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限时突破(十一)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考题限时突破一选修
选考题限时突破(一)3-3(限时:25分钟)1.(1)(5分)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所有晶体沿着各个方向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光学性质都相同B .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因为足球内气体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C .自然界中只要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D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那么它一定从外界吸热E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保持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 答案 CDE解析 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各向异性,多晶体各向同性,A 错误;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由于足球内气体压强的原因,与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无关,B 错误; 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但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C 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压强不变,体积增大,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T =C 知,温度必定升高,内能增大,气体对外做功,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 +Q ,气体一定从外界吸热,D 正确;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分子密度不变,但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撞击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增多,E 正确.(2)(10分)如图1所示,一底面积为S 、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容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开口向上,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相同活塞A 和B ;在A 与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分别封有一定量的同样的理想气体,平衡时体积均为V.已知容器内气体温度始终不变,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外界大气压强为p 0,现假设活塞B 发生缓慢漏气,致使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求活塞A 移动的距离.图1 答案mgV(p 0S +mg )S解析 设A 与B 之间、B 与容器底面之间的气体压强分别为p 1、p 2, 漏气前,对A 分析有:p 1=p 0+mg S对B 分析有:p 2=p 1+mgSB 最终与容器底面接触后,设A 、B 间的压强为p ,气体体积为V′,则有:p =p 0+mgS因为温度不变,对于混合气体有:(p 1+p 2)V =pV′ 漏气前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h =2V S漏气后A 距离底面的高度为:h′=V′S联立可得:Δh=h′-h =mgV(p 0S +mg )S2.(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必定增加 B .空气的绝对湿度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表示 C .所有晶体都有固定的形状、固有的熔点 D .分子间的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 E .0 ℃的冰和0 ℃的铁块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 答案 BDE解析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外界对物体做功,如果物体放热,则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A 错误;绝对湿度是指一定空间中水蒸气的绝对含量,可用空气中水的蒸气压来表示,故B 正确;所有晶体都有固有的熔点,只有单晶体有固定的形状,选项C 错误; 分子间的斥力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选项D 正确;温度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故0 ℃的冰和0 ℃的铁块的分子平均动能相同,选项E 正确.(2)(10分)如图2所示,上端开口的光滑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横截面积为40 cm 2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和一形状不规则的固体A.在汽缸内距缸底60 cm 高处设有a 、b 两限制装置(未画出),使活塞只能向上滑动.开始时活塞放在a 、b 上,缸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 0(p 0=1.0×105Pa),温度为250 K .现缓慢加热汽缸内气体,当温度为300 K 时,活塞恰好离开a 、b ;当温度为360 K 时,活塞上升了4 cm.g 取10 m/s 2.求:图2(ⅰ)活塞的质量; (ⅱ)物体A 的体积.答案 (ⅰ)8 kg (ⅱ)1 600 cm 3解析 (ⅰ)设物体A 的体积为ΔV.T 1=250 K ,p 1=1.0×105Pa ,V 1=60×40 cm 3-ΔV T 2=300 K ,p 2=(1.0×105+mg40×10-4) Pa ,V 2=V 1T 3=360 K ,p 3=p 2,V 3=64×40 cm 3-ΔV 由状态1到状态2为等容过程p 1T 1=p 2T 2代入数据得m =8 kg(ⅱ)由状态2到状态3为等压过程V 2T 2=V 3T 3代入数据得ΔV=1 600 cm 3.3.(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并指向液体内部 B .单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 C .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不一定大D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机械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物体的内能E .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特征 答案 BCE解析 表面张力产生在液体表面层,它的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而非与液面垂直,A 错误; 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原子(或分子、离子)的排列具有空间周期性,B 正确; 对于不同的温度,饱和汽压不同,故绝对湿度大时相对湿度不一定大,C 正确;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不同的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量不可以全部转化为功,但是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化为内能,D 错误;根据液晶特点和性质可知: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单晶体的各向异性,E 正确.(2)(10分)竖直放置粗细均匀的U 形细玻璃管两臂分别灌有水银,水平管部分有一空气柱,各部分长度如图3所示,单位为厘米.现将管的右端封闭,从左管口缓慢倒入水银,恰好使右侧的水银全部进入右管中,已知大气压强p 0=75 cmHg ,环境温度不变,左管足够长.求:图3(ⅰ)此时右管封闭气体的压强; (ⅱ)左侧管中需要倒入水银柱的长度. 答案 (ⅰ)100 cmHg (ⅱ)49.2 cm 解析 设管内的横截面积为S ,(ⅰ)对右管中封闭气体,右侧水银刚好全部进入竖直右管后 p 0×40S=p 1×(40-10)S ,解得:p 1=100 cmHg(ⅱ)对水平部分气体,末态压强:p′=(100+15+10) cmHg =125 cmHg , 由玻意耳定律:(p 0+15)×15S=p′LS解得:L=10.8 cm所以加入水银柱的长度为:(125-75+10-10.8) cm=49.2 cm.4.(1)(5分)对于图4中各图线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4A.图甲为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分布图象,由图可知状态①的温度比状态②的温度高B.图乙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p-V图线,由图可知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图丙为分子间作用力的合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的同时向外界释放热量答案ABC(2)(10分)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θ=30°.玻璃管的中间有一段长为l2=50 cm的水银柱,水银柱下部封有长l1=25 cm的空气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60 cm.现将一活塞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长度变为l1′=20 cm,如图5所示.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 cmHg,环境温度不变,求活塞下推的距离Δl.图5答案20 cm解析以c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压强为p1=p0+l2sin 30°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2′,则:p2′=p1′-l2sin 30°由玻意耳定律得: p0l3=p2′l3′设活塞下推距离为Δl时即:Δl=l1+l3-(l1′+l3′)得Δl=20 cm.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十一章 第2讲 光电效应 波粒二象性练习(含解析)
第2讲光电效应波粒二象性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中,能证实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A.光电效应实验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C.光的圆孔衍射实验D.泊松亮斑实验答案 A 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A项正确;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均说明光具有波动性,B、C、D项均错误。
2.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若有N个频率为ν的光子打在光电池极板上,这些光子的总能量为(h为普朗克常量)( )A.hνB.NhνC.NhνD.2Nhν答案 C 光子能量与频率有关,一个光子能量为ε=h频率,N个光子能量为Nh频率,故C项正确。
3.已知钙和钾的截止频率分别为7.73×1014Hz和5.44×1014Hz,在某种单色光的照射下两种金属均发生光电效应,比较它们表面逸出的具有最大初动能的光电子,钙逸出的光电子具有较大的( )A.波长B.频率C.能量D.动量答案 A 钙的截止频率大,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ν-hν0可知,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小,其动量p=,故动量小,由λ=可知,波长较大,则频率较小,选项A正确。
4.(多选)具有相等动能的电子和质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子和质子具有的能量相等B.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长C.质子的波动性更明显D.分别用上述电子流和质子流通过同一狭缝做单缝衍射实验,电子的衍射现象更明显答案BD 质子质量大于电子质量,根据E=mc2可知,质子具有的能量大于电子具有的能量,故A项错误;根据E k=知,动能相等,质量大,动量大,由λ=得,电子动量小,则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较长,故B项正确;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短,波动性不明显,故C项错误;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长,则电子的衍射现象更明显,故D项正确。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物的运动有特定的轨道,所以实物不具有波粒二象性B.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C.光是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单个光子不具有波粒二象性D.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答案 B 由德布罗意理论知,宏观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太小,很难观察到波动性,但仍具有波粒二象性,A、D项错误;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之外还有动量,B正确;波粒二象性是光子的特性,单个光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C项错误。
2023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
2023届高考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移动电话得到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通过移动电话机上网购物、玩游戏、刷抖音、查资料等等,给我们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与欢乐。
有关移动电话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移动电话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B.移动电话只能发射电磁波,不能接收电磁波C.移动电话不仅能利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也能传递图像D.在加油站一般禁止利用移动电话打电话第(2)题如图所示,一长玻璃圆管内壁光滑、竖直放置。
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以速率沿逆时针方向从管口上端贴着管壁水平射入管内,经过一段时间后从底部离开圆管。
若再次重复该过程,以相同速率进入管内,同时在此空间加上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均匀增加的磁场。
设运动过程中小球所带电量不变,空气阻力不计。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加磁场后小球离开管口的速率与没加磁场时的速率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B.加磁场后小球离开管口的时间小于没加磁场时的时间C.加磁场后小球对玻璃管的压力一定不断增大D.加磁场后,小球在玻璃管中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故小球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第(3)题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一个热气球匀速上升B.一个做斜抛运动的铁球C.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钢球D.飘落的树叶第(4)题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副线圈接一定值电阻。
矩形线圈abcd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的匝数为N,转动的角速度为,ab边的长度为,ad边的长度为,线圈电阻不计。
假设从如图所示位置开始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矩形线圈中产生的是正弦式交变电流B.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C.若仅增大线圈的转速,则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减小D.若仅增大变压器副线圈的匝数,则定值电阻的电功率增大第(5)题在竖直悬挂的轻质弹簧下端挂一个20N钩码,平衡时弹簧伸长了2cm,如果在该弹簧下端挂两个这样的钩码(弹簧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伸长了4cmB.弹簧产生的弹力仍为20NC.弹簧的原长为2cm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N/m第(6)题物理学家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有关物理学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得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B.库仑提出了点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C.伽利略首先建立了瞬时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研究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引力大小第(7)题如图,长为l的细绳下方悬挂一小球a。
《考前三个月》2019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选择题限时突破(六) 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限时突破(六)(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4、静止在水平地面的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设物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且为1 N ,则( )图1A 、0~1 s 时间内,物块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 、第3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C 、第9 s 末,物块的加速度为零D 、第7 s 末,物块的动能最大答案 D解析 在0~1 s 时间内水平拉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选项A 错误;1~3 s 物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3~7 s 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第7 s 末,物块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选项B 错误,D 正确;第9 s 末,物块只受摩擦力作用,故加速度不为零,选项C 错误;故选D.15、如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输入端接有效值恒定的正弦交变电流,输出端电阻R 2=1 Ω,当电阻箱R 1=3 Ω时,理想电压表和理想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1 V 和0.5 A 、当电阻箱R 1=1 Ω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 )图2A 、4 V ,2 AB 、2 V,2 AC 、2 V ,1 AD 、4 V ,1 A答案 C解析 副线圈电流:I 2=U R 2R 2=1 A ;变压器匝数比:n 1n 2=I 2I 1=10.5=21;副线圈电压:U 2=I 2(R 1+R 2)=4 V ;当电阻箱R 1=1 Ω时,副线圈电流:I 2′=U 2R 1+R 2=41+1A =2 A ;原线圈电流I 1′=n 2n 1I 2′=12×2 A =1 A ;R 2两端电压:U R 2=I 2′R 2=2 V ,故选项C 正确、 16、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红灯亮起时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在停车线处停止运动、汽车在减速过程中,第一秒和最后一秒内的位移分别为14 m 和1 m ,则汽车匀减速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6 m /sB 、6.5 m/sC 、7 m /sD 、7.5 m/s答案 D解析 汽车在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1 m ,采用逆向思维,根据x ′=12at ′2得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x ′t ′2=2×112 m /s 2=2 m/s 2,第1 s 内的位移为14 m ,根据x 1=v 0t 1-12at 21得汽车的初速度为:v 0=x 1+12at 21t 1=14+12×2×121m /s =15 m/s ,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 =v 02=152m /s =7.5 m/s ,故D 正确、 17、如图3甲所示,用大型货车在水平道路上运输规格相同的圆柱形水泥管道,货车可以装载两层管道、底层管道紧密固定在车厢里,上层管道堆放在底层管道上,如图乙所示、已知水泥管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货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0.每根水泥管道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最初堆放时上层管道最前端离驾驶室的距离为d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A 、货车沿平直路面匀速行驶时,乙图中A 、B 管之间的弹力大小为mgB 、若a 0>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C 、若a 0>233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 D 、若a 0>3μg ,要使货车在紧急刹车时上层管道不撞上驾驶室,则货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33μgd 答案 C解析 对上层管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F N cos 30°=12mg ,解得:F N =3mg 3,选项A 错误; 由题意知,紧急刹车时上层管道受到两个滑动摩擦力减速,2μF N =ma 0,解得a 0=233μg ,即若a 0>233μg ,则上层管道一定会相对下层管道发生滑动,选项B 错误,C 正确;若货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a 0=3μg ,货车的刹车距离:x 2=v 2023μg,上层管道在紧急刹车及货车停下后运动的总距离:x 1=v 202·233μg ,上层管道相对于货车滑动的距离:d =x 1-x 2,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0=23μgd ,选项D 错误、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B 、元素的放射性与外界物理、化学变化和所处的环境有关C 、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波动性D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答案 A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A 正确; 元素的放射性与外界物理、化学变化和所处的环境无关,选项B 错误;光电效应揭示了光具有粒子性,选项C 错误;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则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 错误、19、如图4甲所示,正三角形导线框位于圆形有界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0~1 s 时间内和5~6 s 时间内,导线框中的电流方向相同B 、0~1 s 时间内和1~3 s 时间内,导线框中的电流大小相等C 、3~5 s 时间内,AB 边受到的安培力沿纸面且垂直AB 边向上D 、1~3 s 时间内,AB 边受到的安培力不变答案 AC解析 0~1 s 时间内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向外增加;5~6 s 时间内穿过导线框的磁通量向里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知导线框中的电流方向相同,选项A 正确;B -t 图象的斜率等于磁感应强度的变化率,故0~1 s时间内和1~3 s时间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不等,感应电流不相等,选项B错误;3~5 s时间内,磁通量向里增加,产生的感应电流为逆时针方向,则由左手定则可知,AB边受到的安培力沿纸面且垂直AB边向上,选项C正确;1~3 s时间内,感应电流大小不变,而磁场向外减弱,根据F=BIL可知,AB边受到的安培力要变化,选项D 错误、20.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O、M、N、P、Q五点,OM=ON,OP=OQ,且MN与PQ平行,点电荷q在五点所在的平面内,如图5所示、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P点和Q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点电荷q位于O点B、M点电势高于P点C、Q点电场强度大于N点电场强度D、电子由Q点运动到N点,电场力做正功答案BD解析一电子由M点分别运动到P点和Q点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负功相等,说明M点电势高于P、Q,且P、Q两点电势相等,可知点电荷在PQ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在PQ 的上方,则A错误,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Q点离点电荷的位置比N点较远,则Q点电场强度小于N点电场强度,选项C错误;因Q点电势低于N点,则电子由Q点运动到N 点,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选项D正确、21、如图6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竖直放置,右侧极板中间开有一小孔,两极板之间的距离为12 cm,内部电场强度大小为10 N/C;极板右侧空间有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5 T的匀强磁场、一比荷为1.6×102 C/kg的带负电粒子,从电容器中间位置以大小为8 m/s的初速度平行于极板方向进入电场中,经过电场偏转,从电容器右极板正中间的小孔进入磁场,不计带电粒子的重力及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6A、电容器极板长度为83×10-2 mB 、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16 m/sC 、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D 、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为π120s 答案 ABD解析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则竖直方向:12L =v 0t ;水平方向:12d =12·Eq mt 2,解得L =83×10-2 m ,选项A 正确;粒子进入磁场时水平速度:v x =2Eq m ·d 2=8 3 m/s ,则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大小为v =v 20+v 2x =16 m/s ,B 正确;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tan θ=v 0v x =33,则θ=30°,选项C 错误;粒子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为120°,则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120°360°T =13·2πm qB =π120 s ,选项D 正确、。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考题限时突破二选修
选考题限时突破(二)3-3(限时:25分钟)1.(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分子间斥力随分子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B.对于一定质量理想气体,若增大气体体积且保持压强不变,则单位时间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目减少C.热传递有可能自发的从内能较小的物体向内能较大的物体进行D.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因为足球内气体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E.大雾天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答案BCE解析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A错误;对于一定质量理想气体,若增大气体体积且保持压强不变,则单位时间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目减少,故B正确;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因为足球内气体压强的结果,故D错误;大雾天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故E正确.(2)(10分)如图1所示,长为L的均匀玻璃管,其质量为M,用一质量为m、截面为S的活塞在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将活塞用细线竖直悬挂且静止,此时空气柱长度为L′,设大气压强为p0,求:图1(ⅰ)细线拉力大小F T;(ⅱ)如果将玻璃管缓慢往下拉,最少得用多大外力才能将活塞拉离玻璃管(设此过程温度不变).答案(ⅰ)(m+M)g(ⅱ)(p0S-Mg)(L-L′)L解析(ⅰ)将玻璃管与活塞作为整体,由力的平衡得F T=(m+M)g(ⅱ)原先空气柱压强为p1=p0-Mg S设玻璃管缓慢往下拉到管口时,空气柱压强为p2,有p2S+F+Mg=p0S 此过程为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L′S=p2LS解得F =(p 0S -Mg )(L -L′)L2.(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B .大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C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D .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相同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E .理论上,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所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类永动机是有可能研制成功的答案 ACD解析 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选项A 正确; 大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不改变晶体的结构,故还是晶体,选项B 错误;空气的绝对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选项C 正确;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相同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选项D 正确; 理论上,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研制成功,选项E 错误.(2)(10分)如图2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汽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密闭活塞,活塞A 导热,活塞B 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且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 0,温度为T 0.设外界大气压强p 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 ,且mg =p 0S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在活塞A 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 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求活塞B 向下移动的距离.图2答案 25l 0 解析 初状态Ⅰ气体压强:p 1=p 0+mg S 因为:mg =p 0S故:p 1=2p 0Ⅱ气体压强:p 2=p 0+2mg S=3p 0 添加铁砂后Ⅰ气体压强:p 1′=p 0+3mg S=4p 0 Ⅱ气体压强:p 2′=p 1′+mg S=5p 0 Ⅱ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p 2l 0S =p 2′l 2S可得:l 2=35l 0,B 活塞下降的高度:h 2=l 0-l 2=25l 0 3.(1)(5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C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可能减小D .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E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 BCE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选项A 错误;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选项B 正确;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若体积变大,则压强可能减小,选项C 正确;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水的摩尔体积,不能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D 错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E 正确.(2)(10分)如图3所示,粗细均匀的U 形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且足够长,玻璃管内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两段空气柱A 和B ,两段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 A =5 cm ,L B =15 cm ,下端水银面高度差h =6 cm ,A 上端水银柱长h 1=4 cm ,大气压强p 0=76 cmHg ,外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现从右端开口处缓慢向管中加入水银,当下端水银面高度差h =0时,求:图3(ⅰ)B 部分气体的压强;(ⅱ)A 部分气体的长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ⅰ)107.5 cmHg (ⅱ)3.72 cm解析 (ⅰ)根据题意,设玻璃管的截面积为S ,加入水银的过程是等温变化,对B 部分的气体有: p B V B =p B ′V B ′,又p B =p 0+p h1+p h .V B =L B S ,V B ′=(L B -h 2)S 由以上各式可得:p B ′=107.5 cmHg ;(ⅱ)由题意,A 部分的气体也是做等温变化.对A 部分的气体:p A V A =p A ′V A ′,又p A =p 0+p h1p A ′=p B ′,V A =L A S ,V A ′=L A ′S.由以上各式可得:L A ′=3.72 cm4.(1)(5分)下对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的压强不随体积而变化C .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中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D .干湿泡湿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E .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答案 BDE解析 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车胎内气体的压强越来越大,与分子力无关,选项A 错误;液体的饱和汽压仅仅与液体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故B 正确;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选项C 错误;(2)(10分)如图4所示,将导热性良好的薄壁圆筒开口向下竖直缓慢地放入水中,筒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当筒底与水面相平时,圆筒恰好静止在水中.此时水的温度t 1=7.0 ℃,筒内气柱的长度h 1=14 cm.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ⅰ)若将水温缓慢升高至27 ℃,此时筒底露出水面的高度Δh 为多少;(ⅱ)若水温升至27 ℃后保持不变,用力将圆筒缓慢下移至某一位置,撤去该力后圆筒恰能静止,求此时筒底到水面的距离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4答案 (ⅰ)1 cm (ⅱ)72 cm解析 (ⅰ)设水温升至27℃时,气柱的长度为h 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h 1T 1=h 2T 2圆筒静止,筒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有Δh=h 2-h 1得Δh=1 cm ;(ⅱ)设圆筒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静止在水中时筒内气柱的长度为h 3.则mg =ρgh 1S mg =ρgh 3S圆筒移动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0+ρgh 1)h 2S =[p 0+ρg(h 3+H)]h 3S得: H≈72 cm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23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基础必刷)
2023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基础必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如图,竖直放置、开口向下的试管内用水银封闭一段气体,若试管自由下落,管内气体A.压强增大,体积增大B.压强增大,体积减小C.压强减小,体积增大D.压强减小,体积减小第(2)题明朝的《天工开物》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如图所示,可转动的把手上a点到转轴的距离为2R,辘轳边缘b点到转轴的距离为R。
人甲转动把手,把井底的人乙拉上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点的角速度大于b点的角速度B.a点的向心加速度小于b点的向心加速度C.绳对乙拉力的冲量等于乙的动量的变化量D.绳对乙做的功等于乙机械能的变化量第(3)题根据高中所学知识可知,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但实际上,赤道上方200m处无初速下落的小球将落在正下方位置偏东约6cm处,这一现象可解释为,除重力外,由于地球自转,下落过程小球还受到一个水平向东的“力”,该“力”与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成正比,现将小球从赤道地面竖直上抛,考虑对称性,上升过程该“力”水平向西,(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为零B.到最高点时,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和速度均不为零C.小球上升过程中向西偏,下落过程中也向西偏,最终落地点偏西D.小球上升过程中向西偏,下落过程中向东偏,但向西偏的更多,最终落地点偏西第(4)题电阻R1、R2与交流电源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连接,R1=10 Ω,R2=20 Ω。
闭合开关S后,通过电阻R2的正弦式交变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则( )A.通过R1的电流有效值是1.2 AB.R1两端的电压有效值是6 VC.通过R 2的电流最大值是1.2AD.R 2两端的电压最大值是6V第(5)题将某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段时间后物体又落回地面。
2023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
2023届高考高效提分物理考前冲刺卷(福建专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共8题)第(1)题如图所示,质量的物体P穿在一固定的光滑水平直杆上,直杆右端固定一光滑定滑轮。
一绕过两光滑定滑轮的细线的一端与物体P相连,另一端与质量的物体Q相连。
开始时物体P在外力作用下静止于A点,绳处于伸直状态,已知,取重力加速度大小,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某时刻撤去外力、同时给P一水平向左的速度v,物体P恰能运动到B点,则v的大小为( )A.B.C.D.第(2)题天狼星是一个双星系统,由一颗恒星和一颗白矮星所组成,它们分别称被为“天狼星A”和“天狼星B”。
测得天狼星A、B各自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它们彼此的环绕周期为T,结合引力常量G,则天狼星这个双星系统的总质量M为( )A.B.C.D.第(3)题截止到2023年3月,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已知地球质量为月球质量的k倍,地球半径R为月球半径的p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圆形轨道的线速度大小约为( )A.B.C.D.第(4)题如图所示,长为的轻绳一端固定在点,另一端连接质量为的小球。
先把绳子拉直且处于水平位置,然后由静止释放小球,设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面,不计空气阻力。
当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时(小于9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时,越大,小球的机械能越大B.一定时,越大,小球的向心加速度越大C.一定时,绳的拉力与绳长无关D.一定时,越大,小球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越大第(5)题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光包含两种单色光,分别为红光和蓝光。
光从如图乙所示水面上的圆形区域中射出,该区域分为Ⅰ、Ⅱ两部分,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Ⅰ为红、蓝复色光,区域Ⅱ为红色单色光B.区域Ⅰ为红色单色光,区域Ⅱ为蓝色单色光C.区域Ⅰ为红、蓝复色光,区域Ⅱ为蓝色单色光D.区域Ⅰ为红色单色光,区域Ⅱ为红、蓝复色光第(6)题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所受合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第(7)题两列高铁交会时会对周围的空气产生强烈的扰动,造成车体表面的压力变化,突变的压力会冲击车体。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择题限时突破十
选择题限时突破(十)(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A .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B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C .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 B解析 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倾角最大的情况就是90°时,这时铜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15.关于原子核、原子核的衰变、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任何两个原子核都可以发生核聚变C.23892U 衰变成20682Pb 要经过8次β衰变和6次α衰变D .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答案 D解析 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A 错误;只有较小的原子核才会发生聚变,故B 错误;铀核238 92U 衰变成铅核23892Pb 的过程中,α衰变一次质量数减少4个,次数n =238-2064=8,β衰变的次数为n =8×2+82-92=6,故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C 错误;α粒子为氦核,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所以发生α衰变时,新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故D 正确.16.如图1甲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30°的表面粗糙的斜劈,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能沿着斜劈的表面匀速下滑.现对小物块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使它沿该斜劈表面匀速上滑,如图乙所示,则F 大小应为( )图1 A.3mg B.33mg C.34mg D.36mg 答案 A解析 小物块能沿着斜劈的表面匀速下滑,则有mgsin 30°=μmgcos 30°,可得小物块与斜劈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30°,由小物块能沿着斜劈表面匀速上滑,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沿斜面方向:Fcos 30°-F f -mgsin 30°=0垂直斜面方向:F N =mgcos 30°+Fsin 30°,又F f =μF N ,联立可得:F =3mg ,故A 正确.17.如图2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接有额定电压均为20 V 的灯泡a 和b.当输入u =2202si n 100πt(V)的交变电压时,两灯泡均能正常发光.设灯泡不会被烧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1∶1B .原、副线圈中电流的频率比为11∶1C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灯泡b 变亮D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 答案 D解析 两灯均正常发光,则原线圈输入的电压为:U 1=U -U 灯=220 V -20 V =200 V ,副线圈电压:U 2=U灯=20 V ,根据理想变压器匝数比等于电压比:n 1n 2=U 1U 2=20020=101,故A 错误;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即频率比为1∶1,故B 错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原线圈电流变大,灯泡a 分担的电压变大,原线圈输入的电压变小,所以灯泡b 亮度变暗,故C 错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下滑少许时,原线圈电流变大,输入电压不变,则变压器输入功率变大,故D 正确.18.如图3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A 、B 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 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 m/s ,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从开始计时到t 4这段时间内,物块A 、B 在t 2时刻相距最远 B .物块A 在t 1与t 3两个时刻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t 2到t 3这段时间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D .m 1∶m 2=1∶4 答案 B解析 结合图象可知,开始时m 1逐渐减速,m 2逐渐加速,弹簧被压缩,t 1时刻二者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势能最大,弹簧被压缩最大,然后弹簧逐渐恢复原长,m 2依然加速,m 1先减速为零,然后反向加速,t 2时刻,弹簧恢复原长状态,由于此时两物块速度相反,因此弹簧的长度将逐渐增大,两物块均减速,t 3时刻两物块速度相等,系统动能最小,弹簧最长,因此从t 3到t 4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A 、C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A 在t 1与t 3两个时刻各自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 正确;两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选择从开始到t 1时刻列方程可知:m 1v 1=(m 1+m 2)v 2,将v 1=3 m/s ,v 2=1 m/s 代入得:m 1∶m 2=1∶2,故D 错误.19.如图4所示,用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矩形线框.甲对应边的长度是乙的两倍,二者底边距离匀强磁场上边界高度h 相同,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匀强磁场高度d 足够大.不计空气阻力,适当调整高度h ,将二者由静止释放,甲将以恒定速度进入匀强磁场中.在矩形线框进入磁场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感应电流分别为I 1和I 2,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分别为q 1和q 2,线框产生的热量分别为Q 1和Q 2,线框所受到的安培力分别是F 1和F 2,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图4 A .I 1>I 2 B .q 1=4q 2 C .Q 1=4Q 2 D .F 1=2F 2答案 CD解析 设甲的宽度为L ,周长为l ,则乙的宽度为L 2,周长为l2,那么甲的质量是乙质量的两倍,根据电阻R =ρl S ,可得R 1R 2=21,由题意可知甲做匀速运动:m 1g -BI 1L =0,感应电动势为:E 1=BLv 1,感应电流为:I 1=E 1R 1,联立以上可得进入磁场时:m 1g -B 2L 2v 1R 1=0,同理对乙有:m 2g -B 2(L 2)2v 2R 2=m 2a ,联立以上可得a =0,说明乙也匀速运动且v 1=v 2=2gh ,感应电流为:I =BLv R ,结合以上易得I 1=I 2,故A 错误;电量为q =ΔΦR=BS R ,可得:q 1q 2=21,故B 错误;产生的热量为:Q =I 2Rt ,由运动学公式可得:t 1t 2=21,联立以上可得:Q 1Q 2=41,故C 正确;安培力为:F =B 2L 2v R ,根据以上可得:F 1F 2=21,故D 正确. 20.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天文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行星仍然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假设两行星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绕行方向相同,则这颗未知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R 和周期T 是(认为未知行星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 A .T =t 20t 0-T 0B .R =R 03(t 0t 0-T 0)2C .T =t 0t 0-T 0T 0D .R =R 03(t 0-T 0t 0)2 答案 BC解析 由题意得2πT 0t 0-2πT t 0=2π,解得未知行星的运行周期T =t 0t 0-T 0T 0,故C 正确,A 错误.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0T 20=R 3T 2,解得:R =R 03(t 0t 0-T 0)2,故B 正确,D 错误.21.如图5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的P 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的检验电荷),从A 点以初速度v 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 点正下方B 点时速度为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 点的电势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 到B 点的距离为h ,P 、A 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k 为静电力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在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E =kq h2 B .物块在A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mg +3kQq4h 2C .物块在A 点的电势能E pA =φqD .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在B 点的电势φB =φ+m (v 20-v 2)2q答案 CD 解析 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在B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k Q r 2=k Qh 2,故A 错误;物块受到点电荷的库仑力为:F =k Qq r 2,由几何关系可知:r =hsin 60°,设物块在A 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F N ,由平衡条件有:F N -mg -Fsin 60°=0,解得:F N =mg +33kqQ8h2,故B 错误;物块在A 点的电势能E pA =qφ,则C 正确;设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B 点的电势为φB ,由动能定理有:q(φ-φB )=12mv 2-12mv 20,解得:φB =m (v 20-v 2)2q+φ,故D 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择题限时突破一
选择题限时突破(一)(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原子能量越小B.在核反应中,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转化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D.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也可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答案 B解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跃迁到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上时,能量减小,减小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故氢原子核外电子轨道半径越大,其能量越高,A错误.在核反应中,由比结合能较小的原子核变成比结合能较大的原子核才会释放核能,B正确.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同时放出的电子,C错误;氢原子从n=2的能级跃迁到n=1的能级辐射出的光子的能量为E1=-3.4 eV-(-13.6 eV)=10.2 eV,恰好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辐射的光子的能量E2=-1.51 eV-(-3.4 eV)=1.89 eV,故不能使这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错误.15.如图1所示,一个质量m=1 kg的小环套在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直杆上,为使小环能够静止不动,需对它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已知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则F的大小和方向分别是( )图1A.7.5 N,水平向左B.7.5 N,水平向右C.13.3 N,水平向左D.13.3 N,水平向右答案 A解析对小环受力分析,根据平衡知识可知:F=mgtan37°=10×34N=7.5 N,方向水平向左,故选A.16.如图2所示,圆柱体为磁体,磁极在左右两侧,外侧a为一金属圆环,与磁体同轴放置,间隙较小.在左侧的N极和金属圆环上各引出两根导线,分别接高压电源的正负极.加高压后,磁体和金属环a间的空气会被电离,形成放电电流,若从右侧观察放电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放电电流将发生顺时针旋转B .放电电流将发生逆时针旋转C .放电电流不发生旋转D .无法确定放电电流的运动情况答案 A解析 由题可以知道,磁场向右,电流由高压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根据左手定则,可以判断放电电流将发生顺时针旋转,故选项A 正确.17.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表A 和电压表V 均可视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R 1的滑片向右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大B .电压表V 的示数变大C .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减少D .电源的效率增加答案 D解析 R 1的滑片向右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增大,电路的总电阻增大,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I =E R +r知,干路中的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R 3两端的电压减小,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B 错误;并联部分的电压增大,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增加,C 错误;通过R 2的电流增大,所以通过R 1支路的电流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变小,A 错误;电源的效率:η=UI EI×100%,所以效率增加,D 正确. 18.一质量为1 kg 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 =0时刻开始,受到如图4所示的水平外力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 .第1 s 末质点的速度为2 m/sB .第2 s 末外力做功的瞬时功率最大C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量增加量之比为1∶2D .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能增加量之比为4∶5答案 D解析 由动量定理:Ft =mv′-mv ,得1 s 末、2 s 末速度分别为:v 1=4 m/s 、v 2=6 m/s ,A 错误;第1 s 末的外力的功率P =F 1v 1=4×4 W=16 W ,第2 s 末外力做功的瞬时功率:P′=F 2v 2=2×6 W=12 W ,B 错误;第1 s 内与第2 s 内质点动量增加量之比为:Δp 1Δp 2=mv 1mv 2-mv 1=1×41×6-1×4=21,C 错误;第1秒内与第2秒内动能增加量分别为:ΔE k1=12mv 21=8 J ,ΔE k2=12mv 22-12mv 21=10 J ,则ΔE k1∶ΔE k2=8∶10=4∶5,D 正确.19.美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合作,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经成功登录火星.荷兰企业家巴斯兰斯多普发起的“火星一号”计划打算将总共24人送上火星,创建一块长期殖民地.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火星密度的是( )A .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测出落下的高度H 和时间tB .火星探测器贴近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出运行周期TC .火星探测器在高空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测出距火星表面的高度h 、运行周期T 和火星的半径D .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匀速圆周运动,测出火星的直径D 和运行周期T答案 BC解析 设火星的质量为M ,半径为R ,则火星的质量M =43ρπR 3.在火星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下落的高度H 和时间t ,根据H =12gt 2,可知算出火星的重力加速度,根据G Mm R 2=mg ,可以算得M R 2的值,但无法算出密度,故A 错误;根据GMm R 2=m 4π2T 2R ,M =43ρπR 3,得:ρ=3πG T 2,已知T 就可算出密度,故B 正确;根据GMm (R +h )2=m 4π2T 2(R +h),M =43ρπR 3,得M =4π2(R +h )3GT 2,已知h ,T ,R 就可算出密度,故C 正确;观察火星绕太阳的圆周运动,只能算出太阳的质量,无法算出火星质量,也就无法算出火星密度,故D 错误.20.如图5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固定着一光滑绝缘的圆形槽,在某一过直径的直线上有O 、A 、B 三点,其中O 为圆心,A 点固定电荷量为Q 的正电荷,B 点固定一个未知电荷,且圆周上各点电势相等,AB =L.有一个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小球正在槽中运动,在C 点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圆心,C点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根据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 )图5A.B点的电荷带正电B.B点的电荷的电荷量为3QC.B点的电荷的电荷量为3QD.小球在槽内做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答案CD解析如图,由小球在C点时受到的电场力指向圆心,对小球受力分析可知B点的电荷对小球有排斥力,因小球带负电,则B点的电荷带负电,由∠ABC=∠ACB=30°,知:∠ACO=30°,AB=AC=L,BC=2ABcos 30°=3L由几何关系可得:F1=3F2即:kQqL2=3kQ B q(3L)2得Q B=3Q,故A、B错误,C正确.圆周上各点电势相等,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电势能不变,根据能量守恒得知,小球的动能不变,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D正确.21.如图6所示,a图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接在u=122sin 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与阻值为R1= 2 Ω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电流表为理想电流表.b图中为阻值R2=32 Ω的电阻直接接到u=122sin100πt (V)的交流电源上,结果电阻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则( )图6A.通过电阻R1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0.02 HzB.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4.5 WC.电流表的示数为6 AD.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答案BD解析由交变电流瞬时值表达式u=122sin100πt(V)可知,ω=100π=2πf,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f =50 Hz,周期为0.02 s,由于变压器不改变交变电流的频率,所以通过电阻R1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选项A错误.由题图b可知,R2=32 Ω的电阻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U=12 V,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P2=U 2R2=4.5 W.根据题述,电阻R1与R2消耗的电功率相等,可知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 P2=4.5 W,选项B正确.由P1=I2R1,解得电流表的示数为I=1.5 A,选项C错误.变压器副线圈电压U2= IR1=3 V,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n=U∶U2=12∶3=4∶1,选项D正确.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限时突破(七)
选择题限时突破(七)(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有关图1中四幅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α粒子散射实验促使玻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模型B.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C.放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D.该链式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聚变反应,链式反应需大于临界体积才能够进行答案 B解析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推翻了汤姆孙原子枣糕模型,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在光颜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数目越多,饱和光电流越大,故B正确;根据左手定则知,甲带负电,为电子,故C错误;该链式反应属于原子核的裂变反应,故D错误.15.如图2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2-x图象(其中v为速度,x为位置坐标),下列关于物体从x=0处运动至x=x0处的过程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图2A.该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v20x 0C .当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v 0时,位移大小为34x 0D .当该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2x 0时,速度大小为12v 0答案 C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关系公式v 2-v 20=2ax 可得v 2=2ax +v 20,可知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减小,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由v 2=2ax+v 20知,v 2-x 图象的斜率绝对值等于2a ,由图可得2a =v20x 0,则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a=v 202x 0,故B 错误;当该物体速度大小为12v 0时,v 2=14v 20,由图可得:x =3x 04,故C 正确;当该物体位移大小为12x 0时,由图可得v 2=12v 20,v =22v 0,故D 错误.16.如图3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两端A 、B 接在电动势为E =8 V ,内阻为r =2 Ω的交流电源上,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两端与滑动变阻器R x 相连,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当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时( )图3A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 x =2 ΩB .最大输出功率P =4 WC .变压器的输出电流I 2=2 AD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 x =8 Ω 答案 D解析 当外电路电压等于内电路电压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即U 1=U r ,而且U 1+U r =8 V ,故U 1=U r =4 V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 1=U r r =2 A ,故根据I 1I 2=n 2n 1可得副线圈中的电流为I 2=1 A ,根据U 1U 2=n 1n 2可得副线圈两端的电压U 2=8 V ,故R x =U 2I 2=81Ω=8 Ω,最大输出功率为P =U 2I 2=8 W ,故D 正确.17.已知地球两极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0,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若将地球视为质量均匀分布、半径为R 的球体,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A .R 1030()g g g - B .R 130()g g g - C .R 1030()g g g + D .R 103()g g g+ 答案 A解析 设地球质量为M ,地球赤道上物体的质量为m ,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h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则地球两极的物体受到的引力等于其重力,即为G MmR2=mg 0,而赤道上物体受到的引力与支持力差值提供向心力,即为G Mm R 2-mg =m 4π2T2R ,同步卫星所受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G Mm r 2=m 4π2T2r ,故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为r =R 1030()g g g-,故A 正确.18.如图4所示,斜面体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斜面光滑.光滑小球被轻质细线系放在斜面上,细线另一端跨过光滑定滑轮,用恒力F 拉细线使小球沿斜面缓慢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此过程中( )图4A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变小B .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变小C .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变大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变大答案 B解析 设小球和斜面体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细线与斜面的夹角为θ,斜面倾角为α.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小球受到重力mg 、斜面的支持力F N 和细线的拉力F ,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得: 斜面方向有:mg sin α=F cos θ① 垂直斜面方向:F N +F sin θ=mg cos α②使小球沿斜面缓慢移动时,θ增大,其他量不变,由①式知,F 增大.由②知,F N 变小,故A 错误,B 正确;对斜面体受力分析,如图乙:受重力Mg 、地面的支持力F N1和摩擦力F f 和小球的压力F N ′,由平衡条件得:F f =F N ′sin α,F N1=Mg +F N ′cos α,F N ′变小,则F f 变小,F N1变小,故C 、D 错误.19.如图5所示,真空中三点A 、B 、C 构成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EF 是其中位线,在E 、F 点分别放置电荷量均为Q 的正、负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4kQL2B .A 点的电势低于C 点的电势C .电势差U EB 小于电势差U EAD .负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 点的电势能答案 ACD解析 +Q 、-Q 两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 处的场强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故A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A =k Q (L 2)2=4kQL 2,故A 正确;根据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的电场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 点位于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上,所以A 点的电势与无穷远处的电势相等;而C 点靠近负电荷,可知A 点的电势高于C 点的电势.故B 错误;由电场线的分布可知:EB 间的电场强度比EA 间的小,由U =Ed 知电势差U EB 小于电势差U EA ,故C 正确;根据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电场线的分布特点,结合B 的分析可知,B 点的电势高于C 点的电势,由E p =q φ知负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C 点的电势能,故D 正确.20.如图6甲所示,倾角为37°的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将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放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 = 10 m/s 2,sin 37°=0.6,cos 37°=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A .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度大小为4 m/sB .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75C .0~8 s 内物体位移的大小为14 mD .0~8 s 内物体与传送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126 J 答案 CD解析 从图中可知小物体先反向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故可知传送带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最终物体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故传送带速度大小为4 m/s ,A 错误;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得,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 m/s 2=1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 cos θ-mg sin θ=ma ,解得μ=0.875,故B 错误;0~8 s 内物体位移为x =(-12×2×2+2+62×4) m=14 m ,故C 正确;0~8 s 内只有前6 s 内物体与传送带发生相对滑动.0~6 s 内传送带运动距离为x 带=4×6 m=24 m,0~6 s 内物体位移为x 物=(-12×2×2+4×42) m =6 m ,x 相对=x 带-x 物=18 m ,产生的热量为Q =μmg cos θ·x 相对=126 J ,故D 正确.21.如图7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等边三角形金属线框,匝数n =20,总电阻R =2.5 Ω,边长L =0.3 m ,处在两个半径均为r =0.1 m 的圆形匀强磁场中,线框顶点与右侧圆心重合,线框底边与左侧圆直径重合,磁感应强度B 1垂直水平面向外;B 2垂直水平面向里,B 1、B 2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线框一直处于静止状态,计算过程中取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线框具有向左的运动趋势B .t =0时刻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0.5 WbC .t =0.4 s 时刻线框中感应电动势为1.5 VD .0~0.6 s 内通过线框横截面电荷量为0.36 C 答案 CD解析 由磁感应强度B 1垂直水平面向外,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大;B 2垂直水平面向里,大小恒定,并且|B 2|<|B 1|,故通过线框的合磁通量垂直水平面向外增大,由楞次定律可得: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为顺时针,根据左手定则可得线框受到水平向右的合安培力,故有水平向右的运动趋势,A 错误;t =0时刻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Φ1=B 1×12πr 2+B 2×16πr 2=0.025 Wb ,B 错误;由于磁通量均匀变化,所以感应电动势恒定,故E =n ΔΦΔt =n ΔB Δt S =20×5-20.6×12π×0.12V =1.5 V ,C 正确;在0.6 s 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为Φ2=B 1×12πr 2+B 2×16πr 2=0.07 Wb ,在0~6 s 内通过线框的电荷量q =n ΔΦR=0.36 C ,D 正确.。
《考前三个月》2019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专题总复习文档:计算题限时突破(一)Word版含解析
计算题限时打破 (一)(限时:25分钟)24、(12分)如图1所示,为室内冰雪乐园中一个游乐项目,倾斜冰面与水平面夹角θ=30°,冰面长、宽均为L=40m,倾斜冰面双侧均安装有安全网护栏,在冰面顶端中点,由工作人员负责开释载有人的凹形滑板,与冰面相连的水平面上安有缓冲装置(图中未画出),使滑下者能安全停下、周末某父子俩前去游乐,设父亲与滑板总质量为M=80kg,儿子与滑板总质量为m=40kg,父子俩准备一同下滑,在工作人员静止开释的瞬时,父亲沿水平方向推了一2均视为质点、图1(1)若父子俩都能安全抵达冰面底端(没遇到护栏),下滑的时间t多长?(2)父子俩都能安全达到冰面底端(没遇到护栏),父亲在推儿子时最多做功W为多少?答案(1)4s(2)750J分析(1)父子俩都沿冰面做类平抛运动,沿冰面向下的加快度为:a=gsinθ=5m/s2,二者同时达究竟端、依据位移与时间关系:L=1at2,代入数据解得:t=4s2(2)推开后,设父亲获取初速度为v M,儿子获取初速度v m,父子俩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Mv M=mv m因儿子质量小些,只需儿子安全即可,水光滑动距离为L2,若儿子恰好没有遇到护栏,依据位移与时间关系:L=v m t,2代入数据解得v m=5m/s,代入动量守恒式,得:v M=m/s 依据功能关系:W=1mv m2+1Mv M222代入数据得最多做功:W=750J25、(20分)如图2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为E=1×106V/m的匀强电场中,固定一个穿有A、B两个小球(均视为质点)的圆滑绝缘圆环,圆环在竖直平面内,圆心为O、半径为R=m、A、B用一杜绝缘轻杆相连,A带的电荷量为q=+7×10-7C,B不带电,质量分别为mA=kg、mB=kg.将两小球从圆环上的图示地点(A与圆心O等高,B在圆心O的正下方)由静止开释,两小球开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取g=10m/s2.图2(1)经过计算判断,小球A可否抵达圆环的最高点 C.(2)求小球A的最大速度值、(可保存根号)(3)求小球A从图示地点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其电势能变化的最大值、答案(1)A不可以抵达圆环最高点(2)22m/s4J3分析(1)设A、B在转动过程中,轻杆对A、B做的功分别为W T、W T′,则W T+W T′=0设A、B抵达圆环最高点的动能分别为EkA、EkB 对A由动能定理:qER-m A gR+W T=E kA对B由动能定理:W T′-m B gR=E kB联立解得:E kA+E kB=-J上式表示,A在圆环最高点时,系统动能为负值、故A不可以抵达圆环最高点、(2)设B转过α角时,A、B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v B,因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和角速度均同样,故v A=v B1 2对A由动能定理:qERsinα-mA gRsinα+WT=2mAvA对B由动能定理:12WT′-mBgR(1-cosα)=mBvB2联立方程并联合数学知识,解得:v A2=8×(3sinα+4cosα-4)=8×5sin(53°+α)-32 999解适当α=37°时,A、B有最大速度,均为vmax=22m/s3(3)A、B从图示地点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当两球速度为0时,电场力做功最多,电势能减少最多,故得:3sinα+4cosα-4=0解得:sinα=2425(sinα=0舍去)A的电势能减少了E p=qERsinα代入数值得:A的电势能减少许的最大值为E pm=4J、。
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限时突破
避躲市安闲阳光实验学校选择题限时突破(十二)(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镭Ra 的半衰期为τ,则经过2τ的时间,2 kg 的镭Ra 中有1.5 kg 已经发生了衰变B .铀核(23892 U)衰变为铅核(20682 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 .用14 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D .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强 答案 D解析 若镭Ra 的半衰期为τ,则经过2τ的时间,2 kg 的镭Ra 中还剩有2×(12)2kg =0.5 kg 没有衰变,即 1.5 kg 已经发生了衰变,选项A 正确; 铀核(238 92U)衰变为铅核(206 8282Pb)的过程中,要经过238-2064=8次α衰变和82-(92-2×8)=6次β衰变,选项B 正确;用14 eV>13.6 eV 的光子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使其电离,选项C 正确; 三种射线中,α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电离能力最弱,选项D 错误.15.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现在原线圈两端加上交变电压u =311sin 100πt (V) 时,灯泡L 1、L 2均正常发光,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 .该交流电的周期为0.2 sB .电压表的示数为155.5 VC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则电流表读数变大D .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上滑动,则L 1将变暗、L 2将变亮答案 C解析 该交流电的周期T =2πω=0.02 s ,所以A 错误;原线圈的电压的有效值为220 V ,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可知,副线圈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10 V ,所以B 错误;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于电压是由变压器决定的,输出的电压不变,所以电流变大,即电流表读数变大,L 1两端电压不变,所以亮度不变,L 2将变亮,因为电流增大,故C 正确,D 错误.16.均匀带正电的薄圆盘的右侧,用绝缘细线A 、B 挂一根水平通电直导线ab ,电流方向由a到b,导线平行于圆盘平面.现圆盘绕过圆心的水平轴沿如图2所示方向匀速转动(电荷随着圆盘一起转动,可视为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电流),细线仍然竖直,与圆盘静止时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细线上的张力变大B.细线上的张力变小C.细线上的张力不变D.若改变圆盘转动方向,细线上的张力变大答案A解析圆盘绕过圆心的水平轴沿如题图所示方向匀速转动,产生环形电流,在导体棒ab处产生磁场,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磁场垂直于ab向外,根据左手定则可知,a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细线上的张力变大,故A正确.17.如图3所示是在匀强电场中画出的一个正六边形,该六边形所在平面与电场线(图中没有画出)平行,已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2 cm,将一电荷量为1.0×10-8 C的正点电荷从B点移动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2.0×10-8 J,将该点电荷从B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的功为2.0×10-8 J,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不能确定的是( )图3A.电场强度的大小B.过A点的等势线C.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为由C指向FD.该点电荷沿直线由B点移到F点电场力所做的功答案C解析U BC=W BCq=-2.0×10-81.0×10-8V=-2 V,同理:U BA=W BAq=2.0×10-81.0×10-8V=2 V,可知电场线由C指向A;FA为过A点的等势线;根据E=U BAL cos 30°可计算电场强度的大小;因U BA=U BF,根据W=Uq可计算点电荷沿直线由B点移到F点电场力所做的功;故选项A、B、D正确,C错误.18.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现观测到一稳定的三星系统: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星做圆周运动,如图4所示.设这三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且各星间的距离均为L,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GmLB.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5GmLC .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4πL 35Gm D .三星系统中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4πL 3Gm答案 C解析 对某一个环绕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m 2L 2+Gm 22L 2=m v 2L =m 4π2T 2L ;解得:v =125Gm L,T =4πL 35Gm;故选C. 19.如图5所示,边长为L 的正方形abcd 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一束速率不同的带正电粒子从左边界ad 中点P 垂直射入磁场,速度方向与ad 边夹角θ = 30°,已知粒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粒子重力不计.则( ) 图5A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5πm3qBB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πm3qBC .上边界ab 上有粒子到达的区域长为(1-36)LD .下边界cd 上有粒子到达的位置离c 点的最短距离为2-3L2答案 AD20.在如图6所示的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的匀强磁场,区域Ⅰ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区域Ⅱ的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磁场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电阻为R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当ab 边刚越过GH 进入磁场Ⅰ区时,恰好以速度v 1做匀速直线运动;当ab 边下滑到JP 与MN 的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以速度v 2做匀速直线运动,从ab 进入GH 到MN 与JP 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的动能变化量为ΔE k ,重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 1,安培力对线框做功大小为W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6A .在下滑过程中,由于重力做正功,所以有v 2>v 1B .从ab 进入GH 到MN 与JP 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 .从ab 进入GH 到MN 与JP 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有(W 1-ΔE k )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 .从ab 进入GH 到MN 到JP 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动能的变化量为ΔE k =W 1-W 2 答案 CD解析 由平衡条件,第一次匀速运动时,mg sin θ=B 2L 2v 1R,第二次匀速运动时,mg sin θ=4B 2L 2v 2R,则v 2<v 1,选项A 错误;ab 进入磁场后,安培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选项B 错误;从ab 进入GH 到MN 与JP 的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W 1-W 2=ΔE k ,选项D 正确;线框克服安培力做功为W 2,等于产生的电能,且W 2=W 1-ΔE k ,选项C 正确.21.如图7所示,在匀速转动的电动机带动下,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率匀速向右运动,质量为m 的滑块从传送带右端以水平向左的速率 滑上传送带,且 ,最终滑块又返回至传送带的右端,对于此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7A .滑块返回传送带右端时的速率为v 1B .传送带对滑块做功为12mv 22-12mv 21C .电动机多做的功为2mv 21D .滑块与传送带间摩擦产生的热量为12m (v 1+v 2)2答案 AD。
(全国通用)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前三个月 选择题限时突破(九)-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选择题限时突破(九)(限时:25分钟)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每一小题6分,共48分.在每一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如图1所示,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物块c轻轻放在a上,整个系统依然处于静止状态,如此( )图1A.绳O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B.绳OO′的张力一定变大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可能不变D.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保持不变答案 B解析以滑轮为研究对象,受a、b、OO′绳子的拉力而平衡,a、b绳子拉力大小等于a的重力,其合力与OO′绳子的拉力等大反向,将物块c轻轻放在a上,a、b绳子拉力增大,其合力增大,合力方向不变,绳O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绳OO′的张力一定变大,A、C错误,B正确;以b为研究对象,b绳拉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等于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变大,D错误.15.如图2所示,在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中.保持P的位置不变,用单色光a照射阴极K,电流计G的指针不发生偏转;改用另一频率的单色光b照射K,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那么( )图2A .增加a 的强度一定能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B .用b 照射时通过电流计的电流由d 到cC .只增加b 的强度一定能使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增大D .a 的波长一定小于b 的波长答案 C解析 用单色光a 照射阴极K ,电流计G 的指针不发生偏转,说明a 的频率低于阴极K 的截止频率,增加a 的强度也无法使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A 错误;电子运动方向从d 到c ,电流方向从c 到d ,B 错误;只增加b 的强度可以使光电流强度增大,使通过电流计的电流增大,C 正确;b 能使阴极K 发生光电效应,b 的频率高于a 的频率,b 的波长一定小于a 的波长,D 错误.16.如图3甲所示,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壁上,另一端连接质量为 0.10 kg 的小木块 a ,另一个一样的小木块b 紧靠a 一起在粗糙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原长.现在b 上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 使a 和b 从静止开始缓慢向左移动,力F 的大小与a 的位移x 的大小关系如图乙所示.弹簧一直处于弹性限度内,将a 、b 视为质点,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图3A .在木块向左移动 10 cm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2.5 J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50 N/mC .当 x =10 cm 时撤去F ,此后 b 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5 m/sD .当 x =10 cm 时撤去F ,a 、b 别离时的速度为5 m/s答案 A解析 开始小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弹力等于摩擦力:F f =1 N ,在木块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力F 做的功一局部抑制摩擦力做功,一局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弹簧增加的弹性势能:ΔE p=W F -W f =(51+12×0.1-1×0.1) J=2.5 J ,A 正确;小木块缓慢向左移动,受力平衡:ΔF =k Δx ,k =500 N/m ,B 错误;撤去F 后,木块所受弹力与摩擦力平衡时速度最大,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x ′,有F f =kx ′,ΔE p -F f (Δx -x ′)=12(2m )v 2m ,v m =2 6 m/s ,C 错误;撤去F后a、b将在原长处别离,此时速度小于最大速度2 6 m/s,D错误.17.如图4所示,直角三角形abc 内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a =30°,ac =2L ,P 为ac 的中点.在P 点有一粒子源可沿平行cb 方向发出动能不同的同种正粒子,粒子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且粒子动能最大时,恰好垂直打在ab 上.不考虑重力,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 )图4A .粒子动能的最大值为q 2B 2L 2mB .ab 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为3-33L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πm 6qBD .ac 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为13L 答案 B解析 动能最大时,垂直打在d 点,半径R 1=L ,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m v 2L ,E k =12mv 2=q 2L 2B 22m,A 错误;轨迹与ab 相切时,打的位置最靠近a 点:(L -R 2)sin 30°=R 2,R 2=L 3,ae =Oa ×cos 30°=(L -L 3)×32=33L ,ab 上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为de ,长度为3-33L ,B 正确;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个圆周时,所用的时间的最长:t =T 2=πm qB,C 错误;从P 点到轨道与ab 相切时打到ac 上的点,都有可能被粒子打中,区域的长度为2L 3,D 错误.18.如图5所示,世界上没有永不谢幕的传奇,NASA 的“卡西尼〞号探测器进入土星探测任务的最后篇章.据NASA 报道,“卡西尼〞2017年4月26日首次到达土星和土星内环(碎冰块、岩石块、尘埃等组成)之间,并在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作用下,开启土星探测之旅的最后阶段——“大结局〞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九月中旬,直至坠向土星的怀抱.假设“卡西尼〞只受土星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如此( )图5A .4月26日,“卡西尼〞在近圆轨道上绕土星的角速度小于内环的角速度B .4月28日,“卡西尼〞在近圆轨道上绕土星的速率大于内环的速率C .5月到6月间,“卡西尼〞的动能不变D .6月到8月间,“卡西尼〞的动能以与它与土星的引力势能之和保持不变答案 B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ω2r ,ω=GM r 3,“卡西尼〞在近圆轨道上绕土星的角速度大于内环的角速度,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 r 2=m v 2r ,v = GM r,“卡西尼〞在近圆轨道上绕土星的速率大于内环的速率,B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 2=m v 2r ,v = GM r,“卡西尼〞的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C 错误;“卡西尼〞的轨道半径越来越小,动能越来越大,由于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动能与土星的引力势能之和减小,D 错误.19.某50 Hz 的钳形电流表的工作原理如图6所示.当通有交流电的导线从环形铁芯的中间穿过时,与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相连的电表指针会发生偏转.不考虑铁芯的漏磁与各种能量损耗,n 2=1 000,当用该表测50 Hz 交流电时( )图6A .电流表G 中通过的是交变电流B .假设G 中通过的电流为50 mA ,如此导线中的被测电流为50 AC .假设导线中通过的是10 A 矩形脉冲交流电,G 中通过的电流是10 mAD .当用该表测量400 Hz 的电流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答案 AB解析 变压器只改变交流电电压,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电流表G 中通过的仍是交变电流,A正确;根据变压器原、副线圈电流与匝数成反比:I 1I 2=n 2n 1,I 1=n 2n 1I 2=1 0001×0.05 A=50 A ,B 正确;假设导线中通过的是10 A 矩形脉冲交流电,当电流方向不发生改变时,电流大小不变,副线圈中无感应电流,C 错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变压器互感原理,改变交流电的频率,不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D 错误.20.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薄木板静止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m 、M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μ.现对M 施一水平恒力F ,将M 从m 下方拉出,而m 恰好没滑出桌面,如此在上述过程中( )图7A .水平恒力F 一定大于3μ(m +M )gB .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和在桌面上滑动的时间相等C .M 对m 的冲量大小与桌面对m 的冲量大小相等D .假设增大水平恒力F ,木块有可能滑出桌面答案 AC解析 对小木块:μmg =ma 1;对木板:F -μmg -2μ(m +M )g =Ma 2;要使小木块滑离木板,需使a 2>a 1,如此F >3μ(m +M )g ,A 正确;设小木块在薄木板上滑动的过程所用时间为t 1,小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小木块在桌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时间为t 2,有:μmg =ma 1,2μmg =ma 2′,a 1t 1=a 2′t 2,联立解得:t 1=2t 2,B 错误;m 初、末速度都为零,合外力冲量为零,M 对m 的冲量与桌面对m 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正确;假设增大水平恒力F ,木块离开木板时间变短,速度变小,位移变小,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变短,不可能滑出桌面,D 错误.21.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边长L =0.10 m 的单匝均匀正方形导线框abcd ,质量m =1.0 kg ,电阻R =0.10 Ω.在竖直方向存在有平行边界的匀强磁场,ab 边恰好位于磁场左边界上,其俯视图如图8甲所示.t =0时,线框以初速度v 0在恒力F 的作用下进入匀强磁场,线框从Ⅰ位置到Ⅱ位置过程中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且在t =0时U ab =1.5 V ,如此( )图8A .t =0时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1.5 VB .线框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抑制安培力做的功为1.55 JC .恒力F 的大小为1 ND .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为1.0 C答案 BD解析 U ab =E R ×34R =1.5 V ,E =2.0 V ,A 错误;进入磁场后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ma =1.0×2-12 N =0.5 N ,C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抑制安培力做的功:FL -W =12mv 2-12mv 20,W =1.55 J ;线框在离开磁场的过程中抑制安培力做的功与线框在进入磁场的过程中抑制安培力做的功相等,为1.55 J ,B 正确;线框进入磁场的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荷量:q =ΔΦR =BL 2R,E =BLv ,联立得:q =1.0 C.。
高考物理总复习 考前三个月 计算题限时突破(三)
计算题限时突破(三)(限时:25分钟)24.(12分)如图1甲所示,倾角θ=37°的足够长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滑块A 、B 用细线跨过光滑轻质定滑轮相连,A 与滑轮间的细线与斜面平行,B 距地面一定高度,A 可在细线的牵引下沿斜面向上滑动.某时刻由静止释放 A ,测得A 沿斜面向上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B 落地后不反弹).已知m A =2 kg ,m B =4 kg ,重力加速度 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1)A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A 沿斜面向上滑动的最大位移. 答案 (1)0.25 (2)0.75 m解析 (1)在0~0.5 s 内,根据题图图象,可得AB 系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vt=4 m/s 2设细线张力大小为F T ,分别对A 、B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T -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 =m A a 1 m B g -F T =m B a 1联立上述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μ=0.25(2)B 落地后,A 继续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 A g sin θ+μm A g cos θ =m A a 2代入数据解得加速度大小a 2= 8 m/s 2故A 减速向上滑动的位移为:x 2=v 22a 2=0.25 m0~0.5 s 内A 加速向上滑动的位移x 1=v 22a 1=0.5 m所以A 沿斜面上滑的最大位移为x =x 1+x 2=0.75 m.25.(20分)平面OM 和水平面ON 之间的夹角为30°,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平面OM 和平面ON 之间同时存在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匀强电场的方向竖直向上,一带电小球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带电小球沿纸面以大小为v 0的速度从OM 的某点向左上方射入磁场,速度方向与OM 成30°角,带电小球进入磁场后恰好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带电小球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ON 恰好相切,且带电小球能从OM 上另一点P 射出磁场(P 未画出).图2(1)判断带电小球带何种电荷?所加电场强度E 为多大? (2)带电小球离开磁场的出射点P 到两平面交点O 的距离s 多大?(3)带电小球离开磁场后继续运动,能打在左侧竖直的光屏OO ′上,求此点到O 点的距离多大?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小球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小球受到的电场力与重力平衡,小球所受电场力竖直向上,电场力方向与场强方向相同,则小球带正电荷; 电场力与重力大小相等:qE =mg ,解得:E =mgq;(2)小球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v 0B =m v 20r解得:r =mv 0qB根据题意,带电小球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Q 点为运动轨迹与ON 相切的点,P 点为出射点小球离开磁场的速度方向与OM 的夹角也为30°,由几何关系可得,QP 为圆轨迹的直径,所以OP 的长度为:s =QP sin 30°=2r sin 30°=4r =4mv 0qB;(3)带电小球从P 点离开磁场后做平抛运动, 设打在光屏上的T 点,竖直位移为y . 水平位移:x =v 0t ,解得:t =x v 0=s cos 30°v 0=23mqB竖直位移:y =12gt 2=6m 2gq 2B2OT 的距离为:H =2r +y =2mv 0qB +6m 2gq 2B2.。
高考物理 三个月 考点专题讲练11 力学(一)(含真题及原创解析)
目夺市安危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物理考前三个月名师考点点拨专题讲练11 力学实验(一)(含14真题及原创解析)新人教版高考定位高考中常涉及的力学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近几年力学实验中与纸带处理相关的实验、力学创新实验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以分组或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对实验方法的领悟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实验方法设计新的实验是高考实验题的新趋势.要求考生掌握常规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能将课本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迁移到新的背景中,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考题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例1(2014·全国大纲·22)现用频闪照相方法来研究物块的变速运动.在一小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用频闪相机拍摄的不同时刻物块的位置如图1所示.拍摄时频闪频率是10 Hz,通过斜面上固定的刻度尺读取的5个连续影像间的距离依次为x1、x2、x3、x4.已知斜面顶端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s.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g=9.80 m/s2.单位:cm图1x1x2x3x4h s10.7615.0519.3423.6548.0080.00(1)物块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2)因为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x3-x1=2a1T2x4-x2=2a2T2a=a1+a22又知T=1f=0.1 s联立以上各式得a≈4.30 m/s2(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g sin θ=ghs=5.88 m/s2,因为a′>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答案(1)4.30 (2)a<ghs=5.88 m/s21.为了测量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某小组使用位移传感器设计了如图2甲所示实验装置,让木块从倾斜木板上一点A 由静止释放,位移传感器可以测出木块到传感器的距离.位移传感器连接计算机,描绘出滑块相对传感器的位移x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图2(1)根据上述图线,计算0.4 s 时木块的速度v =________ m/s ,木块加速度a=________ m/s 2;(2)为了测定动摩擦因数μ,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3)为了提高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测量精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A .A 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B .木板的倾角越大越好C .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D .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必须是木块从A 点释放的时刻答案 (1)0.4 1 (2)斜面倾角(或A 点的高度) (3)A解析 (1)0.4 s 时木块的速度等于0.2 s ~0.6 s 内的平均速度,即v =30-14×10-20.6-0.2m/s =0.4 m/s ;根据Δx =aT 2,可求出木块的加速度a =[24-14-30-24]×10-20.22m/s 2=1 m/s 2.(2)根据mg sin θ-μmg cos θ=ma ,可知测出倾斜角或A 点的高度算出倾斜角.(3)当A 点与传感器距离适当大些,可测出多组数据,求平均值,能提高测量精度,A 正确;倾斜角越大,测得的数据越少,不利于提高测量精度,B 错误;若选择体积较大的空心木块,在下降过程中,受空气阻力变大,影响了动摩擦因数的测量,C 错误;传感器开始计时的时刻不一定是从A 点释放的时刻,只要根据中间一段的Δx =aT 2,就可算出加速度,D 错误.考题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例2 (2014·新课标Ⅱ·23)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 0、P 1、P 2、P 3、P 4、P 5、P 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 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0;挂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 .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 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 m/s 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图3P 1 P 2 P 3 P 4 P 5 P 6 x 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 (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30 40 50 60 k (N/m)163 56.043.633.828.81k(m/N)0.006 10.017 9 0.022 9 0.029 6 0.034 7(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2)以n 为横坐标,1k 为纵坐标,在图4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 图像.图4(3)图4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 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圈数n 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 N/m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与其自由长度l 0(单位为m)的关系表达式为k =________ N/m.解析 (1)根据胡克定律有mg =k (x -x 0),解得k =mg x -x 0=0.100×9.805.26-4.06×10-2 N/m ≈81.7 N/m ,1k ≈0.012 2 m/N.(2)1k-n 图像如图所示(3)根据图像可知,k 与n 的关系表达式为k =1.75×103nN/m ,k 与l 0的关系表达式为k =3.47l 0N/m.答案 (1)81.7 0.012 2 (2)见解析图(3)1.75×103n (在1.67×103n ~1.83×103n 之间均可) 3.47l 0(在3.31l 0~3.62l 0之间均可)2.(2014·浙江·2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5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图5(1)某次测量如图6所示,指针示数为________ cm.图6钩码数1 2 3 4 L A /cm 15.71 19.71 23.66 27.76 L B /cm29.9635.7641.5147.36(2)A 、B 的示数L A 和L B 如表所示.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重力加速度g =10 m/s 2).由表中数据_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答案 (1)16.00(有效数字位数正确,15.96~16.05均可)(2)12.45(12.20~12.80均可) 能解析 (1)刻度尺分度值为1毫米,读数应估读到毫米下一位,故指针的示数为16.00 cm. (2)当A 弹簧的弹力为F A 1=0.50 N 、F A 2=1.00 N 、F A 3=1.50 N 、F A 4=2.00 N 时,弹簧长度L A 1=15.71 cm 、L A 2=19.71 cm 、L A 3=23.66 cm 、L A 4=27.76 cm ,根据ΔF =k Δx 得k 1=12.50 N/m 、k 2=12.66 N/m 、k 3=12.20 N/m ,所以弹簧Ⅰ的劲度系数k =k 1+k 2+k 33=12.45 N/m.根据表可以计算出弹簧Ⅱ每次的伸长量Δx ′,也可以根据ΔF =k ′Δx ′计算弹簧Ⅱ的劲度系数(劲度系数的计算也可以通过做F —x 图象处理,图象的斜率即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3.如图7为“测量弹簧劲度系数”的实验装置图,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装有指针及挂钩,指针恰好指向一把竖直立起的毫米刻度尺.现在测得在挂钩上挂上一定数量钩码时指针在刻度尺上的读数如下表:图7钩码数n 0 1 2 3 4 5 刻度尺读数x n (cm)2.624.175.707.228.8410.43已知所有钩码的质量可认为相同且为m 0=50 g ,当地重力加速度g =9.8 m/s 2.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 N/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考虑到在没有挂钩码时弹簧自身有重量,测量的弹簧劲度系数k 的值与真实值相比较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答案 (1)32 (2)没有影响解析 (1)根据胡克定律k (x -x 0)=nm 0g ,代入数据求k ,再求平均得k =32 N/m ;(2)因在计算弹力时把弹簧自身的重量引起的形变量减去了,故弹簧自身有重量对测量值没有影响.考题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例3 (2014·江苏·11)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记录纸如图8所示,O 点为橡皮筋被拉伸后伸长到的位置,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时,拉力F 1和F 2的方向分别过P 1和P 2点;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拉力F 3的方向过P 3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 1=3.30 N 、F 2=3.85 N 和F 3=4.25 N .请根据图中给出的标度作图求出F 1和F 2的合力.图8(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实验中的橡皮筋被多次拉伸后弹性发生了变化,影响实验结果.他用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将橡皮筋拉伸到相同长度,发现读数不相同,于是进一步探究了拉伸过程对橡皮筋弹性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将一张白纸固定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橡皮筋的上端固定于O 点,下端N 挂一重物.用与白纸平行的水平力缓慢地移动N ,在白纸上记录下N 的轨迹.重复上述过程,再次记录下N 的轨迹. 图9两次实验记录的轨迹如图10所示.过O 点作一条直线与轨迹交于a 、b 两点,则实验中橡皮筋分别被拉伸到a和b时所受拉力F a、F 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图10(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果有哪些?________(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B.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橡皮筋第2次的长度较长C.两次被拉伸到相同长度时,橡皮筋第2次受到的拉力较大D.两次受到的拉力相同时,拉力越大,橡皮筋两次的长度之差越大(4)根据小明的上述实验探究,请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提出两点注意事项.解析(1)作出的图示如图所示.(2)重物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重力不变,两次实验时,橡皮筋拉力T的方向相同,故水平拉力F大小相等,即F a=F b.(3)根据题图可知,选项B、D正确,选项A、C错误.(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等可减小误差.答案(1)见解析图(F合=4.6~4.9 N都算对)(2)F a=F b(3)BD(4)橡皮筋拉伸不宜过长;选用新橡皮筋(或:拉力不宜过大;选用弹性好的橡皮筋;换用弹性好的弹簧)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11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在此过程中,下列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图11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两弹簧秤示数必须等大C.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D.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答案D解析细线的作用是能显示出力的方向,所以不必等长,故A错误;只要弹簧秤有示数即可,并不一定要相等,故B错误;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C错误;弹簧秤不能接触水平木板,否则产生摩擦,使弹簧秤示数偏大,故D正确.5.有同学利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的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图12(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答案(1)BCD (2)标记结点O的位置钩码的个数N1、N2、N3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解析(2)为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必须通过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要做好记录,需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需记录O点的位置;钩码的个数N1、N2、N3;拉力F T OA、F T OB、F T OC的方向.考题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例4(2014·新课标Ⅰ·22)某同学利用图13(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13(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m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由图像可知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a—m图线不经过原点,在m轴上有截距,即挂上小钩码后小车加速度仍为零,可能的原因是存在摩擦力.(3)本实验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应采取的措施是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答案 (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6.甲、乙两个同学用如图14所示的实验装置共同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图14(1)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 .图15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f =50 Hz 的交变电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15(2)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 ,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数据,画出a ~1M 图线后,发现:当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该同学后来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该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 )A .改画a 与1M +m 的关系图线B .改画a 与(M +m )的关系图线C .改画 a 与mM的关系图线D .改画a 与1M +m2的关系图线答案 (1)0.343 (2)A解析 (1)由题意知,打点周期为0.02 s ,相邻两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 s ,根据逐差法可求小车的加速度(x 4+x 3)-(x 2+x 1)=4aT 2解得a =0.343 m/s 2;(2)当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是因为提供牵引力的砝码的质量相对小车的质量不能忽略,故应把小车与砝码视为整体研究,即改画a 与1M +m 的关系图线,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知识专题练 训练11题组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某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摩擦力,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图1(2)该同学在研究小车运动时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在纸带上,连续5个点为一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见下表,并画出对应的图线(其中横坐标数值表示第几个0.1 s,纵坐标对应的是该0.1 s内物体的位移)如图3所示.则小车的速度随时间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均匀变化;整个过程中小车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2图3答案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故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也不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2)由题图知,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可求小车的加速度x6-x1=5aT2,解得加速度a≈1.0 m/s2.2.(1)某同学在测量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利用打点计时器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纸带,纸带上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标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忽略纸带所受的阻力.图4(1)由此可判断纸带的_______(“左端”或“右端”)与物块连接.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可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下A点和B点时木块的速度,其中v A=_______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从图示纸带不能得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A.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B.A、B间的平均速度C.物块质量mD.A、B对应的运动时间t(3)如要测量在AB段合外力对物块所做的功W AB,还需要提供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A.秒表B.天平C.弹簧秤 D.砝码答案(1)右端0.73 (2)C (3)B解析(1)由图示纸带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纸带右端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大,因此纸带右端与物块相连;电源频率为50 Hz,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4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则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5 s=0.1 s,打A点时的速度v A=x2T=0.068 4+0.078 42×0.1m/s≈0.73 m/s.(2)由Δx=aT2可以求出物块运动的加速度a;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A、B 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纸带不能求出物块质量m;已知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由纸带可以求出A、B对应的运动时间t;故选项C不能求出.(3)求出物块的速度,应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合外力所做的功,应用动能定理求合外力所做的功需要知道物块的质量,因此实验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是天平,故选B.题组2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3.今年6月7日虎门大桥撞船事故后,全国门加强了对国内各种大桥的检测与维修.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每根长50 m、横截面积为400 cm2的新悬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由于悬索很长,抗断拉力又很大,直接测量很困难.同学们则取来了同种材料制成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由胡克定律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与形变量x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弹簧的长度、横截面积及材料有关.因而同学们猜想,悬索可能也遵循类似的规律.(1)同学们准备和《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一样将样品竖直悬挂.再在其下端挂上不同重量的重物来完成本实验.但有同学说悬索的重力是不可忽略的.为了避免悬索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你认为可行的措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同学们通过游标卡尺测样品的直径来测定其横截面积.某次测量的结果如图5所示,则该样品的直径为________ cm.图5(3)经过同学们充分的讨论,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最后实验取得数据如下:C数关系式是________.②对比各样品的实验数据可知,悬索受到的拉力与悬索的伸长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与悬索长度的________成正比、与悬索的横截面积的大小成正比.答案(1)将悬索样品水平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用定滑轮将重物竖直向下的重力变为水平方向的拉力(2)0.830 (3)①F C=2×106x (N) ②平方的倒数解析(2)游标卡尺的读数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游标尺零刻度线在主尺上所指的读数,即8 mm,另一部分是与主尺刻度线对齐的游标尺刻度线示数与精确度的乘积,即6×0.05 mm=0.30 mm,最终读数为8 mm+0.30 mm=8.30 mm=0.830 cm.(3)①分析样品C的数据可发现拉力F与伸长量成正比,比例系数为200 N0.000 1 m=2×106 N/m.②分析样品A、B、D,可以发现,拉力F与伸长量的比例系数分别为1×106N/m,14×106 N/m 和19×106 N/m ,而长度比为1∶2∶3,所以比例系数与悬索长度的平方的倒数成正比.题组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4.在“验证二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李华同学选用两个量程为5 N 的弹簧秤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对于实验中的器材用途或实验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实验过程中,在拆去弹簧秤之前最重要的步骤是记下弹簧秤的示数B .细绳套长短影响弹簧秤的拉力方向的准确记录C .实验中要保证弹簧秤的弹簧与其外壳无摩擦D .某次实验中,李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60°角拉橡皮筋,读出弹簧秤的读数都为4 N ,接下来只要操作合理,就能顺利完成实验验证答案 BC解析 拆去弹簧秤之前要记下弹簧秤的示数和拉力的方向以及受力点O ,故选项A 错误;细绳套长度要适中,否则会引起误差,故选项B 正确;弹簧秤要与纸面平行但不能接触,故选项C 正确;读出读数后还要记录拉力的方向和受力点O ,故选项D 错误.5.某同学用如图6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条细绳结于O 点分别与两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相接.图6(1)实验步骤如下:A .弹簧测力计A 挂于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P 点;B .结点O 下的细线挂钩码C ;C .手持弹簧测力计B 缓慢向左拉,使结点O 静止在某位置;D .记下钩码的质量、结点O 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 和B 的示数、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 .木板不竖直B .A 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C .B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D .改变弹簧测力计B 的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 的位置发生变化(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 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三条细绳(拉力)的方向(2)A(3)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或减小钩码C的质量;或减小AO与BO之间的夹角解析(1)矢量和不仅与大小有关,也与方向有关,所以得记下钩码的质量、结点O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还有记录三条细绳(拉力)的方向.(2)木板不竖直时,钩码和木板间有摩擦力会产生误差,选择A.6.如图7甲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如下:图7(1)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测量________并记录为F.(2)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水平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如图甲),此时需记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以及________.(3)某同学已在图乙纸上作出F1、F2的图示,请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4)改变两细线的夹角,重复做几次实验.若F′的方向近似在________方向上,且大小近似等于F,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以验证.答案(1)M(重物)的重力(2)细线Oa、Ob、Oc的方向(或三段细线的方向) (3)如图所示(4)竖直解析(1)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合力等于悬挂重物的重力,需要先测量出悬挂重物M的质量,便于求出该重物的重力.(2)记录下细线Oa、Ob、Oc的方向作为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和悬挂重物重力的方向.(4)F′方向与悬挂重物的重力方向应该在同一直线上,即竖直方向.题组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7.如图8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质量为m1,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它们均置于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P的质量为m2,C为弹簧测力计,实验时改变P的质量,读出测力计不同读数F,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图8(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必须保持水平B.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C.实验中m2应远小于m1D.测力计的读数始终为m2g2(2)如图9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纸带上标出了所选的四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图9(3)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 —F 图象,可能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图象( ) 答案 (1)B (2)0.50 (3)C解析 (1)该实验要平衡摩擦力,故A 错误;拉力可由测力计示数获得,故不要求重物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故C 错误;由于重物向下加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m 2g -2F =m 2a ,解得:F =m 2g -m 2a2,故D 错误;故选B.(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 =aT 2,有:a =0.50 m/s 2.(3)若没有平衡摩擦力,则当0<F ≤F f 时,a =0.也就是说当绳子上有拉力时小车的加速度还为0,所以该同学测得的a -F 图象可能是选项C 中的图象.。
高考物理总复习考前三个月选考题限时突破二选修
选考题限时突破(二)3-3(限时:25分钟)1.(1)(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根据分子动理论知识,分子间斥力随分子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B.对于一定质量理想气体,若增大气体体积且保持压强不变,则单位时间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目减少C.热传递有可能自发的从内能较小的物体向内能较大的物体进行D.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因为足球内气体分子间斥力作用的结果E.大雾天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答案BCE解析分子间的斥力与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故A错误;对于一定质量理想气体,若增大气体体积且保持压强不变,则单位时间撞击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目减少,故B正确;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传递的特点是: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内能小的物体温度可能比内能大的物体温度高,因此热量也可能由内能小的物体传给内能大的物体,故C正确;足球充足气后很难压缩,是因为足球内气体压强的结果,故D错误;大雾天学生感觉到教室潮湿,说明教室内的相对湿度较大,故E正确.(2)(10分)如图1所示,长为L的均匀玻璃管,其质量为M,用一质量为m、截面为S的活塞在管中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将活塞用细线竖直悬挂且静止,此时空气柱长度为L′,设大气压强为p0,求:图1(ⅰ)细线拉力大小F T;(ⅱ)如果将玻璃管缓慢往下拉,最少得用多大外力才能将活塞拉离玻璃管(设此过程温度不变).答案(ⅰ)(m+M)g(ⅱ)(p0S-Mg)(L-L′)L解析(ⅰ)将玻璃管与活塞作为整体,由力的平衡得F T=(m+M)g(ⅱ)原先空气柱压强为p1=p0-Mg S设玻璃管缓慢往下拉到管口时,空气柱压强为p2,有p2S+F+Mg=p0S 此过程为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L′S=p2LS解得F =(p 0S -Mg )(L -L′)L2.(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B .大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C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D .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相同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E .理论上,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所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类永动机是有可能研制成功的答案 ACD解析 温度、压力、电磁作用可以改变液晶的光学性质,选项A 正确; 大颗粒的盐磨成了细盐,不改变晶体的结构,故还是晶体,选项B 错误;空气的绝对湿度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实际压强; 空气的相对湿度定义为空气中所含水蒸气压强与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的比值,选项C 正确;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故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相同时其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选项D 正确; 理论上,第二类永动机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是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第二类永动机也不可能研制成功,选项E 错误.(2)(10分)如图2所示,开口向上竖直放置的内壁光滑汽缸,其侧壁是绝热的,底部导热,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密闭活塞,活塞A 导热,活塞B 绝热,将缸内理想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初状态整个装置静止不动且处于平衡状态,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高度均为l 0,温度为T 0.设外界大气压强p 0保持不变,活塞横截面积为S ,且mg =p 0S ,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在活塞A 上逐渐添加铁砂,当铁砂质量等于2m 时,两活塞在某位置重新处于平衡,求活塞B 向下移动的距离.图2答案 25l 0 解析 初状态Ⅰ气体压强:p 1=p 0+mg S 因为:mg =p 0S故:p 1=2p 0Ⅱ气体压强:p 2=p 0+2mg S=3p 0 添加铁砂后Ⅰ气体压强:p 1′=p 0+3mg S=4p 0 Ⅱ气体压强:p 2′=p 1′+mg S=5p 0 Ⅱ气体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p 2l 0S =p 2′l 2S可得:l 2=35l 0,B 活塞下降的高度:h 2=l 0-l 2=25l 0 3.(1)(5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C .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压强可能减小D .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E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 BCE解析 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表现,选项A 错误;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选项B 正确;对于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升高时,若体积变大,则压强可能减小,选项C 正确;已知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则可以计算水的摩尔体积,不能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选项D 错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同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E 正确.(2)(10分)如图3所示,粗细均匀的U 形玻璃管一端封闭,另一端与大气相通且足够长,玻璃管内两段水银柱封闭了两段空气柱A 和B ,两段空气柱的长度分别为L A =5 cm ,L B =15 cm ,下端水银面高度差h =6 cm ,A 上端水银柱长h 1=4 cm ,大气压强p 0=76 cmHg ,外界环境温度保持不变,现从右端开口处缓慢向管中加入水银,当下端水银面高度差h =0时,求:图3(ⅰ)B 部分气体的压强;(ⅱ)A 部分气体的长度(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ⅰ)107.5 cmHg (ⅱ)3.72 cm解析 (ⅰ)根据题意,设玻璃管的截面积为S ,加入水银的过程是等温变化,对B 部分的气体有: p B V B =p B ′V B ′,又p B =p 0+p h1+p h .V B =L B S ,V B ′=(L B -h 2)S 由以上各式可得:p B ′=107.5 cmHg ;(ⅱ)由题意,A 部分的气体也是做等温变化.对A 部分的气体:p A V A =p A ′V A ′,又p A =p 0+p h1p A ′=p B ′,V A =L A S ,V A ′=L A ′S.由以上各式可得:L A ′=3.72 cm4.(1)(5分)下对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B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饱和汽的压强不随体积而变化C .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中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D .干湿泡湿度计的示数差越大,表示空气中水蒸气离饱和状态越远E .液晶的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答案 BDE解析 给车胎打气,越压越吃力,是由于车胎内气体的压强越来越大,与分子力无关,选项A 错误;液体的饱和汽压仅仅与液体的种类以及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故B 正确;悬浮在水中花粉颗粒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选项C 错误;(2)(10分)如图4所示,将导热性良好的薄壁圆筒开口向下竖直缓慢地放入水中,筒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当筒底与水面相平时,圆筒恰好静止在水中.此时水的温度t 1=7.0 ℃,筒内气柱的长度h 1=14 cm.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 Pa ,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 m/s 2.(ⅰ)若将水温缓慢升高至27 ℃,此时筒底露出水面的高度Δh 为多少;(ⅱ)若水温升至27 ℃后保持不变,用力将圆筒缓慢下移至某一位置,撤去该力后圆筒恰能静止,求此时筒底到水面的距离H(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4答案 (ⅰ)1 cm (ⅱ)72 cm解析 (ⅰ)设水温升至27℃时,气柱的长度为h 2,根据盖-吕萨克定律有h 1T 1=h 2T 2圆筒静止,筒内外液面高度差不变,有Δh=h 2-h 1得Δh=1 cm ;(ⅱ)设圆筒的质量为m ,横截面积为S ,静止在水中时筒内气柱的长度为h 3.则mg =ρgh 1S mg =ρgh 3S圆筒移动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0+ρgh 1)h 2S =[p 0+ρg(h 3+H)]h 3S得: H≈72 cm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限时突破(十一)
(限时:25分钟)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1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可辐射出3种频率的光子
B.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辐射光子的波长最长
C.处于基态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 200 eV的光子可跃迁到n=3的能级
D.处于基态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 529.6 eV的光子可电离
答案 D
解析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可辐射出C24=6种频率的光子,选项A错误;处于n=4能级的μ氢原子,向n=1能级跃迁时能级差最大,则辐射光子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B错误;处于基态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81.1 eV)-(-2 529.6 eV)=2 248.5 eV 的光子可跃迁到n=3的能级,选项C错误;处于基态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2 529.6 eV 的光子可电离,选项D正确.
15.如图2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木块A、B、C,质量均为m,A、B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A上,三者开始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A、B间细绳的拉力为F T,B、C间的摩擦力为F f.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木块A上,系统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B、C之间始终没有相对滑动.稳定后,F T和F f的变化情况是( )
图2
A.F T变小,F f变小B.F T变大,F f变大
C.F T变大,F f变小D.F T变小,F f变大
答案 A
解析 粘上橡皮泥后,对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加速度减小;再以B 、C 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T =2ma ,因加速度减小,所以拉力减小,而对C 木块有F f =ma 可知,摩擦力F f 应变小,故A 正确.
16.a 、b 、c 是三个电荷量相同、质量不同的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其中b 恰好沿着极板边缘飞出电场.粒子a 、b 、c 在电场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 .a 、b 运动的时间相同
B .a 的质量最大,c 的质量最小
C .动量的增量相比,a 的最小,b 和c 的一样大
D .动能的增量相比,c 的最大,a 和b 的一样大
答案 C
解析 由水平方向:x =vt ,可知a 运动的时间最短,c 、b 运动时间相同,选项A 错误;竖
直方向,由y =12at 2可知,a 的加速度最大,c 的加速度最小,根据a =qE m
可知,a 的质量最小、c 的质量最大,选项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Δp =qEt 可知a 的动量增量最小,b 、c 一样大,选项C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ΔE k =qEy 可知,a 、b 动能增量相同,c 的最小,选项D 错误.
17.如图4所示,用力F 拉位于粗糙固定斜面上的木箱,使它沿着斜面加速向上移动.木箱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 .重力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
B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
C .合外力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
D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
答案 C
解析 克服木箱的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选项A 错误;F 和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选项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选项C 正确;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
功之和,选项D 错误.
18.2018年我国即将发射“嫦娥四号”登月探测器,该探测器将首次造访月球背面,实现地对月中继通信.若“嫦娥四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 km 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 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 km 的椭圆轨道Ⅱ,从近月点Q 落月,如图5所示.下列关于“嫦娥四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 .沿轨道 Ⅰ 运动至P 点时,需向后喷气才能进入轨道 Ⅱ
B .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
C .在轨道Ⅰ上P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Ⅱ上P 点的加速度
D .沿轨道Ⅱ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答案 D
解析 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只有通过减速向前喷气使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减小,做近心运动来减小轨道高度,故A 错误;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知,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半长轴小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半径,故在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要大,故B 错误;根据a =GM r 2知,在轨道Ⅰ上P 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P 点的加速度,选项C 错误;沿轨道Ⅱ运行的过程中,只有地球的引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故D 正确.故选D.
19.如图6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A 、B 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 、B 的质量分别为m 、2m ,A 和B 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A 与转台中心的距离为2r ,B 与转台中心的距离为r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 .转台对A 的摩擦力一定为μmg
B .转台对B 的摩擦力一定为2m ω2
r
C .转台的角速度一定小于等于 μg r
D .转台的角速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A 比B 先滑动
答案 BD
解析 转台对A 的摩擦力等于向心力,即F f A =m ω2·2r =2m ω2
r ,不一定为μmg ,选项A 错误;转台对B 的摩擦力等于向心力,即F f B =2m ω2·r =2m ω2r ,选项B 正确;对物块A :m ω2·2r ≤μmg ,可得:ω≤μg 2r
,选项C 错误;因A 的转动半径较大,故当转速增加时,A 首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故A 首先滑动,选项D 正确.
20.理想变压器如图7甲所示,原线圈与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源相连,已知R 1=20 Ω,当滑动变阻器R 2调至5 Ω时,R 1消耗的功率为0.2 W ,且“3 V 0.6 W”的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 .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2∶1
B .副线圈电流的频率为25 Hz
C .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2 W
D .若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向左滑动,灯泡将变暗
答案 AD
解析 电阻R 1两端的电压:U R 1=PR 1=0.2×20 V =2 V ;交流电电压有效值:U =1022
V =10 V ;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1=U -U R 1=8 V ;变压器副线圈电流:I 2=0.63
A =0.2 A ;则次级电压:U 2=I 2R 2+U L =0.2×5 V+3 V =4 V ,则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 1n 2=U 1U 2
=84=21,选项A 正确;副线圈电流频率等于输入交流电的频率:f =1T =10.02 Hz =50 Hz ,选项B 错误;变压器的输入电流:I 1=n 2n 1I 2=12
×0.2 A=0.1 A ,则交流电源的输入功率:P =UI 1=10×0.1 W=1 W ,选项C 错误;若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向左滑动,则R 2电阻变大,副线圈电流减小,则灯泡将变暗,选项D 正确.
21.如图8甲所示是电阻可忽略的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已知导轨的间距L =1.0 m ,导轨的倾角θ=30°,导轨上端接的电阻R =1.5 Ω,整个装置处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阻值r =0.5 Ω、质量m =0.2 kg 的金属棒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从导轨上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电流传感器记录了金属棒在下滑过程中产生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g =10 m/s 2
.则( )
图8
A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1.0 T
B .0~2.0 s 的时间内,通过导体棒的电荷量为2.0 C
C .0~2.0 s 的时间内,导体棒下滑的距离为3.2 m
D .0~2.0 s 的时间内,电阻R 产生的焦耳热为2.8 J
答案 AC
解析 当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时,感应电流最大且达到稳定状态,则:mg sin 30°=BI m L ,解得B =1.0 T ,选项A 正确;根据I m =BLv m r +R
,解得v m =2 m/s ;从开始下滑到达到最大速度,由动量定理:mg sin 30°t -B I Lt =mv m ,I t =q ,解得q =1.6 C ;由q =ΔΦR +r =BLx R +r
,解得x =3.2 m ,选项B 错误,C 正确;0~2 s 的时间内,产生的总焦耳热为:Q =mgx sin 30°-12mv 2m =2.8 J ,则电阻R 上的焦耳热:Q R =R R +r Q =1.52×2.8 J=2.1 J ,选项D 错误.。