. 怎样利用简单的工艺添加某些物质使聚偏氟乙烯在成膜前脱去部分氟化氢,且加热后未反应完的反应物及其分解产物易于除去,然后将带有双键和磺酸根基团的物质一步接枝到改性后的PVDF骨架上,成为制备PVDF 接枝聚合物磺酸膜的关键问题.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属于季铵类有机强碱的一种,19能使卤代烷通过消除反应脱去卤化氢产生碳碳双键.20TMAH甲醇溶液及其分解产物(甲醇和三甲胺)沸点较低,在一定温度下可将其完全除去. 目前,人们还没有将TMAH甲醇溶液用于改性PVDF接枝聚合物质子交换膜方面的研究.本文使用TMAH改性PVDF粉体,采用一步合成法将含有磺酸基的自聚的聚磺酸基甲基丙烯酸甲酯(PSBMA)接枝到液相改性的PVDF粉体上,制得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同时对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进行了性能测试及结构表征.2.1 试剂N-(3-磺丙基)-N-(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碱(SBMA,97%,Aldrich,美国); PVDF (FR-904,Mn= 380000,含水率0.1%,上海三爱富新材料有限公司)使用前在80 °C下干燥24 h;浓硫酸(98%,北京化工厂);四甲基氢氧化铵(25%甲醇溶液,Aladdin); N-甲基吡咯烷酮(NMP,AR,Aladdin);甲醇(99.5%,Aladdin);二甲基亚砜(DMSO,AR,Aladdin);过氧化苯甲酰(BPO,99%,Aladdin);乙二醇(AR,Aladdin);H2O2(30%,Aladdin). Nafion乳液(5%),Pt-Ru/C(30%,Pt-Ru的总质量分数,Pt : Ru 摩尔比为1 : 1),Pt/C (10%,Pt的质量分数)均购于上海河森电气有限公司. 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2.2 PVDF-g-PSBMA聚合物的合成将20 mL NMP 加入含有3 g PVDF的两口烧瓶,搅拌,在氮气气氛中加入一定含量(w,质量分数)的TMAH甲醇溶液1 mL,60 °C下改性反应20 min,抽真空升温至100 °C,保温2 h挥发过量的NMP、TMAH甲醇溶液及其分解产物,得到改性PVDF. 将10 mL DMSO加入改性的PVDF,搅拌至溶液均一;将2.50g SBMA和0.15 g BPO先后溶解于10 mL 50 °C的DMSO,将所得溶液倒入溶有改性PVDF的DMSO中,在100 °C下进行接枝反应48 h. 降低温度至室温,分别用90 °C的去离子水和40 °C的甲醇洗涤五次,除去未反应的SBMA单体及其均聚物,制得PVDF-g-PSBMA共聚物. 最后将含有该共聚物的烧瓶在100 °C下真空干燥12 h并称重. 注: PSBMA及SBMA在90 °C下可溶于去离子水,21保证了未反应的PSBMA及SBMA能被完全除去.2.3 PVDF-g-PSBMA膜的制备将15 mL DMSO加入含有PVDF-g-PSBMA共聚物的两口烧瓶中,80 °C溶解搅拌10 h,静置24 h. 将胶状液体浇铸于玻璃板上成膜并在80 °C下真空干燥8 h,制得PVDF-g-PSBMA膜. 其中 TMAH含量为20% (w,质量分数)时制备的干膜在常温下的厚度为181 μm,湿膜厚度为194 μm.2.4 PVDF-g-PSBMA膜性能检测2.4.1 接枝率的测定称量两口烧瓶的质量和蒸干NMP后得到的改性PVDF连同两口烧瓶的质量,纯化且干燥后的PVDF-g-PSBMA共聚物连同两口烧瓶的质量. 接枝率(GD)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0为两口烧瓶的质量(g),m1为改性PVDF连同两口烧瓶的质量(g),m2为PVDF-g-PSBMA共聚物连同两口烧瓶的质量(g).2.4.2 质子电导率的测定通过四探针法测定样品膜的质子电导率,在测试前用1 molL-1硫酸溶液酸化PVDF-g-PSBMA膜24 h,冲洗擦干后浸泡于去离子水中. 电化学工作站(英国Solartron 1260和Solartron 1287联用)的相关参数: 测试频率范围1-105Hz,温度范围20-80 °C,相对湿度100%.22样品膜的质子电导率(σ)(Scm-1)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J为中间两电极之间的距离(cm),W为样品膜宽度(cm),H为样品膜厚度(cm),R为Nyquist图中高频区半圆形曲线与实轴(ZRe)交点(Ω). 2.4.3 溶胀度和吸水率的测定在测试前,将样品膜充分干燥并测量其面积和质量,之后将样品于去离子水中在指定温度下浸泡24 h,取出样品膜,用吸水纸擦干表面,测量其面积和重量. 测试温度范围为20-80 °C,升温间隔为10 °C,时间间隔为24 h. 溶胀度(SD)和吸水率(WU)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Aw为溶胀后的样品膜面积(cm2),Ad为干燥的样品膜面积(cm2).其中,Ww和Wd分别为湿润和干燥时样品的质量(g).2.4.4 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离子交换容量是衡量质子交换膜质子传导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大小采用化学滴定的方法测定.3将1 molL-1硫酸溶液酸化24 h后的膜经冲洗、干燥后置于50 mL 1 molL-1的NaCl溶液24 h,取出膜样后,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01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记录所用NaOH的体积. 离子交换容量(IEC)(mmolg-1)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为所用干膜样品的质量(g),CN为NaOH溶液浓度(molL-1),VN 为滴定所用NaOH溶液的体积(mL).2.4.5 力学性能的测定使用中国江苏新真威试验机械公司DL-C 2500N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在室温下测试干膜样品的拉伸强度,样品厚度为180-220 μm,十字头速度为25.0 mmmin-1,测试温度为20 °C. 拉伸强度(TS)(kgcm-2)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D为样品的最大破坏负荷(kg).2.4.6 甲醇渗透率的测定通常用甲醇渗透率来衡量质子交换膜的阻醇性能,采用隔膜扩散池法测定样品膜的甲醇渗透率.检测前,用去离子水处理样品膜至少24 h. 两个扩散池中分别加入2 molL-1甲醇水溶液和去离子水,扩散池中间以法兰来固定样品膜. 甲醇浓度的变化使用美国Agilent公司7820A型气相色谱仪(载气为N2)测定,并用标准工作曲线修正甲醇浓度. 甲醇渗透率(P)(cm2s-1)计算公式如下:其中,S为装蒸馏水扩散池中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斜率,V为扩散池中蒸馏水的体积(cm3),A为样品膜有效面积(cm2),C为甲醇的初始浓度(molL-1).2.5 膜的表征2.5.1 形貌表征、硫元素分布及热重分析使用日本Hitachi公司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膜的表面及断面形貌,并用能谱仪扫描样品膜截面画线区域硫及氟的分布状况. 在液氮中断裂样品膜得到其截面,测试前所有样品在真空条件下喷金. 用美国Perkin Elmer公司TGA-Q5000型差热热重分析仪测定质子交换膜的热重曲线,氮气流量40 mLmin-1,升温速率为15 °Cmin-1.2.5.2 红外光谱分析用美国Perkin-Elmer公司Spectrum One NTS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记录各样品膜的红外光谱,环形磁铁将膜固定在留有孔的不锈钢板上,测试温度为室温. 2.6 膜的单电池性能测定2.6.1 质子交换膜的预处理实验中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为Nafion 117膜与PVDF-g-PSBMA膜. 将Nafion 117膜依次于10%的H2O2,1 molL-1的H2SO4,去离子水中各煮沸1 h,最后将膜保存在去离子水中备用. PVDF-g-PSBMA膜分别于1 molL-1的H2SO4与去离子水中各煮沸1 h,最后存于去离子水中备用.2.6.2 膜电极的制备膜电极(MEA)是DMFC的核心部件之一,膜电极的阳极和阴极催化剂分别采用Pt-Ru/C和Pt/C,通过加入适量的5% Nafion乳液,20%的乙二醇,并在室温下充分混合均匀后,将催化剂浆液均匀地涂覆于碳纸(TGPh-120,日本Toray有限公司)上,阳极和阴极的催化剂载量均为4 mgcm-2.将两电极与样品膜于90 °C,3 MPa,热压3 min制得膜电极. 所有膜电极的有效尺寸均为2 cm × 2 cm.2.6.3 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性能测试将膜电极固定在双极板之间,组装成单电池,应用英国Solartron公司Solartron1287型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单电池的性能. 在试验中,用蠕动泵将1 molL-1的甲醇溶液以3 mLmin-1的流速输入阳极,阴极露置于空气中. 所有单电池性能均在常温常压下测定.3.1 PVDF-g-PSBMA膜的合成示意图1为一步法制备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的合成路线图. 利用一定含量的TMAH甲醇溶液通过消除反应使溶于NMP中的PVDF粉体脱去部分HF产生碳碳双键,加热除去过量的TMAH及其分解产物,在一定温度下将含有磺酸基的PSBMA一步接枝到改性后的PVDF上,加热挥发溶剂,制得纯净均一接枝量可控的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 膜的微观结构为PVDF链作为疏水骨架,链内和链间含有磺酸基的亲水侧链相互作用构成离子交联网络.3.2 膜的表征3.2.1 膜的红外光谱分析PVDF改性后能否产生碳碳双键及PSBMA是否接枝到改性PVDF基质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质子交换膜的性能. 图1给出了纯PVDF膜、TMAH含量为20%的改性PVDF膜及TMAH含量为20%改性PVDF接枝PSBMA制得的PVDF-g-PSBMA膜的红外光谱曲线,从图1中可以看出,改性的PVDF膜(曲线(b))与纯PVDF膜(曲线(a))的图谱曲线比较,改性PVDF膜的FTIR图谱在1638 cm-1出现了碳碳双键伸缩振动12,23的新峰,表明TMAH使PVDF脱去HF产生碳碳双键. PVDF-g-PSB90MA膜(曲线(c))与改性PVDF膜(曲线(b))的红外图谱相比,曲线(c)增加了1735、1040、1213和1386 cm-1吸收峰,1735 cm-1处是酯基上羰基的吸收峰,241040和1213 cm-1处对应的是磺酸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峰,21,24-261386 cm-1处为PSBMA支链上季铵基团的吸收峰.21样品的FTIR图谱表明PSBMA成功接枝到改性PVDF骨架上,一步法制备PVDF-g-PSBMA质子交换膜的合成路线示意图1是正确的.3.2.2 膜的形貌表征TMAH含量为20%(w)时制得的PVDF-g-PSBMA膜的表面和截面SEM照片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PVDF-g-PSBMA膜表面平整、无孔洞,截面致密. PVDF-g-PSBMA膜截面SEM照片和EDX测得膜截面区域上的硫和氟元素分布如图3所示. 图3(a)为PVDF-g-PSBMA膜的截面图,图3(b,c)分别为F元素和S元素在图3(a)中划线区域的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在膜截面上氟与硫的分布互补,含氟多的地方,硫就会少一些,表明PSBMA接枝到PVDF脱去氟化氢的位点上.14同时S元素均匀地分布在PVDF-g-PSBMA膜内外,进一步证明PSBMA均匀地接枝到改性PVDF内外,且接枝效果明显.3.3 TMAH的含量对膜性能的影响膜的接枝率直接反映了膜中磺酸基的含量,决定了膜的质子电导率、离子交换容量、吸水率等性能. 改变TMAH在甲醇中的含量,得到PVDF-g-PSBMA膜的接枝率与TMAH含量的关系如图4所示,电导率和离子交换容量与TMAH含量的关系如图5所示.由图4、图5可知,TMAH含量在4%-24%范围内,PVDF-g-PSBMA膜的接枝率、电导率和离子交换容量随TMAH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TMAH改性溶解于NMP 中的PVDF,PVDF主链-(CH2-CF2)n-脱去部分氟化氢生成了含有双键结构的-(CH= CF)n-27或-[C(OH)=CH-C(O)-CH=CH-C(OH)-CH-C(O)-CH=CH-C(OF)-CH]n-.28这种双键结构,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 随着TMAH含量的增加,生成的碳碳双键增多,接枝到改性PVDF的PSBMA量增加,接枝率增大; PSBMA量增加,膜中磺酸基的含量增大,H+的含量增加,膜的质子电导率和离子交换容量增大. TMAH的含量为20%时,膜的电导率为0.0892 Scm-1,高于相同温度下的Nafion 117 (0.0849 Scm-1). 当TMAH在甲醇中的含量达到24%时,虽然接枝率升高,但改性PVDF的颜色过深,力学性能下降明显,导致膜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破裂.聚合物质子交换膜不仅要有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还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 改变TMAH含量,PVDF-g-PSBMA膜的拉伸强度、溶胀度和吸水率见表1. 由表1可知,随着TMAH含量的增加,PVDF脱HF形成更多的碳碳双键,接枝了更多的PSBMA,PVDF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导致PVDF-g-PSBMA膜的拉伸强度降低;同时PVDF-g-PSBMA膜中磺酸基团含量增多,磺酸基与水分子形成了较强的氢键,29使膜的溶胀度、吸水率增大. TMAH含量为20%制得的PVDF-g-PSBMA膜的吸水率大于Nafion 117膜,溶胀度(14.3%)却低于Nafion 117膜(19.8%),同时PVDF-g-PSBMA膜的拉伸强度(TS)与Nafion 117膜相当. TMAH含量为24%时,膜电导率较大,但拉伸强度较低,溶胀度大,吸水率高,导致膜的甲醇渗透率大.TMAH在甲醇中的不同质量分数对PVDF-g-PSBMA膜在2 molL-1甲醇溶液中的甲醇渗透率的影响如图6所示. 为了比较,在室温下测得Nafion 117膜的甲醇渗透率为1.100 × 10-6·cm2s-1,这和Tricoli等30报道的结果(1.15 × 10-6cm2s-1)基本一致.从图6可以看出,随着TMAH在甲醇中质量分数的增大,PVDF-g-PSBMA膜的阻醇性能降低. TMAH含量的增大导致膜中接枝的磺酸基含量增多,磺酸基具有亲水性,膜吸收更多的水分,PVDF-g-PSBMA膜内离子交联结构的膨胀,使甲醇分子更容易通过,增大了膜的甲醇渗透率. 当TMAH的含量为24%时,甲醇渗透率突然增大到1.044 × 10-6cm2s-1,过多的TMAH对PVDF疏水骨架造成一定的破坏,更多的PSBMA接枝到PVDF聚合物链上,亲水的磺酸基增加较多,膜内离子交联结构过度膨胀.TMAH含量为20%制得的PVDF-g-PSBMA膜的甲醇渗透率(4.040 × 10-7cm2s-1)比Nafion 117膜低一个数量级,这表明PVDF-g-PSBMA膜的阻醇性能较好. 下文提到的PVDF-g-PSBMA膜在制备过程中的TMAH在甲醇中的质量分数均为20%.3.4 温度对膜吸水率、溶胀度、电导率的影响PVDF-g-PSBMA膜吸水率和溶胀度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如图7所示,质子电导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8所示. 从图7可知,PVDF-g-PSBMA膜的吸水率和溶胀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相近,在20-60 °C随温度的升高缓慢增加,在60-80 °C范围内几乎保持不变. 膜溶胀度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14.3%-15.2%)变化,低于相同温度下的Nafion 117(19.8%),这说明PVDF-g-PSBMA膜在不同温度下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 从图8可知,PVDF-g-PSBMA膜的质子电导率与温度呈正相关. 20 °C时膜的质子电导率为0.0892 Scm-1. 在膜内质子与水结合形成H3O+,在20-60 °C随着温度的升高,PVDF-g-PSBMA膜的吸水率会升高,有利于H3O+的传导,增大了膜的质子电导率.31在60-80 °C膜的溶胀度和吸水率不再变化,质子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幅度减缓.3.5 膜的热稳定性分析利用热重分析(TGA)仪检测了纯PVDF膜(a)和PVDF-g-PSBMA膜(b)的热稳定性,结果见图9. 由图可知纯PVDF膜热稳定性优良,在410 °C左右开始分解,在406和494 °C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质量损失(57.1%). 与纯PVDF膜相比,PVDF-g-PSBMA膜的热重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70-270 °C、280-360 °C、360-410 °C和410-470 °C. 第一阶段(70-270 °C)约有4.8%的质量损失,是加热后膜中吸附水分的蒸发,此时接枝共聚物结构完整. 第二阶段(280-360 °C)有18.3%左右的质量损失,主要是PSBMA中脂肪键的初步断裂,侧链酯基的降解及磺酸基分解.21第三阶段(360-410 °C)有10.4%左右的质量损失,为脂肪键的进一步断裂及季铵基团的降解.21,32在第四阶段(410-470 °C)是PVDF-g-PSBMA膜中PVDF骨架的降解.21TGA分析结果表明PVDF-g-PSBMA膜的热稳定温度达到270 °C.3.6 单电池性能将PVDF-g-PSBMA膜和Nafion 117膜分别制成MEA,组装成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室温下测得电池的电流密度与电位、电流密度与功率密度的关系曲线如图10所示. 由图可知,由Nafion 117制成的DMFC的开路电压为0.548 V,最大功率密度为12.24 mWcm-2,这与Pandey和Shukla33报道的值(开路电压为0.585 V,最大功率密度为12.50 mWcm-2)相近.由PVDF-g-PSBMA膜制成的DMFC的开路电压为0.573 V,相比Nafion 117提高了25 mV,同时其最大功率密度为17.06 mWcm-2,是Nafion 117的1.4倍.因为在较低的电流密度区,电极极化对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的性能影响较大,透过质子交换膜的甲醇使阴极催化剂中毒,产生混合电位,降低了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的开路电压,34,35同时若质子交换膜的电导率较大,则电池的功率密度也较大. 与Nafion 117膜相比,PVDF-g-PSBMA膜电极内阻较低(图10中PVDF-g-PSBMA膜电极的电压-电流密度曲线斜率较低). 在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工作中,PVDF-g-PSBMA膜能够迅速传导质子,阻隔甲醇的渗透,保证由PVDF-g-PSBMA膜组装而成的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具有较好的性能.一步将PSBMA接枝到20% TMAH甲醇溶液液相改性的PVDF骨架上,涂膜挥发溶剂,制得了电导率为0.0892 Scm-1、离子交换容量为1.274 mmolg-1、吸水率为28.1%、溶胀度仅为14.4%、甲醇渗透率为4.04 × 10-7cm2s-1的PVDF-g-PSBMA膜. FTIR、形貌和硫元素分布情况说明TMAH甲醇溶液能使PVDF脱去氟化氢而改性,PSBMA一步接枝到改性PVDF上. TGA结果表明,膜的热稳定性良好,耐热温度高达270 °C. 由该膜组装而成的直接甲醇燃料单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电池性能,开路电压达到0.573 V、最大功率密度为17.06 mWcm-2. 其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望在实际中应用.(1)Peighambardoust,S. J.; Rowshanzamir,S.; Amjadi,M. Int. J. Hydrog. Energy 2010,35,9349. doi: 10.1016/j.ijhydene.2010.05.017 (2)Dutta,K.; Das,S.; Kumar,P.; Kundu,P. P. Appl. Energ. 2014,118,183. doi: 10.1016/j.apenergy.2013.12.029(3)Kim,Y. W.; Lee,D. K.; Lee,K. J.; Kim,J. H. Eur. Polym. J. 2008,44,932. doi: 10.1016/j.eurpolymj.2007.12.020(4)Lufrano,F.; Baglio,V.; Staiti,P.; Antonucci,V.; Arico,A. S. J. Power Sources 2013,243,519. doi: 10.1016/j.jpowsour.2013.05.180 (5)Saarinen,V.; Kreuer,K. D.; Schuster,M.; Merkle,R.; Maier,J. Solid State Ionics 2007,178,533. doi: 10.1016/j.ssi.2006.12.001(6)Pandey,J.; Shukla,A. Solid State Ionics 2014,262,811. doi:10.1016/j.ssi.2013.10.029(7)Liu,F.; Hashim,N. A.; Liu,Y. T.; Abed,M. R. M.; Li,K. Solid State Ionics 2011,375,1. doi: 10.1016/j.memsci.2011.03.014(8)Nasef,M. M.; Saidi,H.; Dahlan,K. Z. M. J. Membr. Sci. 2009,339,115. doi: 10.1016/j.memsci.2009.04.037(9)Saarinen,V.;Himanen,O.;Kallio,T.;Sundholm,G.;Kontturi,K. J. Power Sources 2007,163,768. doi: 10.1016/j.jpowsour.2006.09.016 (10)Qiu,X. P.; Li,W. Q.; Zhang,S. C.; Liang,H. Y.; Zhu,W. T. J. Electrochem. Soc. 2003,150 (7),A917.(11)Kang,G. D.; Cao,Y. M. J. Membr. Sci. 2014,463,145. doi:10.1016/j.memsci.2014.03.055(12)Shen,J.; Qiu,X. P.; Li,Y.; Zhu,W. T.; Chen,L. Q. Acta Chim. Sin. 2005,63 (13),1187. [沈娟,邱新平,李勇,朱文涛,陈立泉. 化学学报,2005,63 (13),1187.](13)Zhang,S. C.; Shen,J.; Qiu,X. P.; Weng,D. S.; Zhu,W. T. J. Power Sources 2006,153,234. doi: 10.1016/j.jpowsour.2005.05.020 (14)Li,W. Q.; Qiu,X. P.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2004,17(3),452. [李文琼,邱新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2004,17 (3),452.](15)Golcuk,S.; Muftuoglu,A. E.; Celik,S. U.; Bozkurt,A. J. Polym. Res. 2013,20 (144),1. doi: 10.1007/s10965-013-0144-2(16)Hong,J.; Yang,S. Y.; Zhang,X. Q.; Lu,W.; Zhang,J. Y. Acta Chim. Sin. 1997,55,817. [洪洁,杨士勇,张旭庆,陆伟,张景云. 化学学报,1997,55,817.](17)Guo,G. B.; Kou,S. S.; An,S. L.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0,26 (8),112. [郭贵宝,寇沙沙,安胜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26 (8),112.](18)Yu,S. C.; Chen,L.; Chen,Y. W.; Tong,Y. F. Appl. Surf. Sci.2012,258,4983. doi: 10.1016/j.apsusc.2012.01.146(19)Wang,C. W.; Liang,C. J. Chem. Eng. J. 2014,254,472. doi:10.1016/j.cej.2014.05.116(20)Xing,Q. Y.; Pei,W. W.; Xu,R. Q.; Pei,J. Basic Organic Chemistry,3rd ed.; Higher Education Press: Beijing,2005; 1st Vol.,pp 290-291. [刑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 基础有机化学. 第三版,上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90-291.](21)Lalani,R.; Liu,L. Y. Polym. 2011,52,5344. doi:10.1016/j.polymer.2011.09.015(22)Hu,Z. W. Modification of Montmorillonite and Intercalat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Ph. D. Dissertation,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2013. [胡正文. 蒙脱土有机化及其插层质子交换膜的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23)Guo,G. B.; An,S. L.; Kou,S. S. Acta Phys. -Chim.Sin. 2009,25,2161. [郭贵宝,安胜利,寇沙沙.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2161.] doi:10.3866/PKU.WHXB20091018(24)Li,J. H.; Li,M. Z.; Miao,J.; Wang,J. B.; Shao,X. S.; Zhang,Q. Q. Appl. Energ. 2012,258,6398. doi: 10.1016/j.apsusc.2012.03.049 (25)Chiang,Y. C.; Chang,Y.; Higuchi,A.; Chen,W. Y.; Ruaan,R.C. J. Membr. Sci. 2009,339,151. doi: 10.1016/j.memsci.2009.04.044 (26)Zhao,Y. H.; Wee,K. H.; Bai,R. J. Membr. Sci. 2010,362,326. doi: doi:10.1016/j.memsci.2010.06.037(27)Ross,G. J.; Watts,J. F.; Hill,M. P.; Morrissey,P. Polymer 2000,41,1685.(28)Brewis,D. M.; Mathieson,I.; Sutherland,I.; Cayless,R. A.;Dahm,R. H. Int. J. Adhesion Adhesives 1996,16(2),87.(29)Kumar,P.;Dutta,K.;Das,S.;Kundu,P. P. Appl. Energ. 2014,123,66. doi: 10.1016/j.apenergy.2014.02.060(30)Tricoli,V.; Carretta,N.; Bartolozzi,M. J. Electrochem. Soc. 2000,147,1286.(31)Kreuer,K. D. J. Membr. Sci. 2001,185,29.(32)Qiao,J. L.; Fu,J.; Liu,L. L.; Liu,Y. Y.; Sheng,J. W. Int. J. Hydrog. Energy 2012,37,4580. doi: 10.1016/j.ijhydene.2011.06.038 (33)Pandey,J.; Shukla,A. Solid State Ionics 2014,262,811. doi: 10.1016/j.ssi.2013.10.029(34)Liu,J. G.; Zhao,T. S.; Liang,Z. X.; Chen,R. J. Power Sources 2006,153,61. doi: 10.1016/j.jpowsour.2005.03.190(35)Ban,H.; Guo,G. B.; Zhang,F. Polym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4,30 (11),151. [班辉,郭贵宝,张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4,30 (11),151.]。
TMAH改性PVDF一步接枝PSSA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TMAH改性PVDF一步接枝PSSA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彭继华;黄强;郭贵宝;刘金彦;安胜利【摘要】针对商业化Nafion系列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的甲醇渗透率高的问题,利用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液相改性聚偏氟乙烯(PVDF),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一步将苯乙烯磺酸(SSA)接枝到改性的PVDF上,制备了用于替代Nafion膜的聚偏氟乙烯接枝聚苯乙烯磺酸(PVDF-g-PSSA)质子交换膜.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TMAH甲醇溶液对PVDF-g-PSSA膜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的影响.同时,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能谱扫描电镜(SEM-EDX)分析了膜的结构、形貌及硫元素分布情况.结果表明,TMAH使PVDF脱去部分HF产生碳碳双键且PSSA成功接枝到改性的PVDF骨架上,硫元素在膜内外分布均匀;PVDF-g-PSSA膜的电导率和甲醇渗透率随TMA H在甲醇中质量分数的增多而增大,TMA H质量分数为20%的膜的质子电导率在20℃下达到0.0890 S/cm、常温下的甲醇渗透率为5.07×10-7 cm2/s;热重分析(TGA)表明,膜的热稳定性良好,耐热温度高达190℃.该膜作为电解质材料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最大功率密度可达到17.085 mW/cm2,且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望在实际中应用.【期刊名称】《功能材料》【年(卷),期】2019(050)002【总页数】7页(P201-207)【关键词】聚合物加工;膜;离子交换;本体改性;四甲基氢氧化铵;苯乙烯磺酸【作者】彭继华;黄强;郭贵宝;刘金彦;安胜利【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4;O630 引言质子交换膜是DMFC中的核心部件,起着隔离燃料和氧化剂的作用及充当电解质的作用,是电池内部质子传递的导体,对电子绝缘,是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功能高分子膜[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3 SEM 分析 F ig . 3 是原硅酸钠改性的 PVDF 膜表面 SEM 图
( a) , 可以看出表面有一些凹下去的小坑洞。PVDF 膜 接枝后( PVDF- g - PS) 的 SEM 图( b) 能明显看到一层 覆盖物, 这是 苯乙烯聚 合接枝到 P VDF 底物上 的结 果。
改性 PV DF 膜先后用 20% 的 H 2O 2 和 1 mol/ L 的 H2SO4 各煮沸 30 min, 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放入真空
烘箱( 80 e ) 干燥 24 h, 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量, 记录为 m 0。称量后膜VDF- g- P S) 用三氯甲烷抽提数小时, 直到恒量,
( 1.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内蒙古科技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 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 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摘要 : 以过氧化苯甲酰( BPO) 作引发剂, 通过溶液 接枝聚合法把苯乙烯接枝到原硅酸钠改性的聚偏 氟乙烯( PV DF) 膜上, 磺化 后得到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 P VDF-g- PSSA) 电解质 膜。研究发现, 原硅酸 钠改性的 PV DF 膜与苯 乙烯发 生 接枝 聚合反应, 且接枝率与添加原硅酸钠的质量分数呈 线性变化 关系。用红外光 谱检测原 硅酸钠改性 的 P VDF 膜经 过 接枝 和磺化后所发生的结构变 化, 并用扫 描电 镜( SEM ) 观 察 P VDF 膜 接枝 前后 的形 貌以 及接 枝磺 化后 产物 PV DF- gPSSA 膜的形貌及硫 和硅分布。研究表明, 原硅酸钠改性 的 PV DF 膜与苯 乙烯进 行接枝 共聚反 应时, PV DF 膜 结构在 接 枝前后和磺化前后发生变化, 确认苯乙烯接枝到 PV DF 膜上。
carbon monoxide sensor[ J] . Sensors and A ctuators B, 1994, 17( 2) : 165- 168. [ 3] A NA N TAR AM A N A V , GA RD NER C L. St udies on ion- exchange membranes: part 1 ef fect of hum idit y on t he conduct ivit y of N af ion
2009 年
然后放入真空烘箱( 80 e ) 干燥 24 h, 干燥器中冷却后
称量, 记录为 m 1。接枝率 B =
m 1- m 0。 m0
1. 4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用 Perkin- Elmer 公司富里叶变换红外和
拉曼光谱仪 Spect rum GX 记录, 用细条磁铁把膜固定
在中间留有对称方孔的不锈钢板上, 用透射法测量膜 的红外光谱图。
1 实验部分 1. 1 主要原料
聚偏氟乙烯( PVDF ) : 上海三爱富新 材料股份有 限公司生产, 白色固体细粉状; 苯乙烯: 分析纯, 北京福 星化工厂生产; N- 甲基吡咯烷酮: 分析纯, 北京篮利精 细化学品有限公司生产; 过氧化苯甲酰: 化学纯, 锡山
市科技实验二厂生产; 原硅酸钠( N a4SiO4) : 分析纯, 青 岛化学试剂厂, 白色固体颗粒。 1. 2 PVDF-g-PSSA 膜的制备
参考文献: [ 1] YA M A ZO E N . T ow ard innovat ions of gas sensor technology [ J ] .
Sensors and A ctuat ors B, 2005, 108: 2-14. [ 2] Q IN G H, L IU C C. Solid polymer elect rolyt e- based elect rochemical
F ig . 5 中, ( a) 、( b) 和 ( c) 是( d) 截面电镜扫描图 中划线区域的氟、硫和硅的分布情况 。
由 Fig. 5 中 P VDF- g- PSSA 膜截面氟、硫和硅分 布情况可以看出 , 在接枝膜内部硫和硅分布也是均匀
第9期
郭贵宝等: 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质子导电膜的结构与形貌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苯乙烯; 溶液接枝; 质子交换膜
中图分类号: T Q 325.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7555( 2009) 09- 0043- 04
具有优良性能的质子交换膜是全固态电化学气体 传感器实用化的基础。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质子 交换膜成为全固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研究的重要方 向[ 1] , 例如广泛应用于电化学气体传感器中的全氟磺 酸( H+- N afion) 电解质膜[ 2] 。但是, N af ion 膜电 解质 保水性差[ 3] , 传感器在实际工作中受到环境湿度的制 约, 使其性能不稳定, 且价格昂贵。为此, 国内外学者 开发合成了一些 新型质子交换膜, 包括无机- 有机复 合膜[ 4] 、接枝膜[ 5, 6] 等。文献报道的 PV DF- g-P SSA 膜 均是用辐射接枝[ 5] 或强碱溶液接枝[ 6] 的方法合成, 缺 点是接枝反应只在膜的表面进行, 而且辐射接枝要有 辐射源, 对设备条件要求较高。本文采用改性聚偏氟 乙烯溶液接枝聚合 法制备了 PVDF-g- PSSA 膜, 其工 艺简单, 对设备要求不高, 并对接枝聚合物膜的结构变 化和膜内硫、硅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
1. 5 形貌及膜截面和表面硫分布研究
用带 Energy- dispersive X- ray( EDX) 的场发射扫描
电子显微镜( JSM- 6301F) 观察膜截面和表面硫分布状 况( 所有样品均喷碳) 。
2 结果与讨论 2. 1 不同质量分数的原硅酸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改变 N a4SiO4 与 PV DF 的比例, 原硅酸钠的质量 分数与接枝率 的关系 如 Fig. 1 所 示。从 F ig . 1 可看 出, 原硅酸钠的质量分数在 0~ 012 范围内, 接枝率随 着原硅酸钠的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 达 19% 。
收稿日期: 2008-08-05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科带头人基金项目( 20071103)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项目( 2002) 通讯联系人: 安胜利, 主要从事质子交换膜和复合材料的研究, E-mail: shengli- an@ 126. com
4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添加到 P VDF 中的 N a4SiO4 部 分经 水解、失水 后以 SiO2 方式存在于膜中。比较 c、a、b 的 IR 曲线, 发现 c 的 IR 曲线比 a 的 IR 曲线明显多了 2929 cm- 1、1602 cm- 1、1452 cm- 1、752 cm- 1、700 cm- 1 吸收 峰, 1602 cm- 1、1452 cm- 1是苯环的骨架振动吸收峰, 700 cm- 1 是取代 苯环上 氢的吸 收峰, 2929 cm- 1 是 亚甲 基( CH2) - 的碳氢伸缩振动。苯乙烯已接枝到聚偏氟乙 烯( PVDF ) 骨架上, 苯乙烯单体聚合形成聚苯乙烯后, 在聚苯乙烯长链上形成一系列相间的亚甲基( - CH 2 - ) , 故在 c 的 IR 图出现 2929 cm- 1和 2852 cm- 1两个 新的亚 甲基( - CH2 - ) 吸收峰。d 与 c 的 IR 相比, 1660 cm- 1、3436 cm- 1处出现新峰: 1650 cm- 1也是磺 酸基振动引起的吸收峰, 3444 cm- 1是由于磺酸基( SO3H) 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 SO 3H#H2O 而产生的吸 收峰, 表明磺化后的 PVDF- g- PSSA 膜含有水。SO3H 已在聚苯乙烯的苯环上存在, 聚苯乙烯已接枝到聚偏 氟乙烯上。
F ig . 4 中 ( c) 是 PVDF- g- PSSA 膜表 面 电镜 扫描 图, ( a) 和( b) 是( c) 图中划线区 域的硫和氟的分布状 况, 由 Fig. 4 中 P VDF- g- PSSA 膜表面氟分布( a) 和硫 ( b) 分布情况可看出, PVDF- g- P SSA 膜表面上硫分布 均匀, 说明苯乙烯在 PVDF 膜表面的接枝是均匀进行 的。
45
的, 硫和氟的分布互补, 含硫多的地方氟就会少一些, 反过来含氟多的地方硫也会少一些, 说明用此方法制 备的 PVDF- g- PSSA 质子交换膜, 接枝 反应不只是在 膜表面进行, 而且渗入膜中进行。同时由 F ig . 5 可知,
膜中硅的含量较少, 在膜中添加的原硅酸钠部分经水 解、加热后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在 PVDF- gPSSA 膜中, 其余的原硅酸钠可能与脱去的 H F 生成气 体 SiF4。
46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 年
3 结论 通过对原硅酸钠改性的 PVDF 膜接枝反应前后
的结构分析、SEM 观察和接枝磺化膜硫分布的分析, 发现 PVDF 膜接枝反应前后 IR 谱图发生变化, SEM 相片也发生变化, 这些均说明此法( 溶液接枝聚合法) 能成功地制备均一 的 PVDF- g- PSSA 膜, 且接枝率与 添加原硅酸钠的质量分数呈线性变化关系。
第 25 卷第 9 期 2009 年 9 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POL YMER MAT 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25, No. 9 Sept. 2009
改性聚偏氟乙烯接枝苯乙烯磺酸质子导电膜的结构与形貌
郭贵宝1, 2, 寇沙沙3, 孟淑敏3, 安胜利1, 3
PV DF 结构单元- ( CH 2- CF2) n - 经原硅酸钠溶 液处理后, 变成了- ( CH = CF ) n - [ 7] 或- [ C( OH ) = CH- C( O) - CH = CH - C( OH) - CH- C( O) - CH = CH- C( O F) - CH ] n- [ 8] , 这种含有双键的底物, 是接 枝反应 进 行的 活 性点, 有 利 于接 枝 率 的提 高, 随 着 N a4SiO4 含量的增加, PV DF 脱 F 形成的双键也越多, 膜的接枝率也越高, 颜色越来越深[ 7] 。同时部分原硅 酸钠可能与脱去的 H F 生成气体 Si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